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组长随心作业本

[复制链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8-11 2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五讲作业
梁组随心




作业:论侯景之死。




侯景原本在南朝梁做臣子,后来举兵叛乱,围困京城,苛待皇帝,把梁武帝萧衍生生给饿死了,扶持太子萧纲登基之后,没多久又把人杀了,棺材也不给一个。
好歹死的时候是皇帝的身份,但是萧纲的棺材就是临时在他死去的屋子里拆下来的门窗木板拼起来的。后来侯景又扶持了萧纲之前先太子的孙子萧栋登基,没几天又把人家兄弟三个关进了密室。
后来梁元帝萧绎派手下的两大得力战将——陈霸先、王僧辩去征讨侯景,侯景刚当了没多久的皇帝,打不过人家,只好逃跑。但是没有跑成功,逃跑的途中被自己的手下给杀了。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侯景早前几次背叛国主,坑杀萧梁皇帝,最终落败被杀,也不稀奇。但是侯景之死十分之惨烈。以前的人们都讲究一个死时要保留全尸,要入土为安,只有犯了大罪的人会被惩罚“砍头”“五马分尸”“火刑”等,不给人留下完整尸首。
而侯景这样的当世之人眼里的乱臣贼子,落难被杀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至于全尸就更是不要想了。王僧辩追上他之后,将他的尸体砍下双手交给了北齐皇帝高洋,把他的头颅送去了江陵给主子萧绎,剩下的尸首留在健康城的街头,直接扔在了大街上。
尸首留在健康的原因是此前萧梁皇室定都健康,侯景作乱时也是居于健康,后来侯景称帝,自然还在健康,而梁元帝萧绎是在江陵称帝,不曾到健康来,王僧辩杀了侯景之后,送了人头回江陵,就是向萧绎复命了,尸体自然就留在了健康,难不成王僧辩还替他收尸好好安葬不成?
脑袋被砍下,双手被砍下,尸体分成了好几部分,这根本不算“惨”。当时闹饥荒,因为此前在侯景钳制之下的两个傀儡皇帝根本没有办法管理国家,自顾不暇更顾不上百姓,侯景也没顾得上。
饥荒已经严重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据记载当时被吃掉的人十有四五,包括一向是一个国家最繁华的地区的京城也不例外,连周边小国的使者过来时,看到满城荒草尸首,都吓哭了。
所以,被抛在街上的侯景的尸体,很快就被百姓分吃完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吃掉侯景尸体的人里,还有他的妻子溧阳公主。吃完了之后,骨头总没人吃,侯景的尸骨被烧成了灰,还有人把他的骨灰掺到酒里,混着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8-11 2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六讲作业
梁组随心


1.评价王琳
王琳在平定侯景之乱时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又在抚平湘州叛乱、大败陈朝军队中立下不朽功勋,深得军民拥戴。寿阳城沦陷后王琳被俘处死,时年48岁,北齐追赠他为都督十五州诸军事、扬州刺史等,谥号忠武。 王琳是个怎样的人王琳体态容貌闲静文雅,站起来头发能垂到地下,喜怒不形于色。虽然没什么学问,但他反应敏捷,记忆力强,部下数千人,王琳都能叫出他们的姓名。刑罚公正,轻视金钱,敬爱人才,士兵对他一片忠心。王琳年轻时就担任将帅,屡经丧乱,常怀有忠义的气节。他虽然没有立锥之地,流亡邺城,但北齐的官民也都推崇王琳的忠义。寿阳陷落后,王琳被俘,吴明彻本想保全他,但王琳过去的部属,很多人在吴明彻军中任职,看到他受难,都悲痛叹息,不忍心抬头,争着向吴明彻请求宽恕王琳性命,又纷纷赠送给他路费行装。吴明彻因此畏忌王琳,将他杀害。王琳遇害的消息传出后,民间一片哭声,远听像是响雷。有一个老汉提着一壶酒和一块乾肉到屍体旁祭奠,放声大哭,哀痛欲绝,把流在地上的血刮起来带走。田野间农夫或乡村父老,不论是否见过王琳,听到王琳被杀的消息,没有人不流泪哭泣。后世史家从他的诚信感人来看,认为即使是循循善诱的西汉名将李广,也不过如此。




