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2297|回复: 27

小渔村21期辞赋基础班毕业试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702

主题

4189

帖子

456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6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4-8-30 19: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网名: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个字或者(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领字,领字单独( )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的是(),赋属()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赋的典范。还有《》、前后《》等都属于(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个平韵,()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
     8、赋之次段技法有()、()、()、();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
     10、骈句指的是()、()、()、(),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又是()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骚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骚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0

主题

455

帖子

4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5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16 20: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烟波散人 于 2024-9-16 21:05 编辑

小渔村21期辞赋考试卷
21023烟波散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
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1)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观夫/渔村火,野渡船。

2)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3)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七字长句:
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

八字长句:
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九字长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十字长句:
远眺其原兮亦极之无极,近详其理兮固元之又元(天赋)


4)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
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
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例1:
望曲来(1),绿蛇之宛转(2);
观斜往(3),紫燕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2:
水风轻(1),荡之萍花渐老(2);
月霜冷(3),飞之梧叶飘黄(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3:
临紫宸(1),明宫殿千门而洞照(2);
出黄道(3),辉林泽八极则增光(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例1:
征老君之语(1),谦柔胜于刚强(2);
验夫子之文(3),积善由乎驯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太平阶之上(1),同少昊感之以呈祥(2);
安寿道之中(3),异发王指之而比盛(4)。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例1:
金杯共色(1),对酒当歌(2);
玉兔增鲜(3),临花照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扮碧霄以增媚(1),捧金乌而徐飞(2);
妆霞彩而无骄(3),垂沧暝则沉醉(4)。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例1:
无昧不察(1),逢昏则显咎(2);
无贤不感(3),遇圣乃呈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例2:
空庭欲曙(1),通宵之瑞露盈盘(2);
幽径无风(3),一片之春冰在地(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仄平平仄。

例3:
腾辉于鸳鹭之行(1),若离若合(2);
委照于熊罴pí之旅(3),或友或群(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4:
天幂幂而云低茂苑(1),谢客吟多(2);
野萋萋而草夹秦淮(3),王孙思起(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遥峰百丈,看耸翠之古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枫径。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秋赋
21023一烟波散人


时将十月,季值清商。朝晖映彩,宿雨生凉。望高天之清朗,看阔野之莽苍。色润斑斓,绘天地之画卷;声流清婉,奏山川之乐章。慕自然之形胜,呈无限之风光。
观夫秋色传情,云山达意。凭地理之灵奇,合秋天之秀丽。霜枫似火,燃赤焰于峰岚;嘉稻如霞,布黄金于桑梓。摘林园之隽味,萃取葡萄;收艺圃之芳菲,茶浮菊蕊。徜佯此际之秋原,独醉其间之韵味。
况复秋声戚戚,露气澄澄。清晖冷淡,素月孤零。隐寒蛩之淺唱,衔远雁之空鸣。落叶随风,别千林而悲啸;惊涛拍岸,连万籁于商声。似羁人之诉语,如怨妇之叮咛。
倘若望眼低徊,秋颜晼晚。以霜野之雍融,映秋阳于烂熳。枫迷杜牧,停车坐道以长观;隐者陶潜,种菊东篱而久伴。偏好胜于流连,大多缘于顾恋。
诚乃秋香秋色,宜颂宜扬。其虽无草木之繁茂,他却有果实之熟黄。感物登高,品郊原之硕硕瓜果;纵情揽胜,醉秋畈之熙熙气场。于是开秋社,佐蒲觞。畅饮开怀,品甘鲜之橘柚;清吟遣兴,歌岁月以词章。咏渔舟之唱晚,吟旅客之思乡。
嗟呼,季序更秋,人生易老。仰望晴月之鎏金,欣感华年之静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

帖子

13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5
发表于 2024-9-1 08: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心雨 于 2024-9-17 20:20 编辑

小渔村赋21期毕业答卷
学号:21050*     网名:清心雨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骈句:
观夫渔村火,野渡船。

紧句,四言骈句:
梅枝潇洒,雪意清幽。

长句,五至九言骈句:
立秋之意在,采菊而情留。
弄隐者之琴书,作贤人以觞咏。
读班杨赋颂之篇,酌屈宋辩思之句。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取典化珠,摘字而寻骈俪;
移灯听雨,披书而试撷芳。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望婵娟于天际,晚境梦留;
浮皎洁于樽前,良宵人醉。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六至九字:
独浮空而远照,中秋月且吐霜华;频入望且幽吟,此夜心而怀诗话。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倚桐枝,听秋林之清响;
近桂子,嗅琼树之幽香。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
曲径归牛,自歌陇亩;
长空过雁,也羡吾田。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
风来香满,篱菊高低动以金风;
霜下秋清,野禾厚重承于玉露。

秋水之连天,清波滉漾;
斜辉乃照地,孤鹜回翔。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遥峰百丈,看耸翠之古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枫径。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写作题

