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顺眼阳光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三十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0

主题

238

帖子

2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8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4期评阅强化班36讲作业:
子衿06-梦寒秋
一、问答题
1.平常所说的格律诗的句式病有哪些方面?
平常所说的格律诗的句式病有以下方面:
四平头、相重、相滥、傍犯、骈拇、重位、摞眼、重字、落调、叠砌、缺偶、失衡、悖理、直陈。
2.什么是四平头?试举一例说明。
律诗中的四平头是指在五言、七言律诗的中二联(颔联和颈联)的起头字词,在语法结构、词义内容或平仄声调上出现雷同或过于相似的现象。
例如:陆游《雪中二首之一》
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3、律诗评阅的三十六条标准1-8条主要涉及那些方面?
1、对,粘,替不得有误。
2、起句兴起,景语,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不负面。
3、承句偶句,景语,做到了承上启下和扩展扩张。
4、转句偶句,情语。
5、合句前分句小结前面六个分句,后分句有实比扣回。
6、所选之物全部符合主题要求,不偏题,不能出现太阳雨。
7、连贯性:8个衔接;独立。
8、要求符合韵律,尽量避免窄韵、倒韵、险韵、串韵的错误,注意遵守韵不入。
二、试点评如下作品:
张利梅《遇见音乐》
轻拉风箱啭好音,幽思千叠化潮吟。
指弹星语情何限,脚曳云阶律自临。
披月沐霜旋舞步,裁冰饮雪淬琴心。
万重绪浪忽成韵,慰我襟怀意不禁。
试评:这首诗压平水韵十二侵韵,格律无误。首句幽思与好音不协。中两联虽然对仗可以,“指弹星语,裁冰饮雪”不知所云,二分句幽思千叠与七分句万虫绪浪语意重复。
三、创作题:
    六月薰风掠过原野,葵花逐光而生。金黄花盘执着守望美好,茎秆挺拔镌刻奋斗的倔强。花与光在暖风中缱绻,勾勒爱情最炽烈的模样。且观万物撷英觅魂,以笔端诗韵绽作满庭芳。亲情、友情、爱情、健康、风景、故事、诗词、幸福、梦想……心怀家国天下,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和事,有太多的美好与风景,值得我们守望。
以守望为意,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七律•守望(孤雁入群格)
子衿06/梦寒秋
一声啼哭破春风,从此山河俱不同。
为子三迁期折桂,读书十载竟飘蓬。
老来倦数篱笆月,梦里空寻都市虹。
蓦见街灯明灭处,茕茕瘦影似儿容。

自评:此诗以孤雁入群格的突破性结构(全诗押一东韵,独尾句"容"借二冬邻韵),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时空对话。诗中"折桂/飘蓬"的科举意象现代转译,"篱笆月/都市虹"的色彩蒙太奇,皆展现律诗强大的表现力。尾联"茕茕瘦影"以《诗经》"独行踽踽"的基因记忆,碰撞本雅明所说的"都市惊颤体验"——那街灯下恍惚重合的容颜,正是数字时代最珍贵的血肉乡愁。诗人将"孤雁入群"的格律冒险转化为情感优势:当标准韵"虹"(一东)突然滑向邻韵"容"(二冬),恰似父母在人群中错认子女时的心跳失序,形式与内容达成完美同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4

帖子

2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3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馨馨 于 2025-7-19 09:24 编辑

