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39|回复: 1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新唐组第四次作业贴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前天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37讲
诗词:咏薛仁贵
问答:太宗为何偏爱山东人
—————
小渔村治资通鉴初唐班39讲
诗词:斥高甑生
问答:李渊儿女们结局如何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41讲
诗词:咏温彦博
答题:唐朝为何同意赐婚土蕃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43讲
诗词:咏张玄素
问答:李世民为何超过太子对李泰好?
—————

0

主题

114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37讲
问答题:太宗为什么偏爱山东人
新唐13-紫色郁金香答:
唐太宗李世民对山东士族和人才的重视,既有历史背景的必然性,也有现实政治的策略考量。具体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政治平衡:制衡关陇集团的需要
关陇集团的强势:李唐起家依赖以关陇(今陕西、甘肃一带)军事贵族为核心的“关陇集团”(如独孤氏、窦氏、长孙氏等),这一集团自西魏、北周以来长期垄断政权,势力盘根错节。
山东士族的传统影响力:山东地区是传统汉文化中心,崔、卢、李、郑等山东士族虽在隋唐之际稍显衰落,但在社会声望、文化底蕴上仍具优势。太宗通过拉拢山东士族,可削弱关陇集团的垄断,巩固皇权。
2. 人才选拔:扩大统治基础
科举制的推进:太宗完善科举制度,打破世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山东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如房玄龄、魏徵等),通过科举吸纳山东寒门才俊,能增强官僚体系的活力。
山东豪杰的军事价值:隋末乱世中,山东涌现大量地方豪强(如徐世勣、秦琼等),他们归附唐朝后成为重要军事力量。太宗用人唯才,自然重视这部分势力。
3. 文化认同:重塑正统性
标榜“汉化”正统: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士族代表汉魏以来的文化正统。太宗通过尊崇山东士族(如修订《氏族志》时抬高山东崔氏),彰显自身政权对华夏文化的继承,淡化关陇集团的“胡化”色彩(北周以来关陇集团多含鲜卑血统)。
稳定山东民心:山东在隋末是窦建德、刘黑闼等反唐势力的根据地,太宗优待山东士族可安抚地方,减少叛乱风险。
4. 个人经历与情感因素
秦王府旧部的影响:太宗为秦王时,麾下谋臣猛将多来自山东,如房玄龄(齐州临淄)、魏徵(巨鹿)、程知节(济州东阿)等。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自然受重用。
对山东士族的矛盾态度:尽管太宗打压旧士族(如《氏族志》将皇族列第一,贬抑崔氏),但也承认其社会影响力,试图将之纳入皇权体系。
5. 现实矛盾与政策调整
《氏族志》的修订:贞观十二年(638年),太宗命高士廉修订《氏族志》,明确以当朝官爵而非传统门第排名,表面打压山东旧族,实则将其改造为依附皇权的新贵族。
联姻政策:太宗子女多与山东士族联姻(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进一步笼络山东势力。
结论:
太宗的“偏爱”本质是政治实用主义的体现:  
短期目的:分化关陇集团,巩固自身权力;  
长期策略:整合山东文化精英与关陇军事贵族,构建更广泛的统治联盟。  
这种平衡术为“贞观之治”奠定了人才和社会基础,但也埋下了唐代中后期“山东vs关陇”政治斗争的伏笔。
—————
小渔村治资通鉴初唐班39讲
问答:李渊儿女们结局如何?
新唐13-紫色郁金香答:
李渊(唐高祖)共有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他们的结局因政治斗争、个人选择和历史背景而各不相同。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子女的结局概况:
