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查看: 142|回复: 3

诗史结合实验班(子云组)第135讲作业(周一截止)

[复制链接]

1208

主题

4091

帖子

41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3 21: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顺眼阳光 于 2025-7-17 22:33 编辑

小渔村史诗班135-136讲作业
作一篇论述文:说说你资治通鉴的理解。


附录:
【原文】是时,汉使西逾葱岭,抵安息。安息发使,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及诸小国欢潜、大益、姑师、苏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西国使更来更去,天子每巡狩海上,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汉富厚焉。大角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倾骇之。大宛左右多蒲萄,可以为酒;多苜蓿,天马嗜之;汉使采其实以来,天子种之于离宫别观旁,极望。然西域以近匈奴,常畏奴使,待之过于汉使焉。

0

主题

89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5 16: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绿水青山 于 2025-7-6 04:54 编辑

诗史结合实验班(子云组)第 135—136讲作业
文/子云21~绿水青山
论述文:说说你对资治通鉴汉使出使西域的理解。

公元前二世纪的葱岭以西,驼铃声声穿透漫天黄沙。当安息使者捧着鸵鸟蛋踏入长安城门时,他们或许未曾想到,这些象征异域风情的贡物,竟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初始密码。汉武帝"悉从外国客"的巡游盛景,不仅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帝国形象秀,更折射出早期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间的复杂互动。

一、朝贡舞台上的权力叙事

汉武帝精心设计的"国际巡演",本质上是一场降维打击的政治表演。在"酒池肉林"的物质盛宴背后,是汉帝国将丝绸之路转化为权力展演场的深邃考量。当外国使节穿梭于"极望"的葡萄园与苜蓿田时,这些特意移植的西域物种已成为帝国疆域的生物徽章。这种物质文明的炫耀性展示,恰似青铜器上铸造的云雷纹,将汉帝国的威仪凝固成可触摸的符号。

大角抵戏中的"诸怪物"表演,实则是技术文明的跨域展演。据《盐铁论》记载,汉代工匠已掌握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这些来自中原的杂耍技艺让西域使者惊叹不已。正如敦煌悬泉置汉简所载,西域商队会刻意收集汉朝的铜器、漆器作为贸易凭证,这种技术文明的输出远比单纯的武力征服更具穿透力。

贡赐体系的精妙之处在于构建了等级化的国际秩序。当乌孙王献上汗血宝马时,汉武帝回赐的不仅是金银绸缎,更是一整套礼仪制度。这种"厚往薄来"的朝贡经济,实则是通过物质交换完成文化收编的政治策略。大宛王"侍汉使如单于"的态度转变,印证了这种软性权力的渗透效应。

二、物质丝路上的文明互渗

葡萄与苜蓿的东传轨迹,勾勒出农业文明的技术传播路线。张骞带回的"蒲陶"种子,在汉宫别苑生根发芽,其藤蔓般的生长态势恰似文明交融的隐喻。据《齐民要术》记载,到东汉时期,河西走廊已形成规模化葡萄种植区,这种作物的东渐不仅改变了中原的饮食结构,更重塑了边疆的经济地理。

马匹贸易引发的军事革命,深刻改写了欧亚大陆的力量平衡。大宛"汗血宝马"的引入,使汉骑兵的机动性获得质的飞跃。考古发现的武威雷台汉墓铜奔马,正是这种军事技术革命的完美写照。马匹改良带来的军事优势,迫使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这种物种交流产生的战略价值远超单纯的经济收益。

货币经济的萌芽在丝路上悄然生长。考古学家在楼兰遗址发现的汉佉二体钱,正是这种经济融合的实物见证。这些刻有汉字与佉卢文的青铜钱币,见证了两种文明在货币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如《后汉书》所述,西域"市列"中"钱财货物,无所不有",这种市场化进程为丝路经济带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文明碰撞中的身份焦虑

西域诸国"重胡轻汉"的外交策略,折射出地缘政治的现实困境。龟兹王绛宾"乐汉衣服制度"却"常畏匈奴"的矛盾心态,恰是绿洲城邦生存智慧的缩影。这种骑墙外交在出土的佉卢文书中有生动体现,商队文书往往同时使用汉文与当地文字,折射出文化认同的多元性。

丝绸之路上的知识传播呈现出双向流动特征。希腊化艺术对楼兰壁画的影响,与中原造纸术西传形成奇妙共振。斯坦因在尼雅遗址发现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其纹样融合了波斯联珠纹与中国吉祥图案,这种艺术杂交现象印证了文明的创造性转化。

