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797|回复: 25

小渔村词研六期 颂组第五讲作业帖

[复制链接]

86

主题

151

帖子

1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11-21 21: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讲作业:
1、选择一阕宋词,就该词写作一篇赏析。写作要求:第一步,写注释;第二步,翻译该词作;第三步,写赏析文章。文章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不少于500!切忌不要直接在百度上复制已成品的赏析文章,切切切忌相互复制粘贴抄袭!/2
2、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亡。就此事填词一阕《唐多令》一阕《江城子》一阕《念奴娇》

0

主题

226

帖子

4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2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12-3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研六第五讲作业 颂20-烟雨江南

1、选择一阕宋词,就该词写作一篇赏析。写作要求:第一步,写注释;第二步,翻译该词作;第三步,写赏析文章。文章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不少于500!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代: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一、注释
尊前:尊,同樽,本义酒器。尊前,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咽:哽咽,声音滞塞。
离歌:送别时唱的曲,伤感的歌。
二、翻译
酒筵上想把归来的时间说下,还没说呢,美人先悲惨地哽咽了。人间自是有痴情的人,这种爱恨与清风明月无关。
伤别的歌啊不要再填新词了,只要一曲就能使人柔肠郁结。还是把洛阳城里的花看遍吧,因为在一起赏花的春风也快要别离了。
三、赏析
欧阳修,北宋名臣,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春三月,欧阳修西京留守推官任期已满,此词写于离别洛阳城之际。此词却略带温婉,温婉中又夹杂着豪气。上片用赋的手法直接从送别的筵席入手,写了佳人的依依不舍,以至伤心垂泪,这样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自然界的清风明月。下片又回到筵席上的歌曲,这伤别的离歌实在不忍听了,还是去做些高兴的事情吧,一起去看看这洛阳城里美丽的花儿吧。结尾充分显示了欧阳修豪迈的一面,不要沉醉于凄凄惨惨,自我调节情绪,用开心的事来化解离别的悲伤。
首句“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此句直接描写酒筵上的情景,热闹的酒筵上本该是高兴的举杯,却想把归来的时间说一下,可是还没说出口,佳人先悲伤哽咽了。此句写出了佳人的用情至深,以至于离别在即,难分难舍。“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情人间的依依不舍,引发了作者的感慨,人世间痴情的人儿多着呢,而这样至深的感情却与清风明月无关,那自然界的清风还是千年的清风,那明月还是千年的明月,不管人们的情感变化而存在着。此句读来让人有一种顿悟的感觉。“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那些离别的歌啊太伤感了,不要再填新曲了,只这一曲就已经使人柔肠寸寸郁结了啊。说明无语哽咽的不仅是佳人,连作者这样豪迈之人也是心有戚戚焉。“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作者不忍友人这么悲伤,快要分别了,与其这么伤感,不如一起做点高兴的事吧,留下一些高兴的念想。一起把洛阳城的花看遍吧,因为现在一起沐浴的春风也快要别离了。别离的春风,别离的人儿,别离的心情,想让一起赏玩去排遣这些伤感,让作者略带温婉又豪迈的性格一览无余。

2、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亡。就此事填词一阕《唐多令》一阕《江城子》一阕《念奴娇》
《唐多令  崖门陆秀夫》
夕日照残洲。崖门立海流。数十年、竭力相谋。未雪靖康兵祸耻,添新恨、几时休。
千舰共沉浮。忠肝岂苟偷。社稷危、节义当留。宁与帝君同赴死,清白在、拒蒙羞。

《江城子  崖门海战》
崖山脚下战昏黄,海风凉,水烟茫。船舰千艘,围困断资粮。贼寇环攻无数次,清骨在,拒投降。
良臣幼帝座中央。国将殇,愧宗堂。十万军民,巾帼好儿郎。抛却死生何所惧,英魂烈,永流芳。
  
《念奴娇 崖门怀古》
    登临石上,见崖山耸立,隐约庐舍。碧浪千重连拍岸,珠玉颗纷纷飞洒。柳岸风清,渔舟唱晚,鸥鸟回旋下。水天相接,看江山正如画。
遥想海战当年,黄昏急雨,间或惊涛打。十万军民频抵抗,怎奈少粮汤寡。负帝忠臣,慨然海去,生死何须怕。今来思往,不禁潸泪无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3

帖子

1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11-29 2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水无香 于 2019-12-10 19:08 编辑