2,你怎么看梁元帝的登基
侯景杀了梁武帝后,南梁手握重兵王爷们纷纷揭竿而起,诛杀逆贼。其实,这帮人心里很清楚,侯景就是他们的一颗棋子,毕竟,谁都想坐上皇位,有了侯景帮他们弑君,到时候,谁当皇帝,都具有合法性了。而这帮人里面,赢面最大的,就是萧绎。
面对这样的好事,萧绎自然不会退让,他很快便打着诛杀逆贼的旗号攻打侯景。这侯景虽说人品不怎么样,打仗却是一把好手,南梁几十年来,未兴刀兵,大多数王爷都在结党营私,士兵的水平如何可想而知,这样的军队,完全挡不住侯景。不过当侯景对上萧绎的军队时受挫了。萧绎可不是那群酒囊饭袋,人家每天都在训练军队,没有一刻松懈,正因为如此,萧绎扛住了在北方战场上滚刀子的侯景。
历时四年的侯景之乱结束,湘东王萧绎登基为帝,史称梁元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8-20 15: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七讲作业
梁组随心


你怎么评价萧纪


萧纪,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八子,称帝前统领蜀地,领益州刺史。梁武帝后期“侯景之乱”的爆发造成南朝经济萧条、朝政打乱,梁超自此一蹶不振。而此时的萧纪坐镇益州天府,并没有立即参与平叛,而是采取作壁上观的姿态,直至荆州刺史萧绎(也就是萧纪的哥哥,梁武帝萧衍第七子)诛杀侯景,此时萧纪才在世子萧圆照的鼓动下在公元525年于成都称帝,年号天正。虽然萧纪称帝时间不长,但是这短短的光阴里,却做出不少荒唐事,以至于以后贻笑千年。
  却说萧纪于成都称帝,之后便打着平叛的旗号起兵东进,而此时的萧绎虽然诛杀了侯景,但是侯景之乱的余波未平,很多地方的动乱此起彼伏。如果萧纪此时能抓住良机,迅速攻入健康,或许历史也就不会一般了。恰好抠门的萧纪此时做了一件可笑的事,以至于后面兵败被杀。


  萧纪起兵的消息传来,萧绎自知不敌,只得去北方的魏国求救,西魏此时采取围魏救赵的方略,派大将尉迟炯进攻程度,萧纪闻得后路被炒,军心打乱无力进攻。此时为了稳定军心,萧纪让人做了一万多个一斤多种的黄金饼,五万多个银饼,宣告将士,杀敌有功者,赏金饼银饼。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那么多赏赐,将士们自当奋勇上千,接着萧纪连续打了几个胜仗,可是原来许诺的赏金银之事却推脱不作数。战争大事,失信于士兵本身就是大忌,抠门的萧纪面对将士的质疑,每次都是拿出来金饼银饼让大家观看,而不发放,于是将士大失所望,接连败退。其中,有宁州刺史陈智祖劝过萧纪,让他散去金银,稳定军心,以图大事,可是萧纪不听,以至于陈智祖恨铁不成钢,气恼而死。面对萧纪此种境况,萧绎看准时机又大举反攻,萧纪军逃走的逃走,倒戈的倒戈,大好的局面一败涂地。
  不过,更可笑的事情还不是这个,据说萧纪兵败坐在龙舟上在逃跑的过程中,萧绎大将樊猛跳上船要杀他,萧纪不得已从怀中掏出一个金饼求饶,声称拿金饼雇人,带他去见哥哥萧绎,或许还能有用。不拿还好,此时樊猛见状,直接手起刀落直接杀了萧纪,说了句,杀了你,金银岂不由我做主,何来一锭金银雇我之说。


  萧纪被杀之后,萧绎将其开除祖籍,赐姓饕鬄,“饕鬄”是传说中贪吃的猛兽,用来比喻现实中贪婪、贪吃之人。赐姓饕鬄,意思是说萧纪贪财抠门大失人心不得善终,在当时这种评价是对萧纪的一种侮辱和藐视,由此可见,大好局面本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却闹了个笑话。这也充分说明,萧纪此人虽然称帝,却无帝王之胸襟,更无帝王之才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8-27 14: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六十八讲作业
梁组随心


作业:梁元帝为什么不愿意回健康而迁都江陵,这么做有何后果?


