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期诗班采菊28-力辛作业汇总:
第一讲作业:
一、问答题:①什么是近体诗?
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它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形成于初唐时期,并在唐代达到高峰。
②什么是格律?
指创作近体诗需遵守的格式。
包括平仄、对仗、粘对、押韵的要求。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起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承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转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合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a)标出平仄
b)找出入声字:曲、局、禄、作、画
c)标明起、承、转、合分别是哪几句?
三、任选题:有格律诗基础的同学,以“人间四月天”为主题,创作七律一首,题目自拟,韵部自选。(本题做摸底参考用,不要求评阅老师给予评阅。)
四月
力辛
风柔水碧草芊芊,正是人间四月天。
陌上花开香染袖,岸边柳弱絮如绵。
莫临池镜照苍鬓,且倚青春学少年。
酒畔相携唯共饮,笑将榆荚作沽钱。
==============
第二讲作业:
一、问答题:
①识别入声字有哪几种方法?
答:排除法,重点注意法,偏傍类推法,记诵名作法,勤查典藉法
②请写出几个古代平仄两读意义不变的字。
答:叹、看、醒、望、忘
③请写出几个古代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同的字。
答:从、分、中、为、吹、更、操、更、浪。
二、找一首七律,标出平仄,并找出入声字,包括题目,不得抄别人的作业,不得与上一节课律诗相同。
山居即事 清 · 吴江
七言律诗
树满闲园水满陂,景从村出又何之。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埽苔岩石堪为榻,开卷诗书可当师。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花月有情陪饮酒,渔樵无事即围棋。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要知清雅山中景,茆屋翛然并竹篱。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入声字:出、石、榻、月、屋
三、任选题:有格律诗基础的同学,以“春节”为主题,创作七律一首,题目自拟,韵部自选。
==============
第三讲作业:
一、问答题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
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二、对句练习
出句:风扫阶前叶【顺眼阳光】
对句:月铺瓦上霜。【力辛】
出句:杜宇声声思故里【顺眼阳光】
对句:酴糜簇簇送残春【力辛】
==============
第四讲作业:
一、问答题:词组结构的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动补式、介宾式,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请例说明。
答:
联合词组:
又称并列词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相近、相反或相类的词并列组合而成,词与词之间没有主次之分。例如:“肝胆”“吟哦”“富裕”等。
偏正词组:
偏正结构有两种类型: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定中结构用于名词,状中结构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修饰语限定中心语。例如:“苦心”“畅想”“快跑”等。
主谓词组: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的短语结构,通常主语在前,是陈述对象;谓语在后,是对主语的陈述。例如:“水流”“花飞”等。
动宾词组:
又称“述宾短语”,是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宾语构成的语法结构,表示动作和动作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动宾短语的前一个成分由动词充当,起支配作用;后一个成分受动词支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事物,常用名词、代词等充当,称为宾语。例如:“举重”“读书”等
动补词组:前一部分是动词,后一部分对动作起补充说明作用,叫补语。比如“说明”,“提高”等
介宾式: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在前面,宾语在后面,用来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如“于兹”“从此”等。
二、对句练习,注意词组结构对应:
出句:寂寂珠帘空对月【西贝】
对句:呜呜玉笛只伤心【力辛】
出句:细数落花眉未展【只字不提】
对句:遥看去雁意长牵【力辛】
==============
第五讲作业:
一、什么是平水韵? 新韵和平水韵最原则的区别在哪里?
平水韵是依据中古音韵所编写的韵书。它是由江北平水人刘渊所编写的。
新韵和平水韵最原则的区别在于依据的音韵标准不同。新韵依照现代语音把语音分成十八个韵部。每个韵部分为平、仄两部份。平声分阴阳。仄声分上、去、入。而平水韵作者依当时语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
二、什么是“替”“对”“粘”?
平仄在本句中相交替叫“替”,平仄在对句中相对立叫“对”,
平仄在上下联相近的两句相粘的叫“粘”。
三、根据例诗,回答问题:
例诗:
九日登高(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1、上面的七律属哪个韵部,给例诗标出平仄。
答:下平十一尤
九日登高(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这首七律是什么格式?
