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997|回复: 22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8-15 1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漫漫 于 2020-8-15 21:35 编辑

作业:1、北燕兴起的原因。
2、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1

主题

1196

帖子

125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50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超级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8-15 22: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级第十一讲10湘竹
1.北燕兴起原因


北燕(407——436)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政权。[1]
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帝。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
北燕因其都龙城,又名黄龙,因此南方的刘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历史
兴起
高云字子雨,燕惠慜帝慕容宝养子,是高句骊的旁支宗族,封夕阳公。[2]冯跋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冀州市)人。冯跋祖父冯和在永嘉之乱时避乱上党(今山西省长子县)。父亲冯安曾仕于西燕慕容永,慕容永败亡后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冯跋与慕容宝养子慕容云(高云)友善。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称帝后为政暴虐,冯跋发动政变杀了慕容熙,拥慕容云为天王,改年号正始。慕容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1]
共2张
北燕时期历史地图——引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冯跋在位期间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为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对外与柔然、契丹、东晋均保持友好关系,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帝,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逼杀冯跋子冯翼,自立为帝,改元大兴。[3]
灭亡
大兴二年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南郊整训兵马,准备进攻北燕。六月,魏太武帝发兵伐燕,同时遣左仆射安原、建宁王拓跋崇等屯兵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以防柔然袭其后。七月,魏太武帝至濡水(今河北东北部滦河),遣安东将军奚斤征发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民众及密云(今属北京)丁零族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会师于燕都和龙(今辽宁朝阳)。魏帝经辽西至和龙,北燕石城太守李崇等十郡降于魏。魏太武帝以其民3万人挖围堑以困和龙。
燕惠懿帝 高云
八月,北燕主冯弘派数万人出城挑战,为魏昌黎公拓跋丘、河间公拓跋齐所击破,死万余人。北燕尚书高绍率万余家保羌胡固,魏主攻之,斩绍。魏平东将军贺多罗攻带方(今辽宁义县北),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攻建德(今辽宁建昌西北),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攻冀阳(今辽宁凌源境),皆拔之。
九月,魏太武帝引兵西还,徙营丘、成周、辽东、乐浪、带方、玄菟6郡民众3万家于幽州。
大兴四年(434年)正月初四日,冯弘派使臣出使北魏,请求和解。太武帝拒绝了他的请求。
大兴四年(434年)闰三月,冯弘派遣尚书高颙前来北魏请罪,请求把他的小女儿充当后宫的嫔妃。太武帝拓跋焘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征召他的儿子冯王仁入朝侍奉,冯弘拒不接受。散骑常侍刘训对冯弘说:“虽与魏朝缔结婚姻互通和好,但不遣太子入朝侍奉,魏朝如果大举进攻,我们将有危亡之忧。昔日刘禅凭借重山作为屏障,最终落得衔璧投降;孙皓倚仗长江天险来拒敌,最终还是归顺晋朝。况且如今魏朝强大胜过晋氏,我们燕国势力弱于吴、蜀,但愿能够按时派遣太子入朝,以奉行大国的诏令。然后再收集离散的兵民,对他们施以深厚的恩泽,分赈仓廪来接济百姓的困乏,大力劝导百姓从事农桑以求取丰收之年,方可望国家大业能够转危为安,社稷得以永久保存。”
燕文成帝 冯跋
冯弘听了他这番话大怒,把他杀死。太武帝又诏令乐平王拓跋丕等人率兵前往征讨,情况日益紧张急迫,上下无不深感危惧。冯弘属下太常阳岷再次劝说冯弘向北魏请罪求降,赶快让太子冯王仁到北魏充当人质。冯弘说道:“我不忍心这样做,倘若事情果然不幸,我想暂且去东边临时住在高句丽,以谋求今后的行动。”阳岷说:“魏朝用天下之众来攻击我们一隅之地,凭我愚昧的看法,我朝势必土崩瓦解。况且高句丽乃是夷狄,对它不能轻易相信并有所期望,它即使开始时同我们相亲,恐怕最终还是会变的。此事如果不及早决断,到时后悔也就来不及了。”冯弘不听,秘密派人联络高句丽请求归附。
大兴六年(436年),高句丽派将领葛卢等人率领部众迎接冯弘,葛卢等人来到和龙城,就脱掉他们粗陋的布衣服,拿来冯弘的精良兵器装备给他的部下。冯弘于是带着和龙城内的成年男女向高句丽逃亡。冯弘到了辽东之后,高句丽派遣使者前去慰劳他,说:“龙城王冯君来到野外止息,兵马很辛苦吧?”冯弘听了非常羞惭恼怒,用皇帝的身份来应答使者,高句丽就把冯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让他迁往北丰。冯弘向来轻侮高句丽,到这里之后,他的政令刑法、赏赐处罚,都还像在自己国内一样。高句丽也不再客气,夺走冯弘的侍从,把冯王仁扣为人质。冯弘对此十分气愤怨恨,计划奔走到南边去。太武帝又向高句丽征索冯弘,高句丽就在北丰把冯弘及其子孙十多人全部杀掉了。(《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五》:“高丽王不欲使弘南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96

帖子

1250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250

灌水之王优秀版主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超级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8-15 23: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2.赫连勃勃崛起之路



编者按:匈奴是中国人视野中的第一个游牧帝国。这头以天之骄子自称的大漠苍狼,曾经跟大汉帝国争雄两百多年。虽然其最终被大汉帝国击败并降服,但也在西晋的永嘉之乱中崛起,成为第一个称雄的五胡。而我们今天则要说一下最后的匈奴——赫连勃勃的故事。


公元4世纪末,代北匈奴铁弗部出了一个狡猾的首领,名叫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以衰微至极的铁弗部落起家,居然以弱克强,消灭庞大的后秦帝国,甚至击败了刘裕,建立称雄西部的大夏帝国。坊间认为,此公能够建立如何传奇的霸业,多半要归功于匈奴人传统的骑射机动战术。但我们要认清的是,任何一个军事集团,其成功绝不只靠一两个战术。赫连勃勃之所以能够成功,在战略上更有其独到之秘。

一、借壳上市的铁弗遗孤


赫连勃勃本是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少子。铁弗匈奴的生活地域在河套、朔方一带(今内蒙古杭锦旗附近),因为与新兴的拓跋鲜卑生存地域交错,两部一直武力互爆,爆到后来,铁弗部被拓跋部不世出的天才拓跋珪打残,刘卫辰及其宗族五千余人被杀,只留一个十一岁的赫连勃勃逃到后秦避难。要说的是,勃勃本姓就是刘,不过他称帝之后觉得刘姓是当年匈奴可汗娶了汉朝公主,后代子孙为了自高身份才姓了刘,现在老子自己也是皇帝了,干脆自己改个姓,思来想去改成了赫连。赫连勃勃长大后,他的老家朔方一带又成了热点区域。


