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笑嫣

小渔村元曲九期全体毕业学员作业汇总贴

[复制链接]

0

主题

1572

帖子

15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7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28 21: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草公子 于 2020-12-30 08:12 编辑

花草公子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5讲毕业答卷
学号:曲901   网名:花草公子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它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根据作用分,分为元杂剧和散曲。杂剧也叫剧曲,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即舞台动作),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散曲无科白)。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不过,“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杂剧又称之为乐府。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也叫散套、套曲)两类。散套联合同宫调或管色相同的多支曲子组成,首尾一韵到底。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
三个时期:   
①初期
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②中期
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③末期
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
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
4)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往往追求团圆结局。
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①从形式上看
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散套”在后面会作专门的讲解。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②从格律上看
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在注意格律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但实际上,散曲的格律及音律方面的要求比词更加严格。
③从特质上看
曲学大家任讷先生在《散曲概论》中有精当的见解: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浅,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则为婉约。词尚意内而言外,曲为言外而意亦外。这些我们以后会与大家详细介绍;从音韵上看,北曲入声字派人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字。‘大家记住一点,北曲是没有入声字的,但南曲的曲谱还保留有入声字,具体留着以后去讨论吧,咱们主要以学习北曲为主。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
①什么是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②《中原音韵》的内容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
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
周氏以“中原之音”为依据,以北曲杂剧作品为对象(周德清对曲韵的归纳主要以元曲四大家的作品为依据),总结其发声规律,收集了北曲中用作韵脚的常用单词五千多个,将声韵规范为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在当时北方方言中实际已无,故分别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平声则又分为阴平和阳平。
第二部分
“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第三部分
“作词十法”(元人把曲亦叫词),主要表述了周氏的曲学理论主张。“十法”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对偶、末句和定格。
归纳总结词与曲的区别:
    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如:〔中吕•山坡羊〕苏武持节)。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
①曲调
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②标题格式
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如:中吕、越调、双调、仙吕等,就是这首曲子的宫调。
第二部分如:我们平常说的“山坡羊”、“醉花阴”,就是一个曲牌,这比较类似于宋词的格式,但是语言更自由,感情更直白一些。
第三部分如:“秋思”、“渔夫”等,指所表达的主题,也就是题目。
③什么调
喜春来—中吕、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醉中天—仙侣、干荷叶—南吕、山坡羊—中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
中原音律分十九个韵部,分别为: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十九个韵部。每个韵部之下又分为平声、上声、去声。
①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 不过,从曲谱来看,阴平、阳平差别不大,没有必要严格区分。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以上仍然是就用韵的平仄而言,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
②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上声和去声虽然同属于仄声,但是在元曲里,上声韵比较接近于平声韵。所以在该用上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平声,该用平声韵的地方,偶尔也可以改用上声,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可见不是用平,就是用上,这就是元曲中的平上互代现象。如果没有要求,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可灵活运用。
③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从我们前面的例子中,发现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上面我们分析了20多首〔天净沙〕的例子,其体裁短小,基本是平仄相间的律句。
④非律句
元曲虽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
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等书的记载,有如下10种:
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我们这个班中很多朋友学过辞赋了,这种扇面对,就是我们在辞赋中学过的隔句。大家都还记得吧,这种句式在辞赋中亦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
前面我们交流了,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
在宋代词作叠字运用中,最为赞赏的是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对叠字,超然笔墨恒蹊之外,确实是大胆的创新。这十四字内包容着千种愁情、万斛怨恨。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
①什么是小令?
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点: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摘调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五种形式。
②重头小令
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③带过曲
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
④散曲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
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 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我前面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每首元曲的前面都冠有类别名、宫调名、曲牌名和曲题名。
⑤套曲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数。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
⑥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异同点
答:
①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②不同点:
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
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
①衬字
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②衬字的特点: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小令所用的衬字相对较少,南曲更要少用或者不用,套曲、杂剧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从意义上来说,衬字往往是些无关重要的字。从音韵上说,衬字不能用于重音。
从衬字的作用说,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衬字用得恰当,可使句法灵活多样,能增强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
③衬几个字?
答:
答案是: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注意:衬字均不拘平仄当然衬字还有十几,几十不等,有些曲子的衬字比曲字还多。有些衬字可多至曲字五倍以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72

帖子

15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72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28 21: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草公子 于 2020-12-30 08:16 编辑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
①什么是幺篇?
戏曲音乐名词。 同曲变体连用。 在北曲中, 一个曲牌被反复运用, 一般从第二曲起称为幺篇。
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我们在读北曲或北曲谱时,经常可以看到“幺篇”之谓,或写作“么篇”,也有简作“幺”或“么”的。