梁元帝不肯返回建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萧绎是梁武帝庶出的第七个儿子,梁武帝也从来没有考虑过传位于萧绎。年仅六岁的萧绎就离开了建康,到江陵当湘东王。这导致萧绎在建康几乎没有什么人脉势力,而江陵却是他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萧绎自然不愿意离开江陵。


第二,侯景之乱对以建康为中心的三吴地区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史书记载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与建康相比,江陵几乎没有被侯景之乱的波及,人口和生产力都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害。萧绎是个“四季常服不过八套”的人,江陵此时的生活要比建康舒服。


第三,萧绎在登基之后面临的局势不好,西边是与萧绎“地拟孙刘,情深鲁卫”并且也已经登基的萧纪,北方则是已经逐渐发展为统一核心的西魏。对于萧纪和西魏,萧绎采取的策略是“引西魏灭萧纪”。为了“引西魏灭萧纪”的成功实施,萧绎决定不离开江陵,以便亲自微操。


综合来讲,多年的经营、生活上的享受和所谓的“战略考虑”让萧绎拒绝返回建康,而是继续待在江陵。




结果就是萧绎的江陵政权被西魏消灭,南梁此后再没有出现过有实权的皇帝,进而名存实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9-9 0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讲作业  
梁组随心


你怎么看待梁元帝的失败


西魏军攻打的时候,萧绎的大军基本都在当时的建康,导致无法及时赶来支援。即时在援军赶来支援之时,因为地利尽失,导致援军已经无可奈何了。所以最终江陵城破,西魏军入城俘虏了梁元帝萧绎,把江陵城劫掠一空。最终,梁元帝也是惨死于西魏军之手,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萧绎登帝位之时,梁朝已经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灭亡也是劫数难逃。然而,萧绎的帝王之位仅仅维持了两年,就灰飞烟灭了,这还是值得探讨。
        中国历史上之末代皇帝很有几位,如南唐后主李煜,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等,萧绎就是其中之一。在这几中萧绎应该有更高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萧绎除了文学绘画上的名气之外,他的帝王史实在不堪一顾。
萧绎的帝王史确实是短暂的失败的悲剧。
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梁元帝的政治悲剧,固然与侯景之乱和统治集团的矛盾有关,然而萧绎个人决策上的错误也不可忽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9-27 16: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一讲作业
梁组随心


1.论述南梁皇帝萧渊明


此人是个庸才,根本不懂军事。诸将与他商议军事,他都不知如何对答,只会说个“临时制宜。”率兵屯在彭城附近的寒山,兴师动众筑起了一道土堰,阻断泗水,却又不肯乘水攻城。待到东魏名将慕容绍宗率领十万大军来救彭城,羊侃劝他乘敌远来立足未稳,发兵突袭,他又不听,结果坐以待毙,在当年十一月兵败被俘。此后,一直居住在晋阳。东魏大将军高澄和后来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对他倒相当优待,无非是日后可以多一张对付梁朝的王牌。就这样一晃过了八年。如今机会来到,齐王高洋便决定把他送回建康去当皇帝,以便使梁朝成为齐的附庸。


2评价陈霸先杀王僧辩


从历史评价来看,陈霸先的形象历来是偏于正面的,很多人为他袭杀盟友王僧辩之举做出了种种辩护,认为王僧辩对北齐的无底线让步本就有取死之道;或者认为王僧辩在此前也有很多排挤压制陈霸先的手段,这才引发了后者的反击。但我认为陈霸先此人不愧是力挽狂澜的盖世豪杰,但他袭杀王僧辩完全就是先下手为强的枭雄手段,在道义上站不住脚,甚至可以说是其生平的一大污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9-27 16: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二讲作业
梁组随心


