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20绿竹清泉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8: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六十四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作业:
萧绎为什么会有残忍的话:“六门之内,自极兵威。南京城内随便抢、随便杀。”
答:
建文帝说:“昔萧绎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极。’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这句话的后半段 “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是好理解的。咱们说说前半句。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梁武帝时期有个将军侯景造反,把梁武帝给控制起来,最后连病带饿就死了。萧绎早就得到了平叛的命令,但是他为了当皇帝,所以开始先集中力量对付自己的亲人,内部稳定了之后才向建康进发。平叛总指挥王僧辩在打建康之前问萧绎:打下建康之后要是皇帝还活着该怎么办? 萧绎回答:六门之内,自极兵威。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就是:随便你杀。王僧辩回答:讨平叛逆是臣的责任,但是成济做的事,您还是委托别人吧。成济是曹魏的官员。魏主曹髦不甘心当司马昭的傀儡,于是带着人去攻打司马昭的府邸。半道上被贾充和成济等人带兵挡住了。曹髦大怒,向士兵们怒喝:我乃天子,你们想干什么?士兵们畏畏缩缩不敢向前。成济问贾充:事大了,你说怎么办?贾充看着成济问了一句:司马公养你们是干什么?成济听完以后就明白了,上去一下就刺死了曹髦。司马昭为了撇清责任,封住天下的悠悠众口,就逮捕了成济兄弟,准备杀掉。成济兄弟当然不服了,他们光着屁股爬到了屋顶上大骂司马昭,然后被司马昭的士兵给射死了。王僧辩的意思表达的很清楚,平叛可以;当替死鬼,我不干,您找别人吧。
萧绎身残(一眼瞎),自卑心态极度,于是对当时的政治敏感,内心受到严重扭曲。
“六门之内,自极兵威”,当为中国历史上家族内相互残杀的王侯将相的个例。萧绎拿下建康后,恐惧还有皇族的人在城内没有被侯景杀掉,会威胁到自己的登基,于是下令“六门之内,自极兵威”,这句话虽然可以看出气势如虹,但又令人不寒而栗,隐约地告诉臣下:处理掉应该处理的人。军人很清楚萧绎的言下之意,随即几个幸存下来的皇族,被溺毙滚滚的长江。
在侯景包围建康,他的父兄望眼欲穿的时候,萧绎腾挪援军,几万人马逼近建康,攻克建康也许指日可待。但萧绎半途就停下来了,为何优柔寡断?这就是贪念皇权的萧绎。太子给了萧绎一个退兵的借口。退兵后的建康,是侯景的天下。萧绎的父兄全部被擒。
        在父兄被侯景擒获以后,萧绎迟迟不出兵,等着早晚一天侯景杀掉父兄。在这段时间中,萧绎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向东营救父兄,哪怕是给给侯景增加压力的事情都没有做。反而专心致志在荆州周边开始收拾自己的兄弟子侄,先后擒杀多位萧姓皇族成员。
他的亲哥哥萧纶因为救援南京惨败,军队溃散,被侯景部队追的满地图跑,并且招兵买马,准备东山再起。萧绎对此极为震怒,派出大将王僧辩攻击不休。最后还将萧纶的栖身之所告知敌国西魏,西魏君主宇文泰派出杨忠(就是后来隋朝建国皇帝杨坚的父亲,当时的西魏良将),长途奔袭汝南,擒杀萧纶。可以看出,萧纶就是死在萧绎之手。
后来,萧绎和侯景大军大战,在以陈霸先和王僧辩为主要将领的率领下,南梁军队势如破竹,侯景军队被击溃,主要将领或被杀、或被擒,根本无法抵挡南梁。然而,侯景已经将他的父亲萧衍饿死在台城了,但是他的哥哥,南梁皇帝萧纲还活着,萧绎在等侯景把萧纲杀掉。侯景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将萧纲“压杀”。
        萧绎一生,可以说是觊觎皇位的一生。等他御座2年,就被西魏宇文泰派出的杨忠,帅军5万攻破建康。历史真的是很吊诡,当年萧绎给宇文泰的密保,宇文泰派出杨忠将他亲哥哥送给阎王,而这次同样是宇文泰派出的杨忠把萧绎送给阎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8: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六十五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论侯景之死。
答:侯景在被陈霸先、王僧辩打败后,逃跑的途中被自己的手下给杀了。双手被截下,脑袋被送到江陵,尸体暴露街头。最终尸骨无存,被分食殆尽。
