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一粒沙

29期诗班第十四讲E组作业贴(组长:高山流水)

 关闭 [复制链接]

0

主题

13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1-2 20: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对仗景起并点题,承联情景相融 ,由眺望想到自己身世。三联继续承二联,尾联转回到当前,照应首联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雾霾
春回三月未花开,日日乡村尽雾霾  
百里江天织梦幻,千家楼阁隐蓬莱
啼枝林鸟苦呼日,泣面老桃斜椅台
罢笔青衫长叹息,谁人解得众生哀
首联起,二三联展承,尾联转合
先谢过评阅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3 14: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渔村29诗班第十四讲作业
E-12月儿朦胧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利洲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温庭筠的这首诗属于起承展转合法。
首联,澹然空水对斜晖,~起
起句扣题点名时间地点,是傍晚的江边。
曲岛苍茫接翠微~承,承接起句来写在江边看到的景色,
颔联,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还是承接在江边渡口等候渡船时所看到的一切。
颈联,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为展写,作者上了渡船后所看到的景象,
群鸥已经歇息在沙草丛中,因渡船而惊起,结合了起句的夕阳西下的黄昏,万顷江田一鹭飞,展现了江面的空旷和寂静。
尾联,谁解乘舟寻范蠡~为转
五湖烟水独忘机?~合句
描写了作者此时的心境,纵然我有学范蠡淡泊世事,忘却机心之志,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依然以舟,水做结。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七律   雾霾
文/月儿朦胧
晨烟咫尺若天涯,茫茫四野笼轻纱。
抬头难见云中日,对面不知何处家。
万里蓝天成幻影,千重浊气引嗟呀。         
但期平地狂风起,吹散阴霾焕彩霞。

这首诗用的是起承转合法。
首联起句描写的是,早晨的烟雾弥漫,行人之间虽然隔得很近,却看不清对方,似隔天涯,茫茫四野如罩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的。
颔联承句,承接起句写雾霾带来的后果,,抬头看不到天上的太阳,对面看不到店铺的门在哪里。
颈联转句,曾经的万里蓝天去了哪里?今天的重重浊气引起的是人们的声声叹息。
尾联合句,但愿平地狂风起,吹散阴霾焕彩霞。是描写了心中对蓝天白云的期盼,也呼吁了大家美好的向往和心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3 14: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天山一E27第十四讲作业: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分析:
   第一联为起。作者以历史事件写起,金陵与益州,相距很远,王气却黯然收,强弱对比顿显。
  颌联顺势而下,承接上联,直写了战事的结果,
   颈联转,曾经的军事要塞,人事全非,而山形依旧。
   尾联合,作者宕开一笔,直写盛世,然后往日军事堡垒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七律   冬至……十灰
冬月迎来红日远,寒天数九始方开。
朔风凛凛侵仟陌,寒气凄凄切腹来。
一件棉袍穿上暖,两轮窗笼露着哀。
幸识医圣张仲景,‘娇耳’家家上灶台。
自析:
首联起,冬月为农历十一月,冬至就在十一月之中。这一天太阳离我们最远。并且也是九九之中一九的开始,虽说阳气始升,但还是一年之中气候最寒冷的时候。
额联承。交九后,寒风凛凛,寒气入骨
颈联继承。人们冷的都穿上绵袍,唯独两个耳朵仍在外边饱受寒冷。
尾联第七句转,辛亏有先祖医圣张仲景发明们娇耳,羊肉汤,据说冬天人吃了娇儿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饺子,喝羊肉汤九里天就不会冻坏耳朵了,所以冬至这一天也是交九的第一天家家有吃饺子的习俗。
最后一句合,也就是点明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的这一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4

