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复制链接]

3

主题

550

帖子

8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6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8-29 2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二讲作业03-溪水
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答:
刘裕是东晋末期的名将,在平定桓玄之乱时就立下大功,不仅名声赫赫,手下也是兵强马壮。虽然不在京都建康,但是刘裕常年镇守京口,实际上控制着朝局。公元408年,东晋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刘裕作为王朝的代言人,主动请缨攻打南燕,名义上是为国家扫除障碍,实际上是为了扩大东晋的领土,增加个人的威望,为自己以后的帝王之路进一步打好根基。
公元409年,刘裕率领精锐水师,从建康出发,浩浩荡荡北上向南燕进发。当时南燕的实力怎么样呢?南燕当时由慕容世家掌权。公元400年,慕容德在山东青州定都,全面占领山东周边一带,建立南燕政权。虽然占领的地区并不大,但是经常对东晋的领土进行骚扰,让东晋朝廷不胜其烦。到了公元409年,南燕的执政者叫慕容超,他比上一任当权者更加奔放,先后派出骑兵进攻江苏等地,不仅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还俘虏了几个东晋将领和几千百姓。这种“作死”的行为也使得东晋王朝忍无可忍。直到刘裕带兵北伐,一向骄纵的慕容超依旧自信满满。大岘山是东晋进攻山东的必经之路,慕容超的谋士曾向他建议在大岘山布下重兵设防,烧毁所有谷物,断了晋军的粮草,方可退敌。但是慕容超根本就没有采纳,他认为自己的骑兵所向披靡,只有在平原上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决定等晋军过了大岘山再决战,结果刘裕不费一兵一卒就过了大岘山这个战略要地。
刘裕大军越过大岘山之后,抵达山东莒县附近,慕容超先前已经在此地布下了重兵。他先是派公孙五楼等6名大将率5万士兵驻守临朐,在闻知晋军将至时又不放心,自己亲率4万军队前往。在距临朐数里之处,双方爆发了一场硬碰硬的激战。刘裕深知南燕骑兵的威力,命将士以战车开道,4000辆战车缓缓而行,步兵以战车为掩护,游走在战车之间。即使是这样,也难以攻破彪悍的南燕骑兵,双方激战了几天几夜,互有损失,不分胜负。就在战事焦灼之际,刘裕派一组奇兵突袭临朐城,慕容超的大军都开赴前线,临朐城防守空虚,被轻易攻占。慕容超这次乱了阵脚,受到前后夹击损失惨重,仓皇逃往广固。刘裕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乘胜追击一举攻克了广固城的外城,迫使慕容超退回内城。
攻下外城后,刘裕并不急于继续进攻,而是命令将士们就地休整,巩固优势,围困慕容超。在此期间,刘裕一边安抚南燕投降的将领和臣民,对他们施以仁政,一边令将士们停止粮草运输,以当地谷物为食,逐渐瓦解南燕士兵的斗志。这一招可谓神来之笔,仅仅过了一个月左右,南燕的许多大将都主动缴械投降,连慕容超也认输了,请求割让土地,换来休战,刘裕当然不会答应。又过了小半年的时间,刘裕铸造出许多攻城的利器,开始大规模攻城。结果不出所料,燕军从心理上早就认输了,出城投降的将领络绎不绝。刘裕很快轻松拿下了广固的內城,这时慕容超的身边只剩下10来个护卫了,出逃未果被刘裕的手下生擒,押往建康斩首示众。
刘裕的这次胜利充分展示了他统帅三军的韬略,也为他日后的称帝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这次大战的胜利很具有启发意义。刘裕胜在了将政治瓦解与用兵相结合,并采用了灵活的战术。而慕容超一开始狂妄自大,放弃战略要地,遭遇重创后又慌不择路,一味退守孤城,等待他的命运就只有灭亡了。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东晋:司马丕(341年—bai365年)晋成帝司马衍长子,du晋康帝司马zhi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dao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
  唐朝: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德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唐代第十二位皇帝(805年―820年在位)。取得一系列成功后,也开始进取心减弱。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李唐的传统),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甄对身边的宦官责打,诛杀。最后被宦官陈弘志所杀,伪称宪宗“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还刺杀了吐突承璀。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李宥,唐宪宗第三子,初封建安郡王,后进封遂王。812年,被立为皇太子。820年继位,在位五年(820年―824年在位)。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明朝: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随着嘉靖帝年龄增大加之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处女红的丹药,朱厚熜的身体每况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北京昌平永陵。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命丧红丸,引起了著名的“红丸案”。
2,拓跋珪之死
答:拓跋珪的结发妻子是刘头眷的女儿,两人相识于患难之中,刘夫人为拓跋珪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因为是长子,所以取名拓跋嗣,这个名字寄托了拓跋珪对他的无限期望。
刘夫人最早跟随拓跋珪,又生有长子,加上管理内政很有本领,因此很受拓跋珪的敬重。本来,刘夫人是最有希望成为皇后的,但是魏国有个祖传的规矩,将要被立为皇后的女子,必须亲手浇铸一个金人,如果能铸成,则说明天命委托,可立为后,铸不成,则没有资格成为皇后。拓跋珪举行隆重的仪式,请来高明的助手,协助刘夫人铸金人,不知什么缘故,没有成功,因此,刘夫人就失去了成为皇后的机会。
拓跋珪平定后燕后,抢来了后燕国主慕容宝的幼女,这位慕容氏美貌动人,举止端庄大方,很受拓跋珪宠爱,刘夫人铸金人失败后,拓跋珪选中了慕容氏,为她举行了仪式,慕容氏运气很好,没费什么劲儿,金人就铸成了,很快就被立为皇后。
拓跋珪有很多儿子,他认为最有能力继承自己事业的,还是拓跋嗣,他又担心刘夫人将来当了太后扶植外戚,会把持朝政,于是,他想了一个有效又残忍的办法。
拓跋珪在上朝时,宣布了一条规定:今后,魏宫里立太子时,先要杀死太子的母亲。说完,又宣布了一条具体的诏令:立皇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同时,赐刘夫人即日自尽。
拓跋嗣惊呆了,他跪到在父亲面前,痛哭失声,请求父亲不要杀掉自己的母亲,请父亲另立别人为太子。拓跋珪冷静地拒绝了他,说:“过去汉武帝准备立其子刘弗陵而杀死其母钩弋夫人,为的就是不让后宫妇人参与国家大事,致使外戚乱证。你要继承皇统,所以我效法汉武帝,为你做长久的考虑。”从此,这条规定就在北魏沿用下来,一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孝文帝时才取消。
拓跋嗣因为自己被立为太子,反使母亲惨遭杀害,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他昼夜啼哭,不肯吃饭也不肯睡觉,直到刘夫人被安葬后,仍然啼哭不止。拓跋珪知道后非常生气,派人去召拓跋嗣,准备狠狠打他一顿,拓跋嗣因为伤心过度,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并不犹豫,马上就要去见拓跋珪。
左右侍从拉住劝他说:“如果殿下是真孝顺,就应该替皇帝陛下想想后果,俗话说,孝子对待父亲的打骂,小则接受,大则逃跑。现在陛下是盛怒之下,谁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纵然殿下您不怕死,但如果真被陛下打死了,天下人都会责备他,说他不慈爱,难道殿下愿意自己的父亲背上这种坏名声吗?依我们看,殿下不如先躲出去,等皇帝陛下息怒了,再回来赔罪不迟。”拓跋嗣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带着手下人车路头、王洛儿两人微服逃走了。
拓跋珪本就在服食寒食散,时间一长药性发作,他的性情变得急躁烦闷,喜怒无常。太子逃走后,拓跋珪心情更是不好,他失去了结发妻子,又失去了心爱的儿子,病情更加严重。
拓跋珪或者几天不吃饭,或者整夜不睡觉,追忆感怀自己一生的得失攻败,不停地自言自语。每当文武百官上千启奏国事,他都会想起他们过去的错误和罪过,将其杀掉,其余的人,或者面色稍变,或者呼吸不匀,或步履不稳,他都认为是心中有鬼、居心不良,往往亲手将他们刺死。

