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水冰泪

成语典故班31-水冰泪笔记本

[复制链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4: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一课作业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一统天下、拨乱反正、清君侧、义形于色、正色立朝、冬裘夏葛、反经行权、
不一而足、千里一曲、不绝如线、不绝如缕、尊王攘夷、鱼烂而亡、不毛之地、
传闻异词、传闻异辞、母以子贵、一元复始、善善从长、国色天姿、九世之仇。

1、一统天下
【解释】: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公羊传·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例句】: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近义词】:独立王国
【反义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
2、拨乱反正
【解释】: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例句】: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
【近义词】:拨云见天、旋转乾坤
【反义词】:离经背道、每况愈下
3、清君侧
【解释】: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例句】: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4、义形于色
【解释】: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例句】:吴荪甫“义形于色”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
【近义词】: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反义词】: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5、九世之仇。
【解释】:指久远的深仇,原本指国仇等意义重大的仇恨,不适用于一般的私人恩怨,出自《公羊传·庄公四年》。
6、正色立朝
【解释】: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在朝廷上态度严肃。比喻不阿谀逢迎。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例句】:秀夫正色立朝,尚日书大学章句,训导嗣君。
7、冬裘夏葛
【解释】: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例句】:举得起,放得下,以便冬裘夏葛的同它换衣服。★清·吴趼人《痛史》第一回
8、反经行权
【解释】: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出处】:《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例句】: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反经行权,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近义词】:反经从权、反经合权
9、鱼烂而亡
【解释】: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
【出处】:《公羊传·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近义词】:鱼烂取亡
10、千里一曲
【解释】: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处】:《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例句】:吾若万里长江,何能千里一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5: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二课作业
   031—水冰泪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2.《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二、写作题
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在先进的指导思想下使我国快速进步,发展速度让世界称奇,被人称为中国速度。除了经济领域,中国基建速度和中国高铁速度等也被人称为中国速度,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它蕴含中国人的智慧、勤劳,既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也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请把中国速度与成语日新月异结合起来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附成语〔日新月异〕:
注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题港珠澳大桥
一桥通坦途,三地相融开盛世;
两岸生归梦,百年遥隔解相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3: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三讲作业
    031-水冰泪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中庸主要思想是修道,中和又是中庸的核心,即品德高尚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遵行道而修身,表现出来的形为也是有节度的。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修道。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中庸之道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提。

2.什么叫“中和”?
答: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成语: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满庭芳·方舱医院救治有感
  病毒传来,人群骚乱,纷纷宅内深藏。眼前灾祸,重任有谁杠。险重急难之际,总是那、医护匆忙。从不惧,风霜雨雪,责任未曾忘。
       新冠重症室,核酸检测,肺部曝光,却看得、而今不比寻常。此疫谁堪共说,多勇士、齐聚方舱。佳期待,无多时日,战疫美名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4: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四课作业
  031-水冰泪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1. “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1)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2)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3)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4)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5)恕。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6)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2.“礼”
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孔子遵从的礼是周礼,孔子主张“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所有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2. 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 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8.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篇》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篇》
1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1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A、成语:良师益友
【解释】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论语·季氏》。

