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639|回复: 7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五十六讲作业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5-28 2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业:1.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2.评价一下王思政。

3

主题

1836

帖子

183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6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29 18: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02一点春第五十六讲作业
1.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他既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也是南梁的灭国之君。他在位的48年间,是南北朝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鼎盛时期,南梁甚至一度成为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心。
那么,戎马一生、解决百姓温饱的梁武帝,为何最终却落得个自己被饿死的下场呢?
萧衍名门出身,注定他只能放下文学梦,转而走上从政之路。萧衍做皇帝初期励精图治,政绩非常显著。后期佞佛无度,劳民伤财。佛系治国以慈悲为怀,不只是纵容亲戚宗室,最后还引狼入室,收留了侯景,导致了后来的侯景之乱。
      公元548年,侯景勾结梁武帝的侄子萧正德,发动了叛乱。这个萧正德也曾投敌叛国,在北魏混了一段时间,后来混不下去,又返回南朝。梁武帝不仅没有惩罚他,还对他委以重任。就这样,恩将仇报的萧正德与叛军侯景里应外合,将梁武帝死死围困在城中。侯景最终没有杀梁武帝,只将他囚禁于宫中,让他自生自灭。
   历史的推手把萧衍推到了时代的最顶端,前期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确是个拥有丰功伟绩的英主。可惜的是,后期他信佛无度,养寇贻患,以致身死国亡,晚节不保。
   纵观梁武帝萧衍的一生,可谓是半生英明半生愚,半是魔半是佛。如果他能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有怎至于风光地来,落寞地走呢。
2.评价一下王思政。
​答:王思政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确实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手腕。在南北朝这个混乱的时期,可以得到善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当时他对外多次抵御东魏的进攻,并且趁着东魏的候景叛乱趁机攻占了战略要地颍川,被加封为大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
      可见他对西魏有着很大的贡献,并且在大统十四年打退了东魏大将高岳的进攻。大统十五年兵败被俘也是无奈之举,并没有得到西魏很强力的支持,而且对于这些武将内心而言,东魏西魏本是一家,效忠的是一家之主,时间久了也没有那么多卖主求荣的惭愧感了。并且投降也能保全手下将士的性命,确实是一种明智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5-30 00: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岛有凤来仪 于 2023-5-30 00:37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五十六讲作业
梁07 有凤来仪

1 、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答:梁武帝的死是咎由自取。对天下世事不能做准确判断,处事只凭借感情,且没有原则。从引侯景入梁开始,一步错棋步步错棋。可以说,侯景的搅局是他做事考虑欠周全引发的,子孙的不思救驾是他长期姑息宠溺造成的,近臣的阿谀奉承阻塞言路也是他日久栽培调教导致的,最终让自己失掉了所有突围的可能性,困在自己的宫殿内而致生生饿死。事在人为,怨不得别人。老迈的梁武帝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明智机变的他了,如果他能早点将帝位交给儿孙来经营,自己退身做太上皇,是否会有另外的一种结局,那也未必是不可知的事。

2、评价一下王思政。
答:王思政是一代名将,善谋略、懂政治。他从效忠北魏元修,到效忠西魏宇文泰,最后归了东魏高澄,可谓是在“运穷事蹙”中因由自己的名望而得以全身。王思政是个什么都做得极致的人,为元修考虑出路不辞陪伴,为西魏守玉璧尽己心智,为北齐发光发热继续努力,他的善终更多的代价是牺牲了自己的节操,而在南北朝动荡习以为常的时代,节操是不可勉为其难强做要求的。总之,王思政是识得时务的人,做到了与时俱进不与过去的自己纠结,这是常人不可能周转得这么快这么圆融玲珑的。所以说,王思政是个不一般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4

帖子

5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6-2 2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五十六讲作业
梁-孟庆瑞
作业:
1.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答:梁武帝活得糊涂,死得糊涂,可以说他对自己的国家情况基本上是无知的状态,古代任命一个州官叫知州,一个县官,叫知县,就是要知,把自己份内上的事搞清楚。
王夫之评论梁武帝时认为梁武帝年轻时很有智慧,裴叔业要投奔北魏,则知群小之害不及远;萧颖胄想要请救于魏国,则知示弱戎狄害大于利;萧渊藻诬邓元起谋反,则料其是诬;敕曹景宗下韦睿,则知师和必克。
2.评价一下王思政。
答:王思政率领人马占据了东魏人堆起的土山,向东魏人喊话道:“我的力气已经使尽,计策也已经用光,只能以一死来报答国家了。说着他就仰面朝天大哭起来,向西面拜了两拜,然后准备自刎。都督骆训对他说:“您常常对我们说:‘你们带着我的头颅出去投降,非但能得到富贵,也能使全城的人保全性命。’现在高相国既然有这样的命令,您难道就不哀怜士兵们会因您而死吗?”大家一起上去抓住王思政,王思政因此没能自杀成。
王思政为西魏抵抗东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东魏继承了北魏的主体,力量总体强于西魏。在东魏的持续打击下,王思政终于未能守住大门。
王思政没能以死来保全气节,有什么值得看重的,可算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60

