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一粒沙

29期诗班五律第二讲兰组作业贴(组长:掬心)

 关闭 [复制链接]

0

主题

46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6-4 16:4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儿M 于 2017-6-4 16:48 编辑

29期诗班四年级第二讲作业:兰19~蓝儿
一;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不要脱节,情感要融洽,恰到好处,虚实有度,顺其自然  .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放宽笔墨,不过要做好承上启下,转句要自然,为下句做好铺垫,提升主题。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五律   六月入园随感《平水韵》
入园霞彩映,可鉴色浓烹
春唤繁花闹,秋听百鸟鸣
且观流水意,更赏柳堤情
四季皆怡目,尤怜梅雪迎
文/蓝儿   


三:积累典故 现在提问 谁知道 尾生抱柱  尾生抱柱: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5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6-4 17: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米阳光26 于 2017-6-11 16:36 编辑

兰26一米阳光
作业:
一;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答:承--就是承接
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因此,扩展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
当然,我们目前要求的是上景下情的章法。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情景是不可能完全分割开的。在气脉上,在意气上要在承接起句的基础上做到层层递进。构思布局时。要从逻辑的角度,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写诗是个整体的过程,整体美才是最重要的。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
1.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这就要求,到转句的时候 不能继续停留在 景语上面。而要 从景语很自然地 转入情语。不可还在景语上徘徊不前。
如果承句是写景的,转句就是对起句和承句所产生的 思考或者感受,前者是直观的,客观的。
后者是一种主观上的反应。然后结句概括一下整首诗的主题,全诗就算圆满完成了。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 1)、先景后情
( 2)、承转句要虚实相对
(3)、要收放相结合
(4)、使用平水韵

五律·       赏花
广场花圃里,芍药伴霞开。
吐玉偎长臂,含琼染粉腮。
日生清影曳,风送媚香来。
莫叹春归去,光阴细细裁。


3:积累动词
这个大家课后自觉完成

4:积累典故
尾生抱柱

抱柱,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相传古代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亦有比喻死守陈规而不知变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帖子

10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6-4 23: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极雪 于 2017-6-4 23:14 编辑

29期诗班五律第二讲兰16南极雪作业

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答:承--就是承接
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因此,扩展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
当然,我们目前要求的是上景下情的章法。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情景是不可能完全分割开的。在气脉上,在意气上要在承接起句的基础上做到层层递进。构思布局时。要从逻辑的角度,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写诗是个整体的过程,整体美才是最重要的。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
1.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这就要求,到转句的时候 不能继续停留在 景语上面。而要 从景语很自然地 转入情语。不可还在景语上徘徊不前。
如果承句是写景的,转句就是对起句和承句所产生的 思考或者感受,前者是直观的,客观的。
后者是一种主观上的反应。然后结句概括一下整首诗的主题,全诗就算圆满完成了。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 1)、先景后情
( 2)、承转句要虚实相对
(3)、要收放相结合
(4)、使用平水韵

五律   夏夜   文   南极雪
池畔蛙生起,蝉鸣噪耳旁。
庭前风细细,月下影长长。
床侧余空枕,笺中留墨章。
并非愁做客,只是醉荷香。



四:积累典故
典故:尾生抱柱

抱柱,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相传古代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亦有比喻死守陈规而不知变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638

帖子

9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913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6-5 09: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29期四年级五律第二讲作业:
兰10-冰儿
一;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答:写承句注意不要脱节,感情要融合,要虚实有度,自然而流畅。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
答:写转句要荡开一笔,但是要承上启下,不要脱节,为主题做好铺垫,起到递进作用让诗主题升华。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 1)、先景后情
( 2)、承转句要虚实相对
(3)、要收放相结合
(4)、使用平水韵
五律    女思
缤纷红绿下,不忍晓昏更。
回看三春去,未闻白浪惊。
落花何执意,流水恁无情。
思远低眉处,幽桐对兕觥。
3:积累动词
这个大家课后自觉完成
泫,催,执,供
4:积累典故 现在提问
谁知道 尾生抱柱
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424

帖子

2348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8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7-6-5 15: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12233445566 于 2017-6-5 17:08 编辑

兰13五律【洛神赋】
日暮古人前,清波出远渊。
因风云蝶舞,借月銮驾迁。
斯水宓妃现,曹植赋佳篇。
传奇千古好,无故怎为仙。星星


典故为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fú)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424

帖子

2348

积分

渔村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8

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17-6-5 15: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12233445566 于 2017-6-5 17:09 编辑

兰13五律【洛神赋】
日暮古人前,清波出远渊。
因风云蝶舞,借月銮驾迁。
斯水宓妃现,曹植赋佳篇。
传奇千古好,无故怎为仙。星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2

