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7-24 09: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四讲作业
1. 对王莽的一系列改制行为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盗窃来的天下,整得如此冠冕堂皇,也掩盖不了沐猴而冠的本质。王莽所重用的,尽皆是卑鄙小人。连装神弄鬼的把戏都用上了。可发一笑。这些改制,不过就是用古籍中记载的官名,来附会现有的官制。目的是彰显自己的新朝是多么的符合礼制,给自己找合法性。可是天下承平时期,靠耍阴谋诡计窃取皇位,本来就没有合法性可言,靠这等小把戏来给自己涂脂抹粉,只能是越抹越黑。
2. 王莽的行为符不符合儒家标准?
新朝的创立者王莽是利用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通过外戚专政来夺取皇位的。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平帝时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取得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总揽朝政,平帝死后,王莽立年封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众人皆贵,莽独无爵,可以想像他在这样一个家庭度过了怎样的童年,也许一次次的教训让他懂得了何谓尊卑,让他学会谦卑循礼,也让他知道了位居人下的感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他善于笼络人心的原因,因为他没有任何引以骄奢的资本,他只能学会生活俭朴,勤奋好学,他曾跟从陈参学习《礼经》。儒家的孝悌恭谦礼让仁爱非常适合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且西汉儒学得到空前的推崇,鸿儒学者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甚至会被王侯征召为官,学问上的造诣也许可以与叔伯兄弟的高官显爵建立一丝平衡,使莽在家族中保持一个有尊严的地位,这两点也许是王莽勤身博学而闻名远近的内在原因,总之,入仕前的环境和经历,已使儒家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以及行为淮则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终身不渝的信仰,儒家是要积极入仕的,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力量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同时,儒家又是及力宣扬恭谦礼让的,或者说是压制内心欲望的表达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在王莽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形成了他看似虚伪实则虔诚的独特性格,正是这一独特的性格决定了是王莽而不是张三代汉称帝,也决定了称帝之后他会采取一系列火上浇油的政策来自取灭亡。经过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淮,王莽的种种行为由于符合这一标淮,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条件,成帝时,元后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将军列侯之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却又因为内心的欲望,最终偏离了儒家行事的准则。所以他终究行为不符合儒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