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跟帖处

[复制链接]

174

主题

2256

帖子

229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7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4 18: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也有少数不句句押韵的),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重头小令: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3)带过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带过曲的特点: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只做集曲,初学者按词谱填写即可!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韵字:
(1)《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 尤侯韵占60首以上; 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 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 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杂剧套数?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杂剧的结构: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借宫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
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牌12调: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来自中吕:满庭芳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来自大石调:随煞来自仙吕:金盏儿来自中吕:卖花声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来自商调:玉抱肚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四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答:要多读,多写,善于积累,继承和发展元曲大家的写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6

帖子

229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7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4 18: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双调?新水令》
文/天香
775545【新水令】
秋高气爽艳阳天,回乡惊喜山村变。路平车速快,宝马进山川。(昔日旧貌不见影,今朝农户生活甜。)
袅袅炊烟,别墅村村见。

47477747【驻马听】
小径弯弯,小树成行深绿浅;长廊幽远,游人拍照喜笑颜。痴迷美景是天然,成群结队农家院。
豆花饭,鲜滑美嫩清香软。(吃了一碗忘不了,回城梦中还在念。)

5575【乔牌儿】
从前衣一件,怎敢经常换。(那年考试成绩好,舅舅奖励送新衣。)清晨围着商场转,(挑来挑去无花色,一匹条纹倾全场。)回家拿布劵。(做好新衣过新年,外婆全家衣着旧,就我一人有新衣。)

777534344【水仙子】
改革开放生活甜,南北交通枢纽建。澳门香港同生孪,同歌中国圆,看山川,处处天蓝。嫦娥号,谱写新篇,(更有中国芯,全球第一款,北斗卫星发射,历史跨越,尽显高端。)(核技术,造福人类,世界领先!)

7655【尾】
中华美有中华范,华夏子孙风采展。(七十华诞喜气洋,五星红旗迎风展。百年梦想变成真,幸福日子过小康!)美呀美哉哉,高声把歌献!

曲谱
【新水令】曲谱: ×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主题

4126

帖子

4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21: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19-6-24 21:46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班主任   网名:绝谷画蝶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当然曲界对此定义还有诸多争议。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
1)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2)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的产生分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人物有:
初期: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中期: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
后期:张养浩、徐再思。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
元人所谓的词,就是后代所指的曲。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
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从文学史上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文体。我们就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进行比较

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形式上同异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1)词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
元曲的曲调:
就是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格式:?
即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喜春来在《太平乐府》入中吕宫,在《太和正音谱》入正宫。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又名(知秋令)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南吕越调。
      四块玉——南吕。
      醉中天——仙侣。
      干荷叶——南吕。
      山坡羊——中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1)平仄严格;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 二)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共有10种特点:
一)曲的对仗种类: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是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小令的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也有少数不句句押韵的),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即由两三个曲牌联缀在一起使用的特殊形式,通称为带过曲。每支带过曲的具体名称,即由该曲所用的各个曲牌名称组成,并在中间夹以“带”“带过”“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带过曲的特点: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散套: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套曲包括散套和剧套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二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只曲组成,突破了三只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之间的关系: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我们初学者不需要自己去做集曲,按词谱填写即可!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主题

4126

帖子

4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21: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19-7-3 00:18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班主任   网名:绝谷画蝶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
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句字可以增损,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曲字的增损很复杂,一个曲牌有可能有多种体式。