颂组03-清水无香第五讲作业
一: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词注解。
1)长门: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被安置到长门宫,终日悲愁。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这里直接挪用薛昭蕴《小重山》首句。
2)些子:亦作“写仔”。少许,一点儿。
3)碧云笼碾:这里应该指碧绿的茶饼被茶碾碾成细末状。徐培均谓:“宋人饮茶、碾碎再罗,然后入汤。”(《李清照集笺注》)。
(4)晓梦:拂晓时候的梦。多短而迷离。
5)一瓯春:一盏茶
6)着意:着力,刻意,精心,仔细。这里指用心的。
二、词译。
春天来了,春风吹过了长门,四处春草青青,院子里的红梅花虽然没有开匀,但也有几朵初放
小阁里平静的坐着,手捻着碧云香茶,碎沫在清杯里缓缓宕开,砸一口,这一杯的春色突然就惊破了我沉思的晓梦。
终日就这样闲散的过着,到了傍晚,月下的红梅花影重重叠叠的遮掩着院门,微风轻轻的拂过珠帘,一抹柔和的月光透进来,好一个清凉的春夜。
离家已经有两年了,梅花都己经开了三个轮回。今天终于回来了,好好地安静的过个春天吧。

、词赏析。
    此词系1106年春李清照受元祐党人诛连之苦终于缓解而重返丈夫在任的汴京,住在母家时所作。通篇反映了她历经类似“长门”之怨以后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个初春时节,她既有生活安定的欣慰,也有波折后的无奈以及爱情微妙的变故带来的心里感受。
上片着重写初春的早晨,她的所见所感。先是大的环境渲染--春到长门,春意融融,接下来过渡到小范围之所见---手种的江梅也已经初开花蕊,最后自然过度到人的行为沉思晓梦,碾茶,煮茶,吃茶。好一个闲适安静的晨春。若笔至此便无关精彩,然而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那句“惊破一瓯春”。本应平静悠闲,哪料得“留晓梦”而“惊破一瓯春”?这梦一定不是令她欢愉的。“春到长门春草青”这个长门不正是表明了她过的类似于陈皇后被打入冷宫的生活吗?所以她一回忆起梦境,即便一瓯的春色,也被无情的惊破了。
    下片顺着时间的延续,继续写一天中的傍晚、夜景,并且从春到花影很自然的衔接。开头两句采用对偶。一个“压”字一个“铺”字用得妙。压对花影作了强化,铺对月色作了强化。春天再美好,在作者的心中还是有一丝丝的沉闷的,并非真的洒脱。这二句很值得玩味。“好黄昏”笔意突转,又表达了作者那种美好的向往。“二年三度负东君”语句精炼,七个字就把这二三年的奔波之苦高度总结。虽然作者对大好春光辜负了,但毕竟归来了,那就好好地过这个春天吧。固然心里还有一些难言之隐,但毕竟对生活还是充满春的希望。
    所以,这首小令其实是诗情比较复杂的作品。


二:
念奴娇  崖山怀古

海崖危冷,更浪花淘尽,多少豪杰。十万身躯沉苍海,怒起狂飙嘶裂。楼舶云崩,旌旗电扫,滚滚江流血。霎时天地,火光恒古横绝。
遥叹末路君臣,谁堪一死,豪气冲冠发。怎奈中兴何处复,奇耻酿成深雪。赵帝先河,汉家气运,转瞬硝烟灭。长留情恨,凄凄今古江月。

崖山一战忆尤伤。雨疯狂,寇嚣张。箭弩无情,战火满穹苍。十万军民何屈折,身塞海,血平江。
而今遥叹宋忠良。运无常,国沦亡。纵使玉消,也得韵留芳。滚滚长江东去矣,芦花岸,掩残阳。

唐多令   崖山怀古

云过古崖头。风回夹岸洲。更西阳、江影悠悠。天地可知兴废事,十万血、汉家秋。
落叶舞难休。宋魂安在不。看今川、百舸争流。旧地登临犹感叹,江山易、几沉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01

帖子

10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11-27 22: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俟潇湘 于 2019-12-5 22:45 编辑

颂组21-万俟潇湘,第五讲作业
1.
点绛唇 己巳重九和苏坚(宋·苏轼)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馀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撩乱。愁入参差雁。
注释:
情钟:情之所聚。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戎 丧儿 万子 , 山简 往省之。 王 悲不自胜。 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 王 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龙山宴:喻欢宴。《晋书》卷九十八〈桓温列传·孟嘉〉中记载:孟嘉字万年,江夏鄳人,吴司空宗曾孙也。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领江州,辟部庐陵从事。嘉还都,亮引问风俗得失,对曰:「还传当问吏。」亮举麈尾掩口而笑,谓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转劝学从事。褚裒时为豫章太守,正旦朝亮,裒有器识,亮大会州府人士,嘉坐次甚远。裒问亮:「闻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觅。」裒历观,指嘉谓亮曰:「此君小异,将无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为裒所得,乃益器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楚甸:犹 楚 地。甸,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飞观:高耸的宫阙。
强半:大半,过半。