秋赋(押词林正韵)
作者:清心雨

      才消暑意,就见秋光。山河修貌,草木改装。天高远而云淡,地阔疏而露凉。看秋水以连天,清波滉漾;趁斜晖之照地,孤鹜回翔。拥路桐枝,起秋林之清响;迎门桂子,散琼树之清香。
      若夫天象移时,坤元开眼。换之节物流清,行以阴阳转婉。日于紫气孤高,月以清华明远。风物有情,流露秋于自然;登临随意,醉人心以自满。
      何况收获之逢玉节,剪禾乃有金风。散柑甜于百亩,翻稻浪之千重。天藉粗饘,得乃山田秋稔;地资茂实,馀而农户年丰。三径霜华之表,一瓢风味之中。
      再则露草疏篱,秋花幽径。孤怀不老而精,瘦骨新黄而定。经雨露乃香生,傲风霜且秀挺。自荣寒节,通气象乃高风;常在花丛,集精神则雅敬。
      又复空怜秋思,不觉闲愁。虽听蝉之凄切,但欣月之清酬。绝胜春朝,晴鹤排云而上;最堪秋色,丹枫倚竹而幽。雁叫声声,乃是长空凡客;帆飞点点,则为远水一流。对遥天之情寄,放旷野而自收。
      故而叶荡凉风,波流晴日。且是有露寒,无人寂。风枝带菊,香连最晚之根;霜叶如花,色共高秋之实。不含古意之悲,漫道时人之逸。错落珠玑于清淡,如酒风光;参差锦绣于鲜香,似诗物色。刘禹锡曾言“秋日胜春朝”,故余欣有以上之述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1

帖子

4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5 08: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赋21期毕业试卷
赋21061-云岫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1)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观夫/舒/明耀,丽/九华。


2)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3)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七字长句:
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


八字长句:
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九字长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十字长句:


远眺其原兮亦极之无极,近详其理兮固元之又元(天赋)


4)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
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
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例1:
望曲来(1),绿蛇之宛转(2);
观斜往(3),紫燕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2:
水风轻(1),荡之萍花渐老(2);
月霜冷(3),飞之梧叶飘黄(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3:
临紫宸(1),明宫殿千门而洞照(2);
出黄道(3),辉林泽八极则增光(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例1:
征老君之语(1),谦柔胜于刚强(2);
验夫子之文(3),积善由乎驯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太平阶之上(1),同少昊感之以呈祥(2);
安寿道之中(3),异发王指之而比盛(4)。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例1:
金杯共色(1),对酒当歌(2);
玉兔增鲜(3),临花照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扮碧霄以增媚(1),捧金乌而徐飞(2);
妆霞彩而无骄(3),垂沧暝则沉醉(4)。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例1:


无昧不察(1),逢昏则显咎(2);
无贤不感(3),遇圣乃呈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例2:


空庭欲曙(1),通宵之瑞露盈盘(2);
幽径无风(3),一片之春冰在地(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仄平平仄。


例3:


腾辉于鸳鹭之行(1),若离若合(2);
委照于熊罴pí之旅(3),或友或群(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4:


天幂幂而云低茂苑(1),谢客吟多(2);
野萋萋而草夹秦淮(3),王孙思起(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枫叶流丹而豁眼;
松枝耸翠以怡心。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边缘)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涛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骈赋•感秋赋
文/云岫
观夫渐消暑气,初入秋凉。千山枫赤,三径花黄。闻万里之花香,人神共醉;观千顷之稻浪,诗酒同将。果红瓜绿,刀舞犁藏。机鸣则天时报主,车满而粮尽归仓。千家万户,歌声朗朗。老少亲朋,喜庆满堂。观之此情此景,长歌一曲而醉乎哉。
     
俄尔雁阵南行,归乡心切。千里衡阳何以惧远,半年塞北今而惜别。春至北疆,立新家而育子;今日南归,寻故土且呜咽。此处相思,何言欢悦。风餐而露宿,落日乃身跌。凡鸟且有真情,客程而多感慨。大鹏自知之野况,壮怀亦生之激烈。如是今去也,瞭望几回,高歌一阕。
      
然则登秋山以萦怀,望颓草而感伤。人生苦短,天道悠长。何必叹宇宙长空之渺渺,山川旷野而惶惶。四季分流昭以时序,一生壮气耀于秋光。有情勿以气短,无意而于梅香。秋收冬至其春未远,夜读风生其赋芬芳。寒霜何惧,乘兴为之,秋赋一笔成华章而已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1
发表于 2024-9-5 22: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1019    网名:一池清凉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间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的特点是铺彩
摛(chi)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祥的描绘陈述。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①骈文,文体名,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与散文对称。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常用四字、六字句,故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简言之即是由骈句、提引以及发送组成的不押韵的文章。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②骈赋,顾名思义,就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的赋体文章。骈赋就是有韵的骈体文。因对具有【骈】之特点,也就是具骈文要点而又押韵者称骈赋。有韵者为骈赋,属于〔诗〕类,无韵者为骈文,属于〔文〕类。骈赋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形式,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势力。
③律赋,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其音韵和谐,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采用。律赋是唐赋相异于历代赋的新变体。律赋大底出现在初唐,最早期的律赋已不可考。在音律上比六朝骈赋更为规范。
④诗赋,顾名思义,诗体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诗赋即诗体赋,的概念出现较晚,远远迟于sao体,骈体,文体等。诗赋由《诗三百》演变而来。
⑤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此前也有人用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称之。俗赋,在战国时期,荀况最早就采用了这种文体,写有《赋篇》。至汉、魏时代,文士多以赋体写作,成为新兴文体。自敦煌艺术库发现后,开始见到一些唐代民间艺人在传统的杂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文赋体作品,为别于汉魏六朝的文体赋,称为俗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文的散文,为汉朝文人热衷的文体,它的特点是骈散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彩摛文,从赋的内容上看,侧重体物写志。文体赋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宋古文运动,一部分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倾向。形成散文式的清新畅快的气势,故带有先秦散文风骨,又借鉴汉赋的手法,如设问作答,又称文赋。二者不同之处:a.散体赋在时间上早于文体赋,此乃首要区别。再者,散体赋追求铺陈宏大,与华丽夸张。而文体赋,契法先秦两汉之散文,轻文辞骈俪而直抒胸臆,文气畅达而不涩。b.散体赋看重表述之散铺与文辞之险怪,而文体赋则讲究畅明达意。或言文体赋宏观上取法于古散文,而散体大赋是立足雕虫之法,散体赋洋洋数千言,而文体赋常数百或千余言。c.至于sao体赋与散体赋,文体赋的章法方面,与我们学习的段落、篇章章法内容差不多。只是散体赋好用虚拟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章法架构。然后用同类排比段落来完成铺陈,立意上带有少许的讽谏。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①状句,就是指三字的单句对。例如:披绣闼,俯雕甍(meng)


