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庶陋斋主

小渔村成语典故班庶陋斋主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1课作业:
庶陋斋主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记录)体和(对话文)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一统天下、拨乱反正、清君侧、义形于色、正色立朝、冬裘夏葛、反经行权、
不一而足、千里一曲、不绝如线、不绝如缕、尊王攘夷、鱼烂而亡、不毛之地、
传闻异词、传闻异辞、母以子贵、一元复始、善善从长、国色天姿、九世之仇。
1)一统天下
【解释】: 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举例造句】: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近义词】: 独立王国
【反义词】: 四分五裂、一盘散沙
2)拨乱反正
【解释】: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举例造句】: 今天运将转,不过数十年,真人当出,拨乱反正。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二�
【近义词】: 拨云见天、旋转乾坤
【反义词】: 离经背道、每况愈下
3)义形于色
【解释】: 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出处】: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举例造句】: 吴荪甫“义形于色”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 ★茅盾《子夜》五
【近义词】: 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反义词】: 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4)清君侧
【解释】: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出处】: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举例造句】: 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
5)正色立朝
【解释】: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在朝廷上态度严肃。比喻不阿谀逢迎。
【出处】: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举例造句】: 秀夫正色立朝,尚日书大学章句,训导嗣君。(蔡东藩《宋史演义》第一百回)
6)冬裘夏葛
【解释】: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举例造句】: 举得起,放得下,以便冬裘夏葛的同它换衣服。 ★清·吴趼人《痛史》第一回�
7)反经行权
【解释】: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出处】: 《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举例造句】: 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反经行权,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近义词】: 反经从权、反经合权
8)不一而足
【解释】: 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而足也。”
【举例造句】: 两边摆地摊,售卖农家器具及乡下日用物件的,不一而足。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近义词】: 层出不穷、不壹而足
【反义词】: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9)千里一曲
【解释】: 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处】: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举例造句】: 吾若万里长江,何能千里一曲。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10)不绝如线
【解释】: 原作“不绝若线”。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兒就要断掉的线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出处】: 《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举例造句】: 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弱,不绝如线。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近义词】: 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反义词】: 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11)不绝如缕
【解释】: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出处】: 《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此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举例造句】: 音乐会上,演员的歌声不绝如缕。
【近义词】: 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反义词】: 牢不可破、安如泰山
12)鱼烂而亡
【解释】: 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
【出处】: 《公羊传·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近义词】: 鱼烂取亡
13)不毛之地
【解释】: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举例造句】: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近义词】: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反义词】: 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14)传闻异辞
【解释】: 传闻:原指久远的事,后指听来的传说;异辞:原指措词有所不同,后指说法不一致。指传说不一致。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举例造句】: 台事传闻异辞,我们如堕五里雾中。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近义词】: 说法不一
【反义词】: 众口一词
15)母以子贵
【解释】: 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举例造句】: 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近义词】: 母凭子贵
16)一元复始
【解释】: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举例造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17)善善从长
【解释】: 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出处】: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举例造句】: 我们只好善善从长,不要说出那般诛心的话,叫人听着寒心。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1回
18)国色天姿
【解释】: 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出处】: 《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颜夫人者,妪盈女也,国色也。”《汉武帝内传》:“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举例造句】: 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一回�
【近义词】: 国色天香
19)九世之仇
【解释】: 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
【出处】: 《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举例造句】: 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 ★章炳麟《菌说》�
【近义词】: 不共戴天
【反义词】: 百年之德


尊王攘夷、传闻异词不是出自《公羊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2课作业
庶陋斋主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2.《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二、写作题
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在先进的指导思想下使我国快速进步,发展速度让世界称奇,被人称为中国速度。除了经济领域,中国基建速度和中国高铁速度等也被人称为中国速度,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它蕴含中国人的智慧、勤劳,既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也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请把中国速度与成语日新月异结合起来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附成语〔日新月异〕:
注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七绝 贺中国高铁八纵八横即将建成



作者:庶陋斋主
八横八纵三经就,电掣风驰美梦圆。
捧日匡尧齐奋斗,阜成双百慰尊贤。
注:
三经:天时、地利、人和。
双百:此指建党建国两个一百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庶陋斋主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答: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自我教育。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中庸之道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和就是不偏不倚,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爱民如子
注释: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小令[黄钟]人月圆 举国抗疫
年初突发新冠疫,江汉即封城。八方援楚,屠龙搏虎,留命群生。

