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元曲六期全体毕业学员汇总贴跟帖处

[复制链接]

2

主题

742

帖子

7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8 10: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手机 2019/7/17 22:54:26
曲B21戈平第十五讲作业
          散套《南吕·一枝花》游西湖
       《一枝花》
       长空飘白云,绿水涵山影。鲜花迎面来,杨柳伴人行。剑闪飞银,舞起弦歌应,悠扬箫笛迎。喜同窗,携手同行。看山水,滿怀激情。
       《梁州》     
       仙桥卧、清波漾影。菊向阳,香气盈盈。彩舫行,喜望仙境。船临水退,鱼避虾惊。会心笑,此景心铭。转亭阁,大梦松声。虬枝干,蒼劲亭亭。葱郁郁,怡人绿屏。松涛起,气爽神宁。月升,俄顷,银辉笼罩星光映。沿堤岸清径,忘返流连步履轻,珍重叮咛。
       《尾声》
      西禅古寺鸣金磬,如诉同窗难舍情。流水绵长友谊永。明年与卿,再赏西湖最新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2

帖子

7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8 10: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产生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等。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人物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1)、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在形式上同异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的曲调:就是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格式: 即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中吕?喜春来;中吕?山坡羊;商调?梧叶儿;双调?落梅风(寿阳曲);凭栏人;越调?小桃红;仙吕?四块玉;仙吕?醉中天;
南吕?凭栏人;南吕?干荷叶;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二、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共有10种特点:
【一】曲的对仗种类: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也有少数不句句押韵的),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重头小令: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3)带过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带过曲的特点: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只做集曲,初学者按词谱填写即可!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
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句字可以增损,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曲字的增损很复杂,一个曲牌有可能有多种体式 。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元曲中韵字是运用
1、  韵字:
(1)《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
尤侯韵占60首以上;
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
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
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使用频率与韵的宽窄有关
2、 韵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
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2)赘韵:
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
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
有些情形和赘韵非常相似,就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句子里用邻韵煞句
这种情况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准赘韵
(3)暗韵: 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 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 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 ,为什么不忌重韵,这大约有三个理由:
一是有些曲韵比诗韵更窄(如支思、桓欢),不得不以重音效为抵偿
二是散套中,曲子组成多,套数也是每套一音韵;特别是在杂剧里,每折一韵,需用的韵脚比诗词多数倍
三是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是不忌重韵的
这些例子我们看的很多了,就不再举例了
(5)失韵: 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 曲韵本来是很密的,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 。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杂剧套数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所谓题目:即总结剧情的一句或对句;正名:即剧名,也是一句或对句。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是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套曲可以借宫的有: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杂剧的体式特征:元杂剧的基本结构体式: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提高散曲的写作技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练习:1、“俗”,就是通俗,但绝不是口语的照搬,而是从追求声音上“悦耳”、意义上“会心”、具有美学效果的角度而着意取舍。使之看文能感发人心,听歌使“奴童妇女”皆喻,方为得体。2、“活”,就是不拘泥而富于变化,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3、“真”,即明言直说,神髓毕现,情真意切。“盖曲尚显豁疏放,大抵以嬉笑怒骂出之,尽情直述而已,不暇掩饰,亦毋庸避忌”。4、现成词组的活用,现成词组即俚言俗语、书面成语、前贤诗句等过去已存在并被人们日常所熟知的字词句组,均可应用。5、别具一格使用典故,散曲用典不同于诗词,不求幽深隐蔽,而是直呼人名事名,以取显明透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2

帖子

7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8 1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作散套《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双调·新水令》参观中国船政
  《 新水令》
    东风送暖马江行,中国船政春晖映。人群潮水湧,热议泪花盈。抛却安宁,唤起睡狮醒。
       《驻马听》
      了解夷情,长技当师能自兴。用其与竞,国強有望向前行。前学堂设计新星,后学堂人才盈盈。攀高顶,成城众志中兴竟。
     《乔牌儿》
      造飞机战舰,自产忒高兴。海军基地欣欣景,民安望有凭。
      《水仙子》
      清朝腐败众人憎,坐失良机乞战停。马江战艇遭摧净,成千兵命倾。泪盈盈,血染潮平。民惊醒,愤怒争,披挂征程。
      《尾》
     前仆后继群雄应,中国终于太平。华厦玉娉婷,朝阳送花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2

