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旧时明月 于 2018-3-19 19:04 编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A13-旧时明月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关联: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唐宋文学及后来的元曲都给对联以丰富的滋养,特别是诗词格律的产生,给对联创作以极大的帮助,为清朝对联繁荣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1、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2、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 对联的特点是: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当
3、结构相称
4、节奏相合
5、平仄对立
6、文义相关
五、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 我喜欢下面这个对联: 上联:静坐常思已过
下联:闲谈莫论人非 喜欢的理由:贴近生活,蕴含道理,可以教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