②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例如: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③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例如:以盼倩之姿,章敦朴之俗。
隔句:指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联相似,也有人称之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六种。例如:
①轻隔:谢氏林亭,尽在回眸之内;梁王池馆,无非跬步之中。
②重隔: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③疏隔:望曲来,绿蛇之婉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④密隔:太平阶之上,同少昊感之以呈祥;安寿道之中,异发王子之而比盛。
⑤平隔:金杯共色,对流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⑥杂隔: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幽静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放在句子前面通常需辅以引发、承接或过渡词语。就是我们所说的“提引发语”,即提引词。其特点是a.、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b.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四字以上不多观,另有提引|句。c.提引词与领字区别明显:提引词独树一帜,在整句开头;领字成双成对,上下句对偶出现(大部分为仄,因此领字不要求平仄相对)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1)虚词,①空话,假话。②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其特点是a.依附于实词或者语句,表示语法意义。b.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c.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2)骈句,所谓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者句中,有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字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其特点是a.在一个联句里起到统领的作用的字(词)。b.领字还有引领下文的作用。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1)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古汉语中有四声调,称平、上、去、入。平仄是根据声调有无升降变化来的。声调平直的就是平声,声调不平直的就是仄声。
(2)骈句的平仄有以下四点:a.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有平仄交替,而并非每个节奏点上的字都做到了平仄交替。b.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平仄相对。c.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d.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同声。
(3)骈文平仄的特点是,隔句对,走马蹄,也就是平顶平,仄顶仄。句脚字平仄,相对已是作骈文的规则之一。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1)词珠,即是指通常两字为一词组的词汇。而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除专用名词之外,仅取两字为一词珠。
(2)骈珠,是指在词珠之外,还有因典而成的骈珠。词珠可以从典故中直接选择。而骈珠是指在词珠的基础上做珠成骈句。
(3)做骈珠:
(1)选取词珠:雾列、星驰。
①.雾列:雾列:雾,像雾一样,名词作状语,喻浓密、繁盛。雾列形容繁华 俊采:“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俊才指杰出的人才。——典出《滕王阁序》
②.星驰:星驰,汉语词语,拼音:xīng chí,释义:a.形容速度很快,b.在星夜急驰,3、犹竞争。——典出滕王阁序
③做珠:
a.漫叠嶂之水云。
b.耀夜空之星斗。
做骈珠:星驰雾列
划夜空之霄汉,漫叠嶂之水云。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要相对)。( 换段、换韵及壮句的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划分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 裁对 )、(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骈赋),赋属(有韵的骈体)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四或者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法)、(开篇虚起法)、(开篇破题法);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法)、(逆翻法)、(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旁衬)、(托题)、(压题)、(翻题)、(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语气一致)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同样)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句脚的平仄交替规则)。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写作要求:
    1、需切题,力求出新。不离题,不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
    2、用韵要符合标准,韵部以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尽量是一段平韵一段仄韵,或者两段平韵一段仄韵,反之。
    3、各种句式合理运用,一段句式的安排尽量是紧、长、隔、长。开篇、段首不宜使用隔句和壮句,段尾不宜使用紧句、壮句。
   4、散句使用得当且不宜过多,散句可以不入韵。作为骈赋来讲,尽量不要安排散句。即使要用散句,建议大家使用古偶句。
   5、节奏应合乎骈句的特点,最后一个节奏为2字或4字,非3字。
   6、不可以带“兮”。
   7、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有平仄的交替,对句相同序位上的字要平仄相反,句脚字平仄相反,同一节奏内不可出现三连平、三连仄。注意句前领字和句中领字的合理使用。
   8、超出4字需加虚词。同时还要注意虚词、提引词的正确使用。
   9、提倡切题用典,用典应带注释。


金秋赋(以“金风送suang月桂秋香”为韵)
作者:一池清凉


藕花吐艳,稻浪翻【金】。望层层之田野,感郁郁之乡音。时和岁丰,呈欢歌之笑语;河清海晏,现园柳之鸣禽。
桔柚飘香,梧桐栖凤。坐钓矶以羡鱼,倚清江而入梦。满山黄叶,摇清脆以相迎;遍地流金,舞婆娑而相【送】。
天高云淡,菊艳秋黄。醉千山之红叶,思万里之云乡。谁解愁心,望广寒之玉兔;每逢佳节,忆丹桂之浓【香】。
凉露惊秋,金风送【suang】。盼秋雨之微凉,喜丰收之愿望。万家欢笑,闻浓郁之稻香;五谷丰登,把甘醇之酒酿。
九霄云鹤,万里晴空。听山间之泉唱,赏岭上之叶红。静坐云端,看天边之叠嶂;远离闹市,享烟外之金【风】。
重九登高,他乡忆弟。叹水复以山重,盼雁过而信递。天涯游子,望海上之明月;梦里故园,见庭中之丹【桂】。
金风澹澹,落叶飘【飘】。坠山林之黄叶,谱丘壑之歌谣。流水和弦,破空山之寂寂;高山奏乐,传故国之迢迢。
午夜登楼,中秋望【月】。极目之处光寒,伤心之时梦没。月明千里,楚客之窗露凉;辉照万家,月圆之夜谁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3861