帖子

7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8 11: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平 于 2019-7-18 12:43 编辑

曲B21戈平第六讲作业
   《中吕.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边静》秋
    葡萄娇恰睡足,菊花香正飘出。谁言秋色只此驻,灿灿成堆稻谷。       车毂,风促。浩荡荡城乡路。五花斑马驭粮车,鞭子一声鸣玉。锣鼓声中,红旗飘曲B21戈平笫七讲作业
       《中吕.山坡羊》  打贪官
  祸国如蠹,殃民如鼠。万民举棒围追堵。叹贪腐,路踟蹰。后悔当初危途赴,贪污万千都成了土。关,牢獄苦,逃,日难度。
处,丰收歌,红袖舞。老汉嗓粗,小伙劲足。卡车辆辆来相助。       明时今遇,国泰民安众富足。休教辜负,东风吹拂,神州处处风光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2

帖子

7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8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手机 2019/7/18 11:48:37
曲B21戈平第八讲作业
    【仙呂.哪叱令】带鹊踏枝、寄生草
    红彤彤枫条,接綠茵茵芳草。绿茵茵芳草伴甜絲絲葡萄。甜絲絲葡萄偎碧綠綠竹梢。天蓝蓝四野明,喜孜孜闲游乐,一声声赞景多娇。
       踏鹊枝
    风萧萧菊花摇,舞翩翩银杏儿飘,鲜滴滴梨子山楂,黄澄澄橘子香蕉。笑吟吟寻芳摘枣,慢腾腾信步逍遥。
         寄生草
    黄瓜壮,玉米妖,花生红薯偷偷笑。稻香阵阵催人了,辣椒黄豆枝头叫。风调雨顺众勤劳,丰登五谷收成好。
曲B21戈平第九讲作业
   《南吕·干荷叶》   ·思
     秋风凉,飨爷娘。洒泪湖波漾。腊梅香,傲风霜。山花争艳吐芬芳,春色天工匠。
       花芬芳,果甜香。再谢先人匠。美名彰,历辉煌。经风经雨经世扬。共奏响春光唱。
       春风荡,国家昌。幸福人人创。越辉煌,越当強。民強国富享安康。祖国似朝阳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2

帖子

7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8 12: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曲B21戈平第十一讲作业
    【正宮·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云淡天高涧水寒,景色斑斓。松青柏翠水云间。游忘返,翁媪乐开颜。
夕阳一抹霞光漫,白鹭戏水在浅滩。游艇上,昏如旦。歌声漫漫,漾漾荡群山。
星星闪闪举头看,怎忘涧声潺。明年今日约同往,赏枫树,叶叶丹丹。笑语耳边回响,月明还倚欄干。
曲B21戈平第十二讲作业
       《醉罗歌·思念》

     飞去飞去东风驾,飘泊飘泊在天涯。要把飞魚送她家,别忘了悄悄话。海棠润雨,也不胜她。梨花似雪,也不胜她。天涯海角心牵掛。心里话,都不假。明年春到可摘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2

帖子

7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2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7-18 12: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平 于 2019-7-18 12:56 编辑

曲第十讲戈平作业
《双调·殿前喜带播海令大喜人心》
看电视剧《战魂》
猖狂日寇犯中华,狼烟烽火霎,烧杀抢掠祸无涯。怒讨伐,皆披甲,横刀跨马寇群踏。以血还血,牙換牙。
忠孝佳,率众伐,敌吓爬。打松山,伏沙坝,佯攻打,平邑占。平敌寇,据点拔。大捷松山壮中华,奇迹天下夸。
西山夕阳坠迩遐,惨惨戚戚飞云压。祸世精,终伏法。庆和平,鼓乐笳。  
曲B21戈平第十一讲作业
    【正宮·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云淡天高涧水寒,景色斑斓。松青柏翠水云间。游忘返,翁媪乐开颜。
夕阳一抹霞光漫,白鹭戏水在浅滩。游艇上,昏如旦。歌声漫漫,漾漾荡群山。
星星闪闪举头看,怎忘涧声潺。明年今日约同往,赏枫树,叶叶丹丹。笑语耳边回响,月明还倚欄干。


