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05-花未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初级班第十讲
05花未作业
1.你对蜀的兴废 的理解
答:刘禅,果然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在时还有所顾忌,亮一殁即为所欲为,重用奸佞宦官黄皓,任其染指朝堂政事,“阉宦专朝,国无政令,玩戎黩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修守备,不思进取,亡国之君罪魁祸首也。其二,连年征战,国瘠民贫,亮死后群首无首,将帅未一心,更未从休养生息发展国力上下功夫,国内势力分散,基于本身三国中根基最差,中间又未得到很好发展,外忧内患,千疮百孔,废之必然也。
2.简述司马昭、钟会、姜维邓艾、卫瓘之间的内斗
答:司马昭与钟会之间应是互相利用,利尽则匕见。自古君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昭知,会亦知。从王夫人的提醒“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到邵悌言“会率十万余众伐蜀,会单身无任,不若使余人行也。晋公笑曰,我宁不知此邪”知昭早有猜疑与防范,只是欲擒故纵,令其扫平蜀之障碍后杀之。惜钟会被用之如棋子人自知。
      至于姜维邓艾卫瓘之间的内斗,姜有私心,为其主,虽为降将,亦以汉兴为己任,利用邓,钟,卫之间矛盾为己用。其他人,不过想在乱世之中追逐名利,利益最大化而已。司马昭只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了。
       每场大的社会变革前,泥沙俱下,风雷激荡,人性与品格一一凸显,既风起云涌可歌可泣,也满目疮痍,血流成河,英雄与小丑,大义与贪婪,俱成就着历史,以待后人后世评判,叹仰,追思或唾弃。这大概也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原因之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一讲
05花未作业

1答:晋武治国,为了笼络人心,在规章制度上做了一些调整。
一,废汉室禁锢。废除对汉室的监控,直接就团结了这一批前朝遗民。
二,文:诏除魏宗室禁锢,罢部曲将及长吏纳质任。

翻译:晋武帝下诏,免除魏宗室的禁锢令,废除部曲将领及州郡长吏纳人质于京师的制度。

这次无遗又收买了将领部曲以及州郡人士的人心。

三,拓广了视听渠道,至少也显示了姿态。
翻译:九月,晋武帝下诏书:“从现在开始,即使诏令有要求,以及已上奏并获得批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有不便之处的,都不得隐瞒实情。”


讲解:这样做,使得下情得以上达,朝廷根据民间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政策。尽可能地杜绝弊政。

四,立太子时,没有依以往大赦天下,频繁大赦,容易纵容罪犯,保证了刑法机器的正常运转与严明。

2.吴主动进攻晋,肯定是错误的。

第一,失去了蜀汉这个盟友,势单力薄。

第二,劳民伤财,迁都武昌,大兴土木筑建宫殿,君主孙皓贪奢淫逸,上行下效,不事治国,早已造成国内经济空虚,用什么来打仗?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穷匮。‘今国无一年之蓄,民有离散之怨,国有露根之渐,而官吏务为苛急,莫之或恤。大帝时,后宫列女及诸织络数不满百,景帝以来,乃有千数,此耗财之甚也。又左右之臣,率非其人,群党相扶,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第三,迁都武昌,不仅是常识错误更是政治据点格局的失策失误,简直自掘坟墓。
吴主居武昌,扬州之民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此观之,足明人心与天意矣。

第四,孙皓残暴,因猜忌小事残杀污辱不少良将,早失民心,天时地利人和尽不占,进攻晋无疑是错误和荒诞的,不过是更早一点争取了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05花未二年级第二讲作业
、嵇绍该不该做晋朝的官?
答:做官,这常常是个“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需要思索的问题"的千古两难决择,从气节和道义上来讲,稽绍不应该做晋朝的官,自古遗民不食他朝奉禄,何况其父稽康死于政治迫害。

嵇康在死刑前夕给他十岁的儿子稽绍写了一篇《家诫》。教育他不要走和自己一样的路。这是父亲在入狱前对儿子的一次大爱。他想教育他的孩子们不要成为第二个嵇康,而是服从统治者,以换取稳定的生活和幸福的生活。


