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382|回复: 27

29期诗班第十四讲E组作业贴(组长:高山流水)

 关闭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729

帖子

4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05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QQ
发表于 2016-12-22 2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9期诗班第十四讲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作业标头格式为:29期诗班第X讲 X组XXX 作业
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二零点。
周三零点前评阅完毕。给学员一天修改作业的时间。


0

主题

232

帖子

6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25 16: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日有约 于 2016-12-25 16:24 编辑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冬至夜感怀

冬至飞花片片匀,寒梅初绽欲迎春。
多年我在他乡老,一夜阳生时物新。
检点功名还未取,琢磨文字总相亲。
贤朋此夜应持酒,水饺装盘念故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99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25 19:5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诗班第十四讲作业
班长—诗音敏儿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送赵季文任湖州录判(元·朱德润)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百里奉亲官署近,萱堂春早燕呢喃。
桃花红似郎君马,杨柳青于从事衫。
苕水渔舟烟浩渺,何山书舍石巉岩。
莫思杜牧寻芳晚,剩有新诗寄一缄。
巉:chán  缄:jiān

分析:这首七律用了起承转合直下法

起句
百里奉亲官署近,萱堂春早燕呢喃。
点明地点官暑,时间春早,事件百里奉亲,点题

承句
桃花红似郎君马,杨柳青于从事衫。
承句承接起句,描述人物和马,以早春的桃花红和杨柳青的颜色相比,清丽幽雅,

转句:
苕水渔舟烟浩渺,何山书舍石巉岩。
继续回扣起句中的百里奉亲,转而描写送别的情景,友人乘舟而去,烟浩渺,场面开拓,也含未知之意,下分句想象友人所去之地方

合句
莫思杜牧寻芳晚,剩有新诗寄一缄。
合句比收,以杜牧寻芳比如自己,回扣起句百里奉亲之结果,作新诗一缄而寄。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律《 雾霾》

连片阴云密密挨,朦胧数里万城埋。
迷蒙不见江南地,污染从围塞北街。
昔日田园清丽景,今朝阡陌幂强霾。
欲寻凈土无能力,硬是浓纱扰众怀。
                   诗音敏儿/文

