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期联诗班第七讲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关联点。 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寻找关联点: 1、重点字词法。 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 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修辞技巧法。 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 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 1、并列关系: 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 3、递进关系: 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 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 5、条件关系: 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 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 7、选择关系: 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 8、因果关系: 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 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 只知事逐眼前去== 谁道老从头上来 (2)…但得… …不教… 但得残花藏笔底== 不教愁雨落人间 (3)…不因… …哪得… 不因心静似流水== 哪得眼开看过云 (4)…才… …已… 才对古书寻乐趣== 已观云物会天机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两个对联: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解析:最美、最动人的时刻莫如春浓时。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 弄月还须夜半时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 冷香几缕正迎春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 窗前柳径燕归来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 吟风一树绿临窗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 笔墨生香入境时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 笔底生风绚烂多 解析上联:心静自然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