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7-7 21: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班主任-路漫漫三年级第六十一讲作业
作业:1.评价洗氏夫人的作用。
答: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谯国夫人,广东高凉人氏。
冼夫人不是汉族人,大概是俚族人。一说她姓冼名英,生于公元522年左右。她的家族世代是岭南大族,领导着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大部族,主要领地在今天的广东西部高州一带。
冼夫人从小就天赋异禀,得到当时一个隐居在岭南的高人指点,通晓兵书战策。长大后不但武艺高强,还可以挽强弓、执大刀与敌人决斗,而且熟悉行军布阵之法,比当时那些土头土脑的俚族兄弟们不知强多少倍。所以冼夫人从小就被当成未来的部族首领来培养。她的威名也传向了四方,周围一带的部落,包括海南岛上的儋耳诸部落,都归附到了她的麾下。
与此同时,在冼夫人所居的高州附近还有一支力量,就是当地的汉族政府。政府首脑姓冯,据说是从中国北方来的,定居广东新会带,一直是世袭的地方长官,这一代叫冯融,被南梁的建立者梁武帝任命为罗州刺史。他有一个宝贝儿子叫冯宝,长大后当了高凉郡的太守。
冯融也听说了冼家女子的大名,觉得要是娶了这样一个厉害的儿媳妇,对于他和他的家族一定大有好处,于是主动向冼家提亲,希望他的儿子能够娶冼英小姐为妻。
冼家一听,立即答应了。因为一则他们毕竟在当时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女子能够嫁给汉族是有面子的事,何况这个汉族还是个大官,再一点就是他们听说这个冯宝长的英俊潇洒,又是太守,更没犹豫的了。
于是,亲事就这么成了,冼英小姐不久成了冯太守夫人。
冼夫人对自己的先生也十分满意,决心以后好好帮助夫家治理辖区。
此前,虽然冯家是当地的政府首脑,但由于是外地汉人,当地少数民族们并不怎么买他们的账。冼夫人嫁来之后,亲自帮助丈夫处理政务。由于她能力出众,处理事务又公平合理,因此深得民心。在她的治理之下,高凉一带政治清平,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不止于此,冼夫人还十分尊重中央政府。她要求她的族人一定要尊重政府、服从国家法令,尽力使广东这块当时比较偏远的地方牢牢处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甚至努力将中央政府的统治推向更远方。例如她多次请当时的梁朝中央政府在海南设州置郡,使这里真正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后来中央政府听从她的建议,在海南设立了崖州,使几百年以来一直处于独立或者无政府状态的海南宝岛从此成了中国牢不可分的一部分,直至今天。
此前,海南岛处于部族割据状态,部族之间经常互相残杀,人民基本上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冼夫人便教导岛民们改变各种落后愚昧的习气,向他们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与农业技术,大大地促进了海南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冼夫人的爱国精神最体现在她对于几代中央政府的忠诚上面,也就是说,无论中国内地的政府如何变迁,她总是忠于这个哪怕变化了的政府,从来没想要自己也建立一个新的、独立于中央的新政府。
冼夫人首先忠于的是梁朝政权。
她先帮助镇压了岭南反叛中央的李迁仕,并认识了前来帮助镇压李迁仕的梁朝大将陈霸先。
后来,当陈霸先在公元557年废掉了梁敬帝,建立陈朝,她又效忠于陈朝中央政府。
陈朝初年,岭南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趁陈朝刚刚建立,对岭南鞭长莫及之时,纷纷起兵叛乱,自立为王。这时候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已经死了,洗夫人成了寡妇,但她没有沉浸在悲伤之中,而以国家为重,立即以当地部落首领和太守夫人的双重身份,几乎跑遍了整个岭南,劝那些人不要造反。由于她威望高这些地方基本上听从了她的劝告,不再造反闹独立了。安定岭南后,洗夫人又带着刚刚9岁的儿子冯仆和部落许多其他首领,前往京城朝见新皇帝,即陈武帝陈霸先。