帖子

386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6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6 13: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王 于 2024-9-6 15:51 编辑

小渔村赋21期毕业答卷
答题人:赋21018-凤王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骈句:
观夫秋枫动,霜雁飞。


紧句,四言骈句:
紫宸枫动,黄浦雁飞


长句,五至九言骈句:
霜侵而枫动,秋至而雁飞。
看黄浦之雁飞,观紫宸之枫动。
看霜雁飞之黄浦,观秋枫动以紫宸。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胜日吟诗,少陵才之转忆;
闲时把酒,陶令醉而欣逢。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望冰轮于天上,嫦娥梦留;
浮桂子于杯中,长夜香醉。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三字:
飞来而曲渚,烟方合;
过尽而南塘,树更深。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邀月榻,昨夜而空虚;
听风梢,今宵之松护。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
汴堤烟柳,丝丝垂直;
淮水云帆,片片重开。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
秋来香溢,菊动以金风;
霜至天清,禾承于玉露。


杂隔,前五七八字,后四字:
秋水之连天,清波荡漾;
红霞乃抱树,孤鹜翻飞。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醉流丹建于高阁,看耸翠对之遥峰。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4、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写作题
秋田赋
作者:凤王
观夫世间秋节,田上风光。金风动于远近,玉露凝乎冷凉。绽棉花以雪白,翻稻浪以金黄。青肥绿野,收瓜果以甜香;轻健劳影,飞悠雅乎镰光。乐秋田以人语,催野老乎农忙。
于是风来香满,霜下秋清。年臻而瑞庆,岁稔而丰盈。千穗野禾,田收民喜;万顷熟气,地动机鸣。晃晃悠悠以田事,纷纷扰扰以物情。
尔乃人劳田野,犬吠瓜丘。看霜禾之群秀,喜晚稼之一流。曲径归牛,自歌陇亩;长空过雁,堪醉农畴。趁人间之霜候,承大地之清酬。
故而当秋寥朗,在望清舒。拾田园之野趣,寻禾黍之画图。笙萧鼓花,尝新获之蔬果;秋田词赋,歌旧传于诗书。感农收之寄兴,吟岁计而携壶。且醉心于物色,而知鸡黍之所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

帖子

1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7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7 2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赋21期毕业试卷
赋21016–蓝天星辰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
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1)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
观夫/渔村火,野渡船。

2)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3)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
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

七字长句:
驯致已忘乎力制,积习渐通乎性能。

八字长句:
见京坻之流衍可期,睹稼穑之艰难有以。

九字长句:
顺时设教而靡不获所,同律和声则尤至其何。

十字长句:
远眺其原兮亦极之无极,近详其理兮固元之又元(天赋)


4)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1›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
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2›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与轻隔颠倒。
天边之雁应迷,微交月影;
松际之烟已失,稍助山明。


‹3›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例1:
望曲来(1),绿蛇之宛转(2);
观斜往(3),紫燕之轻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2:
水风轻(1),荡之萍花渐老(2);
月霜冷(3),飞之梧叶飘黄(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3:
临紫宸(1),明宫殿千门而洞照(2);
出黄道(3),辉林泽八极则增光(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4›密隔:前五字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例1:
征老君之语(1),谦柔胜于刚强(2);
验夫子之文(3),积善由乎驯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太平阶之上(1),同少昊感之以呈祥(2);
安寿道之中(3),异发王指之而比盛(4)。

‹5›平隔:四个分句字数相等。前后或四或五字至七字,这是遵循古人在赋文中平隔用法的频率而定的。

例1:
金杯共色(1),对酒当歌(2);
玉兔增鲜(3),临花照水(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例2:
扮碧霄以增媚(1),捧金乌而徐飞(2);
妆霞彩而无骄(3),垂沧暝则沉醉(4)。

‹6›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例1:
无昧不察(1),逢昏则显咎(2);
无贤不感(3),遇圣乃呈慈(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平仄仄平。

例2:
空庭欲曙(1),通宵之瑞露盈盘(2);
幽径无风(3),一片之春冰在地(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规律为:仄平平仄。

例3:
腾辉于鸳鹭之行(1),若离若合(2);
委照于熊罴pí之旅(3),或友或群(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平仄仄平。

例4:
天幂幂而云低茂苑(1),谢客吟多(2);
野萋萋而草夹秦淮(3),王孙思起(4)。

它们每个分句尾字的平仄为:仄平平仄。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遥峰百丈,看耸翠之古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枫径。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对偶)、(声韵)、(用典)、(藻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
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边缘)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涛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答:
骈赋·秋赋(押词林正韵)
作者:21016*蓝天星辰

才消酷暑,又见清凉。晚风初冷,秋夜渐长。赏云间之雁啸,经雨后之天沧。观落叶于崖边,闲情馆阁;听鸣蛩于洞口,惬意林乡。踏野巡山,摘石榴则红艳;辞鹰渡水,亲桂子而清香。不觉垂杨乎初瘦,细观野草乃渐黄。

