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4527|回复: 57

成语典故班31-水冰泪笔记本

[复制链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1-12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21-9-1 14:55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一课作业
  31-水冰泪

1、什么是成语?并简答成语的基本特征?
           答: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也就是说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含义精辟,其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简单的说,成语就是,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详细解释即是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固定短语或短句。
成语的基本特征具有以下两点:
        ①结构固定性
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
如:“胸无点墨”,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②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
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为“功劳汗马”等等。
2、简答成语与谚语、歇后语的区别,并举例。
          答: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如:成语典故“作嫁衣裳 ”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出处 唐•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类别繁多,数不胜数。像咱们在生活中常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3.填空题:
①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②(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褒义)和(贬义),当然,也有(中性)的。

4.请分别写出3、4、5、6、7字的成语各6个。
3字:一窝蜂、里程碑、忘年交、莫须有、空城计、下马威
4字:满面春风、如沐春风、桃红柳绿、管中窥豹、上兵伐谋、弦外之音
5字:针尖对麦芒、行行出状元、铁棒磨成针、艺高人胆大、群起而攻之、难于上青天
6字:有志者事竟成、可望而不可及、风马牛不相及、有志不在年高、有眼不识泰山、出淤泥而不染
7字:打破沙锅问到底、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识庐山真面目、小不忍则乱大谋、磨刀不误砍柴工、心有余而力不足、

5.请为以下成语填上正确的汉字。
(黯)然失色    按(部)就班    不(假)思索   (沧)海桑田    不(落)窠臼   
出奇(制)胜    既往不(咎)    岌(岌)可危   (脍)炙人口    励精(图)治   
(流)芳百世    美轮美(奂)   名(副)其实    (墨)守成规   旁征(博)引   
水乳交(融)    所向披(靡)    心无旁(骛)    心心相(印)   (源)远流长   
越(俎)代庖    责无旁(贷)    众口(铄)金    (振)聋发聩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二课作业
31-水冰泪

一、填空题
1.名词可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还可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两大类。
2.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地方)、(事物)等特有的名词。科学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科学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
3.(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类:(气象谚语)、(农业谚语)、(生活谚语)、(社会谚语)。

二、辨别题
下面四字词语中,请你辨别那些是成语,加注释并注明出处。
北斗导航、泰山北斗、嫦娥奔月、嫦娥四号、魔兽争霸、恃强争霸、
指鹿为马、破釜沉舟、攻城机器、攻城掠地、乌江自刎、神秘圣地
约法三章、雷霆一击、楚河汉界、衣锦还乡、江东父老、互助互爱
答:
(1)泰山北斗
释义: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嫦娥奔月:来自经典神话故事。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3)恃强争霸
释义: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
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
(4)指鹿为马
释义: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5)破釜沉舟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6)攻城掠地
释义:掠夺土地。同“攻城略地”。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李密诸将士,当时攻城掠地,倚着金帛来得易,也用得易。”
(7)约法三章
释义: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8)衣锦还乡
释义:衣:衣服。锦:有多彩图案的丝织品。还乡:回家、探亲。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刘之遴传》:“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9)江东父老: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三、说出下面歇后语的目的语
1.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宝剑出鞘——锋芒毕露
3.高山上打鼓------四面闻名(鸣)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6. 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7.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头
8.磅秤上放粒芝麻——无足轻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冰泪 发表于 2020-11-12 21:10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二课作业
31-水冰泪

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
31-水冰泪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答: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褒义的成语也逐渐演变为贬义词,例如成语“衣冠禽兽”,古时指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今义指道德败坏的人。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远不止以上列举的层面。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独立自主”意思是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出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自力更生”“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出自《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2.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表里如一:意思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出自《文心雕龙·附会》。
一诺千金: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3.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出自《邓析子·无厚》
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出自唐·孙樵《祭梓潼帝君文》。
4.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改天换地:是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出自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   
革故鼎新:意思是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出自《周易·杂卦》。

