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2-14 18: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B组小生菜
29期诗班第八讲作业:
1,每人在做一副正对,反对,流水对,一共三幅对联
正对
一丛花树迷春早=
两鬓莺啼向晚晴
反对
一丛花树迷春早=
满路行人归宿迟
流水对
一丛花树迷春早=
万缕芳思向晚晴
2,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练笔作要求七律,限平水韵
小渔村29期诗班第九讲作业
1、写出诗的起法
一、以写作手法分类
1、明起
2、暗起
3、借景抒情起
4、托物起兴(比兴)
5、写景入手式
6、引事起
7、抒情开头式
8、引起
9、反起
10、开门见山
11、问答发问式
12、先借他物或他事说起,以引伸所咏之物来。
13、陈述式
14、今昔对照式,虚实交错。
二、以形式分类
1、 对仗起法
2、比兴法
3、交代时间、地点、景物
4、兴起
2、以初冬为题做两副律联
初冬
一庭荒草连千陌=
数缕轻寒拢万村
一剪寒梅开野陌=
数声孤雁宿茅芦
3、有能力的同学作一首七律
小渔村29期诗班第十讲作业
一,写出诗的承法。
答: 承即承上,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承接的一联往往是颔联,颔联一般是要对仗的。对仗的颔联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这两个意思可以加深话题、意境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合起来形成对仗,共同完成承这个环节。我们已经知道,承是承接起的句子,同时又是一个对仗的句子。知道起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同时,它是以写景的手法来交代的。所以承就自然地按照起的景色来继续深入地描写,除了咏怀诗外,这是我们常见的律诗基本要求和特点。为什么承和起在描写时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诗,起平平淡淡,而承美妙生动。所以,承的功能就是要尽可能地把你要写的景色写得更好。当然,不能只顾了描写而忘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也不能把主题要表达哀伤,而承的描写却写的很欢快,这样就会走题了。以上我们这么多关于承相关知识。诗的承法,按内容分有
1,景承。起写景和承写景作用不大相同。起写景主要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作用,承写景则主要是对起的承接,是顺着起句自然而然延伸。
2,意承。
3,点题。就是从诗脉发展上说,承具有点题作用。事实上点题和写意是分不开的。
二,做两副律联。
诗笔脱缰难勒马=
情思入定不翻书
万壑松风收笔下=
一庭花月揽眉间
三,有能力的同学写一七律
渔村29期诗班第十一讲作业
一 简单写明承的作用
答: 按写作手法分,"承"有顺承、递进式承接、并列承接、一问一答、逆承等。
关于律绝中的"承",主要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承接首联,一般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律诗中)
2,要紧承起的立意,气脉相通,意境相连,按照起的意境来继续深入地描写。
3,"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无论那种方法,均要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
4) 在描写时,和起的描写有所不同。因为起是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甚至人物在做什么的,所以对景色的描写就有了限制。而承因为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可以放开手来大笔墨地进行描写。另外要注意:承句动词不可叠用。
5) 如果说起靠的是物事(名词),那么承靠的就是动词。 而承的物事,必须要承起而展开,也就是要为起而展开,要和转有关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其动起来,生动而不呆板。总之,承,不能只顾了描写而忘记了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6) 承须重视律诗的层次与结构。哪一句该承接哪一句或哪几个字,都有严格的章法,须得一丝不苟。
7) 起如果是急的起,那么承宜纡缓,起如果是缓的,那么承宜坚挺赴之。须以虚实螺旋式描述之。
8、一般颔联后分句的最后三个字要为颈联做铺垫和准备。特别说明一点,起和承是相同意境或话题下的两个步骤或环节。不能割裂开来。承是起的佐辅,承的任务就是对起的意境或话题进行扩展、提升或深入,并以之突出起的意境或话题,使得起的意境或话题更有力度。因此,承,绝不能脱离起的话题而另起一个话题。
二 以【咏菊】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不可见题字,不可用拗句。
【咏菊】
又是西风崔八月,犹怜小院绽金黄。
娇颜羞怯春千朵,逸态玲珑冠九荒。
千古陶令性情淡,潇湘屈子美名扬。
岂知儒雅非吾辈,亦学清姿傲雪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