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绝谷画蝶1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跟帖处

[复制链接]

2

主题

666

帖子

7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11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4 18: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123 有凤来仪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一)“仁”。 《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a、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b、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c、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d、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e、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二)、“礼”。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孔子遵从的礼是周礼,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孔子主张“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所有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c.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d.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e.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f.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g.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h.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
i.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j.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乐山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七绝 山水之乐
山留水影如描黛,水绕云山似拨弦。
但得常于山水处,不成归去亦端然。

点评

问题回答正确,诗也写的好  发表于 2020-12-15 06: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6

帖子

3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4 1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花树 于 2020-12-15 07:22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010千花若素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1.答 :《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2.答: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论语》警句
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
10.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安贫乐道:安于贫穷的境遇,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论语》之《学而》
以此为意创作

西江月     
文/千花若素
月色清风秋夜,茗香淡墨轩窗。稀疏翠竹倚东墙,影覆黄花篱上。
旧梦何妨一笑,流年枉自多伤。繁华过眼已生凉,且听渔樵歌唱。

点评

问好同学,简答题回答正确,写作题完成也非常好,向你学习。  发表于 2020-12-15 10: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437

帖子

246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5 10: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0-12-15 10:49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007-浪淘沙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孔子的“为己之学”,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高自己,就不管不顾他人了。古人云“学不躐等”(《礼记·学记》)。他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为学之次第,即首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如此。这种治学理路后来发展到宋代,产生了“公、私领域”之分。根据余英时先生的观点,在王安石那里,就已经出现了“公、私”的分界。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可以算得上“私”;但儒家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将其运用到社会公共领域,用于为政治国,那就是“公”。其实,从这里来看,所谓的“公、私”的划分,在先秦孔子那里就已经显露端倪了。“为己”即是为“私”,“为人”即是为“公”。古代的学者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而学习,然后才去从政,去“为人民服务”,而现在有的学人不管自身素质如何,一心想赚取功名利禄,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自然是要不得的。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1.不亦乐乎
【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自】《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 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自】《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 成仁取义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5. 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 当仁不让
【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8.名正言顺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9.博文约礼
【解释】博:广泛;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0.不耻下问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不亦说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五绝·有朋自远方来
文/浪淘沙
竹静院生凉,花深袂染香。
重逢重九日,痛饮一千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7

帖子

401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401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15 11: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78

帖子

105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57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15 18: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水晶作业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1. “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
(1)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
(2)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3)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4)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5)恕。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6)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2.“礼”
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孔子遵从的礼是周礼,孔子主张“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所有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2. 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 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篇》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篇》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10、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

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每一份工作,都是在奉献,在辛勤的付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都能给我们启示,让我们感悟。

鹧鸪天 清洁工人
水晶
扫帚频挥净小城,霜尘两鬓伴晨星。忙中未拭岑岑汗,心底常怀暖暖情。
除污垢,铲层冰。街衢换貌笑容生。斜阳又映躬身影,直到中天小月明。

点评

作业认真,小令写的好,学习  发表于 2020-12-15 22: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99

帖子

7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9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5 22:5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05-紫璇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但是条理不清,次序不明,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分理。《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一)“仁”。
     “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
    1、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儒家认为,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孝、悌说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但是儒家宣扬的孝是愚孝,是无条件的服从,是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名教。
    2、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论语》所说忠,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它包括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朋友的义气。
    3、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4、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
    5、恕。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6、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二)、“礼”
    1.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譬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孔子遵从的礼是周礼,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孔子主张“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所有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1.古人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即首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如此。
    2.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关于孔子的“正名”,齐景公大为叹服,连连称善,并进一步发挥说,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那么即便有粟米满仓,我哪里能够吃得上呀!可见名正言顺在为政治国中是多么重要。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篇》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篇》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篇》
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答:
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句:文质彬彬形象好(紫璇)
对句:名声赫赫道行高(紫璇)

五绝.文质彬彬
文/紫璇
咋看风流客,青衣倜傥人。
谁知羞粉貌,甚是笑清纯。

点评

问好学友,作业认真仔细,尤其诗作精彩,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2-16 14: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85

帖子

121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14

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16 13: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冰泪 于 2020-12-16 14:12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十四课作业
  031-水冰泪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1. “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1)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2)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3)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4)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5)恕。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 (6)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2.“礼”
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孔子遵从的礼是周礼,孔子主张“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所有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2. 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 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8.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篇》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篇》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篇》
1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篇》
1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A、成语:良师益友
【解释】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论语·季氏》。

