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若隐天涯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一年级第六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74

帖子

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4-16 17: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一年级望蓝天第六讲作业

作业:1.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魏明帝虽有打仗之勇却无安国之智。蜀相诸葛亮死后,曹睿心病得除,开始纵情享乐。更可怕的是,他还大兴土木,严重的影响了国家政权,连年征战,曹魏国库空虚,财政开支本已告急,曹睿又雪上加霜,在洛阳、许昌两地建宫殿,弄得国家财政频频亮起红灯。大臣们数次上书力陈其弊,曹睿就是不听,反而变本加厉地劳民伤财,激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  公元238年十二月,魏明帝病重,就开始安排后事。就叫司马懿辅佐年仅8岁的曹芳登基;他又叫皇室宗亲曹爽与司马懿一起辅佐朝政。司马懿和曹爽各怀野心,曹睿临终托孤,正好给了两人明争暗斗的机会。司马懿率先打起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主意。 所以说曹睿虽有打仗之勇,很有才能、能力,但对帝王之术是缺乏了解的!

2.孙权 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孙权作为吴国的开国皇帝,曾为吴国的建立 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算是一代明君。但是在处理继承人上他却是糊涂的。孙权掌权时期,他却犯了这个致命性的错误,那就是对立储事宜,他犹豫不定最终导致了孙吴政权走向了灭亡。孙权先立孙登皇太子,公元241年,没想到孙登33岁就离开了人世。而孙登又是他耗尽大量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他的死如同一把尖刀刺过孙权胸膛,痛得难以言说。更令孙权意想不到的是,太子的死是东吴大乱的序幕。叔侄、兄弟之间相互残杀。致使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当然也正是因为这场储位之争,严重的削弱当时东吴的力量,
然而他已经无力挽回局面,最后也没有别的选择,让孙亮当太子,当时只有七岁,三年后登基,年龄太小,大权由权臣掌握。正是他晚年昏聩制造的悲剧,吴国推上了灭亡的深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1

帖子

13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4-17 18: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08-清心竹 作业:
1.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答:魏明帝深知,历史到了他这里,司马氏功盖超世,权力倾国,不重用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曹氏后继乏人,需要得力干将辅佐。因此,他确定了曹马同掌朝政大权的思路。一是立年仅八岁的曹芳为太子,二是重任曹爽,三是重任司马懿。使曹爽和司马懿联合辅佐曹芳,希望在身后形成功臣和皇族共治的局面,其实是很明智的,所以被称为“明帝”,果真是英明的。司马懿是三朝老臣,功勋卓著,是功臣集团的代表。曹爽出身曹氏宗族,血统高贵,是皇族势力的代表。曹魏政权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功勋世族和曹氏宗族的支持上面。曹家的人才基本都是从曹操那一代开始逐步减少的。曹家后代变成了草包,世族大家急需一个代理人出来主持公道,司马懿其实是顺势而为的最合适人选。
2.孙权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一则年老糊涂。陆逊可以说是吴国的中流砥柱,他文武双全,才能出众,德艺双馨。是周瑜鲁肃后,建业天空中的一颗明星。鲁王与杨竺一起诬陷吾粲,吴王大怒,拘捕吾粲下狱处死,屡次派遣中使责问陆逊,陆逊愤懑而死。
二则亲疏不分。吴王封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孙和的胞弟,受到特别的宠爱,与孙和没有差别。尚书仆射是仪兼任鲁王傅,上书规劝三四次,吴王都不理睬。
三则臣子不分。帝王不是普通人,即使自己的儿子,也是亦子亦臣,如何处理好亲情和国政之间的关系,至难。喜爱者未必适合作储君,即使适合,政治形势未必允许。但是他所能给予儿子最大的遗产,恰恰是王位,如果太子不是最喜爱的儿子,对君王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四则嫡庶不分。陆逊本来是被指定辅佐先太子孙登的。孙登喜好儒学,与江东士族交好,又在淮泗旧臣、流亡北士中素有贤明。可以说,是理想的接班人。但是,孙登早逝,陆逊身份敏感,并不想明显的支持孙和或者孙霸。当时二宫并立,内外大臣世家子弟争相送入二宫侍奉太子和鲁王。而陆逊此时异常谨慎,并不送陆家子弟进宫。陆逊本身不想卷入这场争斗。当时鲁王党的杨竺和全琮经常在孙权面前进谗言,想更立太子。太子孙和没有办法,让陆逊族子陆胤、太子太傅吾粲请求陆逊上疏表谏。陆逊于是几次上书,陈述嫡庶之分。
孙权是一代英雄,也是难得的明君,然而他已年老,在面对幼子与太子时,他明显倾向于所爱的幼子。于是他昏了头,已经不能分辨是非,像木偶一样,被孙霸一伙牵鼻子走,被谗言所左右;连张昭的儿子也被冤杀,连陆逊也被逼死。再英明的人,掌握绝对权力太久,也会变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94