至少他不能像他自己那样。稽绍听从了父亲的遗言,后来,他供职于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晋惠帝。他对愚蠢的皇帝的忠诚和他父亲对司马迁家族的反叛一样出名。河间王和成都王叛变,首都告急。当晋惠帝在战场时,晋兵被击败,都逃了,只有稽绍一个人保卫皇帝,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了箭。晋惠帝得救了。嵇康被皇帝杀了,但稽绍却为皇帝死了。虽然他们走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都是因为皇帝而死的。
在命运无法独立的时代,嵇康为自己设计的自由与独立之路没有走通,为儿子设计的和平与平庸之路也不太可行。

2.众议和独断二者的利弊。
二者不可完全一概而论,在政治清明君主英明的年代,大开视听,博长众议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这时奸佞之言不会被采用,良臣将相一心为主,自有决断;反之君主无道,政治昏匮时,想良言广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时如有力挽狂澜之士就必须独断而行以维护权力的集中与行施。

总而言之,大多数时候,众议好于独断,非常时刻,需要力排众议或集中力量做好某件事的时候,就需要短暂的独断,所谓快刀斩乱麻。二者手段方式因人因事因时而施,不可死板与拘泥。做好事情利国利民为主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二年级第三讲
05花未作业

1答:东吴失败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是在吴主孙皓身上。一,自认坐稳江山后开始娇奢淫逸
,贪图享乐,大兴土木,移都移宫,给多年征战的吴土士民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二,眼光短浅,自认偏安一隅后,竟道听途说以为自己不作为就可一统天下,不知自身几斤几两,愚昧可笑。

三,最重要一点是,不会励精图治,发展国力不算,大大消耗国力与将帅精英,动不动以己之好恶虐杀臣子将士,手段残暴性格残虐令天下生寒,这样的君主早点下台或许老百姓的日子会好过点。天时地利人和已去,所以大厦将倾是历史的趋势和选择。可惜了打下江山的一代二代吴主,毕生心血喂就了不成器误国误民的后人,令百姓几于刍狗。

2答:晋武帝司马炎,是个前明后暗的君主。在位期间的前半段时期能厉行节俭,削减各地进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国家逐步走上了繁荣之路。但到平吴之后,司马炎的作风也渐渐变了。当他执政之初,曾经厉行节俭,削减各地进贡,禁止乐舞百戏和游猎器具,甚至连宫中牵牛用的青丝绳断了,他也要下令用青麻代替青丝。但到了后期,随着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统治集团奢靡成风,再也无法控制,不单石崇、王恺这样的大臣竞相斗富,就连司马炎自己也改了当初勤俭的习惯,日子越过越荒唐。这又表现了封建社会历代皇帝的本质特征。   评价一个复杂性的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一面概论,应对这个人进行阶段性评价。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20多年。他曾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受时代的影响,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汉代以来的分封制,严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再加上他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斗富成风,奢侈之风盛行,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晋武帝去世不久,西晋王朝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场战乱长达16年,加上天灾不断,瘟疫流行,广大劳动人民又开始大批死亡或流离失所,“太康繁荣”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前期能厉行节俭,虚心纳谏,用人唯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后期则热衷于安逸享乐,以致荒淫无度,君臣赛富。前明后暗是对晋武帝最公正的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二年级第四讲
05花未作业

1.答:魏晋玄学泛滥,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改朝换代,士大夫出于气节不愿依附权贵,不能从正面抵触或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意见和想法,只能依托虚无缥缈的玄学,寄托心志,逃避现实,在自然中放纵自我的逸志高情,追求心灵的自由豁达和安宁。虽有自欺欺人之嫌,却没有更好的方法代替。

