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20绿竹清泉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一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你对孤独信之死怎么看
答:
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人,公元502年生。打战有勇有谋,为人信义为先,西魏帝赐名“信”,故名独孤信,积功为西魏八柱国之一!
大统六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独孤信的死与一场“谋反”案有关。556年,西魏权臣宇文泰病死,其子宇文觉在宇文护辅佐下,取代西魏政权,建立北周王朝。这场权力过渡看似平稳,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宇文泰死后,由于继承人年幼,宇文护资历尚浅,为了稳定其核心地位,开始一系列动作。宇文护逼死独孤信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其一,主少国疑,树立权威。宇文护是凭借宇文泰侄子的身份取得摄政地位的,无论功绩还是名望,他都无法与独孤信、赵贵等柱国大将军相提并论。此时宇文泰的幼子刚刚即位,主少国疑,政权还不稳固。如果几大柱国联合,严重威胁他的摄政权威,宇文护自然要清洗高层的政治对手。
其二,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纵观这场“谋反”案,赵贵是主谋,独孤信是知情者,而于谨、李弼两位柱国则坚决的站在了宇文护的一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因此无论独孤信是知情者,还是参与者,都不重要了,他没有支持自己,难保以后不会反对,斩草须除根,因此独孤信必须死。
其三,身份特殊,不得不杀。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而宇文毓是北周皇帝宇文觉的大哥,此外他还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柱国李虎的儿子,隋公杨忠的儿子。皇兄岳父,这让独孤信的身份更显特殊。而且宇文护对皇帝宇文觉并不满意,准备立宇文毓为帝,如果这样独孤信岂不就成了国丈,因此他更得死。


2、评价一下陈霸先创立陈朝
答:
萧绎称帝后,想从宇文泰手中收回失地,导致两国交恶。554年,宇文泰直接出兵荆州,萧绎被杀。于是王僧辩和陈霸先在建康拥立萧方智。此时,北齐传信江南,要求立萧渊明为帝。此时的萧渊明在北齐为虏,如果立萧渊明,那就成为了北齐之傀儡。为达目的,北齐大军南下攻城,兵临江北。于是,王僧辩动摇了,全盘答应了北齐要求。不久,北齐大军“护送”萧渊明进入建康,萧渊明表示对北齐称臣。对于这一切,陈霸先是表面同意,暗中磨刀。555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陈霸先突然起兵,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此后,南朝大权就掌握于陈霸先之手。但是王僧辩的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而交州萧勃、湘郢王琳也不服陈霸先。于是陈霸先开始南征北伐,两年之后,反对力量基本肃清,东南半壁总算安定。557年,陈霸先称帝,改国号为“陈”,于是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正式建立起来。
陈霸先的崛起也和刘裕、萧道成一样,在前朝内斗中寻得机会,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逐步登顶。在建国后,他也像刘裕、萧道成一样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当时江南经济破坏严重,已经经不起折腾。为了减少开支,陈霸先提倡节俭,史称“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颁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 ”。如陈霸先这样自律之人,在历史上也是稀少。