1“幺篇”与“词”的关系
“幺篇”,标示着北曲的一种体制形式。它的产生应该比较复杂,与词的“遍”、“换头”等有渊源,当然也与作者用它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或加大容量有关。关于“幺”字的来历:一是认为“幺”字是“后”字的简写,用来表示后一篇。二是认为源于唐宋大曲大遍中的一遍“衮”,“幺”字是“衮”字的略写。三是认为北曲中的“幺篇”来源于词的下片。
2“幺篇”与“重头”的关系
同调重头小令与幺篇很相似,都是同一曲谱重复使用,但它们却有本质之别。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型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么篇与重头不同,重头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这样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曲之“幺篇”与“重头”是不同的。
重头用于小令,即是重复前曲,类诗词之联章,是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填写数支曲子,或曰一组曲子。通常为四支(或曰不低于二支),亦可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也可整组一题。可每首一韵,也可整组同韵。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
①什么是集曲?
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②集曲中的“集”与“犯”。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③集曲的写作要求
集曲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1)在名称上,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
2)在宫调上,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曲谱中有规定,如有些曲牌既属于仙吕宫亦可属于中吕宫,就叫“相通”)。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
①什么是散套
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②散曲中的散套的分类
分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
在曲谱中,其曲谱句、字数一般是较为固定的(当然衬字除外),但也有一些调的句、字可以增、损。
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载曲调315章当中,有14章是注明:“句字不拘,可以增损” 。
王力在《曲律学》中也曾提到:如:南吕〔玄鹤鸣•哭皇天〕就是《北词广正谱》所谓“句字不拘,可以增损,周德清释注”的。还有刘长年在《格律新编》中指出了增损的曲牌。
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如上面我们罗列的这些曲子。曲字的增损很复杂,一个曲牌有可能有多种体式。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
①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
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
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
②韵字运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规定去押韵,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1)借韵:
在正常押韵时偶然有一韵字押到所规定的韵部之外,但其音又很相近,在曲中不视为出韵,而称之为借韵。
(2)赘(zhuì)韵:
即本来可以不用韵的地方,而作者因为一时方便,就多押了一两个韵脚,如果押同一韵部我们称之为赘韵,有些情形和赘韵非常相似,就是在可以不用韵的句子里用邻韵煞句,这种情况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准赘韵。
(3)暗韵:
所谓暗韵就是在句子的中间穿插进一个韵字,故此称此为暗韵或句中韵。
(4)重韵:
即在同一首曲子里有两个以上相同的韵脚。 重韵在诗和词中大都忌重韵,惟有曲不忌重韵,为什么不忌重韵,这大约有三个理由:一是有些曲韵比诗韵更窄(如支思、桓欢),不得不以重音效为抵偿;二是散套中,曲子组成多,套数也是每套一音韵;特别是在杂剧里,每折一韵,需用的韵脚比诗词多数倍;三是曲是比较大众化的东西,一般民众是不忌重韵的。
(5)失韵:
即该用韵之处未用韵。曲韵本来是很密的,偶然一处不用韵也不显得十分严重。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
①什么是杂剧套数?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关于借宫,下节课再作交流。
②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
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③杂剧的结构: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有五本,其中第二本就有五折,其余每本都为四折,共有二十一折,其实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
(4)楔(xiē)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煞(煞尾):与散套的煞类似,也叫“尾”“煞尾”“随尾”等,指每一折剧曲的结尾一曲。
(6)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
①什么是借宫?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②借宫的原则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③哪些套曲可以借宫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来自仙吕)柳叶儿、(来自中吕)山坡羊、(即随尾,来自南吕)黄钟尾、(来自商调)挂金索。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
来自双调的有:太平令、梅花酒、收江南、牡丹春、七兄弟
来自仙吕宫的有:金盏儿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煞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黄钟宫:神仗儿
来自双调:水仙子、荆山玉、竹枝歌、收尾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来自正宫: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伴读书、笑和尚、白鹤子、双鸳鸯、蛮姑儿、穷河西、六么遍、菩萨蛮、啄木儿煞
来自仙吕:六么序、后庭花
来自南吕:隔尾、干荷叶
来自双调:镇江回、乱柳叶、风流体
来自越调:三台印
来自般涉调:哨遍、脸儿红、墙头草、墙头花、煞、尾声、耍孩儿、急曲子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来自仙吕:醉中天、醉扶归、三番玉楼人
来自双调:收尾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来自黄钟宫:节节高、四门子
来自正宫:小梁州
来自仙吕宫:赏花时、村里迓鼓、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上京马、四季花、双雁子
来自中吕:山坡羊
来自双调:雁儿落、得胜令、春闺怨、牡丹春、秋江送
来自越调:酒旗儿
来自商角调:应天长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来自小石调: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
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借宫曲牌最多的是正宫,可借32调;其次算中吕和商调,分别为31调和23调
注意:借宫的注意事项:
剧套套式用曲多在7---14支之间;而散套少则二三支,多则可达20---30支。
剧套太短不足以舒展剧情,太长则影响演员体力和观众兴趣。而散套系清唱、吟咏,比较自由,因此长短不拘。
④杂剧的体式特征
(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这中间夹有宾白及科范。
  宾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
  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元杂剧剧本中的科表示四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物一般的动作。
  二是表示人物的表情;
  三是表示武打动作
  四是指剧中穿插的歌舞动作。
(2)音乐体制: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可都不唱,只用旁白。
(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指男演员
    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员
    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
为写一首好的曲的具体感受。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手,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安排。
开头写什么,之间这什么,结尾写什么?要有编故事的能力,能力当然需要培养。什么是培养?多看、多模仿、多写!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写作水平。反之,不写,怕写,永远体会不到其中的真谛和奥妙。
最后,作者还要经常深入生活,了解当地人文、地理和环境,要洞察细微。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还有,写不好不要紧,一定要敢于下手写。
第一步写的快,第二步写的好。好在反复修改。
二、写作题
1、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例曲:
〔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
元代:乔吉
恨青青画桥东畔柳,曾祖送少年游。散晴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球。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空惊散梢头。一双锦鸠。何处忘忧?听枝上数声黄栗留,怕不弄春娇巧转歌喉。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殢风流还自怨风流。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荫苍苔石径纲。只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只要你重温灞陵别后酒。如今时候,只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
曲谱:〔商调•集贤宾 〕
〔集贤宾〕×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仄平平(韵)。×××、×平×厶,×××、×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逍遥乐〕×平平去(韵),×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醋葫芦〕×厶平,×厶上(韵,可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上(韵,可平)。×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
〔浪里来煞〕平去平(韵),平去上(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去平平(上)去上(韵),+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
答题要求:
1、自己复习讲义认真完成答题!
2、允许韵字重复,切记不可过多,不重复使用更佳。
3.注意对偶部分:
〔集贤宾〕“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
〔逍遥乐〕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鼎足对。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
4.答题截止到12月30日 晚10点统计。
答:
〔商调•集贤宾〕至车站匆匆就走
作者:花草公子
至车站匆匆就走,几度异乡游。忘山里、黛烟何薄;想院边、大树孤优。情意深、曾遇娇花;心事长、空错青秋。不明道初纤玉手,谁知汝、伤损霜头。鸳鸯終化恨,鸾凤始成仇。
〔逍遥乐〕城池人瘦,梦幻田多,村庄户幽。总想髫年,那般纯、惊醒新愁。散乱着床被拒收,但愿得、昏暗神游。泥墙还厚,小鸟犹欣,壕水方柔。
〔醋葫芦〕唐县天,尧帝畴。绿绦长可系金鞍,清月亮时围菌楼。羊群今囿,陵无殿倒谁来修?
〔浪里来煞〕河下砂,岸上柳。不能说话把身留。唯需要萧郎替守,什么时候?泪光每向远归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4

