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371|回复: 19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七讲作业

[复制链接]

45

主题

446

帖子

4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28 20: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凡皿沐子 于 2025-6-28 20:54 编辑

第七讲作业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0

主题

149

帖子

1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9
发表于 2025-6-29 06: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一、问答题  文 横渠晨风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有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步简析法是熟读后按创作步骤构思来分析,
综合分析法是通过物象意象要点的分析。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有分析意境入手,分析结构思路入手,分析作品技巧入手,分析语言特色入手,总共四种。
七绝 送别
文 横渠晨风
送君康养吸清风,渌水青山映昊穹。
万里远行离别久,忽为时月太匆匆。
首句写离别所去为休息保养身体,二句描写目的地环境的优雅怡人,
三句写离别远而且时间长,尾句收离别之后突然觉得心境无聊
所以时间也变得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446

帖子

4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29 12:2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凝香22-易清欢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写诗评有两种方法: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多读几遍,然后从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等方面来看,按照平时写诗词的过程审视。你拿到的作品,怎么构思怎么写,就怎么评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几种思路有:
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六、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送小友远地求学》  
文/易清欢
抟风万里此宵分,纵饮离樽俄顷醺。  
莫恐天涯难再友,清辉飞轨两相勤。

自评:
格律与用韵:七律,平起首句入韵式,平水韵十二文韵,分,醺,勤,阴阳比2/1,适中。似乎无撞、挤、连韵。  
诗中的空间设计:由高(抟风)→低(离樽)→远虑(天涯)→近思(清辉+飞轨),形成立体空间感。
意脉连贯:起句“抟风万里”,以壮阔意象开篇,奠定远行基调。  承句“纵饮离樽”,收束至饯别场景,承续“分”意。  转句“莫恐天涯”,由实转虚,以劝慰语转折。  合句“清辉飞轨”,古今表同愿,不惧空间遥远,友情常在,意脉应是贯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62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2
发表于 2025-6-30 13: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梅雪情缘 20:43:59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凝香-三春芳草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五、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如:
       王安石《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从分部简析法点评:
1.主题:羁旅病中思乡的愁苦
2.用韵:用平水韵七阳,无出韵,挤韵、撞韵、凑韵、重韵、复韵、连韵、倒韵、哑韵、僻韵‌
3.格律: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对句拗救。无孤平,三平尾
4.章法:
起:时间和渲染氛围
承:病身,多梦提升感情
转:转到社会时局上,忧愁倍增
合:以景结,意无尽
5.句意: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
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6.炼字:乱字,表达了自己的思绪。
7.整体意境:萧瑟秋景与悲凉心境切合。
8.诗法与用典:
首联:以景起兴,
颌联:虚实结合
颈联:运用了楚霸王慷慨悲歌之典《垓下歌》“病身最觉风露早”化用了“孤客最先闻”
尾联:景结,余味无穷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送别
征鸿衔曙色,落木起秋声。
宦海浑如梗,天涯莫做筝。
他乡风景异,可以淘性情。
梦里长相顾,无须独月明。
自评:这是一首送别晚辈的诗,押八庚韵。可以淘性情一句用了本句自救。首字平仄为4/4。韵字阴平与阳平为2/2。首联景兴,暗起,用了4个意象。承联对官场进行嘱托,然后转到风景上,省略主语,除了千里共婵娟外,还以梦里长相聚为超脱做脱。从悲剧意识,到矛盾调解。先景后情。“宦海浑如梗”化用了李商隐的“薄宦梗犹泛”。“天涯莫做筝”。筝为双关语,一个是“争强”的“争”,一个是断线风筝,要不忘初心,坚持自我。讲-梅雪情缘 20:43:59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五、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如:
       王安石《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从分部简析法点评:
1.主题:羁旅病中思乡的愁苦
2.用韵:用平水韵七阳,无出韵,挤韵、撞韵、凑韵、重韵、复韵、连韵、倒韵、哑韵、僻韵‌
3.格律: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对句拗救。无孤平,三平尾
4.章法:
起:时间和渲染氛围
承:病身,多梦提升感情
转:转到社会时局上,忧愁倍增
合:以景结,意无尽
5.句意: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
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6.炼字:乱字,表达了自己的思绪。
7.整体意境:萧瑟秋景与悲凉心境切合。
8.诗法与用典:
首联:以景起兴,
颌联:虚实结合
颈联:运用了楚霸王慷慨悲歌之典《垓下歌》“病身最觉风露早”化用了“孤客最先闻”
尾联:景结,余味无穷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送别
文/三春芳草
征鸿衔曙色,落木起秋声。
宦海浑如梗,天涯莫做筝。
他乡风景异,可以淘性情。
梦里长相顾,无须独月明。
自评:这是一首送别晚辈的诗,押八庚韵。可以淘性情一句用了本句自救。首字平仄为4/4。韵字阴平与阳平为2/2。首联景兴,暗起,用了4个意象。承联对官场进行嘱托,然后转到风景上,省略主语,除了千里共婵娟外,还以梦里长相聚为超脱做脱。从悲剧意识,到矛盾调解。先景后情。“宦海浑如梗”化用了李商隐的“薄宦梗犹泛”。“天涯莫做筝”。筝为双关语,一个是“争强”的“争”,一个是断线风筝,要不忘初心,坚持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446

