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116|回复: 13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二讲周唐组作业楼下评楼上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340

帖子

13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3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6-11 21: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1

主题

244

帖子

8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3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12 1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学习班三年级第二讲作业  唐07-多吉
问: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答:1,项羽分封诸侯的行为是倒退之举,秦统一后实行了郡县制,这是治国理念的一个进步,秦灭后应该继续实行郡县制,用自己的亲信或将领控制全国,这样就避免了诸侯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
     2,项羽分封诸侯的原则是以军功大小论功分封,否定血统掌握权力的合法性,就是要打破当时旧贵族王政复活的局面,重新规划以自己为主导的政治格局。
    3,项羽的人格劣势注定了他不能成为一统天下的帝王。历史证明:所有的改朝换代的君王一定是贤德智慧的有德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81

帖子

119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0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6-6-12 2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二讲周唐组唐01-爱笑娟子作业

作业: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答:我觉得项羽分封诸侯是不公平的。
项羽分封的指导方针就是,扰乱、削弱强国,然后尽可能控制更多的地盘。具体策略就流放刘邦;分割赵、燕、齐;霸占韩、魏;篡夺楚国。
项羽的分封方案,获利的都是不义徒,不义之人,不义之道怎么能长久啊?分封的项羽获得的地盘最大,而且都不是自己该有的地盘,这种夺亲近之人领地的恶行,背离大义,怎么能称霸天下啊,手下的人也不会服气。项羽你愧对刘邦、魏王、怀王、韩王成,大义已失,天下必不亲附。

想争霸天下应该行正道,则无愧于天,无愧于人,无愧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51

帖子

1402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02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注册会员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6-6-13 14:2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樵

作业: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项羽领兵西进,洗劫屠戮了咸阳城,杀了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放火焚烧了秦朝宫室。然后划分天下,把天下土地,封给各位将领作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原魏国和楚国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项羽的分封方案,令一批人很不高兴,让另一批人获利。如:臧荼、张耳、田安、田都、司马卬、共敖、申阳等人,以将领的身份分君主的领土,可谓无一有“大义”。

项羽由于逞凶斗狠,刚愎自用,目光又短浅,他除了意气用事之外,是从不会考虑后果的。他分封天下,也许仅仅是一时脑热,为了酬谢武将们的出生入死。另外也是对怀王、刘邦不满,故意把土地分了,看他们怎么玩。
但他的行为无意中却分化瓦解了一些领袖的力量,也使一些将领离开原来的根据地,从而失去了根基,最后走向灭亡。
如:魏王豹离开自己打下的根据地去河东。河东虽然是魏的发源地,但百年前就被秦国拿下,那里的没有人认魏王豹,所以魏王算是很吃亏了。后来的魏王败的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就是离开了根据地。魏王豹怀恨在心,所以后来迅速和刘邦合作。

实际上分封诸侯,诸侯王多了往往各自为政,最后很难控制管理,更容易引起政治场面的混乱,实在不是什么好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79

帖子

10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07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13 20: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二讲周唐组作业
唐02 童心

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灭秦后项羽分封诸侯的做法是对秦变法、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否定,是历史的倒退,不适应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
从项羽主张实施的分封诸侯的实际情况看,他完全站在项氏一己私利的立场上进行,自己得到绝大部分既好又有利的封地(包括关中分给投降于自己的秦将,实际上等于项氏亦控制了可王天下的关中),分给其他诸侯时则使他们尽量互争互斗、互相牵制、互相掣肘,便于今后发号施令;特别是对“先入关中便是关中王”、在共同抗秦的大业中立下大功的刘邦,仅分给巴蜀之地而封汉王。。。。。。这一切的不公道、不平等,都为日后群起而攻之、各路诸侯联手击楚埋下了伏笔。
从项羽实施分封诸侯的实际效果看,当下便激怒了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没有得到公允待遇的“新诸侯”,比如刘邦当时就要攻打项羽等等,这样做除了乘一时之痛快,绝对得不到更大的、更长远的利益,一言以蔽之——如此没有一点远见、而且十二分小家子器的“儿戏”,只能使“沐猴而冠”的项羽暂时得些土地,但绝对得不到江山!
总之,得人心者得天下。项羽的所作所为同其放火、屠城、坑军、杀子樱等劣迹一样,分封诸侯的倒行逆施,不仅失去了被战胜国民的人心,也失去了友军的人心,如此而已则失尽了天下人心,所以,项羽“占小利、失大义”的分封诸侯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坑害他人的同时,也给自己挖好了坟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1146