爱民亲子,急颁号令,举国扬旌。金汤华夏,瘟神遁迹,奏凯三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庶陋斋主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但是条理不清,次序不明,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分理。《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治民事神,固学者事,然必学之已成,然后可仕以行其学。《论语》中的修身之道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篇》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10)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成语: 欲速则不达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解释: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七绝 慢鸟先飞
事事皆当循直道,急功近利梦难圆。
精心劈画岂忧雨,慢鸟悬飞越峰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5课作业
庶陋斋主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论语中的思想言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的许多思想言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合。孔子提倡崇老尚古,希望恢复周礼,强调等级秩序,所以在论语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体现不是很强烈,但其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体现的很明显。
      1.关于富强,论语中有“足民”即富民可以使民富足。
      2.关于文明,论语中讲道: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亲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向孔子请教克已复礼,实际上也是关于文明的体现,“见利思义,见危接命.”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3.关于和谐,论语中讲道:"礼之用,和力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学知识在过去和当代在许多人眼里是件苦差事.迎来送往也常使人感到麻烦,孔子却能做“悦”“乐”“不愠"这实在是大气。
      4.关于爱国,论语中讲到:“执于戈以卫社稷”“倾己以敬...修已,安人...修已以安白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可奇也。春秋时诸侯纷战,也产生了爱国的思想。君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君以爱国。在论语中敬业的句子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只有敬业才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孔子曰:三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忠岗位、激情工作才能快乐生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提醒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做好了本职,你的事业才能成功。
      5.关于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 ),其何以行战”,“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诚信是君子立身之德,在孔子看来,不讲诚信的人是不好的处世态度。“道干乘之国,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便是大国,也要讲诚信才是能治国安邦。“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诚信也是君子修身的必修课之一。
    6.关于友善,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友善观在论语中也有明显体现。只有友善,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1)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2)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儒家学说中的许多思想,完全可以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体系之中。3)指导生态环境的保护。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4)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人多综合素质。
       由此可见,论语中的观点和思想,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简答什么是仁学?       答:所谓仁学是指孔孟伦理学,其内容选自《论语》、《孟子》二书之精华。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仁学”一词专指孔子孟子的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仁学作为独立的思想文本,最早由孔子提出。孔子深刻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修养、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后来,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道德境界)。
       继孔子之后,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至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思想内涵,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代,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观点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一经提出,便打破了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与人的完美合一。
仁学思想的主要部分具体为以下四个:
1)以"孝"为"仁",即根据血缘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于维持社会安定的普遍的伦理秩序,这是"仁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2)以"礼"为"仁",即"仁"就是一套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纲常礼仪。
3)"仁者爱人",即应将"孝悌"推广至社会上的所有人,这是"仁"学的核心。
4)"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学"的实施方法。
5)倡导"君子人格",这是仁学的追求目标,即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为生活楷模。

二、写作题
请根据《论语》中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创作一首作品。题目“时光”或“时钟”,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南吕·感皇恩 解甲伏案偶得
文/庶陋斋主
解甲能文,握管求真。趣高闲,心俊逸,典芳芬。时光易尽,机会难寻。叹青春,捱白日,怵黄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庶陋斋主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答: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一书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孟子及其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儒学,而且有创新、有发展。
孟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品德教育
强调社会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在民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人们向善,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推动社会进步。
孟子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并为政治服务,认为良好的道德教化比良好的政治更容易获得民心。
(2)学习方法
孟子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尽心、知性、知天”,指出了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独立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君子要获得高深造诣必须有正确的方法。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才能积蓄得深厚。积蓄深厚到一定程度,方可取之不尽,左右逢源。这和学书法先临帖、先入帖,然后再出帖是一样的。也就是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没有一个书法家是靠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都是自己不懈努力写出来的。作家亦然。知识浩如烟海,唯通过“尽心、知性、知天”,才能唯己所用,别无他路。
(3)教育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也就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反对拔苗助长,他认为那样会适得其反。他强调注意注意方法的多变性,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要专注,反对三心二意。
同时孟子还强调学习榜样的重要性,以榜样的示范引领,教化百姓。
(4)家庭教育
如何对待子女的教育,孟子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易子而教”。“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意思就是把自己的儿子让别人来教育,既能从严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伤害感情。现在不少老师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别的班而不在自己的班里,就是遵循了这个道理。