15、简要回答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元曲中韵字运用:
1、韵字:
(1)《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
尤侯韵占60首以上;
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
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
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使用频率与韵的宽窄有关
2、韵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
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
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2)赘韵:
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
有些情形和赘韵非常相似,就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句子里用邻韵煞句。
这种情况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准赘韵
(3)暗韵: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为什么不忌重韵,这大约有三个理由:
一是有些曲韵比诗韵更窄(如支思、桓欢),不得不以重音效为抵偿
二是散套中,曲子组成多,套数也是每套一音韵;特别是在杂剧里,每折一韵,需用的韵脚比诗词多数倍
三是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是不忌重韵的
这些例子我们看的很多了,就不再举例了
(5)失韵: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曲韵本来是很密的,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杂剧套数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所谓题目:即总结剧情的一句或对句;正名:即剧名,也是一句或对句。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是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套曲可以借宫的有: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杂剧的体式特征: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如何提高散曲的写作技巧,是很多初学者困惑的事情。当我们写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不具备曲味后,该怎么办。我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练习:
1)勤读、多读前人的作品,反复揣摩领会。2)勤写,写作好的作品要多在班级交流,3)作品雅中带“俗”,这里所说的“俗”就是通俗,让读者市民一看就能懂!但绝不是口语的照搬,而是从追求声音上“悦耳”、意境上“爽心”、立意上要具有美学效果和正能量。4)“活”,就是灵活,不拘泥而富于生活气息,形成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5)“真”,即明言直说,神髓毕现,情真意切。“盖曲尚显豁疏放,大抵以嬉笑怒骂出之,尽情直述而已,不暇掩饰,亦毋庸避忌”。6)现成词组的活用,现成词组即俚言俗语、书面成语、前贤诗句等过去已存在并被人们日常所熟知的字词句组,均可应用。7)别具一格使用典故,散曲用典不同于诗词,不求幽深隐蔽,而是直呼人名事名,以取显明透辟,通俗易懂的效果。8)花样翻新的语言巧体,在散曲用韵、造语、立意、架构诸方面逞才弄巧,立异标新,调侃讥讽,滑稽戏谑,丰富散曲的语言特色,形成散曲语言豪辣奔放的风格。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小渔村元曲六期毕业有感【新水令】今朝谁咏别离诗,此中难舍红笺字。同窗如有日,执友去无时。近日回思,(论)交谊贵真挚。
【驻马听】问字从师,(我)是个门生兼信使;传书执事,(只)一般级长得成资1。满村桃李趁春枝,六期师友皆佳士。(这帮)儒墨子,曲中找乐翻宫徵。
【乔牌儿】巧安排(调)锦瑟,(倚声)制曲特来试。屏前飞句惊奇事,(一晃,芙蕖)开时槐夏至。
【水仙子】凌波摇影叶参差,饮露浮香凝玉脂。莫疑身在芙蓉市,(到了)书堂惟忘私,也开颜、(也开心)总是(乐)孜孜。晨昏处,暮夜时,敲出清(丽)词。
【尾】(临毕业)愧无妙语(我用)情真挚,(翻书卷)正苦才疏(我虚心)不止。寻景在诗心,开山步川砥。
注解:成资:指任职满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04