帖子

4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16: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凝香08-一醉千年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写诗评,简单地说就是,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相结合而写成的文字。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多读几遍,然后从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等方面来看,按照平时写诗词的过程审视。你拿到的作品,怎么构思怎么写,就怎么评点。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是看主题。2,然后看用韵。3,格律。4,章法。5,句意。6,炼字。7,整体意境。8,相关诗法,用典。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20,注意诗的类别。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这些内容,大家只要能灵活掌握和运用,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优秀评论员了。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的大致有五种思路: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第1步:描绘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作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2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看作者是否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3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指出具体。仅仅指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指出为什么而“感伤”。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就是步骤一)。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这是步骤二)。表现了作者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时的愉悦闲适心境。(这是步骤三)。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看一首作品句与句之间,是否存在密切联系。分析作品的构思,必须把握诗句间的关。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及起承转合。这种方式的分析步骤是:第一步:概述作品的内容。第二步: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第三步: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如:王安石《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第一步)。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领联直写自己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客观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的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第二步)。诗人通过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家国之思(第三步)。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文字是音符,情感是旋律,所有的物像,都可以是素材。那么诗词就是一曲自己谱写的歌。第一步用提问方式:这首作品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用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第三步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情感的手段,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第四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其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如:陈与义的《早行》,露驼褐晓寒轻,星斗轩干分外明。寂寞小格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作者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作者的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感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
