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15 17: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八课作业
庶陋斋主
1.什么是尚书?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尚书 (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又称《书》《书经》,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主要记载了从尧舜禹时代到东周历时约1500年的历史,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并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初步形成。
2.回答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答: 1.古文《尚书》补充许多历史事实。2.古文《尚书》保存大量格言和成语。3.古文《尚书》可考知旧籍引语的背景和用意。 4.古文《尚书》可订正旧籍引文之讹。5.古文《尚书》可纠正旧注之误。
3.从《尚书》中找出10条你喜欢的成语,释义、注明出处,包括同义、反义及例句。
1)玩物丧志
释义: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出处:《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同义:不务正业
反义:业精于勤
2)功亏一篑
释义: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同义: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山亏一篑
反义:大功告成、善始善终
3)有条不紊
释义:紊:乱。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同义:有条有理
反义:乱七八糟、千头万绪
4)和衷共济
释义: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出处:《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同义: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风雨同舟
反义: 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5)多才多艺
释义: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
同义:文武全能、文武双全、全知全能
反义:一无所长
6)光天化日
释义: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出处: 《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
同义:大庭广众、众目昭彰、众目睽睽
反义:暗无天日
7)皇天后土
释义: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出处:《尚书·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同义:天神地祗
8)克勤克俭
释义: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出处: 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同义: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反义:无所事事、挥霍无度、好逸恶劳
9)名山大川
释义: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出处:《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近义:锦绣河山
反义:穷山恶水
10)匹夫匹妇
释义: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同义:平民百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