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紫鳶

风裳资治通鉴补交作业贴

[复制链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9: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四讲作业
1.        对王莽的一系列改制行为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盗窃来的天下,整得如此冠冕堂皇,也掩盖不了沐猴而冠的本质。王莽所重用的,尽皆是卑鄙小人。连装神弄鬼的把戏都用上了。可发一笑。这些改制,不过就是用古籍中记载的官名,来附会现有的官制。目的是彰显自己的新朝是多么的符合礼制,给自己找合法性。可是天下承平时期,靠耍阴谋诡计窃取皇位,本来就没有合法性可言,靠这等小把戏来给自己涂脂抹粉,只能是越抹越黑。

2.        王莽的行为符不符合儒家标准?
            新朝的创立者王莽是利用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通过外戚专政来夺取皇位的。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平帝时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取得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总揽朝政,平帝死后,王莽立年封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众人皆贵,莽独无爵,可以想像他在这样一个家庭度过了怎样的童年,也许一次次的教训让他懂得了何谓尊卑,让他学会谦卑循礼,也让他知道了位居人下的感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他善于笼络人心的原因,因为他没有任何引以骄奢的资本,他只能学会生活俭朴,勤奋好学,他曾跟从陈参学习《礼经》。儒家的孝悌恭谦礼让仁爱非常适合他在家族中的地位,且西汉儒学得到空前的推崇,鸿儒学者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甚至会被王侯征召为官,学问上的造诣也许可以与叔伯兄弟的高官显爵建立一丝平衡,使莽在家族中保持一个有尊严的地位,这两点也许是王莽勤身博学而闻名远近的内在原因,总之,入仕前的环境和经历,已使儒家的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以及行为淮则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终身不渝的信仰,儒家是要积极入仕的,是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一切力量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同时,儒家又是及力宣扬恭谦礼让的,或者说是压制内心欲望的表达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在王莽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形成了他看似虚伪实则虔诚的独特性格,正是这一独特的性格决定了是王莽而不是张三代汉称帝,也决定了称帝之后他会采取一系列火上浇油的政策来自取灭亡。经过几百年的独尊儒术,儒家的道德伦理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淮,王莽的种种行为由于符合这一标淮,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在世周公。民心所向成为他登上皇位的重要条件,成帝时,元后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将军列侯之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少时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学,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结交英俊,侍奉父辈,符合礼仪。却又因为内心的欲望,最终偏离了儒家行事的准则。所以他终究行为不符合儒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0: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五讲作业:

1.简述王莽在内政与外交上所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短短几年就使得天下大乱?

1、复古。复古就是复辟,就是倒退,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他却要倒退,。
2、公有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废止奴隶制度,防止商人剥削,结果怎么样?不实事求是,不尊重价值规律,左的可怕,百姓反而大受其害。
3、挑衅周边国家。外交以和为贵,怎能无端挑衅,内政修明,外夷自朝,不能武力。

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到了天凤四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导致新朝的灭亡。

2.王莽拥有全天下的实力,为何在“盗贼”面前屡屡吃败仗?
他自己用所谓的道德礼仪爬上今天的位置,所以他很珍惜自己的目前所得,更加惜命心目中对自己有益的制度去规范这个天下,制度的不完善,大量漏洞让很多富人钻了空隙,而严厉的法规,猛于虎的苛捐杂税前,受累,受压迫的穷人和农民成为他军队主要的生力军,生力军面对有可能是自己的叔伯,兄弟,他们能真心作战不能,是迫于无奈,所以有不少队伍最后反了他。而穷人,农民极端愤怒,他们就暴动,他们都受过所谓礼法的虐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起义便不管不顾,用拳头和热血说话,,不妥协,不后退,一次不行再来,直到成功。所以怕死之辈遇到不要命之辈肯定很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1: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六讲作业本期作业:
1.王莽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年内由万人拥戴变成万人唾弃?
篡汉之前,王莽是以道德楷模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在内,他尽心尽力侍奉寡母孤嫂、抚养兄长的儿子,自己却勤俭节约、粗茶淡饭,妻子衣裙不及膝;在外,他不惜倾尽家财结交贤达名士,带头捐助受灾百姓,倡议建立明堂、灵台等礼仪建筑,为学者建造一万多套住宅,网罗天下学者和有特殊本领的人才,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因此,篡汉之前的王莽名声极好,受到万人拥戴。
后来王莽一直天真地认为,只要仿照古人,建立起像商周时期那样的制度,天下就可以垂拱而治。于是,在篡汉之后,他便花大力气进行一系列的改制。
1、王田制
2、奴婢政策
3、五均六筦
4、改变币制
5、改变官制与官名
他“好”改变制度,但政令“烦多”,朝令夕改,不讲功效,故变得快,吹得也快,花样多,收效少。他了解一些时弊,也想解决社会矛盾,但真正做起来,并不精明干练。
他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改制往往“讲合《六经》之说”,只用心于定制,而不着力于兑现,故改制多停留在纸面上,且不无儒家教条的本本主义。
他因阴谋而篡权,故防备臣下效法,“畏备臣下”,不敢放权,所用的官吏大多是阿谀奉承之徒,没有什么干才,却善于为非作歹,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此王莽,改制岂有不败之理!王莽改制不仅未能让老百姓从中获得好处,反而增加了老百姓的灾难,所以最后变成万人唾弃。