帖子

31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18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6-15 03: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三年级唐组唐16-云梦缥缈第二讲作业


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答:对于分封诸侯的事我看不明白,但课堂讲的就是项羽在分封时特意形成诸侯相互制约的局势,并没有真正的做到赏的分明,而将自己亲近之人的封地据为己有,另外还暗杀了一些封王之人。具体如下

  项羽分封的指导方针就是,扰乱、削弱强国,然后尽可能控制更多的地盘。具体策略就流放刘邦;分割赵、燕、齐;霸占韩、魏;篡夺楚国。项羽首先让魏王豹离开自己打下的根据地去河东。河东虽然是魏的发源地,但百年前就被秦国拿下,那里的没有人认魏王豹,所以魏王算是很吃亏了。后来的魏王败的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就是离开了根据地。魏王豹怀恨在心,所以后来迅速和刘邦合作。立赵将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为殷王,一则分化张耳、二则削弱赵王,申阳、司马卬根基浅,也算不上扶持强国。徙赵王歇,则又一次挑拨张耳与赵王的关系,削弱赵国。立怀王部将共敖为王,是为了分化怀王集团,注意这个临江王,他帅怀王的军队讨伐南郡,再次证明了怀王在积极复国掌控实权。

  封吴芮部将梅鋗为候 ,以分化吴芮。以臧荼为燕王,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顺利则可分割燕国,不顺利也可让燕国内乱。英布早年就在南方攻打秦国郡县,九江王的封地,未必比他自己打下的大,所以九江王也可能不满。封田都、田安为王,分裂齐国,使其内斗。项羽即使对田都和田安也要搞分化。本来田安为君,田都为将,但田都却成了齐王,田安公是济北王。这种细节都考虑了挑拨别人。关中“三王”是降将,秦人痛恨,也不会做大,他们依靠项羽之威立国,甚至相当于项羽的人了。所以可以这样理解:项羽没有亲自占领关中,但他的人手占据了关中。分封后的关中,虚弱无力,国王无德,可以成为项羽的实际控制区。

  项羽的分封方案,惹了一批人,让另一批人获利。“灭秦之功”在当时,虽然是无赖的讲法,但勉强还算可以举的大旗。但获利的都是不义徒,臧荼、张耳、田安、田都、司马卬、共敖、申阳,以将领的身份分君主的领土,无一有“大义”。“不义”若能成功,则历史真是小人之道能够决定的了。不义之人,临时互相利用一下,但不要指望他们互相之间可以有情义。后来的历史表明,贼子们是绝不会在任何有损利益的情况下互相救助的。不义,就是不义,永远不能像正义团体那样团结。贼子相互利用,必然相互猜忌、相互拆台。只剩韩王成没有提到,他倒是占据了故地,但被项羽招去很快被杀。韩成死,张良才复国绝望,永远追随刘邦。

  分封的项羽获得的地盘最大,而且都不是自己该有的地盘。梁楚九郡加韩国,基本把河南、淮河流域、长江东部、尽数化为己有。这些地方原来的君主,魏王豹、刘邦、怀王、韩成,被杀或被贬。而且这些人和项羽都是名义上亲近的人。魏王豹,半路追随项羽入关,远离根据地;刘邦为友军,为兄弟;韩王成愿被“招”至彭城,远离韩国;怀王是项羽之君。合韩、魏、刘邦、怀王之领地一,项羽占得已经太多了。而且占领的,都是最不该占的。盟友赵、齐之地,他一寸也占不了。这种夺亲近之人领地的恶行,背离大义。行正道,则无愧于天,无愧于人,无愧于心。项羽你愧对刘邦、魏王、怀王、韩王成,大义已失,天下必不亲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17 1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三年级唐组作业
唐13-水晶第二讲作业


