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3 15: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王 于 2025-2-3 22:16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隋朝班禹菊-07-云毕业汇总
第一讲
简述隋朝伐陈战役,与西晋灭吴之战的相似作战理念。
答:隋朝和西晋都是通过“禅让”而和平建立的新政权, 其君主都统一了国家。二者作战共同点是:
1.讨伐对象正处于衰弱之时
2.继承了上一朝代的强大军事实力;
3.占据天时地利、蓄谋已久的军事作战;
4.从北向南的战争战略。
=====================================
第二讲
1.隋文帝为什么给高熲赐姓独孤?
答:高颎身上有鲜卑族血统,其父高宾曾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僚佐,被赐姓独孤氏。
2.隋朝高熲文韬武略举世无双,为何无端被废为庶人?
答:大隋第一名相高熲最终之所以会被废为庶人,其最大的原因是受到了独孤皇后对杨坚的枕头风作用。一般的臣子是离间不了隋帝和高熲之间信任的。众所周知,杨坚立的太子本来是长子杨勇,后来在独孤皇后的撺掇下改立杨广。而作为宰相的高熲则坚决反对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在高熲自己看来是维护了宗法的秩序,但是在所有人眼里,他这么做还有另一层隐含的意味——他的儿子娶了杨勇的女儿。再者高熲还犯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他和小妾生了个老来子。这本来不算是什么问题,但是之前独孤皇后曾经因为高熲正室去世的问题想要给他续弦,结果被高熲拒绝了。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很自然的,就让已经进入更年期的独孤皇后有了想法。正巧,此时有件案子牵连到了高熲,杨坚在独孤皇后的枕头风下治了高熲的罪。
-----------------------------------------------------------------第三讲
如何看待隋文帝建离宫?
答: 行宫与离宫的研究对探究隋代历史,尤其是当时的高层政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营建背后反映出的是隋朝国力及皇帝的政治意图的变迁,随着国力增强,隋炀帝开始走出关中,在天下各要处布局,同时也为满足自身享乐需求,开始广建宫室。而这些行宫与离宫的营建及维持加重了国家和百姓的负担,成为导致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
第五讲
请简述太子杨勇在夺嫡过程中,存在哪些决策上的失误?
答:杨勇平常的风格十分放纵随性。对于奢侈玩乐并不掩饰受到其父皇之告诫,然其非但无视,不加收敛,完全不把父皇的话当回事;后至冬至,官员需要对皇帝进行朝贺,可是百官一起去了东宫,也就是太子杨勇的住处……通过一件件的事情,隋文帝对杨勇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另外,杨勇感情泛滥,乃至其母独孤皇后对他的看法也搞砸了。相反,杨广抓住了机会,一边细心侍奉父母讨欢心,一边对其他有权势的大臣进行拉拢扩张势力,终于在这场太子之位的争夺中胜出。
=====================================
第六讲
简述在隋文帝时期,杨素在朝有哪几个方面从政优势?
答:隋朝的权臣杨素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从政的优势很大。他能力卓著,为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整个隋朝朝廷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所立的功劳,能够超过杨素。其次,杨广的皇位是杨素帮他搞到手的,还有一点,杨素一直带兵打仗,他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威望。
=====================================
第七讲
简述刘方收复交趾故土,对隋朝的重大意义。
答:交趾地区在当时是隋朝的南部边疆要地,刘方成功收复交趾,将叛乱势力镇压下去,巩固了隋朝的边疆统治,增强了隋朝的中央集权,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等,于隋朝在周边地区的政治影响和文化等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
=====================================
第九讲
请简述隋炀帝收复夷州诸岛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
答:隋炀帝收复夷州诸岛对后世的意义和贡献是重大的。隋炀帝统一了国家,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推动边疆治理等。通过征服夷州诸岛,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隋炀帝通过征服夷州诸岛,成功地将这些地区纳入隋朝的版图,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这一举措有助于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的割据,为后世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交流方面,隋炀帝的征服行动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吸收了这些地区的文化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这种文化交流对于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
第十讲
请简述隋炀帝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的失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无天时:隋炀帝时期的隋朝已经面临初现矛头的外祸与内乱;
2、地不利:军队给养辎重的严重困难,对气候的极度也不适应;
3、少人和:劳师动众,人心不稳,而且军队信息传递和管理困难等
杨广不仅毫无反省之心,反而极力地推卸责任,甩锅将领,造成全军上下分心。
=====================================
第十一讲
1,请简述杨玄感叛乱中,有哪几个方面的决策失误。
答:杨玄感败亡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听取李密正确的建议。
李密,字玄邃,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来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李密的父亲李宽,是隋朝上柱国、封为蒲山公,李密因此成为皇宫侍卫。杨广察觉到李密顾盼非常,不是凡俗之人,心中很不安,让李密离开。