自评:
这首七律用的是起承继转合法。

起句:
连片阴云密密挨,朦胧数里万城埋。
直接点题,写雾霾在高处的景象,如阴云笼罩着大地,朦胧一片,

承句:
迷蒙不见江南地,污染从围塞北街。
迷蒙承第一分句,污染承第二分句,从高处的景象转向地面

转句:
昔日田园清丽景,今朝阡陌幂强霾。
继续承接承句,从空间转向时间,今昔相比,

合句:
欲寻凈土无能力,硬是浓纱扰众怀。
回扣起承转三联的景象而发出哀叹,对雾霾无能为力,依然被雾霾骚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1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6-12-25 22: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十四讲作业,E组05甘草作业
一、分析一首七律的布局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起)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承)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转)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合)
布局:起承转合式
本身为《唐诗三百首》卷六,七律类第六首诗。首联为起,引起话题,诗人登凤凰台所见,不见凤凰,质检悠悠江流水。颔联承,承首联登楼所见之景:掩埋着当年吴宫花草的荒僻小路,掩埋着晋代英雄豪杰的古墓。颈联为转,跳转话题,不在写登台所见,而写金陵盛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以产生建功立业的思想。尾联为合,结合自己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因为皇上听信小人谗言,使得自己壮志难伸的郁闷情绪,凸显中心思想。
二、写一首冬至吃饺子或者雾霾的七律,并剖析布局,不少于200字。
遇雾霾
甘草
清晨赶路遇雾霾,眼前混沌成一团,
犬吠已知近村庄,鸟鸣猜出有山峦。
灯光驱霾见南山,晨光送出雾露寒。
工业文明多祸胎,环保执法不能宽。
剖析:布局为“起承展转合”。
清晨赶路遇雾霾,为起,写出遭遇雾霾的时间和地点;眼前混沌成一团,为承,将雾霾到来是的情形,比成一团混沌未开的景象;‘“犬吠已知近村庄,鸟鸣猜出有山峦。灯光驱霾见南山,晨光送出雾露寒。”为展,三四句从听觉描写雾霾中的犬吠和鸟鸣,隐约告诉读者作者在山村小路上行走,五六句继续写雾霾高峰将过去,存在的灯火和天边的晨曦下,眼前看到的景物;第七句为转,从写景转到思考工业文明带来的的负面效应就是环境被破坏,雾霾逐渐加重,最后一句为合。呼吁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2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6-12-29 20: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班第十四讲E组13榕树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布局分析:起承展转合
第一句:燕台一去客心惊=起,在燕台眺望,暗自心惊,;第二句:笳鼓喧喧汉将营=承,心惊是因为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第三到第六句是展,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描写积雪、危旌、沙场烽火、海畔云山;第七句为转,少小虽非投笔吏。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最后一句为合:论功名我想从军,自愿请缨,建功立业。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小城雾霾
榕树
雾霾一到伤民心,城市烟霞暗双睛。
开店老板紧闭门,一米对面不见人。
公园晨练人何处,太极老人迷围城。
工业兴帮虽称好,更要环保利民生。
剖析:首句起,雾霾一到人百姓伤心,第二句承,雾霾到来小城内的情形,以点说面,三到六句展,分别写出小城中并列的几种雾霾来临的景。七句转,由景转到工业废气是雾霾的元凶,最后一句合,呼吁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注意环保,增强民生的幸福指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2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都雾霾-晚秋第十四讲作业
晚秋
魔烟四起占都城,寸步难行心且惊。无视神灵偏爱利,甘为颜面只图名。
好花潘岳尚知种,大气清新格外明。我辈急呼天下客,洗空除浊慰苍生。
首联直接点题,介绍雾霾的地点,和雾霾引起的现状。颔联不说雾霾,而说雾霾的造成者虚伪自私的嘴脸。颈联用典,告诉世人古人尚且知道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尾联是呼吁社会消除雾霾,让世界充满爱。

京都雾霾
晚秋
魔烟四起占都城,寸步难行心且惊。
无视神灵偏爱利,甘为颜面只图名。
好花潘岳尚知种,大气清新格外明。
我辈急呼天下客,洗空除浊慰苍生。

赏析-青螺

晚秋的这首七律,写的很好,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用词顺畅,典故用的也很好,下面具体的赏析一下: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押八庚韵,韵字使用得当,无凑韵感。首联兴起,起句大气,两个字可以再斟酌一下,占,不如用满字,心且惊,的心字用的不好,不如直接用怒字,可以给下面的颔联做个铺垫,魔烟四起满都城,寸步难行怒且惊。这里,怒,前接魔烟四起,后铺垫颔联的责问,怒还不够,又且用惊字来续表不可理解,惊讶,为何如今突然变得如此了。只是建议,供参考。颔联谴责雾霾的起因,但后分句的甘字用的不好,建议用,虚字,只,改为独字,力度更大,无视神灵偏爱利,虚为颜面独图名。颈联晚秋用了潘岳作县令时带领百姓种桃李的典故,用半倒装的句式,写的不错,唯一遗憾的是在颈联里如果上句用典,最好后分句照同样的格式再用,就完美了。尾联结的很好,赞!总体看,晚秋的这首七律写的非常好,望继续努力

京都雾霾
晚秋
魔烟四起满都城,寸步难行怒且惊。
无视神灵偏爱利,虚为颜面独图名。
好花潘岳尚知种,大气清新格外明。
我辈急呼天下客,洗空除浊慰苍生。

以上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包涵。谢谢作业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20: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班第十四讲  E-21神采飞扬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首联-起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颔联-承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颈联-转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尾联-合

全诗谋篇布局为起承转合法
首联起: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
       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
       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承:即承接首联把景色转向庭院,引出“客至”.
        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
        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
颈联转:即转入实写待客.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可以体会到主人的客观实际和心情
        及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
尾联合:作者在尾联把席间喝酒的气氛描写的热烈高涨.尾联真可谓画龙点睛,
        别开境界,把全诗推向高潮而作结。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律 《冬至》

