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水无香 于 2019-12-10 19:08 编辑
颂组03-清水无香第五讲作业
一: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一、词注解。 (1)长门:宫名。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被安置到长门宫,终日悲愁。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这里直接挪用薛昭蕴《小重山》首句。 (2)些子:亦作“写仔”。少许,一点儿。 (3)碧云笼碾:这里应该指碧绿的茶饼被茶碾碾成细末状。徐培均谓:“宋人饮茶、碾碎再罗,然后入汤。”(《李清照集笺注》)。 (4)晓梦:拂晓时候的梦。多短而迷离。 (5)一瓯春:一盏茶 (6)着意:着力,刻意,精心,仔细。这里指用心的。 二、词译。 春天来了,春风吹过了长门,四处春草青青,院子里的红梅花虽然没有开匀,但也有几朵初放。 小阁里平静的坐着,手捻着碧云香茶,碎沫在清杯里缓缓宕开,砸一口,这一杯的春色突然就惊破了我沉思的晓梦。 终日就这样闲散的过着,到了傍晚,月下的红梅花影重重叠叠的遮掩着院门,微风轻轻的拂过珠帘,一抹柔和的月光透进来,好一个清凉的春夜。 离家已经有两年了,梅花都己经开了三个轮回。今天终于回来了,好好地安静的过个春天吧。
三、词赏析。 此词系1106年春李清照受元祐党人诛连之苦终于缓解而重返丈夫在任的汴京,住在母家时所作。通篇反映了她历经类似“长门”之怨以后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个初春时节,她既有生活安定的欣慰,也有波折后的无奈以及爱情微妙的变故带来的心里感受。 上片着重写初春的早晨,她的所见所感。先是大的环境渲染--春到长门,春意融融,接下来过渡到小范围之所见---手种的江梅也已经初开花蕊,最后自然过度到人的行为—沉思晓梦,碾茶,煮茶,吃茶。好一个闲适安静的晨春。若笔至此便无关精彩,然而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那句“惊破一瓯春”。本应平静悠闲,哪料得“留晓梦”而“惊破一瓯春”?这梦一定不是令她欢愉的。“春到长门春草青”这个长门不正是表明了她过的类似于陈皇后被打入冷宫的生活吗?所以她一回忆起梦境,即便一瓯的春色,也被无情的惊破了。 下片顺着时间的延续,继续写一天中的傍晚、夜景,并且从春到花影很自然的衔接。开头两句采用对偶。一个“压”字一个“铺”字用得妙。压对花影作了强化,铺对月色作了强化。春天再美好,在作者的心中还是有一丝丝的沉闷的,并非真的洒脱。这二句很值得玩味。“好黄昏”笔意突转,又表达了作者那种美好的向往。“二年三度负东君”语句精炼,七个字就把这二三年的奔波之苦高度总结。虽然作者对大好春光辜负了,但毕竟归来了,那就好好地过这个春天吧。固然心里还有一些难言之隐,但毕竟对生活还是充满春的希望。 所以,这首小令其实是诗情比较复杂的作品。
二:
念奴娇 崖山怀古
海崖危冷,更浪花淘尽,多少豪杰。十万身躯沉苍海,怒起狂飙嘶裂。楼舶云崩,旌旗电扫,滚滚江流血。霎时天地,火光恒古横绝。
遥叹末路君臣,谁堪一死,豪气冲冠发。怎奈中兴何处复,奇耻酿成深雪。赵帝先河,汉家气运,转瞬硝烟灭。长留情恨,凄凄今古江月。
崖山一战忆尤伤。雨疯狂,寇嚣张。箭弩无情,战火满穹苍。十万军民何屈折,身塞海,血平江。
而今遥叹宋忠良。运无常,国沦亡。纵使玉消,也得韵留芳。滚滚长江东去矣,芦花岸,掩残阳。
唐多令 崖山怀古
云过古崖头。风回夹岸洲。更西阳、江影悠悠。天地可知兴废事,十万血、汉家秋。
落叶舞难休。宋魂安在不。看今川、百舸争流。旧地登临犹感叹,江山易、几沉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