孟子的教育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孟子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主张加强社会教育。孟子要求执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提倡以榜样的示范引领,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是让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的和谐融洽、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同时他还主张教育要持养节气,“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培养“君子”、“圣贤”、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五绝 神州巨变
癸巳湘潭县,金乌耀九天。
神州生巨变,当谢一灵仙。
3.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这道题分外重要,我会按老师要求去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7课作业
庶陋斋主
1.简要回答题
本课我们对《劝学》篇进行了赏析,知道《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重要意义。
请简要回答
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答:
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就是指学习不可以停止。他从青色出于蓝色而又比蓝色更好、冰生于水而又寒于水的比喻,道出了学习才能使人进步的道理。他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例子,阐述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的道理,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广博的学习并每天都反省自己,才能改变知道怎么做人做事,才能不犯错误。他还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的话语,阐述读书、实践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皆不能偏废。
②从形式上看,请找出《劝学》中从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阐述观点,论证道理的经典句子。
答:
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反面设喻: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什么。
答:
《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荀子在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2.写作题
①国计民生
注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②任贤使能
注释: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
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主题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热情讴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外交等方面不懈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的各行各业代表人士;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以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等。
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题目:最美奋斗者,也可以自己命题。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七律 赞最美奋斗者--“宇宙第一修脚帝国”之陈远元
文/庶陋斋主
生在农家陈远元,刀挥足美大名煊。
助推铁佛除穷气,拉动紫阳成富源。
健脚迎来民众乐,脱贫带出世情翻。
能人何故红全国,时代清明头雁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8课作业
庶陋斋主
1.简要回答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
答: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主要成就:
1.创建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提出以“仁”“礼”为核心的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3.提出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5.孔子的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6.孔子的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写作题
成语1:不饮盗泉
注释:比喻为人。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清正廉洁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约束、抑制自己的私念和贪欲的一种行为。
孔子言:“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年幼时,心灵是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膨胀,思想也随之复杂。坚强意志的人,就能够始终把清正廉洁放在心上,能经受各种诱惑的考验,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
古往今来,清正廉洁所蕴含的内容不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夫子对廉洁的诠释。清正廉洁不是口号,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相关。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今天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好干部,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题目:清正廉洁赋或自己命题!(先进人物各项各业都有,百度搜索)清正廉洁赋

清正廉洁赋
以“洁身自好 方为贤子”为韵
观夫篱菊沐阳,梅枝傲雪。继而秉正风乃坚持,与贪念则隔绝。斯则如登之从善,日久年深;为政之清廉,冰清玉洁。防微杜渐,心内之鸣警钟;垂范率先,罗襟之佩玉玦。治沙之焦氏,魂牵兰考之黎民;循吏之牛君,躬耕内蒙之豪杰。
读书读史,正己正人。此乃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轻鄙贪荣,耐平头之清苦;远视霄汉,离大款之俗尘。租住于民房,小岗村之沈浩凄然离世;奉献于黎庶,齐大山之明义慷慨济贫。真情系之黎民,精神不死;灵根植于群众,瑰宝长存。
至其修德时和,束身自好。允所谓秉良心必惠于他人,做善事不虑之私自。轻财重义,不饮贪泉;扬善驱邪,追求真理。郎朗乾坤,翩翩君子。一身正气巍巍,两袖清风娓娓。
廉乃基石,贪则深渊。岂知基石固则宇稳,三观正乃途宽。古有羊续之悬鲤鱼,吏廉乃生懿伟;今传丰美之行使命,风正则誉高贤。
腐廉两立,冷暖自知。洁廉苦中有乐,贪腐乐极生悲。如其理想横空,理应发奋;贪心坠海,绝不可为。
征程骏马,碧宇骄阳。时代开新之无限,舵手治国之有方。亦当为民之勇敢勤劳,履职乃兢兢业业;办事之光明磊落,做人则正正堂堂。浩浩胸襟,擎天之玉柱;铮铮铁骨,架海之金梁。是为赋。
(韵依词林正韵)
注释:文中人物为焦裕禄、牛玉儒、沈浩、郭明义、羊续(古代)、毛丰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9课作业
庶陋斋主
1.简要回答老子的主要成就?
答:老子的主要成就大致有一下几点: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1.天道理论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一书的主旨。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初始态,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为化生万物的根源;道常无名,无为而无不为,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以柔弱胜刚强,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说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持之不得。道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万物的规,还是人生的准则。儒家以天、地、人为“三オ”,老子则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2.辩证思想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同时,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社会理论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天下有道,一切都自然而然。不标榜仁义,而自有仁义。等到以仁义相标榜,则意味着仁义已不复存在。
4.美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古朴、稚拙之外,老子也很推崇恬淡,认为“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平淡之美,也为很多人所崇尚,在宋代更成为一种审美风尚。
5.文学成就
老子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首先,《道德经》高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特定社会作用,对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好的文学作品是其实地再现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各种场景,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描写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们的各种现实关系,使读者获得关于历史和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各种正确认识,《老子》在这些方面有很大成就。其次,老子在文章技巧上的成就。仅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包容那么丰富的内容而且首尾贯通,这全赖作者写文章运用技巧之高超。老子的文学技巧可归纳为:①文简意高,文短味长,善于三字四字构成对句绘声绘色地描写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括图景。②妙用比喻妙用对句。③老子文章都很容易理解,并不是“难识微妙’,但要从他的语言运用上找出它的妙处。④老子文章善于用矛盾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在造句时信手拈来反正词,巧妙地结合一起使用它揭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如:有无、同异、美恶、难易、长短、上下、高低、前后、虚实、强弱等等。⑤老子文章是以明理的散文为本。自六经以下诸子百家论述,文章皆为寓理的工具,老子也不例外,但老子文章情节结构和表现形式,则别具特色。⑥老子力求文工,一个道理常以数个同义词,反复论证,再因语短而味长,理明而事核,而不觉重复;老子要文章形式从其内容不是“文章必以体制为先”;老子文章不求驾空、纤巧,而是靠实,叙述议论,辞正理备,《道德经》八十一章,从头到尾前后呼应条理清晰没有混淆之处,体现了结构服从主题的表现。
6.哲学思想
《道德经》五千余言,言简意赅,无一废字,已经是老子哲学、道家哲学的精髓了。如果非要从《道德经》中再提炼出精髓,两个字:“无”和“反”。在《道德经》中,无是道的别称。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万物是由道创生的,老子在此处又说万物生于无,可见无=道。这个“无”不是指什么都没有,而是说道无形无相,没有具体的属性。
7.老子的智慧
(1)无为而治; (2)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3)不进寸而退尺;(4)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5)治大国如烹小鲜;(6)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7)治人事天,莫若啬;(8)道可道,非常道
(9)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12)为之于未有
(1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4)强行者有志
(15)处其厚,不居其薄;(16)曲则全,枉则直
(17)大智若愚,大巧若拙;(18)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9)得之若惊,失之若惊;(2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1)无之以为用;(22)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3)慈、俭、不敢为天下先;(2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25)祸兮福之所倚;(26)不居功,功自言
(27)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28)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0)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3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3)持而盈之,不如其己;(34)损有余而补不足