曲B21戈平第十二讲作业
       《醉罗歌·思念》

     飞去飞去东风驾,飘泊飘泊在天涯。要把飞魚送她家,别忘了悄悄话。海棠润雨,也不胜她。梨花似雪,也不胜她。天涯海角心牵掛。心里话,都不假。明年春到可摘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1

帖子

91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8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7-19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曲B01路漫漫第一讲作业: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
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当然曲界对此定义还有诸多争议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
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
剧作者,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
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
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
马致远则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
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
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
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
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
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
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
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请分别写出你喜欢的曲人、你喜欢的曲牌、你喜欢的5首曲作品。(有就填写。)
四块玉、喜春来、天净沙、小桃红、八声甘州
天净沙·春
朝代:元朝|作者: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山坡羊·骊山怀古
朝代:元朝|作者: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四块玉·别情
朝代:元朝|作者: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红绣鞋·阅世
朝代:元朝|作者:宋方壶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红锦袍
朝代:元朝|作者:徐再思
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五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十年事可嗟,九日酒须赊。种著三径黄花,载著五株杨柳,望东篱归去也。
4. 试作一首《越调?天净沙?暮春》
【越调】天净沙·暮春
清明雨后晴天,子规声叫连连,处处嫣红杜鹃。清泉流水,下肥除草耕田。

B01路漫漫第二讲作业
【双调】沉醉东风
虽陋室,依然可居。少金银,但有良书。万贯财,非佳物。伴随我,琴瑟丝竹。诸葛南阳在草庐。心常静,看穿有去无。

B01-路漫漫第三讲作业:
1、 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中吕】、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醉中天【仙吕亦入越调、双调】、干荷叶【南吕】、山坡羊【中吕】。

2、对下列两首元曲中的标题进行分类:
《中吕?喜春来?春宴》
宫调 曲牌 题目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
东风和气满楼台。
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双调?水仙子?寻梅》
宫调 曲牌 题目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3.  写带过曲《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题目自拟。
【双调】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春
【雁儿落】东风万物荣,细雨千枝兴。枝头柳叶娇,园内群花盛。
【得胜令】紫燕叶间鸣,好像唤亲朋。花里黄莺舞,天然悦耳声。随行,美景(使)心中净。轻盈,风光似画(中)成。

B01路漫漫第四讲作业
【仙吕】赏花时·金秋
缕缕西风吹地里,
远望平铺金色美。
小麦已成堆。
成群丹桂,
明月更填辉。

B01路漫漫第五讲作业
用本讲所学的十种对句方法,各写出一个对句。
合璧对
枝上黄莺绕==
河中鱼蟹游
鼎足对
水中鱼游,地上狗跑,天上鸟飞。
两韵对
虾蟹闹,花猫找。
叠字对
阵阵秋风,翩翩大雁。
衬字对
(看)花开花落,燕去燕回。
尽自己的能力,能写几个就写几个。但不得少于五个。

B01路漫漫第六讲作业
【中吕】快活三带朝天子四边静
【快活三】山中小曲飘,二人畅心聊。两旁小树渐轻摇,布谷声声叫。
【朝天子】景好,友好,相互开心笑。舟行水里伴风漂,信手随心棹。如画里畅游,天然绝造,超出画笔描。燕招,燕招,鸟与人皆乐。
【四边静】扔钩闲钓,转眼出来三四条。夕阳照耀,风光更觉妙。一丝一毫,皆是天然之宝。

曲B01路漫漫第七讲作业:
【中吕】山坡羊
千枝难翠,群花难丽,暮春时候风光异。燕停飞,杜鹃鸣啼,声声倾诉声声意,美好时光已成往昔。鸣,句句悲;听,句句悲。

曲B01路漫漫第八讲作业:
【仙吕】哪吒令带鹊踏枝寄生草
【哪吒令】路中,许多困苦;远方,何来坦途;勇敢,昂头阔步。有困难,仍将去。想未来,何惧包袱。
【鹊踏枝】绘宏图,数,日夜匆忙,时不留吾。向前冲,前方我做主。就算伤,绝不服输。
【寄生草】看三海,望五湖。专心努力天不负,攻坚克险志难屈,金刚铁骨石成玉。实勘今日可成功,莫忘他日曾沉釜。

