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571|回复: 8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十一讲晋组作业楼下评楼上

[复制链接]

239

主题

340

帖子

133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3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0-8 21: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简析汉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发表于 2016-10-9 00: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十一讲 晋01轻寒一剪梅 作业

作业:简析汉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皇权更替一般是两种形式:其一:顺理成章地继承,子承父,弟承兄;其二:推翻政权自立。这不仅包括朝代迭,也包括玄武门兵变这样的宫门喋血。继承者具有合法性或者主动性。而汉文帝的继位,则不同于这两种常见形式。因此,我觉得他的继位,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深层的必然性两种因素。
        高祖生八子:庶长子刘肥(封齐王)、二子刘盈(即孝惠帝)、三子刘如意(封赵王)、四子刘恒(即文帝)、五子刘恢(封梁王)、六子刘友(封淮阳王)、七子刘长(封淮南王)、八子刘建(封燕王)。在八子中,三子刘恒,非嫡,非长,非得宠,非权力中心。与其母远居代国,看似于世无争。然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人争名,争利,吃喝玩乐的时候,刘恒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功课:修身,齐家,养德。刘恒仁孝,宽厚的美名,为他带来两件财富:第一,在皇位之争中,被宗亲看重,得以承继大统,其二,在治国从政时,使汉室得以兴盛,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
        他的修为,内功是他能承继大统的一个必然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来看当时的环境:吕后亡,吕氏灭。此时,掌握朝中大权的是功臣派,刚刚经历了吕氏之祸的汉室,需要一个什么君主呢?少帝,与吕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保。刘盈无后,那么,高祖的八个儿子仅余的刘恒与刘长,高祖长孙刘肥的儿子刘 襄 就成为最有可能入选的人。刘襄有个舅驷钧,是个恶人,大臣们害怕驷氏成为吕氏第二,因母家舍弃刘襄。刘长是由吕后抚养长大,也有家庭背景。而刘恒的母家势弱,他本人为人忠厚,就成为一个入选的内因。
        再来看偶然性。一个远离政权的皇子,被选中,推出来当皇帝的概率有多大?纵观中国历史,有这样运气的人,也算是廖若晨星吧。吕后死,吕家败,少帝不能掌权,兄弟和孙子的母家过于强大,在这些理由全部同时存在的前提下,有人提议,有人附和,无人从中搅局,无人在这其中反叛,才使得刘恒做了皇帝。如果,这其中,某一个条件不合适,或者,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就是这样一个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就象一桩父母包办的婚姻一样,却能结出最美丽的爱情果实。  刘恒,这个被偶然性推上历史舞台的帝王,以其宽厚的性个,慈孝的形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6-10-9 19:2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顿明 于 2016-10-9 19:35 编辑

晋05顿明作业:
简析汉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答:
引用文中一段话:诸位大臣暗地共同商量说:“少帝和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真是孝惠帝的儿子,当年吕后设计取他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生母,把他们收养在后宫中,令孝惠帝认做儿子,立为继承人和诸侯王,用来加强吕氏的力量。现在,吕氏已被灭族,但吕氏所立的人,很快就要长大,等他们掌握实权,我们恐怕都要被灭族!不如从诸侯王中另选最贤者立为皇帝。”有人说:“齐王,是高帝的长孙,可立他为帝。”大臣们都说:“吕氏正因为外戚强横,几乎危及皇帝宗庙,摧残功臣,现在齐王的舅舅驷钧,为人暴恶好像戴着冠帽的老虎,假若立齐王为帝,驷钧一族就会成为第二个吕氏。代王是高帝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一家谨慎温良。立年长的本来就名正言顺,更何况代王又以仁孝而闻名于天下呢!”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为帝,并暗地派人召代王入京。 从以上分析得出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1、诸吕灭后,众臣害怕齐王的外戚成为第二个吕氏。
2、孝惠帝无子,几个皇子是吕后从别人手中设计而来并杀死他们的生母,把他们收养在后宫中,令孝惠帝认做儿子,立为继承人和诸侯王。 3、代王是高帝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一家谨慎温良。代王又以仁孝而闻名于天下。   
因这些因素代王幸运地登上王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0