帖子

2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3 21:4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天山一E27第十四讲作业: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答: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分析:
   第一联为起。作者以历史事件写起,金陵与益州,相距很远,王气却黯然收,强弱对比顿显。
  颌联顺势而下,承接上联,直写了战事的结果,
   颈联转,曾经的军事要塞,人事全非,而山形依旧。
   尾联合,作者宕开一笔,直写盛世,然后往日军事堡垒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七律 冬至……十灰
冬月迎来红日远,寒天数九始方开。
朔风凛凛侵仟陌,寒气凄凄切腹来。
一件棉袍穿上暖,两轮窗笼露着哀。
幸识医圣张仲景,‘娇耳’家家上灶台。
自析:
首联起,冬月为农历十一月,冬至就在十一月之中。这一天太阳离我们最远。并且也是九九之中一九的开始,虽说阳气始升,但还是一年之中气候最寒冷的时候。
额联承。交九后,寒风凛凛,寒气入骨
颈联继承。人们冷的都穿上绵袍,唯独两个耳朵仍在外边饱受寒冷。
尾联第七句转,辛亏有先祖医圣张仲景发明们娇耳,羊肉汤,据说冬天人吃了娇儿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饺子,喝羊肉汤九里天就不会冻坏耳朵了,所以冬至这一天也是交九的第一天家家有吃饺子的习俗。
最后一句合,也就是点明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的这一习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1-3 21: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班第十四讲E组06青青子衿心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布局:
首联是景起,从视觉远景入手,描写了作者在山上看到远处的空林烟火,农家早炊,农田和田头野餐,叙述了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阴雨天的景色。
颌联继续承接伸展,作者视觉看到了水田翩翩起飞的白鹭,听到了茂密的夏木深处互相唱和的黄鹂。这里两种景象互相映衬,色彩形成鲜明对比,把辋川山野写得苍茫幽深,画意盎然。正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特色。
颈联作者视觉拉近,自己独处空山静观着木槿花朝来暮落,在松林下吃着清淡的斋饭,折着沾满露滴的野葵,感觉已远离尘世喧嚣,从中领略了极大乐趣。
尾联由景入情,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悠然享受山林之乐的愿望。
全诗从远到近,由景入情,语言淡雅朴实,表达了诗人隐居山近,超脱世俗的闲情逸致。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冬至感怀

暮色寒微收晚霞,炊烟山处有人家。
风摧冻叶云归早,日冷空枝径远斜。
行迹常悲年在外,乡心久倦客生涯。
时临冬至尝温饺,何幸团圆相续茶。


自评:
     这个习作布局是由景入情法。
     首联远景,交待了傍晚时辰,
晚霞已收,气候寒冷,山处有人家袅袅炊烟四起。此是伏笔,为尾联品尝冬至饺子,享受团圆之乐作了铺垫。
     颌联承接了首联,视觉从远拉近,更细致的描写了时节寒冷的景色。其中云归早,径远斜都是伏笔。
颈联由景入情。以径远斜联系到自身的行迹常年在外时感悲叹,以云归早抒发了自身厌倦客生涯的奔波无奈,盼望早日回归故里的情感。
尾联点出主题,冬至夜吃饺子,频频续茶叙话,共聚清欢。抒发了一家人终于团圆的融融之乐。
布局是这样安排的。个人不足处,是颌联不太工整,风摧与日冷,摧是动词,冷是形容词。因为有日色冷青松之句,所以用了日冷,表达了冬日西垂,瘦树枯枝的萧冷更甚,也不知行不?很想换个更恰当的字,可是词穷。另外径远斜,云归早,远对归,也不太好。
       希望老师指点。8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4 12: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蒋延珍E08第十四讲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1、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句中,
人是杜甫,
事是往游,
地是锦官城外武侯祠,
时与物,借柏森森来表达,暗示是晚春天气。
从「何处寻」到「柏森森」所暗示的行进路线,以及次联的及门、上阶、步庭。
祠堂、晚春、作者杜甫。
第二联是承。写眼见之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首先,他往下看,地面的碧草,色映台阶,然后他抬头,观察到黄鹂,藏鸣深叶。
承是细写。是对“祠堂”的深入,对“柏森森”的扩展,对“寻”的提升。
第三联是转。对“丞相”一生的概括,跳出了起承的话题和意境。
这一联写丞相生前事,为“合”里的“死”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联是合。写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想着想着,最后不禁老泪纵横了。

2、雾霾

山城车辆如云涌,
一瞬蜗牛成地龙。
运道条条南北错,
扎堆步步后前封。
噪音嚣闹漫街响,
尾气弥张遍市冲。
滚滚雾霾伴美梦,
出行再也不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4 12: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班第十四讲E组06青青子衿心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布局:
首联是景起,从视觉远景入手,描写了作者在山上看到远处的空林烟火,农家早炊,农田和田头野餐,叙述了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阴雨天的景色。
颌联继续承接伸展,作者视觉看到了水田翩翩起飞的白鹭,听到了茂密的夏木深处互相唱和的黄鹂。这里两种景象互相映衬,色彩形成鲜明对比,把辋川山野写得苍茫幽深,画意盎然。正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特色。
颈联作者视觉拉近,自己独处空山静观着木槿花朝来暮落,在松林下吃着清淡的斋饭,折着沾满露滴的野葵,感觉已远离尘世喧嚣,从中领略了极大乐趣。
尾联由景入情,表达了自己与世无争,悠然享受山林之乐的愿望。
全诗从远到近,由景入情,语言淡雅朴实,表达了诗人隐居山近,超脱世俗的闲情逸致。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冬至感怀