     成联.老师
未言辛苦,培训学员耽日夜;
不负时光,传承国粹响云天。

B、成语:乐在其中
【解释】意思是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成联.学联
初入渔村,钻研对句难成寐;
狂翻讲义,惯习文章好赋诗。





点评

问好冰冰,作业完成认真仔细,而且我们二个非常有默契,哈哈  发表于 2020-12-16 16: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20

帖子

2049

积分

贵宾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49

贵宾会员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注册会员金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6 16: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翰墨韵香 于 2020-12-16 16:21 编辑

成语典故班第14课翰墨韵香作业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但是条理不清,次序不明,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分理。《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一、“仁”。
“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

1、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儒家认为,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孝、悌说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但是儒家宣扬的孝是愚孝,是无条件的服从,是封建专制主义,是维护封建宗法家族制度的重要纲常名教。

2、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它包括对君主的忠诚和对朋友的义气。
3、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4、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直心肠,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

5、恕。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

6、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二、“礼”

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譬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 学 无 止 境        古代人先学习然后才入政,未闻通过从政而学习的。大概道的根本在于修身,而后才旁及于治人,为政的方略在书本上都有。读了然后知晓,然后才能践行.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

1.言必信,行必果。
2.道不同,不相为谋。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 限


诲人不倦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一、赠恩师
点拨之中,最难忘诗词得趣,谁知岁晚成知已;
耕耘以后,禁不住谈笑忘忧,只道天涯若比邻。


《谢师赋》
     学赋于此兮,相聚逢秋。分别之期将至兮,叹时岁之难留。感贤师兮秉启蒙,叹愚钝兮 知愧羞。习赋兮,常是彷徨难定;得花兮,便能欣喜去忧。点滴积累兮,学友相酬。忆晨昏学兮,渡古典方舟。明月当空兮,灯前奋笔;赋文点评兮,堂上凝眸。渴求必得兮,解惑谦修。徘徊辞林兮,孜孜以求。
    嘻! 是谓;玉不雕兮难成器,老不学兮难运筹。赋藻乾坤兮,积涓细兮而成海;诗辉日月兮,融精华兮风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

帖子

3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4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16 19: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19-闲庭信步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但是条理不清,次序不明,很难对其思想进行概括、分理。《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治民事神,固学者事,然必学之已成,然后可仕以行其学。《论语》中的修身之道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篇》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篇》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篇》
10)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成语: 欲速则不达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解释: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七绝 慢鸟先飞
事事皆当循直道,急功近利梦难圆。
精心劈画岂忧雨,慢鸟悬飞越峰巅。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2.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3.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七律.好学
19-闲庭信步
须发微霜志不休,
躬身自省竞风流。
星光常伴书台晚,
粝食粗衣守北楼。

点评

问好同学,学习认真,作业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2-17 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46

帖子

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11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2-17 19: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默昱辰 于 2021-2-22 12:26 编辑

15-丁木成语典故班第14课作业

一、问答题
1.简答《论语》的核心思想。
答:《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其核心思想是“仁”、“礼”。
1) “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论语》的“仁”,即仁德,它蕴含了君子所有必须具备的道德品性和个人修养。(1)孝。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忠的基础。(2)忠。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3)信。“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4)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 (5)恕。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6)其它。如先难而后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刚、毅、木、讷;其言也讱; 恭、宽、信、敏、惠;…… 等等。
2)“礼”
仁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礼是外在的表现,礼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孔子遵从的礼是周礼,孔子主张“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所有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2. 简答《论语》中的修身之道。
答:儒家的治学本意就是先要把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然后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也即“打铁先须自身硬”。古人为什么强调“学而优则仕”。只有学好了,治国安民的方略学到家了,然后再从政去将其学以致用,那么就不但做到了修身,而且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3. 论语中有很多的格言警句,请找出你喜欢的十条。
答:
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篇》
2.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篇》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4.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篇》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
6.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篇》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二、写作题
请从《论语》中找出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二幅),韵部不限!
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定风波
作者:丁木
锦鲤随波向紫微,雏鹰放胆战文闱。恰似浮云遥在眼,高远,满园桃李夺雄魁。
竞逐寒窗何惧冷,引领。一朝恣意正初飞。但使精金须百炼,施展,从来裘马自轻肥。

点评

问好同学:作业完成的好,学习了。  发表于 2020-12-23 11: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3:45 , Processed in 0.0688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