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若隐天涯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初一第八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4-27 09: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01-路漫漫一年级第八讲作业
1.    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答: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司马家族没有司马师,他们家从此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正是这位司马师,在司马懿赋闲之时,利用自己是禁军中护军的身份,私养了死士三千人。这三千人只效忠于司马师。而正是这三千死士,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无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起到了扳局的关健作用。其结果就是大将军曹爽被灭三族,曹魏的实权名存实亡,司马家族成为了其替代者。
经过这件大事后,司马懿对司马师刮目相看。司马懿死后,掌握曹魏朝庭实权的司马师,面对受命于曹芳大舅哥夏侯玄的夺权行动,司马师知道后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先毒死与自己恩爱有加的妻子夏侯徽,接着毫不留情的灭了夏侯氏三族,然后立即废掉了傀儡皇帝曹芳。接着又铁血般地消灭了曹魏旧臣的所有反抗。
正是因为司马师在司马家族夺取曹魏政权过程中居功至伟,司马师被惊吓死后,司马昭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给兄长,而且还经常抚床云,天下者,吾兄之天下也。司马炎统一天下时,根据司马师生前对晋王朝建立过程的突出贡献,追封他这位大伯为世宗景皇帝,这也是封建社会皇帝追封叔伯为帝的仅有一例。
2.    姜维洮西之战,你怎么看
答:(一)蜀魏形势与蜀国战略
三国对峙后期,总体特点是魏强、蜀弱、吴孤,这种局面持续到三国归一统。汉家十三州的土地,魏得九州土地,占天下十分之六七,吴得三州,蜀得一州,吴蜀两国相加只占十分之三四。天下户口,魏占十分之八,吴蜀两国相加只占十分之二。曹魏虽大,既不能专力对蜀,也不能全力对吴,势力分散,立于守势恢复经济,吴蜀得以共存。
姜维北伐的核心思想是经营陇右,它是蜀汉陇右战略长期的发展演变的结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为由,遣使想索要荆州,刘备回曰: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诸葛亮六次北伐,都是以陇右战略重点。延熙十六年(253),费祎遇刺身亡,姜维执掌蜀汉军政大权。姜维感诸葛亮知遇之恩,竭尽忠诚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主持北伐。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
可见,姜维的指导思想是经营陇右,这是蜀汉长期以来陇右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化。
从地域上看,陇右一般指的是陇山以西地区。三国时期,陇右大部分属魏国,南部一隅由蜀统辖。此地为雍、岐(陕西)之肩背,梁、益(四川)之咽喉。蜀汉如据有陇右,与汉中联为一体,既可以在西北形成稳定的军事防线。
魏国经曹氏和司马氏的连续努力,渭河流域的屯田有较好的发展,陇右东部的防务增强。于是,姜维采取“迂回”战术,绕道白龙江、洮河流域出击魏军,将目标放在了洮西地区。该地区为羌民聚居地,曹魏采取先征服而后迁徙分散的高压政策,引起羌民的反对。与之相反,蜀汉实行和抚政策,使陇右羌民深受影响,倾心蜀汉。
魏在洮水以西的防务松弛,给姜维的偏军深入提供了机会。姜维凭借对羌俗的熟悉,利用羌民群龙无首之机,已多次深入羌中。姜维将蜀军主力由汉寿北移到武都、阴平境内,以石营(今甘肃武山县南)、钟题(洮水以西的军事据点)等地作为蜀军屯田练兵的基地。
延熙十八年(255),曹魏的政局发生剧烈的变化,国内政治斗争十分激烈,又有淮南叛乱和孙吴频频北犯。这种情况下,曹魏多次派重兵到东线,甚至征调关中的驻军。因此在西线对蜀作战不得不采取守势。洮西之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场战争又称为狄道之战,分为两个阶段,即洮西之役和狄道之围。
(二)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延熙十八年(255)八月初至二十二日前后——“洮西之役