但是上天总是给南朝开了玩笑,刘裕在位两年就去世了,萧道成三年就去世,而陈霸先也仅仅在位三年就去世了。短短的三年,难以留下什么丰功伟绩,因此也无法带领南朝走向强盛。历史上对陈霸先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南陈的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陈书》卷一: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评价: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北宋《资治通鉴》编撰者司马光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等语言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明朝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评价: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说他欣赏的是陈霸先南征北战所使用的战术。毛泽东在晚年时曾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二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1、你怎么看独孤氏一门三皇后。

答:历史上最有名的老丈人,应该是独孤信了,他的三个女儿分别为南北朝隋唐皇后,即北周明敬后、隋文献后、唐元贞后,一门三后 ,并且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 独孤之盛,自古未有。所以独孤信家族是“史上最旺的凤脉家族”。
         联姻皇室是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保持高门的一个重要途径。门阀政治要在士族通婚,以婚而言则要在当朝显贵之家。婚姻不仅是衡量士族高卑的尺度,更是士族地位升降和家族兴衰的反映。虽说后人看着独孤信非常风光,几个女儿都嫁得不错,可实际上冷暖自知。独孤信本人因为政变失败,原本位极人臣,却落得个被逼自尽的下场。
        要说三个女儿,她们当中的独孤迦罗算是最幸福了,只有她一位是活着的时候当上了皇后,其他的两位都是在她们死后所追加的皇后的称谓罢了。
      不要看那些位居高位者,暗地里可能有你想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得起的。

2、评论陈霸先之死。
答:陈霸先,名兴国,又名法生,是浙江长兴吴兴下若里人,出生于东汉时期的长陈寔的后代,在梁天监二年(公元503)。
         陈霸先的家境贫寒,最初是个乡绅,后来在南京城当了个小官儿,负责管理一个石油仓库。后来陈霸先被任命为广州府总管,后又被提拔为西江督护,高要知县,参加了侯景叛乱的叛乱。侯景之变之后,南梁的局势渐渐被陈霸先所控制。
    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年,废除梁敬帝,为陈王朝,并以永定为国号,成为陈武帝。陈武帝曾平定过南梁将军王僧辩,定州萧勃,江南英雄王琳等一批人。陈武帝陈霸先,是一位闻名于南北朝的帝王,被誉为“南国最杰出的君主”。
    561年,陈文帝下旨,将五位开国功臣配享陈霸先的庙庭,即杜僧明、侯瑱、周文育、胡颖、陈拟。陈拟是南陈宗室,与胡颖负责后勤工作,杜僧明、侯瑱、周文育都是征战沙场的猛将,而且都是降将。以周文育为例,他“前锋陷阵,勇冠军中”,参加了围攻广州的叛乱。陈霸先率领三千精兵平叛,生擒了周文育,“引为主帅”。

此后,周文育死心塌地为陈霸先效力,在陈霸先的军中担任前锋,参加了平定侯景的叛乱,“授通直散骑常侍,改封南移县侯,邑一千户”。周文育率军征战四方,屡建战功,帮助陈霸先建立南陈。558年十月,南方再度爆发叛乱,陈霸先派周文育前去平叛。第二年,周文育被豫章内史熊昙朗杀害,终年五十一岁。消息传到建康,陈霸先悲痛万分,“素服哭于东堂,哀甚”。几天后,陈霸先病情加重,伤心而死,终年五十七岁。葬于万安陵墓。
         王颁乃王僧辩之二公子,在知道自己的父皇死于陈霸先之手后,立志为自己的父皇报仇。隋文帝在隋朝成立后,为了平息陈朝,王颁提出了一个关于灭陈的建议,隋文帝很是欣赏。后来,陈国被隋所灭亡。这是一个复仇的好时机。王颁率领父亲的旧部下,把陈霸先的墓挖开,焚烧遗骸,骨灰倒入荷塘中,名曰"骨灰汤",让上千名士兵喝掉,如此看来,陈霸先也成了最惨的开国皇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三讲作业
梁组20-绿竹清泉


1、简评段韶。
答:段韶,字孝先,小字铁伐。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人。南北朝时期北齐重臣,姑臧侯段荣长子,武明皇后娄昭君的外甥。