朝廷中人人觉得朝不保夕,文武百官苟且偷安,根本不考虑互相监督勤政的事情,国内强盗公然犯案,大街小巷行人稀少。拓跋珪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妙,但已无力改进。

当初,拓跋珪前往贺兰部时,见到自己母亲贺太后的妹妹非常美丽,便对母亲说想纳她为妾。贺太后制止说:“不行,她太美了,一定有不好的地方,何况她已经有了丈夫,不可强夺。”
拓跋珪不肯放手,秘密地派人将她的丈夫杀掉,把她迎娶进宫,生下了清河王拓跋绍。拓跋绍凶狠无赖,喜欢在大街小巷游逛,以抢劫行人、剥光别人衣服为乐,俨然就是京城一霸。拓跋珪气得火冒三丈,把他暴揍一顿,又吊在井里惩罚他,奄奄一息的时候才放他出来。经过这次教训,拓跋绍表面上老实了很多,心里却对父亲异常仇恨。
这一天,拓跋珪偶然来到后宫,看见了贺氏,觉得不顺眼,就狠狠地打了一顿,并叫人关起来,说:“让她活不过今天!”但过了一会,拓跋珪吃了晚饭,又把这事给忘了。
贺氏以为自己死定了,等到天黑拓跋珪还未动手,便偷偷地让侍从找到拓跋绍,让他想办法救自己。
十六岁的拓跋绍本就痛恨父亲,当天夜里就与帐下武士及宦官等人员联络谋划,跳墙进入宫中,来到天安殿。拓跋珪惊醒坐起,一摸弓箭腰刀都不在了,于是被儿子拓跋绍杀死,终年三十九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7: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级第十二讲12一戈平

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灭亡南燕的战争。 此战,刘裕善于料敌,利用燕军恃强弃险的失误,乘机攻击,以车制骑,在广固内城攻坚战中,又采取久围待其疲而后攻之的方略,将军事进攻与政治攻心相结合,稳扎稳打,掌握主动,一举获胜。
战争简介
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见东晋内乱,从义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袭扰东晋边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南晋民,纷纷筑堡自卫,抗击南燕军。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
刘裕灭南燕之战
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时朝臣多劝阻,刘裕不从。五年四月,自建康(今南京)出发,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东晋军至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南古邳镇),留下船舰、辎重,步行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所过皆筑城,留兵守卫,以防南燕骑兵袭后。刘裕拟择捷径,自琅邪经莒县(今属山东),越大岘(今沂山)直趋临朐(今属山东)、广固。大岘山高70丈,周围20里,上有穆陵关,峻狭仅容一车通过,号称“齐南天险”。刘裕部下担心南燕军控扼大岘,或坚壁清野,则此行不仅无功,且将不能自归。刘裕认为,慕容超等贪婪,无深谋远虑,必不能守险清野。遂督兵急进。六年二月初五,刘裕下令四面攻城,燕军难以抵御,开城投降。慕容超仅率数十骑突围,结果遭擒,被杀于建康。南燕亡。
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刘裕的战略胜于燕军一筹
刘裕在击灭南燕的作战中,最高明的战略指导是善于从敌我双方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权衡优劣,做出相应的作战决策。比如刘裕从分析燕人“不知远计,近利掠获”的心理状态中,定下了越大岘险山、直冲燕军京师的战略;针对燕军骑兵众多、机动和突击力强,长于平原作战的特点,采取以车战为主,配合以步、骑兵制胜的方针。既以车阵阻挡了骑兵的冲击锋锐,又发挥了车兵、步兵以弓箭矢石与长矛杀伤敌人的威力。使车战这种已从战国之后很少再成为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又于特定的环境中,重新显示了它的异彩,体现了古代兵法“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的用兵法则。在深入燕境之后,刘裕便采取了以军事打击为主与政治上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针。他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招降燕军官吏,使南燕的一些重要大臣、将吏不断投向晋军,每日归附的百姓也多达千人以上。这使燕军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军无斗志,人心思降,终于使自称拥有“铁骑万乘”的南燕君主慕容超,成了坐困孤城束手待毙的孤家寡人。

2.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东晋:司马丕(341年—bai365年)晋成帝司马衍长子,du晋康帝司马zhi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dao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
拓跋珪怎么死的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更常因想起昔日一点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至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公元407年(天赐四年)至公元409年(天赐六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往日曾与穆崇共谋刺杀拓跋珪的拓跋仪虽然因拓跋珪念其功勋而没被追究,但眼见拓跋珪杀害大臣,于是自疑逃亡,但还是被追兵抓住,并被赐死。

  公元409年11月6日(天赐六年十月十三日),珪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试图找武器反击但不果,终为其所杀,享年三十九岁。葬于云中金陵,具体地点不详。

  其子拓跋嗣即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85

帖子

11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4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8-31 2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想西泠学资治通鉴魏晋班交五年级第十二讲作业:
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答:刘裕能够取胜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了解敌人,了解自己,同时也了解地形对于已方的利弊。他正确地分析了南燕政权贪婪、知近利而无远虑的特点,料定目光短浅的慕容超不会凭险固守大岘山,果断地选择了一条捷径直入敌国腹地,根据敌情制订相应的作战措施,采取灵活的战术、战法来战胜敌人,还在作战中有效地抑制了燕军之所长。在两军相持时,刘裕及时运用奇兵袭击敌人薄弱的后方,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为取得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宋武帝刘裕被称为战神。公元410年,东晋中军将军刘裕北伐消灭南燕,显然是刘裕“封神”过程中的重要一战。
     东晋北伐之初,南燕主慕容超曾和臣下商议对策。慕容超自认为骑兵精良,拒绝了征虏将军公孙五楼的上中两策,决定放晋军过大岘山(今山东沂水北),然后集中兵力歼灭之。四月,刘裕率军从建康(今南京)出发,溯淮水入泗水北上。五月,晋军到达下邳,刘裕留下船舰和辎重,从陆路趋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琅琊已是南燕境内,为了防备南燕骑兵的袭扰,东晋军所过之地都构筑城堡,分兵留守,保障运输线。
      从琅琊到南燕都城广固有三条路可以走。很多将领认为大岘山这条路不可取,如果燕军固守大岘山,坚壁清野。我们大军深入,危险系数太高,能不能活着回江南都在两可间。刘裕却认为鲜卑人太过贪婪,没有深谋远虑,看到的全是眼前那点蝇头小利。
     鲜卑人天真地认为东晋孤军深入,粮草后援运输不便,不能打持久战。鲜卑人乐观地估计:晋军最多也就是占据临朐,退守广固,肯定不会坚壁清野,扼守大岘山。
      结果,刘裕率军安全经过大岘山,并没有燕军迎战。过了大岘山后,兴奋的刘裕对诸将说,我军已过险关,开弓再无回头箭,已有必死之心。燕军没有坚壁清野,田里到处是庄稼,我军就地补给,一切已在我掌握之中。当时南燕已经在临朐驻守步兵和骑兵5万人,听说晋军已过大岘山,慕容超又率5万兵力增援。两军在临朐城城约四十里的巨蔑水附近发生激战,晋军将南燕军打得找不着北。随后,晋军四千乘兵车分为左翼与右翼,两头包抄至临朐城南。
       南燕军一万多名骑兵前后夹住晋军,双方厮打一处,半天也没分出胜负。刘裕就等着这一刻,他派向弥出兵进攻南燕军兵力空虚的临朐城。向弥拿下临朐后,慕容超吓得魂都飞了,一个人骑马狼狈逃窜,逃到城南段晖那里。刘裕乘胜追击,段晖等十几个南燕大将成了刀下鬼。
      晋军一路追击,直抵广固城下,于六月十九日攻下广固外城。南燕军退守内城,晋军则筑长围,挖壕堑,准备饿死鲜卑人。慕容超嗅到了死亡气息,派人向后秦求救。后秦皇帝姚兴只是派人吓唬刘裕,而事实上后秦此时正和夏主赫连勃勃大战,根本无暇管慕容超的死活。
    刘裕将广固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中所有人都明白:坚持不了多久了。南燕军伤亡很大,士气低落,没有多少人再愿意为行将就木的慕容超卖命了。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东晋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初五,晋军攻破广固。慕容超没跑多远,就成了晋军俘虏。南燕灭亡。
      此战打出了刘裕在江湖上的名声,也稳固了他在东晋军队中的地位,为将来建立宋朝打下基础。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答:最初,拓跋珪服用“寒食散”,药毒长期累积,毒性逐渐发作,性情暴躁,喜怒无常。本年,病势更为严重。加上灾变异象又不断出现,卜卦先生多数都指称:手肘之旁,会发生臣变。拓跋珪更忧虑愤怒,心情不安。有时一连几天不进饮食,有时一夜不睡觉,回想过去的成败得失,口中喃喃不停地自言自语。怀疑所有部属,认为没有一个人可以信赖。每天,文武官员报告国家大事时,走到面前,拓跋珪忽然想起过去的怨恨,就会立即报复,诛杀。
绝对权力是一剂毒药,长期掌握绝对权力,更是容易使人病入膏肓。拓跋珪晚上如是,汉武帝晚上亦如是,唐明皇晚年亦如是。任期制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司马丕(341年—365年)晋成帝司马衍长子,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
唐宪宗李纯(778年―820年),唐代第十二位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甄对身边的宦官责打,诛杀。最后被宦官陈弘志所杀,伪称宪宗“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还刺杀了吐突承璀。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859年)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
明世宗朱厚熜,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嘉靖帝随着年龄增大,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处女红的丹药,朱厚熜的身体每况愈下。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方士王金等伪造《诸品仙方》、《养老新书》,制长生妙药献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汉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命丧红丸,引起了著名的“红丸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601