1.你怎么看高岳被杀。


北齐皇帝高洋在薛贵嫔的姊姊家喝酒玩乐。贵妃的姊姊仗着以前高洋对自己的宠爱,便对高洋撒娇说道:“陛下,我父亲德高望重,能力又足,不如让他当司徒吧?”
高洋是喝醉了,但他不傻,于是大怒道:“司徒是朝堂支柱,哪是你想要就给的?”
高洋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喝醉酒后喜欢用锯杀人。结果自然悲剧了,高洋当时也不顾什么往日情分,亲自操锯将她的头颅锯了下来。
一个靠“卖女儿”起家的老头,能有何本事?还想做司徒,可笑!想到这里,高洋扛不住酒意,呼呼大睡起来。
当高洋酒醒后越想越气,又牵连到自己贵嫔以前的风流韵事,觉得这一家都不是什么好人。想到这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奸夫淫妇”一起杀了算了。
于是,清河郡王高岳被皇帝一杯毒酒赐死。仅仅是因为薛贵嫔曾经是歌姬出身,以前出入过高岳府邸。
高洋很在意这件事,曾经当面询问过高岳是否与薛氏有染,高岳极力否认,并且辩解道:“臣原本觉得她貌美,想要娶她,但接触以后嫌她言语举止轻浮,所以没娶,并把她赶出了府。”
高洋一听更加恼怒,我纳的贵嫔你嫌轻浮,你把我当什么了?好在当时他还没有喝醉,加上高岳南征北战,劳苦功高,就放了他一马。
可这次不同,皇帝高洋正在气头上,于是高岳不得不死了。


2.评价高洋的胡折腾。
高洋将薛氏接入后宫,薛氏的姐姐趁机替父求官。薛氏和高岳就是通过姐姐介绍认识的,高洋本就介意,于是将薛氏姐姐吊起来,用锯子将其锯成两段。高洋又责备高岳奸淫薛氏,派高归彦去带药酒去赐死高岳。高岳申诉自己无罪,高归彦说:你死了,可保全家人。高岳只得饮下毒酒。
薛氏得宠,被封为嫔妃,某日,高洋忽然想起她曾和高岳有过一腿,于是将她斩首,并把首级揣在怀里去宴饮。席间众人正尽兴之时,高洋忽然将薛氏的头掏出来扔到桌上,又叫人搬来尸体,肢解,将薛氏的髀骨当作琵琶弹弄,流着泪来说「佳人难再得」。薛氏尸体被抬走,高洋跟着,披散头发,边走边哭。
高洋刚当上皇帝时,勤于政务,知人善任。能「以法驭下,或有违犯,不容勋戚,内外莫不肃然。至于军国机策,独决怀抱;每临行陈,亲当矢石,所向有功」。当了几年皇帝后,渐渐「以功业自矜,遂嗜酒淫泆,肆行狂暴」。经常通宵唱跳,或披散头发、披红挂绿,或裸露身体,涂脂抹粉,在集市游走。高台梁柱,工匠在上面都要系绳子以防意外。高洋却在梁脊上快步小跑,还能边跑边舞。有一次高洋在路上问一个妇女「天子何如」,妇女不认识眼前的人就是天子,说「颠颠痴痴,何成天子」,高洋将其斩杀。
高洋酗酒发疯,其母娄太后深恶痛绝,曾举杖打他,高洋竟然说要把老母亲嫁给胡人「即当嫁此老母与胡」。娄太后黑着脸不再说话。高洋想逗母亲笑,爬到床底下,拱身把床抬起,娄太后摔了下来,受了伤。高洋酒醒后,深感羞惭,让人堆起柴火,要跳进去烧死自己。娄太后抱着她,勉强挤出笑容。高洋列数自己的罪状,脱下衣服,让高归彦用棍子抽打他。娄太后抱着他不让打,高洋痛哭流涕,还是打了五十下脚板,并下决心戒酒。只戒了十天,又开始喝上了。
高洋到皇后李祖娥娘家,岳母崔氏不知为何招惹了他,高洋以鸣镝射崔氏,并大骂:我喝醉了连母亲都不认识,你这老奴才算个什么!还挥动马鞭,一口气抽了崔氏一百多鞭。
丞相杨愔(字遵彦),也常遭高洋轻侮,蹲茅房时让堂堂丞相候着,给他递刮屁股沟的篾片。又用马鞭抽打杨愔,抽到血流出来湿透了衣袍。还把杨愔放进棺材,用丧车运着走,演习大出殡。
高氏家族中的妇女,不管亲疏,高洋都和她们乱伦,还把她们赐给亲信玩弄「高氏妇女,不问亲疏,多与之乱,或以赐左右,又多方苦辱之」
高洋身边常备刑具,动辄杀人「作大镬、长锯、锉、碓之属,陈之于庭,每醉,辄手杀人,以为戏乐。所杀者多令支解,或焚之于火,或投之于水」。为了不殃及无辜,杨愔选邺城死囚扮作仪仗队员,称作「供御囚」。高洋想杀人时,就抓来应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0-17 12: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四年级
第一讲作业:
梁组随心