     成联.老师
未言辛苦,培训学员耽日夜;
不负时光,传承国粹响云天。

B、成语:乐在其中
【解释】意思是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成联.学联
初入渔村,钻研对句难成寐;
狂翻讲义,惯习文章好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16: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五课作业
  31-水冰泪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的许多思想言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合。孔子提倡崇老尚古,希望恢复周礼,强调等级秩序,所以在论语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体现不是很强烈,但其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体现的很明显。具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说明。
①关于富强,论语中有“足民”即富民可以使民富足。
②关于文明,论语中讲道: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亲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向孔子请教克已复礼,实际上也是关于文明的体现,“见利思义,见危接命.”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③关于和谐,论语中讲道:"礼之用,和力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
④关于爱国,论语中讲到:“执于戈以卫社稷”“倾己以敬...修已,安人...修已以安白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可奇也。春秋时诸侯纷战,也产生了爱国的思想。君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君以爱国。在论语中敬业的句子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只有敬业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孔子曰: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忠岗位、激情工作才能快乐生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提醒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做好了本职,你的事业才能成功。
⑤关于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 ),其何以行之战”,“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诚信是君子立身之德,在孔子看来,不讲诚信的人是不好的处世态度。“道干乘之国,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便是大国,也要讲诚信才是能治国安邦。“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诚信也是君子修身的必修课之一。
⑥关于友善,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友善观在论语中也有明显体现。只有友善,才能构建和谐社会。1.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2.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完全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3、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4.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多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论语中的观点和思想,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是儒家学说中的思想。还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尤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2.简答什么是仁学?
答:仁学即孔孟伦理学,其内容选自《论语》、《孟子》二书之精华。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用“仁学”一词专指孔孟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仁学作为独立的思想文本,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
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
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具体为以下四个部分。
①以"孝"为"仁",即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这是"仁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②以"礼"为"仁",即"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
③"仁者爱人",即应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④"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5.提倡"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即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

二、写作题
请根据《论语》中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创作一首作品。题目“时光”或“时钟”,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七绝 . 时光易逝
瑞雪缤纷辞旧年,烟花五彩上云天。
奈何客里添愁绪,未有归期回洛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0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21-2-22 12:35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十六讲作业
   31-水冰泪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答: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孟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
(1)品德教育
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在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并为政治服务。灌输着“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教育,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容易获得民心,它能帮助统治者更好地管理天下。所以,教育是最有效的“得民心”的手段。
(2)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式上他强调“尽心、知性、知天”,指出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然后“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先把书读厚,然后再把书读薄。学习要“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也就是严于律己,“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断反思,最后形成自己的学问。
    (3)教育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引而不发,跃入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
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绝不能拔苗助长,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要注意方法的多变性,“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要因人而异,更要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在学习过程他强调要专注,反对三心二意。在方法上他还强调了榜样学习的重要性,“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
(4)家庭教育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孟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易子而教”。意思是交换儿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   
孟子在教育上还是个苦行者,“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关于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从两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孟子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还主张教育要持养节气,“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培养“君子”、“圣贤”、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七绝·纪念毛主席诞辰127周年
          文/水冰泪
一唱雄鸡万古芳,多年抗战美名扬。
沉浮沧海桩桩事,留与后人说短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12: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七讲作业
     31-水冰泪

1.简要回答题
本课我们对《劝学》篇进行了赏析,知道《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重要意义。
请简要回答
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劝学》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值得指出的是,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②从形式上看,请找出《劝学》中从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阐述观点,论证道理的经典句子。
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什么。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八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2.写作题
①国计民生
注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②任贤使能
注释: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
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主题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热情讴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外交等方面不懈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的各行各业代表人士;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以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等。
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题目:最美奋斗者,也可以自己命题。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高阳台.钟南山院长士
              文/水冰泪
       小巷烟浓,长街影寂,新冠华夏逡巡。可叹平民,居家不问阳春。钟翁步履匆匆处,是长怀,医者纯真。更欣然,一句隔离,万众遵循。
       滔滔病毒何曾惧,是不眠日夜,憔悴辛勤。这份情怀,谁不折服躬身。殷殷挽救苍生老,把平生、无限耕耘。换如今、气朗风清,万物氤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1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21-2-22 12:47 编辑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第十八讲作业
         31-水冰泪

1. 简要回答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二、答: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主要成就有:
①道德学说: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②政治学说: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③经济学说: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④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⑤史学思想: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dòng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⑥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写作题
成语1:不饮盗泉
注释:比喻为人。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清正廉洁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约束、抑制自己的私念和贪欲的一种行为。
孔子言:“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年幼时,心灵是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膨胀,思想也随之复杂。坚强意志的人,就能够始终把清正廉洁放在心上,能经受各种诱惑的考验,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古往今来,清正廉洁所蕴含的内容不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夫子对廉洁的诠释。清正廉洁不是口号,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相关。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今天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好干部,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体裁不限,题目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先进人物各项各业都有,百度搜索)