帖子

6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13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6 20: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光无限 于 2019-6-28 12:43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B组B07春光毕业答卷
学号:曲六B07   网名:春光
一、问答题部分: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有固定格式,但却不死板,亦可添加衬字,衬句。有的曲牌押韵上允许平
仄通押。元曲分杂曲和散曲。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它的发展大约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散曲创作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这一时期元曲刚
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口语化的特点,犷放爽朗、语言质朴自然,作者多为北
方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的成就最高。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
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具体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言情本身,渴望寻找避世,他们在人文事迹创作中
,多歌咏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面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
。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虽主题仍以对封
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旨,但其作品数量已经大减、内容风格举步不前,成了衰落主要原因。
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
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
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句子长短更参差,有衬字,俚语俗语大量使用,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曲有衬句,衬字,词没有,词尚雅,曲尚俗,词含蓄,曲尚显露,活波。词用韵词林正韵,曲用
中原音韵。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指北曲的曲韵专著,是我国最早的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包括三个内容:
⑴、曲韵韵谱、⑵、正语作词起例、⑶、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宫调:
仙吕调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风流酝藉
小石旖旎妩媚,
高平条畅晃漾,
般涉拾掇坑堑,
歇指急并虚歇,
商角悲伤宛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鸣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
标题格式:宫调名加曲牌名加题目。
喜春来——中吕宫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越调
四块玉——南吕宫
醉中天——仙吕宫
干荷叶——南吕宫
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
7.1元曲的平仄韵律:
⑴平仄严格,
⑵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7.2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7,3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7,4字音组合平仄相间,分去和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8.1
.叠字对
.衬字对
.两韵对
.连珠对  多句对(两两对加两两对)
.联璧对 四句对
.救尾对  尾部用鼎足对
.扇面对   13  24
.鼎足对
.合璧对  两句相对
⑽首尾对
特点: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8.2、俗语入对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8.3、戏曲曲牌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
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
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1小令:小令是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
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2重头小令:一个曲牌重复两首以上的小令构成一个组曲,称为重头小令。有的 重头小令由一百多首
词组成,如元代乔吉〈梧叶儿?题西湖〉一组重头小 令,即有一百首之多。重头小令只要各首的内容
相关,题目可以另加,如 张可久〈卖花声> 小令四首,分别吟咏春、夏、秋、冬四季。
3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小令本以一支为限,也有组织音律相衔接的两三支曲为一曲的,称为“带过曲”。
4.散套: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组成的组曲,长短不拘,一韵到
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为“衬字”。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
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
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
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此外,杂剧使用衬字比较普遍,而南戏则比较少用。字数不定数。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可兼指南曲中的一种创制新调(新曲牌)的方法。并非“集成句而为曲”之意,而
是一个曲学名词。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
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
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元曲的一种,是继词之后出现的一种能歌唱的新体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
则联缀起来,表现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情,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三种形式1南曲散套,2北曲散套3南北合套。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韵字:
1)必须《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
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
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
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尤侯韵占60首以上,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
以上,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
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
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答: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答:(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
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
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
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
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
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
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答:1、阅读优秀的作品2、尽可能多的写3、随时随地记下灵感4、专门的写作时间5、随便涂6、集中
精神7、先计划,再8、创新9、修改10、简明扼要11、富于感染力的句子12、获取别人的反馈13、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14、采用对话式的文体15、好开头和结尾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

1、《双调·新水令·思念》

【新水令】离分十载两茫茫,倚窗常把南楼望。奈何终不见,春作冬藏,又是百花放。
【驻马听】总(念)那时妆,南北东西飞雁两。邯郸(斗智)不忘,(还记得)许昌酷暑柳丝长。鲅鱼圈里醉斜阳,如飞快艇涛声浪。心意昶,一腔热血春心漾。
【乔牌儿】虎滩天海莽,龙鼎树千丈。蝶飞成对红罗帐,卷帘花共赏。
【水仙子】深深小院影成双,郁郁浓荫花草香。莺声细语琵琶巷,相携明月朗,恁销魂,红烛兰床。呜哇吹(呀),滋味长,烟雨潇湘。
【尾】望穿秋水千山障,风雨桥边怅惘。怎奈夜难眠,今宵与谁往。

2、《双调·新水令·退休生活》

【新水令】退休以后好生活。护城河畔常寻乐。油盐茶酱醋,气朗日蹉跎。岁月婆娑,(有了)喜事共同贺。
【驻马听】麻将常搓,摸上幺鸡忘了我;烟消寂寞,中发白脸凑一窝。平胡六饼有收获,输家不给赢家掠。谁入伙,大家一起欢声跃。
【乔牌儿】同游舟上坐,山水共明月。晚情无限波中卧,清风湖上荷。
【水仙子】舞文弄墨酒当歌,平仄抒情来唱和。交杯执盏星星落,诗词文翠阁,赏鹃花,又论荆轲。观红萼,北里禾,常撸西河。
【尾】退休日子天天过,体胖心宽(不)上火。劝君莫怀疑,阴阳是因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5