为何?后秦和北魏又刚上了。后秦和北魏当时呈东西对峙态势,双方在今内蒙、山西一带沿黄河分界,其中朔方、河套地区是部族混居之地,后秦无力彻底控制,便试图寻找一个当地部落首领,让他替后秦镇守大门口。说白了就是看门狗。姚兴物色来物色去,选中了刚刚成年、剽悍勇猛的赫连勃勃。当时后秦很多明眼人反对派此人去朔方,认为赫连勃勃不是可养之犬,久后必成大患。但姚兴当时对拓跋珪甚是畏惧,加上主要力量用于收拾河西诸凉,所谓病急乱投医,赫连勃勃就这么被放虎归山了。


二、游击战

后秦人的担心后来果然成了现实。赫连勃勃一到朔方,就迅速召诱铁弗旧部,并笼络了三交城附近的五部鲜卑(今陕西横山一带),形成了一个强硬的部落核心。这个时间很短,赫连勃勃402年到朔方,407年就悍然背叛反秦,建立了大夏,自称天王。


▲大夏都城统万城遗址

放出去的狗开始咬人,后秦自然要收拾。但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姚兴此时与河西诸凉打得正热闹,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北上讨伐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也就愈发有恃无恐,猖狂地蚕食后秦北部的部落。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赫连勃勃提出了经典的机动作战战术:“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岭北泛指关中平原北部山区,河东则是指后秦在山西南部的领土。


那么这套战术好用吗?相当好用。姚兴感到赫连勃勃的威胁,数次发大兵北上进攻赫连勃勃,但夏军尽量避免与秦军主力对抗,而以高速机动的战术不断袭扰秦军。发生于408年的朔方——木城之战,就是经典的机动致胜的战斗。408年姚兴派大将齐难率二万兵北击朔方,赫连勃勃闻讯向东北撤退,躲到河曲一带。齐难捕捉不到夏军只好退兵,归途中秦军大肆劫掠大夏的部众。赫连勃勃趁齐难不备,设伏袭击,一举俘斩七千余人。齐难正欲引兵再战,赫连勃勃却又退开。


秦军久居关中,军队构成系步骑混杂,在速度上远远不及赫连夏的骑兵。是以只能被动挨打。秦军退至木城(今陕西榆林),赫连勃勃再次追及,双方大战,秦军全军覆没,齐难被生擒。此战被认为是秦夏对峙的转折点,后秦此后屡发大兵,均是败多胜少,410年姚兴御驾亲征,在平凉击败夏军金纂所部,成为秦军仅有的遮羞布。此后直到姚兴去世,后秦再也没有取得一次像样的胜利,后秦除关中和河南以外的领土,果真如赫连勃勃所言,都被大夏国收入囊中。


而后秦这个庞大的帝国,也终于在赫连勃勃长年的厮咬中耗尽气力。后来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打得后秦灰头土脸全无招架之功。事实上后秦应对东晋的北伐,其实并没有犯什么战略错误,之所以抵挡不住,原因就在于同赫连夏的长期战争,把自己拖垮了。然而,如果我们回过头琢磨一遍,赫连勃勃的机动战术究竟在其建国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我们会发现另一重更深刻的东西。


三、赫连勃勃的高明战略这要从姚兴派赫连勃勃北上说起。姚兴绝非昏主,臣子们能看出赫连勃勃是个喂不熟的狼,他岂能看不出?姚兴之所以要派赫连勃勃去朔方重振铁弗部,其基础条件是拓跋氏北魏的存在。拓跋珪杀了赫连勃勃的老爸刘卫辰。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赫连勃勃能不和拓跋珪死拼?而且铁弗故地仍然和拓跋本部重叠,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矛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纵然不伤,用赫连勃勃这个恶狼,好歹能牵制拓跋珪大量精力。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演下去,别说赫连勃勃,就算让他爷爷、爸爸复活,爷儿仨绑一块,跟拓跋珪硬拼,也绝无复兴的可能。但是,赫连勃勃在战略上来了个突然转向,彻底打乱了姚兴的如意算盘。赫连勃勃走的第一步棋,就让后秦惊掉了下巴。赫连勃勃并没有找拓跋珪报仇,而是把战略目标定位为后秦。为何?难道杀父之仇不报了?非不欲报,实不能报。如果刚有了点实力就想去打北魏,这无异于找死。再看当时的战略环境。当时北方是“两强诸弱并峙”的局面。两强即西部的后秦与东部的北魏。诸弱则包括河西后凉、南凉、北凉、西秦、西凉,以及辽西的北燕,同时,陇南仇池还有一个独立的氐族割据势力,漠北又新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柔然。


这些乱八七糟的国家,彼此之间矛盾错综复杂。赫连勃勃高明就高明在,他理清了诸国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制定了合理的战略进取计划。什么计划呢?避开北魏,进攻后秦,远交近攻,绝不出头。北魏实力太强,而且朔方紧邻的代北、河东、幽州,都是形胜之地,不好打,所以只能暂避其锋芒。那么有人问了,拓跋部与铁弗部是世仇,你不打我,难道我不会去打你吗?


赫连勃勃也看清了,拓跋部进入河北后,其生存空间不断扩大,代北朔方一带不再是其必争之地,拓跋珪没有非打铁弗不可的理由。而且相比新兴的柔然和南方的东晋,铁弗部既弱且小,不是首要解决的敌人。所以朔方与平城虽然近在咫尺,赫连勃勃却敢于安枕拓跋之榻下,而无被击之忧。为何又要选择后秦作为进攻对象呢?原因有二,一则岭北一带部族众多,后秦没有力量去控制,二则后秦在战略上犯了多面出击的错误,不仅铆着劲打河西,还好死不死地出兵进攻东晋,招惹那位不世出的杀星刘裕。


势分则力弱,赫连勃勃敢于进攻体量比自己几百倍的后秦,就是瞅准了姚兴战略上的短视。他一面与河西诸国交好,一面不断出兵袭扰后秦平凉、安定、高平等西北部的要地,刻意把后秦注意力转向西部。这一招其实也是向北魏暗送秋波,老子虽然明面上不和你通使交好,但我不往东方打,你也不要端我的后路。