陈武帝见自己不费欢灰之力就安定了岭南,自然高兴万分,立即任命小冯仆为阳春太守。
公元569年,当时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又想造反了。还把部下冯仆召到了广州,逼着他一同造反。冯仆把这事写信告诉了母亲
洗夫人虽然担心儿子的安危,但仍毫不犹豫地拒绝造反,她说:“我忠心报但巴想两代了,决不能为了儿子而辜负国家。”
不久欧阳纥起兵叛乱,洗夫人立即率兵征讨。在她的帮助之下,前来镇压叛乱的陈朝军队很快打败了欧阳纥,并且活捉了他。事后,陈朝皇帝封冼夫人为中郎将。这样封一个女人为官,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呢。
到了公元581年,隋文帝派大军灭掉了陈朝,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结束,中国又统一了起来。由于陈朝刚刚灭亡,隋朝的势力还没有到达岭南,于是,处于权力真空的岭南几个州郡就公推冼夫人做了这里的盟主。如果她愿意,完全可以自立称王。但冼夫人没有。当隋朝派官员来接管岭南的时候,带来了陈后主写给冼夫人的信,告诉她陈朝已经灭亡,要她归附隋朝,甚至还把以前冼夫人送给陈后主的一根手杖一扶南犀杖当信物。冼夫人看了信和手杖,知道陈朝确实亡了,就归顺了隋朝中央政府。 但她仍召集首领数千人大哭了好几天,表示对故主的哀悼。隋朝也感念她的忠心,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
此后,冼夫人义帮助隋朝平定了岭南的几次叛乱,到了七十多岁她还亲自骑马,带着隋朝的官员巡视岭南各地,叫他们服从中央政府。就这样,冼夫人凭借自己的崇高威望不但给岭南带来了和平,还将之牢牢地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
由于冼夫人立下的赫赫功勋和崇高威望,隋文帝杨坚追封她丈夫为谯国公,非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此后,史书上也常用“谯国夫人”这个称号来称呼她。
冼夫人生前还把梁、陈、隋三个朝代赠给她的礼物分别放在三个仓库来保管,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把这些礼物拿出来,陈列在大厅里,对子孙们说:“我历经三朝,一心为国,这些东西就是证据,你们将来一定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辜负我的一片忠心!”
冼夫人以她的高风亮节、对国家的耿耿忠心、以及她为开发岭南和海南等地所做的巨大贡献而为后人所铭记,甚至成为岭南地区广大人民膜拜的对象。现在广东、海南各地还有上百座冼夫人庙,甚至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地也都建有不少洗夫人庙。广东、海南许多地方现在每年都会举行多次盛大的活动来纪念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市帼英雄第一人”。
2.你怎么看湘东王萧绎与武陵王萧纪争斗。
答:侯景兵败后,王僧辩派陈霸从京口出发,先去广陵接受郭元建等人的投降,又派使者安慰他们。将领们都向使者私通关节想另外勒索一些战马武器,这时侯子鉴渡江逃到了广陵,他对郭元建说:“我们这些人,是梁朝的宿敌深仇,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的主子,不如投奔到北方去,还有机会回到家乡。”于是他们全都投降了北齐。所以当陈霸先抵达欧阳的时候,北齐行台辛术已经占据了广陵。
王伟在逃跑路上和侯子鉴跑散了,直渎戍所的守将黄公喜抓住了他,把他押到建康。王僧辩审问他道:“你身为贼党丞相,不能为贼党守节,还想在草野间求条活路吗?”
王伟回答说:“朝代的废兴,这是天命。假使侯景早听我的话,你那还能有今天!”