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分裂﹐社会危机日益尖锐。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开始动摇﹐今文经学和谶纬内容空虚荒诞﹐丝毫无助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于是古文经学代之而起。同时由于选举名实不符,欺世盗名、贿赂公行的现象比比皆是,名教理论开始破产。到了党锢之祸发生,传统的价值体系开始崩溃。
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士人,由于受到儒家正统思想哺育而成长,君臣之义是他们立身的基本准则。外戚宦官“窃取朝政,临逼主上。淆乱君臣之义”,使得士人痛心疾首,无比愤慨。士人争相进谏,上书陈词,然而他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比如,安帝时宦官专权,杨震数次上疏,未能奏效,后被遣归乡里,在半路饮鸩自杀。杨震在当时是一代名儒,他的死引起了很大震动:“道路皆为陨涕”。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对于士人心理来说,无疑是极大地挫伤。他们反对宦官外戚,本意是维护朝纲,完全是忠于皇权,一心一意维护儒家道统和大一统的朝廷,但这个他们一心维护的政权,已经完全腐败,所以他们得到的只能是一次次的失望。
此后,“自然”﹑“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开始崇尚贵生、避世。黄老思想也开始兴起,如王充的《论衡》便公开反对神学的目的论,名法思想开始产生影响。
而士族社会对个性自由与封建秩序的双重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表现为魏晋精神世界中“名教与自然”的学术主题。建安时期,曹氏为首的建安名士们思想极为混杂,他们有反儒家传统的精神,推崇黄老的“因循”原则,校练名理,同时又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放达。而产生于建安游宴的魏晋清谈更是玄学产生的摇篮。魏晋清谈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求理,二是娱乐,而平等原则贯穿其中。当时清谈的论题主要有圣人问题、德治与法治、人才标准、君父先后等,破除了天命论,认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君主无为而无不为。这些都对魏晋玄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答: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出身弘农杨氏,又是外戚的杨骏成为辅政大臣,官拜太傅。这个时候杨骏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着手拉拢、树立党羽。冯翊太守孙楚谓骏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任,当以至公,诚信,谦顺处之。今宗室强盛,而公不与共参万机,内怀猜忌,外树私昵,祸至无日矣”已经说得很透彻,杨骏只想大权在握,排除异己,奈何自身能力有限,却不能去团结可能团结到的力量,只能为另一势力更强大的外戚所灭。杨骏这个辅政大臣做的很不到位,结党营私,拉拢人心,排挤异己,很不得人心。这是杨骏的个人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皇后贾南风想要干政,杨骏自然成为绊脚石。于是贾南风和宦官董猛联合与杨骏有间隙的孟观和李肇,再加上西晋宗室司马玮和司马繇,发动兵变将杨骏杀死。杨骏死了不要紧,他的势力也受到毁灭性打击。这也是西晋时期著名的皇室内斗——“八王之乱”的开始。

贾南风的态度是将杨骏一党连根拔除,《晋书》中记载:“诛骏亲党,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
贾南风手段明显比杨骏毒辣,握权几乎无人不可利用,全部鸟尽弓藏,反之杨骏性情怯懦,遇事不决,自是为人所屠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二年级魏晋班
第五讲  05花未作业

答:1太子洗马陈留江统,以为戎、狄乱华,宜早绝其原,乃作《徙戎论》以警朝廷曰:“夫夷、蛮、戎、狄,地在要荒,禹平九土而西戎即叙。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当其强也,以汉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以元、成之微而单于入朝。此其已然之效也。是以有道之君牧夷、狄也,惟以待之有备,御之有常,虽稽颡执贽而边城不弛固守,强暴为寇而兵甲不加远征,期令境内获安,疆场不侵而已。

以上是徒戎论原文。太子洗马江统说得很清楚了,戎狄一族,历来弱则畏服,强则侵叛,骨子里流的和中华不一样的血液,人无仁义,志无归服,散落华夏疆域不过是权宜之计,不可能为我所融,于我国盛兵强之时,且安顺,一旦国内有纷争,不啻于引狼入室,随时是定时炸弹。自古以来,有识之士都能深刻认识这点便加进谏劝诫,奈何高层及君主无道,无视于卧火薪之榻,令生灵涂炭,惨绝人寰,几令汉族灭种。悲兮叹兮。

