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顿明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07顿明毕业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一讲作业

1.    谈一谈晋武帝治国,与曹魏相比有了哪些改变。
司马炎鉴于魏宗室衰微,帝室孤弱,终致灭亡之教训乃大封皇族为藩王,以对抗士族。始则封王不就国,官于京师以辅皇室,继则分遣诸王就国,都督诸军事,后又出使镇要害地。

司马炎在治国措施上的,进行了系列改革。司马炎改革的政治制度上承曹魏,别有创新,有些为东晋南北朝所奉行,深刻地影响了西晋一代及其以后的政治。

1、三省制度的初步确立西晋代魏,同曹魏代汉一样,以王朝禅代的方式和平地进行,曹魏时的显贵大都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司马炎称帝后,模仿古代名称,杂采近代制度,同时设置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等名号,号称八公,以宠待勋臣贵戚。其中太尉、司徒、司空虽沿汉魏仍有宰相之称,但除了司徒还拥有掌管州郡中正对士人乡品的品第职权外,与其他五公一样,几乎都是尊宠虚衔。由于曹爽及司马氏父子先后操纵曹魏政权时,都利用尚书机构发号施令,使汉魏以来权力日益上升的尚书机构在西晋时取得了朝廷大政的决策权。尚书台(省)以尚书令、尚书仆射主掌,西晋初尚书台下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度支、屯田六位尚书,后又改置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尚书,六尚书分掌三十五曹,各曹以郎中负具体责任。尚书台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在职权上,都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真正宰相,有时皇帝还特置录尚书一职以委任权宠,全极处理尚书台事务,太常等九卿及地方官员,均奉尚书台命令行事。

曹魏设置的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中书令不仅掌管诏令、文书的撰定,而且参议政事,地位、声望都较曹魏时期大为提高。门下省长官侍中、散骑常侍等既保持其在皇帝身边为皇帝提供政策咨询的权力,又获得审查尚书机构上行下达的文案的职权,权力增重,这样,三省基本上取代汉代的三公九卿,成为中央皇帝之下的最高权力机构 。

(2)、分封制的演变分封制是西晋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内容。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司马炎刚即帝位,又改革分封制度。将其祖司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为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司马炎叔父司马干、司马伦、司马亮分别封为平原王、琅邪王、扶风王,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均为大国,司马炎叔祖安平郡王司马孚则超越制度,食邑户数多达4万户。司马炎的弟弟、堂兄弟、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同时封王者达27人。司马氏创业的勋臣贵戚均加封进爵,为公为侯,封邑达1万户者为大国,5000户者为次国,不满5000户者为下国,大司马石苞、车骑将军陈骞、尚书令裴秀、侍中荀勖、太傅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骠骑将军王沈、司空荀顗、镇北大将军卫瓘均封为公。
3、都督制的定型西晋沿袭汉魏,地方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度。全国统一后,共分19州、173郡,州置刺史,属官有别驾、治中、从事等;郡以太守主事,若为诸王封国所在,则郡称为国,太守则改称内史,属官有主簿、记室、录事等;大县置令、小县置长,下有主簿、录事史等属员。

4、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三国魏初,魏文帝曹丕为了抑制浮华朋党之弊,采纳陈群的意见,郡置中正,根据当地士人的品行、才干及家世评定为九品,作为吏部授人任官的依据,由中央官员兼任的中正逐渐影响到吏部的用人权。司马懿执掌魏政后,又奏置州大中正,中正进一步操纵了士人的入仕途径。到西晋时,九品中的二品(一品从未有人,形同虚设)逐渐取得了作官的优先权,特别受重视,被称为上品,其余各品则被看作是寒士下品。由于中正之职实际掌握在魏晋禅代之际荣宠不绝的官僚贵族手中,士人品评中品行、才干两项已不被重视,唯计门资定品,家世官爵即所谓门第、阀阅成为品评的主要依据,上品因此基本上由朝廷显宦子弟把持。西晋初年刘毅上奏陈述九品有八损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5)颁布法律,依法治国