姜维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及数万人同进。八月,至枹罕(临夏市),趋狄道(临洮县)。姜维是顺白龙江北上,越西倾山,过强川口,绕道羌中至枹罕的,从羌地得到了补给,姜维又率兵东进行至洮河谷地。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进驻狄道,等他到来之后东西合势并进,此时陈泰的军队还驻扎在陈仓。王经却不以为然,而是在故关(汉时旧边关,在洮水以西)统军抵御姜维。交战不利,王经渡洮水,退到狄道。
故关向南,就是军事重镇狄道县,它处于东西交通之要冲,所以是蜀魏必争之地。蜀要占陇右,据洮西,攻下狄道是关键一步。于是,姜维便顺洮水河谷南下,直趋狄道。王经则又渡洮水,在洮西抵御姜维。这样双方就在狄道县洮水西河谷展开大战。
战争十分激烈,结果王经大败,以万余人又渡洮河,还保狄道城。对于魏军伤亡人数,《魏书·三少帝记》记曰:“洮西之战,至取胜负,将士死亡,计以千数”。而《蜀书·姜维传》载:“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双方对伤亡人数记载不同。无论如何,对于蜀汉来讲,确实是一个洮西大捷。
战后,张翼请求姜维说:“可以止矣,不宜复进,或毁此大攻,为蛇画足。”(《蜀汉·张翼传》)姜维大怒,进军包围了狄道。战争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八月二十二日前后至九月——“狄道之围”
此阶段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早在洮西之战前,魏将陈泰就断定王经不坚守狄道,必然有其他变故,就率军去接应他。八月辛未(二十二日),魏诏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协力抵抗姜维,后又让太尉司马孚为后续部队。这样魏得势力迅速增长。
陈泰率兵溯渭水而上,进军至陇西,诸将都认为,王经新败,姜维士气正盛,应该避其锋芒,“不如据险自保”,再图进取。而陈泰却说:
今维孤军远侨,粮谷不继,是我速进破贼之时,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势也。
陈泰认为,姜维粮草不继,攻城不下必然会挫其锐气。事实证明陈泰对局势把握得很准,众将皆服。
于是秘密行军,爬过狄道高城岭(今渭源西北),夜里到狄道东南山上,突然齐举烽火,鸣鼓角,狄道城中将士见救兵,皆愤踊反击。魏军内外相应,士气大增。姜维没想到魏军救兵会突然到来,士兵慌乱。陈泰率军借山势发动猛攻,与蜀军大战,在魏军的内外攻击下,蜀军失利。陈泰又扬言欲断姜维还路,九月甲辰(二十五日),姜维退驻钟提。
“狄道之围”以蜀军的失败而告终,“洮西之战”结束,战争的结果是蜀军先胜后败,魏军反败为胜。
(三)战争分析
第一阶段“洮西之战”结果是蜀军大胜。首先,蜀汉攻魏占天时、地利与人和。当时淮南叛乱和孙吴频频北犯,使曹魏多次派重兵到东线,给蜀军的进攻提供了有利时机,蜀军占有了“天时”。
其次,《孙子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蜀军绕道羌中,如入无人之境,到了枹罕后又循河谷地带长驱直入,势不可挡。姜维对地理形势的充分利用,使其战斗力更加增强,故能所向披靡。所以蜀军先有故关之胜,后有洮西大捷,是占有了“地利”。
再者,姜维率领的数万人是他培养起来的“锐气之卒”,形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轻兵上阵。姜维作为凉州人士,深得羌民支持,羌民不仅为其补给粮草,还不断加入蜀军。
可见,“洮西之战”的前一段蜀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胜利是必然的。
第二阶段“狄道之围”的结果是蜀败魏胜。首先,姜维提轻兵深入,围狄道久攻不下,“争地则无攻”,粮草不继。因此,蜀军的围城不能持久,魏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与之争锋。
其次,姜维以洮西战克之威,未能继续扫平陇右。陈泰担心姜维从狄道顺势东进,得到羌胡支持。姜维对此认识不足,围攻狄道失败后,没能及时进兵东向,失去战机。
再次,魏军的强大。魏虽实行的是休兵息民的防御战略,但它不是消极应战,而是积极备战。它在边境大开屯田,广储资量,训练士马。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得优势日益明显,到三国后期,曹魏常备兵50万,吴蜀两国合并军力仅及曹魏之半。
总的来说,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洮西之战”蜀军前一段的胜利,关键是蜀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打了一场速决战。而后来打得是消耗战,双方拼的是国力,蜀汉失败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1