翻译:我是个情有独钟的人,然而古往今来有多少似龙山重九的欢宴时刻?看当今龙山处,当初的戏马台只剩孤单高耸的宫阙了。
寻觅那曾经风流倜傥的人啊,浑然未觉竟然已入深秋。铮铮的琴声渐渐音消。鬓边的青丝被风吹乱,我的愁情更是随着渐行渐远的雁群飘向远方。

赏析:
此篇词作为唱和之作,较为通俗易懂。上片用典带入回忆,再今昔对比,带入回忆,入境出境寥寥几笔便勾勒明了。下片情景交融,秋,鬓云,愁,雁,等一一排列映入眼帘,物象统一,铺排得顺畅、舒服。最后结在一个旷远的画面上,愁绵绵不绝,给人无尽遐想。

2.
唐多令
风雨混苍黄,春寒冷未央。正谁人,独立沧江。良将空怀酬国志,却无那,尽成伤。
故土已千疮,元军类虎狼。到如今,落魄君王。不唱后庭犹一纵,愿魂魄,可归乡。

江城子
风雨潇潇尽苍茫,国遥望,涕泪长。涛涛碧海,人事几匆忙。此际已成千古恨,纵身处,与天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6

帖子

1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11-27 16: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词研六颂组09-清心自在第五讲作业

一、选择一阕宋词,就该词写作一篇赏析。写作要求:第一步,写注释;第二步,翻译该词作;第三步,写赏析文章。文章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不少于500!切忌不要直接在百度上复制已成品的赏析文章,切切切忌相互复制粘贴抄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注释:
1、题中“乙卯”指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是年干支为乙卯。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离世与词人填词记梦之乙卯年已有十年。3、“思量”即思念之意。
4、“千里”,苏轼妻王弗葬于四川眉山,苏轼任所在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以“千里”泛指。5、“孤坟”即苏轼妻王弗之墓。6、“幽梦”,即梦境恍惚、隐约之意。7、“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此处指苏轼梦中出现的王弗在家乡闺室的小窗。8、“短松冈”,指苏轼葬妻之地。“短松”即矮小的松树。
?
翻译:
你离开人世已经十年,我们虽然一生一死,茫茫相隔,但我即使不思念,也无法忘记你的贤惠娇好和我们的那些美好往事。想必千里之外的你长眠在墓地里,无处诉说孤独凄凉吧。即使相见,恐怕我都认不出你了,(你憔悴得不成样子了,)面色像尘土一样灰暗,两鬓也染上了清霜。
昨夜我忽然做了一个还乡梦,梦到你对着轩阁小窗,正在梳发化妆,我们默默相看,只有不尽眼泪纷纷滚落,(醒来后才发现原来是空梦一场),我料想,这些年你对我的思念已经痛断肝肠,(其实我也一样啊),不知有多少个月明之夜,你在长满小松树的山冈上,翘首等待,盼望我归来。
?
赏析:
这首词一千多年来感动无数读者,是经典悼亡词,其主因之一是,作者的真挚悼念情具有摧肝裂肺、剜骨揪心的穿透力和震撼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尘满面,鬓如霜”、“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些仿佛依旧还活着,还可以一如既往诉说的情景语意象,都渗透着感心蚀骨、深沉复杂的情感元素,读了之后不禁扼腕长叹,铭心难忘。主因之二在于艺术处理上,作者把一个离开人世的亡妻放在可以倾诉的活生生的客体位置上,因此一个自言自语的小词就有了可以沟通交流,可以相互感应的情感对话空间,其实这是一个阴阳相隔,永不相见的一对人。这种假设的客体存在,如同作者面前放置着一尊亡人的灵牌,他是用灵魂在对话,这种灵魂在场式的叙写,怎能不感染读者,令人动容!你看,“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虽死犹生的感觉,“话”字既是亡妻痛苦思念的假设,更是作者自身的痛苦陈述;紧随其后又是一个相逢假设的情景,下片虽然提的是梦境中的“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但在词中依然是一个客体灵魂的再现,收拍的“明月夜,短松冈”一语,也可作双重解读,一是有一个亡灵年年在月明松冈上眺望千里之外的丈夫,一是作者自己在千里之外的“明月夜”,思念“短松冈”上的亡妻。这同样是两个灵魂跨越千里的对话,其实何止是跨越千里,简直可以说是跨越永恒时空的对话。这样的生死对话,时空之永恒与生命之短暂的对话,怎能不感动肺腑,震撼读者!除了上述原因外,词的画面语与直白的情意语相互映照,也赋予了词更深沉复杂的情感解读空间。词的语言质朴浅白,情感浓重悲凉,充满了复杂的分离况味。这种生死茫茫,相思缠人的感觉,谁品了都可催泪如涌。词的审美感染力与穿透力的获取,就在于作者对梦境之后的小词进行了十分高超的艺术化处理,通过精巧剪辑与意境创设,才获得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
二、以负帝投海填三首词