曲B01路漫漫第九讲作业:
【南吕】干荷叶
园中草,渐升高,二月随春到。小花猫,爪轻挠,满身掉落小黄毛,它却开心笑。
日头炎,猛如烧,到处如炉灶。看秧苗,半枯焦,手中蒲扇不停摇,心里千般闹。
西风过,叶频凋,满地红枫扫。雨潇潇,洒江郊,黄昏秋日更萧条,野雁声声叫。

曲B01路漫漫第十讲作业:
【双调】殿前喜带播海令大喜人心
【殿前喜】天涯望断路茫茫,千言无处讲。伊人不晓在何方,上万章,朝谁唱。单身一人守空房,窗前落满霜。
【播海令】心上凉,大雁成双,觉更伤。百般思,焉能忘?凤中过,雨里行,天天等,发已苍。纵有思君泪千行,郎君是否曾念乡?
【大喜人心】千回千回泪水汪,万次万次空惆怅。一纸书,书出心之所向。几时能,共在床。

曲B01路漫漫第11讲作业:
【正宫】小梁州带过风入松
【小梁州】几对新兵上战场,斗志高昂。许多重担在肩扛。心中所想,壮志在四方。
【幺篇】心中坚信新方向,常经历,雨雪风霜。能挡住,狂风大浪。神情坚定,苦辣我先尝。
【风入松】千难万险似平常,提笔写华章。衷心共产情难改,常把挡,比作红阳。贡献自身力量,国旗头上飘扬。

曲B01路漫漫第12讲作业:
【仙吕】醉罗歌
【醉扶归】许久许久都无话,远处远处响悲笳。好像声声唤返家,无限泪频流下。
【皂罗袍】长年在外,心中有疤。常思父母,心中有疤。双亲身体心常挂。
【排歌】如有假,回看妈。一桌团聚共吃茶。

曲B01路漫漫第13/14讲作业:
【仙吕】赏花时
【赏花时】暖暖春风遍地吹,紫燕黄莺处处飞。红日洒金辉。群花娇艳,大地换新衣。
【幺篇】黄狗花猫相互追,嬉戏游玩小园里。心旷又神怡。随心自在,美景诱人痴。
【賺煞】百花娇,千枝翠,小园中,风光秀美。日丽风和清似洗。看风光,颇令心喜。畅心脾,不忍相离。景观奇,不觉日迟迟。转眼发觉红日西。应该快归,明朝再来戏,耳旁仍有燕莺啼。

曲B01路漫漫第15/16讲作业:
【南吕】一枝花·高考学子
【一枝花】学生下面听,老师昂头讲。手中书笔记,心里想前方。日夜匆忙。壮志心中响,答题手里狂。夜不眠,奋笔疾书;日东升,苦思不放。
【梁州】十二载,读书几箱;一百天,做卷千张。许多苦累身来挡。昨天享受,今日投降;昨日吃苦,今日加强。看别人,富丽堂皇;望自己,用笔几筐。不思虑,压力如山;只专心致志,下笔流水;用拼搏,书写荣光。考场,写华章。十年奋斗来到今日,佳绩在中创。多少酸甜苦辣咸,今日飞翔。
【尾】一朝中举豪情万丈,不忘当年笔墨香。美好前途尽情望。换装,去乡,大道光明让吾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1

帖子

91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8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7-19 2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B01 网名:路漫漫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者,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
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则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大家学过词的人都知道,宋人把词叫做乐府
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
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
元人所谓的词,就是后代所指的曲
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
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我们暂且不去争辩
从文学史上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文体
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我们就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进行比较
(1)、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朋友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我们就不举例了

