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静思

小渔村36期联班D组第一讲作业贴(评阅-水仙老师)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4
发表于 2018-3-19 20: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案:起源:一般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对联起源于桃符。第二种认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发展: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
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关联:这几个时期都是在继承中发展,尤其是清代发展非常快,特征很明显:、一是越写越长。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案:1、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2、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案: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首对联平仄对仗工整,思想非常深刻,给人以启迪。

点评

第四题,对联的基本要求,还有: 词组,词性,节奏,都要一致,意思要相关联。  发表于 2018-3-21 09:09
第一题,发展期,是宋元明。  发表于 2018-3-21 09:07
问好:首先,作业认真,排版整齐,赞  发表于 2018-3-21 0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2
发表于 2018-3-19 21:2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班任静思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个发展期----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根据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作用。春联:寄托美好,展望未来。楹联:表达愿望。婚联:诉诸祝福,烘托气氛。挽联:追悼死者,抒发怀念之情。寿联:祝福长寿,吉祥。对联具有装饰点缀、衬托情感、表达意境。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字数相等 2.词组相同 3.词性相同 4.词性相对 5.句法一致 6.平仄相谐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观天上云卷云舒 答: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管他春夏秋冬如何变换,我依然是我,应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旷达的胸怀,令人羡慕不已!

点评

第四题,基本要求,还有,意思相关。  发表于 2018-3-21 09:14
第二题,作用,还有就是,字句简短,意思完整,字体美观,上下联一样长,好看  发表于 2018-3-21 09:13
问好作业认真,赞,但要注意排版整齐  发表于 2018-3-21 09: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2
发表于 2018-3-19 22: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产生于唐代,发现于宋元明,鼎盛于清朝。在唐代以对偶形式常出现于律诗,宋元明被广泛运用,清朝纳入科举达到鼎盛。
2对偶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南北朝,骈偶起源于东汉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律偶形成于唐代。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寄托志向,寄托相思,抒发情怀,陶冶性情,增添节日气氛,增添对前辈先去的哀思。
如增加节日气氛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又如寄托志向联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对联有哪些特点?
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词语对仗声律协调,上下联两部分构成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字句对等,字数相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节律对拍,平仄对立,语意相关,上下联表达的的内容,要服务于同一主题。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岳王庙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白铁本是死物,根本就不会“有幸”也不会“无辜”。但经对联这样①比,天地万物都有了灵性,这就好比连山神都为忠臣而感动,宁可坏了自己的风水,也要做忠臣的邻居,可见人们对忠臣难以割舍的情怀。也把作者的感概表达得淋漓尽致。


点评

第三题,再看看讲义,详细点  发表于 2018-3-21 09:24
问好,作业认真,排版整齐,赞  发表于 2018-3-21 0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3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8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8-3-20 0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D—27 李彭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1、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2、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3、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这三个时期是一脉相承,逐渐发扬光大的。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体现在:1、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2、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例如:寿联——介寿值良辰,桃李满园恰似春二月;
                       引年征盛典,百花齐放正当秀山川。[李彭]
      婚联——金虎啸良辰,花开并蒂祥云绕;
                   玉兔下凡界,爱结同心瑞气升。[李彭]
      情景联——天降瑞雪,似蝶翩跹迎贵客;
                       地起喜炮,如莺婉啭唤亲人。[李彭]
      行业联——嫘祖蚕桑,抽丝编绢帛瑰丽;
                       黄婆纺织,综线错纱料粲然。[李彭]
等等……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的特点是:字数相等,平仄相谐,词性相当,内容相关。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字数相等、词组相同、词性相当、句法一致、平仄相谐、内容相关。实用性强、有:独特性和普遍性、寄生性和包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通
俗性和高雅性、严肃性和游戏性。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这幅对联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个有志者,一个苦心人。
       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和典故之后的对应结果,一个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吴国。蒲松龄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

点评

谢谢水仙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5 14:57
谢谢水仙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5 14:56
谢谢水仙老师点评!老师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5 14:56
第三,四题有点混淆了,再看看基本要求,只有前面答的七个  发表于 2018-3-21 09:36
第三题,再看看讲义,详细点更好  发表于 2018-3-21 09: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8
发表于 2018-3-20 11:5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百家争鸣 于 2018-3-20 14:10 编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是产生时期唐代;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第三个鼎盛时期清朝。 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对仗慢慢完善起来。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可以用于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名胜联等等。 例如,游览名胜古迹的时候,总能看见文人雅士的题联 登高远望,四面云山,千家烟树;  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   ----王漱石题吉林旷观亭,位于吉林市区西北北山的西主峰。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我喜欢的一副联是: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是少年时代就擅长作对的明朝学者解缙所写,妙就妙在作者用比喻的方式,给那些不学无术,冒充斯文的人画了一幅漫画像。同时,字字对得十分工稳,通俗易懂,恰如其分。

点评

其他全对  发表于 2018-3-21 09:33
第二题,还有一点,对联语句简短,意思完整,上下联对整齐,字体美观好看  发表于 2018-3-21 09:33
问好,作业认真,排版整齐,赞  发表于 2018-3-21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11
发表于 2018-3-20 11: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化龙 于 2018-3-21 20:43 编辑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关联如下:
(1)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
(2)宋、元朝是对联的发展时期
(3)明,清朝是对联最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
对联的作用体现地很广。其中包括喜事、丧事、祝寿、开业、等都喜欢用对联修饰加以点缀,增加喜怒哀乐的气氛
。对联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3、对联有哪些特点? 1.独特性和普遍性。 2.寄生性和包容性。 3.实用性和艺术性。 4.通俗性和高雅性。 5.严肃性和游戏性。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
一,数字相等
二,平仄和谐
三,词性相当
四,结构相称
五,节奏相应
六,内容相关
5. 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水色天光迷上下
朝晖夕霭幻浮沉