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作者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寂寞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这个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第一步: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第二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阐述作品的用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就是委婉含蓄。商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后庭花》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么不使作者产生,历史将复演的隐忧呢? 表现出作者对封建贵族,辛辣的讽刺、深深地悲痛、无限的感慨。第一步:肯定作品中“好”或肯定哪个更好。第二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成句中所描摹景象。第四步: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大家看第三句“一看肠一断”。“看”字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真切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为什么呢?接下来我继续分析:这个“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而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这一看和一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意深深,看一回心就伤一回,时间也不能磨灭心中的伤怀别绪,让人久久牵挂着,很感人。 五、从分析炼字入手:抓住作品中某字进行分析。如: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们看第三联中的“明”和“出”,是不是炼得最传神的字。(第一步)。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景色。(第二步)。河水上涨,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闪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第三步)。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感情。意境清幽秀丽,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第四步)。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答:找一首诗点评:例如:《七律 秋月》叶儿,满窗清影月如钩,别样情怀别样幽。
似有诗仙抒静夜,犹闻苏子唱歌头。纵留脉脉三千发,难渡迢迢十二楼。谢尽容华尘世远,寄卿一曲莫含愁。我们以一位同学的作业为例,深入探讨点评的过程,以及如何点评诗词。这首七律借月抒怀,平仄格律比较工整。诗句的表现,也颇有些古风,兼含典雅的韵味。能够引经据典,想象力丰富。这是初感觉,但是细看,写作手法略嫌生疏,炼字的空间很大。
首联“满窗清影月如钩,别样情怀别样幽”起句,言语平淡,不够精练。满窗清影”指的是月亮,再加上“月如钩”,则显得累赘重复。虽然字不同,但是物像是一样的,没有必要画蛇添足。我们接着看下分句“别样情怀别样幽”,承接得有些随意了。这里“别样”重出似有不妥。“别样”句接的是前面的景色,而起句只是写了月亮,毫无别样区势。如果说是此环境下“情怀”有所“别样”,那似乎也是没来由吧。况且前面的“清影”已经有了幽静的味道,,“幽”字也嫌意思上的重复了。“别样幽”因为什么而别样?这里的“幽”,不属于景语,这个情语过早地出现在首联里,容易破坏诗的整体结构。接下来我们分析颔联,“似有诗仙抒静夜,犹闻苏子唱歌头”,这里引用的是二首古人诗词。“抒静夜”是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而“唱歌头”则是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构思的思路还是不错的,但中间的:似有,犹闻,读起来生硬别扭。所引用的“静夜”、“歌头”残缺而不达原意,过于露痕了。“抒静夜”的这个“抒”和“唱歌头”的唱,还有待于炼一下。“抒”是表达、发泄、舒畅,这类比较情绪高调的意思。我们看李白的《静夜思》,分明是一种沉郁、低叹、悲凉、思念,这类低调性质的诗歌。所以“抒静夜”用在这里,冰棒不贴切。我们继续看“纵留脉脉三千发,难渡迢迢十二楼”,颈联还是在引典?我首先想到的”三千发“,应是借用李白的“白发三千丈”之句,但作者也可能单纯是指,头发“三千烦恼丝”。下分句中的“十二楼”,也有特定含义。古人曾有“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这样的句子,泛指仙人居所,也常指高阁所在。从这联看,作者是展开了一种想象,并带有感世叹息的情调。想象力拓展开了,但是形容的并不恰当。“三千发”不论是取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含义,还是指“三千烦恼丝”,都不适合用“脉脉”二字来形容。脉脉,大家知道一般指眼神的,用来表达情意。而颔联用的是“似有——犹闻——”这样的关联语句,而颈联又用的是“纵留——难渡——”,这些都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读起来也显得别扭单调。我们继续分析结句:“谢尽容华尘世远,寄卿一曲莫含愁”,这两句属于拼凑。结句“寄卿一曲莫含愁”是完全脱离了物像的铺垫,衔接过于随意。“卿”字用得也过于突兀。莫含愁这样的劝慰语气,因为无奈愁态的描写,而显得越发苍白无力。对每一句诗词逐个分析梳理后,我们就可以写综合评语了:诗词整体脉络紊乱,没有遵循诗的章法要求。起承的景物描写,缺乏必要的铺垫、蓄势,所以转句转得单薄无力。满窗清影月如钩”属于写景,而“别样情怀别样幽”并非写景,属于意像描写。没有了背景蓄势铺垫的诗词,将会显得虚无浮垮。诗句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也显得过于松散。诗的题目是《秋月》,但对“秋”字描述同样不足。如果是新手,就该鼓励几句:起句物像描述,要破题,贴近“秋夜”的环境来写。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五绝.送别
文/一醉千年