主题

4126

帖子

450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0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9-6-27 13: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班主任   网名:绝谷画蝶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当然曲界对此定义还有诸多争议。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
1)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2)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的产生分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
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其代表人物有:
初期: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中期: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
后期:张养浩、徐再思。
[size=12.0000pt]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宋人把词叫做乐府,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
元人所谓的词,就是后代所指的曲。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
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从文学史上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文体。我们就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进行比较
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形式上同异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size=12.0000pt]1) 词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
[size=12.0000pt]1) 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
元曲的曲调:
就是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格式:
即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喜春来在《太平乐府》入中吕宫,在《太和正音谱》入正宫。
      凭栏人——越调。
      梧叶儿——又名(知秋令)商调。
      落梅风——双调。
      小桃红——南吕越调。
      四块玉——南吕。
      醉中天——仙侣。
      干荷叶——南吕。
      山坡羊——中吕。
[size=12.0000pt]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元曲的平仄韵律:
[size=12.0000pt](1)平仄严格;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二)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曲的对仗共有10种特点:
一)曲的对仗种类:
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是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曲词多衬字;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二)元曲的对仗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元曲的小令: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四种形式。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这是元曲中最简单但也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小令的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一韵到底(也有少数不句句押韵的),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如同词牌(也叫词调)一样。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即所谓“句式定格”。
重头小令:是指以同一宫调和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若干遍,即围绕某一主题撰写数支曲子。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带过曲:散曲小令的一种体式。即由两三个曲牌联缀在一起使用的特殊形式,通称为带过曲。每支带过曲的具体名称,即由该曲所用的各个曲牌名称组成,并在中间夹以“带”“带过”“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带过曲的特点: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的特点:
[size=12.0000pt](1)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 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散套: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套曲包括散套和剧套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二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只曲组成,突破了三只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特点是: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小令所用的衬字较少,套曲则比较多。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重头小令之间的关系:
(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
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   
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我们初学者不需要自己去做集曲,按词谱填写即可!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元曲的一种,是继词之后出现的一种能歌唱的新体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
则联缀起来,表现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情,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三种形式1南曲散套,2北曲散套3南北合套。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句字可以增损,是和衬字不同的 ,
衬字是曲字以外的字;而周德清所谓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
衬字在句子中不论平仄 ,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韵字:
(1)必须《中原音韵》 。在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他们是: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
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
又分为阴平、阳平、入作阳平、上声、入作上声和去声及入作去声等七部分。
其中:东钟、江阳、真文、寒山、桓欢、先天、庚青、侵寻、监咸、廉纤等十韵没有入声字。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王
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有的宽韵如齐微韵,其平、上、去声字本来就很多,再加上入声字,更是庞大到了极点 ,
但像尤侯韵原字虽很多,但入声字太少,故也是中韵 。
车遮韵的原声字虽很少,但加入的入声字很多,故也成了中韵 。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
齐微韵占90首以上,尤侯韵占60首以上,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
以上,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 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
三韵各占10首以上,
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杂剧套数,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
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答: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
答:(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借宫: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
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的原则: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散套一般不借宫。
下列可借: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
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借宫的注意事项: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
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
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3)仙吕宫可借
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如《汉宫秋》第一折写王嫱迎接汉元帝,注明“趋接科”。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三是表示武打动作:《襄阳会》折“四将做混战科”。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
答:1、阅读优秀的作品2、尽可能多的多写、多修改!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
《《双调?新水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27 1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六期   A02-鹰击长空
毕业答卷: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指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元曲分为: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的产生分为: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1,元曲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2,元曲有六大特点: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一书所反加大的语言系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有两部分内容:1,是以韵书的型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读音分类,编成一个曲韵谱,分为19韵。2,第二部分称作《正语作词起例》,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喜春来(中吕调)、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调)、醉中天(仙吕调)、干荷叶(南吕调)、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有1,合璧对、两句相对。2,鼎足对丶三句一组互对仗。3,扇面对、隔句相对。4,救尾对丶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5,首尾对、首句和末句相对。6,连壁对丶曲中有四句对。7,联珠对、曲中有更多的句子相对。8,两韵对、既对仗,又押韵。9衬字对、除去衬字而相对的。10,叠字对由叠字组成的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其特点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重头小令是数支小令联合而成。特点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连,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可单独成韵,可多达百支;带过曲是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内容相同。特点是曲牌不超三首,小型组曲;散曲是一种另类律诗,是种不带科的曲。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中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但有定宫调。曲牌在字数平仄用韵都有自己的规定;套曲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特点是必须同一宫调,有一定顺序排列,一韵到底,且未了都用煞调和尾声。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衬字是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加的字,称为衬字;其特点是正格添加字,可加到1一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同变体相连,北曲中一曲牌反复运用,一般从二曲起称幺篇;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都是一曲牌重复使用,区别是虽为主题所用,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各自成韵,彼此无关,但后者可重复多次。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指南曲中的一种形式,它是使用若干支旧有曲牌,各摘取于其中若干乐句,重新:组成一支新的曲牌;集是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往往增格添牌;犯是入侵,串入,是一词调式曲调,有其它的曲调进来。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指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格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构成完整的境界,;有北套、南套、南北套三种形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加或减少,但与衬字不同。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可用借韵,赘韵,暗韵,重韵,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一定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有二首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成程度l之差别;杂剧结构是宾白,科犯,折,楔子。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剧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要求,作者设法到其它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就叫借宫;原则是必须与原宫调曲牌在音调上和谐,贴切。;有黄钟宫,正宫,仙吕,南吕宫,中IZl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九种;其体式特征是: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只有多读,多记,多想,多练方可提高写作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10