段韶自少得姨夫高欢器重,授亲信都督,曾经随高欢参与广阿之战、邺城之战、韩陵之战,消灭尔朱兆,后在邙山之战、玉璧之战中亦发挥作用。高欢临终时,令段韶随次子高洋镇守邺城,并且嘱咐长子高澄加以重用。高澄掌权后,段韶奉命镇守晋阳,与诸将平定河南侯景、冀州高归彦叛乱,击破南梁军。河清二年(563年),北周联兵突厥入侵晋阳,段韶指挥士卒坚守,待周军疲敝时尽出锐卒,将其击溃。随后追击突厥,直至出塞而回。河清三年(564年),率军驰援洛阳,联合斛律光、高长恭击溃围城的周军。累拜左丞相,封平原郡王。武平二年(571年),领军接连攻克柏谷、服秦,夺取汾州。随后因病回到邺城,于同年病逝。北齐朝廷追赠其为假黄钺、大将军、相国、太尉公、录尚书事、朔州刺史、平原王,谥号"忠武"。
段韶外统军旅,内参朝政,功高位重,又有计谋,善于御众,因此深得将士爱戴。 他戎马一生,为北齐的建立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段韶历经七朝,如大浪淘沙般始终屹立不倒。他与高氏家族的渊源如同一篇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历任高氏掌权者——高欢、高澄、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都对其信任有加,视他为左膀右臂身。处北齐这个民族矛盾尖锐、政治斗争残酷、统治者残暴的政权,连宗室藩王高长恭也被毒杀,然而段韶却凭借着他的智慧与决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简评韦夐
答:韦敻(502-578年),字敬远,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北魏到北周时期名士。他淡于名利,曾前后十次征辟,都不应命。
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志尚夷简,澹于荣利。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所居之宅,枕带林泉。对氍琴书,萧然自乐。时人号为“居士”。周明帝即位,礼敬愈厚,乃为诗以诒之。敻答帝诗,愿时朝谒。帝大悦,敕有司日给河东酒一斗,赐号道遥公。雅好名义,虚襟善诱,虽耕夫牧竖,有一介可称者,皆接引之。特与族人处玄及安定梁旷为放逸之友。敻少爱文史,留情著述。手自抄录数十万言。晚年虚静,唯以体道会真为务。
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卒,时年七十七。旧所制述,咸削其藁,故文笔多不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四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评价高洋之死
答: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北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汉族人。 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虽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大臣,就于550年就废掉了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建立,年仅二十岁。 他在位初年,留心政务,削减州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加强兵防,使北齐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盛起来。高洋便出兵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都大获全胜。同时,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可谓中国历史上少见年轻有为之君。可是他后来政治腐败,整日不理朝政,荒淫无道。他在都城邺(今河南安阳)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高洋在位后期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他虽然是汉人,但是他大肆屠杀汉族人民,维护鲜卑贵族利益,因此北齐便成为了一个黑暗无比的“人间地狱”。朝政的腐败,国势的衰落,使军队也日益削弱。腐化的生活缩短了高洋的寿命。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高洋死,时年仅31岁,他的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为显祖。 高洋死后,北齐统治阶级内部愈来愈混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五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你怎么看"乾明之变"?