2刘秀多次在不利战局情况下能以少胜多,并一步步走向壮大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之一,
王莽篡权以后,仿照古人,建立起像商周时期那样的制度,不完善的制度,诸多的弊端。引起民怨载到,帝位危危可及。
原因二,
1、指挥若定,从容镇静;
2、兵以诈立,士以势动;
3、善用敢死队,许以重赏;
4、开展攻心术;
5、善于争取敌对势力,为己所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七讲作业
1.谈一下作为君王,如何处理私仇与公义的关系。
私仇酌情而处,公义要处理很中正,不偏不倚。

2.光武帝对待彭宠是否过于不近人情?
彭宠对于刘秀有恩,所不同的是他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野心家,如果刘秀能够像对待其它割据势力那样厚道,彭宠或许不会反,即使造反刘秀也完全可以降服他,断不至于将他逼到死路。刘秀会权衡轻重,这是理性的,但与却不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5: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八讲作业
1.从光武帝与隗嚣 、窦融的关系谈一下君臣之间如何相处。
窦融:因其在更始帝失败后,天下再度陷入战乱。窦融便与河西一众地方将领商议,今后该何去何从,而此时,汉军首领刘秀的实力日益状大,窦融便有心归附,与明君一同平定天下,由此,窦融简介中特别记述的“窦融归汉”的故事,亦成为后世广为流传的著名典故。
光武帝刘秀即位后,一度对窦融恩仇有加,授予他凉州牧一职,任命窦融成为凉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并加封其为安丰侯,令他享受尊崇(待他如心腹)。窦融当然也不负君王厚望,为官一任,照样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为东汉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隗嚣:刘秀经过几次接触摸索,知其多疑。心贪得陇望蜀,质留其子,行君臣之礼相待,作为一枚棋子使用而不是心腹。而刘秀也因(得陇望蜀)成就其一统大业。

2.严光、周党拒绝做官的行为对不对。
他们这样是不对。不侍奉光武帝,是一种自求清高,沽名钓誉的行为。古时候人才归隐不肯出仕,是因为君王无道,不可匡正,因此隐居山林以避祸。“隐”这个字是指藏道自居。光武帝平定王莽以来的乱世,继承了汉朝正统,修礼乐,遵古制。或许有些地方做的不好,但总体的道路是正确的。此时正需要贤才来辅佐他,把事情办的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5: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十九讲作业
1.  乱世即将结束,如何完成国家由战时体制向和平时期的转型?
  应该偃武修文,使民蓄积。
2.   谈一下将归降的夷狄迁往内地的利弊。
困扰东汉多年的西羌之乱,从现在就开始了。将归降的夷狄迁入内地,是一个重大败笔。夷狄畏威不怀德。国家强盛时,还可以监督和压制他们。一旦衰弱,他们就会起兵反叛,趁虚攻入华夏腹地。西晋之后的五胡乱华,就是内迁夷狄最终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15: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年级第二十讲作业
1.   总结光武帝能平定天下,重建汉室的原因。
继承了皇室家族的仁善德性,禀承了忠贞温和的纯正精华,遵循外修风度内修精神的要则,兼有儒家的美德和才华。聪睿豁达、博学多识、仁义智慧、开明宽容、慎重周密、乐施爱人,构成了他的品道修养。他谦虚地听取下属的意见有如周公一样不辞劳苦,留心事务象计时的仪表一样勤快。所以论功劳,他的业绩非同导常;论尊高,他的事迹不同凡响;论道德,找不出可挑剔的瑕疵;论品行,没有不光彩的地方。刘秀所拥有的势力并不大,文武辅臣也并不强,但是他最终做到了一统天下,创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处的时代,多灾多难,无法无天,正值皇家的气数已尽,世道艰难之际。在这样的时局下,他有如一声春雷,声势雄壮地举兵起事,组织武装力量来抗击强暴势力,发动起义部队扫荡残军败将。他的大军还没有从南京出发,王莽已经被洛阳的乱兵杀死。象刘秀这样的人,安邦定国的大计胜券稳操以后才发动群众,计划谋略确定以后才采取军事行动,所以每次进军没有攻克不了的堡垒,每次战争都没有临阵脱逃的士兵。他用宽厚仁慈之心来团结群众,以超常的德行使远方的人才慕名而来。因此,窦融闻听他的名声就如影随形般地追随他,马援第一次见面就赞叹他的英明。
仔细探究光武帝克敌制胜的策略,可以发现,他的策略就是以静制动,以道制权,以谋制力,以缓制急,以宽制猛。光武帝自己说“我治理天下,用的是柔术”。不仅治天下,而且取天下也是这样。柔,并不只是软弱,而是指注重根本,整顿自己,顺应人心从而不犯阴阳之忌。汉高帝兴起时,暴秦已被天下所共弃,大家竞智竞力,名义上无人能高人一等。而光武帝则是利用了人心思汉的民心而兴。