帖子

136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6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9-1 12: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08-清心竹 作业
作业: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答:风雨飘摇的南燕国,不思固国之策,反求享乐之音,不谋对魏之略,反寻侵晋之民。慕容超仅仅因为宴席上乐舞不齐备就打算攻伐西晋。如此南辕北辙,孤注一掷,亡国之期不远了!慕容超真是找死。中国有句俗话,天作孽,尤可违,人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慕容超这一类人。
当时,北燕正遭国变,国主慕容熙被杀,大夏的赫连勃勃和后秦姚兴兵戈相见,互相攻伐得十分厉害。最可恨的当属南燕,新任国主慕容超不知好歹,于东晋安帝义熙五年(409)三月派人发兵进攻东晋淮北的宿豫城,大掠男女士众而去。而南燕这次攻伐东晋的目的,完全与开拓疆土无关,只是因为慕容超喜好音乐。南燕从被掠的数万名晋民中,拣选二千五百名少男少女送入教坊司,强迫这些良家子女学习音乐技能。不久,南燕又有数千铁骑入寇济南,攻城杀人不说,连东晋的太守也被掳走,又掠走一千多名当地士女。
  刘裕得讯,又气又喜,正好拿南燕这个扁软的柿子下手,以显示自己攻无不克的声威。
四月,刘裕统率着大军从建康出发,开始了慷慨激昂、惊天动地的历史上伟大的北伐大业。刘裕亲自统率舟师大军自淮水进入泗水,五月,这支东晋主力大军到达下邳,留下了船舰、辎重,开始徒步进军至琅邪,在每一个驻军处都修筑了城池,留下守卫军士。刘裕与南燕的主力大军决战于临朐城南。慕容超逃回了广固城。刘裕乘胜追击,直到广固,急速进攻,攻克了广固外城,慕容超收集剩余的人马部众退入小城固守。刘裕随即修筑极其高大坚固的围城工事,将其死死地围困,随后招纳安抚各地降附的军民,从中选拔贤才俊杰,加以任用,华、夷各族人民极其喜悦,全力拥护代表正统皇权和正义之师的刘裕大统帅,纷纷响应指令,运送粮食供应大军。因此,刘大统帅下令全部停止原先提供粮食后勤运输的江、淮漕运。
慕容超看到走投无路的局面,请求割让大岘以南的土地,作为藩国,但是刘裕决不同意。慕容超又向后秦姚兴求援,而姚兴正被大夏刘勃勃整得焦头烂额,哪还管得了他?
刘裕在击灭南燕的作战中,最高明的战略指导是善于从敌我双方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权衡优劣,做出相应的作战决策。比如刘裕从分析燕人"不知远计,近利掠获"的心理状态中,定下了越大岘险山、直冲燕军京师的战略;针对燕军骑兵众多、机动和突击力强,长于平原作战的特点,采取以车战为主,配合以步、骑兵制胜的方针。既以车阵阻挡了骑兵的冲击锋锐,又发挥了车兵、步兵以弓箭矢石与长矛杀伤敌人的威力。使车战这种已从战国之后很少再成为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又于特定的环境中,重新显示了它的异彩,体现了古代兵法"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的用兵法则。在深入燕境之后,刘裕便采取了以军事打击为主与政治上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针。他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招降燕军官吏,使南燕的一些重要大臣、将吏不断投向晋军,每日归附的百姓也多达千人以上。这使燕军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军无斗志,人心思降,终于使自称拥有"铁骑万乘"的南燕君主慕容超,成了坐困孤城束手待毙的孤家寡人。
慕容超刚愎自用,听信佞臣,为南燕的败亡积累了条件。对音乐的过于“痴迷”而大肆侵犯东晋成了导火索,结下仇怨,使自己在亡国之君的队列里留名。他的失败,倒是成就了另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刘裕。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答: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
1.东晋:司马丕,晋成帝司马衍长子,东晋的第六位皇帝。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25岁。
  2.唐宪宗李纯,唐顺宗李诵长子,唐代第十二位皇帝。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开始服食丹药(李唐的传统),服药后变得性情暴烈,动则对身边的宦官责打,诛杀。最后被宦官陈弘志所杀,伪称宪宗“误服丹石,毒发暴崩”,并假传遗诏,命李恒继位。
  3.唐穆宗李恒,唐宪宗第三子。迷恋上了金石之药。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824年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4.唐宣宗李忱,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驾崩。
5.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后世称嘉靖帝。随着嘉靖帝年龄增大加之长期服用有砒霜,水银,雄黄,处女红的丹药,朱厚熜的身体每况愈下。1567年驾崩于乾清宫,年60岁。
  6.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命丧红丸,引起了著名的“红丸案”。
古代皇帝,为求长生,大多信奉道教,服食丹药。而这些丹药由于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矿物质,往往会对人的精神和肉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拓拔珪就是这种危害的典型。
寒食散又称五石散,因为服散导致发病(称为散动或散发)时必须寒食、寒饮、寒衣、寒卧,故名寒食散。自从魏“正始名士”何晏服散“首获神效”后,世人争相效仿而大行于世。寒食散毒性为何如此猛烈?这主要是因为里面加入了紫石英。寒食散的药方有很多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其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栝篓根、防风、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干姜、附子、桂枝。“右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七。”寒食散最初是被用于治疗中风和伤寒的良药。除了用于治疗中风和伤寒,它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祛病强身和增强人体性功能。误以为服散发病时“失节度”所致。初服寒食散时的疗效让人对它深信不疑,于是便把中毒看作是失节度所致。
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服散,违犯节度,药发逾甚,与鲜卑固有文化心理与当时政治局势相互交织影响的深层次体现。道武帝药动时躁妄多怒,病发后更是行事乖常,“子贵母死”是道武帝晚年在继承制度上的残酷行事。他拟立长子拓跋嗣为储君,遂赐死嗣之生母刘夫人。吓得拓跋嗣藏匿起来了。
早年,拓跋珪强行娶了他的姨妈--贺兰部的大美人,生下了清河王拓跋绍。拓跋绍长大后,凶狠无赖、任意妄为,曾经被拓跋珪怒责,倒挂在井中,几乎死去,最后才被拉了上来,齐王拓跋嗣也屡次教诲责备这个不成器的弟弟,可是,强人自有强人的道理,拓跋绍还就是因此与拓跋嗣的矛盾很深。
拓跋嗣藏匿之后不久,一天,拓跋珪不知何故发怒谴责贺夫人,下令囚禁,打算杀死,然而正值日暮时分,所以没有处决。乘着剩下的不多时间,贺夫人秘密派人告知儿子拓跋绍:汝想办法救我。拓跋绍此时只有十六岁,但是非常强悍果断,连夜与帐下亲信人员及通谋的数名宦官宫人采取非常行动,拓跋绍带领帐下人员翻越宫墙进入宫中,一直进至天安殿,将拓跋绍杀死。
一代君王拓跋珪就这样死在儿子的手中。不,是死在女人手中。如果没有贺夫人的报信,拓跋绍不会来,拓跋珪也不会死。纵观拓跋珪一生,可真是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39岁的拓拔珪没有死于丹药,却死在自己的逆子手中。但如果没有丹药,会出现这种结局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94

