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水晶

小渔村资治通鉴魏晋班水晶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二年级第一讲水晶作业
1、谈一谈晋武帝治国,与曹魏相比有了哪些改变。
答: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以魏氏孤立无援为借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为政严刻,风俗颓废,生活豪奢,乃“矫以仁俭”,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免逋债宿负,诏郡国守相巡行属县,并能容纳直言。还重视法律,亲自向百姓讲解贾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并亲身听讼录囚。司马炎还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屡次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招募原吴、蜀地区人民北来,充实北方,并废屯田制,使屯田民成为州郡编户。太康元年(280年),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
2、吴国主动进攻晋国,是否正确,理由为何。
答:蜀国灭亡后,东吴唇亡齿寒,处于敌情观察和战略调整阶段,先取守势,认为长江天险可以永保吴国安全太平。后来发现,魏(晋)不仅没有趁热打铁,挟灭蜀之威继续攻吴,其内部反而出现有利于吴国的变化。一方面,灭蜀的两员大将邓艾与钟会先后身死;另一方面,司马氏取代曹氏,以晋代魏,需要巩固内政。
   见此,东吴决定改取战略攻势,这是东吴错误的一步棋,虽然东吴水师长期保持5000余艘舰船的规模 ,对北方晋形成了独特优势,  而晋在益州的刺史王濬也大造战舰,训练水师,准备从上游攻吴,两国的水师实力发生逆转。这个时候东吴连续4年对魏(晋)发动4次进攻,平均每年一次,都是屡战不胜。直到孙皓无兵可用,不得不投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二年级第二讲作业
水晶
1.嵇绍该不该做晋朝的官?
答:嵇康是魏臣,稽绍是晋臣,各忠自己的君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价值观和政治选择是没有错的;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合作有他的苦衷。
   嵇康的妻子长乐亭主,是曹操的曾孙女,为魏国曹氏宗亲。另一方面魏曹氏和嵇康都是谯国人,有同乡之谊。于情于理嵇康是不能背叛曹氏作二臣的。
     在当时的社会,亲人被杀,做儿子的一般也是受到牵连的,朝廷是很少任用的,如果后来能继续任用提拔,也是可以的。或是像稽绍这样长大出来做官也是没有错的,只要是明君,君子是可以出来辅佐的,按现在人的眼光,有杀父之仇,那是不共戴天的,但在当时这样的事还是很多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他是没有错的!
   
2.谈谈众议和独断的利弊。
答:众议 可以从中听到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这就需要决策者有着去伪存真、明辨真理的能力和主见。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假手与人,因为决策本质是个分配利益的过程。所以,人多了会影响到或是干扰到决策,让你无所适从,这时候就需要决策者明智、果断的处事原则。所以,方向自己拿,可以众议,可以听取意见,但是领导者一定要正确分析时局,战略层面必须一个人拿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晶 于 2019-6-5 22:24 编辑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魏晋二年级第三讲水晶作业

1.分析东吴灭亡的原因
答:吴末代孙皓皇帝,暴虐治国,又好酒色,大兴土木,从而民心丧尽,大臣人人自危,东吴名将陆逊去世后,国内没有统兵大将。公元279年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王浚军、杜预等军、王浑等军六路并进。孙皓投降,孙吴灭亡。

2.总结晋武帝执政的得失。
答:西晋本就是继承曹魏比较好的基础,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
    司马炎在位期间,吸取曹魏疏远亲王导致亡国的教训,大封司马氏兄弟、叔父、堂兄弟和儿子等人为王,像汉朝刘氏亲王护卫刘氏江山一样,护卫着司马氏晋朝江山。司马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多次责令郡县官员大力提倡农桑,并严禁私募佃客。又迁原吴、蜀地区人民北上,充实中原人口,废除屯田制度,使屯田的军农成为州郡的农户。晋武帝鉴于曹魏末期执政苛刻,风俗颓废,贵族生活奢侈,就以“矫以仁俭”的政策,给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人每人救济五斛粮食,司马炎最大的特点是能容纳直言。这是司马炎胸怀开阔的一面。但是他也有不得人心的地方,他纵容严重违背礼法的行为,而且猜忌心重,对马攸也是很猜忌,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地位,因此听得进奸臣挑拨,却听不得别人的劝,排斥张华、排挤贤德的齐王。这是他昏庸的地方,后期奢靡之风盛行,拜金主义盛行。司马炎不把追求享乐当成大问题,视社会上弥漫的拜金主义为不见,是没有意识到它们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还会助长腐败现象,最后让统治者失去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二年级第四讲水晶作业
1.魏晋玄学泛滥,原因为何?