唐多令 负帝投海吟

万里总堪伤。日迟经晚霜。望海潮、满目苍凉。步步惊心帆柱断,大势去,宋之殇。
志在抗元郎,心如铁石钢。战崖山,火海风航。背负帝王归去也,民族气,汉魂芳。

江城子 陆秀夫

少年清丽睿思扬。露锋芒,入官强。秉政忠君,筹措调工忙。国破流亡千万里,扶主切,抗元強。
力穷势去国之殇。历苍桑,气昂扬。傲骨铮铮,投海概而慷。十万军民齐殉国,忠心烈,永流芳。

念奴娇 · 海天忠义

浪尖堆雪,接长空,云把惊雷撕裂。幼帝萌笼,知不得,何事惶惶悲切?不敢欺君,孤臣跪诉,只道祥兴灭。哀心何忍,听凭皇帝遭孽? ???
遥想昨日淮南,季花游大泽,贤能相悦。共济同舟,驱敌寇,誓献毕生心血。谁料如今,中流无抵柱,庙堂崩折。负君投海,任由丹笔推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1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11-26 20: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溪水 于 2019-11-26 20:49 编辑

小渔村研词六期第五讲作业:颂10-小溪水
1、选择一阕宋词,就该词写作一篇赏析。写作要求:第一步,写注释;第二步,翻译该词作;第三步,写赏析文章。文章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不少于500!切忌不要直接在百度上复制已成品的赏析文章,切切切忌相互复制粘贴抄袭!
2、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亡。就此事填词一阕《唐多令》一阕《江城子》一阕《念奴娇》

行香子(宋·王诜) 
金井(1)先秋,梧叶飘黄。几回惊觉(2)梦初长。雨微烟淡。疏雨池塘。渐蓼花(3)明,菱花(3)冷,藕花(5)凉。
幽人(8)已惯(6),枕单衾冷,任商飙(7)、催换年光(9)。问谁相伴,终日清狂。有竹间风,尊中酒,水边床。

【注释】:
(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2). 因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警觉
(3).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4).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菱的花。
(5).荷花
(6).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习惯。
(7).亦作“ 商猋 ”。秋风。晋 陆机 《园葵诗》:“时逝柔风戢,岁暮商猋飞。”
(8).幽隐之人;隐士
(9).年华

【译文】:
有雕饰的井栏到了秋天,先已凋零。梧桐树的黄叶也纷纷坠落,四处飘散。晚上刚刚入梦就一次又一次地被窗外的风声惊醒还没有做完的好梦。
秋天天气渐凉,细雨蒙蒙和云烟淡淡。池塘在稀疏的细雨中,渐渐的蓼花更明显了,菱花给人的感觉更加清冷,荷花也逐渐荒凉。.幽隐之人已经习惯了孤单的生活。一个人的枕头,冰冷的被子。听凭秋风催促着变换年华,发问还能和谁在一起呢。从早到晚放逸不羁。只有竹林中的风 ,酒杯里的酒,还有水边的床。