         神采飞扬   
               ---押十灰韵   
                                 
又遇港城冬至梅,风推海浪岸边堆。
窗亲冷气冰霜被,膝曲空庭弱水偎。
遥梦家乡天地白,忽闻冷屋饺儿开。  
惟期一夜春风雨,柳绿肥花百鸟回。

(谋篇布局采用了:起承转合法)
首联起: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以及冬至之日,海滨城市梅花开放,海水兴风作浪的室外寒冷的景象。
颌联承:承接首联景色描述室内窗户遇到冷气结上一层冰霜像盖上了被子一样,看不到外面的情景,
        同时表述了独在他乡缩卷在空冷的室内远离亲人无依无靠的凄凉境况。
颈联转:此联转入表述作者在冬至的寒夜里独自一人似睡似梦的看到了遥远的家乡冬夜里一片洁白,
        同时思乡之情之浓 ,使他似乎闻到了家乡煮开了的热气腾腾的饺子的香气在冷屋里飘荡 。
尾联合:尾联表达了作者在冬至的寒夜里企盼着春风春雨,花开柳绿百鸟回还,
        预示着作者向往美好生活企盼早日与亲人团聚的心声。首尾呼应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赏析-青螺
题一,选择了杜甫的名篇客至。非常同意飞扬同学的分析,和对本诗的布局分析。稍加几句,供参考。此篇的首联以描写自己草堂新居的门前景色着手,为颔联的承句做好铺垫,属于引起法,颔联以两句互文的修辞方式道出自己是如何特意的为待客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实也是为颈联的转句作个提前的说明,表面自己的真实待客之诚,因为颈联的转是特意的解释了自己条件限制,离城里很远,买不到很多不同的菜肴,而且因为穷,买不起新培的酒,所以只能以旧酒招待,但心意是诚的。补充一点,供参考。

题二,七律,飞扬同学选了冬至作题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十灰韵。格律正确,韵字用的也可,但几处的用韵可以再斟酌。首联写冬至来临,海浪随风起,但冬至梅的说法可以再推敲一下,因为冬至,是一个节气的点,梅花不可能一下子在这个点上开,冬梅,可以,但冬至梅用起来要慎重。堆字,用形容海浪拍击海岸似不妥,但首联意境很好。颔联写屋内的冬天的状态,弱水一词比较费解,这个词有其特指的意思,用在别处要慎重。另外颔联开始要求对仗,此处没有对好。颈联写到自己似梦似醒的看到家乡的雪景,并联想到冷屋里煮开了的饺子,给人以身在异地,怀念家乡的感觉,问题是,作者实际在哪里?在农村吗?如果是,那从字里行间没看出来,唯一可以猜的是首句的港城,显示是城里,回忆的老家是乡村。颈联,在律诗里是要求对仗很严的,这里对仗不好,希望飞扬要补一下对仗的知识。尾联收的不错,尾句的肥字,可以斟酌,绿肥红瘦,是李清照以绿叶和红花相比,肥,瘦,是指叶子多,红花少了,凋落了,但直接用肥花,似不妥。以上仅供参考。谢谢作业!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20: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班第十四讲E组39~悠悠芳草香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黄鹤楼~唐,崔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简单分析
第一联起,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人物。第二联,顺承,紧接着,写出了人的心情,人去楼空,只有千载白云空悠悠,突出了作者寂寞无奈的心境。
第三联,由情转景,用汉阳树,鹦鹉洲,等景物,更加突出了离别愁绪。
最后一联,合句,进一步升华了主题,突出愁绪。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雾霾
悠悠芳草香
晨起掀窗心绪烦,阴云浓重吞蓝天。
秃枝孤影烟中立,车辆行人挪步难。
数校学生停授课,几多家长愁上肩。
山青水秀声声唤,雾走霾消是哪天?

第一句起句,写出了早上开窗看到的景象后,心情变化,烦躁不安。第二句,接着写阴云笼罩,把整个天空都包围了,突出了雾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伤害。
第三句,第四句再写树枝,车辆,行人在雾霾中的形态,突出雾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与无奈。五六句,转入另一个方面,学校停课,学生受害。进一步突出雾霾的严重后果,对大人,对孩子都造成很大伤害,迫使许多家长愁绪万千。最后一联合,将主题明朗化,呼吁山清水秀,雾走霾散。