帖子

3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6-15 17: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五十六讲作业:
1.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答:
      萧衍既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也是南梁的亡国之君。梁武帝在位近半个世纪,励精图治,使南朝经济文化达到最为繁荣的鼎盛时期,对南朝文化的定型具有重大影响力。
      萧衍是南齐王朝的旁系宗脉,利用南齐内部的混乱局面,实现了个人篡权夺位的皇帝梦。萧衍做皇帝初期励精图治,政绩非常显著。但后来迷信佛学,六度王同泰寺出家,强调治国以慈悲为怀,使得南朝出现了佛学乱政,腐败成风的特点,加上任人唯亲,导致了庸才掌兵,贪官掌权的问题。最后,接纳东魏叛臣侯景,使和平安定半个世纪的南梁,最终拖入了战争的泥潭,导致了南朝最大规模的破坏。  
      梁武帝萧衍一生长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老来糊涂的状况,使南朝政治每况日下,晚年对宗教、军事、外交的一些列处理不当,最终导致了萧衍虎头蛇尾的人生命运。

2.评价一下王思政。
​答:
     王思政如果不单独拿出来讲,王思政对北朝的风云变幻影响并不大,远比韦孝宽、独孤信、高敖曹、斛律光这些人物差许多。王思政在大统十四年打退了东魏大将高岳的战争,还不足以彪炳青史,但是被高澄赠送羽毛扇子收纳归顺,到是成了千古佳话。
    识时务者为俊杰,王思政就是典型的会审时度势,属于实用主义风格,而且王思政命运这次从西魏投降东魏,也没有受到历史的太多谴责,因为他是北魏大臣,而东魏、西魏只是两个傀儡政权,都是王思政从政之初的那个朝廷,原本就充满了虚伪欺诈的时代,王思政做出任何选择都说得过去,时势造英雄,他却是顺应了时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9-10 16: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五十六讲作业
梁07 有凤来仪

1 、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答:梁武帝的死是咎由自取。对天下世事不能做准确判断,处事只凭借感情,且没有原则。从引侯景入梁开始,一步错棋步步错棋。可以说,侯景的搅局是他做事考虑欠周全引发的,子孙的不思救驾是他长期姑息宠溺造成的,近臣的阿谀奉承阻塞言路也是他日久栽培调教导致的,最终让自己失掉了所有突围的可能性,困在自己的宫殿内而致生生饿死。事在人为,怨不得别人。老迈的梁武帝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明智机变的他了,如果他能早点将帝位交给儿孙来经营,自己退身做太上皇,是否会有另外的一种结局,那也未必是不可知的事。

2、评价一下王思政。
答:王思政是一代名将,善谋略、懂政治。他从效忠北魏元修,到效忠西魏宇文泰,最后归了东魏高澄,可谓是在“运穷事蹙”中因由自己的名望而得以全身。王思政是个什么都做得极致的人,为元修考虑出路不辞陪伴,为西魏守玉璧尽己心智,为北齐发光发热继续努力,他的善终更多的代价是牺牲了自己的节操,而在南北朝动荡习以为常的时代,节操是不可勉为其难强做要求的。总之,王思政是识得时务的人,做到了与时俱进不与过去的自己纠结,这是常人不可能周转得这么快这么圆融玲珑的。所以说,王思政是个不一般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3 11: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02一点春第五十六讲作业梁20-绿竹清泉