答:高洋病危之际,已感知高演、高湛二王位权势会危机到幼帝,并深怀不安。于是托付杨愔与高归彦、燕子献、郑子默受遗诏辅政,辅佐年幼的高殷。
杨愔是文宣帝高洋的心腹,也是高洋的姐夫。高归彦是宗室,也是中央禁卫统帅。受诏辅政之后,杨愔、燕子献决定着手处理高洋晚年忽略的问题:二王,即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
高演长于政术,天保八年开始录尚书事,处理朝政。之前也在晋阳待过两年,与勋贵们关系不错。
高湛则在官次上逊高演一筹,但也担任尚书令、录尚书事等职务。同时他最得母后娄昭君喜爱,又和高澄诸子关系密切。
杨愔、燕子献想除去二王,必须要拉拢军方人物,于是他们找高归彦商量。高归彦又找来了高元海,二人最后把消息泄露给了高湛。
高归彦为何这么做呢?是因为杨愔在高殷继位之初,对他多有防备。
杨愔等人的计划是先分割二王,令高湛留镇晋阳,不过未能施行,二王随高殷一起回到了邺城。
之后杨愔等人又搞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他们先是排挤了娄昭君的权力。
子献立计,欲处太皇太后于北宫,政归皇太后。又降低了大家的爵位赏赐。
所以他们的计划漏洞百出,除了高湛通过高归彦得知此事之外,宫中也有向娄昭君告密者。
所以最后二王拉拢勋贵,对杨愔等人设下鸿门宴,请杨愔等喝酒,席间,杨愔等被拳杖乱殴,击打头面血流,后常山王高演又带杨愔去见太皇太后,以砖叩头,进言曰:"臣与陛下骨肉相连。杨愔等欲擅朝权......若不早图,必为宗社之害。臣与湛等为国事重,共执杨愔等领入宫,未敢刑戮,专辄之失,罪合万死。"高殷此时没有吱声,领军姚桃枝,叩刀仰视,高殷帝视而不见,太皇太后怆然曰:"此等怀逆欲杀我二儿,再杀我,你怎能纵之?"高殷帝犹不能言。太皇太后大怒,对高殷帝说:"何不安尉尔叔?"帝乃曰:"天子亦不敢与叔惜,岂敢惜此汉辈?但愿乞儿性命,儿自下殿去,此等任叔父处分。"然后下殿,高演将杨愔等皆斩之。乾明之变,使高演成功把侄子高殷从帝位上拉了下来,自己登上帝位。
此次政变是与娄昭君关系非常密切,然而娄昭君与二王未必是一样的想法。杨愔等人想要杀死二王,这是娄昭君不能接受的,然而她对杨愔的能力以及对高洋的忠诚还是十分认可,也不想赶尽杀绝。二王则需要排除异己,这和娄昭君的想法并不完全一致。政变的主谋还是二王,娄昭君更多的角色只是废帝时的正统来源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六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评价一下高殷被废
答:
天保十年(559年)十月,高洋死了。十月十九日,皇太子高殷在晋阳的宣德殿即位,大赦天下。
高殷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改善民生,轻徭薄赋,发展经济。同时又能做到克制个人欲望,着力于国力恢复。这在那个视人命为草芥,残民如家常便饭的年代,高殷无疑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因而,高殷虽然在位很短,但被一致认为是个明君。李百药《北齐书》评价:“帝聪慧夙成,宽厚仁智,天保间雅有令名。”“温裕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甚有美名。”
高洋给高殷留下了四大辅臣:杨愔、高归彦、燕子献和郑颐。杨愔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偏偏在辅佐高殷时,犯了两个错,一是竭力主张从高演、高湛手中夺权,捍卫皇权的独立与安全;二是与阵营内的战友高归彦产生龃龉,导致高归彦反水。
高演、高湛及背后的太后娄昭君事实上掌握了北齐的实权,对皇权产生了威胁。这是高洋,乃至高欢时期留下的后遗症,绝非一朝一日可改善。高殷企图在杨愔的支持下,以外放的方式,从二人手中夺兵权。这种操之过急的方式,让高家兄弟走到了高殷的对立面。杨愔与高归彦的内部摩擦让高归彦背弃了高殷,暗中投靠高演、高湛兄弟。正是高归彦掌握的禁军,让高殷轻而易举地成了高家兄弟的“俘虏”。高殷除了脱冠投降,别无选择。就这样,仅仅十个月,高殷做回了王爷,第二年又被高归彦,奉高演密令暗杀。
高殷的悲剧就在于他不识人,不识势,更没有政治权谋。魏晋南北朝就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像高殷这样的帝王不在少数,悲情的又何止高殷一人,时代如此,他本不该坐上充满危机的龙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七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评价高殷、高演
答:
高殷
高殷,字子道,文宣帝高洋的长子。公元550年,6岁的高殷被立为皇太子。高洋逝去,其子高殷继位,承袭了父亲的皇位。高殷继位后,励精图治,对民生极为关心,曾分派使者巡察四方,访求政事得失,考察风俗,问民疾苦;整顿吏治,政治清明;武官年过六十均放免回家,在军事上淘汰老弱,留下精壮,军力大增;下诏减轻徭役,停止营建宫舍,使北齐由天保年间的国势危急而有所纾缓,实为一代明君。正当北齐政权蒸蒸日上之时,高殷却遭受了亲叔叔的背刺,被他们联手杀害,这无疑给蒸蒸日上的北齐政权蒙上了一层阴影。
李延寿《北史》:“济南继业,大革其弊,风教粲然,搢绅称幸。股肱辅弼,虽怀厥诚,既不能赞弘道德,和睦亲懿;又不能远虑防身,深谋卫主。应断不断,自取其灾。臣既诛夷,君寻废辱,皆任非其器之所致尔。”
高演
高殷死后,高洋的弟弟高演继位。高演继位后革除高洋时代的弊端,大刀阔斧的改革,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首先让六十以上的奴婢获得自由身,宽刑罚,发展文化教育,让国子监广招人才,将来为国家效力。高演要大臣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自己犯错,免得后悔。
可是高演一直对杀了自己侄子高殷得到皇位这件事愧疚难当。这份愧疚一直折磨着高演,长时间高演开始神经错乱,在死前,高演废黜了自己儿子高百年的太子之位,让自己的弟弟高湛继承皇位。
颜之推评价高演:孝昭天性至孝,而不知忌讳,乃至于此,良由不学之所为也。李百药在《北齐书》中这样评价他:帝聪敏有识度,深沉能断,不可窥测。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望风表,迥然独秀。高演确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虽说他并不崇尚一味地开疆扩土,也在这方面没有多大的功绩。但在我看来打江山容易守天下难,他的贡献也值得后世尊重。在他的治理之下,北齐政权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成果,也算是没有辜负兄长对他的期望。而他虽为一国之君,却敢于承认自己不足的精神,更值得后世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讲作业梁20-绿竹清泉
为什么北齐高氏会有那么多的荒淫无道君?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前期励精图治,后期骄奢淫逸的帝王,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洋的父亲高欢、哥哥高澄都是东魏权倾一时的权臣,东魏表面上姓元,实际是他们老高家的。经过父兄的苦心经营,到高洋掌权的时候,通过上演一场“禅让”的好戏,魏国一下变成了齐国,史称北齐。
高洋小时候,长得那是相当磕碜,他皮肤黑,两腮很大,长着双重的足踝,身上有鳞片状的皮肤,其实就是一身牛皮癣。这样的长相在整个高氏家族都是垫底的,自然受到家人的百般嘲笑,他哥哥高澄就对他说过,就你这样以后怎么能享受荣华富贵呀,前一阵给你算命的那位先生是不是大忽悠啊,怎么会说你以后大富大贵呢?高洋虽然颜值不行,但却极其聪明。高欢死后,东魏的实权到了长子高澄的手中,然而,没几年,高澄却被自己的厨子合谋杀死了。就在高氏家族群龙无首的时候,是有魄力、有胆识的高洋站了出来,他冷静处置,迅速稳定住了局面,并把东魏的实权紧紧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废了东魏孝静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齐。做了皇帝后的高洋,没有了任何约束,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他勤于政事、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对内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对外四处征战,多次打败柔然、突厥、契丹。短短几年,高洋就把北齐发展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甚至有人称他为“英雄天子”,这个时期的高洋,真可谓迎来了自己人生高光时刻。然而,“英雄天子”做了没有六七年,不知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成就已经足够向天下人炫耀了,高洋开始变得飘飘然,自我感觉超级好,朝政也不管了,每天沉湎酒色不能自拔,尽情放飞自我,慢慢掏空了自己的身体。
被酒精麻醉得久了,高洋甚至变得有些变态,他有个嫔妃叫薛贵嫔,虽然是青楼女子出身,但高洋毫不介意,与她是恩爱有加。然后,有一天高洋酒醉之后,想到薛贵嫔不大光彩的过去,竟然怒火中烧,头脑一发热,就让人把薛贵嫔给锯了。