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以后再详细分析
(2)、在形式上同异
有位朋友提到长短句
当然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
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
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如曲牌《满庭芳》朋友们下来无妨查一查,是不是词和曲中都有这个牌,它们的词曲名相同
那么如何区别呢?
此调词、曲名同,实则异
如果没标宫调,大家一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看
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字较少,剧曲加衬字较多,甚至使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如: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这里面的: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  均为衬字
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
3)、用韵不同:
学过词的朋友都知道: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也就是上周课后作业,让大家下载的这部韵书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了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
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元代周德清在其创作实践和对北曲的研究过程中,深感一般北曲作者和演唱者在语言、声韵、格律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周德清对曲韵的归纳主要以元曲四大家的作品为依据,他认为他们的作品“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
同时也扬弃了他们用韵不规范的地方。于是在泰定元年(1324年)秋,写成《中原音韵》,后又作了多次修订。《中原音韵》无论是音韵学方面,还是曲学理论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吕调〕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学习曲,大家都有格律诗和词的基础,都感觉到了诗词之美,这是因为这种格律符合汉语言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汉语言的韵律之美。诗的形式之美,就是由平仄不同的发音构成了抑扬顿挫的美感。曲的格律形式与诗词有许多共通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就像我们今天的歌词一样。曲有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中吕】喜春来、【越调】凭栏人、【商调】梧叶儿、【双调】落梅风、【越调】小桃红、【南吕】四块玉、【仙吕】醉中天、【南吕】干荷叶、【中吕】山坡羊。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1:平仄严格
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不过,从曲谱来看,阴平、阳平差别不大,没有必要严格区分。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
以上仍然是就用韵的平仄而言。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亦称三句对。
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
前面我们交流了,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
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
句中有叠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1、什么是小令?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2)重头小令: 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3)带过曲: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
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4)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5)集曲:又名犯调,见于南曲。
集曲是摘取各调的零句而合成的一个新调,另外起一新名。
例如《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合句而成。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二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只曲组成,突破了三只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衬字的特点: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
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1

帖子

91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28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7-19 21: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当代?赵山林在《读曲常识》中,给“幺篇”下的定义是:“戏曲、散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是写作‘幺篇’或简作‘幺’”。
    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古人词曲多不细分,但也说明了“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那时候如果作者创作了一支小令,感到意犹未尽,可以用同样的曲牌再写一篇,称之为“幺篇”(“幺”或写作“么”),这个“幺”字是“后”字的简笔,故幺篇即后一篇的意思。这是词的体式特点的遗留,不应看作小令曲的体式特征,不过,词的后片是固定的,么篇则可有可无。么篇可以换头,称为“么篇换头”,字数有时还可以增减。
“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 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1)、在名称上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就是我们刚才所举的一系列例子。
《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各数句而成
(2)在宫调上
     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
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2)赘韵:
(3)暗韵:
(4)重韵:
(5)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 1、什么是杂剧套数?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可以借宫。
2、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但也有特长的,这个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
包括宾白与(1)宾白:
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
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
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
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
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
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1、什么是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2、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
    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优美的今人所创的自度腔了
   我们只能按照曲套的相关套式进行排列。
1、什么是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2、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
    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雷池一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优美的今人所创的自度腔了
   我们只能按照曲套的相关套式进行排列
3、哪些套曲可以借宫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杂剧的结构是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1)读大量的元曲作品;
(2)严守格律,注意对仗;
(3)合理利用衬字;
(4)语言要俗中见雅。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夏
【新水令】炎炎夏日倍难熬,外头屋里皆如灶。浑身皆汗水,手里把扇摇。窗外频传,树上响蝉叫。
【驻马听】园里枯焦,万里晴空能否了;心情烦躁,小泉流水开始干涸。农民日夜倍辛劳,可惜田里倍萧条。
【乔牌儿】几旬观鱼少,雨水几时到。众男众女朝天告,心情如刀绞。
【水仙子】忽然几朵厚云飘,万点甘泉天上抛。垂髫黄发开心笑。田中喝个饱。看农民,挥手相招,心中乐,观麦苗,今又升高。
【尾】一场大雨枝叶繁茂,群众齐声叫好。雨顺又风调,心中去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4 23:08 , Processed in 0.0743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