三、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1.赴汤蹈火的意思是“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的人,而“汤”字指的就是热水。出自《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
2.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3.大义凛然——释义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大义凛然,奋裙首倡。”
4.心灵手巧——形容能工巧匠在艺术构思和技艺手法方面的独特能力。出自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
5.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很强。出自《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诵,过目不忘。”《宋史·刘恕传》:“恕少颖司,书过目即成诵。
6.远见卓识——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出自明 焦竑 《玉堂丛语·调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四讲作业
    31-水冰泪
1、请写出有关服饰、饮食、茶、酒的成语各5条。

(1.)有关服饰成语
隔靴搔痒、长袖善舞、衣冠楚楚、西装革履、穿红戴绿
(2)有关饮食成语
粗衣淡饭、美酒佳肴、满汉全席、酒醉饭饱、大鱼大肉
(3)有关茶成语
三茶六礼、榷酒征茶、对花啜茶、家常茶饭、浪酒闲茶
(4)有关酒成语
花天酒地、酒囊饭袋、酒色财气 、斗酒百篇、对酒高歌

2、请为以下成语查注解、出处并列出近义、反义。
1.曲终奏雅、
注解;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出处 ;《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并列;曲水流觞        曲意承迎        、附庸风雅        喉清韵雅
反义;
近义;美满收场

2.一唱三叹、
注解;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三叹也。”
近义;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 字正腔圆
反义;驴鸣狗吠

3.余音绕梁、
注解;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
近义;绕梁三日
反义;不堪入耳
4.游鱼出听、
注解;指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52-
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岸不枯。螾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上食晞堁,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清之为明,杯水见眸子;浊之为闇,河水不见太山。视日者眩,听雷者聋,人无为则治,有为则伤。东汉·高诱注:「瓠巴,楚人也,善鼓瑟,淫鱼喜音,出头于水而听之。」 [1]
近义;六马仰秣 弦奏跃鱼 老鱼跳波 鱼出听曲 鱼吹燕蹴 鱼跃闻曲 [2]

5.八音迭奏、
注解;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出处 ;。出自《晋书·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近义;八音遏密        八音迭奏、        遏密八音

6.钟仪楚奏、
注解;钟仪:春秋时楚国的乐官,被晋国俘虏,晋侯叫他操琴,他奏的仍旧是楚国的音乐。比喻思念故国、怀念乡土
出处 ;三国·魏·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7.匕鬯不惊、
注解;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
近义;神色不惊

8.青梅煮酒、
注解;以青梅为佐酒之物的例行节令性饮宴活动。煮酒,暖酒。
青梅煮酒i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zhi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出处 ;宋 晏殊 《诉衷情》词:“青梅煮酒鬭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三国演义》第三四回:“ 表 曰:‘吾闻贤弟在 许昌 ,与 曹操 青梅煮酒,共论英雄。’”
近义;闲情逸致

9.醴酒不设、
注解;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出处 ;《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2]

10.玉卮无当、
注解;意思是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比如、不涉笔,则通篇之文如玉卮无当,玉盘缺角。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为人主而漏其君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

11.瓮里醯鸡、
注解;意思是比喻见闻狭隘的人。"瓮",就是装酒的大坛子。"醯鸡"就是酒坛子里边的小虫。"瓮里醯鸡"这条成语,是形容酒坛里的小蠓虫,一直在坛子里面飞,不知道天地的广阔。比喻见闻狭隘的人,后来也被用作自谦之词。
出处 ;《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

12.浅斟低唱、
注解;意思是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时代的士大夫消闲享乐的情状。
出处 ;。宋·柳永《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尝低唱。”
近义;浅斟低讴
反义;阔论高谈

13.头没杯案、
注解;意思是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出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14.戴玄履黄
注解;意思是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出处 ;《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近义;戴天蹐地

15.衣冠礼乐、
注解;意思是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
出处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何者?百王之敝,齐季斯甚。衣冠礼乐 [1]

