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静思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静思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2 19: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0课作业:
静思
一、填空题
1.《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2.(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教育)思想,可以体现《礼记》作品的思想。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
4.(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这三种类型,是《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
5.《礼记》多样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顶真)、(设问)、(反问)。
二、写作题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请根据《礼记·学记》中这句话进行创作。韵字不限,体裁不限。 
 附: 释义:坏事发生了再加以禁止,就遭抵触而难以奏效。过了学习的年龄然后学习,就勤苦也难有成就。杂乱地进行教学而不循序渐进,就会搞坏、弄乱教学秩序而不整饬。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互相切磋,就会学识褊狭浅薄而见识不广。  
赏析: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学习有所收获,他就必须做好这几方面的事:一是要抓住机会学习,趁着自己年轻努力作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纪大了想要有所作为,但是人老体衰,失去了人生中最佳的学习机遇,即使他耗费年轻时数倍的力气,恐怕也收效甚微。
   二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毫无章法。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没有学会爬就想跑”的学习方法只能使自己的学习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效果。三是要学会交流,广交有道德的朋友。在与朋友交谈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新见解、新知识、新思维。
七绝.初学<礼记.学记>感怀
少年不惜读书时,两鬓苍苍事已迟。
纵有千言难下笔,坐看斜阳挂树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1课作业:
静思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记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春秋左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一统天下、拨乱反正、清君侧、义形于色、正色立朝、冬裘夏葛、反经行权、
不一而足、千里一曲、不绝如线、不绝如缕、尊王攘夷、鱼烂而亡、不毛之地、
传闻异词、传闻异辞、母以子贵、一元复始、善善从长、国色天姿、九世之仇。

1.一统天下:《公羊传·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释义: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公羊传·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例句: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近义词:金瓯无缺
反义词:半壁江山

2.义形于色:《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释义: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例句:吴荪甫“~”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 ◎茅盾《子夜》五
近义词:义愤填膺
反义词:不露声色
3.不一释义: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例句: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近义词:不胜枚举
反义词:寥寥无几
而足:《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 
4.不绝如线:《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释义:原作“不绝若线”。 2.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3.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例句: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弱,不绝如线。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近义词:岌岌可危
反义词:牢不可破
5.不绝如缕:《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尊王攘夷:《 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 夷”,攻守易形,制止内卷化,指导方针是“尊崇周王室,诸侯不兼并,侵夺外夷地”。
6.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释义: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示例】: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例句: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近义词:荒无人烟
反义词:三山五岳
7.传闻异词:《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例句: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堕五里雾中。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近义词:众说纷纭
反义词:异口同声

8.一元复始:《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释义: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出处:《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例句:一元复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近义词:万象更新
反义词:停滞不前
9.国色天姿:《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
释义: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例句: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
近义词:国色天香
10拨乱反正:《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释义: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示例】: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例句: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近义词:旋转乾坤
反义词:积重难返
11千里一曲:《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
解释: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千里而一曲也。”
例句: 吾若万里长江,何能千里一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2课作业
静思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2.《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二、写作题
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在先进的指导思想下使我国快速进步,发展速度让世界称奇,被人称为中国速度。除了经济领域,中国基建速度和中国高铁速度等也被人称为中国速度,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它蕴含中国人的智慧、勤劳,既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也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请把中国速度与成语日新月异结合起来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附成语〔日新月异〕:
注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渔歌子.家乡
文/静思
红瓦白墙未可寻。琼楼高厦话如今。谈民生,慰人心。夕阳西下尽佳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静思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答: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就是不偏不倚,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首先要做的是“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当自己的处境不好时,要自己在自己身上找主观原因,而不是在环境或者别人身上找客观原因。

时时检点身心益--
处处谦和岁月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静思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但是条理不清,次序不明,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分理。《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治民事神,固学者事,然必学之已成,然后可仕以行其学。《论语》中的修身之道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篇》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10)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七绝.学而不厌
文/静思
清宵寂寂月光寒,冷案昏灯梦又残。
莫笑老夫今岁晚,情怀依旧昔年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5课作业
静思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1.)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儒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其道德人文主义以心性论为基础,而关于“良知”的学说则是儒家心性论的中心。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正确地指导如何处理人类社会中个体与整体、个人与他人的道德原则。
2.)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儒家学说重视整体,强调整体的和谐,认为个体价值只有通过整体价值才能体现,个人只有在整体(包括家族、集体和国家)中才能充分显示出自己存在的意义,个人的意志、情感也只有在群体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
3、)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儒家的人文主义哲学是与天道哲学相通的,这就是其“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和顺应。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建立了庞大、完整的道德体系,不仅把道德规范列举了出来,而且找除了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忠信是入德之门,行礼才能进入道德的文明领域,求仁才能进入道德的奥堂,并进而指出了进行道德修养的途径。在孔子看来,道德不是依赖于外部力量———上帝去获得,而是通过人们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实践(因道德植根于心)去获取。它强调人自身的因素,带有人文主义色彩。