侯景几次三番叛变,杀人越货,坑害百姓,视人命如草芥,造成了与安史之乱齐名的历史大动荡。他仅凭借自己小有些军事谋划,就投机了梁国宗室内耗的大洗牌,以至于竟然还过了一把皇帝瘾。是许多侥幸小机遇的叠加让他有了这样的舞台演绎。可是,他是个只会破坏而不会建设的人,靠野蛮屠杀取得民心是不可能的,而没有民心支持的组织怎会有长久生命力。那些欠下的血债是不可能不偿还的,他的死以及殃及子孙的报复性杀戮都是他咎由自取。他造成的恶都不是能以死来抵消了的,他的所作所为探及了人类羞耻的最底线。
而导致他敢于作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对梁朝封建士族门阀制度的敌视,那种长久的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造成的心理扭曲,产生了强大的地震波摧毁了现实社会的太平日子。
所以,侯景之死不应只从表象上做唾弃,而更应该从深里去研究他的生成发展变化,好让事情防患于未然。一个理想的文明社会,应该以人道平等为原则,允许多元化的上升渠道与发展方向,而不应该成为固化僵化的冰川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六十六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作业:

1,评价王琳
答:王琳出身兵家(兵士出身),为南梁湘东王国常侍王显嗣之子 。因其姐妹受到湘东王萧绎(即梁元帝)的宠爱,王琳不到二十岁便能跟随在萧绎左右,他从小好武,于是就担任武官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绎派时任全威将军的王琳进奉一万石米到都城建邺,赶到姑孰时,建邺已被攻陷,王琳便把米沉在江心,轻舟返回荆州。 后来,王琳逐渐升任岳阳内史,因功封建宁县侯。
王琳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他仗恃有功在建邺横行暴虐,王僧辩无法禁止,怕他作乱,奏请诛杀王琳。

2,你怎么看梁元帝的登基
答:公元552年,历时四年的侯景之乱结束,湘东王萧绎登基为帝,史称梁元帝。
梁元帝萧绎,自幼残疾却终成帝王,文采斐然却风流多情,救民于水火却亡国于未来。但是,不论历史如何评价,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乱世枭雄,名副其实的风流才子。
此外,侯景叛军还烧毁东宫藏书三万卷,象征梁朝文治的士林馆也在战乱中化为灰烬,加上后来梁元帝江陵焚书十四万卷,可以说东晋以来南方引以为傲的文化典籍收藏湮灭于侯景之乱及其间接引发的江陵之变之中。文人学士也遭逢乱离,侯景之乱对江南文化的破坏亦是不可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8: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六十七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你怎么评价萧纪
答:
萧纪,字世询,又字大智,为梁武帝萧衍第八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之弟。
萧纪自小勤学,不好浮华,丝毫没有南朝士族风气。在史书记载中:"颇有武略"、"少而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勤学有文才......属辞不好轻华,甚有骨气",可见萧纪是既有个性又能干。出任益州刺史后。萧纪在治蜀之前,蜀地民生凋敝,许多郡县都已经荒废,萧纪在任上做了许多实际工作。《资治通鉴》记载:“内修耕桑盐铁之政,外通商贾远方之利,故能殖其财用,器甲殷积。”
侯景之乱时,萧纪坐拥四川军政资源,不前往平乱;梁武帝死后,萧纪在世子萧圆照的提议下,于西元552年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天正。
但这次称帝,使萧纪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面临西魏的进攻与梁元帝的讨伐;最后萧纪被被梁元帝的部将樊猛围困,与其第三子萧圆满在硖口被杀,萧纪得年四十六岁。
萧纪被杀之后,萧绎将其开除祖籍,赐姓饕鬄,“饕鬄”是传说中贪吃的猛兽,用来比喻现实中贪婪、贪吃之人。赐姓饕鬄,意思是说萧纪重财轻义,大失人心。
萧纪最终一败涂地的表象是舍命不舍金饼,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他失去了将士的信任与拥护。他对金饼的贪恋,超过了将士们的姓名,也丧失了自己多年来在蜀中将士心中建立起来的威信,最终导致了称帝成了一场闹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8: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六十八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作业:梁元帝为什么不愿意回健康而迁都江陵,这么做有何后果?