小渔村44评阅强化班子衿组第三十六讲作业
子衿19-雨曦
一 问答题
1 平常所说的格律诗的句式病有哪些方面?
答:平常所说的格律诗的句式病有以下方面:
四平头 相重 相滥 傍犯 骈拇 重位 摞眼 重字 落调 叠砌 缺偶 失衡 悖理 直陈。
1四平头 指律诗中颔联、颈联(中二联)的四句开头(或核心位置)使用结构、性质相似的词语(多为名词性偏正短语),导致句式单调呆板。
2相重 指诗中意象、情思或词语在意义上重复,虽字面不同但内涵重合,造成冗余。
3相滥 指滥用意象或辞藻,堆砌无关或次要的内容,掩盖核心情思,使诗歌显得臃肿杂乱。
4傍犯 指诗句中出现与前人经典名句过于相似的词语或句式,虽非直接抄袭,但因"傍依"名作而显得缺乏独创性。
5骈拇"骈拇"本指多余的手指,诗中喻指诗句中冗余的字词或分句,删去后不影
响意思表达,反而更精炼。
6重位 指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意象出现在诗句的相同位置(如句首、句尾),导致句式僵化。
7摞眼"眼"指诗句的炼字(如诗眼、句眼),"摞眼"指在同一联或相邻句中密集使用刻意雕琢的"眼字",反而显得刻意生硬,破坏自然感。
8重字 指诗中不必要地重复使用相同的字(叠字、特定修辞需用的重复除外)。
9落调 指诗句的平仄、押韵不符合格律诗的声律规则,导致音韵不和谐(如平仄失粘、失对,押韵字声调混乱等)。
10叠砌 指机械堆砌同类意象或典故,缺乏内在逻辑关联,使诗句成为碎片化的拼凑。
11缺偶 格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对仗(偶句),"缺偶"指这两联未形成对仗,或对仗不工整(如词性不相对、结构不对应)。
12失衡 指诗歌在内容、结构或情感上比例失调,如写景过多而抒情不足,或起承转合中某部分过于冗长/简略。
13悖理 指诗句内容违背生活逻辑、自然规律或情感常理,导致意象矛盾、表意荒谬。
14直陈 指诗句过于直白浅露,缺乏含蓄蕴藉之美,将情思直接说出而无余味(与"白描"的精炼不同,直陈侧重"寡淡无韵")。

2 什么是四平头?试举一例说明。
答:律诗中的四平头是指在五言 七言律诗的中二联(颔联和颈联)的起头字词,在语法结构 词义内容或平仄声调上出现雷同或过于相似的现象。例如,在五律或七律中,如果颔联和颈联的起头字词都是主谓结构,并且在四句诗中相同位置重复出现,这就构成了典型的四平头。
五律•雪中二首之一
陆游
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悯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深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
评:中二联均为主谓结构的四平头。


3 律诗评阅的三十六条标准1-8条主要涉及那些方面?答:
1 对,粘,替不得有误。
失对,失替,失对,仔细检查,有误的地方,标出来即可!
2 起句兴起,景语,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不负面。
一句一句分开点评,判断起句是不是含有主观意愿的东西在里面(或有比的成分),如果没有,就是景语,反之就是情语。
3 承句偶句,景语,做到了承上启下和扩展扩张。
把承句按照相同的序位上的字,进行一一排列,然后分别判断是否做到了对词性,对结构,对字义,最后判断该句是否偶句;判断是不是含有主观意愿的东西在里面(或有比的成分),如果没有,就是景语,反之就是情语。   
扩展扩张一般有四个办法来完成,分别是:
1)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如例1和例2.所示,跟照相的原理一样,不要把镜头锁在一个地方,而是要通过调焦距,把镜头拉远拉近,这个近可以就是近在眼前,这个远,可以是远在天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承句的扩展扩张。
2)由动及静,由静及动。如例3和例4.静和动是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两个不同层面的涉及,同样可以实现承句的扩展和扩张。
3)各种感觉器官之间互换,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比如前分句写了颜色,后分句就可以写声音。等等,不一而足。
4)由空间到时间,或者由时间到空间。如前分句是万里,后分句就可以写千年,等。
以上列举的是几中比较常见扩展和扩张的方法,尚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评阅老师能读出来扩展扩张即可。
4 转句偶句,情语。
把转句按照相同的序位上的字,进行排列,然后分别判断是否做到了对词性,对结构,对字义,最后判断该句是否偶句;判断是不是含有主观意愿的东西在里面(或有比的成分),如果没有,就是景语,反之就是情语。
5 合句前分句小结前面六个分句,后分句有实比扣回。
合句的前分句即第7分句跟起承转这三个步骤一一连起来,读的时候,在句意上是非常关联的,没有任何的障碍,如果问题,说明合句的前分句小结做的好,反之,就是不好。
6 所选之物全部符合主题要求,不偏题,不能出现太阳雨。
将诗中的所有物象罗列在一起,看看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如果有就是太阳雨。
7 连贯性:8个衔接;独立性
起承转合各分句之间,各步骤之间,共有8个"3后2",这个8个"3后2",连起来读无任何障碍,就可以判断为衔接紧密,反正就是不紧密;独立性就是起承转合各分句之间,各步骤之间在物象的选择上不能雷同,如果雷同就是独立性做的不好。
8 要求符合韵律,尽量避免窄韵 倒韵 险韵 串韵的错误,注意遵守韵不入诗
对照讲义中定义来评。

二 试点评如下作品:
七律•遇见音乐
轻拉风箱啭好音,幽思千叠化潮吟。
指弹星语情何限,脚曳云阶律自临。
披月沐霜旋舞步,裁冰饮雪淬琴心。
万重绪浪忽成韵,慰我襟怀意不禁。