点评

为什么重复两遍作业?  发表于 2018-3-21 09:40
问好,作业认真,排版整齐,全对,赞  发表于 2018-3-21 09: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6
发表于 2018-3-20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      D19 淡看江湖路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有三个时期,唐代是产生期,宋元明是发展期,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关联如何,从最早的随笔到鼎盛期,对杖,压平仄,押韵,讲究意境。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可以用在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贺联(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
挽联,哀悼死者之用,
赠联,颂扬他人之用,
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上下有两个条幅,字数要相等,
      2承上启下,要把一个完事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的手法来讲,是要对傝辞格,
      4实用性很强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要字数相等,
2上下联要词组相同,
3上下联要词性相同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原本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自古以来,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都认为这是人的正性。让我想到,红军在极其恶略的条件下,爬雪山,过草地,出生入死,在高原严寒,没有粮食的条件上迎难而上,若是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没有救国救民的理想信念,就不会成就两万五的世界闻名壮举,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特别的喜欢这两句对联。

点评

第四题,还有:平仄相反,意思相关,节奏一致  发表于 2018-3-21 09:48
第二题,还有,对联语句简短,意思完整,字体美观,上下联一样整齐,好看  发表于 2018-3-21 09:44
问好,首先排版整齐,赞  发表于 2018-3-21 0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
发表于 2018-3-21 18:3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说对联产生于唐代,是有史实根据的。陆续发现的一些出现于唐代的实实在在的对联作品,便是有力的说明。方东先生就在《霞浦县志》和《福鼎县志》上发现了三副唐代的堂室对联。 第二个发展期——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对联自孟昶题写以后,便逐步推广开来。如果说用来替代桃符还只是它向社会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那么,到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 第三个时期——清:对联的鼎盛时期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 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  二、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对联的作用体现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 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原因在于:  1、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 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2、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三、对联有哪些特点? 〈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承上而言,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只要能做到能做到这一点,字数多少就可随意了。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对偶辞格是汉语和汉字特有的一种辞格,它是把通常为两个(多则可为几个,如元代杂剧和散曲中常用的三或四个)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的字、词、词组、句子并列,用来表现相关的意思的一种辞格。  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也就是不能各说各的(特殊的如无情对另议);从形式上说,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称;此外,它还要求音节上的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从某个角度看,对联是从古代私塾教学童“对对子”直接发展而来的。    四.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 具体说来,对联的要求是: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4、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 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 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 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仄,“西”与“东”是仄对平。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五.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点评

交重了  发表于 2018-3-23 06: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0
发表于 2018-3-21 21: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36期对联班第一讲作业: 1、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萌芽于律诗之前,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唐朝;宋、元、明;清朝。因为新体诗的出现,对联应运而发展了。到宋代,对联已深入各领域。明清时期,对联已列入科举考试,更是让对联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的作用:点缀,装饰,渲染气氛,言明志向,寄托情感等。婚联渲染喜庆,挽联寄托哀思,书房明志向……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对联的特点大致为       ①由字数相同的上、下两联组成;       ②上、下两联表达同一个中心;       ③上、下两联的形式、音节是对偶的。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字数相等    ②平仄相谐    ③词性相当    ④结构相称    ⑤节奏相应    ⑥内容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座有琴书,即为丹丘石室     心无无欲,便是继海秋空” 这是菜根谭里的联语,喜欢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在的处世态度

点评

问好,作业很认真,加油。 排版整齐,该换行的要换行,  发表于 2018-3-23 0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4
发表于 2018-3-22 07: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讲作业。  D29_窗纸松痕

对联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这几个时期的关联如何?      
答:对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其中,唐朝是对联的产生时期,宋元明三朝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清朝是对联的鼎盛时期。  
2.对联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举例说明。  
     答:对联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 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       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
  3.对联有哪些特点?
答:(1)上下两个长条幅,字数必须相等;
           ( 2))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从修辞学角度看,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从内涵上说,它要求意义上的关联;从形式上说,它要求对称并且音节上还要和谐相对。  
             (4)对联的实用性很强。一副对联,得为一个主题而创作出来,并且可以张挂;张挂的形式是固定的,必须对称地悬挂在两个相对得位置上;连载体形式也固定下来了:必须是两个完全相等的长条形字幅状。  
      4.传统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2)上下联词组要相同。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
            (4)    对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5)上下联句法要一致;
           (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7)上下联内容要相关。
5.请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幅对联,并简要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答: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志南?绝句?中的两句,    寥寥两笔,就让风摆杨柳的袅娜、雨晕杏花的娇艳跃然纸上。用“沾衣欲湿”形容早春细雨的似有若无、“吹面不寒”形容二月和风的凉爽惬意,感受细腻,描写精确,隔着几千年时光的距离,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作者心中那份满足喜悦之情。

点评

问好,作业认真,赞。 注意排版整齐  发表于 2018-3-23 07: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2 23:26 , Processed in 0.09308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