文明对话中的认知偏差始终存在。汉使笔下的"奇技淫巧"记载,与西方文献中的"赛里斯"传说形成镜像对照。这种误读既源于地理隔绝造成的信息失真,也源自文明中心主义的天然局限。但正是这种认知张力,推动着不同文明持续探寻彼此的真实面貌。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回望,汉武帝的西域经略犹如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至今未散。当我们在敦煌莫高窟凝视飞天壁画时,在西安碑林抚摸大秦景教碑时,依然能感受到那场跨越两千年的文明对话的余温。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丝绸与瓷器,更是不同文明如何平等对话、互学互鉴的永恒启示。在这个意义上,汉代使者的驼铃早已化作文明交融的永恒钟声,在人类历史的天空下久久回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主题

872

帖子

8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5-7-7 17: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35-136讲作业
子云组紫罗兰
论《资治通鉴》中汉使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在《资治通鉴》卷十九至卷二十三的记载中,汉武帝时期汉使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不仅是军事战略的重要布局,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关键起点。
汉武帝派遣张骞等汉使西行,本质上是对匈奴军事威胁的战略反击。彼时匈奴控制西域,形成对汉朝的半包围态势,阻断了中原与西方的交流通道。张骞首次出使历经十三年磨难,虽未达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军事目标,却带回了西域各国地理、风俗与政治格局的珍贵情报。这些信息为汉朝制定“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提供了依据,促使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在河西之战中重创匈奴,打通河西走廊。此后,汉使频繁往来西域,通过政治联姻、经济援助等手段,瓦解匈奴与西域诸国的联盟。这种“以夷制夷”的策略,有效削弱了匈奴势力,为汉朝边疆稳定奠定基础。
汉使西行不仅是军事外交行动,更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资治通鉴》记载,汉使携带丝绸、漆器、铁器等中原特产,换回汗血宝马、葡萄、苜蓿、石榴等西域物产。这些物资交流打破了地域经济的封闭性,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凿井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西域的乐舞、杂技、佛教文化则沿丝路东传,丰富了汉朝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双向的物质与文化流动,使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世界最重要的贸易与文明传播通道。
张骞、班超等使者以包容的态度对待西域各国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政治制度。他们尊重大宛、康居等国的独立性,通过和平交往建立信任,而非以武力强行征服。这种开放包容的外交理念,使汉朝的影响力得以渗透到西域。与此同时,汉使也将中原的儒家思想、礼仪制度传播到西域,促进了“华夷一体”观念的萌芽。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面对匈奴的囚禁与威逼,始终坚守使命;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勇气,在西域经营三十一年,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他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成为后世探险家的榜样。这种精神不仅推动了地理认知的扩展,更激励着后人突破疆界限制,探索未知世界。从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到明代郑和下西洋,都能看到汉使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资治通鉴》中汉使出使西域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史。它见证了古代中国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勇气,展现了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智慧。这一历史事件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为当代“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7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昨天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云08吴铭 小渔村史诗班135-讲作业:
作一篇论述文:说说你资治通鉴的理解。
附录:
【原文】是时,汉使西逾葱岭,抵安息。安息发使,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及诸小国欢潜、大益、姑师、苏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西国使更来更去,天子每巡狩海上,悉从外国客,大都、多人则过之,散财帛以赏赐,厚具以饶给之,以览示汉富厚焉。大角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名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倾骇之。大宛左右多蒲萄,可以为酒;多苜蓿,天马嗜之;汉使采其实以来,天子种之于离宫别观旁,极望。然西域以近匈奴,常畏奴使,待之过于汉使焉。
个人论述:
西汉自刘邦几代之后,至汉武帝时期已见鼎盛。汉使出使西域也得到相应高捧吧。汉使到达安息国时,安息国为了讨好大汉王朝,便收集了大鸟以及一些会魔术的人献给大汉。如欢潜、大益、姑师、扜冞、苏薤等诸小国也都随行来朝见大汉天子,汉武帝非常高兴。以至于每次的海巡也带上随行的外使,一路散发金钱财帛等,为彰显汉朝的富有,酒池肉林等豪宴,无不讲究奢华。汉武帝之所以这样做,除了要满足个人的一些虚荣心外,也是为了让小国纷纷倾慕,从而依附大汉朝。
汉武帝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带来西域各种文化的交流。比如,大宛盛产的宝马、葡萄等。后张骞作为交换使的成就,后来对于汉朝时期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但从西域人内心的平衡来说,对于匈奴的畏惧还是较于汉朝的。
汉武帝这种以撒钱炫富的方式来让西域各个国家作为倾慕和依附的条件,个人认为还待商榷。毕竟,炫富不是国家富强途径唯一途径,自古以来,国家的强大从来不只是富有,还有强大武力值上的强大,才能真正威慑宵小之国。这是个人不认同的最大观点。
但从大汉朝的经济、文化方面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途径。毕竟没有人愿意与穷得尿裤子的人做生意不是。所以呀,汉武帝的这种“怀柔政策”夜对当时真正的国家强大,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总而言之,这一段文字的体现也是记录了大汉与西域风情文化的交流,既是张骞通西域的延续,也是为丝绸之路提供的关键视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07:21 , Processed in 0.0581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