赫连勃勃还非常注意不当出头鸟。他势力扩张之时,手下的舔狗们劝说,不如攻下后秦重镇高平,然后在那里建都称帝,以显赫连氏之威名。赫连勃勃粗中有细,猛而不傻。他严辞拒绝,理由是,高平地处后秦与河西诸国的中心地带,你一称帝建都,马上会引发各方的敌视。而且如果把都城定的过于靠近后秦腹地,无疑会减少敌方的打击距离和打击难度。总而言之,赫连勃勃的机动战术固然高明,但他的高视诸方的战略,才是他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根本。战术胜利只能求一时之盛,战略胜利才是万世不替的法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3

主题

4190

帖子

456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8-15 23: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绝谷画蝶五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作业:1、北燕兴起的原因。
答:北燕(407—436)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政权。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帝。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北燕因其都龙城,又名黄龙,因此南方的刘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下面我们来北燕兴起的原因:
高云字子雨,燕惠慜帝慕容宝养子,是高句骊的旁支宗族,封夕阳公。冯跋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冀州市)人。冯跋祖父冯和在永嘉之乱时避乱上党(今山西省长子县)。父亲冯安曾仕于西燕慕容永,慕容永败亡后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冯跋与慕容宝养子慕容云(高云)友善。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称帝后为政暴虐,冯跋发动政变杀了慕容熙,拥慕容云为天王,改年号正始。慕容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
冯跋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2年。冯跋少时恭慎寡言,宽厚大度,勤于农事,深受父母钟爱。后燕慕容宝在位时,他官至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密谋除掉冯跋兄弟,冯跋遂与诸兄弟逃往深山野林。后与从兄万泥等人潜入龙城,杀掉昏庸暴虐的慕容熙,拥立慕容宝之养子高云为燕天王,改元 正始,史称北燕。高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即位后,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历意农桑,勤于政事”,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发展农业生产;他“省徭薄赋”,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
冯跋在位22年,为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北燕保持稳定与发展可谓历尽艰辛。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杀跋子冯翼自立,改元 太兴。

2、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答: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屈孑”,屈孑是卑下之意,《晋书》误作为其表字。),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
夏国,是南匈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国都统万城,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因为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历史学家又称其为胡夏或“赫连夏”。
赫连勃勃,为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子孙,刘渊的同族人。他的曾祖父刘虎,在刘聪称帝时被封为楼烦公,安北将军,监鲜卑中郎将。祖父刘豹子,石虎任命他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父刘卫辰,为鲜卑什翼犍的女婿。但刘卫辰屡屡受到拓跋鲜卑的攻击,转而归附了苻坚。苻坚封刘卫辰为西单于,督河西诸部,屯驻代来城。淝水之战后,刘卫辰势力得到发展,拥有朔方之地及精兵三万八千人。东晋太元十六年,北魏拓跋珪率军自五原金津渡黄河,直攻代来城,刘卫辰被部下所杀。拓跋珪杀刘卫辰子弟宗党五千人,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赫连勃勃为刘卫辰第三子,他碾转投靠后秦高平公破多罗没弈于。没弈于将赫连勃勃招为女婿。不久,后秦姚兴封他为安远将军,阳川侯,助没弈于戍守高平。后又晋封他为持节,安远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鲜卑二万余落,镇朔方。姚兴对赫连勃勃非常器重,认为他有济世之才,可以用他共同平定天下。
东晋义熙三年,赫连勃勃率军三万骑,到高平川伪装打猎,乘岳父破多罗没弈于没有防备,偷袭杀害没弈于,尽并其众。六月,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元年,设置百官。他认为匈奴是夏侯氏的后代,故国号大夏。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后,部下劝他在土地肥沃,地势险要的高平定都,但遭到他的拒绝。后秦与大夏的战争连年不断。后秦姚兴派将领齐难伐夏,全军覆没,赫连勃勃俘虏其将士二万余人,收戎马万匹。刘裕灭后秦,夺取长安后,匆匆南回准备夺取东晋帝位,留其子刘义真镇守长安。赫连勃勃乘机夺取长安。晋义熙十四年,赫连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然后他留太子赫连璝镇守长安,他返回统万。夏国疆域南抵秦岭,东达蒲津,西至秦陇,北到黄河。虽然夏国版图不如后秦最强盛时期广大,但军事实力明显超过后秦。赫连勃勃不以长安为都,将都城定在统万,是为了防备北魏。赫连勃勃为人及其狂妄,也极端残忍。他将统万城的南门称作朝宋门,东门称作招魂门,北门称作平朔门,认为他可以一统天下,君临万邦。赫连勃勃经常置弓箭于身旁,臣下有敢于以抵触的目光看他者,就刺瞎眼睛;有敢于笑者,就割掉他的嘴唇;有敢于诽谤他者,先割掉他的舌头,然后处斩。在他的淫威下,“夷夏嚣然,人无生赖”。
赫连勃勃晚年昏聩,听信谗言,废长立幼,欲废太子赫连璝而改立酒泉公赫连伦,赫连璝听到消息后,不敢坐以待黜,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率领骑兵一万,攻杀赫连伦。赫连璝杀赫连伦后,带军返回长安,并攻统万城。赫连伦之弟太原公赫连昌闻之,即起兵攻杀赫连璝,之后收编了赫连璝的部众回到统万城。赫连勃勃闻讯后悲愤不已,却亦无可奈何,只得封赫连昌为太子,这次太子之争连损夏国两根顶梁柱,令赫连夏政权元气大伤。
元嘉三年,北魏拓跋焘乘赫连勃勃新死,派大将奚斤等率军四万五千人,攻占蒲阪,夺取长安。拓跋焘亲率骑兵二万,渡黄河袭击统万,获牛马十余万,徙其民一万余家。元嘉四年,赫连昌派赫连定率军攻长安,拓跋焘动员十万大军乘机攻统万,赫连昌战败,魏军占领统万,赫连昌逃往上邽。元嘉五年,北魏军进攻上邽,生擒赫连昌,赫连勃勃第五子赫连定称帝。元嘉八年,赫连定灭西秦,掳西秦民十多万口,准备渡黄河进攻北凉,夺取其地。在赫连定半渡黄河时,遭到土谷浑王慕璝的袭击。赫连定被俘,吐谷浑将他送往平成处死,夏国就此灭亡。夏国从赫连勃勃建国至赫连定亡国,一共经历三任国主,二十五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9