帖子

7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29 09: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九期毕业学员作业汇总   曲913十字
小渔村曲九期第一讲作业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它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其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元曲四大家”。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请分别写出你喜欢的曲人、你喜欢的曲牌、你喜欢的5首曲作品。(可以百度搜索)
喜欢的曲人:
张养浩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关汉卿  《大德歌•夏》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白  朴  《寄生草》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白   朴  《沉醉东风•渔夫》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四海相逢骨肉亲,人生所贵在知己。
马致远   《落梅风》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光阴无休止,那些绽放的、飘飞的、消失的,都变成了曾经。
4、试作一首〔越调•天净沙〕秋,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注意:1)前三句要形成鼎足对,2)韵字的运用。3)越调适合制作陶写冷笑,哀怨的作品。
【越调•天净沙】秋思
西风衰柳零凋,芦花逝水沦飘。岭岫浮云净扫。长桥夕照,飞鸿声入青霄。

小渔村曲九班第二讲作业:
1、试作一首〔双调•沉醉东风〕 XX怀古,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注意:一二两句;三四两句要形成对偶。
2、作曲步骤:
a、首先复制并黏贴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例1:〔双调•沉醉东风〕会稽怀古
元代:任昱(yù)
爱望海、秦山古色,探藏书、禹穴重来。舰水边,云门外。有谁人、布袜青鞋。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b、照曲谱、韵表填写,双调适合制作健捷激袅的作品。
c、复制并粘贴《中原音韵》一个韵部
     京 庚 更 粳 羹 耕 惊 荆 经 兢 矜 泾 埂 仱 精 睛 晶 旌 蜻 箐 青 甥 笙 牲 猩增鼪 鉎 狌 苼 珄 筝 争 狰 丁 钉 叮 征 正 贞 祯 徵 蒸 冰 兵 掤 登 灯 轰 曾 铛 铮 撑 瞠称 秤 英 瑛 鹰 应 樱 婴 嘤 膺 鹦 缨 璎 萦 罂 霙 碤 轻 坑 卿 倾 馨 兴 青 清 声 升 汀 厅 听 星 醒 惺 腥 崩 觥 罂绷亨 增 哼 兄 亨 哼 泓 烹
上声:景 绠 梗 警 境 颈 耿 埂 峺 顷 苘丙 炳 秉 饼 怲 苪 醒 省影 颖 颍 省 蜢整 拯 皿 逞领 岭鼎 酊 顶增艼 嵿 濎 靪 朾 耵艇 挺 冷井请等永
去声:敬 径 俓 经 镜 獍 竟 竞 劲 更映 应 凝 硬 庆 磬 謦 罄 命 暝 邓 凳 镫 倩 挣 正 政 郑 证 莹病 并 令 凌 圣 剩 胜 乘 盛 晟 性 姓 娉 聘 佞 泞 净 静 阱 甑 靖 圊 靓 杏 幸 倖 胫 兴 称 秤 定 锭 钉 订听 迸孟 横
d、对照曲谱,检查您的曲子。使用《韵典》:分辨平、上、去!
附:健捷:jiàn jié雄健而敏捷。献之少轻俊,文章健捷,尤工乐章。”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一》:“ 高 侍郎 季迪 ,佳在实境得句,足以嗣响盛唐,宛如霜隼摩空,风翮健捷。”激枭(激梟):jī xiāo激昂雄健。 明 王世贞 《曲藻》:“双调宜健捷激梟,商调宜悽愴慕怨。”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双调*沉醉东风】长城怀古
文/十字
追思梦、刀丛剑影,凭吊游、盾橹金声。驻长城,查歧径。狼烟起、弩矢疾风。重镇雄师外寇惊,遇侵扰、挥兵奋挺。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3讲作业:
一、必做题
1、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中吕•喜春来〕、〔越调•凭栏人〕、〔商调•梧叶儿〕、〔双调•落梅风〕、〔越调•小桃红〕、〔南吕•四块玉〕、〔仙吕•醉中天〕、〔南吕•干荷叶〕、〔中吕•山坡羊〕
2、试作一首〔仙吕•一半儿〕题目自拟。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和韵部自选。
注意:
1)前三句要形成鼎足对;
2)韵字的运用;
3)仙吕调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内容。
例曲:〔仙吕•一半儿〕落花
元代:徐再思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
一半儿雨。 
这首作品前三句就是鼎足对。
〔仙吕•一半儿〕小令兼用。即忆王孙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第二三句第六字也有用上声者,此两字或均用去声或均用上声,必须一致。
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去平(上)△。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平)△。
4、作曲步骤:
a.首先复制并黏贴一个曲谱:套数小令兼用,。
〔仙吕•一半儿〕×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去平(上)△。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平)△。
b.、照曲谱、韵表填写。
〔仙吕•一半儿〕落花