老少偕村送,春来屈指归。
萧萧寻迹影,渚白雁长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6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6-30 18: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四十五期评阅强化班凝香组第七讲作业
月婵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  简单地说就是,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相结合而写成的文字!
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多读几遍,然后从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等方面来看,按照平时写诗词的过程审视。你拿到的作品,怎么构思怎么写,就怎么评点。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五,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答:如:
     陈与义的《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轩干分外明。
寂寞小格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
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作者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作者的第一句写感觉,第二句写视觉,三四两句,则视觉,感觉、听觉并写。先听见蹄
声响亮,才略开睡眼;“小”桥和“稻”田,当然是看见的。而稻田深处也是从听觉判断出来的。
作者在这里也用了反衬手法。“寂寞小桥和梦过”静中有动;“稻田深处草虫鸣。”寂中有声。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孤寂的旅人“和梦”过桥。这静中之动,更反衬出深夜的沉静,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才会感到“寂寞”。
寂寞就是因身外“无人”而引起的孤独感,“无人”在这里又表现天色尚“早”。这个早比齐己《江行晓发》所写的“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要“早”得多。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五律.送别
月婵
长亭烟柳暗,古道暮云低。
执手千言噎,回眸两泪凄。
风摇孤棹远,月冷万山迷。
此后天涯路,凭栏眺望暌。
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意境营造佳:开篇 “长亭烟柳暗,古道暮云低” 选取 “长亭”“烟柳”“古道”“暮云” 等传统送别意象,“暗”“低” 二字渲染出压抑、沉郁的氛围,奠定了伤感基调,让读者迅速代入送别场景。
情感真挚细腻:“执手千言噎,回眸两泪携” 生动刻画了送别时的动作与神态,将临别之际的不舍、哽咽难言以及回首垂泪的细节描绘得真实可感,直击人心。
对仗工整:颔联 “执手” 对 “伤心”,“千言噎” 对 “两泪携”;颈联 “风摇” 对 “月冷” ,“孤棹远” 对 “万山霓”,词性相对,结构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节奏感。
结构完整:遵循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起笔写送别环境,颔联承接写送别场景,颈联转写别后想象之景,尾联抒发对别后思念的怅惘之情,层次清晰。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2阳2阴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符合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3

帖子

2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1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1 1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雲楓 于 2025-7-8 15:42 编辑

凝香26-雲楓
小渔村45期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
        写诗评有两种方法: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分步简析法,就是按照诗词的创作步骤,来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多读几遍,然后从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等方面来看,按照平时写诗词的过程审视。你拿到的作品,怎么构思怎么写,就怎么评点。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像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以下要点,综合分析,逐一点评。
        具体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
       点评诗词的大致有五种思路:
        一,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第1步:描绘作品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2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第3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指出具体。
        二,从结构思路上入手:看一首作品句与句之间,是否存在密切联系。分析作品的构思,必须把握诗句间的关。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及起承转合。这种方式的分析步骤是:
        第1步:概述作品的内容。
        第2步: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第3步: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三,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文字是音符,情感是旋律,所有的物像,都可以是素材。那么诗词就是一曲自己谱写的歌。
        第1步:用提问方式:这首作品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第2步:用提问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第3步: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作者,用以抒发情感的手段,要求做到准确无误,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第4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其手法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第1步: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2步: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3步:阐述作品的用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从分析炼字入手:抓住作品中某字进行分析。如:王维《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第1步:我们看第三联中的“明”和“出”,是不是炼得最传神的字。
        第2步: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景色。
       第3步:河水上涨,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闪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第4步: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感情。意境清幽秀丽,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答:
         例如:王安石《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从分步简析法点评:
        1.主题:羁旅病中思乡的愁苦。
        2.用韵:用平水韵七阳,无出韵,挤韵、撞韵、凑韵、重韵、复韵、连韵、倒韵、哑韵、僻韵。
        3.格律: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对句拗救。无孤平,三平尾。
        4.章法:
        起:时间和渲染氛围。
        承:病身,多梦提升感情。
        转:转到社会时局上,忧愁倍增。
        合:以景结,意无尽。
        5.句意: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
        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6.炼字:乱字,表达了自己的思绪。
        7.整体意境:萧瑟秋景与悲凉心境切合。
        8.诗法与用典:
        首联:以景起兴。
        颌联:虚实结合。
        颈联:运用了楚霸王慷慨悲歌之典《垓下歌》“病身最觉风露早”化用了“孤客最先闻”。
        尾联:景结,余味无穷。
        该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仍有意象的经典化继承,如:①“缺月昏昏”、“一灯明灭”:延续杜甫《倦夜》"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的孤寂夜象传统。②“风露早”:化用《诗经·蒹葭》“白露为霜”的寒凉意象。③“疏桐鸣蝉”:承接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的孤高寄托。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送友人凝香26-雲楓
残杯搁箸意难平,暮色侵江舟自横。
万叠山沉孤雁影,半空风定晚潮声。
云随去棹天俱远,愁入秋襟夜渐盈。
欲写离情无尺素,荻花深处伴灯明。

