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赏心两枝 于 2025-8-2 20:37 编辑
四期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4017*赏心两枝
一、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文体。
尚书的目录 虞书、尧典、舜典、大禹谟(伪)、皋陶谟、益稷、夏书、禹贡、甘誓、五子之歌(伪)、胤征(伪)、商书、尹至、汤誓、仲虺之诰(伪)、汤诰(伪)、伊训(伪)、太甲上(伪)、太甲中(伪)、太甲下(伪)、尹诰、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傅说之命上、傅说之命中、傅说之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泰誓上(伪)、泰誓中(伪)、泰誓下(伪)、牧誓、武成(伪,顾颉刚认为正文即《逸周书》之《世俘解》)、洪范、旅獒(伪)、金縢、大诰、微子之命(伪)、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伪)、多方、立政、周官(伪)、君陈(伪)、顾命、康王之诰、毕命(伪)、君牙(伪)、摄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 (出土于清华简但未完全确定序次的尚书类逸文) 厚父、保训、封许之命 (同时出土于清华简但传世于《逸周书》的篇目) 程寤、皇门、祭公之顾命、简书
二、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2.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三、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 典谟训诰 〕
释义:指《尚书》中四种文体的合称,后泛指古代重要的文献、诏令或文告。其中,“典”指典章制度,“谟”指谋议,“训”指训诫,“诰”指诏令。
出处:出自《尚书》,该书收录了上古至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献,“典谟训诰”是其核心文体类别。
同义: “文诰典册”。
反义:无直接反义词。
例句:研究上古历史,离不开对《尚书》中典谟训诰类文献的考证。
〔台阁生风 〕
释义:指官署中肃穆清静,如同有风吹拂一般,后多用来形容官风清正,或指官署气象庄严。
出处:《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同义:官风清正、台阁清肃
反义:官场腐败、衙风不正
例句:这位知府上任后严明法纪,革除弊政,很快便使得辖内台阁生风,百姓安居乐业。
〔克明俊德〕
释义:指能彰明大德,即能够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克”是能、能够的意思,“明”为彰明、发扬,“俊德”指大德、美好的品德。
出处:出自《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同义:彰明大德、弘扬美德
反义:道德败坏、品行不端
例句: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都以“克明俊德”为治国之本,以身作则弘扬美德,赢得百姓的拥戴。
〔念兹在兹〕
释义:形容对某事或某人非常重视,时刻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兹”是“此”“这个”的意思,“念兹在兹”即心里想的、惦记的都是这个。
出处:出自《尚书•大禹谟》:“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同义:念念不忘、时刻不忘、耿耿于怀(多用于积极语境)
反义:置之脑后、抛之脑后、忘乎所以
例句:父母对子女的牵挂总是念兹在兹,无论孩子走多远,那份惦念从未停歇。
〔不矜不伐〕
释义:指不自以为了不起,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矜”和“伐”都有夸耀、自夸的意思,“不矜不伐”形容人谦虚低调,不炫耀自己。
出处:出自《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同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露锋芒
反义:自吹自擂、居功自傲、妄自尊大
例句:他虽然在项目中贡献最大,却始终不矜不伐,把功劳都归于团队协作,赢得了大家的敬佩。
〔巧言令色〕
释义:指用花言巧语和虚伪的表情来讨好别人。“巧言”即花言巧语,“令色”指讨好的表情,整体含贬义。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讨好神色的人,很少有仁德。”
同义:花言巧语、甜言蜜语、巧舌如簧(侧重言语)
反义:讷言敏行、言行一致、朴实无华
例句:他总爱用巧言令色讨好上司,时间久了,大家都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反而对他敬而远之。
〔暴殄天物〕
释义: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暴”是糟蹋、损害的意思,“殄”为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万物,后也泛指珍贵的物品。
出处: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同义:挥霍无度、铺张浪费、糟蹋东西
反义: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敝帚自珍
例句:食堂里每天都有大量饭菜被倒掉,这种暴殄天物的行为实在令人痛心。
〔 杀人越货 〕
释义:指杀害他人,抢夺财物,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越”在这里是抢劫、抢夺的意思。
出处:出自《尚书•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意思是:杀人抢劫财物,强横不怕死,没有人不憎恨。)
同义:谋财害命、打家劫舍、杀人劫财
反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积德行善
例句:这伙歹徒胆大包天,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杀人越货,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 玉石俱焚 〕
释义:美玉和石头一同烧毁,比喻好的和坏的、贵重的和卑贱的一同毁灭。
出处:出自《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同义:同归于尽、两败俱伤、兰艾同焚
反义:泾渭分明、善善从长、完好无损
例句:这场大火来得突然,整座仓库里的珍贵藏品和普通杂物玉石俱焚,损失难以估量。
〔 班师振旅 〕
释义:指调回外出作战的军队,并使军队振奋精神、整顿阵容。“班师”意为回师、撤军,“振旅”指整顿军队,使士气振作。
出处:出自《尚书•大禹谟》:“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
同义:凯旋而归、班师回朝、整军回营
反义:挥师出征、出师远征、兴师动众
例句:边疆战事平息后,将军下令班师振旅,让历经征战的士兵们休整待命,同时表彰了作战英勇的将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