帖子

45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10-9 23: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晋02-乡关愁客
简析汉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11月14日—前157年7月6日在位),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东北角)。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母薄姬,据《汉书》高祖薄姬传,汉王四年(前203年)汉王刘邦召幸有身孕,当年生文帝,高祖十一年春(前196年)年八岁封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
吕后在杀害刘邦爱姬戚夫人和其子赵王刘如意后,提议代王刘恒出任赵王,然而被刘恒巧妙拒绝,故而才能够在吕后专权时期得以保命。
吕后死后,吕后一族外戚欲作乱。大臣陈平、周勃和宗室刘章等人以计谋骗来兵权,消灭了掌握兵权的吕氏外戚,打算拥立新皇帝。因为刘恒是刘邦当时现存年纪最长之子,又宽厚孝顺,而且刘恒之母薄氏的家族比较不强势。[1]于是大臣们拥立代王刘恒即皇帝位,是为汉文帝;并且黜杀汉惠帝之子汉后少帝刘弘。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前157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死后葬霸陵。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奉为贤明帝王的典范。此外,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这些问题采取的是异常谨慎而且又有效的手法。对待诸侯王,文帝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小错不纠,在中央弱势的时候成功的安抚住了各地蠢蠢欲动的诸侯,为后来景帝处理七国之乱造就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诸侯王和大臣。最重要的两个大动作是:安抚吴王,使得吴王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假借丧子之仇反叛;在齐王死后将齐国一分为七,既满足了齐王的儿子们称王的需求,为自己赢得了贤德之名,又消除了最大的一个诸侯国齐国。假如文帝的谨慎稳重的做法被一直持续下去,汉朝也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七国之乱,诸侯王问题亦有希望能够和平解决。
文帝与其妻子窦皇后,其子景帝都爱好黄老之术,假托黄帝老子思想,以道家的清静无为为治世方法,文景两世与民休息,轻刑罚减赋帑,文帝本身亦恭行仁孝,生活质朴简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君之一。
西汉末年的刘向曾经对孝成皇帝询问,评价文帝“(讼狱)治理不能过中宗(汉宣帝)之世”、“似不及中宗之世,不可以为升平”。
道德方面,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在《二十四孝》里被排在第二位。