一、儿子们(部分重要人物)
1. 李建成(太子)
   结局:在玄武门之变(626年)中被李世民所杀,其子亦被诛。后追封为息王,谥“隐”(隐太子)。
2. 李世民(唐太宗)
   结局:通过玄武门之变夺权,继位为帝,开创“贞观之治”。晚年因继承人问题困扰,最终病逝(649年)。
3. 李玄霸(早夭)
  结局:史载幼年夭折,无后。后世演义中虚构为“李元霸”,勇猛无敌。
4. 李元吉(齐王)
   结局:玄武门之变中被杀,其子亦被诛。后追封为巢王,谥“剌”。
5. 李智云(楚王)
   结局:隋末被阴世师所害(年仅14岁),无子嗣。
6. 李元景(荆王)
   结局:因卷入房遗爱谋反案,被唐高宗李治赐死(653年)。
7. 李元昌(汉王)
   结局: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案,被李世民赐死(643年)。
8. 李元礼(徐王)
   结局:善终,但其子李茂因谋反被诛。
9. 李元嘉(韩王)
   结局:武则天时期因反对武氏专权,与子一同被逼自杀(688年)。
10. 李元婴(滕王)
    结局:以骄奢闻名,但善终。著名“滕王阁”因其得名。
其他庶子:多数封王,但部分在武则天时期因政治清洗被杀或流放。
二、女儿们(部分知名人物)
1. 平阳昭公主
   结局:李渊第三女,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唐代公主。隋末组织“娘子军”助父起兵,早逝(约623年)。
2. 襄阳公主
  结局:嫁窦诞,善终。
3. 高密公主
   结局: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善终。
4. 长广公主
   结局:初嫁赵慈景,后改嫁杨师道,晚年因儿子参与谋反受牵连,但得赦免。
5. 千金公主(后改封安定公主)
   结局:武则天时期为自保,请求认武则天为母,但仍被处死(约690年)。
其他女儿:多数嫁入功臣家族,但史料记载较少,部分在武则天时期受波及。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41讲
答题:唐朝为何同意赐婚吐蕃
新唐13-紫色郁金香答:
1、吐蕃的军事威胁
松赞干布在首次求婚被拒后,率军攻打吐谷浑,并兵临松州(今四川阿坝),形成对唐朝边境的直接威胁。唐朝为避免边境冲突升级,采取军事反击(如松州之战),但意识到吐蕃的军事实力后,选择通过和亲缓和矛盾。 ‌
2、战略重心调整
唐朝前期战略重点在西域和河西走廊,吐蕃作为西部邻国,其稳定对维护边境安全至关重要。和亲可拉拢吐蕃,避免其成为潜在威胁,同时集中兵力应对更西面的突厥等势力。 ‌
3、政治联姻的双重目的
‌控制吐谷浑‌:通过和亲间接控制吐谷浑(位于吐蕃东北),阻断其与吐蕃的军事联盟;
‌文化传播‌:文成公主携带佛教经典、农耕技术等,促进汉藏文化交流,间接影响吐蕃社会进步。
此决策既是对吐蕃军事实力的妥协,也是为长远边境稳定进行的战略调整。
———————
小渔村资治通鉴初唐班43讲
问答:李世民为何超过太子对李泰好?
新唐13-紫色郁金香答:
1、个人情感因素‌
李泰聪慧讨喜且为长孙皇后所出嫡子,李世民对其表现出明显偏爱,例如:允许其乘轿入朝所、赐予远超太子的封地和俸禄,甚至为其破例留居京城‌。
李世民曾用鸽子“将军”传信召见李泰,并安排其居住武德殿(与东宫对称),暗示地位与太子相当‌。
‌2、政治平衡与警示太子‌
通过抬高李泰制衡太子李承乾,既激励太子勤勉,又防止其势力独大。但过度宠溺导致李承乾恐慌,最终引发谋反‌。
李泰的虚衔官职(如扬州大都督)多为经济赏赐,而非实权分配,反映李世民希望其享乐而非涉足核心政务‌。
‌3、继承选择的深层考量‌
李泰因受宠招致群臣反对,且其曾威胁幼弟李治,李世民为避免重蹈玄武门之变覆辙,最终选择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储君‌。
综上,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是情感、政治博弈与继承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0 23:47 , Processed in 0.0548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