尚书左丞虞骘(zhi)过去曾经被王伟羞辱过,趁着机会过来把唾沫吐在他脸上。王伟讽刺他说:“你是个不读书的人,不值得和你说话。”虞骘羞愧地退下来,王僧辩任命徐嗣徽镇守朱方,将王伟押送至江陵。
侯景逃到晋陵后,收集了田迁剩下的士兵,对居民大肆掠夺一番,就往东去了吴郡。谢答仁讨伐刘神茂回来,军队行进至富阳时,听到侯景兵败逃跑的消息,就率领一万人马想从北边出兵去等候侯景。但赵伯超决意反叛,据守在钱塘,阻止侯景残兵前进。
侯景行进到嘉兴,听到赵伯超背叛自己的消息,就退回据守吴郡。侯瑱在松江追上了侯景,这时侯景还有二百艘船,兵力数千人。侯瑱全家被侯景杀光,此时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对侯景发动了猛攻,打败了侯景残部,抓获了彭隽、田迁、房世贵等人。侯瑱把彭隽活活剖腹,抽出他的肠子,彭隽还没有死,用手扯回肠子,于是侯瑱就用刀砍死了他。
侯景与身边的亲信几十人乘一只小船逃跑,人多船小,他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推到水中淹死了。小船将要入海时,侯瑱派副将焦僧度去追击。
当初,建康城破后,侯景强娶名将羊侃的女儿为妾,任命她的哥哥羊鹍(kun)为库直都督,对他很优厚。羊鹍跟着侯景往东跑,和侯景所信任的王元礼、谢葳蕤(谢答仁的弟弟)秘密商议反叛侯景。
侯景出海后,想逃回蒙山。他白天正在睡觉,羊鹍对海上的向导说:“这海中哪里有蒙山,你别管,只听我调度指挥就行。”于是就让船直接驶向京口。
船行进到胡豆洲时,侯景发现方向不对,大吃一惊,向岸上的人打听情况,他们说:“郭元建还在广陵呢!”侯景听了大喜,就准备去投奔郭元建。
羊鹍拔刀威胁海上向导,呵斥他,让他把船开往京口,并对侯景说:“我们为大王出过不少力,现在到了这个地步,终于一事无成,想借借你的头来换点富贵享用。”
侯景还来不及回答,好几把白晃晃的刀已经争着砍下来。侯景想跳海,羊鹍用刀砍他。侯景窜入船里,用自己的佩刀去撬船的底板,羊鹍追进来用长矛把他刺死了。
尚书右仆射索超世在别的船上,谢葳蕤假传侯景的命令召他来议事,等他来了就把他捆起来,连活人带死尸一起献于南徐州刺史徐嗣徽。徐嗣徽杀了索超世,因天气炎热,又命人用盐填入侯景肚子里,把他的尸体送到建康。
王僧辩把侯景的首级传送到江陵去,又砍下他的手,派谢葳蕤送到北齐去,然后把侯景的尸体扔在市集上。士兵民众争着去挖他的肉来吃,连骨头都被抢光了,侯景宠爱的溧阳公主也参加了吃侯景肉的行列。
以前,侯景的五个儿子都留在北齐,高澄剥下他长子的脸,然后烹杀了他,其他四个小儿子全都下到蚕室去阉割监禁起来。文宣帝高洋即位之后,梦见猕猴坐在自己的床上,于是把侯景的几个幼子也全部烹杀。
赵伯超、谢答仁都投降了侯瑱,侯瑱把他们和田迁等人押到建康,王僧辩把房世贵斩首于市,另外把王伟、吕季略、赵伯超等人押送到江陵。
侯景兵败时,自己携带着传国玉玺,让他的侍中兼平原太守赵思贤掌管,并交待他说:“如果我死了,就把它扔到江里去,别让吴地小儿们又得到它!”
赵思贤从京口渡江时,遇到盗贼,他的随从慌乱中把传国玉玺扔在草丛中。赵思贤到达广陵之后,把这事告诉了郭元建。郭元建连忙派人去找了回来,把它交给了辛术,辛术把玉玺送到了邺城,从此,这传国玉玺就为北齐所有了。
南平王萧恪等人又劝湘东王萧绎即帝位,萧绎还是不接受,派侍中丰城侯萧泰去拜谒祖先陵墓,重新修复宗庙神社。
侯景的首级被送到江陵,被挂在市集示众三天之后,又用火烤干,并用油漆漆过,放在武库里保管。任命萧恪为扬州刺史,王僧辩为司徒、镇卫将军,封为长宁公,任命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长城县侯。
侯景所任命的尚书仆射王伟、左民尚书吕季略、少府周石珍等人被斩首于市。赵伯超、伏知命饿死在监狱中。因为谢答仁对简文帝不失臣子之礼,所以特别下令赦免了他。
王伟在狱中献了一首五百字的长诗,萧绎爱惜他的才华,想宽宥他,有忌恨王伟的人跑去告诉萧绎,说:“前些日子王伟作了一篇檄文,也很好,不知王爷见过没有。”
萧绎让人找来看看,檄文中写道:“项羽眼中有两个瞳孔,尚且有乌江之败;湘东王只有一只眼睛,怎么能使民心归顺!”