元代:徐再思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
一半儿雨。 
这首作品前三句就是鼎足对。
c、复制并粘贴《中原音韵》一个韵部•
阴平:啾鸠阄搜飕邹驺休咻貅讴鸥沤瓯欧区钩勾篝沟兜秋鳅楸鹙篍媝萩原忧幽优呦怮脩修羞馐抽周啁洲州舟徟丘邱蚯偷诌溲馊彪收齁抠
阳平:尤蚰疣游蝣由油邮牛猷繇犹悠卣侯猴喉瘊刘留遛瘤榴鹠骝流琉泵硫鎏柔揉垺缪矛眸蟊牟侔楼搂娄髅蒌蝼喽稠绸酬筹俦踌畴惆妯圳求毬逑球俅仇樛裘虬赳盚酋遒头投骰愁 
上声:有酉友诱莠黝卣柳铆杻狃纽钮忸扭妞丑九韭久玖纠灸疚增赳奺首手守叟薮擞斗枓蚪陡抖狗垢苟藕耦偶呕殴喁湡媀搂篓嵝溇喽肘帚酎朽酒抵剖吼犼走否揉口叩扣
去声:又右佑祐柚幼昼咒胄纣宙籀冑臼舅旧咎救柩厩究受授绶寿兽首售狩秀岫袖绣琇宿锈嗽漱皱骤绉溜留馏镏瘤浏扣寇蔻后逅候堠厚鹫豆窦斗逗痘构遘媾购姤诟勾觏够煹凑揍楱漏陋镂瘘谬缪臭溴嗅瘦嬬奏透贸懋茂复      
d、对照曲谱,检查您的曲子。
e、使用《韵典》:分辨平、上、去!
〔仙吕•一半儿〕游湖
文/十字
薰风碧水荡文舟,逸叟闲身垂玉钩,翠苇渊潭飞暮鸥。岸喧啾,一半儿桃花一半儿柳。
评阅后改正:
〔仙吕•一半儿〕游湖
文/十字
和风碧水荡文舟,逸叟闲身垂利钩,翠苇渊潭泅戏鸥。岸喧啾,一半儿桃花一半儿柳。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4讲作业:曲913*十字
一、必做题
1.简要回答元曲的宫调、曲牌、韵律?
答:“宫调者,所以限定朱器管色之高低也。”这是吴梅《顾曲麈(zhǔ)谈•论宫调》所注。就音乐而言,不管是当时的南曲,还是北曲,每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曲牌是传统填词制谱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称“牌子”。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曲牌名就是俗称“牌子”。
元人主要以《中原音韵》作为押韵的规范,如何认识元曲的韵律,应读古诗词,有条件的话,当然是准备工具书最好;如果手头没有相应的工具书,就需要多读,多看,古人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关于元曲的韵律,初学者要学做元曲,可以根据同一曲牌的共性,总结出这一曲牌最合理的平仄韵律关系,这一方法虽难免有以偏概全的缺点,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可取的;另外《四库全书》在考校词谱时同样运用了这一方法;在《四库全书》的提要中说:“今之词谱,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

2.试作〔双调•驻马听〕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试作:
〔双调•驻马听〕秋娘
文/十字
倦理娥妆,倚槛孤愁泊桂舫;余思水巷,与谁共话醉瑶觞。依稀梦里嫁文鸯,清新卷内寻卢绛。休棹响,才情助我闲吟唱。

3.〔双调•驻马听〕
元代:罗本
黄道烟迷,瑞霭盘旋飞凤椅;紫垣风细,御香缭绕衮龙衣。近宫墙杨柳拂旌旗,傍雕栏花萼迎环佩。行大礼,这的是太平天子朝元日。
4.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注意:
1)首四句作扇面对,5、6句须相对。
2)韵字的正确运用,此调共八句,1、3句可押可不押,其余六句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双调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内容。

评阅后改正:
〔双调•驻马听〕秋娘
文/十字
倦理娥妆,倚槛孤愁泊桂舫;余思水巷,与谁共话醉瑶觞。依稀梦里嫁文鸯,清新卷内寻卢绛。休棹响,才情助我微吟唱。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5讲作业:曲913*十字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 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9、衬字对,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
10、叠字对,叠字运用的好,应以“复而不厌,赜而不乱”(顾炎武《日知录》语)为标准,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例曲:〔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代: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注意:
1)此曲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属于连璧对范畴。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七句,除第五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塞鸿秋〕入正宫,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具体多读例曲。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
〔正宫•塞鸿秋〕婚恋
文/十字
琼花俗醉韶光绚,清音不尽芳邻羡。才郎自喜新婚恋,嘉宾畅饮新婚宴。皆随前世缘,共作今生眷,佳期永逸真情见。

评阅后改正:
正宫•塞鸿秋〕婚恋
文/十字
红尘易扰痴心怨,清音不尽芳邻羡。才郎自喜新婚恋,良宵欲醉瑶觞献。皆随前世缘,共作今生眷,佳期永逸真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4