主题

673

帖子

6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8-16 19:2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http://www.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9191&fromuid=7569 (出处: 小渔村文学论坛) 11愿你快乐 作业:1、北燕兴起的原因。 答:北燕、十六国之一。 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409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帝。冯跋平定政变后即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 北燕因其都龙城,又名黄龙,因此南方的刘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冯跋中国十六国时期北燕建立者。409~430年在位。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冀州市)人。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东徙龙城(今辽宁朝阳)。祖父和,永嘉之乱时避乱上党(今山西省长子县)。父安,曾仕于慕容永,永败亡后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与慕容宝养子高云友善。冯跋少时恭慎寡言,宽厚大度,勤于农事,深受父母钟爱。后燕慕容宝在位时,他官至中卫将军。慕容熙即位后,为政暴虐。并密谋除掉冯跋兄弟,冯跋遂与诸兄弟逃往深山野林。后与从兄万泥等人潜入龙城,杀掉昏庸暴虐的慕容熙,拥立慕容宝之养子高云为燕天王,改元正始,史称北燕。高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冯跋即位后,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历意农桑,勤于政事”,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发展农业生产;他“省徭薄赋”,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冯跋在位22年,为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北燕保持稳定与发展可谓历尽艰辛。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逼杀跋子冯翼自立,改元太兴。  2、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答:赫连勃勃能够说出豪言统一国家与他从小便异于常人相关,并且还很会用兵,深受后秦王年的赏识。后秦弘始九年的时候,赫连勃勃因为怨恨后秦与北魏通讯,于是下定决心背叛后秦。擅自扣押柔然可汗送给后秦的马匹数千,又假装在高平川狩猎,偷袭没弈干,并将其杀掉,吞其部众。勃勃自以是匈奴夏后氏后裔,于是建国号为“大夏”,自立为王。  勃勃自立不久后,想要出兵讨伐后秦,但当时诸将都反对出兵后秦,建议勃勃先固守高平,稳固根本,然后才图长安。但勃勃认为夏国初建,实力仍弱,关中这个地方一直因为后秦的强大而没能攻取,若果自守一城,必会引来后秦各镇的联手攻伐,终兵败亡国,故此特意不长居一处,以游击战术,出其不意,让对方疲于奔命,以取岭兵、河东之地,再待后秦君主姚兴死后才攻取长安。这这些方面就足以看的出来赫连勃勃的军事才能,或许也正是这样成就了他的统一建国。  在413年时期,勃勃称天王后,在境内实行大赦,还改了年号为凤翔。任用叱干阿利担任领将作大匠,后又征发岭北十万胡人、汉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都城,都城起名为“统万城”。赫连勃勃自己说道“朕正要统一天下,统治万邦,可以用统万作名称。”  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  司马炎在265年时建立的西晋,直至317年,共历时52年,最后被匈奴人建立的汉国灭亡。之后东晋时期,北方的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10多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作“五胡十六国”,在十六国中,都曾先后部分或全部领辖宁夏地区。但在宁夏历史文化上留下较深印迹的是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大夏政权是赫连勃勃一手建立的,国都称作“统万城”,他建立起来的大夏国政权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国。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为止,一共仅存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关于赫连勃勃之所以能够建立大夏国也是历经战争迫折,在十六国十六国的时候先依附刘渊,后附前秦。灭了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后来在晋太元时期,北魏将刘卫辰攻杀。他的儿子赫连勃勃投奔了后秦,还任职安远将军。在晋义熙三年的时候,赫连勃勃袭杀自己岳父、以及后秦高平公没弈干,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自以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但是大夏政权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在赫连勃勃立夏称帝之后,他的儿子赫连馈、赫连伦、赫连昌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正好为这就为北魏灭夏创造了条件,直到公元430年的时候,北魏攻占平凉,赫连定向西逃走,被吐谷浑俘杀。夏国正式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8-19 2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水 于 2020-8-19 20:43 编辑

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一讲作业03-溪水
1、北燕兴起的原因。
答:
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高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幸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史称北燕。在位期间,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平定内乱,外与柔然、契丹、东晋交好,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馀年。
冯跋即位后,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历意农桑,勤于政事”,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发展农业生产;他“省徭薄赋”,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努力减轻人民负担;为了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
冯跋在位22年,为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北燕保持稳定与发展可谓历尽艰辛。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逼杀跋子冯翼自立,改元太兴。