2答:晋武帝重皇孙而认皇子亦贤,这种看法莫名其妙。作为国家领导人未来的继承者,首以贤德才能,充分考查其治国能力才能委以重任,其他的附加因素当不在考虑之内。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子不贤无能,易为人所控,且逊位遥遥无期,一旦权力为人所觊觎,孙将不保矣。晋武帝实在是将国家权力视同儿戏,不查,不智,匮昏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六讲   05 花未作业

1答: 冏耽于宴乐,不入朝见;坐拜百官,符敕三台;选举不均,嬖宠用事。殿中御史恒豹奏事,不先经冏府,即加考竟。王豹致笺谏言,只因长沙王伷一句话挑唆,居然被鞭杀,其曰悬头于司马门,见兵攻齐也。其余官员恐祸及身,托言思菰菜鲈鱼,或隐去,或帅妻子逃入山林。
        由此可见,冏其人无才略无胆识,平庸贪婪残暴,军事稍有起色便开始享乐并开始忽略摒弃人才,缺乏脑子,受人利用,继而残害人才,树倒猕猴散,他不败谁败?

2答:李特掘起非一日之功。首先偏安一隅,入蜀即避开各路战争与倾轧,开始聚拢人心,广施善道。继而遣流民时,一而再而三为流民请命延缓时机,其间更以各种方式笼络人心,在其他各路人员欺轧百姓为流民的背景下,更显仁心,凝聚力迅速扩展,大批流民归心。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可惜,李特亦是短视,缺乏谋略,起于流民又止于流民,不及时扩大与巩固军事力量,其子李流的见解建议不被采纳,因周济于流民而疏于屯集粮草与兵力,迅速败北,继而断了流民天下太平之念想,可惜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二年级第七讲
05花未作业

1答:嵇康被杀后,嵇绍“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后因山涛推荐,晋武帝 子,史载“时以绍父康被法,选官不敢举。”却是山涛站出来 乃征召嵇绍为秘书丞,官至侍中。晋末八王之乱,政局动荡, 举荐他的。

晋惠帝永兴元年(年),东海王司马越拥惠帝“御驾亲征” "山涛,字巨源,因与司马懿张皇后有中表之亲,故于魏晋 成都王颖,兵败于荡阴,百官侍卫皆奔散,唯嵇绍俨然端冕, 禅代之际党司马而背曹氏,颇得司马师、司马昭及晋武帝亲 以身护卫惠帝,被士兵所杀。从封建伦理来看,嵇绍护皇帝 信,累居显职。然又与嵇康“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故康 而死,堪称“忠义”,然父被杀而仕仇,似又为“不孝”。这种特 虽因山涛劝其仕晋而有《与山看起来,其父为晋所害,己身却为晋死忠,是为不孝,其行为不合理,然而,后世却有如此评价
“高士遗风作辅,外播仁风,内举心膂,执慈弗勇,靡仁不武,见危授 道理就是“君父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忠孝而且从命,背生殉主,确乎其操,邈乎其崇,矫矫王臣,宪慈 遗 级别上看,嵇绍还要高一些,因为他尽忠皇帝是“兼济天下”,而秉承高士遗风,在亲成孝,于敬成忠。” 王裒全孝只是“独善其身”;再则,对嵇绍仕晋是不能批评 的,裴希声在此碑文中极力称赞嵇绍 有“清 劭之风”、“弘 仁之如嵇仇晋而不仕,则是“仇天”,以天为仇,是不对的。而 且既然仕晋,就要为其尽节,否则无以“立人”。总之,忠诚感人,神义声振四海”,“在亲成孝,房玄龄等人对嵇绍忠于皇帝而死难之事持肯定的态度。他们明确 地将君敬成忠”,是—位德劭仁义、孝忠双全的人物。
以上评价在当时的历史价值观上是合理的。涛绝交书》,内心实并未将其视 殊的“忠而不孝”使得人们对他死难—事评价褒贬不一。