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答: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封各位将领作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目的就是,扰乱、削弱强国,然后尽可能控制更多的地盘。确立自己在诸侯中的领导地位。
      首先, 在分封中,他将楚怀王移都郴州,也是削弱其影响和地位的一种方式。如果项羽在此时称王,则是名不正言不顺。项羽受到周朝分封制度的影响。他号令天下,将实力仅次于他,第一个入关的刘邦分到不毛之地的汉中,并以章邯、 司马欣 等人对他进行钳制。
       项羽虽然擅长打仗,但他缺乏一个帝王应有的胸怀和智慧。项羽的分封方案,惹了一批人,让另一批人获利,惑利的都是些“不义”之人。项羽都封了些什么人呢?有旧秦的降将,有项羽的部属,有依附和帮助过项羽军队和诸侯军的,当然也有像刘邦和陈馀这样无奈封的。分封的诸候关系并不融洽,受恩者不感恩,项羽不善识人,被分封的诸侯各怀鬼胎,不为项羽所用。 分封加剧了形势的混乱,各诸侯各自为政,而这种局面发展下去却不是项羽能够掌控得了的。

点评

水晶同学作业完成的很好,中肯,精确,详实,学习了  发表于 2016-6-18 2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7

帖子

1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18 21:5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二讲 周05花未作业  答: 项羽分封诸候,实际上是集聚了一帮乌合之众,靠军功,甚至欺凌归降秦将,秦朝百姓来建功勋的,鲜有有胆识,有大义之人。 不义之人,临时互相利用一下,但不要指望他们互相之间可以有情义。不义,永远不能像正义团1体那样团结。贼子相互利用,必然相互猜忌、相互拆台。          项羽只注重集权,霸占土地,不注重培养或拉拢将帅之才,忠肝沥胆之士,于霸业无益,且于舆论中处于下风其一。         其二,项羽分封绝大部分土地,都归于己,侵占刘邦,魏王等最追随最亲近之土地,是为不智,不仅不能以德服人,埋下隐祸,且在舆论中又处下风为再。 背离大义。行正道,则无愧于天,无愧于人,无愧于心。项羽你愧对刘邦、魏王、怀王、韩王成,大义已失,天下必不亲附。         是以,垓下之战,四面楚歌,自绝于乌江的历史结局已成基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7

帖子

1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18 21: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晶同学作业完成的很好,中肯,精确,详实,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6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8 14: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09云淡风清作业
作业:说说你对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的看法。
项羽封诸候的背景:
其时楚怀王为义帝,各路诸候应之号召,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项羽是正面主力部队,杀秦军20万,战功卓著。刘邦避重就轻,先入咸阳,安民得人心。
可以说,表面上项羽占上风,凭借武力赢得天下,但是刘邦却在不为人注意的时候,已经赢得了天下的人心。
项羽虽是诸候,却自主分封诸候,本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人心不服。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为自己招来无穷指责的诱因。况且,经历多年争战,人心思安,中国历史已经进入应该大一统的时期,而项羽空拥有可以统一天下的能力,却没有那个心志和抱负。将全国再一次推向战争的同时,也将自己一步步推入深渊。
二、分封情况
秦灭后,天下本是七家诸候,项羽却分封成十八家诸候。即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从这十八家诸候的分封上看,是以战功大小来分。项羽没有为自己谋利。以他当时的威望和地位,想给自己多分土地,占领最大最好的领土,易如反掌,但是他放弃了富足的关中地区,回来自己偏僻的领地。
项羽的分封真正带来的灾难如下:
其一、无视义帝的存在,留人口实。
其二、他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执行下去。他没有监督各路诸候按分封行事,自己衣锦还。留了无数的争执与麻烦给各路诸候,引起不满。
其三、给对手留下了喘息的机会,也给自己的发展造成了实质性的困难。
其四、与分封的诸候关系并不融洽,受恩者不感恩,反招来背叛。
正是这次分封,为后来楚汉之争结局打下了浮笔。当刘邦两路大军直下之时,项羽无路可退,也无援兵支持,最后自刎乌江。
综上,项羽封十八路诸候之举,是历史的倒退,也是自身特点的再一次暴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13 , Processed in 0.0700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