2.  评价一下光武帝拒绝西域各国归附的做法对不对。
是错误的, 光武帝一方面害怕将领的军权太大,不易控制;另一方面认为舍弃近处去经营远方只会劳碌无功,一心扩充地盘只会精疲力尽,只有推广恩德才会让国家壮大强盛,断然拒绝了大臣的出兵建议。意味着光武帝错失了消灭北匈奴之良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二年级
第一讲作业作业:谈谈光武帝对匈奴政策得失。光武帝对匈奴施行防御战略。建国伊始,光武帝即拜苏竟为代君太守抗击匈奴。建武七年.令杜茂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随后,光武帝对匈奴由防御转为消极退让。十三年.徒幽,并边人于常山、居庸两关以东,而任匈奴左部转居塞内。至二十、二十一年,匈奴势力竟席卷上党、天水、中山等地,严重威胁东汉国防。光武帝遂又大力加强防御。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后.东汉玫府只是接济以粮食和牛羊等物,并没有使其如汉人一样从事农业生产,既避免了因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又维持了南匈奴的战斗力,南匈奴遂成为东汉政权护北的重要屏障,二+八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求和亲。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为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光武帝以“柔”为主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东汉政府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坏境。



二年级第二讲作业
1、        从宗均治虎 来说一说为了解决一个问而设立一个部门的利弊。
宗均下令取消捕捉野兽用的机具和陷阱,结果九江(今安徽寿县)地区的虎伤害人的事件逐渐得到平息。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人与老虎相争斗,人当然是不能取胜的。槛阱是人们与老虎争斗时所用的工具,正同为人们有所依仗,因而与老虎相遇时就掉以轻心,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却不知道,结果是导至人与老虎双双毙命。宗均的命令中指出:“长江、淮河流域凶猛的野兽很多,就如同北方地区有鸡和猪一样。”凶猛的野兽很多,自然存在野兽想彻底清理是不可能的。如果让人们产生一个多虎的概念,不能外力自己壮胆。就得让自己严明心灵避免一切灾祸。此法也可整顿百姓乱法犯禁现象
而国家的治理,也是一样的。
2、        试论耿恭与李陵当初的处境相似,为何他们选择的道路不同。
耿恭: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
李陵因:一战而成名,一战而名灭,其命运连接着汉民族众多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李广利、司马迁、苏武,他的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生与死,家与国,背叛和守节,冲锋陷阵的军人和搬弄是非的文臣……。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挣扎与选择,但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最后功败垂成,徒留此生余恨。



二年级第三讲作业简评马太后不接受章帝封自己的兄弟为候。
身为天下之母,然而身穿粗丝之服,饮食不求香甜,左右随从之人只穿普通帛布,不使用熏香饰物,目的就是要亲身做下面的表率。本以为娘家人看到她的行为当会痛心自责,但他们只是笑着说‘太后一向喜爱节俭’。前些时候,经过濯龙门,看见那些到娘家问候拜访的人们,车辆如流水不断,马队如游龙蜿蜒,奴仆身穿绿色单衣,衣领衣袖雪白。回视我的车夫,差得远了。所以对她娘家人并不发怒谴责,而只是裁减每年的费用,是希望能使他们内心暗愧。然而他们仍然懈怠放任,没有忧国忘家的觉悟。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王,更何况他们是她的亲属呢!难道可以上负先帝的旨意,下损先人的德行



二年级第四讲作业作业:刘炟的选择 我们已经知道,但接受了现代教育的现代的你,会选择哪一方呢,或者说你会怎样做呢?
养母,生母只给我了血亲,养母给了为人处世的根本。让我从稚子一步步成长,付出的心血更多。