帖子

7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29 0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6讲作业 曲913*十字
1.什么是衬字?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2.试作〔中吕•山坡羊〕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自拟、韵部自选.参照曲谱: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吕•山坡羊〕小令兼用。又名苏武持节。第七句可为×平去平平厶上(平)。
谱:×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要求:1)一与二,四与五用联壁对;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十一句,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中吕宫适合填写高下闪赚的内容。
要求
4)要求衬一字。

〔中吕•山坡羊〕堂会
文/十字
仙音顿挫,满堂赞贺,昆腔粉黛初惊座。九云锣,百年歌,天姿月貌含娇惰,雅韵清词(皆)凝练妥。声,心悦可;情,心悦可。

小渔村元曲八期第7讲作业    曲913十字
〔双调•清江引〕 接亲
锦帐凤冠罗扇小,翠黛朱颜俏。欣承枝鹊歌,喜上花藤轿,恰逢艳阳春日好。

〔仙吕•后庭花〕 荷花淀
文/十字
兰舟唱采莲,桥津传颂埙。草木泽清露,波涛映晓烟。梦魂牵,幽香蜓影,水中交颈鸳。

改正:
〔双调•清江引〕 接亲
锦帐凤冠罗扇小,翠黛朱颜俏。欣承枝鹊歌,喜上花藤轿,今世有缘天作好。

〔仙吕•后庭花〕 荷花淀
文/十字
兰舟唱采莲,朝霞染绛天。草木泽清露,波涛映晓烟。梦魂牵,幽香蜓影,水中交颈鸳。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8讲    曲913*十字
〔南吕•干荷叶〕 唐宋风情
踏春阳,富家郎,遣兴游深巷。坐明堂,醉琼浆,才情妙笔著诗章,雅度风流样。
绿轩窗,柘枝娘,起舞如仙降。绣罗裳,汉宫妆,娇喉丽饰傲群芳,软媚吴音唱。
泛清江,落花香,倚棹随波浪。戏红鸯,竞辉光,丹青抚景绘苏杭,手墨成宗尚。
改正:

〔南吕•干荷叶〕 唐宋风情
踏春阳,富家郎,遣兴游深巷。坐明堂,醉琼浆,才情妙笔著诗章,雅度风流样。
绿轩窗,柘枝娘,起舞如仙降。绣罗裳,汉宫妆,娇喉丽饰傲群芳,软媚吴音唱。
泛清江,落花香,倚棹随波浪。戏红鸯,竞辉光,丹青抚景绘苏杭,手墨千形状。

第九讲作业    曲913*十字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览景泛舟
游湖品洞箫,倚槛停兰棹。西山翠雾飘,北渚金鳞跳。〔过〕
曲岸醉红桃,彩雀弄春娇。野叟垂纶钓,清波飞鹭扰。吴谣,软曲侬音妙。村醪,杯酣皆唱好。

小渔村元曲九期班第10讲  曲913十字作业: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游春
寻幽览景过溪村,踏歌倚仗染香尘。清眸久爱风物引,闲身已晓芳菲讯。
[带]
[小梁州]丽日柔风草木新,花气氲氤。蜂迷蝶舞聚成群,桃花嫩,翠鸟竞喧纷。[幺]听松赋竹怀高韵,攀岩渡水探奇珍。恣远游,须才俊,寻诗访胜,四海荡心神。
改正: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游春
文/十字
寻幽景漫步溪村,踏歌声散落香尘。清眸盼风清物引,闲身晓雾岚芳讯[带]
丽日柔风草木新,花气氲氤。蜂迷蝶舞聚成群,桃花嫩,翠鸟竞喧纷。[幺]听松赋竹怀高韵,攀岩壁、解探奇珍。恣远游,须才俊,寻诗访胜,四海荡心神。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1讲作业:曲*913十字

〔南仙吕•醉罗歌〕郊游
〔醉扶归〕 游赏游赏松江岸,沉迷沉迷柱石山。露满青藤杏花繁。纵远眺南归雁。
〔皂罗袍〕留诗胜景,不虚此番。谈经福地,不虚此番。残碑故阁思无限。
〔排歌 〕归心慢,春未晚。长桥流水鸟啼间。
改正: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1讲作业:曲*913十字

〔南仙吕•醉罗歌〕郊游
〔醉扶归〕 游赏游赏松江岸,迷恋迷恋柱石山。露满青藤杏花繁。纵远眺南归雁。
〔皂罗袍〕留诗胜景,不虚此番。谈经福地,不虚此番。残碑故阁思无限。
〔排歌 〕归心慢,春未晚。长桥流水鸟啼间。
小渔村元曲9期第12讲作业    曲913*十字

〔仙吕•赏花时〕旅行
小径鸣泉藤蔓柔,远岫飞云雁阵悠。水岸系兰舟,花丛苇影,渔叟懒垂钩。
〔幺〕阡陌江湖涉远游,利禄笙歌莫妄求。争妒几时休,安身户外,笔墨伴觥筹。
〔赚煞〕赤鱼欢,芳枝瘦,蝶影翩、风吹细柳。彩雀营巢双静守,牧童谣、曲荡嵩丘。散萦愁,消释烦忧,野阔心闲唱自由。登高远眸,山河灵秀,今临胜景挽春留。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十三讲作业   曲913*十字