16.披褐怀玉、
注解;比喻身怀才德,深藏不露。褐:古代穷苦人穿的衣服。玉:比喻才德。身披粗布衣服,然而怀藏宝玉。后因以“被褐怀玉”比喻处境贫苦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明朱权《冲漠子》四折:“他则是假躯劳幻世愚眸,被褐怀珠,含素藏脩。”

出处 ;《孔子家语·三恕》 “子路问于孔子曰: ‘有人于此,披褐而怀玉何如? ’ 子曰: ‘国无道,隐之可也。’ ”
近义;被褐怀珠 、被褐怀宝、被褐藏辉

17.羽扇纶巾、
注解;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为古人扎头的常用装饰。 [1]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4]
《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裴启 《语林》:" 诸葛武侯 与宣王在渭滨将战, 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近义词;纶巾羽扇

18.斑衣戏彩。
注解;意思是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示例、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难道反笑我不成? ——《红楼梦》第五四回 [1] 宋 杨万里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斑衣戏彩春无价,玉版谈禅佛不如。” [3]
出处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 [1]
近义;班衣戏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五讲作业
      31-水冰泪

一、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1.(金)(忠)报国  2.破釜(沉)(舟) 3.(闻)鸡(起)舞  4.三顾(茅)(庐)5.(卧)薪(尝)胆  6.指鹿(为)(马) 7. 文质(彬)(彬) 8.(彬)(彬)有礼     9.谦虚(谨)慎 10.谦恭(下)士 11.(礼)贤(下)士 12.(不)矜(不)伐    13.(以)(礼)相待 14.(克)恭(克)顺15.屈(己)待(人)16.温(文)尔(雅)     17.以(礼)相(待)18.虚(怀)若(谷)19.虚(席)以(待)20.虚(左)以(待)     21.戒(骄)戒(躁)22.自知(之)明 23.洗(耳)恭(听)24.(相)(敬)如宾      25.以(位)相待 26.推(心)置(腹) 27.与(人)为善 28.尊(贤)爱(物)     29.(举)案(齐)眉30、(父)慈(子)孝 31.开(宗)明(义)32.(明)正(典)刑     33.(文)(武)差事 34.知(书)明(理) 35.弄(门)班(斧) 36.(振)聋(发)聩

二、请从本课课件中取出文明礼仪成语10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给出的例句。

1.屈己待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ū jǐ dài rén,意思是委屈自己,以礼待人。形容谦虚、忍让的好品行。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近义词——舍己为人

2.温文尔雅,汉语成语,拼音是wēn wén ěr yǎ,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也形容人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1]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
近义词——温文儒雅,
反义词——出言不逊,
3.虚左以待,汉语成语,拼音是xū zuǒ yǐ dài ,意为留待左边的位置给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近义词——虚位以待

4.乐善好施
释义跟别人一同做好事。《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后指善意地帮助别人:批评同志要采取~的态度。近义词:
行善积德,好善乐施,
反议词:欺人太甚

5.谦谦君子:
[解释]《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指谦卑自守的雅士。也用以讽刺事事谦让、毫无原则的人。
[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例句]俺这等~,须不比泛泛庸徒。
[近义]谦逊君子,
[反义]专横跋扈,
6.
礼贤下士/释义
释义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例句]他虽身居高位,但谦恭屈己,能~。
[近义]
爱才若渴
吐哺握发
[反义]
盛气凌人傲世轻才居高临下

7.温良恭俭
温良恭俭让,读音是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8.释义《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指谦卑自守的雅士。也用以讽刺事事谦让、毫无原则的人。
[拼音][qiān qiān jūn zǐ]
[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例句]俺这等~,须不比泛泛庸徒。
[近义]谦逊君子
[反义]害群之马
9.知书达理/释义
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
近义词——温文尔雅