暮色寒微收晚霞,炊烟山处有人家。
风摧冻叶云归早,日冷空枝径远斜。
行迹常悲年在外,乡心久倦客生涯。
时临冬至尝温饺,何幸团圆相续茶。


自评:
     这个习作布局是由景入情法。
     首联远景,交待了傍晚时辰,
晚霞已收,气候寒冷,山处有人家袅袅炊烟四起。此是伏笔,为尾联品尝冬至饺子,享受团圆之乐作了铺垫。
     颌联承接了首联,视觉从远拉近,更细致的描写了时节寒冷的景色。其中云归早,径远斜都是伏笔。
颈联由景入情。以径远斜联系到自身的行迹常年在外时感悲叹,以云归早抒发了自身厌倦客生涯的奔波无奈,盼望早日回归故里的情感。
尾联点出主题,冬至夜吃饺子,频频续茶叙话,共聚清欢。抒发了一家人终于团圆的融融之乐。
布局是这样安排的。个人不足处,是颌联不太工整,风摧与日冷,摧是动词,冷是形容词。因为有日色冷青松之句,所以用了日冷,表达了冬日西垂,瘦树枯枝的萧冷更甚,也不知行不?很想换个更恰当的字,可是词穷。另外径远斜,云归早,远对归,也不太好。
       希望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4 12: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蒋延珍E08第十四讲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剖析内容不少于200字。

1、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里,
人是杜甫,
事是往游,
地是锦官城外武侯祠,
时与物,借柏森森来表达,暗示是晚春天气。
从「何处寻」到「柏森森」所暗示的行进路线,以及次联的及门、上阶、步庭。
祠堂、晚春、作者杜甫。
第二联是承。写眼见之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首先,他往下看,地面的碧草,色映台阶,然后他抬头,观察到黄鹂,藏鸣深叶。
承是细写。是对“祠堂”的深入,对“柏森森”的扩展,对“寻”的提升。
第三联是转。对“丞相”一生的概括,跳出了起承的话题和意境。
这一联写丞相生前事,为“合”里的“死”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联是合。写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想着想着,最后不禁老泪纵横了。

2、雾霾

山城车辆如云涌,一瞬蜗牛成地龙。
运道条条南北错,扎堆步步后前封。
噪音嚣闹漫街响,尾气弥张遍市冲。
滚滚雾霾伴美梦,出行再也不轻松。
赏析-青螺
题一,这位同学分析的非常好,赞一个!题二,作者选了雾霾的题材,但似乎忘了点评自己的构思和布局设计。看看这首七律,雾霾:

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押二冬韵,韵字的运用上,还可以再加强一下,比如,后前封,此处有凑韵之嫌。七分句,伴美梦,三仄,虽不是大毛病,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从整首的布局看,首联,颔联是写车辆拥堵,颈联写拥堵后车辆的噪音,尾气对市区街道的影响,尾联感慨雾霾对人们出行造成了妨碍。这样的布局也不是不可以,但首二联过于重复,其实雾霾的成因并不完全是车辆造成的,应该从多方面去描写。作者用了三联去描写交通,有些累赘,所以希望改进一下。另外在炼词煅句上多做努力,尽量学会用诗的语言,多用些修辞,注意在选词时,用符合整首意境的虚词,比如,雾霾伴美梦,就比较矛盾。望多练习。谢谢作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4 12: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十四讲作业,E组05甘草作业
一、分析一首七律的布局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起)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承)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转)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合)
布局:起承转合式
本身为《唐诗三百首》卷六,七律类第六首诗。首联为起,引起话题,诗人登凤凰台所见,不见凤凰,质检悠悠江流水。颔联承,承首联登楼所见之景:掩埋着当年吴宫花草的荒僻小路,掩埋着晋代英雄豪杰的古墓。颈联为转,跳转话题,不在写登台所见,而写金陵盛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以产生建功立业的思想。尾联为合,结合自己的遭遇,抒发了自己因为皇上听信小人谗言,使得自己壮志难伸的郁闷情绪,凸显中心思想。
二、写一首冬至吃饺子或者雾霾的七律,并剖析布局,不少于200字。
遇雾霾
甘草
清晨赶路遇雾霾,眼前混沌成一团,
犬吠已知近村庄,鸟鸣猜出有山峦。
灯光驱霾见南山,晨光送出雾露寒。
工业文明多祸胎,环保执法不能宽。
剖析:布局为“起承展转合”。
清晨赶路遇雾霾,为起,写出遭遇雾霾的时间和地点;眼前混沌成一团,为承,将雾霾到来是的情形,比成一团混沌未开的景象;‘“犬吠已知近村庄,鸟鸣猜出有山峦。灯光驱霾见南山,晨光送出雾露寒。”为展,三四句从听觉描写雾霾中的犬吠和鸟鸣,隐约告诉读者作者在山村小路上行走,五六句继续写雾霾高峰将过去,存在的灯火和天边的晨曦下,眼前看到的景物;第七句为转,从写景转到思考工业文明带来的的负面效应就是环境被破坏,雾霾逐渐加重,最后一句为合。呼吁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赏析-青螺