答:平起平收
3、找出入声字;
答:北、歇、菊、插、作、说、得。
4、并写出全部的替对黏。
替:山与近,近与皇。歇与皋、皋与菊。萸与鬓、鬓与宜。翠与钗、钗与作。说与潜、潜与下。曾与见、见与风。
对:山对景、近对阳、皇对北。歇对飞、皋对苑、菊对梨。萸对翠、鬓对钗、宜对作。说对曾、潜对见、下对风。
粘:景粘歇、阳粘皋、北粘菊。飞粘萸、苑粘鬓、梨粘宜。翠粘说、钗粘潜、作粘下。
四、根据律诗相“替、对、粘”的规律推导出另外三种七律格式,即“平起仄收式”,“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第六讲作业
七律·桃花
闲看深浅一溪花,横出桥亭灼灼华。
禽啭枝枝藏影密,风过片片落舟斜。
红云碧水桃源信,田舍鸡声避世家。
正是渔郎曾到处,芳菲夹岸色如霞。
==============
第七讲作业:
一、问答部分:
1、什么是拗句?
答:拗句是指在格律诗中,不符合平仄格律要求的句子。格律诗的平仄有一定的规则,违反规则的句子就是拗句。
2、什么是拗救?
答:- 拗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诗句中其他字的平仄,来补救拗句,使整个诗句在音韵上仍然保持和谐、平衡,尽量符合3、常用的拗救一共有几种?
答:-常见的拗救有三种类型。
一是本句自救,即孤平拗救,一般在“平平仄仄平”句式中。
二是对句相救,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一联中,出句第三字若用了仄声,对句第三字则改用平声来救。对句尾三字为平仄平。
三是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同时使用。
二、先标出平仄,然后指出下面这首诗的拗句和拗救的方法。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拗句:
老子犹堪绝大漠,没有救
一身报国有万死(五连仄对句相救)
记取江湖泊船处(本句自救)
==============
第八讲作业
七律 清明
光风摇动暮春天,艳李秾桃柳似烟。
红落扑怀香未断,路遥迷眼草无边。
烛灰处处轻蝴蝶,暮色声声怨杜鹃。
春好已知终易去,消魂只在晚山前。
==============
第九讲作业
七律 暮春抒怀
乱红碎絮落何频,节气惊看只恼人。
九十风光容易逝,几多况味不须嗔。
花飞花谢寻常事,云卷云舒自在身。
何必樽前怨迟暮,明朝物色一番新。
==============
第十讲作业
七律 牡丹
仙艳开时花事终,淡烟露雨晓融融。
风流倾国有真态,富贵向人临翠丛。
闻说曾遭禁苑火,至今化作洛阳红。
怜花当惜春时少,莫把残杯对晚风。
==============
第十一讲作业:
七律 初夏
红了樱桃又绿蕉,小村浓绿已遮桥。
箨龙逢雨出肥笋,垄麦约风翻细潮。
农事才休园欲灌,楸枰方展友相邀。
人生富贵应如此,一亩清阴酒一瓢。
==============
第十二讲作业:
七律 月季
二十四番花信风,番番吹得一园红。
丹葩和露倚篱竹,绿叶簇枝傍棘丛。
三月嫩霞常艳丽,四时新梗总玲珑。
翩翩开得丽颜在,只恼人间却不同。
==============
第十三讲作业:
七律 忆母
萱堂常忆泪纵横,种种音容梦里生。
井臼身劳垂鬓白,顽愚心累训儿轻。
应怜第宅已三徙,最望痴儿能一鸣。
反哺谁堪亲不在,慈乌夜夜作啼声。
==============
第十四讲作业
七律 咏荷
田田雨霁碧千株,映日如霞一画图。
池上风微香浸水,盘中脉动露匀珠。
仙姿玉骨泥难染,君子高标世亦殊。
心与孤芳望尘外,烟滨更有两三凫。
==============
第十五讲作业:
七律 夏夜
髫龄炎暑好追凉,眠簟池边星曳光。
犬吠芳村烟水远,萤飞露叶翠瓜香。