        自评:
        1.诗家语的运用:
        例如:“搁箸"”变形自“放下筷子”,更典雅。“侵江”变形自“笼罩江面”,更拟人化。“山沉”变形自“山映”,具暗示心情沉重。“风定晚潮声”倒装结构,正常语序为“晚潮声风定”,突出听觉感受。“秋襟”变形自“秋衣”,更具诗意。“无尺素”用典变形,代指无法传递思念。
        2.形象思维运用:
        全诗通过“残杯、暮色、孤雁、晚潮、去棹、荻花”等意象群,构建出萧瑟秋夜送别的画面。视觉上从近处餐具到远山雁影,听觉上从潮声到寂静,形成多感官交融的意境。
        3.空间设计与抽象可见化:
        空间层次:从餐桌(近)→江面(中)→远山(远)→天空(更远)→回到荻花深处(中远景),形成往复的空间流动。
        抽象可见化:如“愁入秋襟”将无形愁绪具象为可“入”衣襟的实体。“夜渐盈”将时间流逝表现为可观察的生长过程。“天俱远”将心理距离转化为可视的空间距离。
        4.意脉连贯性
        起句写宴罢离愁→承以暮江景象→转至行者远去、愁绪渐浓→合于欲寄无凭、唯见孤灯,情感线索清晰连贯。“舟自横”伏笔后文“去棹”,“晚潮声”呼应“荻花”处水景,意象系统完整。
        5.用韵格律:平仄完全符合七律仄起首句入韵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二联对仗工稳,“平、横、声、盈、明”押下平八庚韵,无撞韵、挤韵、连韵问题。
        6.起承转合:
        起:以“残杯搁箸”切入,立全诗情感基调。
        承:中二联分写山水远景与云愁近感,空间展开。
        转:第七句折回抒情主体,由景入情。
        合:以景结情,“伴灯明”留有余韵。
        7.韵字阴阳:"平、横、声、盈、明"中"平横声"属阳韵(开口度大),"盈明"属阴韵(较收敛),达到3:2的平衡。
        8.首字平仄:残(平)-暮(仄)-万(仄)-半(仄)-云(平)-愁(平)-欲(仄)-荻(仄),平仄比4:4,符合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1
发表于 2025-7-1 13: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送别
作者:凝香16-晴狼
长亭愁折柳,客棹暮烟横。  
此去关山远,重来雪鬓生。  
离心随碧水,别泪洒银觥。  
莫效嵇康懒,音书叙旧情。  
2025.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7

帖子

11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7
发表于 2025-7-3 05: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一、 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分步间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具体步骤:分步间析法,1,首先是看主题,2然后看用韵,3,格侓,4,章法,5,句意,6,炼字。7,整体意境,8,相关诗法用典。综合分析法:就是通读全诗,然后根据诗词的物象和意像来考量,要按照已下综合分析逐一点评。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3,诗词格侓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是,尽量不要拗救。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3,应酬分析法。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1,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2,结构思路上入手,3,作品技巧入手。4,分析语言特色入手。5,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观雨思别
凝香21-追梦人
雷雨激情飞,倚窗看路归。
凄凄侵翠袖,了了想红薇。
明月当年去,泪花残夜肥。
伤心余岁伴,华发与谁稀。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要求:
1、采用诗家语。
2、把所用诗家语变形标注出来,并加以说明。
3、注意要运用形象思维。
4、注意诗中的空间设计,指出在哪里运用了抽象可见化是什么技巧。
5、意脉不可断裂。
6、自评不少于 100 字。
7、自评要求:
1)用韵、格律是否无误。
2)简析诗作起承转合要符合章法。
3)注意韵字阴阳平衡。
4)不可有撞韵、挤韵、连韵,
5)首字平仄要符合4/4或5/3 要求。
自评:独处中,雷雨骤下,孤独中,想去年轻时红颜,黯然神伤。夹叙夹议逐作五侓一首。用韵格侓无误。阴平阳平首字比例合适。意脉通顺。化典无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帖子

4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9
发表于 2025-7-3 10: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45评阅强化班第七讲作业
凝香33——粤西迁人

评阅强化班作业七
凝香组33-粤西迁人

一、问答题

1、写诗评有哪两种方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写诗评有两种方法,即分步简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1)分步简析法的步骤如下:
1)首先是看主题。
2)然后看用韵。
3)格律。
4)章法。
5)句意。
6)炼字。
7)整体意境。
8)相关诗法,用典。

