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151|回复: 13

29期联诗班第一讲管理组作业贴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3 2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轻寒一剪梅 于 2016-5-14 19:42 编辑

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作业标头格式为:

29期联诗班第一讲 XXX 作业



楼下评楼上作业。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11

主题

1726

帖子

33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13 2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冷色石桥月 第一讲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其特征为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等,由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对联起源于汉魏,独立于唐末,经历了唐末的独立期、宋代的发展期、清代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八大作用:装饰环境;启迪世人;传递情感;祈祝吉祥;陶冶情操;鞭笞邪恶;宣传广告;社会征联。

练习:
出句:冬临大地百花谢;
对句:雁渡寒潭冷月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4
QQ
发表于 2016-5-13 22: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策马啸西风. 于 2016-5-13 22:08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一讲“策马啸西风”作业

一,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特征: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何区分上下联: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二,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源于何时: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经历了哪些时期: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三,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
1,装饰环境
2,启迪世人
3,传递感情
4,宣传广告
5,祈祝吉祥
6,陶冶情操
7,鞭挞邪恶
8,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2

帖子

3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3 23:4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 1) 、装饰环境 2)、 启迪世人 3)、传递感情 4)、宣传广告 5)、祈祝吉祥 6)、 陶冶情操 7)、鞭挞邪恶 8)、社会征联 E组一心一意,作业。

点评

回答完全正确。不过排版一下哈,便于一目了然。  发表于 2016-5-14 0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146

帖子

31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14 00: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诗联班D组评阅-云梦缥缈第一讲作业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我们地方上称其为“门对子”,顾名思义,就是贴在门楣两边的。每年的春节或结婚、开业等都会张贴,当然这是实用联。网络对联群和文人墨客聚会时玩的多是没有实用意义的联,我们可以称之为意境联。

  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体裁,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被称为“文末词余”。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在对联创作中,可以一人单独写作成上下联,也可以二人合作成上下联。一般将先出的句子叫出句,后对的句子叫对句。对句,往往是根据他人给出的句子被动的对出另一半儿。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尔对耳。”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对偶句,类似民谣,朗朗上口,自然成对,符合韵律,并非刻意经营。例如:《周易·乾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商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毛诗·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到了汉魏时期,产生了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韵的骈文,联的雏形初现。谭嗣同在《石菊影庐笔记》中记载到,南朝梁代刘孝绰罢官不出,于门上自题一联:“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

  唐初又出现了讲究对仗的律诗。直到五代后,对联才以春联的形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自此以后,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应用日益广泛。举凡庆贺吊挽、述志言情、抒愤寄慨、写景状物、论事衡文、讽喻劝勉、谐谑赠答等,几乎文字可以表达的方方面面都使用到。因张贴于大门两侧,故有了对联、楹联之称。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为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 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经历了唐末对联的独立期,宋代对联的发展期,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就对联的作用而言,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简单滴举例说明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9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15 10:3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一讲作业 班长诗音敏儿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上下联平仄相反,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而且两句话要有关联。 一副对联(注意是“副”,不是一幅书画的“幅”),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对联起源于汉魏,独立于唐末。经历了:唐末对联的独立期,宋代对联的发展期,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3.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一是装饰环境;二是启迪世人;三是传递感情;四是祈祝吉祥;五是陶冶情操;六是鞭笞邪恶;七是宣传广告;八是社会征联。

点评

作业回答正确,无误。只是格式不太整齐,下次作业再试试调整。  发表于 2016-5-15 16: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6: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轻寒一剪梅 作业

一,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
对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
又称: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简称联。
特征:由两行组成,亦称两行诗。
其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何区分上下联:两句中,上句为上联,下句为下联,上联平收,下联仄收。

二,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源于何时: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经历了哪些时期: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4,近现代与当代,对联文化在经历了波折后,重新受到喜爱与重视。

三,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
1,装饰环境
2,启迪世人
3,传递感情
4,宣传广告
5,祈祝吉祥
6,陶冶情操
7,鞭挞邪恶
8,社会征联

点评

回答正确  发表于 2016-5-15 19:41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主题

729

帖子

4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QQ
发表于 2016-5-15 19: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粒沙 于 2016-5-15 19:41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一讲“一粒沙”作业

一,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特征: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何区分上下联: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二,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源于何时: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经历了哪些时期: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三,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
1,装饰环境
2,启迪世人
3,传递感情
4,宣传广告
5,祈祝吉祥
6,陶冶情操
7,鞭挞邪恶
8,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81

帖子

6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58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5-22 1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连班第一讲作业D组--飘雪飘飘
1、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对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
又称: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简称联。
特征:由两行组成,亦称两行诗。
其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何区分上下联:两句中,上句为上联,下句为下联,上联平收,下联仄收。

2、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对联源于何时: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经历了哪些时期: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4,近现代与当代,对联文化在经历了波折后,重新受到喜爱与重视。

3、对联有哪些作用?
装饰环境,启迪世人,传递感情,宣传广告,祈祝吉祥,陶冶情操,鞭挞邪恶,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677

帖子

14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5-24 11: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雅人生 于 2016-5-24 11:47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一讲清雅人生作业:

一,什么是对联,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区分上下联?
答:对联:对联亦称楹联、对子。也被称作:楹帖、联语、联句、联对、对句、对语等。有时候更直接称之为联。
我们地方上称其为“门对子”,顾名思义,就是贴在门楣两边的。每年的春节或结婚、开业等都会张贴,当然这是实用联。网络对联群和文人墨客聚会时玩的多是没有实用意义的联,我们可以称之为意境联。
特征:它必须由字数相等,独立成义的两句话组成。要符合基本的格律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如何区分上下联:一副对联因有两句,所以分上下,上联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尾字必须是平声,这点一定要记住。第一句叫上联,第二句叫下联。
二,对联源于何时,经历了哪些时期?
答: 对联源于何时:对联的直系远祖是对偶,可以追溯到唐虞之世。对偶时代,也就是对联的史前时代。像殷周时代,先秦诸子的文章及诗经、易经中都有体现。
经历了哪些时期:
1,唐末对联的独立期
2,宋代对联的发展期
3,清代对联的鼎盛期
三,对联有哪些作用?
答:
1,装饰环境
2,启迪世人
3,传递感情
4,宣传广告
5,祈祝吉祥
6,陶冶情操
7,鞭挞邪恶
8,社会征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06:14 , Processed in 0.0840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