1.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答:他既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也是南梁的灭国之君。他在位的48年间,是南北朝经济文化最为繁荣的鼎盛时期,南梁甚至一度成为当时的社会文化中心。
那么,戎马一生、解决百姓温饱的梁武帝,为何最终却落得个自己被饿死的下场呢?
萧衍名门出身,注定他只能放下文学梦,转而走上从政之路。萧衍做皇帝初期励精图治,政绩非常显著。后期佞佛无度,劳民伤财。佛系治国以慈悲为怀,不只是纵容亲戚宗室,最后还引狼入室,收留了侯景,导致了后来的侯景之乱。
      公元548年,侯景勾结梁武帝的侄子萧正德,发动了叛乱。这个萧正德也曾投敌叛国,在北魏混了一段时间,后来混不下去,又返回南朝。梁武帝不仅没有惩罚他,还对他委以重任。就这样,恩将仇报的萧正德与叛军侯景里应外合,将梁武帝死死围困在城中。侯景最终没有杀梁武帝,只将他囚禁于宫中,让他自生自灭。
   历史的推手把萧衍推到了时代的最顶端,前期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确是个拥有丰功伟绩的英主。可惜的是,后期他信佛无度,养寇贻患,以致身死国亡,晚节不保。
   纵观梁武帝萧衍的一生,可谓是半生英明半生愚,半是魔半是佛。如果他能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有怎至于风光地来,落寞地走呢。
2.评价一下王思政。
​答:王思政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确实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和政治手腕。在南北朝这个混乱的时期,可以得到善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当时他对外多次抵御东魏的进攻,并且趁着东魏的候景叛乱趁机攻占了战略要地颍川,被加封为大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
      可见他对西魏有着很大的贡献,并且在大统十四年打退了东魏大将高岳的进攻。大统十五年兵败被俘也是无奈之举,并没有得到西魏很强力的支持,而且对于这些武将内心而言,东魏西魏本是一家,效忠的是一家之主,时间久了也没有那么多卖主求荣的惭愧感了。并且投降也能保全手下将士的性命,确实是一种明智之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9 17: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心☆ 于 2023-10-9 18:06 编辑

第五十六讲作业
第五十六讲作业
梁组随心

1.你怎么看梁武帝之死?

梁武帝一心崇佛,荒废了朝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梁武帝早年无子,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做太子,后来梁武帝生了个儿子,取名萧统,随即被立为太子,而侄子萧正德被改封为西丰侯。这让萧正德心里愤愤不满。正在此时,东魏大将侯景因与政敌高欢不合,转投了梁朝,梁武帝封他为河南王。侯景为人阴险奸诈,他看到皇族矛盾重重,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勾结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最后叛军攻进了建康城,困住了宫城,后又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这位和尚皇帝被困在宫里。一筹莫展,也没有人去过问他,这位皇帝最后竟被活活饿死在宫里,无独有偶,《中华野史镜鉴》上也曾记载:“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攻下宫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最后饿死于净居殿,时年86岁,萧正德最终也没做成皇帝,事成后就被侯景杀死了。
梁武帝之死,就标志着梁朝的灭亡,因为后来的简文帝萧纲(503-551,字世缵,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549年即位,551年被侯景杀害)、梁元帝萧绎(508-555,字世诚,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或受制于侯景,或僻处江陵一隅,且都历年短促。至于萧鮞,梁武帝萧衍之孙、北周的附庸傀儡,殊不足论。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则说:“南朝至梁亡已告一段落。梁末国土已蹙,扬子江北部都已丧失。梁的失败,也就是南朝的失败。


2.评价一下王思政。

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及乎策名霸府,作镇颍川,设萦带之险,修守御之术,以一城之众,抗倾国之师,率疲乏之兵,当劲勇之卒,犹能亟摧大敌,屡建奇功。忠节冠于本朝,义声动于邻听。虽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于百世矣。
王思政身为元修王府旧臣,嫡系中的嫡系。然而在元修入关中后,和宇文泰矛盾激化,这段时间均不见其表现。更为无耻的是,在元修尸骨未寒之时,就谄媚的向宇文泰表忠心。当然王思政这段时间表现其他回答也有提到,就不多述。

有说法是“王思政虽不忠于元修,但忠于西魏”这点也是有待商榷的。他真的忠于西魏吗?

“及齐文宣受东魏禅,以思政为都官尚书、仪同三司。”观王思政入齐后的仕途,担任都官尚书,依旧处于权力核心。而不是做一个光禄大夫,混混日子。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和王思政一同投降的诸将的待遇“其督将分禁诸州地牢。数年尽死。 ”手下诸将的待遇不可谓不悲惨,然而王思政依旧能收到高澄高洋兄弟的优待。如此巨大的待遇差距,难道不是王思政再次放下了他的节操,向高澄高洋兄弟示好以求富贵吗?

可以说王思政能在大齐中枢继续发光发热,努力工作,一方面是他确实有才能,另一方面则是他毫无节操的性格起了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王思政的传记虽然想要凸出表现他的忠诚。然而实际情况呢。他到底忠于谁呢?忠于元修?忠于宇文泰?还是忠于高洋?他只是忠于自己,随风而动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1 , Processed in 0.0656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