1你对孤独信之死怎么看?




独孤信之死,暴露了关陇集团内部联姻合作的另一面:权斗政争。
到了晚年,宇文泰要取代西魏自立,已是分分钟的事,但像曹操一样,他想把临门一脚留给自己的儿子。
他纠结的是,要选哪个儿子当接班人。
宇文泰心中的人选,不是庶长子宇文毓,而是年纪尚幼的嫡子宇文觉。他曾跟亲信密语,说他想立嫡子为接班人,但怕“大司马有疑”。
大司马,即独孤信,时为三公之一,且是宇文毓的岳父,风头无两。
然而,宇文泰对独孤信的忧惧,已经显示了独孤信无法回避宇文泰身后的权力斗争。
宇文泰死后,侄子宇文护接过权力大棒,拥立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
随之,关陇集团内部最高层的“八柱国家”矛盾公开化:
一方为河内郡开国公独孤信,以及南阳郡开国公赵贵;
一方为常山郡开国公于谨,及其所支持的宇文护。
这是关陇集团内部的第一次高层政争,最终以一种有节制的处置收场。史载,宇文护鉴于独孤信“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过,逼令自尽于家”。
55岁的独孤信自杀身亡。独孤家族遭受到重大而致命的政治挫折。

2评价一下陈霸先创立陈朝。




南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有历史学者认为,从秦汉算起,到南陈灭亡,属于中华第一帝国时期。可以说南陈的灭亡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其实从南陈开国之初,败亡的隐患就已经存在了。当然这不是陈霸先的责任,而是南陈先天不足。其实个人对南北朝历史的看法就是:如果说刘裕是南北朝第一英雄的话,陈霸先就堪称南朝第二英雄。
​相比南朝的其他朝代,陈朝有点特殊
对东晋和南朝来说,陈朝是个比较特殊的朝代。
自东晋建国以来,江南就存在着北人和南人之间非常分明的界限,北人是指北方渡江南下的人,又称侨人;南人则是江东本地人,被北人称为荒,或者。
由于侨人来自中原政治中心,因此地位要高于很多。而侨人又分两类,一类是传统的中原世家大户,一类则是低级寒族;南人也分两类,一类是江南本地的世家大户,一类则是江南土著。
如此,就构成了东晋、南朝宋、南齐和南梁政治高层的结构特色,侨人中善战的武装集团成为君主,侨人中不善战的文士为公卿大臣。而南人则很难被重用,除了东晋初建时期,晋元帝司马睿为了稳固在江南的地位,曾大力启用了一批江南士人,如顾荣,贺循,甘卓等人外,随着北人势力稳固,南人被重用者越来越少。
如此一来,形成一个现象,即南朝的开国皇帝,如南朝宋刘裕,南齐萧道成,南梁萧衍都是南下的北人。
可是,南朝陈霸先,却是正宗南人土著
陈霸先本是吴兴郡(今湖州市)长城(今长兴)县下若里人,因为出身太过卑微,因此他的先祖已经不可考证,而祖先不可考证,也反证明了他地位的卑微。
据陈霸先自己的口述,他是东汉太丘长陈实的后人。陈实一门乃是汉朝中原颍川的望族,由于当时冒认贤能为祖先的风气很浓,因此陈霸先自己的说法不可信。不过大多数历史学者的意见是,陈霸先的出生乃是江南寒族。
其实,在当时以低微的江南寒族身份能在南朝立国,正显示了陈霸先的不简单,他要付出比南来的北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
陈霸先有当时英雄共同的特点,不喜欢从事生产劳动,只爱四处结交朋友,稍长之后,他就喜欢读书,他读的书,不是四书五经,而是历史和兵书,而且喜欢习武。
如此来说,虽然陈霸先的祖先已经不可考,可是从他能够读上书来看,他是出生于小康之家的寒族。
因为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前,书非常贵而且少,能读上书的,家里或多或少还算殷实。
陈霸先走上仕途之路也是按部就班,他这样的人,在街坊上也算是能人,因此担任了里司,里司工作做得不错,陈霸先就到建康做管理油库的小吏,接着又给梁武帝的侄子新喻侯萧映做传令吏。
从陈霸先此时的经历看,非常符合他喜欢四处交朋友,不喜欢从事具体事务的个性,也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是不断地向往高处走。