《泰始律》是司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

2.吴国主动进攻晋国,是否正确,理由为何。
答:蜀国已灭亡,只剩吴国了。吴国实力与魏国相差甚大,主动进攻不是明智之举,但与其坐以待毖,不如放手一博。也许这就是吴国或蜀国频频进攻的,以求险胜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二讲作业
1.嵇绍该不该做晋朝的官?
:嵇中散是魏臣,嵇侍中是晋臣,各忠自己的君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价值观和政治选择都是没有错的;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合作有他的苦衷。他的妻子长乐亭主,是曹操的曾孙女,为魏国曹氏宗亲。另一方面魏曹氏和嵇康都是谯国人,有同乡之谊。
嵇康最有名的两篇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家诫》里表现的很明白。你山涛好好的做你的官,不拉拢我的话我们还能好好做朋友,你拉拢我的话就是不理解我,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他并没有反对或建议山涛像他一样不为司马氏效力。《家诫》里说的嵇绍啊你要做一个君子,君子就是要有理想。对你侍奉的官员他交待的事照办就好,不要太过亲密。嵇康既然是认可儿子去做官,自然是同意儿子去为司马氏效力,因为当时时局已为司马氏掌控,司马氏取代曹氏是迟早的事,而他写给儿子的《家诫》里处处体现着司马氏擅长的儒家的那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论。这或许一方面是告诫嵇绍自保的方法,另一方面也暗示儿子不要像父亲一样自己跟自己死嗑。
所以嵇绍选择当晋朝的官,没有不妥。

2.
谈谈众议和独断的利弊。
:众议,可以听不同的意见,再综合下,若皇帝优柔寡断,很难决策下来。而独断又过于武断,听不进群臣的谏言,所以还是得有个明君

3.
以羊祜为题,诗词联赋曲都可以,魏晋班投稿小渔村公众号(此题选作,作品小窗交给路漫漫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三讲作业
1.    分析东吴灭亡的原因
答:孙权晚年的昏庸以及立继承人又二宫并立,内斗内耗不断。最后的君主残暴不已,民心早失。上下离心离德,又疏于防御,最后被晋国势如破竹般消灭了。

2.总结晋武帝执政的得失。
答:三国归晋后,晋武帝善待蜀、吴旧臣并安抚当地百姓。体恤民情,大封宗室,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消灭东吴后,以为天下安宁,开始裁兵,任用奸臣以及后宫妃子达一万多人,奢侈之风上行下效。虽有容人之心,但在后期昏庸。一个开国皇帝却有亡国之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四讲作业
1.    魏晋玄学泛滥,原因为何?
答:魏晋时期,士人多好玄学,不务实事。这时期篡弑频繁,每一次权臣上台,都要把朝中正直势力清洗一次,于是士人们渐渐学会明哲保身,靠空谈不切实际来打发时间。醉生梦死,逃避现实,这是时代的悲剧。

2.分析一下杨骏倒台的外因与内因。
答:杨骏权倾朝野,但为人怯懦,骄横跋扈,又没有自知之明,不能平衡各方势力,遭人忌恨。在与贾后一派的政治斗争中,明明有机会反击平叛,却坐以待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五讲作业

1.谈一谈你对《徙戎论》的看法。

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江统很有远见,分析得很有道理。徙戎对于晋来说,迫在眉睫,很遗憾晋朝没有驾驭全局的帝王。

2.晋武帝对待这位“贤能的皇孙”问题上的失误。

答:没有选择好接班人,没有配备有智慧有能力的人辅佐皇孙,没有让自己亲近的兄弟子侄留守京城。在贾后争权中,晋朝的人才和实力开始削弱。而皇太孙少时聪颖,长大被人带歪,与贾后的阴毒不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六讲作业
1.    司马冏为什么在短短一年内由平叛英雄变得身败名裂?
答:.司马冏沉湎于宴饮嬉乐中,不上朝,而在自己府第里坐受百官的叩拜,用符节向各官.署发号施令。任用官吏不讲原则,使亲宠小人掌握权力。殿中御史桓豹奏报情况,没有先经过司马冏的府署,司马冏就加以考问追究。南阳隐士郑方,上书劝谏司马冏说:“现在您居安不思危,宴饮玩乐超过限度,是失误之一。皇族骨肉之间本不应当存有细小的芥蒂,现在则不是这样,是失误之二。四方蛮族、夷族并不宁静,您却说功业已经十分盛大,不把蛮夷事务放在心上,是失误之三。战乱之后,百姓贫穷疲困,却没有听说曾经赈济救援,是失败之四。您曾与讨伐司马伦的各路举义之师在神前盟誓约定:战争成功后,及时奖赏,但现在还有未曾被论功受赏的人,是失误之五。”
孙惠上书说:“天下有五难、四不可,而您却全部具备:不避艰险锋芒迎头而上,是一难;聚集英雄豪杰,是二难,与将士官兵分担劳苦,是三难;以弱胜强,是四难;振兴恢复帝业,是五难。四不可:不可长久地享受大名,不可长久地夸耀大功,不可长久地把持大权,不可长久地保持大威。您做那些难事而不以为是难,处在不可的境况却还说这样可以,这是我内心感到不安的地方。您应该考虑功成身退之道,尊崇推举亲近的人,把重任交给长沙王与成都王,谦逊有礼地返回封地,那么辞让天下的吴太伯、辞让国家的曹子臧就不会在历史上独占美名了。现在您忘却高高至极的危险,贪婪权势则受疑忌,即使在官位的高台上面遨游,在宫城重地自由来往,我认为这危险覆亡的忧虑,超过了兵败颍川、阳翟的时候。”司马冏.都没有听取,而诸王对司马冏极度不满,最后手足相残,身败名裂。

