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荷叶清露

小渔村典故班荷叶作业汇总

[复制链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4: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1课作业:
1438*荷叶魂
一、填空题:
1.《春秋》是中国(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代)演变的重要文献。
2.《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请查阅以下成语是否出自《公羊传》,并为其查注解、近义、反义、例句。(不得少于十条)
1一统天下
[解释]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例句]福北成了李鹏万的~,空气反而更紧张起来。
[近义]
独立王国
一齐天下
金瓯无缺
[反义]
政出多门
四分五裂
2拨乱反正
拨乱反正,汉语成语,拼音是bō luàn fǎn zhèng,意思是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出自《公羊传·哀公十四年》。
3清君侧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1]
中文名
清君侧
注音
qīng jūn cè
相关文献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释义
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出处
《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快速
导航
释 义示 例出 处英文解释用法历史事件
4义形于色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主持正义的心情表现在脸上。形:表现。
[拼音][yì xíng yú sè]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近义]
义正词严勃然变色义无反顾
义愤填膺
[反义]
心怀叵测无理取闹喜形于色
不露声色理屈词穷
5正色立朝
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成语出处: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6冬裘夏葛
【解释】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示例】举得起,放得下,以便~的同它换衣服。 ◎清·吴趼人《痛史》第一回
7反经行权
[解释]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出处]《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近义]
反经从权
8不一而足
[解释]《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后用以形容同类的事情很多,不可尽举。
[出处]《公羊传·文公九年》:“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例句]他喜爱小说,家里收藏了各种小说,古今中外的都有,~。
[近义]
恒河沙数
不胜枚举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层出不穷
不壹而足
不可胜数
所在多有
举不胜举
[反义]
寥寥无几
屈指可数
9千里一曲
解释】: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出自】:《公羊传·文公十二年》:“曷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举止随便,不拘小节
10不绝如线
[解释]1.原作“不绝若线”。2.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3.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
[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近义]
危如累卵
岌岌可危
不绝如发
不绝如带
[反义]
安如泰山
牢不可破
一统天下不是,其它都是出自公羊传

不绝如缕、尊王攘夷、鱼烂而亡、不毛之地、
传闻异词、传闻异辞、母以子贵、一元复始、善善从长、国色天姿、九世之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4: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荷叶清露 于 2021-2-27 15:09 编辑

38*荷叶
成语典故班第12课作业
一、填空题
1.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2.《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二、写作题
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在先进的指导思想下使我国快速进步,发展速度让世界称奇,被人称为中国速度。除了经济领域,中国基建速度和中国高铁速度等也被人称为中国速度,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它蕴含中国人的智慧、勤劳,既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也是中国的骄傲。
下面请把中国速度与成语日新月异结合起来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附成语〔日新月异〕:
注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五绝
天宫方揽月,奋斗复探洋。
朝夕光阴迫,图新喜自强。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353&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4: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荷叶清露 于 2021-2-27 15:19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38*荷叶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
答: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不善也不恶的“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它是由子思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且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作“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人一己百
论材质大千有异,或为栋梁,或为瑚琏;
况风霜方寸增愚,颜回一试,子贡百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4: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38*荷叶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仁礼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学而优则仕,名正言顺。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1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德不孤,必有邻。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道不同,不相为谋。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巧言令色,鲜矣仁。
9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0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
秋风尽扫寻常叶,满地伤浸露枫凋,经霜柳谢;
冬雪与增偃蹇姿,凝眸喜披银柏劲,着素松虬。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0564&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5课作业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的许多思想言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合。孔子提倡崇老尚古,希望恢复周礼,强调等级秩序,所以在论语中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体现不是很强烈,但其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体现的很明显。
2.简答什么是仁学?
答:仁学即孔孟伦理学,其内容选自《论语》、《孟子》二书之精华。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用“仁学”一词专指孔孟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

二、写作题
请根据《论语》中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创作一首作品。题目“时光”或“时钟”,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时逸时劳,时喜时悲,未见光阴流指隙;
其来自隐,其深自浅,早镌记忆在额头。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id=40656&ext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6课作业
1.简要回答孟子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主张。
答:
2.写作题
经典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1949年9月2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同时也是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作品,或成联两幅,题目不限,体裁不限!