西汉初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面对这一社会现状,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尊崇无为的“黄老刑名之学”。废除秦朝的严苛政策,其实这也是汉高祖进关后所执行的宽厚政策的延续,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宽政待民,休养生息。刘邦鉴于“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的教训,对皇位继承制度重要性和问题的严峻性有了新的认识,对皇位继承制度不时予以修正,其中重要一点彰显在他于建汉之前,便预立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后来登上皇位后便改“太子”为“皇太子”,可见西汉开国皇帝对皇位继承制度的重视性。
  历史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汉初确定的皇太子继承制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般认为,中国专制主义皇权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过对于一项维持现行体制正常运作的制度来说,嫡长子继承制度并不能完全有效解决皇位的传承问题。所以就需要一些另外的辅助性的政治措施来加以补救。在皇帝无子、或嗣子早夭的情况下,这时就需要由其他男性皇室成员来入继大统。在汉代的政治实践中,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诸侯王或王子侯被选立为下一任皇帝。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外藩入继”。本文试从西汉时外藩入继的原因进行探索,重点分析和考察了汉文帝从藩王成为皇帝的原因。
  西汉享国二百一十年中,共历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十一位皇帝,据《汉书》帝纪统计,除高帝为创业之主、平帝为王莽傀儡外,惠、景、元、成四帝皆以嫡长子继承皇位,文、宣、哀三帝为外藩入继大统,武、昭二帝则是因嫡长子被废而得继位。纵观历史长河,不难发现西汉的外藩入继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与西汉王朝在选择继承人时综合考虑备选人的综合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以下是汉文帝由藩王成为皇帝之原因探讨。
  根据《史记・吕太后本纪》,刘恒并不是第一个由宗藩入承大统的汉朝皇帝。由宗藩入承大统的第一个皇帝就是所谓的孝惠后宫子常山王刘义(即位时更名为弘)。但他在位时吕后正临朝称制,吕后一病死,他很快就被废黜并杀害了,对政治的影响无足轻重,故关于他的事迹本文不加以说明。所以说真正以外藩入继且对西汉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第一个皇帝是汉文帝。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驾崩,汉惠帝刘盈即位,然而“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在汉高祖时期,吕后在政治舞台上就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惠帝崩,太子立为皇帝,年幼,太后临朝听政。”吕后又凭借傀儡皇帝掌权八年之久。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称制,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景象。然而吕氏政权的极度膨胀严重威胁到了西汉刘氏皇权的统治地位。虽然刘邦在白马之盟确立了“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信条,吕氏家族称王称候的人不在少数。高后当政时期,“乃立兄子吕台、产、禄、台子通四人为王,封诸吕六人为列侯。”吕氏家族权倾一时。公元前180年,吕后崩于未央宫。功臣集团与刘氏政权迅速灭了诸吕集团后,“大臣相与阴谋,以为少帝及三弟为王者皆非孝惠子,复共诛之,尊立文帝。”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郡。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代王刘恒之所以能够被从一个诸侯王一跃成为皇帝,主要是因为如下原因:
  代王刘恒的即位条件完全符合功臣集团和刘氏政权的利益。首先选举诸侯王为皇帝得有适合的备选人,而在当时除汉文帝以外的两种备选人均已不同理由而遭到大臣否决。淮南王刘长为候选人之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功臣集团一方面担心作为高帝少子的淮南王刘长成了皇帝会伺机报复,必然对他们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因为“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淮南王刘长与吕后还是有着一定的感情,“欲立淮南王,以为少,母家又恶。”因此刘长这个皇位的候选人被功臣集团否决了。齐王也是当时的备选人之一,齐王身份为高帝嫡长孙,“齐悼惠王高帝长子,今其嫡子为齐王,推本言之,高帝嫡长孙,可立也。”齐王在血缘系统上是完全符合入继大统的要求,然而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门,乱功臣。今齐王母家驷驷钧,恶人也,即立齐王,则复为吕氏。”史料中也没有说明齐王本身个人素质不堪皇权重任,只因母家为“恶人”而被否决。功臣集团有了吕氏的前车之鉴,所以是绝对不会再次让外戚擅权的候选人成为下一个皇帝的。所以最后选举代王刘恒为下一任皇帝,缘由为“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瑾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一个皇帝所应必备的仁孝精神,还是其母家的瑾良品质,代王刘恒完全符合功臣们的要求,所以大臣们遂决定让朝中毫无实力的代王刘恒来填补皇位的空缺。然而历史事实证明,这次外藩入继在西汉历史上是一次很成功的选举,当时的功臣们的选举还是很谨慎明智的,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事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仪,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汉文帝用自己的言行实践了一代贤君所应必备的品质,用行动证明了西汉功臣集团当初选举的正确性。
  作为皇位继承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方面,外藩入继弥补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缺陷。汉文帝的顺利入继,除了文中所述的原因外也有其他的社会背景导致的各种缘由。其顺利继承皇位,避免了因皇位争夺而引起的国家分裂,有力地加强了统治阶级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西汉的繁荣和实力起到了铺垫作用,也从另一个角度维护了国家的稳定,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72

帖子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69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0-14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静海# 于 2017-6-28 09:03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三年级第十一讲晋组晋25---静海作业