帖子

13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4-30 15: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08-清心竹 第八讲作业
1.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答:在满朝文武几乎都是司马氏党羽的情况下,还有极少数的朝臣是支持皇帝曹芳的,他们是光禄大夫张缉、中书令李丰及其儿子李韬、黄门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太常夏侯玄等。光禄大夫张缉是皇后的父亲,因受排挤而赋闲在家,对司马师怀恨在心。李丰原为尚书昏射,司马师将其提拔为中书令。李丰本应感激司马师,但不久与他关系甚密的中护军、太常夏侯玄被司马师削去兵权,夏侯玄对司马师大为不满,常在李丰面前提议设法除去司马师,所以他也仇视司马氏。李丰的儿子李韬,娶明帝曹叡之女齐长公主,与曹芳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李丰父子也有了除掉司马师之心。曹芳经常将李丰、李韬等人召入宫中,密谋对策。正元元年二月,曹芳与李丰及其子李韬等人谋划,准备在举行册封后宫贵人仅式的时候召来司马师,令黄门监苏铄、冗从仆射刘贤等宦官乘机杀掉他。在册封贵人之前,司马师得知皇帝曹芳与李丰等人接触频繁,引起了警觉。可以随意诛杀大臣了。司马师可比他爸爸狠多了。主要是已经有了这个实力。
李丰成了曹芳失败的牺牲品,他是按照曹芳指使行事无疑,史称:“帝怒,将问丰死意,太后惧,呼帝入,乃止。”曹芳要追究李丰死因,还不知道政变计划败露。郭太后是只知道李丰要政变,担心曹芳打击司马师,制止了他。郭太后集团和司马师集团是姻亲,维护司马师,她还不知道政变计划详情,更不了解司马师是在维护曹芳和夏侯玄。直到案件审理逐步扩大,司马师的亲戚夏侯玄,郭太后的亲信张缉都被卷入,而曹芳与郭太后的矛盾加剧,不仅张缉被赐死,曹芳连张皇后也废黜,自行立后,使郭太后下决心废黜曹芳。
曹芳如果在此时采纳左右建议,杀死司马昭,恐怕曹魏的历史就要重新书写了。然而魏帝胆小怕事,于此放虎归山,致使曹魏政权丧失其手。历史不能假设,天命不可违禁。正视历史,鉴古于今,遵奉天命,顺其自然,乃为公道也!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跟司马师交手,一旦掉链子,司马师根本不可能给你重新上路的机会,“帝惧,不敢发”,也只能怒其不争了
司马师废帝新立,贬帝为齐王,立曹据为新帝,完全掌握了朝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当年曹操对待汉献帝一个样。司马师好像在为东汉报仇雪耻似的,把朝庭玩弄于掌股之间,似历史重放一般,何其巧合啊!,虽然曹氏已经沦为傀儡,但仍有不少大臣忠于曹氏,像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师的叔叔司马孚就是其中的一例。曹芳被废,他与几十位大臣为曹芳送行,一次表达对曹氏的忠义之心。这也让司马师心存忌惮,夺权篡位的图谋也被迫推辞。此后又经过了十余年的准备,司马氏才终于推翻曹魏帝国建立西晋。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答:姜维陇右战略的第一步是占有洮西,功下狄道是关键之战。狄道地理位置的关键性就决定了“洮西之战”在姜维战略中的关键性。“洮西之战”后,姜维的几次北伐均再难有洮西之战绩,这更加深刻地反映出狄道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洮西之战”蜀军前一段的胜利,关键是蜀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打了一场速决战。而后来打得是消耗战,双方拼的是国力,蜀汉失败是必然的。姜维碰到陈泰,也只能无奈了。
姜维才能不及诸葛亮,在朝中的影响力不如诸葛亮,此时蜀汉国力亦不如诸葛亮时,却不断出兵,虚耗国力。况且他和诸葛亮一样,总是常规用兵,不能用险,却妄图以弱胜强,岂不是井中挥月?蜀汉在人才上先天不足,反观曹魏,陈泰、钟会、邓艾等新生代人才不断涌现。在实力上占绝对优势,是暂时的,在人才上占优势,则必然会用出。读过晋纪的朋友应该知道,荆州和扬州对于江左政权意味着什么,东晋的荆州刺史和扬州刺史都是最有实权的官位,其上涌现出了一大批东晋名臣。而此时诸葛恪兼有荆杨二州,其权势之大难以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8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5-2 21: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2-独步轻欢
1.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答:在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杀死了曹爽及其在其执政期间,他制定了详细的选拔官吏的法规,还下令让百官推荐有才能的人,并整顿朝政纲纪,让文武大臣们都各司其职,朝野上下一片肃然,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而且在东吴的辅政大臣诸葛恪大举进攻魏国时,他不慌不忙,临危不乱用计大败诸葛恪,使东吴的国力大损,并导致了诸葛恪在吴国的垮台。
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曾秘密谋划诛除司马师,但不幸事情泄露,李丰等人被司马师诛杀,司马师又迫使太后废掉魏帝曹芳,后扶植高贵乡公曹髦为皇帝。第二年,魏国再次出现反对司马氏家族当权的叛乱,于是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定了这次叛乱,但在归途时却不幸染病,不久就去世了。亲信,开始控制曹魏的军政大权。此后,司马懿一面在官僚、 士族之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另一面用残酷的武力手段消灭曹魏王室的势力。司马懿病死后,司马师继续执掌朝政权柄。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他为人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有能力。在魏景初年间,封为散骑常侍,后又迁至做了中护军。曾与父亲司马懿谋划了诛杀曹爽的高平陵政变,后因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又加封为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权位独揽朝政大权,继续控制着曹魏的政权。司马师去世后,他的弟弟司马昭继承了父兄的遗志,继续控制着曹魏的政权。可见在司马懿父子三人中,司马师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对于继承父亲遗志、发展篡位事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中间人”角色 。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答:“洮西之战”是姜维陇右战略实践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它的最后失败使姜维失去了占有陇右的天时,标志着蜀汉陇右战略的失败。洮西一战是蜀汉后期的历史转折,也是姜维人生的转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