10.释义《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意是,如果文采和实质相配合,就能做君子。后用以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彬彬:配合谐调。
[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
[近义]温文尔雅
[反义]俗不可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六课作业
    31-水冰泪
一、必做题
1、请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触(类)旁(通);进(德)修(业);闭(关)锁(国);错(综)复(杂);革(命)反正;革(面)洗(心);诲(盗)诲(淫);诲(淫)诲(盗);(日)往(月)来;数(往)知(来);书(不)尽言;显微(阐)幽;仰(观)俯(察);(一)朝(一)夕;云(龙)风(虎);应(天)顺(人);宗庙(社)稷;总(而)言之;庸(言)庸(行);金(兰)契友;辉光日(新);承(天)之祐;与(时)消息;飞(龙)在天;退藏(于)密;知(微)知(彰);声(求)气应;泰来(否)往;(何)思何虑;经(纶)天下;眈(眈)逐(逐);动静有(常);钩深(致)远;鸿(渐)之仪;(及)宾有鱼;密云(不)雨;修(辞)立诚;一(致)百虑;精义(入)神;神(而)明之;(昼)乾夕惕;玄(黄)翻覆;龙战(于)野;振民(育)德。

1.《周易》中的成语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有“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还有“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以及“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请把形容这五种精神的成语各写2条,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①持之以恒:
【解释】: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出处】: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例句】:做任何事都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近义】: 锲而不舍、
【反义】: 半途而废
②朝乾夕惕
【解释】: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例句】: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近义】:朝兢夕惕

“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①殊途同归
【解释】: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出处】:《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例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近义】: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反义】: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②厚德载物
【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例句】: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 ★晋·潘岳《西征赋》

“同心协力”的团结精神:
①金兰之友
【解释】:指亲密的朋友。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同心协力
【解释】: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例句】: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近义】:齐心协力、同心并力
【反义】:同床异梦

“信及豚鱼”的诚信精神:
①修辞立诚
【解释】: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周易·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例句】:皋文、涤生,尚有谖言,虑非修辞立诚之道。 ★清·章炳麟《与邓实书》
【近义】:修辞立其诚
②一言九鼎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例句】: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一言九鼎,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近义】:一字千钧、一言为定、金口玉言
【反义】:人微言轻

“卑以自牧”的谦虚精神:
①虚怀若谷
【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例句】: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近义】:谦虚谨慎、大智若愚
【反义】: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②不露圭角  
【解释】: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例句】:如彦高《人月圆》,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远,不露圭角,不犹胜于宇文自作者哉?
【近义】:不露锋芒
【反义】:锋芒毕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20-11-12 21:24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七讲作业   
    31-水冰泪

一、填空题
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的(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等。

2.民间观念是指在(民间社会)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生活禁忌)、(伦理道德)、(万物哲理)的观念。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禁忌、俗信、民间诸神、情恋婚姻观念、(人生哲理)、(君臣之礼)、(长幼之礼)。

3.《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时代,(汉语)已有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诗经》中数量丰富的(名词),显示出诗人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诗经》对动作描绘的具体准确,表明诗人具体细致的(观察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问答题
1、《诗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
答:《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经》包含哪些内容。
答:《诗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共有40篇。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三、出自《诗经》的成语共分《诗经·国风》、《诗经·大雅》、《诗经·小雅》、《诗 经·颂》四大部分。请各找出两条成语,释义并注明出处,同义、反义,包括例句。
答:1、.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
之子于归
释义: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同义:喜成连理
反义:劳燕飞分
例句:《诗经 周南 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信誓旦旦
释义: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出处:《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同义:言而有信
反义:言而无信
例句: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2、出自《诗经·大雅》的成语
天作之合
释义: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出处::《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同义:美满良缘
反义:狭路相逢
例句: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

投桃报李
释义: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同义:礼尚往来
反义:傲慢无礼
例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3、出自《诗经·小雅》的成语
载沉载浮
释义:在水中上下沉浮。
出处:《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同义:上下浮沉
反义:纹丝不动
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0回:“载沉载浮,顺流九里,望之无迹。”