【赏析】:
王诜[shēn](1048-1104后),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佑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王诜的诗词全集: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来早》 《失调名》 《行香子·金井先秋》 《颍昌湖上赠诸公》 《踏青游·金勒狨鞍》 《失调名》 《落梅花/落梅》 《子瞻再和前篇非惟格韵高绝而语意邓重相与甚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隐居生活、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上阕主要写景,以景抒情。金井(1)先秋,梧叶飘黄。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有雕饰栏杆的井,当然应该是宫庭园林里的井了。先秋。说明已见秋景。梧叶飘黄,这个黄字说明了秋景之一。隐居生活对秋的到来是很敏感的。几回惊觉梦初长。夏至过后夜间要比白天渐渐的长了。这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在梦中受到惊动后的感觉。在细微的秋雨和淡淡云烟中,池塘经过稀疏的细雨显得有几分凄凉。渐蓼花明,菱花冷,藕花凉。通过这三花来表现。蓼花明显渐渐的都开了;菱花:有二种解释菱:1.柳叶菜科,菱属植物的泛称 water chestnut。一年生水生草本,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2. 指古代铜镜中一种花式外形的镜,或镜背刻有菱形花纹的镜。在这里属于解释1。 菱花早已冷落了;藕花:池塘里的荷花也已经荒芜冷落。作者用黄、明、冷、凉四字,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下阕。作者很自然地会通过悲秋的感慨联想起自己身世的感慨。这时都涌向心头,引起作者的共鸣。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幽人已惯,枕单衾冷,任商飙、催换年光。首2句直接道破 萧疏衰飒的秋夜,使我这隐居之人产生一种更强烈的凄清沉寂之感。但很快作者就平静下来,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冷被凉枕的生活了。任凭西风催促着年华的改变。问谁相伴,终日清狂。问问谁能与我在一起,从早到晚我都是放逸不羁的。尾句:有竹间风,尊中酒,水边床。与我相伴的只有这茂林深篁,竹烟波月,扫地秋风;美酒佳酿 余韵无穷 如饮甘露;和这水边床。铺着地,盖着天,枕着水,饮着风。真是“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倒也悠哉。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唐多令崖山之战
秋雨暗昏昏,隔船不辨人。遇合围、不给柴薪。海角山涯无处立,难酬志,覆乾坤。     响炮疾雷频,天低手托云。跳狂澜、殉国君臣。十万忠贞随宋去,其惨烈、古今论。
江城子崖山之战
不堪惨烈水含冤。困崖山。怒涛寒。炮响雷飞,铁骑入中原。陆战被围江又败,携幼主,殉波澜。    不逢韬略断香烟。叹人间。脉无缘。泣血浮尸,千古话凄咽。写尽沧桑家国恨,悲切切,恨连连。
念奴娇崖山之战
残秋瑟瑟,雾茫茫,海角崖山风恶。云聚霜深孤月冷,水上朝廷漂泊。怒涌波涛,激流壶口,决策遗帷幄。陆沉华夏,政权烟雨飘落。      接岸巨浪滔滔,欲倾海岳,补给皆成昨。殉国尤怀臣子恨,惨烈惊人魂魄。豪壮悲歌,雄奇闲士,十万尸回驳。儒家文化,岂能嬗变羸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3

帖子

56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63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11-26 17: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玉手儿 于 2019-12-1 21:37 编辑

第五讲作业:
颂组-08玉手儿
1、选择一阕宋词,就该词写作一篇赏析。写作要求:第一步,写注释;第二步,翻译该词作;第三步,写赏析文章。文章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不少于500!切忌不要直接在百度上复制已成品的赏析文章,切切切忌相互复制粘贴抄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⑵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今浙江富阳 人。
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高台,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⑷寻常巷陌:普通的街道。
⑸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6)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
(7)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     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
(8):四十三年:作者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赵扩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     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9)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金南侵的烽烟战场。
(10)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南侵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的行宫。
(11)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12)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被免职后,难以再用。

