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5-12 2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一讲B组作业:
B18-愚人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对联具有以下特征:
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分上下联,就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1.对联的起源于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 (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自此以后,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应用日益广泛。举凡庆贺吊 挽、述志言情、抒愤寄慨、写景状 物、论事衡文、讽喻劝勉、谐谑赠答等,几乎文字可以表达的方方面面都使用到。因张贴于大门两侧,故有了对联、楹联之称。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为对联的形成起到 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到了隋唐时期, 永明体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 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经历了唐末对联的独立期、宋代对联的发展期、、清代对联的鼎盛期,特别是清代以来,对联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三、对联的作用
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简单滴举例说明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