答:一、江东地区受侯景之乱,破坏尤为严重,史书记载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没有饱受战乱的荆州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得天独厚。
二、梁元帝的臣子多是荆襄旧部,家业都在江陵,即便梁元帝想去,大臣们也都不想去。江陵也是基业所在地。
三、西蜀萧纪也并肩称帝,让出荆州,可能会导致萧纪出川掠地,梁元帝去建康不足以控制荆州。
四、江陵是南朝对峙北朝的军事前沿,战略意义大于建康,何况建康周边毁坏严重,所以选择将领称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8: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你怎么看待梁元帝的失败

西魏军攻打的时候,萧绎的大军基本都在当时的建康,导致无法及时赶来支援。即时在援军赶来支援之时,因为地利尽失,导致援军已经无可奈何了。所以最终江陵城破,西魏军入城俘虏了梁元帝萧绎,把江陵城劫掠一空。最终,梁元帝也是惨死于西魏军之手,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萧绎登帝位之时,梁朝已经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灭亡也是劫数难逃。然而,萧绎的帝王之位仅仅维持了两年,就灰飞烟灭了,这还是值得探讨。
        中国历史上之末代皇帝很有几位,如南唐后主李煜,隋炀帝杨广,宋徽宗赵佶等,萧绎就是其中之一。在这几中萧绎应该有更高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萧绎除了文学绘画上的名气之外,他的帝王史实在不堪一顾。
萧绎的帝王史确实是短暂的失败的悲剧。
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梁元帝的政治悲剧,固然与侯景之乱和统治集团的矛盾有关,然而萧绎个人决策上的错误也不可忽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8: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梁组第七十一课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论述南梁皇帝萧渊明。
答:
萧渊明是梁武帝萧衍的侄子,少有才情,历任清要,封为贞阳侯 ,豫州刺史。在梁元帝萧绎被杀之后登基为帝。萧渊明是在北齐皇帝高洋的扶持下即位的。
萧渊明曾经做过北齐的俘虏,受到了北齐感化,北齐皇帝高洋希望拥立一个被自己操控国的南朝皇帝,以缓解南面的军事威胁。
侯景之乱以后,南梁诞生了王僧辩与陈霸先两大军事集团。他俩并不同意高洋的安排,因为这毕竟是萧梁王朝自家的事情,论继承顺序也未必能轮到萧渊明。
北齐认为萧方智年幼,梁朝处在多事之秋,应该推立长君,萧渊明虽在寒山被俘,但萧渊明年龄较大,又是梁武帝的亲侄子,推他做皇帝较为适宜。其实王僧辩、陈霸先一直主张萧方智为帝。北齐派高涣领兵护送萧渊明过江。王僧辩在建康,陈霸先在京口,掌控京师的王僧辩采取了绥靖妥协,迎立萧渊明即位为帝。
     但是陈霸先自始至终都不同意萧渊明为帝,对北齐采取反对态度,于是乎便直接起兵,发动奇袭杀死了王僧辩,废除萧渊明。陈霸先为保持南朝稳定,表态永远向北齐称臣,如此一来,缓和了两国的矛盾,北齐又要求陈霸先将萧渊明送到北齐。谁料,萧渊明在南梁还未出发,便因身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后被萧庄追谥为闵皇帝。




2、评价陈霸先杀王僧辩。
答:
552年,为平定侯景之乱,梁朝大将王僧辩、陈霸先在湓口会师,两人还在白茅湾“升坛歃血,共读盟文”。之后两人精诚合作,取得了平叛战争的胜利。王僧辩“推以赤心,结廉、蔺之分”,与陈霸先的关系更进一步,两人还约定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两人表面上的关系很好,但实际上还是心存芥蒂的,正如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外托同德,内有离心”。在平定侯景之乱后,陈霸先在王僧辩的推荐下,前往京口任职在553年,面对北齐大军的进犯,两人再度合作,击败了北齐的军队。王僧辩、陈霸先,王僧辩相对更有主动权,他们都得服从于江陵的梁元帝萧绎。
      到了554年,江陵被西魏大军攻破,梁元帝被杀,至此梁朝陷入没有皇帝的境地。为了稳定局势,王僧辩、陈霸先进行了最后一次合作,拥立萧方智为太宰,并且打算推举他为皇帝。北齐见梁朝动乱,希望扶持一个带有傀儡性质的皇帝,便把皇侄萧渊明送回建康,成为梁朝的皇帝。555年五月,主持政事的王僧辩迫于形势同意接纳萧渊明为帝,但是陈霸先表示坚决反对。陈霸先以维护萧方智的正统地位为由,反对接纳萧渊明为帝,“遣使诣僧辩苦争之,往返数四,僧辩竟不从”。于是陈霸先偷袭了建康。王僧辩全无防备,结果被陈霸先擒获并处死。
     在杀死王僧辩后,陈霸先派遣使者,“仍请称臣于齐,永为蕃国”。由此可见,陈霸先袭杀王僧辩,既不是为了对抗北齐,也不是维护梁朝正统,而是谋取皇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9: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七十二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你怎么看高岳被杀。
答:
高岳,字洪略,渤海蓨县人,与高欢虽是一脉但血缘比较远,与高敖曹的亲缘关系非常近。高岳威名显赫,对高欢军事集团有很大功劳。
北齐建立后,高岳出任骠骑大将军、司州牧,进封清河郡王。后加封太保,率军援助江陵,生擒郢州刺史陆法和。
高岳生性奢侈,尤好酒色。家中歌姬舞女,钟鼓器乐,奢侈至极。起初,高岳奉高欢之命,抚养族弟高归彦,但却对他非常刻薄,高归彦怀恨在心,埋下祸根。高岳就是这样,他认为高归彦是自己抚养长大的孤儿,自以为有养育之恩,恩大于天。而事实上高归彦是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而他对皇帝交办的这个任务执行得非常恶劣,史书记载高岳“情礼甚薄”,对高归彦没有善待,高归彦对高岳仇大于恨。天保六年(555年),高归彦向文宣帝进谗言,使得文宣帝逐渐疏远高岳。后来,高岳惹怒文宣帝,被赐死,追赠太宰、太傅,谥号昭武,后又追赠太师。


2. 评价高洋的胡折腾
答:
高洋天生资质不高,远逊于兄长高澄,在高欢诸子之中,算是长的拙劣的一位。在未完全得势时,假装愚钝憨直,任何事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承袭了他哥哥的爵位,当上了齐王。并经过密谋策划,终于逼东魏帝元善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齐,历史上称为北齐。当了皇帝的高洋,首先对北方游牧民族展开了几次讨伐战争,《北齐书》均有记载,在军事上面的几次得意之举,使得年轻的高洋得意忘形,开始嗜酒成性,变得昏乱妄为,脾气暴躁,甚至泯灭人性,大发兽性。酒后变态的人格,腐化的生活缩短了高洋的寿命。由于生活荒淫,滥杀无辜。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时年仅31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19: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三年级第七十三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您心目的六朝古都邺城是什么样的?