译文:
    江山锦绣,历经千载不变的江山啊,现在很难找到东吴开国君主孙权在这儿的住所了。 昔日的舞低杨柳娱乐场所 ,显赫人物早已随着的时光的变迁作古。 夕阳西下那长满杂草和烟树的普通街道,人们指着说那是武帝刘裕曾经驻扎之处。遥想当年,他英武豪迈披坚执锐指挥着兵强马壮,那气壮山河如猛虎下山一跃千里势不可挡。
    宋文帝刘义隆主张兴兵北伐, 效法汉将灭匈奴功勋卓著英明一世。哪知道却落得丢盔弃甲仓皇逃遁,北望追兵泪如千行。回首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登台远望长江以北,还记得前程往事扬州一带战火连天人仰马翻的情景。过去不堪回首啊,拓跋焘祠堂的香火繁盛,乌鸦在啄食祭品,祭祀擂着大鼓,供奉神灵,却不知道这儿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记起问候一声:廉颇虽然老了,他的饭量还好吗
                                                                                                          浅析: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福建地方要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表陈词战守之策其意表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对时政的屈辱求予以不满甚至谴责。 由于他的抗金主张与当朝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怀着壮志难酬英雄无用之地的愤慨,隐退江湖 。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辛弃疾已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在忙于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于浙东安抚使。他的建议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里无限感慨,由是写下了这首千古杰作。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此词不仅是激情澎湃 ,也是沉郁顿挫、悲壮苍凉的作品。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起拍以三个四字句着笔,声情稳重,仄韵郁劲。视野开阔地点明地点, 笔力刚健地引出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接着“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些昔日的娱乐优美环境被异族占领 孙权这样的英杰早已不复存在。暗含了怀古叹息的悲凉。 因为他继承父兄基业,拒黄祖,抗曹操,战功赫赫,建都京口,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人称颂的英雄豪杰。可以在在他另一首词作《南乡子》中发现,高度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江东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辛弃疾对他的钦佩。是啊江河青山在,但历史变迁早已物是人非了。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作者由此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的英武, 表达了时光流逝冲淡了历史英雄的功绩,淡漠了风流人物的神韵, 目之所及留下的也只有“寻常草树”不复当年的繁华。也含蓄表达了世无英雄,当政昏庸 致使曾经豪杰并起的锦绣锦绣河山沦落异族,看不到复兴的希望。由此勾起了作者心中丧权辱国之痛 自己的怀才不遇急于收复失地 壮志难酬不能施展拳脚的的困顿与沉郁悲凉之情。把自己的处境与昔日英杰能够施展才华的境地作对比。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过片笔锋一转,写宋文帝命王玄谟冒然北伐拓拔氏,大败而归登楼北望,潸然泪下。这几句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不要草率出兵,但辛弃疾的建议,未能采纳直接导致北伐失败。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此,作者将视线从遥远的时代拉回到自身,追忆自己奉表南渡, 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 。而作者虽一直力主抗金,收复失地戎马一生,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机会不在于悲从中来。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之境。“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年战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烽烟四起,而现实却早已风平浪静,战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甚至膜拜,这是非常痛心的事。 往事不堪回首,即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是当务之急。
   煞尾作者自比廉颇,这个典用得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表达了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随时准备抗金杀敌。同时也是显示自己能力,老当益壮,勇武不凡,可以担当北伐主帅; 可是报国无门,才能无法施展,隐退江湖。最后在临终之前悲痛无奈大喊杀贼而撒手人寰。他的爱国忠诚抗敌的壮志值得后世景仰。
在这首词中用典较多,恰到好处。
2、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亡。就此事填词一阕《唐多令》一阕《江城子》一阕《念奴娇》。

唐多令.崖山海战(一)
文.玉手儿
烟雨锁重楼,疾风渡硇洲。岸不平,沧海横流。
一字排开千链舶,拒西口,占东头。
三面布环舟,元蒙运统筹。断水门,柴道封囚。
危急盛装扶幼帝,纵身跃,未蒙羞。

江城子.崖山海战(二)
文.玉手儿
薄雾浓云漫雷州,水东流,湿双眸。
铁蹄横贯,不雨也飕飕。
载草膏油频欲近,方回首,计无休。
断粮绝水布楼船,借吟讴,
击连舟。
赤胆忠魂,背帝缚丝绸。
十万军民齐殉国,悲壮去,
气长留。

念奴娇.崖山海战之思(三)
文.玉手儿
斜阳草树,勒石功名簿,
怎忍凝伫。
往昔惊涛边岸急,炮火雷飞漂驻。
旦夕忠刚,负帝投身去。
葬魂鱼腹,万民同蹈何故。
半部论语通天,燕云尽失,
又重文轻武。
纳贡称臣兼叛将,变法王公遭妒。
风月之娱,醉生之梦,
弱肉招强虏。
健兵兴社,
政清明治长固。
20191126.

点评

第一题 选择一阕宋词 按要求做的很好!  发表于 2020-10-28 19:19
念奴娇.崖山海战之思 词中少了一句话 旦夕忠刚,中平中仄 ?负帝投身去。  发表于 2020-10-28 19:18
江城子.崖山海战 词中 船 韵脚错误。薄雾浓云应为浓云薄雾,铁蹄横贯应为横贯铁蹄 着2处平仄均用反了。可能是笔误吧?  发表于 2020-10-28 19:12
唐多令.崖山海战 词中硇字 该处应仄;链 一先为平读 该处应仄声。  发表于 2020-10-28 19:05
问好同学:作业认真完成。三首词填得都很凄美。赞一个!  发表于 2020-10-28 1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11-25 1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19-12-9 14:21 编辑