2、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答:
赫连勃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风流人物,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智谋无双,能够说出豪言统一国家与他从小便异于常人相关,并且还很会用兵,深受后秦王年的赏识。后秦弘始九年的时候,赫连勃勃因为怨恨后秦与北魏通讯,于是下定决心背叛后秦。擅自扣押柔然可汗送给后秦的马匹数千,又假装在高平川狩猎,偷袭没弈干,并将其杀掉,吞其部众。勃勃自以是匈奴夏后氏后裔,于是建国号为“大夏”,自立为王。  勃勃自立不久后,想要出兵讨伐后秦,但当时诸将都反对出兵后秦,建议勃勃先固守高平,稳固根本,然后才图长安。但勃勃认为夏国初建,实力仍弱,关中这个地方一直因为后秦的强大而没能攻取,若果自守一城,必会引来后秦各镇的联手攻伐,终兵败亡国,故此特意不长居一处,以游击战术,出其不意,让对方疲于奔命,以取岭兵、河东之地,再待后秦君主姚兴死后才攻取长安。这这些方面就足以看的出来赫连勃勃的军事才能,或许也正是这样成就了他的统一建国。  在413年时期,勃勃称天王后,在境内实行大赦,还改了年号为凤翔。任用叱干阿利担任领将作大匠,后又征发岭北十万胡人、汉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修筑都城,都城起名为“统万城”。赫连勃勃自己说道“朕正要统一天下,统治万邦,可以用统万作名称。”  
后来赫连勃勃势力越来越大,他的大臣对赫连说:“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
赫连勃勃说:“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兒,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  司马炎在265年时建立的西晋,直至317年,共历时52年,最后被匈奴人建立的汉国灭亡。之后东晋时期,北方的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10多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作“五胡十六国”,在十六国中,都曾先后部分或全部领辖宁夏地区。但在宁夏历史文化上留下较深印迹的是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大夏政权是赫连勃勃一手建立的,国都称作“统万城”,他建立起来的大夏国政权也是十六国时期最后出现的一个政权。中国古代以“夏”为国号的政权颇多,因此史家又称十六国时期的夏政权为赫连夏,又称为胡夏国。赫连夏政权从赫连勃勃公元407年称天王大单于算起,到431年北魏的属国吐谷浑俘赫连定为止,一共仅存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关于赫连勃勃之所以能够建立大夏国也是历经战争迫折,在十六国十六国的时候先依附刘渊,后附前秦。灭了代国,命其首领刘卫辰黄河以西。前秦瓦解后,刘卫辰势力发展,据有朔方之地。后来在晋太元时期,北魏将刘卫辰攻杀。他的儿子赫连勃勃投奔了后秦,还任职安远将军。在晋义熙三年的时候,赫连勃勃袭杀自己岳父、以及后秦高平公没弈干,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改姓赫连,自以为匈奴是夏后氏后裔,建立大夏政权。但是大夏政权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在赫连勃勃立夏称帝之后,他的儿子赫连馈、赫连伦、赫连昌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正好为这就为北魏灭夏创造了条件,直到公元430年的时候,北魏攻占平凉,赫连定向西逃走,被吐谷浑俘杀。赫连勃勃残忍嗜,后期更是昏庸无道,听不得真好,谁提不同意见就杀谁,看谁不爽就杀谁,搞得上下离心离德,民不归附。在他死后,胡夏很快就被灭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8-20 2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班主任-路漫漫五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1、        北燕兴起的原因。
答:后燕慕容熙在位时,因故想杀掉冯跋、冯素弗兄弟,冯跋兄弟不得不逃匿深山,后又悄悄潜回国都龙城(今辽宁辽阳)。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四月,冯跋兄弟与从兄冯万泥等二十二人合谋,推高云(慕容云)为盟主,趁慕容熙送葬苻后之机起事,不久擒杀慕容熙。慕容熙死后,在冯跋的再三建议下,高云于当年七月称天王(相当于皇帝,叫法不同而已),国号大燕,改元正始,史称北燕。
  当了皇帝后,高云放弃慕容姓氏,仍恢复高句丽高姓,建立北燕政权。据说,当时有童谣曰:“一束藁,两头燃,秃头小兒来灭燕。”藁字上有草,下有禾,两头燃则禾草俱尽而成高字。高云的父亲叫高拔,小字秃头,秃头小儿说的正是高云。高云登位后,立妻李氏为天王后,子高彭为太子,以冯跋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武邑公,“事皆决于冯跋兄弟”。
  其实,作为一个外国人,拥有慕容宝养子这一特殊身份的高云不过是冯跋立的一个傀儡,是冯跋篡夺最高统治权的一个过渡。这一点,高云是能够看清楚的,故“自以无功德而为豪桀所推,常内怀惧”。为了避免日后身死,高云忧心忡忡,最后想了一招,即“宠养壮士以为腹心。离班、桃仁等并专典禁卫,委之以爪牙之任”,让两位壮汉充当自己的贴身保镖。后来,离班、桃仁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又受了冯跋的暗中指使,于正始三年(409年)十月,将高云杀害。高云之妻李氏及太子均身死。高云在位两年零四个月,死后被谥为惠懿皇帝。
  对于高云的定位,一直存在不少说法,有人说他是后燕末代君主,也有人说他是北燕开国皇帝。笔者认为,慕容熙是历史上公认的后燕最后一代皇帝,故高云应为北燕开国君主,尽管他是冯跋立的一个傀儡;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高云是高句丽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朝鲜人。高云,字子雨,妻李氏,他虽然生在中国境内,取了汉人名字,娶的夫人也是汉人,受到了汉族和鲜卑民族同化,但他即位后立即恢复高句丽王族国姓,说明他从骨子里还是认为他是个高句丽人。
2、        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答:赫连勃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风流人物,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这个人物智谋无双,残忍嗜血,在他死后,他建立的胡夏帝国也火速的灭亡。在他统治期间,惨无人道,人民离心离德,终究是败亡的,这是历史的规律。
当然这个人在位期间,实在是让头疼的人物,在姚兴和拓跋嗣这俩强者之间,他游刃有余,有丝毫不输于他们的能力和智谋。姚兴和拓跋嗣也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明君,国力强盛,但就是拿赫连勃勃没辙,因为赫连勃勃是游击战争的高手。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后来改名赫连勃勃,赫连是非常有寓意,意思是:“徽赫与天连”。赫连勃勃的祖上也官员世家,后来国破家亡,去投靠叱干部,还遇见了存亡危机,好在赫连勃勃福大命大,被人给救的。叱干他斗伏打算把赫连勃勃送给北魏拓跋嗣,被他的侄子叱干阿利给救了。
叱干阿利说:“别人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投靠我们,我们把他绑起来送给他的敌人,是不仁义的。”但我觉得这背后,应该是另有原因,史书记载: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
赫连勃勃是个有能力的人物,救了落难的他,必然日后能得到回报,最主要的是叱干阿利和他的领导叔叔叱干他斗伏应该有嫌隙,不然也不会唱对台戏,得罪了领导叔叔,自己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然后让赫连勃勃投靠了后秦。后来赫连勃勃建立胡夏,重用了叱干阿利。