2.李特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答:李特多次请求留下流民,流民们都感激而倚仗他,许多人互相携带归附李特,李特就在绵竹设棚帐来安置流民。给辛冉去文求他宽限。辛冉勃然大怒,派人在各条大路张贴告示,悬赏捉拿李特兄弟,许下很重的赏格。李特看见后,全部取下带回,与弟弟李骧将悬赏的内容改动了下,这样流民大为恐惧,归附李特的人越来越多,一月之间超过两万人。李流也聚集了几千人。这么一推一让,流民的民心全让李特收买了过去。
而李特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和罗尚这些昏官相比,高下立判。历来反叛能成功的,都在于迅速聚拢民众在身边,李特深知这一点,抓住罗尚统治暴虐,民怨沸腾的时机,反其道而行之,把民心争取到了手中,所以李特能迅速崛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七讲作业
1.      嵇绍之死算不算为国尽忠?
嵇康当年死于司马氏之手,其子嵇绍又为司马氏死节,嵇氏父子不是单纯的为一国一姓尽忠,而是捍卫儒家最基本的精神内核。任何篡位谋逆,试图挑战儒家纲常的人或集团,都会遭到他们誓死的抵抗。他们其实都是求仁得仁,以身殉道。
2.      如果你是八王之乱时期的一个晋国朝臣(文官),乱世中你将何去何从?
归隐是最好的方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八讲作业
1.    晋武帝有哪些失误遗患后世?
司马炎的两大失误,一个是统一全国之后开始纵情享受声色奢靡的生活,一个是错定了痴呆继承人司马衷当太子。第一个失误还好,第二个失误引发了八王之乱及五胡乱华,将中国带入最黑暗之中!

2.评价一下刘弘的功劳。
东晋据有江南以维系华夏正统,主要是刘弘的功劳。刘弘任用淘侃、诛灭张昌、平定陈敏,江南地区因此得有完整领土。陶侃很有才干,而刘弘则很有器量,只有刘弘善于任用陶侃,陶侃固然在刘弘的庇荫之下,然而,刘弘又不仅仅是以器量而取得成功。刘弘无论做什么,都能坚持以正直、正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九讲作业

西晋灭亡

百年西晋暗沉沉,更有八王骨肉侵。
可恨五胡诛华盛,从今青史奏悲音。

咏刘弘

劝课农桑总利民,几番震寇市容新。
贤才力举定华夏,晋保江东第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53

帖子

21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40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21: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07顿明第十讲作业

1.刘殷主张不要对君王的过失进行劝谏,对不对?为什么?
答:“殷为相,不犯颜忤旨,然因事进规,补益甚多。汉主聪每与群臣议政事,殷无所是非;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殷常戒子孙曰:“事君当务几谏。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况万乘乎!夫几谏之功,无异犯颜,但不彰君之过,所以为优耳。”官至侍中、太保、录尚书,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乘舆入殿。然殷在公卿间,常恂恂有卑让之色,故能处骄暴之国,保其富贵,不失令名,以寿考自终。”对于暴君,委婉劝谏,我认为是对的。在刘聪面前,直谏的大臣都差点掉脑袋,而委婉劝谏既顾及君主的颜面,也让自己不落入险境,所以还是可取的。

2.晋愍帝为什么指挥不动司马睿?

答:晋愍帝称皇太子时,天下并非为之归附,而是贾疋等人所尊奉。当他即位为天子时,又非诸王所共同拥戴。而琅琊王司马睿是八王之乱避走江南,偏安一隅,以刚安定下来无力北伐为由拒绝诏令。所以晋愍帝指挥不动司马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7 , Processed in 0.1472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