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748|回复: 21

29期联诗班第七讲D组作业贴(组长:婉婳)

 关闭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729

帖子

4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QQ
发表于 2016-6-23 2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2)…但得…  …不教…
(3)…不因…  …哪得…
(4)…才…  …已…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作业标头格式为:

29期联诗班第三讲 X组XXX 作业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零点。
老师随交随评,周三零点前评阅完毕。给学员一天修改作业的时间。

7

主题

124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6-23 22: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柳絮2 于 2016-6-29 16:49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三讲 D组柳絮 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
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2,如何寻找关联点
1、重点字词法。
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
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 、修辞技巧法。
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
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对联的句法,就应对而言,指的是上下联之间的连接上的语法关系。出对句的句法,是确保出句对句合理衔接的要素,理清出对句的关系,而不会使整联逻辑混乱,常见的对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握笔描旧友
谁道临屏变桃花


(2)…但得…  …不教…
(3但得人事如花事
    不教新愁叠旧愁


但得我是中天月
不教梦回万里乡


)…不因…  …哪得…
不因大雪迷官渡
哪得梅香引客船

(4)…才…  …已…
才见桃花开别院
已邀朋友去她家

才经此处回头望
已盼桃花为我开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动情无非花盛时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鹅黄几处巧梳妆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心中美景笔生成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依山一角度余生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柳岸垂竿自在翁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笔底有情惬意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4 10: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   
D24-滏涛唱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8)、因果关系
(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此去难相见
谁道今宵又对斟

(2)…但得…  …不教…
但得梅花香陋室
不教俗累误闲身

(3)…不因…  …哪得…
不因白雪炼梅骨
哪得冰心占早春

(4)…才…  …已…
才看草色扑帘入
已见桃花映日开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对句:得意莫过君到时

出句: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对句:嫩黄两岸巧妆春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对句:村前柳下燕归来

出句: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对句:邻泉十步是山家

出句: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对句:梅鹤为邻自在人

出句: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对句:庐外植梅隐者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1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07: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   
D_40 致臻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8)、因果关系
(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真假难分辨
谁道浮沉不自由

(2)…但得…  …不教…
但得天涯能得见
不教芳草待空无
(3)…不因…  …哪得…
不因一朵随风落
哪得飞花入梦来
(4)…才…  …已…
才同小陌南城约
已是桃花对面开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对句:回首无非心动时

出句: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对句:轻灵几处醉传歌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对句:梁间燕垒语呢喃

出句: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对句:听风半晌沐诗心

出句: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对句:云水为邻半老身

出句: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对句:坐下看山淡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8
发表于 2016-6-26 07: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三讲 D组33又见阳光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
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2,如何寻找关联点
1、重点字词法。
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
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 、修辞技巧法。
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
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对联的句法,就应对而言,指的是上下联之间的连接上的语法关系。出对句的句法,是确保出句对句合理衔接的要素,理清出对句的关系,而不会使整联逻辑混乱,常见的对联句法,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22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08: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   
D_38  素年锦时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8)、因果关系
(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月瘦人难寐
谁道花残心已伤

(2)…但得…  …不教…
但得清泉能洗耳
不教俗事困于心
(3)…不因…  …哪得…
不因小月中庭挂
哪得清风一处陪
(4)…才…  …已…
才知心底无尘事
已是年华不少年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对句:念旧犹为月满时

出句: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对句:嫣红几处笑争春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对句:庭前画卷燕裁开

出句: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对句:题书四壁淡修心

出句: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对句:笔墨添香淡泊心

出句: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对句:榻上留云淡泊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1

帖子

1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11:49: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第二十九期诗联班第六讲    D组D一2钓鱼岛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关联点?    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确定 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 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 ,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①并列,②顺承,③递进,④假没 ⑤条件,⑥转折⑦选择,⑧因果,④目的。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人已老,谁道岁还长。 (2)…但得…  …不教…   但得水里成功在,不教鱼边倭寇强。 (3)…不因…  …哪得…   不因冬雪至,哪得腊梅香。 (4)…才…  …已… 宙斯才下海,神九已飞天。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两个对联: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欲静还需事少时(钓鱼岛)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浅红千簇直勾魂(钓鱼岛)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庭前黄柳燕裁齐(钓鱼岛)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养菊两架隐书墙(钓鱼岛)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朋友聚会醉其中(钓鱼岛)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案几有墨图画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1

帖子

1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12: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第二十九期诗联班第六
讲    D组D一2钓鱼岛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关联点?  
  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景致、色调、情绪”,
确定 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
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 ,
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①并列,②顺承,③递进,
④假没 ⑤条件,⑥转折⑦选择,
⑧因果,④目的。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人已老,谁道岁还长。
(2)…但得…  …不教…   
但得水里成功在,不教鱼边倭寇强。
(3)…不因…  …哪得…  
不因冬雪至,哪得腊梅香。
(4)…才…  …已…
宙斯才下海,神九已飞天。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两个对联: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欲静还需事少时(钓鱼岛)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浅红千簇直勾魂(钓鱼岛)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庭前黄柳燕裁齐(钓鱼岛)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养菊两架隐书墙(钓鱼岛)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朋友聚会醉其中(钓鱼岛)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案几有墨图画成
点评回复 编辑支持 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20: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豆苗青 于 2016-6-30 05:59 编辑

29期诗联班七讲作业   D23--豆苗青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找关联点有四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
2、事物特点法
3 、修辞技巧法
4、合理转假法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 2 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8、因果关系 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满苑春花好,谁道一隅野草香
   
(2)…但得…  …不教…
   但得人间春未老,不教陌上絮纷飞

(3)…不因…  …哪得…
   不因十载苦寒读,哪得一朝名气扬
   不因万里沙场纵,哪得千秋边塞安

(4)…才…  …已…
小桃才破蕊,紫燕已回家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惹火依然杏满山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清香几缕久萦心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林中碧霭鸟啼开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居山一角逸如云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山水怡人远俗尘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竹下听风闲适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6-26 20: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联诗班第七讲作业:   

D003   一轮明月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都是有“关联点”的。
寻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这条在成联创作中尤其重要。
(3)、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7)、选择关系
(8)、因果关系
(9)、目的关系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明月长孤寂
谁道清风永陪同

(2)…但得…  …不教…
但得红颜赋新曲
不教白发生旧情

(3)…不因…  …哪得…
不因凌寒输傲骨
哪得瑞雪绽梅香

(4)…才…  …已…
才与清风别旧梦
已同明月赋新诗

4.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出句: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对句:把盏还须称心时

出句: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对句:嫣红两簇正迎风

出句: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对句:槛内月色风偷观

出句: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对句:得字一章暖君心

出句: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对句:雪月吟诗弄墨人

出句: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对句:眼里有情钟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08 , Processed in 0.0700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