帖子

4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9-2 10: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答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二讲东方作业

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答: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燕都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灭亡南燕的著名战争。
义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掠走百姓2500人。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
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南燕鲜卑人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慕容超没有采纳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凭据大岘山(今山东沂山)之险,使晋军不能深入”或“坚壁清野”、“断晋粮道”之良策。
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今属山东),越大岘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临朐(今属山东)。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继后。燕军至临朐,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刘裕以战车4000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胜负未决,刘裕采纳参军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慕容超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段晖等十余将被斩。慕容超逃还广固。刘裕乘胜追击北上,攻克广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围困之,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尚书郎张钢、尚书令韩范,驰往后秦求援。七月,后秦主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l万,与洛阳(河南洛阳东北)守将姚绍汇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向刘裕宣称,后秦以10万兵屯洛阳,若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不为所动。不久,姚兴被夏主刘勃勃击败于贰城(今陕西黄陵西北),遂令姚强撤周长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大岘山以南与东晋为条件,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允。南燕大臣张华、封恺、封融及尚书张俊相继降晋。
九月,刘裕截获为借兵去后秦的韩范,使其绕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无望,城内南燕守军惊恐。十月,燕臣张纲被俘,晋军制成飞楼、冲车等各种攻城器具,加强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亡。
双方作战策划
东晋刘裕鉴于南燕于二月两次入袭东晋北部边境,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权威,便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三月,上表晋安帝请求兴师击灭南燕。朝中大臣廷议均认为不可,唯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藏熹极力赞成北伐。刘裕决心坚定,并谋划以水军、车兵、步兵、骑兵联合作战,一举击败燕军。南燕在得知东晋大军来攻之前,桂林王太尉慕容镇等极力主张先击北魏,以雪国耻;但南燕主慕容超和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则主张南下袭晋。当得知东晋大军北攻的消息后,南燕主慕容超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公孙五楼建议说:“吴兵轻敏果敢,利在速战,不应与其正面交锋,应据守大岘,阻敌深入境内,以拖延时日,沮丧敌之锐气,然后选拔精锐骑兵2000,沿海岸南下,切断敌军粮道,另以段晖率兖州军沿着山路东走,腹背夹击,此为上策;命各地郡守依险固守,坚壁清野,毁掉庄稼,使敌人无粮可取,其大军在外,求战不能,食尽兵疲,旬月之间即可获胜,此为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出城迎战,此为下策。”慕容超拒绝采纳公孙五楼上策和中策的建议。他主张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再行歼灭。太尉桂林王慕容镇也劝谏,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逼。阻守大岘,才是上策。慕容超仍不听从。慕容镇退朝后对将军韩谆叹息说,陛下既不同意出大岘迎敌,又不准坚壁清野,放敌深入腹心地区,坐以待围,我们必将国灭身亡。慕容超听到后,大怒,竞将慕容镇下狱。慕容超决心采取收莒城、梁父之军,固守京都广固(今山东淄博东)、纵敌入岘来攻的战略。东晋击灭南燕的作战经过 东晋义熙五年四月十一日,刘裕率军10多万,自建康出发,从水路过长江,自淮水入泗水北进。五月进至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留下船舰、辎重,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所过之地构筑城堡,分兵留守,以防备南燕骑兵的突袭和被切断后路。
琅邪已为燕境,在晋军到达之前,南燕主已将莒城和梁父的守军调走。由琅邪至燕都广固有三条通道:一是沿沂水北上,经东莞(今山东沂水),越过大岘山(今山东沂水北),直捣临朐(今山东临朐)、广固,此为捷径,但大岘山险峻,山高70余丈,周围20多里,山上有穆陵关,通道仅能容纳一轨(一辆车的宽度),称“齐南天险”;二是由东北经过莒城、东武(今山东诸城)入潍水北进,再折向西走,进击广固,此路迂远,耗费时日;三是由西北越泗水经梁父,转向东北逼近广固,此路山路太长,行军运输均很困难。但刘裕却欲从此路进军。此时,部将向刘裕建议说“燕人若塞大岘山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刘裕则胸有成竹地说:“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没有深谋远虑。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
刘裕率军经过大山见,不见燕军出战,异常高兴。部将询问原因,刘裕说:“我大军已过大岘险关,士有必死的信念,田里到处是庄稼,我已无断粮之忧,敌人已在我掌握之中。”
六月十二日,刘裕军至东莞。此时,慕容超派公孙五楼、辅国将军贺赖卢、左将军段晖率步骑5万,屯于临朐,当听到晋军已越过大岘山,又亲率步骑兵5万增援临朐。临朐在大岘山的西北,为广固南面的屏障,距城西40里有巨蔑水。慕容超遂令公孙五楼进据巨蔑水,但晋军前锋龙骧将军孟龙符也已到达巨蔑水边。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南燕军被晋军击败退走。晋军占据了巨蔑水后,刘裕以兵车4000乘分为左右两翼,双车并行,继续前进。当晋军进至临朐城南,距城只剩数里,慕容超突然以万余骑兵前后夹击晋军。刘裕急令兖州剌史刘藩、并州刺史刘道怜、咨议参军刘敬宣、陶延寿,参军刘怀玉、慎仲道、索邈等部,奋力迎击,双方战至半日,仍未分胜负。此时,刘裕参军胡藩向刘裕建议说:“燕军全部出动,临朐城中留守兵力必然薄弱,愿以奇兵从间道攻取该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刘裕欣然应允,立即派胡藩、咨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部暗中出燕军之后,直攻临朐;同时扬言晋后续大军已由海上而来。向弥部首先登城,攻克临朐。慕容超大惊,自城中单骑逃出,奔于城南段晖军。刘裕乘胜猛击燕军,燕军大败,刘裕军斩南燕大将军段晖等10多人。慕容超败回广固,晋军奋力追击,进抵广固城下。六月十九日,晋军攻占了广固外城,收集部众退守保内城。刘裕军筑长围,高3丈,并挖堑3重,以做久困之计。同时,广泛招抚投降的燕军吏,选贤任能,华夷均甚喜悦,并利用齐地的粮食补给军队,停止了从南方的运送,使晋军更加主动。
慕容超被困,形势危急,便赦免了其桂林王慕容镇,并决定派尚书郎张纲向后秦求救。此时,慕容镇向慕容超建议说:“今陛下亲率六师,战败而还,群臣离心,士民丧气。现秦正与大夏交战,恐不暇分兵救人。散卒还者尚有数万,朝廷拿出全部金银财宝赏赐全军,更决一战。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敌;如其不然,死亦为美。”司徒乐浪王慕容惠则认为,晋军乘胜,气势百倍,我以败军之卒出击,将难以取胜。秦虽与大夏交战,但不足为虑。且秦“与我分据中原,势如唇齿,安得不来相救!但不遣大臣,则不能得重兵,尚书令韩范为燕、秦所重,宜遣乞师。”慕容超便派韩范前往。
七月,南燕尚书垣尊、京兆太守垣苗越城而出,投降于晋军。随即向刘裕建议说,张纲善制攻城器械,如若擒获张纲,广固必能攻拔。不久,张纲被晋太山太守申宣俘获,送至刘裕军营。刘裕让张纲登上楼车,命张纲向城中喊话,声言“后秦军队已被夏军击败,没有援军到来。”广固城内军民得此消息,深为惊恐,加之,每当江南派使者和援军的到达,刘裕便于夜间秘密派兵迎接,第2天,则大张旗鼓而进,以虚张声势,恫吓燕军,对南燕军起了不小的威慑作用。北方地区的民众每天背负粮食前来归附刘裕军的不下1000多人,燕右仆射张华、中丞封恺均为刘裕所俘。慕容超见大势危急,便向晋请求以割让大岘以南为条件,称臣于晋,遭刘裕拒绝。
后秦主姚兴所派使者至刘裕军营,对刘裕威吓说:“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10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听后,正告后秦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姚兴,我灭燕之后,休兵3年,即夺取洛阳、关中地区。如若你们愿意现在前来送死,便请速来!刘裕参军刘穆之听到刘裕如此答复后秦使者,深为不解。认为,这非但不能威吓敌人,相反会将其激怒,一旦广固不能攻拔,后秦大军又至,将造成严重后果。刘裕对刘穆之解释说:“兵贵神速,若秦能救燕,必然封锁消息,决不会先派人向我警告。后秦此举,在于虚声恫吓。我军多年未大举北征,秦见我攻燕,必深为震惊,忙于自保,哪有力量援救他人。”情况正如刘裕的判断,此时,正是后秦主姚兴与夏主赫连勃勃大战于贰城之时,无力出大军援救南燕。九月,南燕尚书张俊、韩范不但未从后秦搬来救兵,反而先后降于刘裕军。南燕人素来敬重韩范,刘裕便让他绕城宣示燕人,他已降晋,燕军更加沮丧。
战争结果
十月,张纲为刘裕军所造攻城器具完毕,“设备奇巧,飞楼木幔之属,莫不毕备。城上火石弓矢,无所用之”。晋军由于拥有了良好的攻城器械,杀伤燕军日众,加之燕军被困已久,城中粮食将尽,燕军吏纷纷越城降晋。尚书悦寿认为燕“独守穷城,绝望外援。”虽然将军公孙五楼、贺赖卢曾挖掘地道,率众出城袭击晋兵,但无法破敌,故劝告慕容超降服。但慕容超说:“吾宁奋剑而死,不能衔璧而生!”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二月初五,刘裕命率军攻城,悦寿开启城门放入晋军,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逃,被晋军生俘,送至建康斩首。至此,刘裕围攻广固8个月之久,才将南燕灭亡。刘裕进入广固城中,欲将城中的男子全部坑杀,将他们的妻女赏给将士,后经韩范劝止,只将燕王公以下3000人处死。
作战双方评价
刘裕的战略胜于燕军一筹
刘裕在击灭南燕的作战中,最高明的战略指导是善于从敌我双方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权衡优劣,做出相应的作战决策。比如刘裕从分析燕人“不知远计,近利掠获”的心理状态中,定下了越大岘险山、直冲燕军京师的战略;针对燕军骑兵众多、机动和突击力强,长于平原作战的特点,采取以车战为主,配合以步、骑兵制胜的方针。既以车阵阻挡了骑兵的冲击锋锐,又发挥了车兵、步兵以弓箭矢石与长矛杀伤敌人的威力。使车战这种已从战国之后很少再成为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又于特定的环境中,重新显示了它的异彩,体现了古代兵法“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的用兵法则。在深入燕境之后,刘裕便采取了以军事打击为主与政治上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针。他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招降燕军官吏,使南燕的一些重要大臣、将吏不断投向晋军,每日归附的百姓也多达千人以上。这使燕军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军无斗志,人心思降,终于使自称拥有“铁骑万乘”的南燕君主慕容超,成了坐困孤城束手待毙的孤家寡人。
慕容超愚笨无能
慕容超愚笨无能,缺乏应有的战略远见,也是促成晋军获胜难得的客观因素。南燕并非没有谋臣战将,像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桂林王慕容镇、将军贺赖卢等都曾极力向燕主慕容超提出过颇为高明的战略决策,但均被慕容超弃之不用。若南燕能够按照公孙五楼提出的扼守大岘,阻敌深入,精骑沿海南下,切断晋军粮道,再以骑兵两面夹击的作战方针行动,那么东晋能否如此顺利地击灭南燕,无疑又当别论。由此看来,从相对意义上讲,慕容超弃险不守,纵敌入岘,固守京城广固,将腹心要害地区拱于让于晋军错误的作战指导,几乎成了南燕战败偶发的决定性因素。
战争影响
东晋王朝进击南燕的作战,历经10个月之久,终于将南燕灭亡,为推进北方地区的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东晋灭燕顺应了历史要求统一的发展趋势
南燕王朝,本为后燕分裂出来的一个小的割据势力,其统治的地区仅为今山东济南以东,枣庄以北至渤海之滨,在东晋十六国后期为一区区小国。它既无开明的政治措施,又不发展社会经济,只有封闭式的割据统治与压榨。北中国的百姓早已对这种割据分裂,兵连祸结的混乱局面,恨之欲绝。特别是原来从北方随东晋东迁的吏民,更怀有热切统一北方、回归故里的愿望。故而,东晋兴师北伐,适应了当时人民的要求,使晋师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华夷大悦”的局面。这便成为东晋制胜政治上独有的优势。
雄厚的战争实力是东晋获胜的另一重要因素
东晋王朝,自定都江南以来,虽内乱不已,多次发生过大小规模不等的战争,但基本上维持着一统江山,远远不像北方多国纷争,兵祸蜂起,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的凋敝残破局面。刘裕当政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训练和征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等大量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地优于南燕军,为战胜南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答:①中国历史上死于服丹药中毒的皇帝有很多,他们本想希望通过服丹药而长生不老,结果反而因中毒而早死。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东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唐烈祖李升、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等。尤其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其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1、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2、唐宪宗李纯
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朝中期皇帝,唐德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早年被封为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
宪宗服用柳泌的长生药后,因中毒而数月不能上朝;性情日益暴躁,身边宦官往往无端获罪被杀,闹得人人自危。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内常侍陈弘志与观军容使王守澄合谋,将年仅43岁的宪宗杀死于中和殿里,对外却宣称皇帝是因药性发作而暴死。即使不被害死,他也活不了多久。
3、唐穆宗李恒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2月25日),原名李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生于大明宫。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初,祖父唐顺宗即位后,三月,父亲李纯被立为太子。
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三年(823年)正月初一,穆宗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4、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异母弟。初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武宗驾崩。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武宗成为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
5、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李忱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由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其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950