小渔村词研六期第五讲作业
   颂组04-水冰泪

一、赏析。

谒金门·风乍起
作者: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注释:
乍:忽然。
皱:褶皱,指衣服上折叠的纹路;皱彀,喻指水面的微波。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独:一作“遍”
碧玉搔头:一种碧玉做的簪子。《西京杂记》载:“(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翻译:
    这首词写贵族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
    春风忽地吹起,吹的那池塘春水泛起涟漪。在花间小径里无聊地逗引着池中的鸳鸯,随手折下杏花蕊放在指尖轻轻揉搓。独自倚靠在池边的栏杆上观看斗鸭,头上的碧玉簪斜垂下来。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终不见回来,正在愁闷时,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词写贵族女子在春天里愁苦无法排遣和希望心上人到来的情景。
  一开头写景:风忽地吹起,把满池塘的春水都吹皱了。这景物本身就含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妇女们的心。用一个“皱”字,就把这种心情确切地形容出来。因为是春风,不是狂风,所以才把池水吹皱,而还不至于吹翻。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只是像池水一样,引起了波动不安的感觉。面对着明媚的春光,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消磨这良辰美景颇费心思。她只好在芳香的花间小路上,手挼着红杏花蕊,逗着鸳鸯消遣。可是成双成对的鸳鸯,难免要触起女主人公更深的愁苦和相思,甚至挑起她微微的妒意,觉得自己的命运比禽鸟尚不如。她漫不经心地摘下含苞欲放的红杏花,放在掌心里轻轻地把它揉碎。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深刻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无比复杂的感情。它意味着:尽管她也像红杏花一般美丽、芬芳,却被另一双无情的手把心揉碎了。这写得多么细致,蕴藏着多么深沉的感情,简直是写进人物的下意识领域中去了。

  下片写她怀着这样愁苦的心情,一切景物都引不起她的兴致。哪怕她把斗鸭栏杆处处都倚“遍”,仍然是没精打采。这个“遍”字,把她这种难捱按捺的心情精细地刻画出来。她心事重重地垂着头。由于头垂得太久,以至头上的碧玉搔头也斜斜地下倾。这说明她已捱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她整天思念心上人,却一直不见他来。忽然,她听到喜鹊的叫声。“喜鹊叫,喜事到。”或许心上人真的要来了。她猛然抬起头,愁苦的脸上初次出现了喜悦的表情。作者写到这里,便结束了全词。在一种淡淡的欢乐中闭起幕,像给女主人公留下一线新的希望。但喜鹊报喜难说有多大的可靠性。恐怕接连而来的,将是女主人公更大的失望和悲哀。尽管作者把帷幕拉上了,但读者透过这重帷幕,还可以想象出无穷无尽的后景。

二、以南宋灭亡为意填词三阙

        唐多令·南宋灭亡有感
           文/水冰泪
凉露湿秋芜,空庭闻鹧鸪。万千愁、犹念南虞。玉砌雕栏皆不在,闲庭外,老松枯。
忆里望京都,风光入画图。可恨他,秦姓奸夫。陷害忠良家国陨,黄河照、月儿孤。
        江城子·南宋灭亡有感
            文/水冰泪
忠贞护国不屈降,立崖旁,满心伤。可恨凶徒,嗜虐太疯狂。处处铁蹄鲜血溅,家国恨,叹兴亡。
而今吊古更思量,纵为王,当自强。偏信秦贼,打压武夫忙。遥听角声呜咽里,看星斗,渐微茫。
        念奴娇·南宋灭亡有感
            文/水冰泪
登楼远眺,看青山绿水,白云晴日。遥忆崖头曾一跃,滚滚寒流腾激。血染崖头,国亡人去,家国无从觅。四围皆是,残身满眼历历。
可叹百姓城中,同仇敌忾,春梦此中腐。天地悲凉歌一曲,今夕不胜前夕,哽噎无言,家山何处,遗恨无从极,桃花香里,一声吹断横笛。




点评

问好同学!作业完成认真,很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19-12-6 19: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74

帖子

164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4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11-25 0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研六颂组12-程瑞第讲作业:
1、选择一阕宋词,就该词写作一篇赏析。写作要求:第一步,写注释;第二步,翻译该词作;第三步,写赏析文章。文章要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字数不少于500!切忌不要直接在百度上复制已成品的赏析文章,切切切忌相互复制粘贴抄袭!
2、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亡。就此事填词一阕《唐多令》一阕《江城子》一阕《念奴娇》
1. 宋词赏析
子夜歌·三更月
北宋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注释
①子夜歌:忆秦娥词牌别名
②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
③陇头流水: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文:
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赏析
贺铸的很多词都描写得极为深情,这首《子夜歌·三更月》便是一首极为伤感的作品,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词人以一种极为深情的口吻,并且借用梨花来表达女子的相思之苦,这种高超的表现手法,也成为了此词一大亮点前片紧扣题目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午夜皎洁的月光,银白的世界,给人刺激强烈。接着“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
后片“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两句采用直接剖析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的手法。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2. 填词
唐多令·陆秀夫入幕
清丽慧灵思。东江性旷奇。诵典经、二孟为师。
进士华年怀大志,入幕府、显才知。
官署洁身姿,整襟守圣规。会豪宾、庄重矜持。
宋末名雄扬正气,贯千古、壮英仪。
江城子·陆秀夫入仕
急流勇进浪花飞。履艰危。斗哀时。
受荐臣司、入仕挽凋颓。直面风烟多幻变,行智勇,励精思。
可怜宋末病难医。政风衰。民悲。
捧笏上朝、乱世护青旗。立义千秋成绝唱,忠良将,谱传奇。
念奴娇·崖山兵败
崖山兵败,叹军民十万,殉葬南宋。
千里浪涛悲万古,凄悼当年忠勇。
紫阁楼船,陨身鱼腹,断代无封冢。
中原遗恨,铁骑蹂踏汉统。
史册不忍翻雕,怅观覆辙,掩卷常思痛。
国势衰微风月醉,更鼓频敲惊梦。
破碎江山,狼环虎视,风起寒云动。
泪垂青史,怅将文典传诵。