雨曦学评:格律有误(襟挤韵)全诗押平水十二侵韵,用韵正确。进入正题。
牛啊,把烧火拉风箱写得如此有诗意,给作者一个大大的赞!
起句赋起,二分句由虚幻的"思"转入情语。属"赋起生情"的写法。
指弹星语的主谓宾结构与双动宾的并列披月沐霜避免了四平头。但都有点如物悬浮于空而找不到一个落脚点的不踏实感。且中二联节奏(都是2212)一致缺乏变化。星语云阶俱为比喻,属虚幻之物且指向不明,而情何限与律自临皆未落于实物。这诗写得恰如一个男人不能给一个女人安全感一样,让人心里一点也不踏实。更不要谈什么五觉的通感和空间的远近了。动感有,不足。转句偶句没问题。但还是空洞啊,除旋舞步稍好,淬琴心,心,又不是解剖学所以不能算实。七分句的万重绪浪(与前文"幽思千叠"略有重复,)表意不够精准(且"浪"的意象与"音乐"的关联薄弱,浪是心绪,如何"成韵"?),万牛吹得有点大,浪虽然能体现心绪不宁,可体现激动的情绪,本属虚景实写,但一个"忽"成韵又化实为虚(未能呼应首联的"风箱好音"(实),也未总结中二联的"演奏/舞蹈"(半实半虚),导致全诗"起于实,终于虚",结构上未能形成闭环);起不到收束归纳前三联的作用。八分句倒是与七分句做成了流水。但仍虚。对于音乐的感受物象并无不妥之处,基本符合主题要求。就是有挤韵现象。然而襟在135非关键位置,可抵消挤韵带来的部分伤害,但仍须注意尽量避用。
8个分句虽各联内联接无障碍,但联间衔接存在断裂,缺乏"实体锚点"支撑,读来有"飘移感",未达"无任何障碍"的紧密程度。(颔联"指弹星语"与颈联"披月沐霜"无实体物象勾连(前者聚焦演奏,后者跳转至舞蹈环境);颈联与尾联"绪浪成韵"也未以具体音乐元素(如乐声、乐器)过渡,整体"虚多实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5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昨天 08: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4期评阅强化班第36讲子衿组作业点评汇总

三、创作题:
    六月薰风掠过原野,葵花逐光而生。金黄花盘执着守望美好,茎秆挺拔镌刻奋斗的倔强。花与光在暖风中缱绻,勾勒爱情最炽烈的模样。且观万物撷英觅魂,以笔端诗韵绽作满庭芳。亲情、友情、爱情、健康、风景、故事、诗词、幸福、梦想……心怀家国天下,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和事,有太多的美好与风景,值得我们守望。
以守望为意,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格式不限。
四、自评自己的本次作业。
要求:
1、必须采用诗家语。
2、注意镜头的聚焦。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注意律诗不要犯四平头。
8、注意不可犯必须要避免的“大忌”。
9、注意炼句炼字。
10、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

1、七律·向日葵
子衿11-云儿
阵阵熏风原野醉,三川荚果众雏藏。
层层锦匣含祥瑞,朵朵金盘向太阳。
佳丽百年心遗惠,八方福祉德崇翔。
仲秋憧憬仓殷实,坚守农庄辛劳忙。
紫荷心幽简评:
这首诗写向日葵,颈联没看出啥意思,其它可以。

2、七律·留守儿童
子衿03-紫色的云
柴门日日倚童装,望断村前小径长。
檐下燕雏随母哺,阶头蛛网伴身凉。
偶闻客语惊抬眼,频数归期误记墙。
唯有梦中牵父手,醒来泪渍枕边霜。
紫荷心幽简评:
首句后三意思明白,却有点别扭。这首诗刻画了留守儿童的孤单凄凉的景象,形象生动,惹人怜惜。

3、五律·念留守母亲
子衿15-傲雪寒梅
浮云衔叠嶂,孑影戍楼旁。
目送归帆远,心随塞雁翔。
寒秋思梓里,黯夜念萱堂。
不忍经年别,屏中话短长。
紫荷心幽简评:
这是一首很好的思亲小诗,意象物象都很合理,结尾略显直白,却也升华情感了。

