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3

主题

754

帖子

156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65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2 1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野追芳 于 2020-10-12 12:32 编辑

第八课作业:1463—诗野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做珠  )、(  寻较)、(  做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或指物和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这个方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庚子中秋赋
  庚子中秋,家人团聚。观夫金风送爽,玉镜凝庄;碧荷摇水,翠盏斟杯。拜关公祈之德福,品月饼赏之清辉。金桂飘香,长堤十里而馥,浓情入盏,明月一轮乃辉。
   至其鸿雁南归,故乡之远。 游子以归期,载心而寄盼。驰行千里而奔,骨肉团圆;逝景十年如飞,亲情怀眷。昔之两情共赏婵娟,今之阖家欢飨团宴。问亲访友,吟诗寻梦,海味山珍,佳肴美馔。
  既而游兴怡然,凭览云丘之景;闲适由趣,泛舟浍水之滨。步栈道而山岚漫隐,赏古城而汾酒醲醇。是以对月吟,客走八方犹思故土;驰笺叙,儿行千里亦恋家门。游云绕月,不忘老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2
发表于 2020-10-12 16: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第八课作业:
1486随风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 )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 做珠【炼化】 )、( 寻较 )、(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隐喻皆归此类。
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是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是采取一些委婉的方式。这个方法更有隐喻性,也更有想象的空间。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

又至中秋,千里共赏。遍洒清辉,庭中桂子正送香。听一曲箫音,常是思乡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22

帖子

162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2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0-12 23: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草公子 于 2020-10-12 23:40 编辑

小渔村赋14期第8课作业
赋1409*花草公子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
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
①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②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
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③附加题:
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中秋赋》
作者:花草公子
庚子佳年,中秋美夜。华北平原,太行昏野。出门客乃揽光,可去长城;避秋瘟而观色,拒离寒舍。于一市之城,任汝休闲;月在万星之汉,凭君杂耍。感政府之英明,欣神州之幽雅。良辰未负其月圆,繁铺依然其帘挂。人灵地胜,但觉长安;海晏河清,​宛如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3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3 14: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课作业:
赋 1446白山黑水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5154

帖子

515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55

贵宾会员金牌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3 15: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舞者 于 2020-10-15 06:24 编辑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赋1498-独舞者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 做珠)、(寻较  )、(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实珠法: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时维八月,序值中秋。素影分辉,银汉光柔。亲友举杯于画堂,华人望月于九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32
发表于 2020-10-13 15: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鸣笛晓子 于 2020-12-15 11:00 编辑

小渔村赋十四期第八课作业:赋*1429鸣笛晓子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 做珠)、(寻较  )、(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①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②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
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三、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作者:鸣笛晓子
庚子丰年,中秋佳节。东北平原,江山秀色。涂彩峰峦之夺目,如临蓬阁;飘香田野之怡心,似入桃源。一路驱车而千里,今朝揽胜;只身乘月而专程,此夜常怀。感风光之大美,欣故里之团圆。时响草虫之悠曲,频端酒盏之温情。合家欢聚,老少欢颜;春风沐泽喜气盈庭




点评

问题回答正确,写作题未完成。  发表于 2020-10-15 15: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34

帖子

5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3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3 21: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第八课作业:
赋1420慢慢长大: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骈句 )。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 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 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 做珠(炼化) )、( 寻较 )、(  做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典故——就是典以旧事(故事)。典事——就是典以今事。“典故事”与“典今事”结合起来,就是旧塾所谓的“血肉”。“典今事”是属于“肉”的范畴。“典旧事”属于“血”的范畴,这样就比较形象了。文章如果血太多,则谓之“旧事压今,宾欺主位。至血盈张而肉无存,若凌犯骨中,不敢谓之壮也。”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合理的。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八月之中,风朗气清。玄兔皎皎,桂影朦朦。置仙台兮分瓜,灌醴泉兮插花。竹漪漪而望空,菊灿灿而仰风。况其黄发垂髫而依序排座,金盅玉馔亦循例列行。胡饼圆兮月无缺,老少俱兮宅有光。宫门千阙,野户万家。莫不躬身下拜,举目遥思,人间天上共此一时矣。

点评

问题回答正确。写作部分注意平仄交替,瓜、空二处应为仄声。注意时间层次的安排。  发表于 2020-10-15 15: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0

帖子

25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0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4 14: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牧马人 于 2020-10-14 15:57 编辑