于今身老江湖外, 几度怀归道路长。
独倚危栏望河汉,清辉照鬓夜微茫。
==============
第十六讲作业:
七律 端午
艾蒲香溢锦榴红,今日人家尽楚风。
角黍登盘粳米白,龙舟观赛市衢空。
骚魂已寄沧波里,乡俗还留古意中。
九畹滋兰香未歇,又逢重午寸心同。
==============
第十七讲作业:
七律 咏关羽
青龙赤兔寿亭侯,劲节高风传不休。
挂印挑衣终别魏,过关斩隘为归刘。
华容风雨一声叹,赤壁髭须满眼秋。
星陨麦城精魄在,天擎汉鼎义方猷。
==============
第十八讲作业
七律 题王昭君
何事汉庭诛画师,丹青已误美人时。
琵琶风雪望龙阙,婉转蛾眉入燕陲。
八月胡天荒草下,江南春日白云涯。
闻言漠北有香冢,独绕青青茎自滋。
==============
第十九讲作业:
七律 西瓜
叶覆碧圆初卧沙,摘来寒井可浮瓜。
鸾刀方切霜分碗,玉勺已尝寒绕牙。
早是人间炎暑退,应如蓬岛爽风赊。
于今谁晓邵平乐,自啖清凉对落霞。
==============
第二十讲作业:
七律 合欢树
何事苦情名合欢,相思无计总凋残。
花登绮树叶还卷,露滴琼枝香亦阑。
蠲忿忘忧期盼久,朝开暮合咏吟难。
可怜都作啼鹃血,坠地犹凝红泪寒。
==============
第二十一讲作业:
七律 梅雨夜备考
漫天梅雨锁千家,翠湿书灯窗影斜。
已是夜长时已久,犹思晷继日能加。
案头曾作千题尽,囊里还存万卷赊。
且看明朝池水涨,帆张风快去无涯。
==============
第二十二讲作业:
七律 窗前四榆
风致翩翩四棵榆,摇钱含露叠根株。
白云冠峻识高洁,绿叶衣香知直孤。
递影婆娑能共语,对风飒爽似知吾。
老来叹息交游少,能否对君倾几壶?
==============
第二十三讲作业:
七律 破茧成蝶
千丝缠翼似寒儒,蜕骨重生守节孤。
只待涅槃黄茧破,便沾琼露彩衣殊。
翩然红药香犹集,缥缈青虫壳已无。
君看花间频上下,不须叹息怨穷途。
==============
第二十四讲作业:
1.起句按手法分有哪14种分法?
答:1、 明起 2、借景抒情起 3、暗起。起者不点到题字,题意暗藏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6、引事起 7、抒情开头式:8、引起 9、反起 10、开门见山,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出所咏之物来。(兴)13,陈述式: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2.起句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 起应注意的问题
1、 起必须直入主题。
2、 与主题物事要有关联,也要和主题物事保持距离
3、 两句之间要有联系。
3.承句按内容分有哪3种分法?
答:1、景承 2、 意承 3、 点题:
4.按写作手法分有哪5种分法?
答:1, 顺承:2, 递进式承接 3, 并列承接:4、一问一答 5、逆承:
5.转句有哪7种转法?
答:1,景入情转法 2、反转法 3、直抒扩转法 4、进一层转法 5、地点转法 6,写意转法:7、抒情转法
6.转句在全篇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全篇中的作用:基本上转要在起、承描写的基础上,来抒发作者的情,就是我们所说的触景生情。
照应起、承,为合作铺垫,阐明主旨。
==============
第二十五讲作业
七律 学诗感怀
一襟清气觅诗情,执卷师贤读古声。
颇奈衰年吟不得,堪叹痴腹写难成。
未辞滴水石穿后,但向孤灯句锻精。
莫道桑榆霞色晚,心田犹可种琼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