4、七律·守望
子衿05-白雪
晨晖万道映窗台,夏日情怀又复来。
老照片中看几遍,旧相识里念多回。
历经人世容颜槁,守望江湖岁月催。
偏觉此时光景异,葵花园后向阳开。
紫荷心幽简评:
这首诗脉络可以看出来,就是有些字词用的有些拗口和表意不太明确。

我心依旧浅评:
5、七律• 夏日向日葵
子矜09-翰林瑞居
薰烟袅袅掠沙丘,翠叶摇波韵意柔。
(首联:从视觉入手,眼光随薰烟掠过沙丘,继而看见水面之景,翠叶摇波。承句后三不好。对整首诗描绘了大背景即夏日景,景起。)
向日金盘凝晓露,擎天绿干展豪遒。
(颔联:聚焦所吟咏之物,向日葵。其花其叶。)
不争桃李三春艳,愿守田畴一稔稠。
(颈联:转写其品质,不争艳,愿守田。)
待到霜寒垂首际,千房满粒绽丰酬。
(尾联:合上,既顺承愿守,也点明立意。丰收以报答。结句是说向日葵报答。略觉不妥。)

我心依旧简评:
此诗是写成的。此诗结构上按起承转合来安排,景起。构思上景气,勾勒环境,聚焦叶干,转至品格引入自己,合上丰收时,有期待,延展诗的空间。立意上,通过对向日葵的生长环境、叶干果的刻画,来表达对向日葵的喜爱之情。
建议一:韵字的使用,首句可押可不押,我倾向于不押。整体上感觉用这个韵感觉不合适。“韵意柔”、“展豪遒”“一稔稠”“绽丰酬”,都有点被迫选择,而非主动性,为韵字去勉强搭配词句。关于用韵,要有推倒重来的勇气。“落叶/叶落随波逐水流”,韵意是抽象的,需要具象化。(参看第六讲讲义内容)
建议二:颔联的句式,上句,句子主干是“金盘凝露”、“緑干展遒”,上句“主谓宾”,下句“遒”是形容展,做状语。句式不同,使句子不那么好看,对仗时也需要注意。
建议三:也是个人观察。网校爱布置些固定的意象来吟咏。而诗作也爱用不争。“春兰不争”、“夏荷不争”、“秋菊不争”、“冬梅不争”,你这里,向日葵还是不争,首创是好看的,看多了就有点落入俗套了。可不可这么写,当然可以。但对于怎么个“不争”法没有进行细刻。只是拿来做下结论语。如“不争桃李三春艳”,没有说明为啥不争?怎么证明他是不争的,没有铺陈,那不争的目的又是啥?“愿守田畴一稔稠”,本诗还是给了“不争”一个回答。不错。“一稔”,可作“一岁”解,那么稠呢?而这句和尾句“千房满粒绽丰酬”有点意思一样。
建议四:千房满粒绽丰酬。“满粒”对调下“粒满”,千房满粒,应是粒满千房的倒装。“绽”呢?不是很好解。丰酬,丰厚的报酬。给谁的呢?
小总结:思路连贯,在对仗上仍需加强。诗贵创新。

6、七律 守望乡土
子衿07墨缘
生于僻壤亦情深,乐在穷乡守寸阴。
(首联:僻壤、穷乡,点明地点,也扣诗题。诗眼“乐”。“守”,有使命、义务、必须之感,可以再推敲下。)
春至早耕插绿稻,秋来夜起割黄金。
(颔联:承乡土之事来写,也僻壤穷乡的具体事情来写。早耕、夜起,值得商榷,再推敲)
京城又把高才送,白屋频将喜报临。
(颈联:写家庭,特写高考。也可。前四写作者自己,转句写家庭子女。一个“频”字,说明子女多,生活压力大。)
尽管时光添白发,还如蜡炬一根心。
(尾联:子女长大,自己老去。蜡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根心,全心全意为家庭付出,从未动摇。)