帖子

110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3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9-13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五年级第十二讲
09-云儿一片

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回答:东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南燕主慕容超见东晋内乱,从义熙二年(406)起,多次派兵袭扰东晋边境,南下攻掠淮北。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南晋民,纷纷筑堡自卫,抗击南燕军。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
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遂欲挂帅北伐。时朝臣多劝阻,刘裕不从。五年四月,自建康(今南京)出发,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东晋军至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南古邳镇),留下船舰、辎重,步行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所过皆筑城,留兵守卫,以防南燕骑兵袭后。刘裕拟择捷径,自琅邪经莒县(今属山东),越大岘(今沂山)直趋临朐(今属山东)、广固。大岘山高70丈,周围20里,上有穆陵关,峻狭仅容一车通过,号称“齐南天险”。刘裕部下担心南燕军控扼大岘,或坚壁清野,则此行不仅无功,且将不能自归。刘裕认为,慕容超等贪婪,无深谋远虑,必不能守险清野。遂督兵急进。六年二月初五,刘裕下令四面攻城,燕军难以抵御,开城投降。慕容超仅率数十骑突围,结果遭擒,被杀于建康。南燕亡。
义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掠走百姓2500人。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南燕鲜卑人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慕容超没有采纳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凭据大岘山(今山东沂山)之险,使晋军不能深入”或“坚壁清野”、“断晋粮道”之良策。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今属山东),越大岘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临朐(今属山东)。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继后。燕军至临朐,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刘裕以战车4000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胜负未决,刘裕采纳参军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慕容超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段晖等十余将被斩。慕容超逃还广固。刘裕乘胜追击北上,攻克广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围困之,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尚书郎张钢、尚书令韩范,驰往后秦求援。七月,后秦主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l万,与洛阳(河南洛阳东北)守将姚绍汇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向刘裕宣称,后秦以10万兵屯洛阳,若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不为所动。不久,姚兴被夏主刘勃勃击败于贰城(今陕西黄陵西北),遂令姚强撤周长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大岘山以南与东晋为条件,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允。南燕大臣张华、封恺、封融及尚书张俊相继降晋。