帖子

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5-6 17: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一年级望蓝天第八讲作业

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答: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司马家族逐渐通过军事攻打和政治手段,控制了曹魏帝国,在司马师的带领下,司马家族凌辱皇帝,废立皇帝,更是当街干掉了皇帝曹髦,曹氏皇族被司马家族欺负的不像样子。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演变为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授予铠甲兵器,率领亲兵讨伐, 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264年,司马昭伐蜀有功,曹奂封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如初,群从子弟未侯者封亭侯,赐钱千万,帛万匹。固让,乃止。“后面这个戏码又表演了两次,司马昭先是推辞不受,最后才受封,成为晋王。265年,司马昭因中风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诸位大臣入宫问安,司马昭不能言语,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时年54岁。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西晋以禅让的形式从曹魏手里篡夺了政权。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答:首先,就洮西之战的历史背景来说,正元二年(255年)七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在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接替司马师来掌权。长期驻守雍、凉抵御诸葛亮、姜维北伐的魏国将领郭淮也去世了。姜维和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打曹魏。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夏侯霸、张翼等蜀汉将领兵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因为不确定姜维此次出兵的目的在哪,所以不敢轻易调动军队。陈泰自己驻扎在陈仓,以此防止姜维从故道、褒斜道等秦川袭击关中。对于姜维来说,趁着这一机会,姜维率领的大军枹罕,遂向狄道进军。在洮西之战中,因为曹魏兵力上的优势,雍州刺史王经并没有不敢再战。在集结兵力后,王经率领5万左右的兵力渡过洮水,准备再与姜维交战。姜维抓住机会,在决战中再次击溃了雍州刺史王经率领的曹魏大军。王经先后败于故关、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仅残部万人还保狄道。最后,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兵力没有占据优势的背景下,让曹魏付出了数万兵马伤亡的代价。总的来说,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指挥的洮西之战,可以说是姜维北伐中原战争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甚至可以说是姜维一生的巅峰之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7

帖子

1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5-7 15: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初级班第八讲
05花未作业

1答:司马师又充分学习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这个套路,自身大权在握,但人心不稳,根基不牢,虽有纂位之心,仍在等待时机,期待来日方长。天子一有不顺之意,当然立马换人,挑捡听话的王室后裔来坐王位,以期收买人心,彻底的把社稷江山纳入囊中。目前还没有明目张胆的取而代之,这只是废皇再立,到司马昭时就不一样了,条件相对成熟了。

2答:蜀之连年征战,智勇如孙明亦未能建功,况才智在其下之姜维。之前已经掏空国家内需,此时战备条件更不如孙明之时,更加不宜扬兵黩武。“国小民穷,不宜黩武”张翼早有争诫,维不听,且因运气偶一得手已是侥兴,再因此轻敌冒入,更是不智。劳民伤财,损耗国民资源,空耗国力,诸葛亮选定的继承者差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3206

帖子

32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0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6: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初一第八讲作业贴