答:玄学,作为魏晋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的哲学思想,它的产生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残酷而又无奈的社会现实,几百年的思想发展,统治者维护政权的需要以及当时的学风都是促进玄学产生的条件。
    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儒道文化合流包融的结果;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士族门阀制度下的士族和寒门士子纷纷从老庄哲学中寻求心灵的释放和解脱;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汉未魏初名辩学风推波助澜的结果。风雨飘摇的社会现状、统治者所作所为对名教的否定,使统治集团也需要玄学的一些理论来维护政权稳固。
2.分析一下杨骏倒台的外因和内因。
答: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杨骏将其软禁在含章殿,身边侍卫皆换为自己心腹。晋武帝本欲以杨骏同汝南王司马亮共同辅政,然而杨骏平素忌惮司马亮,便趁晋武帝昏厥之时与武悼皇后篡改诏书,自封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并督促司马亮往许昌上任,来排挤司马亮,可以看出杨骏心胸狭隘。
    杨骏自知平素没有威望,不顾傅祗、石崇、何攀等人劝谏,大开封赏以求收买人心,此后大权独揽,飞扬跋扈,执政严酷且刚愎自用,不纳良言,遍树亲党,疏远宗室,不懂平衡各方权力。公元291年,贾后政变,朱振劝杨骏烧云龙门,斩贼首,引兵拥太子入宫。杨骏怯懦不决,他性格的优柔寡断,导致最终被人杀死在马厩里。杨骏三族也被诛灭,株连而死的共有数千人,杨骏彻底倒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二年级第五讲水晶作业
1.谈一谈你对《徙戎论》的看法。
答:魏晋南北朝时民族矛盾突出,民族交往也更为频繁。元康九年,孟观打败反叛的氐族首领齐万年后,江统有鉴于齐万年的起兵造反,深感四夷乱华的苗头已经产生,于是作书《徙戎论》,上书晋惠帝。但很不幸,晋惠帝在位的元康元年,彻底动摇西晋皇权统治根基的“八王之乱”已经开始,西晋皇室忙于权斗,控制胡人全无可能。更何况,晋惠帝司马衷原本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指望一个白痴帝王去做这种大规模的变革决策,更是想都不用想。
     江统有感于当时氐、羌等胡人反叛不断的情况,提出迁徙关中地区的氐、羌等族还其故土的想法并没有错。但就在提出《徙戎论》的元康九年,贾后杀害太子,西晋王室陷入长期内乱。12年后,西晋国都洛阳更是遭遇了“永嘉之乱”。晋帝被掳、晋之诸王公被杀。西晋的统治体系全面崩溃。江统提出《徙戎论》在前,而“五胡乱华”发生在后,江统自然是有先见之明的。
      但是《徙戎论》最终未被西晋统治者采纳,这一结果更加证明民族融合是历史之必然。
2.晋武帝对待这位“贤能的皇孙”问题上的失误。
答:司马炎统一全国,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他的糊涂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可以说,后来的“八王之乱”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都可追溯这次错误的决策,让天下陷入了比三国时期更加黑暗和更加动乱的大分裂时代。
       司马炎虽然荒淫无度,但是也不至于不知道他的这个宝贝儿子是什么样的,何况他还有很多智力正常的儿子司马炎也曾经考虑过立其他的儿子,但是杨皇后不同意。她说不能废长立幼,司马衷虽然傻点,但是他是老大。杨皇后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宗法制度的社会里,老大接班理所当然。
    当然司马炎也不是好糊弄的,他还是一直在动摇,始终不放心将位子传给这个白痴,但是司马衷与谢才人有个儿子司马遹特别乖巧聪慧,深得司马炎的喜欢。于是杨皇后大打皇孙牌,说什么“看孙不看子”,有个好皇孙,可以保证司马家皇图永固,于是司马炎改立太子的想法就越来越淡薄了。
     人算不如天算,他哪里知道太子妃贾南风如此阴毒,而太子司马衷会比他想象的还要傻,加上又没有给太子留下一个得力的大臣辅佐,更要命的是司马氏子弟都不争气。因此,他撒手一死,不仅晋朝很快分崩离析,自己真正属意的接班人也最终死于贾南风的屠刀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中级班第七讲作业
13-水晶
作业:简评班勇对经营西域的策略。
答:班勇是中国东汉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当时中原王朝西域战略制定的主要推动者与执行者之一。其经营西域正值东汉与西域第三次断交之际,他力谏东汉政府重立开通西域大计,主张恢复敦煌郡营兵,复置护西域副校尉、西域长史以及出屯楼兰,出任西域长史后,恩威并举、收复西域诸国,击走了匈奴,最终在解除北匈奴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同时,重新沟通了东汉与西域的联系。
      班勇和父亲一样,在东汉政府统一西域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使西域各族人民彻底摆脱了匈奴贵族的压迫和奴役,得以安居乐业。他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魏晋班二年级第六讲水晶作业
1.司马冏为什么在短短一年内由平叛英雄变得身败名裂?
