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7 04: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梦儿 于 2016-7-2 02:48 编辑
29期联诗班第七讲 C组雪梦儿作业
1.什么是关联点?如何寻找关联点?
答:1)关联点就是从出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致、色调、情绪”等方面进行探寻设置,确定一个中心点之后,对句从这个点上,进行延伸或拓展。也叫作“切”,反之即不切,就是“隔”了。
“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 它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气氛。
答:2)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3 、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夸张、比喻、拟人等主要修辞方法为“关联点”,同时也要审查出句的时间、地点、情绪、色调等问题,避免景隔、意隔,合掌等。
4、合理转假法。所谓合理转假法,就是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伸拓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2.上下联都有哪些逻辑关系?
答:1、并列关系,上下联在形式上平行并列,语气一致,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同一个事物,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的对联我们称之为并列关系。这种形式的联语常在句中用“也”、“又”、“既……又”等,也可以不用关联词,不用关联词,称意合法
2.顺承关系,上下联按时间顺序叙述连续的事件,或者按意义上的承接关系构成连续,叫做顺承关系。顺承关系也叫“连贯关系”。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
3.递进关系,对句和出句的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种关系被称为递进关系。
4.假设关系,出句提出假设,对句作出结论,这种句法关系称假设关系。上联提出一种假定的设想,下联肯定推论的结果,形成“假若怎么样,那就怎么样”,“如果怎么样,便会怎么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常用的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等
5.条件关系,即出句提出条件,对句得出结果,这种句法关系就是条件关系。
6.转折关系,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称转折关系。在对联的对偶术语中,叫做“反对”。这种句法在对联中很常见。常用关联词“但”、“却”、“然”等,但也有不用者
7.选择关系,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其句法构成形式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或者是这,或者是那”,“宁可如此,也不如彼”等,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经过比较,决定取舍
8.因果关系,出句和对句分别推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般出句讲原因、理由,对句讲结果、或做出结论。也可以采取“倒装”方式,上联说结果或结论,下联说原因和理由。
9.目的关系,出句和对句是表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或者出句是目的,对句是行动或措施,但也有互为倒装者。
3.用下面的的虚词以对联的形式试着造句。
(1)…只知… …谁道…柳枝只知随风摆,春燕谁道衔泥忙
(2)…但得… …不教…
但得年少争上游,不叫岁月付流水
(3)…不因… …哪得…
不因季节多变换,哪得桃花随风香
(4)…才… …已…
薄雾才抚群山面,渔夫已摇舟自来
3.对出下联并试解析:
撩人最是春多处[雨樵]=醉我莫过浪里游
素白一枝斜照水[雨樵]=莲花两朵笑迎风
门外春篱花挤破[雨樵]=窗前景色更耀人
种竹几竿凉蔽瓦[雨樵]=清茶一杯润心田
诗文换酒偷闲日[雨樵]=风景怡情又一天
心中无火清凉自[雨樵]=眼里有泪思乡情
先答这些,另外慢慢想
老师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