11愿你快乐
1.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答: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后,就将政敌曹爽一党三族尽灭,从此曹魏军政大权尽归司马氏。魏帝曹芳面对权臣的步步紧逼,效仿当初汉献帝封赏主动加封司马懿为丞相,并加九锡。而人生已到残年的司马懿也学曹操那样,将取代曹魏的工作留给儿子,自己则以魏臣终老,于是“固让相国,九锡不受”。
等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司马懿执政后,将“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等要害职位于一身,完全控制了朝政,魏帝曹芳深感恐惧,于是便和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密谋以夏侯玄取代司马师,而这件事很快被司马师得知,并将参与该计划的李丰和夏侯玄等人处死并灭族。接着在司马师的操纵下,曹芳被废为齐王,并迎立曹髦为帝。但新上台的曹髦却并没有像司马家预想的那样易于摆布,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蚕食也还差点火候,不久忠于曹魏的毌丘俭和文钦在淮南发生叛乱,司马师亲自帅军平叛,虽然最后叛乱被镇压下去了,但没过久司马师就因为眼部肿瘤发作死去。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只能将权利转移给他的弟弟司马昭。
曹魏政权的一击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玉石俱焚的行动还是被后来人所称赞和尊敬。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权臣弱君的形式很多,一些甘心做傀儡的皇帝最后还是被杀了,而成功剪除权臣的皇帝如北周武帝宇文邕,清圣祖康熙都成为一代雄主,曹髦所处的时代,曹家政权已经被司马氏蚕食殆尽,人心已转向司马氏,局势已不可挽回。曹魏代汉简直就是权臣篡位的教科书,司马代曹按照相同的路线一步步的取代了曹魏,而晋朝百年后也被刘裕如法炮制般的取代了,并且皇帝在让出皇位后还是没能保住性命。但不论如何,魏帝曹髦所表现出的最后一击的勇气仍值得钦佩。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答:“洮西之战”是蜀军大胜。首先,蜀汉攻魏占天时、地利与人和。当时淮南叛乱和孙吴频频北犯,使曹魏多次派重兵到东线,给蜀军的进攻提供了有利时机,蜀军占有了“天时”。其次,《孙子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蜀军绕道羌中,如入无人之境,到了枹罕后又循河谷地带长驱直入,势不可挡。姜维对地理形势的充分利用,使其战斗力更加增强,故能所向披靡。所以蜀军先有故关之胜,后有洮西大捷,是占有了“地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94

帖子

4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5-16 11: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初一第八讲作业-东方

1.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答: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后,将政敌曹爽一党三族尽灭,从此曹魏军政大权尽归司马氏。等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司马懿执政后,完全控制了朝政,魏帝曹芳深感恐惧。在司马懿父子三人中,司马师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对于继承父亲遗志、发展篡位事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中间人”角色 。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答:洮西之战是姜维北伐中原战争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可以说是姜维一生的巅峰之战。
   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夏侯霸、张翼等蜀汉将领兵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曹魏在雍州、凉州地区的最高武将陈泰,不确定姜维此次出兵的目的在哪,不敢轻易调动军队。这给姜维提供了进攻的机会。雍州刺史王经率领的魏军也想学韩信一样实现“背水之战”的效果。姜维抓住机会,击溃了魏军。姜维在兵力没有占据优势的背景下,让曹魏付出了数万兵马伤亡的代价。纵观汉末三国时期的战争,数万人伤亡的战绩,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2

帖子

2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5-17 08: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初一第八讲作业20-玉烟岚
1.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曹魏政权的最后一击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玉石俱焚的行动还是被后来人所称赞和尊敬。中国历史上类似的权臣弱君的形式很多,一些甘心做傀儡的皇帝最后还是被杀了,而成功剪除权臣的皇帝如北周武帝宇文邕,清圣祖康熙都成为一代雄主,曹髦所处的时代,曹家政权已经被司马氏蚕食殆尽,人心已转向司马氏,局势已不可挽回。曹魏代汉简直就是权臣篡位的教科书,司马代曹按照相同的路线一步步的取代了曹魏,而晋朝百年后也被刘裕如法炮制般的取代了,并且皇帝在让出皇位后还是没能保住性命。但不论如何,魏帝曹髦所表现出的最后一击的勇气仍值得钦佩。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答:
姜维一生的巅峰之战,导致数万魏军伤亡!洮西之战影响巨大,曹魏朝野震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86

帖子

15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8-4 16: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司马懿死后,权利就交接到大儿子司马师的手上,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这时皇帝曹芳已成年,当然想着收回权利,于是与夏侯玄,李丰,张缉等人欲发动政变,可是事情败露,这三人被司马师诛灭三族。由于皇帝曹芳难以掌控,司马师和郭太后商议废曹芳为齐王,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后淮南发生叛乱,司马师亲率大军平叛,司马师的眼疾刚治好,加上半夜被敌军偷袭收到惊吓,平叛刚结束,就一命呜呼了。掌权四年,擅行废立,独断专权,皇帝在他这基本算是一个傀儡。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就洮西之战来说,可以说是姜维北伐中原战争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甚至可以说是姜维一生的巅峰之战。