作业:简析汉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解答:汉文帝刘恒生于前203年腊月十一(1月15日),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8岁被立为代王,曾有代王王后一位,刘恒还是代王时便已过世,所生四个儿子相继病死。元配王后、四位王子史书未留名,后有宠姬窦漪房窦美人。公元前180年吕后死,齐王刘襄兄弟兴兵伐吕,周勃、陈平见势亦响应,夷灭吕氏一族,史称“荡涤诸吕”。功臣派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拥立24岁的刘恒即位。
  刘恒登基后窦漪房儿子刘启被立为太子,窦漪房成为皇后。刘恒个人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在位23年,享年47岁。葬于霸陵。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文帝继位有他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西汉时期外藩入继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皇太子继承制度上的不足,汉文帝作为西汉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外藩入继的皇帝之一,其从一个藩王成为皇帝并非偶然。
      吕后死后,薄姬的儿子代王刘恒被迎立为帝,诸大臣议各种机会也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即便得到,也缺乏保障,可能朝为座上宾,夕成。。。。。。从汉初丞相的来源看:汉高帝到汉文帝的五十年间,九位丞相: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审食其、周勃、灌婴、张苍、申屠嘉均属功臣,汉文帝一个政治博弈的产物,居然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然而,至文帝时,功臣所剩无几,申屠嘉虽然是随高祖打天下的第一代功臣,但那时只是“队率之微”,属于功臣中最年轻资浅的一辈。而且,我们可以想见,在作为最高行政首脑的相位之下,各级官员的来源肯定早已成为问题。这时一个自然的办法是任用功臣的子弟,所以,作为主要官吏储备所的“郎吏”最初大都是来自功臣之家,如果始终沿用这一办法,并与政治上的宗室封建配合,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新的世族社会就可能重现,但是,这毕竟是在战国打破世袭制的社会大动荡之后,社会的基础已不复如春秋时代之前,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以及种种招贤养士的实践也已经为后世提示出一条新的补充统治阶层的途径,所以,我们看到∶在汉初一度任用功臣及功臣子弟的时期之后,到汉武帝时,统治阶层的再生产便发生了一种意义深远的变化。
      尊刘非吕自保此时的必然,少帝吕荫已除,二刘除吕难立。于是乎后者代替前者的必然性也就浮出了水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0-18 16: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交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作业:简析汉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答:吕后去世后,大臣们分析认为:少帝和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真是孝惠帝的儿子,当年吕后设计取他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生母,把他们收养在后宫中,令孝惠帝认做儿子,立为继承人和诸侯王,用来加强吕氏的力量。现在,吕氏已被灭族,但吕氏所立的人,很快就要长大,等他们掌握实权,我们恐怕都要被灭族!不如从诸侯王中另选最贤者立为皇帝。”有人说:“齐王,是高帝的长孙,可立他为帝。”大臣们都说:“吕氏正因为外戚强横,几乎危及皇帝宗庙,摧残功臣,现在齐王的舅舅驷钧,为人暴恶好像戴着冠帽的老虎,假若立齐王为帝,驷钧一族就会成为第二个吕氏。代王是高帝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一家谨慎温良。立年长的本来就名正言顺,更何况代王又以仁孝而闻名于天下呢!”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为帝,就是汉文帝。
所以综合起来原因是1,吕后刚灭,大臣们害怕新立的皇帝外戚太强会成为第二个吕后,而代王母家薄氏一家谨慎温良,不用担心这点。2、有几个儿子是吕后所立的人也不能用。3、代王是高帝诸儿子中年纪最长的一位,又仁孝宽厚,立年长是名正言顺的,所以最后选了代王做汉文帝,事实证明当时大臣们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汉文帝宽厚仁慈的治国从政,使汉室得以兴盛,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72

帖子

7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2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0-23 22: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玉手儿 于 2016-10-23 22:59 编辑

晋07玉手儿  三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问:汉文帝继承汉位的原因

答:汉文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中杰出的帝王,著名的“文景之制”就是从他开始的。
他能继承汉位的原因如下 :
1, 文帝属汉家宗室,虽非嫡出但封在边疆,避免了吕党的残害;文帝当政后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礼遇群臣。
2,主张薄赋节俭、休养生息,并以身作则,这种作风对汉朝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听民意,去酷刑,有仁爱的品德。
3,与邻国交好,为边疆的安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文帝为其母“汤药亲尝”的孝顺美誉,同时尊老敬老,以物质补贴,兴起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

帖子

1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11-3 18:1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花美景作业: 汉文帝能继位原因 首先刘大大在吕后当权能躲过被杀,肯定装得避得使了小心眼。再则陈平周勃当臣子的也长了慧眼,…身出皇家朝中有贤才尊举,自然继位无争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48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1-17 22: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晋17-快乐爱阳光 第十一讲
作业:简析汉文帝能继汉位的原因。
回答:占尽天机~天时地利人和,天命难违天意。仁德者居之长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19 , Processed in 0.0649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