九月,刘裕截获为借兵去后秦的韩范,使其绕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无望,城内南燕守军惊恐。十月,燕臣张纲被俘,晋军制成飞楼、冲车等各种攻城器具,加强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亡。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回答:唐太宗李世民,和嬴政、刘彻一样,都是中国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歌颂他阁下英明伟大的书几火车也拉不完。但他阁下到了晚年,也同样犯了和嬴政、刘彻一样的低级错误,也即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与嬴、刘二阁下不同的是,他并非去求神仙,而是让一个印度方士为他炼制长生药,而后服用之。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拓跋珪怎么死的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更常因想起昔日一点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至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公元407年(天赐四年)至公元409年(天赐六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往日曾与穆崇共谋刺杀拓跋珪的拓跋仪虽然因拓跋珪念其功勋而没被追究,但眼见拓跋珪杀害大臣,于是自疑逃亡,但还是被追兵抓住,并被赐死。
公元409年11月6日(天赐六年十月十三日),珪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试图找武器反击但不果,终为其所杀,享年三十九岁。葬于云中金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7

帖子

11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6

金牌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20-9-15 17: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第十二讲花未作业


1答:淝水之战后,东晋经历了10余年国家内乱。

内乱的结果:士族政治被颠覆,权力游戏迎来新玩家。

以刘裕为代表北府军势力,成为一股新鲜血液注入到东晋的权力系统。

连年累月的内乱是东晋权力格局重新再造的内因。

如果说内因是主因、是根本,那么东晋内乱确实很主要、着实很根本。

内乱证明了皇族和士族的“肉食者鄙”,所以平民英雄济济的北府军才能铁肩担道义。

但是,世界是联系的,东晋并非孤立的存在。

五胡乱华的流血恐怖、异族政权的咄咄逼人,是一个不能被忘记、更不敢被忽视的巨大外因。

平静的海面,谁都能掌舵;而波浪滔天的情势,就只能“唯英雄是举”。

可以说,北方异族的虎视眈眈,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外因。

这个外因制造了波浪滔天的情势,加速着东晋权力系统的新陈代谢。

内因主导、外因加速,交相叠加成就了刘裕和北府军。

所以,进入权力游戏的北府势力,就不能单单称雄朝堂;要站稳脚跟,他们还得北伐中原。

1.羽檄从北来:鲜卑南燕自取灭亡地挑衅


来自东北的鲜卑胡族,是五胡乱华的后起之秀。

鲜卑人既有草原民族的武力,又有中原民族的隐忍,所以在中原混战中能够战到最后。

同时,鲜卑人既能草原游牧,又通中原农耕,所以在群雄逐鹿下能够大批量地建立政权。

南燕的创立者慕容德,是鲜卑前燕政权的皇室成员,被封范阳王。

前燕为前秦所灭之后,慕容德投降前秦苻坚,任张掖太守。

淝水之战后,鲜卑慕容氏集体反叛,建立后燕政权,慕容德复封范阳王、领冀州牧。

后燕衰败后,慕容德便在滑台自称燕王、随后称帝,建立鲜卑南燕政权。

慕容德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重视儒生、从谏如流,积极促成鲜卑和中原士族的融合。

鲜卑汉化,并非拓跋魏的专属,而是这个民族的一贯作风。

但是,慕容德之后继位的慕容超,着实能力不济,南燕开始走了下坡路。


特别是慕容超无事生非,对东晋入侵寇略,纯属自取灭亡之举。

公元409年2月,南燕大军入侵淮北,攻略阳平、济南两郡,俘虏阳平太守刘千载、济南太守赵元,同时驱掠两郡百姓千余家。

此时,东晋执政的北府势力已经初步稳定了朝堂,急需一次北伐来树立威信。

鲜卑南燕的挑衅,正好提供了机会。

公元409年3月,刘裕上表请求北伐南燕,4月由建康水路出击、进入泗水,并于下邳(今江苏淮宁附近)登陆北进。

2.厉马登高堤:晋军碉堡推进、以战养战

自桓温之后,东晋士族便无堪当北伐的英雄。

即便是淝水之战的大好局势,谢玄所部也是劳多攻少。

东晋只能取守而不能进取,所以,即便是走下坡路的南燕,也敢挑衅寇略。

但是,取代士族豪门的北府势力,则是另一番面貌,他们不仅积极进取,而且敢于兵行险着、远程奔袭。


刘裕北伐南燕,就是想建立灭国功勋。

即便退而求其次,也要把鲜卑南燕打残。

所以,刘裕北伐必须是见血的北伐,一定要打出功勋、打出声势、打出威风。

为了能够实现长途行军,刘裕对行军路线进行了认真谋划,在每一个关键要点都建立堡垒、留兵把守。

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确保大军的粮道后勤,防止北伐无功而返。

同时,大量搜集燕军的粮草辎重,并囤积于堡垒之中,以求以战养战。

刘裕的规划虽好,但也得看南燕给不给机会,因为战争是明牌的游戏。

桓温北伐关中之时,氐族前秦政权就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办法,不仅烧毁可用的辎重,而且把地里的麦子全部铲除。


南燕宠臣公孙五楼也是这个建议:要各地关隘守军囤积足够的物资之后,就把多余的全部烧掉,同时把地里的禾苗全部铲除。

刘裕北伐和桓温北伐,都是在夏季,正是禾苗成长待熟之时。

所以,这个季节允许以战养战。

但是,敌人坚壁清野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桓温北伐无功而返,就是因为前秦的坚壁清野。

刘裕会不会也遭遇这种窘境呢?

没有,因为刘裕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帮手,这个帮手就是南燕皇帝慕容超。

慕容超帮了刘裕的大忙,他舍不得地里的庄稼。

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设使芟苗城守,以全性命,朕所不能。
鲜卑人当真应了刘裕的评价“鲜卑贪”。

鲜卑人毕竟是鲜卑人,他们只会算小账,只要北伐能够顺利推进,地里的麦子便都是晋军的粮食。

放弃辎重、登陆北进的刘裕大军,就是一边筑造堡垒、一边收集物资、一边收割南燕的麦子,然后迅速推进。

3.左顾凌鲜卑:刘裕突破大岘山

慕容超不仅贪财而且轻敌,自恃鲜卑“战车万乘、铁骑万群”,于是玩了一手开关迎敌,要与晋军放马一战。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现在,南燕就是秦人,而晋军就是九国之师。
突破大岘山,迫近临朐、广固。

刘裕的分析是:

驱必死之众,向怀贰之虏,何忧不克。

客场作战的晋军,只能胜、不能败,因为败无可逃、败必死,所以北伐的晋军临阵背水、是必死之众。

主场作战的燕军,可以胜、可以败,因为不胜可逃、败可生,所以待敌的燕军“兵易败散”,是”怀贰之虏“。

慕容超不是没有机会,鲜卑南燕也不是没有人才,即便是公认的奸臣公孙五楼,也提出了极富建设性的作战计划。但是,慕容超却是上天派下来帮助刘裕建功立业的,他谁也不听,就是施展天下绝技:放敌过大岘山,再施以精骑践踏。
4.视死忽如归:北伐将士吊打鲜卑铁骑
5.鲜卑南燕遭灭国:老套路遭遇到新势力

慕容超对战场的设想没错。

放敌进入大岘山,再施以精骑践踏,只要奏效,北伐晋军想跑都难,因为败退之后他们还得再次翻越大岘山。

这就是关门打狗的招数,慕容超不是愚蠢而是狠辣。

但是,慕容超错判了对手。

新的军事“贵族”,刘裕的北府势力,就是研究战争起家的。

他们不是僵化老套的东晋士族,他们既务实又创新,使用的都是全新的套路、专克胡族武装。

所以,非但北伐南燕势如破竹,就是之后攻打北魏和后秦,刘裕也能屡战屡胜。

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南方已经新势力,而北方还是旧胡族;南方已经在创新,而北方还在因循守旧。嗑丹药而亡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成帝刘骜,唐太宗李世民,中堂宪宗,穆宗,敬宗,清雍正,嘉庆。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

公元376年,拓跋珪被丨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公元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又在次年即公元386年定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

公元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晚年则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公元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其子拓跋嗣登位后,于公元410年(永兴二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庙号为太祖。

