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班第三课作业(晓澜) 一、回答题 1.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主要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3.汉语成语的的文化特色表现在那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成语的形式,多采用四字格的形式,并追求平仄的音律搭配,成分之间讲究对称关系,反应了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 第二个方面是成语内容上的文化特色,成语词性分褒义和贬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代表的含义有所改变。这说明成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 二、分别写出下面选项的成语各2条,带注释及出处。 1. 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成语: 废寝忘食:出自《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悬梁刺股: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 表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成语: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抱诚守真,出自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3. 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成语: 冷面寒铁,出处《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临危不惧,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4. 表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语: 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 独树一帜,出自《随园诗话》 三、请把上面列出的成语加注解及注明出处,不能少于六条。 废寝忘食:意思是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出自《列子·天瑞篇》 夜以继日:意思是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出自《庄子·至乐》 披星戴月:意思是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出自元·郑廷玉《冤家债主》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出自《荀子.议兵》 视死如归: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大义凛然:意思是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出自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 高瞻远瞩:意思是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出自《论衡·别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