2.简答什么是仁学?
答: 仁学即孔孟伦理学,其内容选自《论语》、《孟子》二书之精华。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用“仁学”一词专指孔孟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
仁学讲究:
1.以"孝"为"仁",即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这是"仁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以"礼"为"仁",即"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3."仁者爱人",即应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4."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5.提倡"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即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
二、写作题
请根据《论语》中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创作一首作品。题目“时光”或“时钟”,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五绝.时光
文/静思
弹指一挥间,流年去不还。
可怜迟暮下,惆怅恨身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讲作业
静思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一书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及其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儒学,而且有创新、有发展。
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品德教育
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在民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人们向善,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孟子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并为政治服务,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容易获得民心。
(2)学习方法
孟子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尽心、知性、知天”,指出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要获得高深造诣必须有正确的方法。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才能积蓄得深厚。积蓄深厚到一定程度,方可取之不尽,左右逢源。这和学书法先临帖、先入帖,然后再出帖是一样的。也就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没有一个书法家是靠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都是自己不懈努力写出来的。作家亦然。知识浩如烟海,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才能唯己所用,别无他路。
(3)教育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反对拔苗助长,他认为那样会适得其反。他强调注意注意方法的多变性,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要专注,反对三心二意。
同时孟子还强调学习榜样的重要性,以榜样的示范引领,教化百姓。
(4)家庭教育
如何对待子女的教育,孟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易子而教”。“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儿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现在不少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别的班而不在自己的班里,就是遵循了这个道理。

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主张加强社会教育。孟子要求执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提倡以榜样的示范引领,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是让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还主张教育要持养节气,“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培养“君子”、“圣贤”、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七绝.纪念主席诞辰127年有感
文/静思
青山绿水入眸来,别样情怀上满腮。
且让英魂流万古,年年今日寄馀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7课作业
静思
1. 简要回答题
本课我们对《劝学》篇进行了赏析,知道《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重要意义。
请简要回答
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答:作者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如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②从形式上看,请找出《劝学》中从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阐述观点,论证道理的经典句子。
答:从形式上看,《劝学》中从正面设喻,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
③《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什么。
答: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2. 写作题
①国计民生
注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②任贤使能
注释: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
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主题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热情讴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外交等方面不懈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的各行各业代表人士;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以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等。
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题目:最美奋斗者,也可以自己命题。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限!

成联 最美奋斗者
静思
舍弃小家,着一袭白衣,容颜难辨。
分争抗疫,看中华儿女,家国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8课作业
静思
1简要回答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
答: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主要成就:
1.创建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提出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3.提出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5.孔子的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6.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写作题
成语1:不饮盗泉
注释:比喻为人。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清正廉洁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约束、抑制自己的私念和贪欲的一种行为。
孔子言:“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年幼时,心灵是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膨胀,思想也随之复杂。坚强意志的人,就能够始终把清正廉洁放在心上,能经受各种诱惑的考验,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
古往今来,清正廉洁所蕴含的内容不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夫子对廉洁的诠释。清正廉洁不是口号,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相关。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今天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好干部,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题目:清正廉洁赋或自己命题!(先进人物各项各业都有,百度搜索)清正廉洁赋
成联 狄仁杰
宦海沉浮,疾恶如仇,总心系民生。
辅国安帮,政绩卓越,看开元盛世。
成联 陶渊明
四野可结庐,处处是菊香。
平生不折腰,代代传佳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1904

帖子

193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9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9课静思作业
1.简要回答老子的主要成就?
答;①天道理论,②辨证思想,③社会理论,④美学思想,⑤文学成就。
2.写作题:
⑴成语:上善若水
注释: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⑵资料:水,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国的现状看,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加之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请根据以上给出的资料,结合当今新时代对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
提示:主题内容广泛,题目可以任意选择。
七绝.上善若水
文/静思
玲珑清澈绿衣裳,装点人间日夜忙。
倘若人人心似水,山河尽是好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3:02 , Processed in 0.0607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