点评

问好同学,作业完成认真仔细,学习了。  发表于 2020-9-19 2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5

帖子

3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11-24 08: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萱 于 2019-11-24 10:03 编辑

1、选择一阕宋词,就该词写作一篇赏析。

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宋代:李清照

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
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照归轮。
注释:1素约:朴素简约。2不奈:忍受不了。3.疏梅影:引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4晚妆:晚妆一般也被称为宴会妆,是彩妆的一种。5.
袅袅:柔美貌;娉娉: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6.娇嗔:佯装生气的娇态。一般形容女子撒娇的样子。7.瑶台: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这里指广寒宫。8.归轮:归家的车轮。代车。9.通津:四通八达之津渡。这里指四周。
译文:你这样细细的腰身,如何禁得起伤春之痛。疏疏桃花树下,你一袭新装如轻云一样惹人怜爱。你朱唇轻启,字字娇嗔,歌声向四方,如歌如诉,似娇似嗔,多么美好呀。从前有你的生活有多美,而今就有多凄凉,惆怅地问月亮,夫君还能回家么!
这首词应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上片直接从女子的外貌起笔,细腰,怎么经受得起春伤。晚妆后独立梅下,仿佛一缕轻云,惹人怜爱。

下片从歌声起笔,她的朱唇一启,美妙的歌声,字字如娇嗔般,怎不惹人垂爱。她的歌声传向四周。这应是忆旧,曾经与丈夫赵明诚听歌女演唱的一个片段,是虚写。我惆怅地问月,你还能照着我丈夫回家的车马吗。
  此词应是李清照丈夫去世后的一个作品,主要是闺怨,叹美好的年华易逝去,月常在而人不圆的悲叹。也有恨天不悯人之意。
作者从采用了时间和空间转移法——今到昔,昔到今。对比的手法,以乐衬哀——歌女的美,衬托作者一个人独自生活的悲凉。愈加苦不堪言。
作者起笔不奈春伤!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如何不奈呢?结句“还照归轮”作了回应,月亮年年岁岁在,而人何不圆呢?结句有力,言尽而意无穷,作者不怨丈夫,而怨月亮。月亮在这样清冷的夜会惆怅,何况人啦,更何况失夫之人——李清照。作者寓情于景,状景似人。

唐多令.天亡我也(记崖山之战)
文/七七
       云水接苍茫,呼天愁断肠。箭如风、火袭征裳。来往徘徊何处去,国不再,故山忘。
      相忆每逃惶,几曾脱剑装。食树皮、海水何妨。怜我江山终易主,告先祖,我今亡。江城子.天亡我也(记崖山之战)
文/七七
       呼天喊地泪横流。水东流,恨连舟。一路坎坷,几度在琼洲。东躲西逃浑似死。怜祖辈,旧城楼。

        而今箭火欲封喉。怯回眸,故人矛。
护我以命,许我以晴柔。恨只恨天犹灭我,
殊惜命,岂为囚。念奴娇.天亡我也(记崖山之战)
文/七七
      水云相接,战船遇箭火,护君飘泊。望处江山犹不再,恨敌军呼声恶。剑逼妻儿,愧为臣子,满目浑离索。家山不再,故人何处相约。
      又感一路逃亡,风餐露宿,海水寻常爵。只盼君江山一统,国富民能安乐。大势如云,雄心似水,一去殊能觉。无穷烟浪,唤君唯泪双落。



点评

无穷烟浪,伴君唯泪双落---悲壮!  发表于 2019-11-25 0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16 13:50 , Processed in 0.0757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