答:司马囧“八王之乱”参与者之一。其父司马攸死后,袭爵齐王,历任散骑常侍、左军将军、翊军校尉,联合赵王司马伦废杀皇后贾南风,为宠臣孙秀所排挤,出镇许昌。司马伦篡位后,拜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首倡大义,联络河间王司马颙等人讨灭司马伦,迎接晋惠帝复位,拜大司马、辅政大臣,加九锡。权倾朝野,司马冏在拜为大司马后,成为辅政大臣,居住在司马攸以前的宫殿,设置掾属四十人,大筑宅第馆舍,大兴土木,沉湎于酒色,不肯入朝朝见。在府中任命百官,用符命文书指挥三台,选举不公平,只宠信亲近之人。不听劝谏, 骄奢淫逸。殿中御史桓豹向天子奏事,没有先经司马冏的府第,便拷问他。于是朝廷侧目而视,天下大失所望。南阳处士郑方用不加封箴的书信极力劝谏,主簿王豹多次规劝,司马冏都不采纳。于是上奏把王豹杀了。他的应为大失人心,最后被斩首暴尸。
2.李特为什么能迅速崛起?
答:公元298年,关中地区大荒年,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氏族人李特和兄弟李流、李庠,也在逃荒的人流之中。一路上,流民中挨饿生病的人很多,李特兄弟给他们接济和医治,所以流民们很尊重、感激李特兄弟。在蜀地朝廷怕再出祸端,派罗尚为平西将军兼益州刺史要遣散流民,当时庄稼还没成熟,流民怕路上没有吃的,所以要求延期离开,李特自己是流民,深知流民的痛苦,他几次三番向官府要求放宽遣送流民的期限。流民们都把李特当作救命恩人,纷纷来投奔他。李特逐渐成了流民的领袖。罗尚见流民人多势众,为了避免事态恶化,表面上答应流民的缓期要求,暗地里却准备动用武力镇压流民。这些情况早被李特探知,他知道罗尚心怀叵测,事先做了必要的准备,将流民组织起来,加以必要的训练,还给他们配备武器,严阵以待。一天夜里罗尚偷袭绵竹流民大营,结果李特他们早有准备,打败了官兵。流民们知道官府决不会罢休,便请求李特为他们作主,领导他们抗击官兵反扑。李特和六郡的流民首领商量,决定在绵竹打出起义的旗号。李特自称镇北大将军,整顿兵马,军威大振,没几天就攻下了附近的广汉。李特学汉高祖刘邦的样子,宣布约法三章,打开官府的粮仓,救济当地的贫苦百姓,流民组成的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班魏晋二年级第八讲水晶作业
1.晋武帝有哪些失误遗患后世?
答:如果说,晋武帝在一统江湖之后迅速堕落,直接导致了世风糜烂,纲纪崩坍,而他推行的“两大弊政”,与关键时刻的三次犹豫不绝,则为王朝颠覆埋下了祸根,导致后来出现了“八王之乱”与“永嘉之乱”,使国家陷入了动荡与崩溃。可以说,晋武帝既是西晋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它的掘墓人。
      晋武帝的“两大弊政”,一是实行九品中正制,二是大封同姓诸侯王。这两条弊政,其实是他从魏文帝曹丕那里趸来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继承与发扬,后者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他的第一次犹豫,致使全国统一推迟了十年之久。灭吴之战,朝野呼声强烈,晋军前线总指挥、军事战略家羊祜270年开始谋划,将士枕戈待旦,武帝却因为亲信贾充阻扰,迟迟不下决心,致使羊祜“出师未捷身先死”。
他的第二次犹豫,致使白痴儿子登基。他的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9岁被立为太子,一个白痴,如何执政?司马炎为此忧心忡忡,多次想换太子,最后架不住皇后杨艳软磨硬泡。在太子妃贾南风的选择上,他开始也不同意。这场婚姻,其实是阴谋的产物。
        他的第三次犹豫,致使失去了挽救危局的最后机会。在他的末年,已经意识到杨艳、杨骏兄妹专权的巨大危害,却迟迟不采取果断措施,剪除杨氏羽翼,直到病入膏肓、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才下诏令汝南王司马亮料理自己的后事,可是晚了,到了这时候,朝政已经完全控制在杨氏兄妹手中。
     武帝驾崩,白痴太子登基,杨氏独揽大权,天下自此进入动乱之中,先是外戚杨骏专权,后是妖后贾南风弄险,最后司马氏八王轮番上阵,捉对厮杀,天下大乱……正是这些弊病,导致了西晋国祚之短命,享国只有短短的51年。岂不悲乎?