帖子

228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8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9-6-27 1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曲六期A10-睡美人毕业答卷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指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元曲分为: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元曲的产生分为: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1,元曲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2,元曲有六大特点:民间性、广泛性、深刻性、典型性、曲折性、艺术性。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一书所反加大的语言系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有两部分内容:1,是以韵书的型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读音分类,编成一个曲韵谱,分为19韵。2,第二部分称作《正语作词起例》,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喜春来(中吕调)、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调)、醉中天(仙吕调)、干荷叶(南吕调)、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有1,合璧对、两句相对。2,鼎足对丶三句一组互对仗。3,扇面对、隔句相对。4,救尾对丶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5,首尾对、首句和末句相对。6,连壁对丶曲中有四句对。7,联珠对、曲中有更多的句子相对。8,两韵对、既对仗,又押韵。9衬字对、除去衬字而相对的。10,叠字对由叠字组成的对仗。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其特点是单片只曲,调短字少;重头小令是数支小令联合而成。特点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连,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可单独成韵,可多达百支;带过曲是用两三个同一宫调的小令联缀在一起,内容相同。特点是曲牌不超三首,小型组曲;散曲是一种另类律诗,是种不带科的曲。特点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中形式,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但有定宫调。曲牌在字数平仄用韵都有自己的规定;套曲是由若干曲子组成。特点是必须同一宫调,有一定顺序排列,一韵到底,且未了都用煞调和尾声。
10、什么是衬字?特点,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
答:衬字是曲牌所规定的格式之外加的字,称为衬字;其特点是正格添加字,可加到1一几十不等。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同变体相连,北曲中一曲牌反复运用,一般从二曲起称幺篇;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都是一曲牌重复使用,区别是虽为主题所用,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各自成韵,彼此无关,但后者可重复多次。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及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指南曲中的一种形式,它是使用若干支旧有曲牌,各摘取于其中若干乐句,重新:组成一支新的曲牌;集是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往往增格添牌;犯是入侵,串入,是一词调式曲调,有其它的曲调进来。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的是分为三种形式?
答:是指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格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构成完整的境界,;有北套、南套、南北套三种形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加或减少,但与衬字不同。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可用借韵,赘韵,暗韵,重韵,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一定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有二首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成程度l之差别;杂剧结构是宾白,科犯,折,楔子。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剧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要求,作者设法到其它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就叫借宫;原则是必须与原宫调曲牌在音调上和谐,贴切。;有黄钟宫,正宫,仙吕,南吕宫,中IZl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九种;其体式特征是:四折加一楔子。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只有多读,多记,多想,多练方可提高写作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0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1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8 23: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凰花梦 于 2019-6-29 21:24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曲B22   网名:凤凰花梦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它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时期: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
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
元朝晚期,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其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元曲有六大特点: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与艳丽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一是词贵雅,曲尚俗。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二是词贵含蓄,曲尚显露。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曲则不然,它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中原音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曲有曲牌和宫调: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
元曲的标题分为三部分:如“中吕?山坡羊?怀古”。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第二部分如 “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
喜春来(中吕)、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醉中天(仙吕)、干荷叶(南吕)、山坡羊(中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一是元曲的平仄严格,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不过,从曲谱来看,阴平、阳平差别不大,没有必要严格区分。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