生不逢辰
释义:出生就没有碰上好时辰。形容时运不济或慨叹不被人赏识。
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同义:时运不济
反义:吉人天相
例句: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4、 出自《诗经·颂》的成语
允文允武
释义:形容能文能武。
出处:《诗经 鲁颂 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同义:文武双全
反义:一无是处
例句: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遵养时晦
释义:遵:遵循,按照;时:时势;晦:隐藏。原为颂扬周武王顺应时势,退守待时。后多指暂时隐居,等待时机。
出处:《诗经 周讼 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同义:遵时养晦
反义:不切实际
例句: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段祺瑞经了此险,越发杜门谢客,遵养时晦,连几个围棋好友,也不甚往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讲作业
     31-水冰泪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是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    
       《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
       《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    
       《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和衷共济
释义: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同义:同舟共济
反义:同床异梦

(2)玩物丧志
释义:謂沉迷於所愛好的事物,而喪失遠大的理想。
出外:《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近义:沉迷酒色
反义:立志成才
例句:他認為以有限的精神,做這些閑言語,真是玩物喪志。”

(3)功亏一篑
释义:言堆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後一點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
出处:《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例句: 宋•司馬光《投壺新格》:“夫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全壺實難,故君子貴之。”
近义:差之毫厘
反义:功德完满

(4)孜孜不倦:
成语拼音zī zī bù juàn
成语解释: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成语出处:《尚书 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 蜀书 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近义词: 废寝忘食
反义词: 游手好闲
(5)以公灭私
释义:謂出以公心而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
出处: 《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例句:“以天下之公理,滅一己之私情。”
近义:大公无私
反义:假公济私

(6)有条不紊
释义:有條理,有次序,一點不亂。語
出处:《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例句:《梓州玄武縣福會寺碑》:“有條不紊,施緩政於繁繩;斷訟有神,下高鋒於錯節。”
近义:条分缕析
反义:杂乱无章

(7)克勤克俭
释义:克勤克俭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出处:《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例句:“允伸領鎮凡二十三年,克勤克儉,比歲豐登。”
近义:勤劳俭仆
反义:花天酒地

(8)知易行难
成语拼音zhī yì xíngnán
成语解释:  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成语出处:《尚书 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近义词: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反义词: 行易知难

(9)偃武修文
释义:停息武備,修明文教。
出处: 《書•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
例句:“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與之更始。”
近义:休养生息
反义:穷兵黩武

(10)明德慎罚
释义:明其德以化民,谨其罚以防民。
出处:《书•康诰》说:“明德慎罚。”
例句:君王应该明德慎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近义:赏罚分明
反义:赏罚不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九讲作业
          31-水冰泪
一、填空题
1.《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各家思想,春秋(孔子时)对其发生了极大变化。
2.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3.西周时期,周礼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征,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无论是抽象的(精神原则)还是具体的(礼仪形式),都对(社会成员)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很明显地具有(规范性)。
4.《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仪礼》原来就叫(《礼》),汉朝人称为(《士礼》),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到了晋代才称《仪礼》,比如《晋书·荀崧传》就有请立郑玄《仪礼》博士的话。

二、问答题
1.简答《周礼》从那些方面体现出儒家思想?
答:a、《周礼》人法天的思想。《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儒家认为,人和社会都不过是自然精神的复制品。《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阴阳与五行,经由邹衍方始结合;儒与法,经由荀子才相交融。儒、法、阴阳、五行的结合,肇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周礼》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法、阴阳、五行诸家,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b、治国思想。《周礼》含有丰富的治国思想,《天官》概括为"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等十大法则,并在地官、春官、夏官、秋官的叙官中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详密严谨,宏纤毕贯,对于提升后世的行政管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周礼》对官员、百姓,采用儒法兼融、德主刑辅的方针,不仅显示了相当成熟的政治思想,而且有着驾驭百官的管理技巧。管理府库财物的措施,严密细致,相互制约,体现了高超的运筹智慧。书中有许多至今犹有生命力的,可以借鉴的制度。