没有会无缘无故的好,人做所有的事,都有行为动机,只是有好的目的,有坏的目的,必然是有原因的。人性趋利避害,没有好处的事没有会干。
赫连勃勃受到姚兴的重用,姚兴看他的外貌奇特,是个有能耐的人物。对他的看重都超过姚兴的老臣,姚兴说:“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但很多人都不同意,姚兴弟邕言于兴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姚兴最后听从了大臣的劝告,让赫连勃勃在他老丈人没奕于手底下任职。
后来赫连勃勃截胡了河西鲜卑杜崘送给后秦姚兴的八千匹马,以打猎为由召其部下,然后图谋了他的老丈人,把老人杀了,吞并了老丈人的部下,之后自称天王和大单于,开始了四处征战之路。
普通人肯定难以理解赫连勃勃的做法,觉得难以接受,在落难的时候,老丈人把女儿嫁给了他,然后他为了自己的目标,把老丈人给杀了。
然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无可厚非的,借力崛起是最正确的做法,假如他不杀老丈人,老丈人未必会听从他的做法,因为这是风险极高的事情,况且姚兴也是有能耐的人物,国力又强盛,也有可能老丈人兵锋相向,把自己给灭了,又或者报告给姚兴,让其派兵增援,所以杀了老丈人,是最稳妥的办法。
后来赫连勃勃势力越来越大,他的大臣对赫连说:“陛下将欲经营宇内,南取长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凭系,然后大业可成。高平险固,山川沃饶,可以都也。”
赫连勃勃说:“卿徒知其一,未知其二。吾大业草创,众旅未多,姚兴亦一时之雄,关中未可图也。且其诸镇用命,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待姚兴死后,徐取长安。姚泓凡弱小兒,擒之方略,已在吾计中矣。昔轩辕氏亦迁居无常二十余年,岂独我乎!”
从这俩段话就可以看出赫连勃勃的过人之处,大臣们建议赫连勃勃建立都城,赫连勃勃不同意,赫连勃勃的回答,对今天的我们也非常有意义。
我现在刚开始创立大业,势力还不够强大,姚兴是一时雄主,长安不可图谋。赫连勃勃对形势对自己有非常清醒的认知,自己不可与人对抗,图谋别人不现实。
对现实对自己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然有大志向,反倒会成为葬送自己的坟墓,就像蛇吞象那样的不现实,不仅自己会被踩死,即使吃到了也会被撑死,因为你能力不够,空谈梦想毫无意义。
我现在如果建立都城,他一定会集中兵力攻我,我不是他的对手,灭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赫连勃勃把建立都城不利的事看的清清楚楚。111
然后他说我们的优势在骑兵,可以东奔西跑来去自由,出其不意的攻打他们,他救援前面,我就攻打后面,使他们疲于奔命,劳累不堪,我来去自由不受影响,慢慢蚕食他。
这是很经典的游击战理论,对我们而言依旧有意义,很多人都说你要生存守在一个行业坚持干,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但也不完全正确。首先赚钱更多的是势和机遇。对于屌丝而言,哪个赚钱干哪个,这样更容易赚到钱,也更容易累积原始资本。
然后赫连勃勃又说了自己的计划,等到姚兴死后,姚兴的儿子姚泓执政,这个人懦弱无能,吞并后秦就非常容易了。轩辕黄帝居无定所二十于年,何况我呢?
成功需要耐心等待,慢慢图谋,大部分人都死在成功的路上,焦急浮躁都是成功的杀手,因为焦急浮躁的驱使下,就会做一些超越自己可控的事,这样有哪会不失败呢?所以成功是需要耐心的,耐心的储备实力,耐心的等待机会,这样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后来,姚兴死后,姚泓无法控制内部,且又懦弱无能。内部争权夺利,宋武帝刘裕灭了后秦。赫连勃勃在刘裕回到东晋以后攻下的长安城,然后继皇帝位,定都统万城。
赫连勃勃残忍嗜,后期更是昏庸无道,听不得真好,谁提不同意见就杀谁,看谁不爽就杀谁,搞得上下离心离德,民不归附。在他死后,胡夏很快就被灭掉了。
历史故事已千年,赫连勃勃是一时风云人物,其中智慧还是值得汲取的,让我们可以更好更快的崛起。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48

帖子

13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50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8-20 22: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17-快乐爱阳光

1、北燕兴起的原因。
回答:北燕(407——436)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政权。[1]
407年,冯跋发动政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高云字子雨,燕惠慜帝慕容宝养子,是高句骊的旁支宗族,封夕阳公。冯跋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冀州市)人。冯跋祖父冯和在永嘉之乱时避乱上党(今山西省长子县)。父亲冯安曾仕于西燕慕容永,慕容永败亡后迁居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成为鲜卑化汉人,后燕慕容宝时署中卫将军,冯跋与慕容宝养子慕容云(高云)友善。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称帝后为政暴虐,冯跋发动政变杀了慕容熙,拥慕容云为天王,改年号正始。慕容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1]

冯跋在位期间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为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对外与柔然、契丹、东晋均保持友好关系,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帝,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逼杀冯跋子冯翼,自立为帝,改元大兴。


2、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回答:赫连勃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风流人物,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这个人物智谋无双,残忍嗜血,在他死后,他建立的胡夏帝国也火速的灭亡。在他统治期间,惨无人道,人民离心离德,终究是败亡的,这是历史的规律。
当然这个人在位期间,实在是让头疼的人物,在姚兴和拓跋嗣这俩强者之间,他游刃有余,有丝毫不输于他们的能力和智谋。姚兴和拓跋嗣也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明君,国力强盛,但就是拿赫连勃勃没辙,因为赫连勃勃是游击战争的高手。
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后来改名赫连勃勃,赫连是非常有寓意,意思是:“徽赫与天连”。赫连勃勃的祖上也官员世家,后来国破家亡,去投靠叱干部,还遇见了存亡危机,好在赫连勃勃福大命大,被人给救的。叱干他斗伏打算把赫连勃勃送给北魏拓跋嗣,被他的侄子叱干阿利给救了。

叱干阿利说:“别人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投靠我们,我们把他绑起来送给他的敌人,是不仁义的。”但我觉得这背后,应该是另有原因,

史书记载:勃勃身长八尺五寸,腰带十围,性辩慧,美风仪。

赫连勃勃是个有能力的人物,救了落难的他,必然日后能得到回报,最主要的是叱干阿利和他的领导叔叔叱干他斗伏应该有嫌隙,不然也不会唱对台戏,得罪了领导叔叔,自己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然后让赫连勃勃投靠了后秦。后来赫连勃勃建立胡夏,重用了叱干阿利。
没有会无缘无故的好,人做所有的事,都有行为动机,只是有好的目的,有坏的目的,必然是有原因的。人性趋利避害,没有好处的事没有会干。
赫连勃勃受到姚兴的重用,姚兴看他的外貌奇特,是个有能耐的人物。对他的看重都超过姚兴的老臣,姚兴说:“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但很多人都不同意,姚兴弟邕言于兴曰:“勃勃天性不仁,难以亲近。”姚兴最后听从了大臣的劝告,让赫连勃勃在他老丈人没奕于手底任职。
后来赫连勃勃截胡了河西鲜卑杜崘送给后秦姚兴的八千匹马,以打猎为由召其部下,然后图谋了他的老丈人,把老人杀了,吞并了老丈人的部下,之后自称天王和大单于,开始了四处征战之路。
普通人肯定难以理解赫连勃勃的做法,觉得难以接受,在落难的时候,老丈人把女儿嫁给了他,然后他为了自己的目标,把老丈人给杀了。
然而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无可厚非的,借力崛起是最正确的做法,假如他不杀老丈人,老丈人未必会听从他的做法,因为这是风险极高的事情,况且姚兴也是有能耐的人物,国力又强盛,也有可能老丈人兵锋相向,把自己给灭了,又或者报告给姚兴,让其派兵增援,所以杀了老丈人,是最稳妥的办法。