等到第二天,高洋酒醒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爱妾薛贵嫔不见了,一问才知道昨晚上已经死了,那真是一个后悔莫及啊,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这还不算完,前面说过了高洋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抱着爱妃的人头喝酒还不过瘾,他要充分利用薛贵嫔的身体,于是就让人把薛贵嫔的尸体拖上来,亲自动手,把腿骨做成了一把琵琶,还亲自上阵演奏了一曲。最终,酗酒无度的高洋,终因酒精中毒究掏空了自己的身体,死时年仅31岁,在他短短的人生中,竟前后判若两人,一个是英明神武的有为之君,一个是荒淫无道的昏聩之人,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九讲
梁20-绿竹清泉

1、你对魏收的评价
答:魏收(507-572年),是由北魏入北齐的人,其人性格出脱、狷狂偏狭、学识丰富、经历丰富,极富争议。世人对《魏书》的非议,很大程度上是从其人品而引发的
         当魏收弱冠之际,正是北魏末年战火纷起、武人当道之时。魏收起初想习武,但天生不是这块料,练习舞戟时,被荥阳人郑伯猷嘲笑,后来便弃武从文,发奋读书。后来其才学与温子升、邢子才齐名,时人誉之为“三才”。
    《魏书》在修成之日,就罕见地遭到大规模强烈指责。意见主要集中在魏收人品不端、史德歪曲、基本史实记叙不实等等。
         要评价一本史书好不好,核心标准是史料是否真实、翔实、客观。司马迁作《史记》之所以名垂千古,除了他在史学著作领域开创性的功劳,更多在于他著史讲究客观公正,不以主观色彩裁减史料,让后人尽可能公平地看到历史的真实模样——当然,绝对真实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太史公可贵之处是在真实性、客观性上作了最大化的努力。而《魏书》遭到的诸多非议,并没有集中在史实本身。换言之,大众基本承认魏收所作之史是符合史实的。从这一点看,魏收是经得住考验的,是一位合格的史官。
      就以李百药所记的阳休之事件为例,时人指责魏收黑白颠倒。其实参照《北史·阳固传》来看,所谓阳固贪虐之罪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是因得罪中尉王显而被诬陷。《北史》作者是唐人李延寿,李延寿与阳休之没有任何瓜葛牵连,他没必要为阳休之的祖先隐恶扬善。魏收的论点其实是没有立场问题的。尔朱荣的问题也值得商榷。李百药认为魏收给这个恶魔说好话,但魏收并没有隐藏任何尔朱荣的恶行,河阴之难的过程清清楚楚,尔朱荣效法北魏皇族铸金像、以求取代北魏,都作了客观的描述。这一点连李百药也难以否认。至于最后那句伊霍之论,其实只是假设性的泛泛之论,并没有说尔朱荣就是伊霍。如果揪住这么一言片语而认定魏收是赞扬尔朱荣,未必太不讲逻辑。包括魏收修改关于杨愔的家世出身,也并非言过其实才修改。杨愔出身弘农杨氏,其父辈杨播、杨椿、杨津三兄弟在北魏时事迹昭然,是如假包换的弘农杨氏正枝。魏收在武成帝时代被迫把杨氏地望改成自己说的,其真正原因,是孝昭帝废济南王高殷事件中,高殷的支持者杨愔被诛杀,进了政治黑名单。现实累及了历史,这才改了地望。
      也就是说,所谓的秽史,所谓的魏收收贿、随意褒贬,并非事实。
      唐人刘知几在其名作《史通》中因循李百药的看法,说魏书是“党齐毁魏”,质疑魏收著史根本态度就有问题;宋人刘邠、刘恕继承了李氏、刘氏的看法;此后秽史的说法越来越固化,清朝大史学家赵翼也认定了秽史的说法,但他似乎把秽的依据更多定在了曲笔上,这就又偏离了事实,把曲笔和秽史混为一谈。
        魏收固然对尔朱荣、高欢有所回护,这从史德上来说是无可辩驳的错误,但魏收之曲笔并没有包含贿赂、人情、主观好恶等秽迹,称之为秽史是颇为勉强的。
        当然,认识到魏收《魏书》价值的也大有人在。北齐文士陆操就反复对杨愔等人说,《魏书》“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魏收开创的把一族之人合传的体例,确实有一定道理。


2、为什么说 侯莫陈崇最终死于自己的“多嘴”。
答:侯莫陈崇本来在少年时还可以说是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但是后来被宇文泰所赏识,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开始自我膨胀。当时有一个名为王勇的武将。因为自己的赫赫武功,被宇文泰赐姓,于是膨胀起来,逢人四处吹嘘自己。后来侯莫陈崇知道了,想压一压这个新人的锐气。于是在群臣拜见宇文护的时候,趁着宇文护还没到,侯莫陈崇就开始用自己的这个老资格,当众羞辱他,王勇在侯莫陈崇的话语刺激下,王勇的毒疮当场发作丧命。而后来令侯莫陈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张嘴也给自己惹祸上身。