结果陈霸先达到了目的,来到了皇族萧映身边。
陈霸先的为人处事非常不错,因此深得萧映的好感。萧映做吴兴太守时,曾用眼睛看着远处的陈霸先对他的幕僚说:“这个人以后前途无量。”
后来萧映做了广州刺史,就带着陈霸先赴任,提拔陈霸先做了参军,这是陈霸先从小吏到官员的飞跃。
广州距离建康非常偏远,而且是久乱之地,因此萧映一到广州就让陈霸先负责招募军队,陈霸先招募了一千多人,他带着这一千人讨伐叛乱,功成后担任高要(今广东高要)郡守。
后来广州被叛军围困,陈霸先以3千精兵,数次大败叛军,他的名声传到了梁武帝萧衍耳中。梁武帝萧衍封陈霸先为子爵,由于没有见到本人,就命令画师为陈霸先画像,之后传到建康供萧衍观看。
这次让陈霸先在萧衍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任命陈霸先都督七个郡的军事。
时势造英雄,出身低微,不事生产的陈霸先成了七个郡的军事统领,对他这个出身低微的人来说,已经功成名就,可是他的机会还远远没有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1-5 20: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第二讲作业作业:
梁组随心

1.你怎么看独孤氏一门三皇后?
独孤一门三皇后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独孤信家族,他的三个女儿在生前或死后均被封或追封为皇后,亘古罕见。独孤家族在北周、隋、唐三朝都进入皇室,三代都为外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

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独孤皇后,云中人,北周明帝宇文毓妻,西魏大司马独孤信长女。北周建立后,宇文毓接替弟弟宇文觉成为北周第二个统治者,独孤氏成为王后,不久去世,葬于昭陵。宇文毓尊为皇帝后,追封独孤氏为皇后。宇文毓去世后,加谥为明敬皇后。

2评论陈霸先之死。
​因为陈霸先因权力争夺杀了王僧辩,而在三十年后,遭到了王僧辩儿子的疯狂报复。以至于在死后居然落了个挫骨扬灰的后果。
陈霸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建立者,我们都知道南朝时期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建立者都是有自己的雄才大略和英明远见的。之所以说陈朝的陈霸先是历史评价最高的,原因有三。其一,陈霸先虽出身卑微,但是他却有治世之才,由一介乡村官员一步步到掌握大权,平叛“侯景之乱”。虽为蝼蚁,却不甘为蝼蚁,有着鸿鹄之志。他本人充满着励志的色彩。其二,是此人即使后来做了陈朝的皇帝,却没有忘本,仍然励精图治,以民为本,道德高尚。其三,后人之所以对他评价居高,正是因为他当时承载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河山,在他治世的几年,人民至少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过了几年的安稳日子。
也就是这样受人爱戴和追捧的一个人,却在死了三十年之后被疯狂的报复。这个报复的人就是王颁,王颁与陈霸先的仇恨来自于陈霸先杀了王颁的父亲王僧辩,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以至于在王颁得势后,立马召集了旧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将陈霸先的陵墓掀了个底朝天,将陈霸先的尸骨鞭打,火烧,用尽残忍之手段。只为了报当时陈霸先杀死他父亲的仇恨。
事后,王颁向隋文帝负荆请罪,但是杨坚却感念王颁之孝道,不仅没有处置他,反而赏给他大量的金银珠宝,可怜了一世英名的陈霸先,因权力争夺的恩怨最终落得个挫骨扬灰,可悲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404