2.写作题:
⑴成语:上善若水
注释: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上,善若水,指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
出处: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⑵资料:水,无毒,可饮用。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地球表面有72%被水覆盖。它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我国的现状看,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加之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请根据以上给出的资料,结合当今新时代对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
提示:主题内容广泛,题目可以任意选择。

意难忘 旱中盼雨
物燥风干。看枯焦赤地,神色颓然。田中忧旱重,胸内盼霖连。瞧见处、竟禾蔫。求雨降民安。庶黎苦、撕心揪肺,破胆摧肝。

何来绿水青山。赖高超论断,奋发征鞍。植荒原秀木,开绝地清泉。凭奋斗、绿千川。幸勇作人先。待明日、神州福地,有树皆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3574

帖子

415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157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优秀版主注册会员高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2 05: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20课作业
庶陋斋主
一、简要回答庄子的辨证思想。
答: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按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庄子认为,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但它不是虚空之无,而是涵盖了万有的无。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由此也决定了人对道的认识既不能是简单的经验认识,也不能是理性的逻辑推理,而必须是物我、主客为一的内在观照,即超验的形上学的观照。道由于其不可言说性和无限性,对道的体认实际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觉认知过程。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
因此,庄子对现存的各种知识系统均持蔑视态度,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并把他们统统归结为“道隐于小成,而言隐于荣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囿于己见,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二、写作题
1、出自庄子的成语一共有400多条,请选择其中的成语一条,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2、要求:请列出所有的成语,包括出处,注释。

成语:案剑瞋目

出处:《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注释: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七绝 题戍边军人斗寒
文/庶陋斋主
大雪朔风侵铠甲,戍边卫士战奇寒。
忠心赤胆御强寇,虎目圆睁不解鞍。

成语:白驹过隙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注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凶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七绝 退休感怀
文/庶陋斋主
解甲归田即退休,匆匆过隙岁难留。
幸逢已入新时代,雪岭山中一白牛。



1.不知所终
注释: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出处:《庄子•田子方》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国语•越语下》遂乘扁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2.不知天高地厚
出处:《庄子•让王》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注释: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深。形容骄狂无知。

3.不主故常
注释: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出处:《庄子•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4.材大难用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注释:原意是能力强难用于小事◇形容怀才不遇。

5.餐腥啄腐
出处:《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哧我邪?”
注释: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6.褚小怀大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注释: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7.唇竭齿寒
出处:《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注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8.尘垢秕糠
出处:《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注释: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10.沉鱼落雁
出处:《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注释: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9.成风尽垩
出处:《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注释:形容技艺高超。

11.虫臂鼠肝
出处:《庄子•大宗师》以汝为汝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注释: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12.踌躇满志
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注释: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3:03 , Processed in 0.0625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