李密回家后闭门读书。越国公杨素在路上遇见李密,交谈一番,十分高兴,促成了杨玄感与李密结交。 我来答 分享 举报
1个回答#热议# 网上掀起『练心眼子』风潮,真的能提高情商吗?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荒淫残暴,穷兵黩武,义军四起,天下大乱。李密领导的瓦岗寨起义军在当时势力最强大,极大地削弱了隋朝的军事力量,加速了隋朝灭亡。其实李密进瓦岗寨前,与隋朝权臣杨素之子杨玄感合谋造反,李密为军师,他们很有可能推翻杨广的统治,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李密,字玄邃,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后来迁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李密的父亲李宽,是隋朝上柱国、封为蒲山公,李密因此成为皇宫侍卫。杨广察觉到李密顾盼非常,不是凡俗之人,心中很不安,让李密离开。
李密回家后闭门读书,曾经骑着黄牛出门,牛角挂着一本《汉书》,一手握着缰绳,一手翻书阅读。当时的权臣,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路上遇见李密,交谈一番,十分高兴,对儿子杨玄感说:“我观察李密的见识和才略,你们不如他。”于是杨玄感倾心与李密结交。
隋炀帝远征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监管运粮。当时天下骚动,杨玄感密谋起兵造反,以李密为军师。密对杨玄感说:“如今天子出征,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如今主公您手握重兵,出其不意,攻占幽燕,直接扼住天子喉咙。前有高丽,天子又没有退路,他们粮草耗尽后,必会投降,主公可以不战而胜,这是上策;关中地势险要,又是天府之国,如果主公您不攻击经过的城池,而是直接西入长安,天子就算回来了,也无能为力,主公以长安为根据地,必会战胜天子,万无一失,这是中策;如果主公为了方便,攻打固若金汤的东都洛阳,胜负尚未可知,这是下策。”
杨玄感说:“您说的下策,乃是上策。如今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如果不先攻取,如何能动摇百官?况且经过城池却不攻破它,何以示威?”所以杨玄感没有采纳李密的计谋。
杨玄感到了东都洛阳,连战连捷,自以为天下响应,成功就在朝夕之间。杨玄感俘获了内史舍人韦福嗣,视为心腹,所以军事不由李密一人谋划。韦福嗣与杨玄感不是同党,每次筹划都留有余地。李密对杨玄感说:“韦福嗣不是我们的同盟,他观望成败。主公您刚开始做大事,而奸人在身边,必会为他所误,请杀了他安慰众人,如此才能安稳无忧。”杨玄感不听。李密知道自己的建议不被杨玄感采纳,退下后对亲信说:“楚公(杨玄感)喜欢造反却不考虑取胜,怎么办?我们这些人要当俘虏了!”后来杨玄感打算西行,而韦福嗣逃回去,归附朝廷。隋朝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获罪,逃亡到了杨玄感拿那里,劝杨玄感速速称王称帝。杨玄感问李密的意见,李密答:“当初陈胜称王,张耳劝阻反而被贬;曹操求九锡,荀彧劝阻反而被疏远。现在如果我说正确的话,恐怕会步入他们的后尘;阿谀奉承,又不是我的本性。为何这么说呢?自起兵以来,虽然连战连胜,但天下郡县,并没有跟从我们。洛阳的防御很强,天下的救兵陆续赶到。主公您应该身先士卒,早入平定关中,哪能急着称王称帝,向外人表现出我们人少呢?”杨玄感笑了笑,便打消了称王称帝的想法。
杨玄感围攻洛阳,久攻不下。后来隋朝将军宇文述、来护儿等人率军来到,杨玄感问李密:“有什么计策?”李密答:“元弘嗣统率强兵驻守在陇右,可以让人宣扬说他已经反叛朝廷,派使者迎接您。因此我们可以骗众将士入关。”于是杨玄感率众西行,打算攻取长安。
杨玄感众军到了陕县,想围攻弘农宫,李密劝谏说:“主公如今骗众将士入关,应该速速行军,况且追兵快到了,哪能停留!如果我们不能占据前面的关口,后退不可防守,大众一哄而散,用什么保全自己性命呢?”杨玄感不听。杨玄感围城三日,最终没有攻克,这才西行。这时隋朝追兵赶到,杨玄感连战连败,穷途末路,绝望自杀。
杨玄感起兵之初,如果听从李密的上策和中策,或许可以成就大业。攻取洛阳失败后,如果听从李密的建议,早日占据长安,至少也能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后来李渊父子起兵,首要的任务就是占据长安,后来果然一统天下,改朝换代。
=====================================
第十三讲
在隋末农民起义中,李密认为翟让实力最强,翟让的瓦岗军有哪些吸引力,请简述。
答:瓦岗军在隋末农民起义中表现出色,战斗力强,参加人数众多,而且控制的中原地区是隋朝的核心地带,切断了对长安、洛阳、江都等隋朝陪都的联系,对隋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打击。另加上明智 的领导层和充足的粮食供应等进一步增强了瓦岗军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翟让不仅深受士兵爱戴,同时也深得民心。其战略眼光独到 ,得瓦岗军的势力迅速扩大,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领军力量。
=====================================
第十四讲
请简述隋将陈棱在隋炀帝时期总体作为和表现。
答:陈棱文武双全,足智多谋、遇事冷静、打算长远。他英勇善战。他屡立战功,得到炀帝的赏识。尤其在攻打流求时,先后斩杀了欢斯老模和流求王,打败流求军队。陈棱还忠于朝廷不忘旧主。屡次为朝廷杀贼,而被隋炀帝破格提拔。隋炀帝死后,准备了盛大的仪式,改葬隋炀帝感动时人。只可惜生于末世遭遇昏君,落得个被历史车轮碾压的结局。
=====================================
第十五讲
一、唐高祖李渊原配太穆皇后窦氏,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贤内助女性,请结合个人了解评价窦氏的历史贡献。
答:窦氏,即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原配夫人——太穆皇后。她不仅是一位贤内助,她还具非常厉害的政治手段,曾经多次在危难的时候帮助李渊脱离险境,李渊最后能够成为一代帝王也是少不了窦氏的一份功劳的。
窦氏很聪明,年幼时就通过劝和,化解北周武帝与突厥公主的矛盾,避免了一场战争;曾劝谏李渊将稀世骏马进献给隋炀帝,避免因私自占用而招致灾祸;在家庭教育上也极其成功,她培养出了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一系列杰出人物。
窦氏对李渊的政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不仅帮助李渊处理文书,模仿其笔迹,还多次在关键时刻为李渊出谋划策。尽管窦氏早逝,未能等到李渊称帝,但她对李渊的支持和影响是巨大的,李渊称帝后追封她为太穆皇后,以表彰她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