茫茫人海淹倭寇;
滚滚车轮碾蒋顽。

呵护有工农,微火星星,万里迂回成烈焰;
相依如肘腋,美军赫赫,一江跨过煅金刚。

3.课外阅读《孟子》全文,体会孟子的思想,更好的运用到当今的生活学习中去。
http://chinaxiaoyucun.com/forum.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38*荷叶
成语典故班第17课作业
1.简要回答题
本课我们对《劝学》篇进行了赏析,知道《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重要意义。
请简要回答
①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答:作者用形象的比喻,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四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②从形式上看,请找出《劝学》中从正面设喻和反面设喻阐述观点,论证道理的经典句子。
答: 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③《劝学》在写作上的再一个特点是什么。
答:再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
2.写作题
①国计民生
注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②任贤使能
注释: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
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主题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热情讴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最美奋斗者”为榜样,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过程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基层优秀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外交等方面不懈奋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的各行各业代表人士;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以及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等。
请根据以上资料,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题目:最美奋斗者,也可以自己命题。体裁不限,韵字不限!
新冠肆河北,不日至廊坊。
小区不许出,教学又上网。
出入要凭证,附照盖公章。
午时封全城,照片焦人肠。
明亮眼镜店,危难冲向前。
妻子帮处理,丈夫忙拍片。
全校数百人,不要一分钱。
霎时难题解,上下得心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38*荷叶
成语典故班第18课
1.简要回答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
答:1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2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3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4.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5史学思想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
6美学思想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写作题
成语1:不饮盗泉
注释:比喻为人。
出处:《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清正廉洁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是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的约束、抑制自己的私念和贪欲的一种行为。
孔子言:“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在年幼时,心灵是纯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的膨胀,思想也随之复杂。坚强意志的人,就能够始终把清正廉洁放在心上,能经受各种诱惑的考验,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
古往今来,清正廉洁所蕴含的内容不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夫子对廉洁的诠释。清正廉洁不是口号,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相关。
请根据以上资料,结合今天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好干部,创作一首歌颂时代先进人物的作品,体裁不限,韵字不限!或成联两幅。题目:清正廉洁赋或自己命题!(先进人物各项各业都有,百度搜索)
清正廉洁
身为百里心常惧,莫取一家膏与脂。
黎庶心安邦本固,舟船楫覆水鱼离。
家慈退鲊传千古,昌邑封金畏四知。
惟有不贪方是宝,爱民拒腐此生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十九次作业
38*荷叶
一简要回答老子的主要成就
答:老子写了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中体现了
1天道理论,由儒家的三才发展为四大。
2辩证思想,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3社会理论,道本自然,自然无为支配宇宙万物,是人类信守的行为准则。
4美学思想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5文学成就很高。
6哲学思想其精髓为无反二字。
7其智慧多多。

二写作题

大象本无形,方圆随器呈。
泥沙浑无拒,禾稼赖其成。
磅礴居卑位,川原奔远程。
莫言涓滴少,相惜万山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28

帖子

7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1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5: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38荷叶
成语典故班第20课作业
一 简要回答庄子的辨证思想。
答: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但它不是虚空之无,而是涵盖了万有的无。所以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由此也决定了人对道的认识既不能是简单的经验认识,也不能是理性的逻辑推理,而必须是物我、主客为一的内在观照,即超验的形上学的观照。庄子曾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这里的至知,就是从知进入到不知的浑池的能观照一切的知识境界。道由于其不可言说性和无限性,对道的体认实际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觉认知过程。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因此,他对现存的各式知识系统持蔑视态度,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并把他们统统归结为“道隐于小成,而言隐于荣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囿于己见,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二 写作题
1 出自庄子的成语一共有400多条,请选择其中的成语一条,根据注释,创作一首作品,题目不限,韵部不限!或成联两幅!
题尾生抱柱
(一)
痴情问几许,任肆虐洪波,齐腰灭顶肯移步;
一诺胜千金,惊纷纭俗世,化石望夫共真心。
(二)
守约未肯惜性命;
临流适可证真情。


1.哀莫大于心死
注释: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2.爱人利物
注释: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出处:《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3.安常处顺
注释:安习惯于;处居住,居于;顺适合,如意。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4.安时处顺
注释: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5.安室利处
注释: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出处:《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6.安危相易
注释: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出处:《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7.安之若命
注释: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处:《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案剑瞋chēn 目
注释: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出处:《庄子•盗跖》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9.白驹过隙bái jū guò xì
注释: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凶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10.百舍重趼 jiǎn
注释: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长途奔走,十分辛劳。亦作百舍重茧”。
出处:《庄子•天道》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淮南子•修务训》昔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百舍重趼,不敢休息,南见老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5:28 , Processed in 0.0618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