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静思

小渔村36期联班A组第一讲作业贴(评阅-红尘有梦老师)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5
发表于 2018-3-19 15: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的素心 于 2018-3-19 16:04 编辑

第一讲作业A-11快乐的素心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依次为:唐代、宋元明、清。
    这几个时期的关联:
     一、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对联产生于唐代,并且出现了实实在在的作品,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对联产生的途径,除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是律诗,对联是从律诗直接继承发展来的。除律诗而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摘句和书壁几种。
    二、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如果说用对联来替代桃符还只是向社会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那么,到宋代对联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三、清:对联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一是具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比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二是对联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比如其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的特点主要有: 一、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二、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四、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傅小松在《中国楹联特征论略》中将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一是独特性和普遍性;二是寄生性和包容性;三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四是通俗性和高雅性;五是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三、上下联词性要相同;四、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五、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六、上下联平仄要相调;七、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幅对联是: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阙上的楹云,这幅对联运反对法的写作手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上联讲正面,下联讲反面,内容上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

点评

快乐的素心你好,作业完成的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5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19 17: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A19-蒲公英作业: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发展期——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答:唐朝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的条件。除律诗而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使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摘句和书壁几种。
    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越写越长。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总之,对联在清代以来,进入了它的空前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的作用
其实上面已经多少的对对联的作用进行了解说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的特点,是用汉字书写的(后来发展到也可用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书写),悬挂或张贴在壁间柱上的两条长幅;要求两两相对。
它的特点,大致有: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至于各联本身的字数则没有一定之规,从一个汉字到几百个汉字都可以。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点评

蒲公英你好,第四题回答的不太全面,其它都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

帖子

3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6
发表于 2018-3-19 19: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旧时明月 于 2018-3-19 19:04 编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A13-旧时明月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关联: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唐宋文学及后来的元曲都给对联以丰富的滋养,特别是诗词格律的产生,给对联创作以极大的帮助,为清朝对联繁荣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1、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2
、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
对联的特点是:
1
、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
、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
、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
、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字数相等
2
、词性相当
3
、结构相称
4
、节奏相合
5
、平仄对立
6
、文义相关

五、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我喜欢下面这个对联:
上联:静坐常思已过
下联:闲谈莫论人非
喜欢的理由:贴近生活,蕴含道理,可以教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点评

旧时明月你好,作业完成的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
发表于 2018-3-19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A15-静听潺潺溪水

一、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关联:对联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基础上产生,不论是限期的产生还是后来的发展,都与中国古典文化密切相关。唐宋诗词及后来的元曲都给对联以丰富的滋养,为清朝对联繁荣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1、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2、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
对联的特点是: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当
3、结构相称
4、节奏相合
5、平仄对立
6、文义相关

五.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我喜欢下面这个对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喜欢的理由:文字洗练,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富有哲理。







点评

静听潺潺溪水你好,作业完成的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7

帖子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7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0 08: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A03-林中小溪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由唐代律诗的对仗和宋元明桃符的发展,使对联在清朝成为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例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愿将山色共生佛;
修到梅花伴醉翁。(薛时雨·涂县琅琊山琅琊寺)
此联的联中之景(山色、梅花)是由“愿”和“修”(即情)生发出来的,是作者主观想象中之景。此“景中情”,是把主观感情化为客观景物。所以我喜欢。

点评

林中小溪你好,第三题你回答的是特征,看一下讲义,其他都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9

帖子

3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0 0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A08-小佳人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 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A、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B、对联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
A、独特性和普遍性
   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有上联也有下联。
B、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
C、实用性和艺术性
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
通俗性和高雅性
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
D、严肃性和游戏性
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 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灞柳催舟  两眼乡思作酒
长亭对晚  一帘春雨断魂
对仗工整、形象贴切

点评

小佳人你好,第三题回答的是特征,特点是4点,看讲义,其它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99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0 10: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联班第一讲作业
A组21-卷卷儿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由唐代律诗的对仗和宋元明桃符的发展,使对联在清朝成为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例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

点评

卷卷儿你好,第三题回答的是特征,特点是4点看讲义,其它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6: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0

帖子

1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0 14: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3、对联有哪些特点?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A18:仙儿作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具有传承与发展,不断完善的关联性。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五、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点评

仙儿你好,第五题,杜甫律诗的前两句不是对联哦,都是平尾,其他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3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0 19: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组30-露珠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善。
答:经历了三个时期。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3.明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从产生发展到鼎盛,从作用单一到作用广泛,从不规范到形式要求日益完善。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和艺术化的反映。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社会的习俗风尚。在寄志抒怀,人际交往,宣传胜景和行业上都有其独到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2、寄生性和包容性3、实用性和艺术性4、通俗性和高雅性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字数相等
2、内容相关
3、词性相当
4、结构相称
5、节奏相应
6、平仄相谐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1.语言精炼
2场景清晰

点评

露珠儿你好,第三题特点回答的是特征,看一下讲义,第五题律诗中对仗句不算对联,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0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0 2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A-12 微笑面对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经历了三个时期。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3.明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从产生发展到鼎盛,从作用单一到作用广泛,从不规范到形式要求日益完善。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1)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
(2)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3)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有一下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可以将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我记得一副对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感觉对句很工整,词性对的相当好。横眉-俯首、冷对-甘为、千夫指-孺子牛。

作业完成时间,下周四晚上12点前完成,逾期将不予评阅。

点评

微笑面对你好,第五题出自鲁迅的自嘲诗的对仗句,其它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18-3-22 07: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16 , Processed in 0.09890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