若夫时序常移,乾坤静换。寒暑节循,老枯枝现。踏之群岭莲黄,行以两川菊灿。
望之红光浅照,野竹山摇;观之紫气清流,溪泉路转。凭栏意阔,楚歌此处之鸥翔;策杖眉横,陶醉其中乎景唤。悠巡远浦以心随,漫步长桥乃曲伴。

何况收获之粮米,归藏于廪囷。童尝之瓜果,客品以鹌鹑。观夜之灯火,敬茶于乡邻。疲农且息田园,吟歌里社;倦友以休阡陌,载舞山村。晓色初晴,白露藤间乃披挂;午阳仍暖,甜橙树下以摘囤。望远登楼之咏曲,归迟观海之擎樽。

然则细雨初飘,深秋渐冷。野鹤高飞,寒蛩弱咏。蒹葭密而滩摇,菡萏疏乃水挺。
观夜月于依楼,望晨霜于染径。寒流忽袭,舟船渡口之无人;老树犹怜,草木湖中且乱影。季节轮回之心不奈,期雪梅开;乾坤变幻乎物偏知,盼春柳醒。留连于岁月无声,感慨于关河逝景。惟有窗前忆蓬莱,擎绿茗。

2024.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3
发表于 2024-9-8 16: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富海 于 2024-9-11 21:49 编辑

赋二十一期 第20讲 毕业考试
赋21007*太平绅士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讲求文采、韵律,排偶、藻饰和用典是赋的最大特征。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是由各种骈句(以四六句式为主)、漫句、发语、送语合织组成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句脚平仄走“马蹄律”,可不押韵。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骈赋:
骈赋又称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

律赋:
是指有一定格律的赋体。和其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押韵都有严格规定。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
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意思是诗和赋。它是仿《诗经》的诗,因而称之为“诗赋”。除四言外,还有五、六、七言诗句等组成。句式整齐而不对偶,(对偶更好),赋必押韵,可以换韵。

俗赋:
是指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也被称为“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产生于战国时期,至汉、魏时代,文士多以赋体写作,成为新兴的文体,有体物叙事的故事赋,问答体的和叙事代言的杂赋,还有歌功颂德的大赋,但在语言方面则注重铺采摛文,形成一种骈俪杂陈的文人赋。

辞赋流变过程:
古赋包括Sao体赋、汉赋、诗赋、俗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
汉赋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

文赋源于楚辞、汉赋。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丽矣。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三字骈句。
披绣闼,俯雕甍。

紧句:四字骈句。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长句:五至九字骈句。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六字至九字。
太阳之升兮,铄景气而澄氤氲;圣人之德兮,上蔚结而生庆云。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字数或四或五或七。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不限;
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或换韵段落开头,或句子开头。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承上启下,避免文章出现突然生硬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指的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同时虚词也无法独立成句。虚词一般包含介词、连接词、助词、语气词及副词等。虚词的特点是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领字的特点是,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平声和仄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
骈句和骈文的平仄特点总结如下:
(1)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但不是每个相邻节奏点都要交替)。
(2)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3)对句句脚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上、去、入声调变化相对。
(4)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
(5)骈文的句脚要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骈珠,就是据典故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选取《滕王阁序》中骈句: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取词珠:“鹤汀”、“桂殿”

注解及出处:
鹤汀:有鹤栖居的水中小洲。出自汉,梁孝王《西京杂记》卷二:“﹝兔园园中﹞又有鴈池,池间有鹤洲、凫渚”。
桂殿:对寺观殿宇的美称,也指后妃所住的深宫。出自北周庾信的《奉和同泰寺浮屠》"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做骈珠如下:
吟诗作赋,文臣运笔于鹤汀,
结彩张灯,武将邀功于桂殿。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反)。(壮句)句子前必须有提引词;(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壮句)、(紧句)、(长句)、(隔句),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创作题:

答:骈赋《秋赋》

金风送Shuang,玉露生凉。秋菊俏色,月桂飘香。草叶轻而旋舞,芦花淡而舒张。白鹭依依而对转,鸳鸯点点而梳妆。僻谷枫林,落叶飘则摇曳;临湖淀荡,芦蒿挺则飞。看远山以凝烟粉黛,听近水则寂静安详。

诚乃四季轮回,风光变换。沃野金黄,桑田烂漫。高粱硕则丰盈,稻米熟而璀璨。花生密密则成行,大豆圆圆而结伴。苹果红以作秀,葡萄紫则串珠;石榴大则诱人,柿子熟以夺冠。锣鼓喧之里浦村头,彩旗卷之长河两岸。

至如青山肃穆,地野新生。千姿极秀,万物殊荣。日悠悠而致远,云朗朗以叠更。鸿雁空鸣而入阵,天鹅结对而南行。列人形,似出发之战队;排一字,如受阅之士兵。任凭脚下之江河,虎啸东去;纵使身旁之峻岭,龙游纵横。饱览新城之壮美,平收古镇之恢宏。

然则夏雨秋风,晨霞晚雾。岁岁年年,朝朝暮暮。霜清故地而销魂,雪碧新家而谐趣。凝白露以更续情怀,伴寒霜则萌生感悟。人生苦短,持恒则梦想成真;命运惜长,定力则青春永驻。故而惜晚阳,做秋赋。潇潇洒洒,痴迷于奋斗之途;健健康康,信步于耕耘之路。

2024.09.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0

帖子

2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4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8 21: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21期毕业答卷
学号:21022     网名:平凡的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是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先秦,sao赋、汉赋、诗赋、俗赋)→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壮句,三字骈句:
观夫渔村火,野渡船。