题一,甘草同学选择了这首李白的七律,是非常著名的一首,分析的非常好,梳理的很有调理,可以看出甘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了解背景,等。另一反面我也提一下自己的看法与这位同学交流:从布局看,李白在首联描述了,凤凰台这个古迹的一般状态,虽有其名,凤凰却没了,以景起兴,中二联是从远近不同的角度去描写等上凤凰台上所看的景色,颔联为近景,颈联为远景,尾联抒情,感慨,所以我个人认为,此诗的布局是,首联,起承,尾联,转合,中二联为继,或展。仅供参考。

题二,甘草同学选择了些雾霾。平起平收,首句入韵,押十四寒韵,首句的霾,是九佳韵,所以出韵了。从布局上看,首联写行车时遇到严重雾霾,颔联承接首联续写雾霾之严重到看不见村庄和山峦,颈联写的有些费解,灯光驱霾与实际情形不合,二分句的晨光,送出露寒,也很难理解,尾联以劝告收结。甘草同学在平仄基础上要多下些功夫,一首作业出来,平仄不能出太多的错误,要多练习用词,慢慢学会修辞炼句。可喜的是甘草同学在对仗方面下了些功夫,虽然还需继续努力,但确有进步。谢谢甘草的作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1

帖子

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3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7-1-4 12: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霹雳E29第十四讲作业: 作业
1、从唐诗三百首里选七律一首,简要分析其布局。此题不可抄袭。

《咏怀古迹•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的这首七律布局是起承继转合。首联中以当时动乱的年代中自己漂泊无定所。颔联承接写自己在三峡、五溪流落的情景。然后继续承接,由于动乱没有平息还在反复,致使自己还在漂泊。于是在尾联中,借庚信悲壮的人生做转,暗指自己思乡的苦楚。

2、因为刚过冬至,所以要求以吃饺子或者雾霾为题材写一首七律。
可以用任何一种布局,但必须在自评中对作品的布局加以剖析。
七律   冬至感怀
冬至由来习俗多,欲谈美食问阿婆。
南瓜摔地锅中煮,炒面加工碾上罗。
饺子喷香防耳冻,米糕蒸软耐牙磨。
故乡久别曾遗忘,今日情怀理咏歌。
注释:故乡过冬至时,在冬至那天早上要摔南瓜煮,煮熟后拌着炒面(将玉米炒熟在碾上磨碎,过细罗,就是炒面)食。中午大多吃饺子,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不冻耳朵。故乡有一位来自南方的阿婆,冬至这天喜欢做米糕,说是南方在冬至这天喜欢吃米糕。
剖析内容:七律的布局为起承继转合。首联起句,交代了冬至这个节气,留下很多习俗,其中冬至的美食就是习俗之一。在颔联中,承接美食,先写到了故乡过冬至时早上大多有煮南瓜配炒面的生活方式。在颈联中,继续写美食中的饺子、米糕等。北方因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传说,当然也是让生活在艰苦岁月中人们渴望在数九寒冬能吃一顿美餐而赋予这样的传说。而来自南方的阿婆,又把南方过冬至时喜欢吃米糕的方法传到了故乡。尾联中,因为离开故乡很长时间,所以遗忘了故乡过冬至时的一些美食习俗。今天再一次回顾故乡冬至美食,回想阿婆给我吃米糕这种美食,深感这种情怀更加难忘。                 

赏析-青螺
题一,霹雳同学选择了杜甫的这首咏怀古迹其一,分析的很好,赞一个。这里我谈一下我对这首七律的理解,供你参考:我理解杜甫在这首诗里前二联写自己,后二联是写庾信并暗叹自己的命运与其相同。所以我觉得这是常用的起承转合式布局。首联写自己在安史之乱后漂泊不定,为起,颔联写自己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为承,颈联开始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这里已经将自己的遭遇与当年的庾信的遭遇做了勾连,为转。尾联以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也在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作结。这只是个人的理解,参考一下即可。

题二,作者选了冬至这个题材,欣赏一下。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押歌韵,韵字用的不错,唯一缺憾的是尾句的理咏歌觉得不顺,但似乎不在韵字上,而是理字用的不好。格律很好。
首联写很棒,很顺的描绘了冬至的一般状态,很好的兴起,赞!颔联细微的刻画了当地冬至的习俗,对仗工整,颈联续写这一习俗的转说与现实功效,同意作者的布局安排,此为继,对仗部分,饺子,米糕,同为食物,有合掌之嫌,喷香,蒸软,对的不太妙。尾联感怀,只是这里,曾,用的不好,理解你的意思是几乎忘了,现在又经历了后想起来了,但曾字没很好的反应出这个意思,后分句的理字,不是很好,尾句希望多斟酌。谢谢作业,总体感觉不错。谢谢作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22 , Processed in 0.0645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