2、答:嗑丹药而亡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成帝刘骜,唐太宗李世民,中堂宪宗,穆宗,敬宗,清雍正,嘉庆。

拓跋珪怎么死的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更常因想起昔日一点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至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公元407年(天赐四年)至公元409年(天赐六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

往日曾与穆崇共谋刺杀拓跋珪的拓跋仪虽然因拓跋珪念其功勋而没被追究,但眼见拓跋珪杀害大臣,于是自疑逃亡,但还是被追兵抓住,并被赐死。

公元409年11月6日(天赐六年十月十三日),珪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试图找武器反击但不果,终为其所杀,享年三十九岁。

由此可见,拓跋珪基本是死于自己之手,刚愎自用,对手下猜忌,渐失人心。在处理次子之母时,一时妇人之仁,被逃脱而反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63

帖子

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7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15 1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答: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燕都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灭亡南燕的著名战争。
义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掠走百姓2500人。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
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为防南燕以奇兵断其后,所过皆筑城垒,留兵防守。南燕鲜卑人恃勇轻敌,对晋军进入其境不以为虑。慕容超没有采纳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凭据大岘山(今山东沂山)之险,使晋军不能深入”或“坚壁清野”、“断晋粮道”之良策。
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今属山东),越大岘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临朐(今属山东)。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继后。燕军至临朐,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刘裕以战车4000辆分左右翼,兵、车相间,骑兵在后,向前推进。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胜负未决,刘裕采纳参军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慕容超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段晖等十余将被斩。慕容超逃还广固。刘裕乘胜追击北上,攻克广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内城。刘裕筑围困之,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慕容超被困于广固内城,先后遣尚书郎张钢、尚书令韩范,驰往后秦求援。七月,后秦主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步、骑兵l万,与洛阳(河南洛阳东北)守将姚绍汇合,统兵共救南燕。并遣使向刘裕宣称,后秦以10万兵屯洛阳,若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识破姚兴虚张声势,不为所动。不久,姚兴被夏主刘勃勃击败于贰城(今陕西黄陵西北),遂令姚强撤周长安(今西安西北)。慕容超久困于广固,不见后秦援兵,欲割大岘山以南与东晋为条件,称藩于东晋,刘裕不允。南燕大臣张华、封恺、封融及尚书张俊相继降晋。
九月,刘裕截获为借兵去后秦的韩范,使其绕城而行,以示后秦救兵无望,城内南燕守军惊恐。十月,燕臣张纲被俘,晋军制成飞楼、冲车等各种攻城器具,加强攻防能力。
六年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亡。
双方作战策划
东晋刘裕鉴于南燕于二月两次入袭东晋北部边境,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权威,便于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三月,上表晋安帝请求兴师击灭南燕。朝中大臣廷议均认为不可,唯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藏熹极力赞成北伐。刘裕决心坚定,并谋划以水军、车兵、步兵、骑兵联合作战,一举击败燕军。南燕在得知东晋大军来攻之前,桂林王太尉慕容镇等极力主张先击北魏,以雪国耻;但南燕主慕容超和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则主张南下袭晋。当得知东晋大军北攻的消息后,南燕主慕容超召集群臣商讨对策,公孙五楼建议说:“吴兵轻敏果敢,利在速战,不应与其正面交锋,应据守大岘,阻敌深入境内,以拖延时日,沮丧敌之锐气,然后选拔精锐骑兵2000,沿海岸南下,切断敌军粮道,另以段晖率兖州军沿着山路东走,腹背夹击,此为上策;命各地郡守依险固守,坚壁清野,毁掉庄稼,使敌人无粮可取,其大军在外,求战不能,食尽兵疲,旬月之间即可获胜,此为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出城迎战,此为下策。”慕容超拒绝采纳公孙五楼上策和中策的建议。他主张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再行歼灭。太尉桂林王慕容镇也劝谏,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逼。阻守大岘,才是上策。慕容超仍不听从。慕容镇退朝后对将军韩谆叹息说,陛下既不同意出大岘迎敌,又不准坚壁清野,放敌深入腹心地区,坐以待围,我们必将国灭身亡。慕容超听到后,大怒,竞将慕容镇下狱。慕容超决心采取收莒城、梁父之军,固守京都广固(今山东淄博东)、纵敌入岘来攻的战略。东晋击灭南燕的作战经过 东晋义熙五年四月十一日,刘裕率军10多万,自建康出发,从水路过长江,自淮水入泗水北进。五月进至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留下船舰、辎重,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所过之地构筑城堡,分兵留守,以防备南燕骑兵的突袭和被切断后路。
琅邪已为燕境,在晋军到达之前,南燕主已将莒城和梁父的守军调走。由琅邪至燕都广固有三条通道:一是沿沂水北上,经东莞(今山东沂水),越过大岘山(今山东沂水北),直捣临朐(今山东临朐)、广固,此为捷径,但大岘山险峻,山高70余丈,周围20多里,山上有穆陵关,通道仅能容纳一轨(一辆车的宽度),称“齐南天险”;二是由东北经过莒城、东武(今山东诸城)入潍水北进,再折向西走,进击广固,此路迂远,耗费时日;三是由西北越泗水经梁父,转向东北逼近广固,此路山路太长,行军运输均很困难。但刘裕却欲从此路进军。此时,部将向刘裕建议说“燕人若塞大岘山之险,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刘裕则胸有成竹地说:“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没有深谋远虑。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
刘裕率军经过大山见,不见燕军出战,异常高兴。部将询问原因,刘裕说:“我大军已过大岘险关,士有必死的信念,田里到处是庄稼,我已无断粮之忧,敌人已在我掌握之中。”
六月十二日,刘裕军至东莞。此时,慕容超派公孙五楼、辅国将军贺赖卢、左将军段晖率步骑5万,屯于临朐,当听到晋军已越过大岘山,又亲率步骑兵5万增援临朐。临朐在大岘山的西北,为广固南面的屏障,距城西40里有巨蔑水。慕容超遂令公孙五楼进据巨蔑水,但晋军前锋龙骧将军孟龙符也已到达巨蔑水边。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南燕军被晋军击败退走。晋军占据了巨蔑水后,刘裕以兵车4000乘分为左右两翼,双车并行,继续前进。当晋军进至临朐城南,距城只剩数里,慕容超突然以万余骑兵前后夹击晋军。刘裕急令兖州剌史刘藩、并州刺史刘道怜、咨议参军刘敬宣、陶延寿,参军刘怀玉、慎仲道、索邈等部,奋力迎击,双方战至半日,仍未分胜负。此时,刘裕参军胡藩向刘裕建议说:“燕军全部出动,临朐城中留守兵力必然薄弱,愿以奇兵从间道攻取该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刘裕欣然应允,立即派胡藩、咨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部暗中出燕军之后,直攻临朐;同时扬言晋后续大军已由海上而来。向弥部首先登城,攻克临朐。慕容超大惊,自城中单骑逃出,奔于城南段晖军。刘裕乘胜猛击燕军,燕军大败,刘裕军斩南燕大将军段晖等10多人。慕容超败回广固,晋军奋力追击,进抵广固城下。六月十九日,晋军攻占了广固外城,收集部众退守保内城。刘裕军筑长围,高3丈,并挖堑3重,以做久困之计。同时,广泛招抚投降的燕军吏,选贤任能,华夷均甚喜悦,并利用齐地的粮食补给军队,停止了从南方的运送,使晋军更加主动。
慕容超被困,形势危急,便赦免了其桂林王慕容镇,并决定派尚书郎张纲向后秦求救。此时,慕容镇向慕容超建议说:“今陛下亲率六师,战败而还,群臣离心,士民丧气。现秦正与大夏交战,恐不暇分兵救人。散卒还者尚有数万,朝廷拿出全部金银财宝赏赐全军,更决一战。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敌;如其不然,死亦为美。”司徒乐浪王慕容惠则认为,晋军乘胜,气势百倍,我以败军之卒出击,将难以取胜。秦虽与大夏交战,但不足为虑。且秦“与我分据中原,势如唇齿,安得不来相救!但不遣大臣,则不能得重兵,尚书令韩范为燕、秦所重,宜遣乞师。”慕容超便派韩范前往。