现在如果建立都城,他一定会集中兵力攻我,我不是他的对手,灭亡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赫连勃勃把建立都城不利的事看的清清楚楚。
然后他说我们的优势在骑兵,可以东奔西跑来去自由,出其不意的攻打他们,他救援前面,我就攻打后面,使他们疲于奔命,劳累不堪,我来去自由不受影响,慢慢蚕食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8-21 16: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一讲水晶作业:
1、北燕兴起的原因。
答:北燕(407——436)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政权。
      冯跋与慕容宝养子慕容云(高云)友善。慕容宝的弟弟慕容熙称帝后为政暴虐,冯跋发动政变杀了慕容熙,拥慕容云为天王,改年号正始。慕容云任冯跋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封武邑公。正始三年(409年),高云为宠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平定事变,被众将推为天王,改元太平。
       冯跋在位期间继续沿用后燕制度,同时汲取后燕败亡教训,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重视教育。多次下书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十根”,明言对“堕农者戮之,力田者褒赏”,为节省财力物力,他还积极改革殡葬习俗,提倡丧事从俭。对外与柔然、契丹、东晋均保持友好关系,巩固统治,维持偏安局面达20余年。太平二十二年(430年),冯跋病亡,谥文成帝,庙号太祖。冯跋死后,其弟冯弘逼杀冯跋子冯翼,自立为帝,改元大兴。

2、赫连勃勃崛起的过程和原因。
答:赫连勃勃在十六国历史上是一位非常抢镜的角色,他在家族没落之后四处流亡、朝不保夕,四处投靠又四处背叛,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在乱世的强国夹缝白手起家建立显赫一时的夏国,又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西北大漠,他带领匈奴铁骑来去如风,把强大的后秦打得“城门昼不敢启”,是当之无愧的游击战神!
     赫连勃勃原本姓刘,赫连是他得势后自己改的姓。铁弗部落和鲜卑拓跋部是世仇,当时刘勃勃的父亲刘卫辰是铁弗大酋长,借着前秦扩张的东风把拓跋部建立的代国打的四分五裂。但风水轮流转,后来前秦在淝水战败后解体了,而拓跋部又出了位英才,16岁的拓跋珪统一了部落,在黄河岸边歼灭了刘卫辰的铁弗部,并将其宗族数千人斩首,刘勃勃只身逃离。勃勃先后逃到归附北魏的叱干部和投靠后秦的破多兰部避难,虽然首领刘卫辰败亡了,但作为他的儿子,刘勃勃在铁弗残部中的政治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为了收服铁弗残部壮大势力,破多兰部首领没弈干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之后刘勃勃还到后秦君主姚兴的中央政府工作了几年,姚兴很欣赏他的才能,经常和他秉烛夜谈,讨论兵书战策,引为知己。最后甚至不顾起群臣的反对 ,拨给了刘勃勃重兵,让他去镇守朔方。
    离开了姚兴,又手握重兵,刘勃勃这回有底气了,开始密谋造反。不久,后秦与北魏签订了停战协定。做为北魏的百年世仇,刘勃勃以此为借口揭竿而起,召集部下袭杀了自己的岳父并吞并了他的势力,以此为家底建立了胡夏国,给自己改名为赫连勃勃,公开和后秦开始叫板。
    这时候,赫连勃勃军事天赋开始了大放异彩。当时他占领了后秦的多个战略要地,部下都建议他早日定都以安定人心,同时挥军南下攻取长安,他的看法却正好相反。他对部下说:姚兴是一代人杰,目前还不是跟他决战的时候,南下长安必定是自取灭亡,如果我们定都了,他一定会集中兵力前来进攻,以我们目前的实力,根本守不住,而如果我倚仗骑兵的机动性,四处游击,则后秦虽有优势兵力,也会疲于奔命,不出十年,它岭北、河东一定会尽归我有,等姚兴死后,他儿子是个软蛋,我南下灭秦指日可待。
赫连勃勃真正把游击战和运动战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他所料,匈奴铁骑来去如风,一旦得手就是“爆发式”的打击,一旦失利转瞬即逝,后秦几次出动大军,结果在茫茫大漠中连敌人的影子都摸不到,师老兵疲之际,赫连勃勃又像幽灵一样现身了,后秦大军一溃千里。
     面对如此狡诈的敌人,后秦简直是束手无策,对北部地区逐渐丧失了掌控能力,甚至因为重兵大多投在北方,在东晋北伐时都无法集中兵力应付这种亡国危机,最终在北伐军的打击下灭亡。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赫连勃勃在晋军主帅离开后趁机偷袭长安,并成功得手,尽有关中之地。
      赫连勃勃是个有人格缺陷的人,但他在军事上的天才是毋庸置疑的,时隔千年,他的战略战术仍在影响着后世的兵家,可以说他“游击战神”的名号当之无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3

帖子

7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3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8-21 16: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12   戈平

2.赫连勃勃崛起之路

编者按:匈奴是中国人视野中的第一个游牧帝国。这头以天之骄子自称的大漠苍狼,曾经跟大汉帝国争雄两百多年。虽然其最终被大汉帝国击败并降服,但也在西晋的永嘉之乱中崛起,成为第一个称雄的五胡。而我们今天则要说一下最后的匈奴——赫连勃勃的故事。


公元4世纪末,代北匈奴铁弗部出了一个狡猾的首领,名叫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以衰微至极的铁弗部落起家,居然以弱克强,消灭庞大的后秦帝国,甚至击败了刘裕,建立称雄西部的大夏帝国。坊间认为,此公能够建立如何传奇的霸业,多半要归功于匈奴人传统的骑射机动战术。但我们要认清的是,任何一个军事集团,其成功绝不只靠一两个战术。赫连勃勃之所以能够成功,在战略上更有其独到之秘。

一、借壳上市的铁弗遗孤


赫连勃勃本是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的少子。铁弗匈奴的生活地域在河套、朔方一带(今内蒙古杭锦旗附近),因为与新兴的拓跋鲜卑生存地域交错,两部一直武力互爆,爆到后来,铁弗部被拓跋部不世出的天才拓跋珪打残,刘卫辰及其宗族五千余人被杀,只留一个十一岁的赫连勃勃逃到后秦避难。要说的是,勃勃本姓就是刘,不过他称帝之后觉得刘姓是当年匈奴可汗娶了汉朝公主,后代子孙为了自高身份才姓了刘,现在老子自己也是皇帝了,干脆自己改个姓,思来想去改成了赫连。赫连勃勃长大后,他的老家朔方一带又成了热点区域。


为何?后秦和北魏又刚上了。后秦和北魏当时呈东西对峙态势,双方在今内蒙、山西一带沿黄河分界,其中朔方、河套地区是部族混居之地,后秦无力彻底控制,便试图寻找一个当地部落首领,让他替后秦镇守大门口。说白了就是看门狗。姚兴物色来物色去,选中了刚刚成年、剽悍勇猛的赫连勃勃。当时后秦很多明眼人反对派此人去朔方,认为赫连勃勃不是可养之犬,久后必成大患。但姚兴当时对拓跋珪甚是畏惧,加上主要力量用于收拾河西诸凉,所谓病急乱投医,赫连勃勃就这么被放虎归山了。