答:邺城,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城池。据史书记载,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邺城位于现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是中国古代六朝之一的北魏时期的都城,也是北魏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历史上曾经一度被公认为当时的京城之一。
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邺国是华夏遗民在山西地区的一个联盟国家,邺城便是邺国的都城。到了春秋时期,邺国已经是关中地区的强国之一,但经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之后,邺国逐渐衰落。战国时期,邺城被赵国所灭,成为赵国的西北边陲州县。
到了北魏时期,邺城重新兴盛起来。北魏时期的邺城是一座以皇宫为中心的规划完善的都城,城墙高达30余米,城门阁楼飞檐翘角,城内有诸多宏伟的建筑,如长乐宫、太和殿、文德殿等,成为当时北方最有代表性和规模最大的古代都城之一。
邺城的主城区遗址位于现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距离临漳县城南约7公里,总面积达7700余亩。至今,邺城遗址的大部分遗迹尚未被发掘,但已经发掘出的遗迹已经证明了邺城的辉煌历史和城市规模的宏大。邺城遗址的发掘和保护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事业之一。
邺城的兴盛曾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邺城中,北魏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宗教改革,推行儒、释、道三教互补的政策,形成了独特的北魏文化。邺城也是北魏石刻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北魏石窟即在邺城周围发现。此外,在邺城中也发生了最早的科举制度,为中国近代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邺城虽然现在已经荒芜,但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影响和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对于邺城的研究和发掘工作,应该尽可能地加强,以保护和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一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你对孤独信之死怎么看
答: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人,公元502年生。打战有勇有谋,为人信义为先,西魏帝赐名“信”,故名独孤信,积功为西魏八柱国之一!
大统六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独孤信的死与一场“谋反”案有关。556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病死,其子宇文觉在宇文护辅佐下,取代西魏政权,建立北周王朝。这场权力过渡看似平稳,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宇文泰死后,由于继承人年幼,宇文护资历尚浅,为了稳定其核心地位,开始一系列动作。宇文护逼死独孤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主少国疑,树立权威。宇文护是凭借宇文泰侄子的身份取得摄政地位的,无论功绩还是名望,他都无法与独孤信、赵贵等柱国大将军相提并论。此时宇文泰的幼子刚刚即位,主少国疑,政权还不稳固。如果几大柱国联合,严重威胁他的摄政权威,宇文护自然要清洗高层的政治对手。
其二,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纵观这场“谋反”案,赵贵是主谋,独孤信是知情者,而于谨、李弼两位柱国则坚决的站在了宇文护的一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因此无论独孤信是知情者,还是参与者,都不重要了,他没有支持自己,难保以后不会反对,斩草须除根,因此独孤信必须死。
其三,身份特殊,不得不杀。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而宇文毓是北周皇帝宇文觉的大哥,此外他还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柱国李虎的儿子,隋公杨忠的儿子。皇兄岳父,这让独孤信的身份更显特殊。而且宇文护对皇帝宇文觉并不满意,准备立宇文毓为帝,如果这样独孤信岂不就成了国丈,因此他更得死。


2、评价一下陈霸先创立陈朝
答:
萧绎称帝后,想从宇文泰手中收回失地,导致两国交恶。554年,宇文泰直接出兵荆州,萧绎被杀。于是王僧辩和陈霸先在建康拥立萧方智。此时,北齐传信江南,要求立萧渊明为帝。此时的萧渊明在北齐为虏,如果立萧渊明,那就成为了北齐之傀儡。为达目的,北齐大军南下攻城,兵临江北。于是,王僧辩动摇了,全盘答应了北齐要求。不久,北齐大军“护送”萧渊明进入建康,萧渊明表示对北齐称臣。对于这一切,陈霸先是表面同意,暗中磨刀。555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陈霸先突然起兵,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此后,南朝大权就掌握于陈霸先之手。但是王僧辩的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而交州萧勃、湘郢王琳也不服陈霸先。于是陈霸先开始南征北伐,两年之后,反对力量基本肃清,东南半壁总算安定。557年,陈霸先称帝,改国号为“陈”,于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正式建立起来。
陈霸先的崛起也和刘裕、萧道成一样,在前朝内斗中寻得机会,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逐步登顶。在建国后,他也像刘裕、萧道成一样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当时江南经济破坏严重,已经经不起折腾。为了减少开支,陈霸先提倡节俭,史称“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颁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 ”。如陈霸先这样自律之人,在历史上也是稀少。
但是上天总是给南朝开了玩笑,刘裕在位两年就去世了,萧道成三年就去世,而陈霸先也仅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短短的三年,难以留下什么丰功伟绩,因此也无法带领南朝走向强盛。历史上对陈霸先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南陈的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陈书》卷一: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评价: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北宋《资治通鉴》编撰者司马光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等语言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明朝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评价: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说他欣赏的是陈霸先南征北战所使用的战术。毛泽东在晚年时曾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31 , Processed in 0.0599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