看起来,其父为晋所害,己身却为晋死忠,是为不孝,其行为不合理,然而,后世却有如此评价
“高士遗风作辅,外播仁风,内举心膂,执慈弗勇,靡仁不武,见危授 道理就是“君父居在三之极,忠孝为百行之先”,忠孝而且从命,背生殉主,确乎其操,邈乎其崇,矫矫王臣,宪慈 遗 级别上看,嵇绍还要高一些,因为他尽忠皇帝是“兼济天下”,而秉承高士遗风,在亲成孝,于敬成忠。” 王裒全孝只是“独善其身”;再则,对嵇绍仕晋是不能批评 的,裴希声在此碑文中极力称赞嵇绍 有“清 劭之风”、“弘 仁之如嵇仇晋而不仕,则是“仇天”,以天为仇,是不对的。而 且既然仕晋,就要为其尽节,否则无以“立人”。总之,忠诚感人,神义声振四海”,“在亲成孝,房玄龄等人对嵇绍忠于皇帝而死难之事持肯定的态度。他们明确 地将君敬成忠”,是—位德劭仁义、孝忠双全的人物。
以上评价在当时的历史价值观上是合理的。

2,答:国有动乱,身为当朝臣子,看起来最好的方式是解甲归田,颐养天年,然而,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只能在其位谋其政,尽力以尽忠朝堂,尽职黎民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别无它选。愿生为和时狗,不为乱世人,是乱世之中血泪控诉,一旦乱世锋烟起,无人不倾颓,身为立世人无处逃脱,当以碧血溅轩辕,上无愧列祖列宗,下无愧黎民百姓,中不多年奉禄安命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二年级第八讲
05花未作业

1答:司马炎的两大失误,一个是统一全国之后开始纵情享受声色奢靡的生活,一个是错定了痴呆继承人司马衷当太子。

严格来说,第一个不是失误,是司马炎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作为开国皇帝来说,不思进取,贪图享受,也可以算作他的政治失误。

第二个失误是真正的失误,错选继承人。这对西晋以后的走向是决定性的。司马炎选定的继承人是他的二儿子司马衷,由于老大早已去世,司马衷是司马炎活着的儿子中最大的一个,是皇后杨艳为他生的,可以说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不过,司马衷为人很不精明,被后世称为"痴呆"皇帝,更何况还有一个彪悍的妒妇贾南风,司马炎不是不知道太子司马衷不能委以重任,大臣们也正面侧面向他反映过,他那么精明的一个人,心里也应该清楚。但他看中了聪明的皇孙司马遹。后来的康熙选中雍正当皇帝,有不少成分是看中了雍正的儿子乾隆。不过,司马炎没有达到目的,司马遹后来被贾南风害死,早就虎视眈眈的司马伦等人趁机发动政变,这才引来了八王之乱。

内战加上胡人入侵,刚刚统一的国家很快又陷入战乱。五胡乱华,东晋,南北朝,这一乱又是几百年,直到出现隋文帝杨坚。从这一点上来说,司马炎简直就是历史的罪人。


2答: 刘弘,首先以大义大是大非为上,写信撮合将相和睦,,。弘专督江,汉,威行南服,谋事有成,即谓他人之功;如有负过,则推己之罪,每有兴发,手书守相,丁令款密,时人感悦,争赴之。以“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大事。"作为武帝好友,从不居功自傲,且果敢有谋,如击杀张昌。
且赏罚分明,信任善用陶侃,天下处于动乱之世,始终能够坚持正义,行则当行其事,止则当止其事,不依附权贵。千年以后,如其像中流砥柱之形象与气魄。可惜英年早逝。不然会让晋朝晚灭若干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6

主题

3693

帖子

913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0

论坛元老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9-23 2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九讲作业
读《资治通鉴》由西晋灭亡所感
05花未作业

深算老谋几世韬,篡来儿辈著龙袍。
本尊社稷酬天地,岂视黎民餍肉膏?
万里烽烟起沟壑,千年血泪怒江涛。
始从作俑纵贪虐,应跪丹青罪列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7 , Processed in 0.0638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