第八课作业:赋 1411*牧马人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而自己做的(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析义)、(作珠~炼化)、(寻较)、(作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具体说,在创作时,这个“典”字,除了它“经典”的本意之外,还具有“契”“借”“引”的动词含义。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答: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四时不忒,节界仲秋。商飙徐起,叶满层楼。苍茫兮远水,憭慄兮清愁。遮不住之天地萧瑟,红枫叶落;诉不尽之人间凄苦,暮雨初收。山河寂寥,杜子美登高之所见;草木摇落,宋高士远望之所忧。
尔其


点评

问题回答正确。写作中有两处四字句,但都非紧句。隔句之字的位置欠妥,宜放在天地人间后。叶落与初收,摇落与所忧不对仗。  发表于 2020-10-15 15: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3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4 18: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赋班闲庭信步 于 2020-10-15 08:32 编辑

第八课作业:
1405闲庭信步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 典故)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字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 古人的陈句 )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分类  )、(析义  )、(做珠  )、(寻较  )、(  做骈)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1、实珠法
比如根据《蒙求》的源“孔明卧龙”做“实珠”并成骈句——“孔明隐于野,如天龙之闲卧。”这个方法即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2、虚珠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仲秋赋
1405闲庭信步
     
     玉律迁序,仲秋溢香。
     观夫金风飒飒飘于菊蕊,玉露莹莹泫于庾枝。凤竹环拥,桂花颔首;鸾山蔚荟,潦水秀姿。稻谷飘香,歌笑喧阗于陌头;阁楼披彩,欢娱自在于阶墀。
      若乃涉浅滩,巡曲岸。群鸥乍起,踏浪而飞;锦鲤悠游,凌波而现。水借风以势,濯尔缁衣;风凭水以威,拂人素面。垂兰倒映,化仙子若翡;青苔反转,点顽石若砚。
或若晨曦朗照,晓露香浮。山耸其雄,地怀其酬。松针墨染,枫叶霞流。树色寒而半山黛,朱光落而千江柔。
      至若玉盘悬于天穹,清辉共于万里。兰楸飐然,藤荷旎旖。寤寐辗转,音尘逸递。华堂举酒,衣黼黻而为章;岚翠弹筝,醉烟霞而振袂。而或流连湖畔,跰鲜轘辕。气绕光茫,物牵星阑。盈手之佳木芊眠,栖以白鹭; 湿衣之清流回盻,弥以素烟。至于泄银河以吐清辉,澄碧宫而生潋滟。故乡庭草,历历而在眼前;游子梦魂,悠悠而湿枕簟。
     嗟呼,花相似兮年年岁岁,人不同兮岁岁年年。日月如斯,心神期焉!

点评

问题回答正确。如果是新手,不是旧作的话,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作品,实属了不起。只有学习的份了。  发表于 2020-10-15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2258

帖子

22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99

优秀版主论坛元老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0-14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赋14期第八课作业:
天香
一、填空
1、“词珠”通常是( 两字)为一词、“骈珠”就是根据(典故 )而自己做的( 骈句)。

2、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 )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为什么词珠只取(两 )字为限呢?那是为了不与(古人的陈句)雷同。

3、旧塾做骈珠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分类)、( 析义 )、( 做珠)、( 寻较 )、( 做骈 )

二、简答
1、什么是典故?什么是典事?
答:“典故”是指用前代事应证今朝之说,或讽或引喻皆归此类。
而“典事”是指引当前事或物,来说明自己的看法观点,或指物或指事。

2、何谓实珠法与虚珠法?
实珠法是根据典故而作直接描述,使人一看即知道此句的出处来由。
虚珠法的特点是不直接提出,而采取一些婉转的方式。同样是“孔明卧龙”这个源做“虚珠”——“君子既归,不期三顾之遇。”此法即不直接说明典故的来源,通常是知道此典的人才能明白。比如此句,若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
即不能明白作者所言何出。必须要先知道“三顾茅庐”指的是刘备请孔明出山这个典故,才能理解含义。


附加题:以“仲秋”为题写一段赋。
时值仲秋,金风飒爽,围坐后庭,阖家欢畅。吃宫饼味醇之浓,明月高悬而亮。喜欢乐之气氛,享古色之悠扬。



点评

文章的灵活性。  发表于 2020-10-15 16:06
问题回答正确。写作中四个四字句,但无一紧句,除了四字句就是两个长句,句式结构单一,注意写你时壮、紧、长、隔等几种句式交替使用,增加.....  发表于 2020-10-15 16: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1 23:44 , Processed in 0.0803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