二年级第五讲作业作业:评价一下窦太后的功过。
她是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因此,有人说其扮演了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但文景之治政局稳定,宽政待民,窦氏经历汉文帝 、汉景帝二朝,史称“文景之治”的盛世,与推行黄老之术的宽民政策有很大关系。后汉武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布威名于四方,却将大汉朝折腾得千疮百孔筋疲力尽。由此可见窦皇后的功过也不可一概而论。

二年级第六讲作业作业:请你对虞诩进行简评。
东汉时期名将。最初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县长、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太守,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后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贵。一生九次遭到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变。



二年级第七讲作业作业:简评班勇对经营西域的策略。
从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因西域反叛被任命为军对西域形势突变的应对,没有简单脸谱化:要么弃,要么打。仓猝出击是打,机动反击也是打。采取哪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判定。还是之前讲过的,冷静客观的分析面对的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被人蒙上眼或是自己闭上眼,还要去找路走,要么挨摔,要么原地踏步。就这样的只用了四年,解决了东汉王朝甚为棘手的北匈奴问题,迫使北匈奴迁至枯梧河,重新恢复了东汉与西域的联系,解除了北匈奴对西域的掠夺和对东汉的威胁侵扰,保障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畅通,对加强西域和中原地区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二年级第八讲作业作业:试论东汉外戚宦官轮流掌权的根源。
 东汉时期,出现外戚宦官轮流专权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走向了反面。
  第二,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外戚宦官专权的阶级基础。
       第三个原因是,东汉从中期的和帝开始,皇帝多数夭折,往往是幼主继位,母后临朝。



二年级第九讲作业作业:试论举荐人才策略。
察举
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它也是荐举制精髓所在。
察举分诏举与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特殊人才。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人才。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太学博士弟子及特举特科等。有时皇帝对于贤良方正等用“对策”、“射策”的方式进行考核。征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皇帝特征、聘召人才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属官为“辟”。
科举制
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




二年级第十讲作业作业:东汉后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对国家危害很大,造成情形的根本原因是连续几个皇帝寿命都很短,不得不依靠身边的人来维持统治,如果你是当时一名朝中大臣,你将如何破解这样一个难题呢?
规定宦官
只能在侍奉,打扰;
可以识字,但不能接触政治,军事等教育;
不用作耳目心腹;
严禁预政典兵,与诸司文移往来;
发布“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禁令,并铸为铁牌,悬其所住地。



二年级第十一讲作业作业:试述作为皇帝如何掌控宦官。
一、提高宦官的知识,从礼仪教育入手。
二、设立监督宦官机构。
三、强制规定不乱干扰朝政,可以成为皇上内廷心腹,赐予财物,不可授予权势。



二年级第十二讲作业作业:评价一下刘宏卖官这件事
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刘宏不是在古代,不是皇帝。卖的不是官, 光从商业的角度上来看,还是蛮有商业头脑了。可是此生意非彼生意,这是拿一个国家,全国的百姓开玩笑。更过分是他还(雁过拨毛)作为皇帝你卖官无底线,不管忠将良臣,让人家能真心待你么?这样一来,买官的人一上任之后就拼命的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活不下去了,那也只能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64

帖子

59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96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6: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级一讲作业
张飞燕, 本名褚燕,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原本是黑山起义军首领张牛角的部将,张牛角死后,他被推举为黑山军的首领。
张燕剽捍,敏捷过人,所以军中称他为飞燕。后来,他们的人渐渐增多,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各山谷都取得了联系,这一带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都带着部众加入张燕,部队达到百万,号称黑山军。汉灵帝无力征讨,河北诸郡都遭受他们的侵扰。后来,张燕派人到京都投降,朝廷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董卓迁都于长安,天下纷纷起兵讨伐,张燕于是带着他的部队与诸侯们相结盟。  袁绍剿灭境内黑山军,后在吕布的配合下与张燕的主力在常山展开激战,连战十余日,张燕的士兵死伤很多,袁绍军也很疲劳,于是双方都撤退了。后来,张燕与公孙瓒联盟,派部将杜长带兵帮助公孙瓒,最终被袁绍击败,部众稍稍散去了一些。曹操平定河北,进攻邺城,张燕派使者来请求协助曹操的部队,被封为平北将军。后来,张燕带部队来到邺城归顺,被封为安国亭侯,食邑500户。
飞燕在当时的的情况下选择投诚,还是比较明智的,能够审时度势,为部下寻找出路。身处乱世,或许也是为民起义,并无帝王野心,最后获得善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6 , Processed in 0.0611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