二是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1)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在曲词中普遍采用。(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9)衬字对: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10)叠字对:对句由叠字构成,称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元曲的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我们在这里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重头小令: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散曲: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带过曲和重头小令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都是几只小令组合而成;不同,带过曲是不同曲牌的小令组合而成,带过曲必须押同一个韵,重头小令是同一曲牌的小令组合而成,几支曲子可以押同一个韵,也可换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的称为垫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就意义上说,衬字往往是些无关重要的字,就音韵上说,衬字不能用于重音。
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加衬字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是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有人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 “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凡曲牌与词牌相同的,应是直接延用下片为“幺篇”。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集曲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中的“集”,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犯调”,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集曲写作要求: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在曲式上,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即可以增加和减少。句字可以增损,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曲字的增损很复杂,一个曲牌有可能有多种体式 。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2)赘韵: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
(3)暗韵: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 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
(5)失韵: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曲韵本来很密,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不过我们初学者,要尽量避免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元曲的套数分为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散曲套数即称散套,杂剧套数可简称为剧套。他们的区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元杂剧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所谓的“折”相当于现在的“幕”,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自然段落。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按照曲套的相关套式进行排列。
可以借宫的套曲: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随煞(来自大石调)、柳叶儿(来自仙吕)、山坡羊(来自中吕)、黄钟尾(即随尾,来自南吕)、挂金索(来自商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来自双调的有太平令、梅花酒、收江南、牡丹春、七兄弟。来自仙吕宫的有金盏儿。来自般涉调的有耍孩儿、煞。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来自大石调的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来自正宫的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来自中吕的满庭芳。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来自商调的凤鸾吟。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来自黄钟宫的神仗儿,来自双调的水仙子、荆山玉、竹枝歌、收尾。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来自正宫的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伴读书、笑和尚、白鹤子、双鸳鸯、蛮姑儿、穷河西、六么遍、菩萨蛮、啄木儿煞;来自仙吕的六么序、后庭花;来自南吕的隔尾、干荷叶;来自双调的镇江回、乱柳叶、风流体;来自越调的三台印;来自般涉调:哨遍、脸儿红、墙头草、墙头花、煞、尾声、耍孩儿、急曲子。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来自大石调的随煞;来自仙吕的金盏儿;来自中吕的卖花声;来自南吕的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来自商调的玉抱肚;来自般涉调的耍孩儿。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来自仙吕的醉中天、醉扶归、三番玉楼人;来自双调的收尾。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自来黄钟宫的节节高、四门子;来自正宫的小梁州;来自仙吕宫的赏花时、村里迓鼓、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上京马、四季花、双雁子;来自中吕的山坡羊;来自双调的雁儿落、得胜令、春闺怨、牡丹春、秋江送;来自越调的酒旗儿;来自商角调的应天长。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来自小石调的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一是多读,读前人优秀的曲作品,体会元曲文体的特点,理解“俗”的内涵。所谓“俗”并非口语的照搬,而是非常讲究的音律上的悦耳,意义上的会心,也可以说曲是另一种雅,曲不像词的精致,却比词俏丽。它的大俗之气,也正是它的大雅之风。在多读基础上,进行临摹,之后进入自主的创作。
二是曲作品和诗词一样,也有立意和谋篇的问题,拿到一个曲谱或者一套曲谱,要先解读曲谱,然后根据曲谱设计自己的要表达的内容和铺排顺序。
三是注意积累语言和词汇和典故,积累文学知识,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在创作中达到活用,信手拈来。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双调·新水令·两岸一家
     从来两岸是一家,久别离散多牵挂。(游子)应知亲无价,怎可不回家?相望隔峡,一脉共华夏。
    【驻马听】(曾)玩过家家,画地为床竹做马;上房攀杈,草窝掏个鸟(叫)喳喳。无猜两小悦无瑕,(长大啦)你情我意成婚嫁。(你投身行伍)骑骏马,(我)送君直到江城下。
    【乔牌儿】相思空泪洒,战起惹牵挂。白天黑夜担惊怕,盼君能返家。
    【水仙子】窗前杏树又(发)新芽,音讯全无猜测杂。莫非全忘夫妻榻,他乡寻乐筏。却原来、误(上船)走天涯。回头望,隔海峡,凶险鲸鲨。
    【尾】一国两制平天下,潮流岂能不察,正道是回归,亲亲快回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7