帖子

4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4-19 16: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一年级第六讲
18-东方作业:
一、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答:连年征战,曹魏国库空虚,财政开支本已告急,曹睿又雪上加霜,在洛阳、许昌两地建宫殿,国家财政危机。大臣们数次上疏劝谏,曹睿不但不听,还变本加厉地劳民伤财,激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 如果说他只是无安国之智 ,那么只要选对继承人,曹魏还有重整河山希望的。可是,曹睿在继承人和顾命大臣的选择上也犯了致命的错误。 曹睿没儿子,他应该从父亲、祖父的后嗣中选择皇位继承人。他却选中了养子曹芳做继承人。 曹睿病重时,他觉得有必要交代一下后事,就叫来宠臣司马懿,让他辅佐年仅8岁的曹芳登基,也许是怕司马懿靠不住,他又叫来皇室宗亲曹爽,让他与司马懿一起辅佐朝政。这下可好,司马懿和曹爽各怀野心,曹睿临终托孤,正好给了两人明争暗斗的机会。 公元239年,曹睿在洛阳驾崩。司马懿率先打起了篡夺曹魏政权的主意。 所以说曹睿虽有打仗之勇,很有才能、能力,但对帝王之术是缺乏了解的!
2.孙权 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孙权作为吴国的开国皇帝,曾为吴国的建立 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算是一代明君。但是在处理继承人上他却是糊涂的。后来的历史我们也是知道的,到了孙权晚年最终他的儿子孙亮上位后,吴国没有几年光阴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在封建社会的头等大事就是立储,毕竟太子不定,国本不稳,这在自古便是有这个道理的,更何况曾经的封建王朝采用的是世袭制。孙权掌权时期,他却犯了这个致命性的错误,那就是对立储事宜,他犹豫不定最终导致了孙吴政权走向了灭亡。
     孙权先立孙登皇太子,可是没想到孙登33岁就离开了人世。后来朝廷大臣为孙霸和孙和而分成两派,孙和被立为太子,一片混乱以后,孙权最终废掉了太子孙和,而刺死了鲁王孙霸,甚至处死不少大臣。当然也正是因为这场储位之争,严重的削弱当时东吴的力量,而此时的孙权已经年近七旬,他最终选择了只有八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他老来得子,所以出于对幼子的疼爱,他最终做出了这个荒唐的决定,当然正是这个决策将吴国推上了灭亡的深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4-21 15: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交资治通鉴魏晋班一年级第六讲作业
一、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答:明帝时期魏国的政治已很腐败,满朝的官吏一改曹操时期清素的风气,竟效奢靡,财政开支本已告急,曹睿又雪上加霜,在洛阳、许昌两地建宫殿,大臣们数次上疏劝谏,曹睿不但不听,还变本加厉地劳民伤财,激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 由于明帝对曹氏政权没有建立一个牢固的基础,曹睿在继承人和顾命大臣的选择上也犯了致命的错误。 曹睿没儿子,他没有从父亲、祖父的后嗣中选择皇位继承人。却选中了8岁养子曹芳做继承人。又让宠臣司马懿和皇室宗亲曹爽一起辅佐朝政,司马懿和曹爽各怀野心,明争暗斗。曹氏政权最后被司马氏所代替。
二、孙权 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孙权是一个明君,但也不是事事都明,在处理嫡庶的关系上不得当,亲情不能参杂在政治上,没有将法度至上的原则贯彻始终,致使其后嫡庶之争酿成内乱。对立储事宜,他犹豫不定最终导致了孙吴政权走向了灭亡。孙权先立孙登皇太子,可是没想到孙登33岁就离开了人世。后来朝廷大臣为孙霸和孙和而分成两派,孙和被立为太子,一片混乱以后,孙权最终废掉了太子孙和,而刺死了鲁王孙霸,甚至处死不少大臣。当然也正是因为这场储位之争,严重的削弱当时东吴的力量,他最终荒唐地选择了只有八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当然正是这个决策将吴国推上了灭亡的深渊。所以再是明君,处理不好接班人事宜也是白搭,照样亡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5-2 22: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独步轻欢
作业:1.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答:公元238年十二月,魏明帝病重,已经起不了床,就开始安排后事。他想要用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但是又听从侍中刘放和孙资的意见,改用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在选择上不能坚持己见,以致后来两个大臣政权,最够大权旁落,为司马氏篡权埋下隐患。

2.孙权 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孙权是东汉末年勇猛的雄主之一,当然也是英明的东吴贤主。孙权为青年时曾因谋略过人、胆识过人被曹操称道“生子当如算仲谋”,时过境迁,晚年的孙权却不如年轻时那样明辨是非,变得善猜忌和暴怒,使得朝政不稳。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的处理上很是不明白,这也间接的导致了日后的东吴政变,各党政之争使得东吴势力衰退。孙权长子孙登本为东吴太子,孙登生性聪明又仁孝,且在政治上颇有见解,是为仁德之主,因此倍受爱戴,身负众望。孙登便成为孙权继续发展东吴国势的有利继承者,但不幸孙登一病不起,年仅31便逝世。这件事对孙权打击很大,后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因孙和生母王夫人与孙权爱女鲁班公主有不和,遂鲁班公主便从中使坏,诬陷孙和谋反,在孙权面前谎道其言。这使得孙权疏远孙和母子,且还引起政变,孙权四子因此被处死,孙和被废,其中拥立太子的忠臣陆逊、长休等人因此逝世,一时之间超纲混乱。孙权晚年的猜忌心极重,且常杀戮忠臣,为的是排除异己,为日后东吴势力更加稳固,不料虽是如此思维,但却加剧了东吴势力的动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7