紧句,四言骈句:
梅枝潇洒,雪意清幽。

长句,五至九言骈句:
立秋之意在,采菊而情留。
弄隐者之琴书,作贤人以觞咏。
读班杨赋颂之篇,酌屈宋辩思之句。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
取典化珠,摘字而寻骈俪;
移灯听雨,披书而试撷芳。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
望婵娟于天际,晚境梦留;
浮皎洁于樽前,良宵人醉。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三字:
独浮空而远照,吐霜华;
频入望且兴怀,含诗话。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
倚桐枝,听秋林之清响;
近桂子,嗅琼树之幽香。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
曲径归牛,自歌陇亩;
长空过雁,也羡吾田。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
风来香满,篱菊高低动以金风;
霜下秋清,野禾厚重承于玉露。

秋水之连天,清波滉漾;
斜辉乃照地,孤鹜回翔。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骈句要求单句内节奏点有相替,两句间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骈文的句子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比如《滕王阁序》中骈句: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取词珠“耸翠”、“流丹”
【耸翠】形容山峦、树木等高耸苍翠。 北魏 袁翻 《思归赋》:“北眺羊肠詰屈,南望龙门嵯峨;叠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
【流丹】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做骈珠如下:
遥峰百丈,看耸翠之古松;
曲岸千家,醉流丹于枫径。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 )。
( 壮句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五个 )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两)个字或者(四)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领字,领字单独(一)个节奏。
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本题“…而不对偶”说的不严谨,诗赋可以对偶也可以不对偶。)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騒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騒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四、写作题
秋赋
文/平凡的人
       才消暑意,又见秋光。山河修貌,草木改装。天高远而云淡,地阔疏而露凉。看秋水以连天,清波荡漾;送斜晖乃照地,孤鹜回翔。拥路杨枝,起秋林之清响;迎门桂子,散琼树之清香。
        故而风来香满,霜下秋清。年臻而瑞庆,岁稔而丰盈。千穗野禾,田收民喜;万顷熟气,地动机鸣。晃晃悠悠以田事,纷纷扰扰以物情。
        观夫凉露惊秋,金风送shuang。盼秋雨之微凉,喜丰收之愿望。万家欢笑,闻浓郁之稻香;五谷丰登,把甘醇之酒酿。
        诚乃九霄云鹤,万里晴空。听山间之泉唱,赏岭上之叶红。静坐云端,看天边之叠嶂;远离闹市,享烟外之金风。
        是以我谓秋色,心生酣畅。临景述怀,因风弄章。惟期我泱泱中华,大梦有成,物阜民康。国祚延年,百姓康庄。华夏巍乎民族之林,神州盛矣世界雄强。当此秋时,临阵捉笔,此以为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9-9 09: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 赋21005 网名:冬之娘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①什么叫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②赋的特点:
辞赋文体上是韵文体,排偶,藻饰和用典;句式上以骈句为主但变化较多;内容上侧重于写景,以景抒性;用韵也是重要的特点之一。概括如下: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用韵讲究。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①骈文: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可不押韵的文章。

②骈赋: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③律赋: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④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⑤俗賦: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⑥辞赋流变的过程:
古赋(汉代及其以前,包括先秦赋,sao体赋,文赋,汉大赋,)→骈赋(六朝开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而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①壮句:三字骈句。
     例如:观夫五色笔,十香词。

②紧句:四字骈句。
     例如:野葛山栀,仙风道骨。

③长句:五至九字的骈句。例如:
丽碧霄以增媚,捧金乌而徐飞。(六字长句)

④、隔句:隔句就是隔句对仗,隔句有轻、重、疏、密、平、杂六种形式。

(1)轻隔:前句四字,后句六字。如:度木随形。俾不欺于曲直;
       运斤取法,必先正于圆方。

(2)重隔:前句六字,后句四字。如:赏篱下之菊花,怡然自得;
        嗅园中之丹桂,夫复何求?

(3)疏隔:前句三字,后句五至八字。如:
䇯其身,形蜿蜿而莫犯;
举其首,势娇娇而靡亢。

(4)密隔:前句五字至八字,后句六字至九字。例如:
听淑节风过   则落残花而满地;
看三春雨余   则长高柳而参天。

(5)平隔:四句 字数相等,前后或四至七字。例如:
草木欣欣,山川入画;
风尘渺渺,岁月成诗。(四字平隔)

(6)杂隔:前句四字,后句五、七、八字不限;或后四字,前五、七、八字不限。例如:
空庭欲曙,通宵之瑞露盈盘;
幽径无风,一片之春冰在地。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 提引词,是用在发篇句首或者段落的开头,起提示、承接或者引领的作用。

提引词有以下特点:
①提引词均为一些文言语气词,或是由介、助、连、代词加“观”、“稽”之类的实词等而组成;
②提引词从一字到三四字的都有;
③提引词在骈句中的使用致使阅读节奏与诗不同,要单独划分节奏。提引是赋文与诗词最明显的区别。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虚词: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或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2)虚词的特点:
①空话;假话。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虚词包括介词,助词,副词,连词和语气词。

(3)骈句的领字:领字就是指在句子的开头或句中,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义上有统领作用的字(词)。

(4)领字的特点:
① 领字一般是虚的,或者实词虚用。
②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励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1)平仄:平仄就是指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古汉语有平 上 去入 四种音调,平声又分为阳平和阴平。仄声分为上,去,入声。