2.简答仪礼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答:关于仪礼的社会价值:作为一部上古的经典,涉及面广,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仪礼》还保存了相当丰富的上古语汇,为语言、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价值很高的资料。尽管宋代以后,《仪礼》一书在学术界受到冷落,但在皇室的礼仪制度中,《仪礼》始终是作为圣人之典而受到尊重的。当佛教的传入,使民间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的有识之士如司马光、朱熹等,他们顺应时势、对《仪礼》进行删繁就简,取精用弘的改革,摘取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人文精神的冠、婚、丧、祭诸礼,率先实行,并在士大夫阶层中加以提倡,收到了比较积极的成效。
仪礼的作用:第一,对书里提到的各种名物礼器,如笾豆爵俎之类,既要细看注文,也要找有关书籍看看图,这就更能加强印象。如果把书中提到的各种器物分类(如衣着、射具、饮食、器皿、宫室等)记出,自然更好。此外对一些常出现的比较抽象的词汇,要弄清其含义。
第二,辨明行礼的处所以及人和物所在的方位。阅读时可以随手画画示意图。弄不清这点,就往往看不懂礼文。
第三,一套礼是由许多仪节组成的。例如,一篇《士昏礼》是由纳采,问名及礼使,纳古,纳徵,请期,陈馔,亲迎,成礼,妇见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飨送者,庙见等十三个小节组成的。如果不分节,即使读后也会没有头绪。
第四,《仪礼》中有许多礼例贯穿各篇礼节当中,礼文虽不明说,而其仪节都无不符合这种内在的规定性。如凡室中房中之拜以西面为敬,堂下之拜以北面为敬;凡升阶皆让,宾主敌者俱升,不敌者不俱升;凡礼盛者必先盥……。仔细阅读,就可以归纳出许多条礼例来。礼例理解的越多,对这书的理解就越透。

三、请为以下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敖不可长、博闻强记、啜菽饮水、砥厉廉隅、独学寡闻、
记问之学、教学相长、困知勉行、美轮美奂、师严道尊、

1、敖不可长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同义:欲不可纵
反义:助纣为虐、怒火中烧
例句:我们要教育他敖不可长的道理。

2、博闻强记
释义: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同义:博学多才、博古通今、博览群书、博文强识
反义:不学无术、孤陋寡闻
例句:粲博闻强记,人皆不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3、啜菽饮水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西汉 刘安《礼记 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同义:饮水啜菽、箪食瓢饮
反义:穷奢极欲、
例句:明·洪应明《菜根谭》:“悠长之趣,不得于浓酽,而得于啜菽饮水。”

4、砥厉廉隅
释义: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同义:砥砺廉隅、修身养性
反义:不学无术、
例句: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孔丛子·连丛子下》

5、独学寡闻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同义:寒腹短识
反义:见多识广
例句:宋·张孝祥《与池州守周尚书》:“某独学寡闻,涉道甚浅。”

6、记问之学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同义:纸上谈兵
反义:行家里手、大方之家
例句:《冷眼观》第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

7、教学相长
释义:教学:教和学;长:促进;增加。教和学互相促进。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同义:互教互学
反义:偏听偏信、偏听则暗
例句: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8、困知勉行
释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同义:困勉下学
反义:知难而退、望而却步、听天由命、畏葸不前
例句: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9、美轮美奂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同义:美奂美轮
反义:出乖露丑、破烂不堪
例句:茅盾《新疆风土杂忆》:“亦盛赞其房屋之美轮美奂,其子之多才多艺。”

10、师严道尊
释义: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同义:师道尊严
反义:肆无忌惮、桀骜不驯、出言不逊
例句:切莫伤了师严遵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2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课作业
      31-水冰泪
一、填空题
1.《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2.(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可以体现《礼记》作品的思想。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
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三种类型,是《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
5.《礼记》多样的修辞手法有:(比喻)、(顶真)、(设问)、(反问)、(虚词的灵活运用)。
二、写作题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礼记•学记》中这句话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采桑子·劝学
                      文/水冰泪
       无眠慵起帘笼卷,才下东床,又倚西窗,总是孤单恨夜长。
       深宵莫道无聊恁,行也文章,坐也文章,小字吟来句句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36 , Processed in 0.0704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