二、游击战

后秦人的担心后来果然成了现实。赫连勃勃一到朔方,就迅速召诱铁弗旧部,并笼络了三交城附近的五部鲜卑(今陕西横山一带),形成了一个强硬的部落核心。这个时间很短,赫连勃勃402年到朔方,407年就悍然背叛反秦,建立了大夏,自称天王。


▲大夏都城统万城遗址

放出去的狗开始咬人,后秦自然要收拾。但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姚兴此时与河西诸凉打得正热闹,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北上讨伐赫连勃勃。赫连勃勃也就愈发有恃无恐,猖狂地蚕食后秦北部的部落。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赫连勃勃提出了经典的机动作战战术:“我若专固一城,彼必并力于我,众非其敌,亡可立待。吾以云骑风驰,出其不意,救前则击其后,救后则击其前,使彼疲于奔命,我则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岭北、河东尽我有也。”岭北泛指关中平原北部山区,河东则是指后秦在山西南部的领土。


那么这套战术好用吗?相当好用。姚兴感到赫连勃勃的威胁,数次发大兵北上进攻赫连勃勃,但夏军尽量避免与秦军主力对抗,而以高速机动的战术不断袭扰秦军。发生于408年的朔方——木城之战,就是经典的机动致胜的战斗。408年姚兴派大将齐难率二万兵北击朔方,赫连勃勃闻讯向东北撤退,躲到河曲一带。齐难捕捉不到夏军只好退兵,归途中秦军大肆劫掠大夏的部众。赫连勃勃趁齐难不备,设伏袭击,一举俘斩七千余人。齐难正欲引兵再战,赫连勃勃却又退开。


秦军久居关中,军队构成系步骑混杂,在速度上远远不及赫连夏的骑兵。是以只能被动挨打。秦军退至木城(今陕西榆林),赫连勃勃再次追及,双方大战,秦军全军覆没,齐难被生擒。此战被认为是秦夏对峙的转折点,后秦此后屡发大兵,均是败多胜少,410年姚兴御驾亲征,在平凉击败夏军金纂所部,成为秦军仅有的遮羞布。此后直到姚兴去世,后秦再也没有取得一次像样的胜利,后秦除关中和河南以外的领土,果真如赫连勃勃所言,都被大夏国收入囊中。


而后秦这个庞大的帝国,也终于在赫连勃勃长年的厮咬中耗尽气力。后来东晋太尉刘裕北伐后秦,打得后秦灰头土脸全无招架之功。事实上后秦应对东晋的北伐,其实并没有犯什么战略错误,之所以抵挡不住,原因就在于同赫连夏的长期战争,把自己拖垮了。然而,如果我们回过头琢磨一遍,赫连勃勃的机动战术究竟在其建国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我们会发现另一重更深刻的东西。


三、赫连勃勃的高明战略这要从姚兴派赫连勃勃北上说起。姚兴绝非昏主,臣子们能看出赫连勃勃是个喂不熟的狼,他岂能看不出?姚兴之所以要派赫连勃勃去朔方重振铁弗部,其基础条件是拓跋氏北魏的存在。拓跋珪杀了赫连勃勃的老爸刘卫辰。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赫连勃勃能不和拓跋珪死拼?而且铁弗故地仍然和拓跋本部重叠,在根本利益上存在矛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纵然不伤,用赫连勃勃这个恶狼,好歹能牵制拓跋珪大量精力。


如果按照这个剧本演下去,别说赫连勃勃,就算让他爷爷、爸爸复活,爷儿仨绑一块,跟拓跋珪硬拼,也绝无复兴的可能。但是,赫连勃勃在战略上来了个突然转向,彻底打乱了姚兴的如意算盘。赫连勃勃走的第一步棋,就让后秦惊掉了下巴。赫连勃勃并没有找拓跋珪报仇,而是把战略目标定位为后秦。为何?难道杀父之仇不报了?非不欲报,实不能报。如果刚有了点实力就想去打北魏,这无异于找死。再看当时的战略环境。当时北方是“两强诸弱并峙”的局面。两强即西部的后秦与东部的北魏。诸弱则包括河西后凉、南凉、北凉、西秦、西凉,以及辽西的北燕,同时,陇南仇池还有一个独立的氐族割据势力,漠北又新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柔然。


这些乱八七糟的国家,彼此之间矛盾错综复杂。赫连勃勃高明就高明在,他理清了诸国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制定了合理的战略进取计划。什么计划呢?避开北魏,进攻后秦,远交近攻,绝不出头。北魏实力太强,而且朔方紧邻的代北、河东、幽州,都是形胜之地,不好打,所以只能暂避其锋芒。那么有人问了,拓跋部与铁弗部是世仇,你不打我,难道我不会去打你吗?


赫连勃勃也看清了,拓跋部进入河北后,其生存空间不断扩大,代北朔方一带不再是其必争之地,拓跋珪没有非打铁弗不可的理由。而且相比新兴的柔然和南方的东晋,铁弗部既弱且小,不是首要解决的敌人。所以朔方与平城虽然近在咫尺,赫连勃勃却敢于安枕拓跋之榻下,而无被击之忧。为何又要选择后秦作为进攻对象呢?原因有二,一则岭北一带部族众多,后秦没有力量去控制,二则后秦在战略上犯了多面出击的错误,不仅铆着劲打河西,还好死不死地出兵进攻东晋,招惹那位不世出的杀星刘裕。


势分则力弱,赫连勃勃敢于进攻体量比自己几百倍的后秦,就是瞅准了姚兴战略上的短视。他一面与河西诸国交好,一面不断出兵袭扰后秦平凉、安定、高平等西北部的要地,刻意把后秦注意力转向西部。这一招其实也是向北魏暗送秋波,老子虽然明面上不和你通使交好,但我不往东方打,你也不要端我的后路。


赫连勃勃还非常注意不当出头鸟。他势力扩张之时,手下的舔狗们劝说,不如攻下后秦重镇高平,然后在那里建都称帝,以显赫连氏之威名。赫连勃勃粗中有细,猛而不傻。他严辞拒绝,理由是,高平地处后秦与河西诸国的中心地带,你一称帝建都,马上会引发各方的敌视。而且如果把都城定的过于靠近后秦腹地,无疑会减少敌方的打击距离和打击难度。总而言之,赫连勃勃的机动战术固然高明,但他‘的高视诸方的战略,才是他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根本。战术胜利只能求一时之盛,战略胜利才是万世不替的法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18 , Processed in 0.0763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