萧绎本就对自己独眼之事耿耿于怀,看了檄文更是勃然大怒,就下令把王伟的舌头钉在柱子上,将他剖腹,把他的肉一块块割下来才杀了他。
处置完这一干人等,萧绎下令说:“王伟等人既然已经死了,其他的士大夫旧贵族中被逼依附苟且偷生的人,还有勇猛有功勋的豪杰为了免去一死而跟着跑的人,都不再追究了。”
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梁武帝第八子,萧绎的弟弟),很有武艺韬略。当年,梁武帝任命这个最喜爱的儿子负责镇守蜀地。萧纪以各种理由推三阻四不愿前往,梁武帝只是不许,萧纪推辞不掉,只好赴任。
自西晋末年至萧纪入蜀前的二百年间,蜀地战争频繁,因而曾有“蜀人乐祸贪乱”或者“天下未乱蜀先乱”的传言。而萧纪入蜀后,治理蜀地十七年,他向南开拓了宁州、越嶲(xi),向西打通了资陵、吐谷浑,对内努力兴办农业、纺织、食盐、冶铁等经济事业,对外发展与远方的通商贸易,所以蜀地财富增殖很快,兵器衣甲累积了很多,并拥有八千匹战马。
梁武帝对萧纪的表现非常满意,加封他为征西大将军。按照朝廷“牵制亲王”的政策,萧纪的长子萧圆照应当留在京师当人质,但梁武帝格外开恩让父子一同入蜀。对于萧纪的成功,他的皇兄们纷纷感觉到压力,并对他非常忌恨。
萧纪听到侯景攻陷台城,萧绎将要出兵讨伐的消息,嗤之以鼻,对身边的官吏说:“七官(萧绎)是个文人,哪能匡扶社稷、救济黎民!”
梁武帝离世后,益州长史刘孝胜劝武陵王萧纪称帝,萧纪虽然口头上还未允许,但却开始大举制造御用的乘舆车服等物。萧纪住的寝宫柱子上生出花来,他认为是应在自己身上的祥瑞。
在儿子萧圆正和官员们的鼓励下,萧纪于是宣布登基即皇位,改年号为天正,把大儿子萧圆照立为皇太子,任命西丰侯萧为征西大将军,封为秦郡王。司马王僧略(王僧辩的弟弟)和参军徐怦苦苦劝止,但萧纪不听。
当初,建康台城被侯景包围时,徐怦劝萧纪赶快率兵去救援,萧纪的意思是不想去,心里不免怪徐怦多事,因此对徐怦耿耿于怀。正好蜀人费合告发徐怦造反,证据是徐怦有一封写给将帅的信,其中有一句话说:“事情都过去了,人数也齐全了。”
萧纪就认为这是徐怦造反的证据,把他抓起来,说:“我和你过去有些旧交情,所以我会让你的儿子们安然无恙的。”
徐怦回答说:“我的儿子都很像陛下,父亲有难竟在一边坐视不救,留下这些儿子有什么用处呢?”萧纪于是把他和儿子们全杀了,并割下首级在集市上示众,同时也杀了劝阻他登帝位的王僧略。
永丰侯萧为此悲伤地长叹说:“武陵王的帝业看样子不成了,善良的人,是国家的基础,现在先杀了他们,不灭亡还指望什么呢!”
江安侯萧圆正(萧纪次子)是西阳太守,他为人宽容和气,喜欢施舍,慕名去归附他的人很多,以致手中拥有一万人的军队。萧绎想吞并他,封他为平南将军,等他前来晋见时,又不见他,而让南平王萧恪陪他喝酒,等他喝醉了,就把他关在内省,却把他的部曲分散编入别的部队,又指使人告发他的罪行。这样一来,荆州与益州之间,萧绎与萧纪之间的战端就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