七月,南燕尚书垣尊、京兆太守垣苗越城而出,投降于晋军。随即向刘裕建议说,张纲善制攻城器械,如若擒获张纲,广固必能攻拔。不久,张纲被晋太山太守申宣俘获,送至刘裕军营。刘裕让张纲登上楼车,命张纲向城中喊话,声言“后秦军队已被夏军击败,没有援军到来。”广固城内军民得此消息,深为惊恐,加之,每当江南派使者和援军的到达,刘裕便于夜间秘密派兵迎接,第2天,则大张旗鼓而进,以虚张声势,恫吓燕军,对南燕军起了不小的威慑作用。北方地区的民众每天背负粮食前来归附刘裕军的不下1000多人,燕右仆射张华、中丞封恺均为刘裕所俘。慕容超见大势危急,便向晋请求以割让大岘以南为条件,称臣于晋,遭刘裕拒绝。
后秦主姚兴所派使者至刘裕军营,对刘裕威吓说:“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10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刘裕听后,正告后秦使者说,你回去告诉姚兴,我灭燕之后,休兵3年,即夺取洛阳、关中地区。如若你们愿意现在前来送死,便请速来!刘裕参军刘穆之听到刘裕如此答复后秦使者,深为不解。认为,这非但不能威吓敌人,相反会将其激怒,一旦广固不能攻拔,后秦大军又至,将造成严重后果。刘裕对刘穆之解释说:“兵贵神速,若秦能救燕,必然封锁消息,决不会先派人向我警告。后秦此举,在于虚声恫吓。我军多年未大举北征,秦见我攻燕,必深为震惊,忙于自保,哪有力量援救他人。”情况正如刘裕的判断,此时,正是后秦主姚兴与夏主赫连勃勃大战于贰城之时,无力出大军援救南燕。九月,南燕尚书张俊、韩范不但未从后秦搬来救兵,反而先后降于刘裕军。南燕人素来敬重韩范,刘裕便让他绕城宣示燕人,他已降晋,燕军更加沮丧。
战争结果
十月,张纲为刘裕军所造攻城器具完毕,“设备奇巧,飞楼木幔之属,莫不毕备。城上火石弓矢,无所用之”。晋军由于拥有了良好的攻城器械,杀伤燕军日众,加之燕军被困已久,城中粮食将尽,燕军吏纷纷越城降晋。尚书悦寿认为燕“独守穷城,绝望外援。”虽然将军公孙五楼、贺赖卢曾挖掘地道,率众出城袭击晋兵,但无法破敌,故劝告慕容超降服。但慕容超说:“吾宁奋剑而死,不能衔璧而生!”义熙六年(公元410年)二月初五,刘裕命率军攻城,悦寿开启城门放入晋军,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逃,被晋军生俘,送至建康斩首。至此,刘裕围攻广固8个月之久,才将南燕灭亡。刘裕进入广固城中,欲将城中的男子全部坑杀,将他们的妻女赏给将士,后经韩范劝止,只将燕王公以下3000人处死。
作战双方评价
刘裕的战略胜于燕军一筹
刘裕在击灭南燕的作战中,最高明的战略指导是善于从敌我双方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权衡优劣,做出相应的作战决策。比如刘裕从分析燕人“不知远计,近利掠获”的心理状态中,定下了越大岘险山、直冲燕军京师的战略;针对燕军骑兵众多、机动和突击力强,长于平原作战的特点,采取以车战为主,配合以步、骑兵制胜的方针。既以车阵阻挡了骑兵的冲击锋锐,又发挥了车兵、步兵以弓箭矢石与长矛杀伤敌人的威力。使车战这种已从战国之后很少再成为战场的主要作战形式,又于特定的环境中,重新显示了它的异彩,体现了古代兵法“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的用兵法则。在深入燕境之后,刘裕便采取了以军事打击为主与政治上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针。他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招降燕军官吏,使南燕的一些重要大臣、将吏不断投向晋军,每日归附的百姓也多达千人以上。这使燕军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军无斗志,人心思降,终于使自称拥有“铁骑万乘”的南燕君主慕容超,成了坐困孤城束手待毙的孤家寡人。
慕容超愚笨无能
慕容超愚笨无能,缺乏应有的战略远见,也是促成晋军获胜难得的客观因素。南燕并非没有谋臣战将,像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桂林王慕容镇、将军贺赖卢等都曾极力向燕主慕容超提出过颇为高明的战略决策,但均被慕容超弃之不用。若南燕能够按照公孙五楼提出的扼守大岘,阻敌深入,精骑沿海南下,切断晋军粮道,再以骑兵两面夹击的作战方针行动,那么东晋能否如此顺利地击灭南燕,无疑又当别论。由此看来,从相对意义上讲,慕容超弃险不守,纵敌入岘,固守京城广固,将腹心要害地区拱于让于晋军错误的作战指导,几乎成了南燕战败偶发的决定性因素。
战争影响
东晋王朝进击南燕的作战,历经10个月之久,终于将南燕灭亡,为推进北方地区的统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东晋灭燕顺应了历史要求统一的发展趋势
南燕王朝,本为后燕分裂出来的一个小的割据势力,其统治的地区仅为今山东济南以东,枣庄以北至渤海之滨,在东晋十六国后期为一区区小国。它既无开明的政治措施,又不发展社会经济,只有封闭式的割据统治与压榨。北中国的百姓早已对这种割据分裂,兵连祸结的混乱局面,恨之欲绝。特别是原来从北方随东晋东迁的吏民,更怀有热切统一北方、回归故里的愿望。故而,东晋兴师北伐,适应了当时人民的要求,使晋师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华夷大悦”的局面。这便成为东晋制胜政治上独有的优势。
雄厚的战争实力是东晋获胜的另一重要因素
东晋王朝,自定都江南以来,虽内乱不已,多次发生过大小规模不等的战争,但基本上维持着一统江山,远远不像北方多国纷争,兵祸蜂起,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的凋敝残破局面。刘裕当政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训练和征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等大量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地优于南燕军,为战胜南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答:①中国历史上死于服丹药中毒的皇帝有很多,他们本想希望通过服丹药而长生不老,结果反而因中毒而早死。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东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唐烈祖李升、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等。尤其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其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1、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2、唐宪宗李纯
李纯(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朝中期皇帝,唐德宗李适之孙、唐顺宗李诵长子,早年被封为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为太子,改名李纯。同年八月即位。
宪宗服用柳泌的长生药后,因中毒而数月不能上朝;性情日益暴躁,身边宦官往往无端获罪被杀,闹得人人自危。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内常侍陈弘志与观军容使王守澄合谋,将年仅43岁的宪宗杀死于中和殿里,对外却宣称皇帝是因药性发作而暴死。即使不被害死,他也活不了多久。
3、唐穆宗李恒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2月25日),原名李宥,唐宪宗第三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六日(795年7月26日)生于大明宫。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初,祖父唐顺宗即位后,三月,父亲李纯被立为太子。
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三年(823年)正月初一,穆宗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4、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异母弟。初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武宗驾崩。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武宗成为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葬于端陵。
5、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自大中十三年(859年)五月起,李忱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李忱驾崩,享年五十岁。由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群臣上其谥号为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486

帖子

150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8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2 1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1,评论刘裕进攻南燕。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褚裒、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为了强大自身,刘裕决定兴师北上。最后成功灭燕。但攻破广固城后,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刘裕是个有志向也有能力的人。也不会妇人之仁。是一代英雄耳。


2,说出你知道的皇帝死于丹药的例子。分析拓跋珪之死。
李世民,李晟,嘉靖,朱常洛,雍正。


拓跋珪晚年服食寒食散,时间一长药性发作,他的性情变得急躁烦闷,喜怒无常。刚愎自用,猜忌多疑。常因想起昔日的些许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致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一天,拓跋珪偶然来到后宫,看见了贺氏,觉得不顺眼,就狠狠地打了一顿,并叫人关起来,说:“让她活不过今天!”但过了一会,拓跋珪吃了晚饭,又把这事给忘了。这些都是因为寒食散的副作用。贺氏求助儿子拓跋绍,杀死了拓跋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27 , Processed in 0.0721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