我心依旧简析:
此诗写成。此诗结构上按起承转合来安排,也可看作是分分分总的写法。构思上首联点出写作背景,也大致框出了全诗写作范围,再写作范围内安排中二联,尾联表明自己心迹。立意上,通过对劳动的描写来阐明抚养子女的艰辛不易,但又无怨无悔。这点明确。
交流一:乡土,本指乡村故土。余以为应给乡土加些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特是00、10、20,出生、生长、发展,当然还有其它的都是发生在城市的。意味着城市就变成了他们的故乡故土。不改变乡土的原意,丰富其故土、故乡的内涵。
建议一:诗题,从全诗来看用“守望家人”更贴切些。
建议二:承句再啰嗦下,要不把“乐”字再推敲下,使情绪和后六句更搭配些。细品“乐”在诗中有哪些体现:“秋收”丰收之乐,高考优异被名校录取之乐,还有一个是作者“安贫”“隐居”“独处”之乐。“乐在穷乡守寸阴”和“还如蜡炬一根心”。这两句在情绪上是有些矛盾的。选其一。如果是围绕守望来写,最后一句是更贴切的。
建议三:早耕,夜起。特是夜起,夜起是天蒙蒙亮时么?绿稻、黄金。都是指水稻。上下句意象未变,很不好。作者本意是想写劳作艰辛吧。再推敲下。
建议四:诗中作者的情绪不够热烈。写“情深”,未有体现。写“艰苦”,只是交代了事情,写“欢乐”,也只是说被录取了。没有对情绪进行刻画,进行铺陈渲染,一定要能引起读者共鸣。如“喜报传来涕泣零”/“且看贤妻走相告”/“蹦起三尺高”(作者、妻子、子女)。简单些,听到喜报后,今晚加个鸡腿整他个二两酒来说明心情。
建议五:劳作的艰辛、抚育的辛苦和接到的喜悦,相互比较,映衬。使文字更生动。

7、七律·守望诗词
文/子衿组组长-边缘人类
精严格律细敲章,薪火追源溯宋唐。
(首联:起句,格律点出诗题。薪火,应是薪传或传薪,追源和溯一个意思。什么是诗流,即宋唐。意思表达不够确切。)
李杜摹来沧海阔,苏辛效得剑锋芒。  
(颔联:摹李杜,效苏辛。则承起句的精研)
千回炼字沉宵静,几度凝神到月凉。
(颈联:继续承精研展开。炼字、凝神入手。但对仗不工。凝神对炼字,不工)  
墨浸流年终自信,花开花谢总春光。
(尾联:对前六进行总结。精研格律,为的是写诗能够更自信。合句呢?似乎不好。终,建议用稍,表达谦逊。)

我心依旧简评:
问好组长,组长诗作也常点评,能觉作者写诗用心,有明显进步。点个赞。
此诗是写成的。成者立意明确,也能按一定结构来布局,此诗甚觉亲切。我也是喜欢夜里写诗,推敲无眠。
此诗结构上按起承转合来安排,也可看作是总分分总的写法。构思上是围绕对诗词推敲的场景,模仿李杜苏辛。立意上,表达自己不间断的辛勤学习与练笔,来表达自己对诗词的守望。立意明确。
交流一:起句:精严,精良整齐、精细严密。从全诗内容及后三看,应当不止是表达格律的精细严密,更是说作者自己仔细认真研究了诗词。因此建议用“精研”,表达更精确,或用“潜心”。后三,是为了首句押韵么?首句可押可不押的。“精研格律细敲章”,这样子就起的饱满,承句是不是就不好接了?若用“精研格律不知倦”,承句很自然就会想到怎么个不知倦法。“薪火追源溯宋唐”,建议改为“讲义三看溯宋唐”。“精研格律不知倦,讲义三看溯宋唐。”多次阅看讲义,也承精研。
交流二:中二联,颔联承宋唐,颈联承不知倦。都是围绕“精研格律”展开。字词意的组织上仍须加强。我只是举个写法,供参考“常摹李杜沧茫境/意,又/且效苏辛豪放风”。“千回炼字”“几度翻书”。我这么示范,是希望作者在对仗上更下些功夫。  
交流三:“花开花谢总春光”,已是自信,故不论是写花开还是写花落总能如沐春光一样舒服,表达“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似乎是化用“万紫千红总是春”,又似是化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从容?我若建议修改为“墨浸流年稍自信,终能信笔写思量/心肠”。以“终能我笔写我心”作结,合上是否会好些?学诗的目的其中一个就是用诗来表达自己。凡以上示例仅供参考,不合韵律处,还请多担待。
交流四:关于用韵。整首诗的基调是一种“求索”的状态以及最后终自信的一种释怀、安慰、欣喜。特是这几个韵字,和这个总基调有点矛盾。是我读来的感觉,不知对错,还请作者斟酌。
借此诗宝地,多啰嗦几句。写诗就是写篇作文。初中高中八百字的作文。用格律诗的形式将这800字的内容表达出来。这就需要相当的凝练功底。故七律易于五律,五律易于七绝,七绝易于五绝。五绝最难。试想下,56个字、40个字、28个字、20个字,来表达800字的内容、立意、思想等,是非常难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6:49 , Processed in 0.0938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