(2)综合分析法的步骤如下:
1)先审题,看诗词整体是否完全涵盖题目,题不入诗。
2)格式标点是否规范齐全。
3)诗词格律是否正确,忌孤平,三仄尾,三平尾,要用正格,尽量不要拗救。
4)注意韵脚要使用同一韵部,少用孤雁格。韵字不入诗,忌窄韵等,韵字要求阴阳平衡。
5)首字平仄比例要合适。
6)注意入声字的运用。
7)注意音节,尾三字最好不要出现词组。
8)起承转合章法是否清楚,脉络是否清晰。
9)看诗运用的是景加情,还是情加景,还是情景交融。
10)要求起兴比合,意不尽。
11)注意开头是否破题,交代时间、地点等,体会感情基调。
12)起句景物不能超过4个,注意物像的画面感。
13)承句是否承接起句,是否为转句做了铺垫,转句是否给合句埋下伏笔。
14)第七句收了吗,第八句含蓄了吗。
15)偶句工稳吗,忌合掌,忌四平头。
16)避免中二联句式相同,句式要灵活,动名词要错开,结构要错落有致。
17)景色和感情要符合。
18)用典要恰当,尽可能化典于无形。
19)观技法如何,是否做到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20)注意诗的类别。
21)寻找诗眼,注意炼字。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凝练,体味妙处。
22)诗词的时间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脉络是否顺畅。
23)立意是否新颖,结尾是否含蓄蕴藉,意达言外。
24)诗词的季节要保持一致,不能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物像混搭。
25)诗词的感情色彩要和谐统一,避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冲突。


2、点评诗词有几种思路?
答:点评诗词有如下集中思路:
(1)从分析作品意境入手;
(2)从结构思路上入手;
(3)从分析作品技巧入手;
(4)从分析语言特色入手;
(5)从分析作品的诗眼入手(讲义中并未给出标题);
(6)从分析炼字入手。

二、 创作题

一)从讲义例诗中找一首诗做点评(运用所学评点步骤)。
评陈与义《早行》,先看诗的内容:
早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这首七绝采用“庚”韵,首句入韵,用韵准确,格律无误。首句点明时间——晓,即早晨,并用两个物象(露、驼)来增强“晓寒轻”的程度,第二句继续写景,以“星斗”进一步具体化时间特性——早;转句采用拟人手法,把本来静止的小桥活化了,合句更是写出了声音,增加了诗的动感。该诗主要采用反衬法,用寒、寂寞、虫鸣的意象,衬托出环境的静,从而揭露时间的早,这是非常成功的。

二)写一首送别诗,无论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友人离开都可以。七律五律绝句不限,韵部不限,必须使用平水韵。

七律•忆别
昨夜慈容入梦来,顽儿尚在母中胎。
忽然望见缝衣线,一瞬化为流泪腮。
醒后方知离别久,睡前不胜草心哀。
天堂是否真遥远,只觉遗音过祭台。

三)自评自己的本次格律诗作业。
拙作采用“灰”韵,阴平阳平交错出现,比例合理,抑扬顿挫,格律正确。首字平仄为5/3,符合要求。本诗不是一首一般意义的送别诗,而是回忆使人伤心肠断的永别场景。首联以梦境出现,潜意识中回忆了尚在娘胎中的情景;颔联承接首联,继续回忆自己出生后并逐渐长大,但还在母亲身边的经历;颈联,转向梦醒后,发现那些原来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尾联,点明了母亲已经去世,此前的一别,成为了永别。拙作的空间设计比较独特,是按照梦内梦外的情景变换来安排的。在意脉连接上,首联与颔联之前似乎存在较大的跳跃性,但事实上都是描述母亲在世时的情景,是笔者永不磨灭的记忆。颈联转折到离别,为了进一步交代离别的性质。诗中引用了孟郊《游子吟》的典故,分别在颔联、颈联出现了两次,似乎显得有点重复,但目的是加强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本诗的诗家语运用,“离别”是把动词当名词用,并且颈联两句在时间上是倒装的。本诗的形象思维,看见“缝衣线”,是运用触景生情的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16:38 , Processed in 0.11049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