(2)骈句的平仄有如下特点:
①本句相邻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交替。(而非每个相邻的节奏点都做到平仄交替)。
  ②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相对。
③对句句脚上的字一般是声调不同。
④同一节奏内不能出现三或四字的同声调。

3、骈文的平仄有以下特点:
除遵守骈句的四个特点外,骈文句脚平仄一定要按马蹄律“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来写。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1)词珠:
所谓词珠,是指通常以两个字为一词组的经典词汇。

(2)骈珠:
所谓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行炼化而成的骈句。

(3)《腾王阁序》千古骈文,典故丰富,成语云集。如: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
取词珠“落霞,秋水”
注解:落霞,指落日的余晖穿过云朵在空中呈现的美丽景象叫作落霞。又晚霞。出自南朝·梁·简文帝《登城》诗:“落霞乍续断,晚浪时回复。”
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做成骈珠:
兴起穷楼,满目落霞彩彻;
闲来垂钓,无边秋水烟澄。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相对)。(壮)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二 )个字或者(四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有 )领字,领字单独( 一)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
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
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作“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ao体句式( √)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 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12、sao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


四、创作题

请以“秋”主题,作一篇骈赋《××赋》,字数300-400之间。   

《秋之韵》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高风凉于陌,稷稻灿于畴。玉露凝光,展普天之浪漫;黄花绽蕊,染遍地而风流。岭上之霜枫,凋零碧树;田间之稷黍,焕然金裘。蒹葭摇曳于秋塘,清露凝珠于草沤。赏篱下之菊花,怡然自得;嗅园中之丹桂,吾复何求?拾秋光而悟秋意,品秋韵而咏秋收。观大地之丰饶,感岁月之闲悠。

诚乃枫叶如丹,层林尽染。谦卑稻穗而沉,翻浪稷禾而滟。铺金银杏,散玉梧桐;流火丹枫,红销菡萏。杜牧停车以坐爱,霜叶如花;陶翁种豆于南山,烦愁似减。黄花凝玉而飘香,五谷流金而呈潋。赏秋实之华芳,喜黍禾之丰艳。秋阳杲杲,温暖人之心扉;秋水盈盈,倒映月之明鉴。忆昔后稷教民之穑,开农垦之先河;周公制礼之乐,启文明之觞滥。

至若时逢月夕,又遇月圆。一处相思而忧,天涯共庆而筵。轻举金樽,话亲情之温暖;闲邀明月,寄挂念之薄言。嫦娥偷药成仙,秋心圆满;太白举杯邀月,诗意盎然。人有悲欢之苦,月有圆缺之缘。宋玉悲秋,难解相思之扣;庄周赐梦,更添寂寞之烦。鸿雁南飞,衡阳之浦¹声断;鲈鱼堪脍,张翰之莼²思牵。人世从来而聚散,中秋自古乃悲欢。

嗟乎!美不胜收,金秋之秀。缱绻而相期,蹉跎而相守。其色也,灿烂如金;其味也,深沉醇厚。秋之韵,含哲理而启人;秋之华,携纯真则实藕。岁月逢秋,时光煮酒。吾辈当以秋之韵而自勉,珍惜其当下,不负其年华,享宁康而久久矣。

注:
1,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讲述了西晋文学家张翰因思念家乡的美食而弃官归乡的故事,
2,典故出自《腾王阁序》,“声断衡阳之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2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
发表于 2024-9-9 13: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畅行天下 于 2024-9-9 14:21 编辑

21期辞赋赋基础班毕业试卷

学号:21032   网名:畅行天下

一、简答题:

1、什么是赋?赋的特点?
答: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散文性质,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对事物现象作周详的描绘陈述,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2、什么叫骈文、骈赋、律赋、诗赋、俗赋?它们流变的过程。
答:
骈文:是有骈句、提引词、发送组成,句脚走“马蹄”可不押韵的文章。
骈赋:是以骈句为主要特色,具有骈文要点又押韵的骈体文章。
律赋:是指音韵谐和、对偶工整,于音律有严格规定格律的赋体。为唐宋以来科举考试所采用。
诗赋:诗赋即为体制类诗的诗体赋。访《诗经》句式整齐而可不对偶。
俗赋:是指语言通俗接近口语的赋体文。又称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
辞赋流变过程: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文赋(宋,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3、汉赋与文赋的区别?
答:汉赋是汉代散体大赋,时间上汉赋早于文赋。文采上汉赋铺陈宏大,华丽夸张;文赋轻文辞骈俪,直抒胸意,气势清新,畅达不涩。借鉴汉赋手法,带有先秦散文风骨。

4、什么叫壮句、紧句、长句、隔句(包括六种隔句),试各举一例。
答:
壮句:就是三字单句对。例:迈前古,流后芳。
紧句:就是四字单句对,紧句是四六常式之一。例: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长句:为一对五至十几字的单句对。五字长句:东门而浸稻,北谷而沤麻。读班杨赋颂之篇,酌屈宋辩思之句。
隔句:隔句就是相隔一句对仗,因此又叫“隔句对”。这是赋句的基本句式之一。它和对联中两分句的联相似,也有人称为“分句对”或“复句对”。
隔句分为六类,分别是:轻、重、疏、密、平、杂。
轻隔:前四字后六字。例:覆地则微,庶表三冬之候;翻空虽小,那无六出之姿。
重隔:前六字后四字。例:拥婵婵于天际,晚境梦留;浮皎洁于樽前,良宵人醉。
疏隔:前三字,后五至八字。例:望曲来,绿蛇之宛转;观斜往,紫燕之轻盈。
密隔:前五至八字,后三字。例:独浮空而远照,吐霜华;频入望且兴怀,含诗话。
平隔:四分句字数相等,例:金杯共色,对酒当歌;玉兔增鲜,临花照水。
杂隔:前四字,后五七八字;或前五七八字,后四字。例:寒梅枝发,渔家傲演乎李易安;咏絮思奇,林下风吹兮谢道韫。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