        有一次侯莫陈崇跟着宇文邕去慰问大臣,但是在晚上的时候宇文邕一行突然连夜赶回了长安,如此反常的行为让侯莫陈崇嗅到了一丝不安的气息,于是他大大咧咧地对着自己的亲信说:“我听说晋公宇文护今年不吉利。皇帝今天忽然连夜赶回京师,不外乎是晋公宇文护快到死期了。”这话很快就被众人传开了。
      宇文邕听到这话后,很是吃惊于密谋的曝光,而宇文护也是惊疑参半。对于这样一个半真半假的传言,当事人谁都不会承认。于是宇文邕随即召集“诸公卿于大德殿责崇,崇惶惧谢罪”,但为时已晚,当夜宇文护就派军围住了侯莫陈崇家,侯莫陈崇被逼自杀。只因言语不慎,就使得一世英名转眼云散,让人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83

帖子

38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4-6-2 2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四年级第十一讲作业
梁20-绿竹清泉


1、你怎么评论阿史那氏和宇文邕的婚姻
答:阿史那皇后和宇文邕的婚姻是一种政治联姻,目的是北周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消灭北齐,统一中原。
        政治婚姻并不是基于感情基础,而是利益需要,结局注定是悲剧的。,宇文邕对阿史那皇后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和关心,也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尊重和礼遇。
     阿史那皇后虽然有姿貌,但是在宇文邕的后宫中并不受宠爱。宇文邕有许多其他的妃嫔和妾室,其中最受宠爱的是他的外甥女窦氏,也就是后来的太穆皇后。
      窦氏生了宇文邕的长子宇文赟,也就是后来的周宣帝。宇文邕对窦氏十分溺爱,甚至让她参与政事。阿史那皇后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得到良性发展,更不用说怀孕生子,成为皇后了。后来杨坚夺权,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阿史那氏离宫别住。杨坚执政的第二年,阿史那氏去世,年仅三十二岁。
       她的一生,不仅没有夫妻情,甚至连父女情都没有。她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就算她在十几岁时明白自己的婚姻注定不顺,但她也别无选择,无力改变。
       她从突厥公主到北周弃妇,从北周皇后到隋朝囚徒,经历了九年的冷暴力和十三年的寂寞生活。她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纪念的事迹和贡献,只有一段悲惨和凄凉的故事。


2、论述一下北齐的和士开和祖珽。


答:和士开本姓素和氏,是西域胡人,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宠臣,号称“八贵”之一。和士开早年跟随高湛,深得其宠幸,身居高位,权倾朝野。 他跟随长广王高湛,授开府行参军。精通琵琶,善使铁槊。太宁元年(561年),高湛即位,是为武成帝,授给事黄门侍郎。太宁四年,武成帝禅位后,官至尚书令。随同胡长粲、高阿那肱等人号称“八贵”。权倾朝野,任人唯亲。荒淫无耻,传闻有染于胡皇后,封淮阳王。
      武平二年(571年),琅琊王高俨联合冯子琮诛杀和士开。朝野上下,大快人心。后主高纬追赠和士开假黄钺、太宰、司徒、左仆射、都督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
       当时北齐高湛的第一权臣是和士开,无人动得了和士开。但几年之后,北齐政坛的权力格局稍有变化,有一匹政坛黑马突然杀进,他就是著作郎祖珽。高纬时代,祖珽一度执政,推崇高望,使得官人称职,内外称美。后出为北徐州刺史,镇守徐州,击退南陈军队。
     祖珽是个极为传奇的两面人,他在文学、书画、音乐、医术、美食、军事、外语、算卦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发展得的成就非常突出;同时,他也劣迹斑斑,道德败坏、贪财好色,居然还有偷窃癖,这些黑暗截然相反的特点在他身上矛盾地统一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41 , Processed in 0.0690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