帖子

1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5-6 19: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初级班第六讲
05花作业

1答:正如孙盛评论明帝身后曰:优礼大臣,君人伟量,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明帝为君英明,却让大权旁落司马氏,虽有曹爽在侧,明知其才弱而委以重任,已然不顾身后,将江山社稷拱手相让,实为不智。另,老年亲宠近侍,打压老臣,昏匮,让权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

2答:孙权虽是明君,却不是合格的父亲,还是贪图享乐,非唯才见举,而是以宠见举于太子这种千钧一发的位置,让皇家宝座如糖果任其子争夺,且在太子位已确定的时候,不明确各自的地位职责让其各尽本份,夯实国家根本。权力一经人觊觎,必将血流成河,贻祸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340

帖子

19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5-8 0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21红外线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一年级-第六讲作业
一、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答:公元238年十二月,魏明帝病重,已经起不了床,就开始安排后事。他想要用燕王曹宇为大将军,和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但是又听从侍中刘放和孙资的意见,改用曹爽和司马懿辅政,在选择上不能坚持己见,以致后来两人争权,终致大权旁落,为司马氏篡权埋下伏笔。

二、孙权 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孙权在历史上算个明君,不管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才能,都很厉害的,可是就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不明智,引发了二宫之争
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和大将军诸葛瑾去世。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继承人和陪伴自己四十多年的知心朋友在同一年去世,孙权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公元242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封孙霸为鲁王,给予鲁王的待遇与太子不相上下。从此朝中分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史称二宫之争。后来一死,连带许多选边的大臣 均被杀,造成吴国一定时期的人才凋零。王夫人忧愤而死,太子也逐渐被孙权疏远。二宫之争的发端或许只是因为孙权一时的糊涂加上孙鲁班的挑拨,但这场持续八年之久的风波偏偏在公元250年尘埃落定,有威胁的人和不顺眼的人全被干掉、辅政大臣的名单又呼之欲出,很难认为这一切都是孙权晚年糊涂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2

帖子

2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5-17 08: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第六讲作业20-玉烟岚作业贴

作业:1.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答:
魏明帝曹睿,托后事司马懿再揽重权。魏主曹睿淫荒实在过度,终酿成重疾,年仅三十有五。已害得骨瘦如柴,奄奄不起立郭夫人为皇后。命曹宇为大将军,宇为曹操庶子,与曹睿素来亲善。故曹睿想嘱咐后事于他。又使得将军夏候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前是曹真子,后是曹休子)晓骑将军秦朗等与燕王共同辅政。偏有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竟图揽权,不愿燕王等人辅,总想钻个空子去与曹睿面前诬说些什么把他们拦下来,但一直未有机会得逞。今正碰上司马鼓班师奏报,这时睿已不能主事,燕王曹宇乃令彭仍回镇长安,好象怕他回到都城来会吃掉自己似的。又过了儿天魏主曹睿又气喘不息,曹宇便吓坏了怕睿马上死去,自己无主张,就赶快宣召曹肇等过来与谋大计,独曹爽还站在睿旁不走。

2.孙权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 孙权是个聪明人,这是世人皆知的。可惜,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反复无常。因此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以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孙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呢?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导致孙权出现反复无常的原因是“抓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86

帖子

15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8-4 16: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三国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在皇帝——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危,到了必须交代后事的时候了,四顾茫然。他的三个亲生儿子,清河王曹囧,繁阳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分别于226年、229年、231年死去。亲儿子都没了,好在还有两个养子:曹询和曹芳,虽然都为曹氏宗族子弟,可全部生父不详。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彰的孙子,曹叡的堂侄。最终齐王曹芳被立为皇太子,当天即皇帝位,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
司马代魏,可以说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只因为曹氏近支宗亲,好用的人已经不多了。

2.孙权 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反复无常。因此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以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3

帖子

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7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9-27 09: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1.你对魏明帝的后事的处理有何看法?
过于任性而为,爱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临死前把重任托付于司马懿,结果用人不当,导致大权旁落,为本来就不稳固的曹氏王朝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2.孙权 是明君为什么处理不好继承人的的问题?
答:人无完人。识人用人最是难。孙权已经算个明君,仍然有识人,用人之错,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引发了二宫之争。在处理嫡庶的关系上不得当,亲情不能参杂在政治上。用我们旁观者来说他是个好父亲,但是没有将法度至上的原则贯彻始终,致使其后成内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6:33 , Processed in 0.0914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