帖子

1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74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9-6-29 08: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往事如烟作业 于 2019-6-29 08:18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六期A/B/C组毕业答卷
学号:曲B31   网名:往事如烟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而我们平常所说的,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的,一般是指散曲。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人物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元曲的体式有以下特点:
1)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宫词十曲牌十标题(如《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在风格上词贵雅,曲尚俗,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是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1)元曲的曲调: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吕调〕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2)元曲的标题格式:宫词十曲牌十标题,如《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其中“双调”指宫调,“寿阳曲”指曲牌,“山市晴岚”为标题。3)喜春来在《太平乐府》入中吕宫,在《太和正音谱》入正宫。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又名(知秋令)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南吕越调。四块玉——南吕。醉中天——仙侣。干荷叶——南吕。山坡羊——中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元曲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
去声韵的独立性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元曲的韵律体现在由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1)、合壁对:特点是两句相对。
2)、鼎足对:特点是三句一组,互为对仗。
3)、扇面对:特点是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4)、救尾对:特点是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
5)、首尾对:特点是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
6)、连壁对:特点是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7)、联珠对:特点是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特点是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
9)、衬字对:特点是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由于加了衬字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特点是对句由叠字构成。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1)小令:小令即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特点:短小。
2)重头小令: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特点: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
3)带过曲: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特点:连用两首或三首。
4)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特点:(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5)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特点: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数,可见广泛用于散曲及杂剧。
6)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而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特点: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衬字不受格律的限制,不讲平仄。衬字多少不拘字数。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1)“幺篇”与词之下片的关系: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曲本来就源于词,那么,“幺篇”源于词的下片则顺理成章了。
(2)“幺篇”与同调重头小令的关系:初看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1)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2)集曲的集与犯: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3)集曲的写作要求: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在曲式上,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散套分三种形式:北套、南套、南北合套。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曲中字数的增损,是指曲中句或字本身可以增加或减少。增句如加在正格押韵处,一般要求押韵。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1)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2)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3)特殊情况下,曲可以借韵、赘韵、暗韵、重韵、失韵(初学者应避免)。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1)杂剧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2)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而杂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3)杂剧的结构:(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1)借宫: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2)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3)借宫曲牌最多的是正宫,可借32调;其次算中吕和商调,分别为31调和23调,还有黄钟宫、仙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大石调可借宫。4)杂剧的体式特征:(1)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2)音乐体制: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可都不唱,只用旁白。(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1)理解曲牌,2)分析并学习前人的作品,3)运用好本期元曲讲义。
二、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
《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
曲谱
【新水令】曲谱:×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双调·新水令·校庆》
【新水令】
手机铃响细心瞧,见荧屏有通知到:燕山春日好,海淀柳烟飘,各位同学,校庆要回校。
【驻马听】
老柳枝摇,还记当年容貌娇;紫荆花俏,正当今日展风骚。青葱少年喜眉梢,白发老者舒心笑。多自豪,都为母校添荣耀。
【乔牌儿】
重逢相看老,不是那时貌,声音未改当年调,皱纹添不少。
【水仙子】
共说军训出早操,还忆卢沟晓月高,绘图设计出成效。全凭学校教,有恩师、日夜操劳,浇花圃,育李桃,汗水直抛。
【尾】
斜辉洒满长安道,折柳辞别故交。万水又千山,孤飞雁缥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5 01:31 , Processed in 0.0948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