                凤凰台上忆吹萧·医护人员抗疫有感                             
                     文/水冰泪
       举国欢腾,病魔肆虐,忽教人事难安。却喜那,国家强盛,民众团圆。千里驰援无悔,情切切,病患床前,犹将那、些些汗水,挂满娇颜。

       手套面屏口罩,难掩却,盈盈笑意温言。更看得、体征监测,擦拭喉咽,每是那般细致。隔离处,仁爱相牵。责任在,自是春满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12: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九讲作业   

     031-水冰泪

1. 简要回答老子的主要成就?
答:老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一生的成就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概括:
⑴天道理论: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
⑵辩证思想: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
⑶社会理论: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⑷美学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⑸文学成就:老子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其次,老子在文章技巧上的成就。老子的文学技巧可归纳为:
①文简意高,文短味长,善于三字四字构成对句。②妙用比喻妙用对句。③老子文章都很容易理解,并不是“难识微妙’,但要从他的语言运用上找出它的妙处。④老子文章善于用矛盾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⑤老子文章是以明理的散文为本。⑥老子力求文工,一个道理常以数个同义词,反复论证,老子文章不求驾空、纤巧,而是靠实,叙述议论,辞正理备,《道德经》八十一章,从头到尾前后呼应条理清晰没有混淆之处,体现了结构服从主题的表现。
⑹哲学思想:《道德经》五千余言,言简意赅,是老子哲学、道家哲学的精髓。

2.写作题:
⑴成语:上善若水
注释: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⑵资料:水,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国的现状看,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加之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请根据以上给出的资料,结合当今新时代对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
提示:主题内容广泛,题目可以任意选择。

                                  一萼红.夏凉
                                 文/水冰泪
       夏凉天。素手疏团扇,着意弄冰纨。香汗微收,鬓云不整,拥坐懒听鸣蝉。忽忆起、来时风景,似有些、妖艳好便便。细密苔纹,暗熏花气,著意留连。
       借问谁家庭院,有桃花两树,九曲阑干。阆苑忽惊,婀娜丽影,好个魅力无边。看背影、轻盈体态,恍惚是、仙女降人间。慕羡犹生心头,有口难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12: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二十讲作业   

    31-水冰泪

一、简要回答庄子的辨证思想。
答;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1]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养生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是文学家、哲学家、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老子自然辩证法思想。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2]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2.庄子的辨证思想
可分为三个主要内容,
1、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无为,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动。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你不要妄动而要遵循规律。庄子指出对立事物之间,或者一种事物都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面之间相互转化,转化是对立双方发展、变化的结果,是自然法则所致,认为宇宙中的时间、空间以及万事万物都是无极的,认为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2、逍遥游。论幸福的两种方式。
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因为庄子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叫做万类霜天竞自由)。主张采用对比、宏观与微观的方法观察、认识事物,提出用不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运用对比的方法和采取宏观、微观等思想方法观察认识万事万物。
3、齐物论。论知识的三种层次,这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没有事物此的一面,也就没有事物彼的一面;没有事物彼的一面,也就没有事物此的一面,对立双方互为前提,缺一不可,这是事物的同一性,

二、写作题
1、出自庄子的成语一共有400多条,请选择其中的成语一条,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泉水干涸之后,鱼儿以微沫相互润泽,垂死挣扎,比喻人们在困境之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救助。然而庄子认为与其痛苦地“相濡以沫”,不如快乐地“相忘于江湖”。
【成语】: 青梅竹马
典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意思是: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青梅竹马
   文/水冰泪
停杯不恋酒香浓,思绪半流江水东。
犹记当年骑竹马,无嫌嬉戏谢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1:39 , Processed in 0.0731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