帖子

18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6-5 18: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29五律第二讲兰27小蕊
一;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答:
(2)写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因此,扩展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
料。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
答: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这就要求,到转句的时候 不能继续停留在 景语上面。而要 从景语很自然地 转入情语。不可还在景语上徘徊不前。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 1)、先景后情
( 2)、承转句要虚实相对
(3)、要收放相结合
(4)、使用平水韵
3:积累动词
这个大家课后自觉完成
逍遥
世事不须猜,浮云任往来。
将随明月去,又趁海棠开。
与友敲棋子, 共春染绿台。
怡然情自醉,从此绝尘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8

帖子

7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6-5 19: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29期诗班第二讲作业兰-22天天乐:
一;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因此,扩展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
转句的要求是: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这就要求,到转句的时候 不能继续停留在 景语上面。而要 从景语很自然地 转入情语。不可还在景语上徘徊不前。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1)、先景后情
2)、承转句要虚实相对
3)、要收放相结合
4)、使用平水韵
3:积累动词
这个大家课后自觉完成
4:积累典故 现在提问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1)、先景后情
2)、承转句要虚实相对
3)、要收放相结合
(4)、使用平水韵
   五律  夏日晨光
  (晨起下地干活)
六月麦香飘,晨光把我招。
迎风新气好,悦耳鸟声娇。
杂草躬身理,青禾坠露摇。
田园多兴味,红日正妖娆。
3:积累动词
这个大家课后自觉完成
4:积累典故 现在提问
季扎挂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
【释义】季扎: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封地延陵而得名延陵季子。季扎把自己的佩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墓前。比喻人一定要坚守诚信。
【历史典故】
季扎是春秋时吴王寿梦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他很有才华,寿梦在世时就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扎避让不答应,寿梦只好让长子诸樊继位。
后来,季扎受吴王的委托出使北方,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在接待季扎时,看到了他佩带的宝剑。吴国铸剑在春秋闻名,季扎作为使节所佩带的宝剑自然不凡。徐君对季扎的宝剑赞不绝口,流露出喜一爱一之情。季扎也看出徐国国君的心意,就打算把这宝剑送给徐国国君作为纪念。但是这把剑是父王赐给他的,是他作为吴国使节的一个信物,他到各诸侯国去必须带着它,现在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怎么能把它送给别人呢?季扎暗下决心,返回时一定把此剑献上。
后来,他离开徐国,先后到鲁国、齐国、郑国、卫国、晋国等地,返回时途经徐国,当他想去拜访徐国国君以实现自己赠剑的愿望时,却得知徐国国君已死。
万分悲痛的季扎来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祭奠完毕,他解下一身上的佩剑,挂在坟旁的树木之上。随从人员说:“徐国国君已死,还留下宝剑干什么呀?”季扎说:“当时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我不能因为他已死,就违背自己的心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7-6-5 21:4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轻寒一剪梅 于 2017-6-6 09:18 编辑

29五律第二讲兰03清风漪影 一;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写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因此,扩展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 料。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
答:转的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这就要求,到转句的时候 不能继续停留在 景语上面。而要 从景语很自然地 转入情语。不可还在景语上徘徊不前。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五律  无题
清风
前身犹可记,一梦似千年。
独泣飞花夜,痴弹流水弦。
闻声归楚客,称意醉兰船。
沥沥黄梅雨,空空两鬓斑。


  尾生抱柱(wěi shēng bào zhù) 解释: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1

帖子

3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7-6-6 07: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鱼村第29期诗班四年级第二讲作业:兰11-月光
一;问答题
(1)写承句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连贯自然要表达的感情不可太远。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接和扩展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因此,扩展的时候要考虑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
当然,我们目前要求的是上景下情的章法。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情景是不可能完全分割开的。在气脉上,在意气上要在承接起句的基础上做到层层递进。构思布局时。要从逻辑的角度,考虑事物的内在联系。气不中断,意不偏离。写诗是个整体的过程,整体美才是最重要的。
(2)写转句需要注意什么?
先景后情 是近体诗所最常见的章法,如果先言情,然后再将自己的情融入景。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相反。从景中衍生出情 相对容易许多。也就是,言情入景难,触景生情易。

二;请作一首五律题目自拟要求如下;
( 1)、先景后情
( 2)、承转句要虚实相对
(3)、要收放相结合
(4)、使用平水韵

   别故乡

  春风吹竹径,
  碧水绕云山。
  此地终一别,
  孤帆万重艰。
  游离三十载,
  已是皱丝斑。
  磨院仍为改,
  多儿墙角顽。

典故;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17 , Processed in 0.0897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