题一,作者选择了崔颢的这首千古绝唱式的号称唐朝第一七律。首二联写情,并且用了拗体,转句写景,用了极其工整的对仗,尾联又以景入情收结。芳草分析的很好。

题二,作者选择了雾霾的主题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一先韵,其中难是十五删,因为是邻韵,所以合格。但希望我们初学者尽量一韵到底。格律上,吞蓝天,三平尾,六分句的愁上二字,出律,希望下次作业后尽量自己检测一下。首联起的很好,颔联承的不错,下次写作时注意一下词性,秃枝,是偏正,车辆,是连绵词,孤影,是虚词,行人,是实词,烟中立,立是动词,挪步难,挪是动词,这次基本可以,以后写七律时多注意就可。颈联转写雾霾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转的不错,但依然是对仗问题,停授课,停是动词,愁上肩,上是动词,尾联结的不错,很好。但以后需要在用词上慢慢学会用诗家语,让诗读起来更圆润一些。谢谢作业。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9 20: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霹雳E29第十四讲作业: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咏怀古迹&#8226;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的这首七律布局是起承继转合。首联中以当时动乱的年代中自己漂泊无定所。颔联承接写自己在三峡、五溪流落的情景。然后继续承接,由于动乱没有平息还在反复,致使自己还在漂泊。于是在尾联中,借庚信悲壮的人生做转,暗指自己思乡的苦楚。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七律   冬至感怀
冬至由来习俗多,欲谈美食问阿婆。
南瓜摔地锅中煮,炒面加工碾上罗。
饺子喷香防耳冻,米糕蒸软耐牙磨。
故乡久别曾遗忘,今日情怀理咏歌。
注释:故乡过冬至时,在冬至那天早上要摔南瓜煮,煮熟后拌着炒面(将玉米炒熟在碾上磨碎,过细罗,就是炒面)食。中午大多吃饺子,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不冻耳朵。故乡有一位来自南方的阿婆,冬至这天喜欢做米糕,说是南方在冬至这天喜欢吃米糕。
剖析内容:七律的布局为起承继转合。首联起句,交代了冬至这个节气,留下很多习俗,其中冬至的美食就是习俗之一。在颔联中,承接美食,先写到了故乡过冬至时早上大多有煮南瓜配炒面的生活方式。在颈联中,继续写美食中的饺子、米糕等。北方因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传说,当然也是让生活在艰苦岁月中人们渴望在数九寒冬能吃一顿美餐而赋予这样的传说。而来自南方的阿婆,又把南方过冬至时喜欢吃米糕的方法传到了故乡。尾联中,因为离开故乡很长时间,所以遗忘了故乡过冬至时的一些美食习俗。今天再一次回顾故乡冬至美食,回想阿婆给我吃米糕这种美食,深感这种情怀更加难忘。                 

赏析-青螺
题一,霹雳同学选择了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其一,分析的很好,赞一个。这里我谈一下我对这首七律的理解,供你参考:我理解杜甫在这首诗里前二联写自己,后二联是写庾信并暗叹自己的命运与其相同。所以我觉得这是常用的起承转合式布局。首联写自己在安史之乱后漂泊不定,为起,颔联写自己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为承,颈联开始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这里已经将自己的遭遇与当年的庾信的遭遇做了勾连,为转。尾联以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也在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作结。这只是个人的理解,参考一下即可。

题二,作者选了冬至这个题材,欣赏一下。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歌韵,韵字用的不错,唯一缺憾的是尾句的理咏歌觉得不顺,但似乎不在韵字上,而是理字用的不好。格律很好。
首联写很棒,很顺的描绘了冬至的一般状态,很好的兴起,赞!颔联细微的刻画了当地冬至的习俗,对仗工整,颈联续写这一习俗的转说与现实功效,同意作者的布局安排,此为继,对仗部分,饺子,米糕,同为食物,有合掌之嫌,喷香,蒸软,对的不太妙。尾联感怀,只是这里,曾,用的不好,理解你的意思是几乎忘了,现在又经历了后想起来了,但曾字没很好的反应出这个意思,后分句的理字,不是很好,尾句希望多斟酌。谢谢作业,总体感觉不错。谢谢作业。
不日试看枝上雪,风吹落处有梅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1-1 17: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班第十四讲  E青青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从现在来看,此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饺子
玉衣包裹肉鲜馅,沸水催熟盘内欹。
银箸夹瘪原半月,万般滋味咀嚼时。
逢缘伴夜举红酒,待醉击诗论古医。
华夏饮吃多故事,佳节待客最相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13 , Processed in 0.0808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