〔双调•新水令〕情忧
迟将锦字入花笺,静临书案磨金砚。清容浮玉镜,瘦影照朱轩。思绪萦牵,切盼遂良愿。
〔驻马听〕长忆昔年,翠鸟穿林歌杏苑;自寻幽径,白云入谷泻石泉。柔声悦耳笑声喧,霓裳姹女丰姿现。娇步软,明眸雾鬓珠光绚。
〔乔牌儿〕芳颜眉自展,秀质几曾见。钏镯玉指舒纨扇,此缘空恨浅。
〔水仙子〕画舟钓渚映蓝天,水荡和风摇碧莲。无端邂逅悲红线,愁生溪岸边。叹情澜、许久茫然,双飞燕,对语鸳,妒羨(了)神仙。
〔尾〕沉迷旧事孤怀恋,寄意钟情未免,几回梦重逢,相思丽人远。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4讲    曲913十字
〔南吕•一枝花〕旅行
〔一枝花〕林幽鸟作歌,兰秀风传信。听泉寻密径,倚杖伴香尘。积翠清芬,水澈春芽嫩,桃红丽日欣。绚晴川、柳绿莺啼,览远岫、霞光雁引。
〔梁州〕碣石上、朝荣木槿,涧溪边、晓露苔茵。蜂喧蝶舞吟虫振。长松野寺,峭谷盘根。陵峦次第,汉柏苍鳞。失筋力、汗透衣巾,欲登顶、手揽青云。定心神、暂息时分,复体健、轻行步稳,缓伸腰、气血通身。旅人,质淳。平生久练精神俊,筋骨愈强韧。快意浮生隐逸民,岁月欢欣。
〔尾声〕 闲游胜景缘无尽,古道长亭感兴新。赵壁秦碑载高韵。健身,性真,寡欲清心若仙隐。

改后:
〔南吕•一枝花〕旅行
〔一枝花〕林幽鸟作歌,兰秀风传信。听泉寻密径,倚杖伴香尘。积翠清芬,水澈春芽嫩,桃红丽日欣。绚晴川、柳绿莺啼,览远岫、霞光雁引。
〔梁州〕碣石上、朝荣木槿,涧溪边、晓露苔茵。蜂喧蝶舞吟虫振。长松野寺,峭谷盘根。陵峦次第,汉柏苍鳞。
失筋力、汗透凉巾,欲登顶、手揽青云。且安神、暂息三分,需健体、心思一念,缓伸腰、气血通身。旅人,质淳。平生久练精神俊,筋骨愈强韧。快意浮生隐逸民,岁月欢欣。
〔尾声〕 闲游胜景缘无尽,古道长亭感兴新。赵壁秦碑载高韵。健身,性真,寡欲清心若仙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4

帖子

7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29 0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九期毕业答卷
学号:913 网名:十字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它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其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元曲四大家”。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从文学史上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文体,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前文讲元曲分类及特质的时候我们初步概括地讲到了词与曲的区别,下面,就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再进行比较。
1、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在形式上同异
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3)用韵不同: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之说),九、十字句。
另外在 套曲中,曲的句子则表现更长。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与艳丽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这样就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基本要求。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我们应该仅从字面上,是不是一看便知词曲的用语确有雅俗之别了。
由此可见,宋词的含蓄婉转与元曲的显露畅达、宋词的文雅与元曲的通俗,并无孰高孰低之分,也并非是绝对排斥的关系。就是说,元曲中也并非一味直露通俗而毫无含蓄文雅,不过就整体倾向而言罢了。总之不管哪种体裁,都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让读者感到既有高超立意,又有艺术魅力。
归纳总结词与曲的区别:
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 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商调〕等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歌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如:〔中吕•山坡羊〕苏武持节)。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喜春来(中吕)、凭栏人(越调)、梧叶儿(商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越调)、四块玉(南吕)、醉中天(仙吕)、干荷叶(南吕)、山坡羊(中吕)。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 关于元曲的韵律,由于时代的变迁,我们今人已不可能完全破解;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学做元曲,可以根据同一曲牌的共性,总结出这一曲牌最合理的平仄韵律关系,这一方法虽难免有以偏概全的缺点,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还是可取的;另外《四库全书》在考校词谱时同样运用了这一方法;在《四库全书》的提要中说:“今之词谱,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以句法字数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数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其平仄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可平可仄。自《啸余谱》以下,皆以此法,推究得其崖略,定为科律而已。然见闻未博,考证未精,又或参以臆断无稽之说,往往不合于古法。”所以,笔者认为,初学词曲者完全可以自己考校曲谱,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古曲范本和细心。
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 这一点大家在查阅《中原音韵》的时候,每个韵部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去。
1、平仄严格
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曾经提到,在某些情况下,曲字平声要分阴平、阳平,仄声要分上声、去声, 不过,从曲谱来看,阴平、阳平差别不大,没有必要严格区分。但是上声、去声的区分,有时却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韵脚,上声和去声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但是去声韵的独立性却很强,该用去声韵的地方,不但不允许用平声,甚至也不允许用上声。以上仍然是就用韵的平仄而言,至于某字某句的平仄,曲跟词比较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曲字不仅规定平声仄声,而且有些地方还要限定仄声中的“上”、“去”。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一、元曲的对仗种类
(一)曲的对仗种类
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等书的记载,有如下10种:
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下面我们作详细讲解!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8、两韵对:前面我们交流了,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在宋代词作叠字运用中,最为赞赏的是李清照名作《声声慢》的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对叠字,超然笔墨恒蹊之外,确实是大胆的创新。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每首各自为韵。小令又分为寻常小令、带过曲、重头小令、集曲等形式。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
关于曲牌的衬字,每句可加衬字多少,无明确规定。通常小令衬字少,套曲衬字多,剧曲则更多;与词名都同的曲子,衬字往往较少,甚至没有衬字;有些专为小令的曲子,如干荷叶、金字经之类,是不衬字的,还有鹧鸪天、秦楼月、粉蝶儿、太常引也很少衬字,那么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答案是: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戏曲音乐名词。 同曲变体连用。 在北曲中, 一个曲牌被反复运用, 一般从第二曲起称为幺篇。
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我们在读北曲或北曲谱时,经常可以看到“幺篇”之谓,或写作“么篇”,也有简作“幺”或“么”的。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也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虽然元曲三百首中没有收录的。但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需要我们掌握的是集曲也是有一定的写作规律的。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曲套数即散套,杂剧套数可简称为剧套,以示区别。散套与剧套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较长的,如双调散套,共有64套。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和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 正常情况下,曲的押韵与词相同,即按曲谱行事,曲谱要你哪句末押韵,押平声还是押去声,照办好了,其实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曲韵大都是平仄混押,一韵到底,但也有以下几个特殊情况:
有:借韵、赘韵、暗韵、重韵、失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54