      晋武帝司马炎的执政生涯,贤明与昏庸相接,清溪与浊流混淆,呈现出前后断裂、南辕北辙之奇观,令无数后来者叹息不已。
2.评价一下刘弘的功劳。
答:刘弘有治世之才,少年时居住洛阳,同晋武帝司马炎住在永安里,两人感情特好,一同谈心吃酒。因这层关系,被司马炎重用,累次升官,封为宁溯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领乌丸校尉。当时天下大乱,刘弘任荆州都督,车骑将军。选拔人才,叙功铨德,随才受任,人们都佩服他的公正。弘专督江汉时,威行南服。没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人皆感悦争赴之。都说:得刘公一纸书,贤十倍事。刘弘在荆时,劝课农桑,宽型减赋,百姓爱悦。推诚群下,尽其器能,将士用命。当时,逃难的老百姓有十万人在荆州,刘弘给他们田地,粮食,有贤才者擢而用之,流民乃得安集。刘弘常说:“事成是某人之功,事败是老子之罪。”
刘弘死后,襄阳人无论男女痛哭流涕,像死了自己亲人一样。表赠新城郡公,谥曰元。归葬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班魏晋一二年级第九讲水晶作业
咏李特兄弟
西晋流民苦难深,李家兄弟有胸襟。
蜀地揭竿齐奋起,宽仁明义得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治通鉴魏晋班二年级第十讲水晶作业
1.刘殷主张不要对君王的过失进行劝谏,对不对?为什么?
答:刘殷为宰相的时候,从来不会做当面冒犯皇帝、违背圣旨的事情。但会循着事情的进展提出建议,往往对事情的促进很有补益和帮助。皇帝刘聪每次和群臣商议政事,刘殷都不明确表态以避免引起是非;等到群臣离开了,刘殷单独留下来,为刘聪展开分析、梳理事情的条理,商量讨论问题,刘聪没有不听从的。
      刘殷常常告诫子孙:“奉侍君主务必要委婉而和气的劝告。普通人尚不可以当面训斥他的过错,更何况万乘之君呢!委婉的劝谏,不但不会当面冒犯君主的脸面,更关键在于不彰显君主的过错,所以是最好的方法。”
     刘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阻塞了大部分忠臣进谏之路。他推崇“几谏”,主张对国君单独的委婉劝谏,这没错,以此可见刘殷对人性世事的揣摩之深透。在专制政体中,也许这确是最佳的谏言方法,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特殊的恩宠地位,皇帝能让你单独面见并耐心倾听你的意见吗?这招恐怕只对刘殷之类的官员管用。那些级别低些的官员想必是没这种特权进谏的。其次,刘殷历仕高官,始终不倒,除了靠谦虚低调这个专制官场中的自保术之外,还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肯为,还将两代六女送给皇帝做贵嫔、贵人,以这种卑微、低俗的行为来固宠。所以他的应为是不可取的。
2.晋愍帝为什么指挥不动司马睿?
答:司马睿在江南尚未立稳脚跟,对北伐能否成功更是怀疑,所以很现实地选择了保存江南政权的策略,因此对北伐态度极其冷漠。有人说司马睿本人“素无北伐之志”,这似乎有些要求过分了。他和王导实际上是在致力于割据江南,静观时变;渡江之后,他在建康建立了实际上的独立政权,实现了偏安江左的规划,但是并不稳固,需要加强内部建设,保存实力。当时南方开发程度较低,没有足够人力物力支持北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34 , Processed in 0.0721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