首先,就洮西之战的历史背景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正元二年(255年)七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大将军司马师病亡,在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接替司马师来掌权。不过,对于司马昭来说,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稳定曹魏内部。更为关键的是,公元255年这一年,长期驻守雍、凉抵御诸葛亮、姜维北伐的魏国将领郭淮也去世了。由此,此时的曹魏无疑陷入到震动中,这让姜维觉得是一个不容错失的良机。在此基础上,姜维和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打曹魏,不过,姜维的具体兵力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应该在3万—5万人之间。





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夏侯霸、张翼等蜀汉将领兵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不过,在这场战役中,曹魏在雍州、凉州地区的最高武将——陈泰,因为不确定姜维此次出兵的目的在哪,所以不敢轻易调动军队。在此基础上,陈泰自己驻扎在陈仓,以此防止姜维从故道、褒斜道等秦川袭击关中。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虽然陈泰的对策比较稳健,但是,这无疑给姜维的进攻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对于姜维来说,趁着这一机会,姜维率领的大军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





在洮西之战中,雍州刺史王经率领的魏军和姜维刚一交锋,被迅速交锋。不过,因为曹魏兵力上的优势,雍州刺史王经并没有不敢再战。在集结兵力后,王经率领5万左右的兵力渡过洮水,准备再与姜维交战。对于雍州刺史王经来说,渡过洮水来和姜维决战,很可能是希望像韩信一样实现“背水之战”的效果。不过,他面对的是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在此战中,姜维抓住机会,在决战中再次击溃了雍州刺史王经率领的曹魏大军。由此,王经先后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部伤亡或逃亡,仅残部万人还保狄道。





最后,在洮西之战中,姜维兵力没有占据优势的背景下,让曹魏付出了数万兵马伤亡的代价。纵观汉末三国时期的战争,数万人伤亡的战绩,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不过,在洮西之战中,王经因为还有1万左右的兵马,加上曹魏大将陈泰又派出了三路大军进至陇西,避开蜀国的大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由此,对于曹魏的援军,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对于姜维来说,因为是轻军远行,没有携带什么攻城装备,加上曹魏援军已至,所以选择了退军。总的来说,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指挥的洮西之战,可谓蜀汉对曹魏的最大一场胜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3

帖子

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7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9-9-27 09: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如何看待司马师对待曹魏皇室
答: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后,将政敌曹爽一党全数尽灭,从此曹魏军政大权尽归司马氏。等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司马懿执政后,完全控制了朝政,司马师就可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也就敢有废掉皇帝曹芳的想法了。在司马懿父子三人中,司马师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对于继承父亲遗志、发展篡位事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司马懿在选接班人方面无疑是成功的,司马师完全继承了司马懿的品格。
2.姜维洮西之战, 你怎么看
答:洮西之战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洮西之战”结果是蜀军大胜。首先,蜀汉攻魏占天时、地利与人和。当时淮南叛乱和孙吴频频北犯,使曹魏多次派重兵到东线,给蜀军的进攻提供了有利时机,蜀军占有了“天时”。
姜维对地理形势的充分利用,使其战斗力更加增强,故能所向披靡。所以蜀军先有故关之胜,后有洮西大捷,是占有了“地利”。再者,姜维率领的数万人是他培养起来的“锐气之卒”,形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轻兵上阵。姜维作为凉州人士,深得羌民支持,羌民不仅为其补给粮草,还不断加入蜀军。可见,“洮西之战”的前一段蜀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胜利是必然的。
第二阶段“狄道之围”的结果是蜀败魏胜。首先,姜维提轻兵深入,围狄道久攻不下,“争地则无攻”,粮草不继。因此,蜀军的围城不能持久,魏军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与之争锋。其次,姜维以洮西战克之威,未能继续扫平陇右。陈泰担心姜维从狄道顺势东进,得到羌胡支持。姜维对此认识不足,围攻狄道失败后,没能及时进兵东向,失去战机。总的来说,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洮西之战”蜀军前一段的胜利,关键是蜀军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打了一场速决战。而后来打得是消耗战,双方拼的是国力,蜀汉失败是必然的。
“洮西之战”是姜维陇右战略实践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它的最后失败使姜维失去了占有陇右的天时,标志着蜀汉陇右战略的失败。洮西一战是蜀汉后期的历史转折,也是姜维人生的转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36 , Processed in 0.1728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