帖子

7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4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0-12-29 09: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有人说二者基本相同,只有大小和完善程度之差别。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这个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杂剧的结构:(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煞(煞尾):与散套的煞类似,也叫“尾”“煞尾”“随尾”等,指每一折剧曲的结尾一曲。
(6)正名与题目: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池一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优美的今人所创的自度腔。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来自仙吕)柳叶儿、(来自中吕)山坡羊、(即随尾,来自南吕)黄钟尾、(来自商调)挂金索。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来自中吕的:叫声、鲍老儿、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朝天子、红绣鞋、喜春来、上小楼、满庭芳、剔银灯、蔓菁菜、柳青娘、道和、四边静(来自中吕)、四换头(来自中吕)、醉春风、迎仙客、古鲍老、醉高歌石榴花、斗鹌鹑、齐天乐、红衫儿
来自双调的有:太平令、梅花酒、收江南、牡丹春、七兄弟
来自仙吕宫的有:金盏儿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煞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来自大石调:归塞北、好观音、青杏子、随煞
来自正宫:塞鸿秋、醉太平、货郎儿、六么遍
来自中吕:满庭芳
来自双调:得胜乐、小将军
来自商调:凤鸾吟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来自黄钟宫:神仗儿
来自双调:水仙子、荆山玉、竹枝歌、收尾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来自正宫:滚绣球、倘秀才、灵寿杖、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伴读书、笑和尚、白鹤子、双鸳鸯、蛮姑儿、穷河西、六么遍、菩萨蛮、啄木儿煞
来自仙吕:六么序、后庭花
来自南吕:隔尾、干荷叶
来自双调:镇江回、乱柳叶、风流体
来自越调:三台印
来自般涉调:哨遍、脸儿红、墙头草、墙头花、煞、尾声、耍孩儿、急曲子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来自大石调:随煞
来自仙吕:金盏儿
来自中吕:卖花声
来自南吕:梧桐树、金字经、干荷叶、玉交枝
来自商调:玉抱肚
来自般涉调:耍孩儿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来自仙吕:醉中天、醉扶归、三番玉楼人
来自双调:收尾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自来黄钟宫:节节高、四门子
来自正宫:小梁州
来自仙吕宫:赏花时、村里迓鼓、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胜葫芦、后庭花、柳叶儿、青哥儿、上京马、四季花、双雁子
来自中吕:山坡羊
来自双调:雁儿落、得胜令、春闺怨、牡丹春、秋江送
来自越调:酒旗儿
来自商角调:应天长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来自小石调:天上谣、恼煞人、伊州遍
  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借宫曲牌最多的是正宫,可借32调;其次算中吕和商调,分别为31调和23调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体式
(1)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元杂剧每本由四折构成,这是它的通例。
(2)音乐体制: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可都不唱,只用旁白。
(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元人早就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是拿凤的头来比喻文章的开头引申到戏曲剧本结构上,“猪肚”的要义在于丰厚,它是饱满的象征
拿它来比喻文章的中间部分,是指文章主体内容的展开要充实,结尾是作文结构中最后一环。结尾的好坏,对文章有相当的影响,所谓“豹尾”,是喻文章的结尾要简短有力。

二、写作题
1、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例曲:〔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
元代:乔吉
恨青青画桥东畔柳,曾祖送少年游。散晴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球。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空惊散梢头。一双锦鸠。何处忘忧?听枝上数声黄栗留,怕不弄春娇巧转歌喉。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殢风流还自怨风流。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荫苍苔石径纲。只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只要你重温灞陵别后酒。如今时候,只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

曲谱:〔商调•集贤宾 〕
〔集贤宾〕×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仄平平(韵)。×××、×平×厶,×××、×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逍遥乐〕×平平去(韵),×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醋葫芦〕×厶平,×厶上(韵,可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上(韵,可平)。×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
〔浪里来煞〕平去平(韵),平去上(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去平平(上)去上(韵),+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答题要求:
1、自己复习讲义认真完成答题!
2、允许韵字重复,切记不可过多,不重复使用更佳。
3.注意对偶部分:
〔集贤宾〕“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
〔逍遥乐〕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鼎足对。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
4.答题截止到12月30日 晚10点统计。