5、什么叫提引词,提引词有什么特点?
答:提引词属于发语的一种,是用于文章开头或段落开头,文中换韵的特有词语。特点是在文中起着连贯文意,避免生硬突兀的作用。

6、什么叫虚词?什么叫骈句的领字?虚词和领字各有什么特点?
答:虚词与实词相对,是汉语词汇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特点无法独立成句,包含介词、助词、副词、连接词和语气词。
虚词特点:
⑴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⑵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
⑶不能重叠。这些与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骈句的领字是指在句子开头或中间,有一个字,或两个、三个字,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在句意上有统领作用的字。
领字特点:
领字一般为动词,其中去声字占大多数。去声和动词运用于辞赋创作中,能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动词能增强句子的灵动感,而去声激厉劲足,其腔高,这也是合乐的需要。

7、什么叫平仄?骈句的平仄和骈文的平仄有什么特点?
答:
平仄是汉字声调的划分,阴平阳平为平声,不平为仄,如上、去、入为仄声。
骈句平仄特点:本句中相邻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有交替,对句同位节奏点上的字的平仄要相反。
骈文平仄特点:
骈文由骈句组成,除了具有骈句的平仄特点外,同一节奏内的字的平仄不能有三连平,三连仄。还要求句脚平仄走马蹄。

8、什么叫词珠、骈珠,请从《滕王阁序》中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词珠,标注注解及出处,并做成骈珠。
答:
词珠,是指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是从前人文句中取两字的词组。
骈珠,用收集的词珠做成的骈句就是骈珠。
《滕王阁序》中骈句“潦水”,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潦水,雨后的积水。《墨子·非乐上》:“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拆壤垣而为之也。”
做骈珠如下:潦水凝而连天碧,晴岚隐而远树平。

二、填空题:

1、骈句的特点是对偶的上下句的每个节奏点平仄要( 相对)。(    )句子前必须有题引词  四)个字以上需要加虚词。

2、诗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三个字,骈句的最后一个节奏点是( 二)个字或者( )个字。

3、诗没有领字,骈句可以( )领字,领字单独( )个节奏。

4骈文的文体特征,即(裁对)、(句式)、(隶事)、(敷藻)、(调声)
六朝骈文形式的特点主要有(对)、(典)。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或骈赋)。
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文赋)。
不押韵骈文的题目里面不要带(赋)字,骈文(骈体文)不需要(押韵),押韵的是(赋),赋属(韵)文。

5杜牧的《阿房宫赋》更是( 文)赋的典范。还有《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都属于(文 )赋。
  
6、律赋一般限韵是(八)个字。古代科考选择一般是(四)个平韵,(四)个仄韵。     

7、赋之首段技法有(直起)、(陪起)、(题前起)、(对起)、(翻起)、(颂扬起)(暗笼)、  
(明擒)、(古体);赋之其他首段技法有(开篇实起)、(开篇虚起)、(开篇破题)。

8赋之次段技法有(溯源)、(顺拍)、(逆翻)、(映合);赋之中间诸段技法有(铺叙)、(互勘)、(提起)、(点染)、(停顿)、(反正)、(折落)、(开合)、(浅深)、(推原)、(推论)、(赞叹)、(旁衬)。

9赋之末段(尾)技法有(颂扬)、(怀古)、(寓意)、(推原)、(推论)、(赞叹)、(托题)、(压题)、(翻题)、(旁衬)、(杂体)。

10、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骈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
   
11、对偶是一种修辞格,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骈句。排偶指(字数相等)(不避同字)、(不拒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对偶)又是(排比)的一种修辞手法。
   
12、排比是指三个(句形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13、古偶句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14赋后往往有“乱”,乱为赋中最后一节,起(总结)作用。

15、马蹄律的声律规则,其特点是(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左边比作“平”声,右边比
“仄”声,即成“平仄仄平”。同理,如先以右蹄迈出,即成“仄平平仄”。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X表示)

1、骈文不需要押韵,但句脚需要通篇走马蹄,不可以文白参杂。(√)
2、隔句不必遵循马蹄律。(X
3、有领字的骈句,领字都是单独划分节奏,上下句领字的平仄可以不相对。(√)
4、曹明纲先生总结文赋的特点为“韵散配合、骈散兼施、用韵宽泛和结构灵活”。(√
5、诗赋的语言要求是句式整齐而不对偶,不含或少含虚词。(X
6、“膏摇唇而增炽兮,焰掉舌而弥葩。”是sāo体句式(
7、根据艺术风格之差异,俗赋约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通俗故事型;另一种为诙谐调笑型。(
8、可以直接换韵、换段、换内容,不用提引词。(X
9、散句可以放在一篇辞赋的最前面或最后面?也可以放在段落的前后( X
10、押仄韵时,骈对上多以四声为用,可以在上、去、入三种声调中变化。(
11、骈赋、律赋一般都在偶数句用韵,文赋可以奇数句用韵。( 对)
12sāo 体赋常有换韵,最主要的体式则是带有语助词“兮”,以及含有虚词,以此调剂诵读节奏,渲染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12:49 , Processed in 0.0837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