帖子

14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3-11-6 11: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四年级第三讲作业:
梁组随心


1.简评段韶。




段韶的赫赫战功赢得了东魏/北齐政权的崇高赞誉。他死后,高纬亲自为其发丧,并加派皇家仪仗为其出殡,随后追赠了“假黄钺、使持节,相国、太尉、录尚书事、朔州刺史”等一系列殊荣以示褒奖。他的离世让世人惋惜不已,但是对于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人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相比于后来因功高盖主而被诛杀的兰陵王高长恭、国丈斛律光,军功更加显赫的段韶得以安享晚年,这实在是难得。然而,他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能够满足北齐的现实需求,更在于他高明的为人处世之道。
段韶是个贪婪成性的人,甚至连亲朋也一毛不拔,这让他成功避开了封建统治者的最大忌讳—结党营私。此外,他好色无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皇权的猜忌,让统治者认为他不过就那么点志气。同时,他擅长让功,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以公元564年的邙山之战为例,段韶明明是资格最老、最有威望的将领,还是皇帝钦定前来指挥大军的总帅;但他在排兵布阵时,却故意把本应由自己领衔的中军之位让给了年纪轻轻、毫无名气的晚辈高长恭:“韶为左军,兰陵王长恭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这是因为他明白高氏家族在北齐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这个动作表明:自己绝不会抢高氏家族的风头。


2.简评韦夐。


韦夐(502~578年),字敬远,北周时学者。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人(《周书》本传未标明籍贯,《隋书》韦世康传称: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北史》称:孝宽兄夐。因韦孝宽和韦世康为京兆杜陵人,据此确定韦夐籍贯为京兆杜陵。)


韦夐少年好学,不慕荣利。20岁时,北魏朝廷曾召拜他为雍州府从事。他认为此职并非自己爱好,便假称有病,弃职离任。从此,隐居林泉,专心读书深造,时人称为隐士。后北魏曾10次征召,他皆不肯出仕。


宇文泰经营关中,闻韦夐清高、博学,曾派人去请他出山,被他谢绝。周明帝在位,对韦夐亦很尊重,曾写诗一首相赠,诗中邀请他参政。他回诗答谢,表示愿意谒见皇帝。于是,明帝命内府每日给韦夐送去河东酒一斗,赐其“逍遥公”雅号,以示尊重人才。南朝陈曾派其尚书周弘正出使长安。弘正慕韦夐的名声,请求允许拜访韦。晤谈后相见恨晚,弘正意欲邀请其南下,但他不肯应约。这说明韦夐当时在大江南北是很有声望的。


周武帝宇文邕上台时,为推进改革,广泛笼络各方人才。所以,常常邀请韦夐到皇宫中夜宴,与他论道。武帝欲取缔佛、道二教,事先诏韦夐论述佛、道、儒三教的优劣。他撰写《三教序》一篇呈送武帝。他认为“三教虽然宗旨不同,途径各异,观点不一,但目的相同,就是引导人们向善,没有优劣之分。武帝看后,选取儒学。武帝认为佛、道二教的泛滥,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形成了阻碍,因此下令禁止佛道二教。


当时,宇文赟为皇太子,闻韦夐之名,致书邀请他到东宫,当面请教立身处世之道。韦夐说:“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注:见《周书》546页。】劝太子要以节俭为荣,奢侈为耻,不要贪图其他欲望,专心求索治天下之策。


韦夐一生喜爱研究文史,留心收集文史著作。他手抄的文史书稿约数十万言,自己所写的文稿亦很多,到晚年自毁不存。他在临死之前,嘱咐儿子说,在他死后,不必另作新衣,只用旧衣殓葬,一切礼仪从简,不要收亲友的礼物。在祭祀时,也只摆素食蔬菜,不必杀牛宰羊等。


武帝宣政元年,韦夐卒于家,终年77岁。武帝派使者前去致祭,并赠给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6:39 , Processed in 0.0628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