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光无限 于 2019-6-28 12:43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B组B07春光毕业答卷 学号:曲六B07 网名:春光
一、问答题部分: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有固定格式,但却不死板,亦可添加衬字,衬句。有的曲牌押韵上允许平
仄通押。元曲分杂曲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它的发展大约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散曲创作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
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口语化的特点,犷放爽朗、语言质朴自然,作者多为北
方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
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具体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言情本身,渴望寻找避世,他们在人文事迹创作中
,多歌咏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面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
。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虽主题仍以对封
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旨,但其作品数量已经大减、内容风格举步不前,成了衰落主要原因。
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
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句子长短更参差,有衬字,俚语俗语大量使用,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曲有衬句,衬字,词没有,词尚雅,曲尚俗,词含蓄,曲尚显露,活波。词用韵词林正韵,曲用
中原音韵。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指北曲的曲韵专著,是我国最早的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包括三个内容:
⑴、曲韵韵谱、⑵、正语作词起例、⑶、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宫调:
仙吕调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风流酝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畅晃漾,
般涉拾掇坑堑,
歇指急并虚歇,
商角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鸣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标题格式:宫调名加曲牌名加题目。
喜春来——中吕宫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越调
四块玉——南吕宫
醉中天——仙吕宫
干荷叶——南吕宫
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 7.1元曲的平仄韵律: ⑴平仄严格, ⑵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7.2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7,3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7,4字音组合平仄相间,分去和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8.1 ⑴.叠字对
⑵.衬字对
⑶.两韵对
⑷.连珠对 多句对(两两对加两两对)
⑸.联璧对 四句对
⑹.救尾对 尾部用鼎足对
⑺.扇面对 13 24
⑻.鼎足对
⑼.合璧对 两句相对
⑽首尾对
特点: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8.2、俗语入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8.3、戏曲曲牌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
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
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1小令: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
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2重头小令:一个曲牌重复两首以上的小令构成一个组曲,称为重头小令。有的 重头小令由一百多首
词组成,如元代乔吉〈梧叶儿?题西湖〉一组重头小 令,即有一百首之多。重头小令只要各首的内容
相关,题目可以另加,如 张可久〈卖花声> 小令四首,分别吟咏春、夏、秋、冬四季。
3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
4.散套: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
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为“衬字”。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
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
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
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此外,杂剧使用衬字比较普遍,而南戏则比较少用。字数不定数。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可兼指南曲中的一种创制新调(新曲牌)的方法。并非“集成句而为曲”之意,而
是一个曲学名词。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
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
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元曲的一种,是继词之后出现的一种能歌唱的新体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
则联缀起来,表现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情,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三种形式1南曲散套,2北曲散套3南北合套。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韵字:
(1)必须《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
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
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
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尤侯韵占60首以上,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
以上,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
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
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答: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答:(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
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
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
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
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
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
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答:1、阅读优秀的作品2、尽可能多的写3、随时随地记下灵感4、专门的写作时间5、随便涂6、集中
精神7、先计划,再8、创新9、修改10、简明扼要11、富于感染力的句子12、获取别人的反馈13、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14、采用对话式的文体15、好开头和结尾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
1、《双调·新水令·思念》
【新水令】离分十载两茫茫,倚窗常把南楼望。奈何终不见,春作冬藏,又是百花放。 【驻马听】总(念)那时妆,南北东西飞雁两。邯郸(斗智)不忘,(还记得)许昌酷暑柳丝长。鲅鱼圈里醉斜阳,如飞快艇涛声浪。心意昶,一腔热血春心漾。 【乔牌儿】虎滩天海莽,龙鼎树千丈。蝶飞成对红罗帐,卷帘花共赏。 【水仙子】深深小院影成双,郁郁浓荫花草香。莺声细语琵琶巷,相携明月朗,恁销魂,红烛兰床。呜哇吹(呀),滋味长,烟雨潇湘。 【尾】望穿秋水千山障,风雨桥边怅惘。怎奈夜难眠,今宵与谁往。
2、《双调·新水令·退休生活》
【新水令】退休以后好生活。护城河畔常寻乐。油盐茶酱醋,气朗日蹉跎。岁月婆娑,(有了)喜事共同贺。 【驻马听】麻将常搓,摸上幺鸡忘了我;烟消寂寞,中发白脸凑一窝。平胡六饼有收获,输家不给赢家掠。谁入伙,大家一起欢声跃。 【乔牌儿】同游舟上坐,山水共明月。晚情无限波中卧,清风湖上荷。 【水仙子】舞文弄墨酒当歌,平仄抒情来唱和。交杯执盏星星落,诗词文翠阁,赏鹃花,又论荆轲。观红萼,北里禾,常撸西河。 【尾】退休日子天天过,体胖心宽(不)上火。劝君莫怀疑,阴阳是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