〔商调•集贤宾 〕京郊览胜
〔集贤宾〕晨曦映石红萼小,甘露满新苗。漫观游、微吟竹径,闲犹唱、散步溪桥。沐春光、静息凭风,临胜地、懒坐听箫。遍灵渊长河汇涌,展彩翼、百啭垂梢。南来飞客雁,声迹入重霄。
〔逍遥乐〕金波鱼跃,野钓孤舟,长堤碧桃。秀色春娇,苇洲畔、风定尘消。宿草浮萍一瞬漂,云水间、天地空杳。青山极目,芳讯关情,彩雀还巢。
〔醋葫芦〕叶渐浓,花正好。忘忧避世走京郊,水荡烟云空自袅。登台凝眺,牵牛笛曲牧童谣。
〔浪里来煞〕携素醪,如至宝。平生未慕信陵豪。清高淡泊当自晓,世情天道。浮名利欲莫折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218

帖子

121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18

高级会员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9: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九期作业汇总
冷霜
1.小渔村曲九期第一讲作业:
曲941*霜姐姐作业
一、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是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它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
元曲的分类:1)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2)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二、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三、请分别写出你喜欢的曲人、你喜欢的曲牌、你喜欢的5首曲作品。(可以百度搜索)
答:我喜欢的曲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等……
我喜欢的曲牌:天净沙,山坡羊,一半儿,沉醉东风,叨叨令等……
喜欢的曲代表作:
1.【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籐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越调•天净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3.【越调•天净沙】即事
元代: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4.【越调•天净沙】秋
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5.【越调•天净沙】冬
元代: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四、试作一首〔越调•天净沙〕秋,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
注意:1)前三句要形成鼎足对,2)韵字的运用。3)越调适合制作陶写冷笑,哀怨的作品。
〔越调•天净沙〕秋 (宫调、曲牌、题目)
曲牌格式:×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厶上(可平韵)。×平×厶(韵),×平×仄平平(韵)。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 ×——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 ∧——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越调•天净沙】秋思
  ——文/冷霜
青蘋零落汀州,佳人倦倚妆楼,芦雪纷飞渡口。
檀郎去后,天涯望断归舟。

五、下载《中原音韵》制成日志,作为韵字使用;而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搜韵》,则是为辨别句中之字.

2.小渔村曲九期第二讲作业:
曲941*霜姐姐作业
【双调•沉醉东风】曲谱:
××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试作:【双调•沉醉东风】圆明园怀古(一稿)
  ——文/冷霜
忆往日、朱庭玉苑,看今朝、断壁残垣。列强凌,河山变。恨贼人、烧毁名园。热血盈胸郁郁填,报国仇、豺狼尽碾。

【双调•沉醉东风】圆明园怀古(二稿)
  ——文/冷霜
忆往日、朱庭玉苑,看今朝、断壁残垣。列强凌,河山变。恨贼人、烧毁名园。热血盈胸志向远,报国仇、豺狼尽碾。

【双调•沉醉东风】圆明园怀古(三稿)
  ——文/冷霜
忆往日、朱庭玉苑,看今朝、断壁残垣。列强凌,河山变。恨贼人、烧毁名园。热血盈胸愤慨填,报国仇、豺狼尽蹍。

3.小渔村元曲九期第3讲作业:
曲941*霜姐姐作业
一、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中吕•喜春来〕、〔越调•凭栏人〕、〔双调•落梅风〕、〔越调•小桃红〕、〔南吕•四块玉〕、〔仙吕•醉中天〕、〔南吕•干荷叶〕、〔中吕•山坡羊〕
二、对下列两首元曲中的标题进行分类:
1.〔中吕•喜春来〕春宴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答:中吕是宫调,喜春来是曲牌名,春宴是题目
2.〔双调•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答:双调是宫调,水仙子是曲牌名,寻梅是题目
三、试作一首〔仙吕•一半儿〕题目自拟。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和韵部自选。
注意:
1)前三句要形成鼎足对;
2)韵字的运用;
3)仙吕调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内容。
例曲:〔仙吕•一半儿〕病 酒
元代: 徐再思
昨霄中酒懒扶头,今日看花惟袖手,害酒愁花人问羞。病根由,一半儿因花一半儿酒。
〔仙吕•一半儿〕小令兼用。即忆王孙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第二三句第六字也有用上声者,此两字或均用去声或均用上声,必须一致。
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去平(上)△。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平)△。
4、作曲步骤:
a.首先复制并黏贴一个曲谱:套数小令兼用,。
〔仙吕•一半儿〕×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去平(上)△。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平)△。
b.、照曲谱、韵表填写。
昨霄中酒懒扶头①,今日看花惟袖手②,害酒愁花人问羞。病根由,一半儿因花一斗儿酒。
c、复制并粘贴《中原音韵》一个韵部·      
d、对照曲谱,检查您的曲子。

试作:【仙吕•一半儿】感怀
  ——文/冷霜
云天雁字正高飞,客舍萍踪犹未归,风雨人生时有违。苦相随,一半儿酸辛一半儿悔。

试作:【仙吕•一半儿】待
  ——文/冷霜
惜春惆怅懒簪花,向晚无聊独问茶,入夜徘徊听过马。恨冤家,一半儿憨来一半儿傻。

4.小渔村元曲九期第4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一、必做题
1.简要回答元曲的宫调、曲牌、韵律?
答:所谓宫调者,指限定朱器管色之高低也。
所谓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其曲牌各有专名,如〔天净沙〕、〔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所谓韵律指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等等。
2.试作〔双调•驻马听〕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例词:〔双调•驻马听〕
元代:罗本
黄道烟迷,瑞霭盘旋飞凤椅;紫垣风细,御香缭绕衮龙衣。近宫墙杨柳拂旌旗,傍雕栏花萼迎环佩。行大礼,这的是太平天子朝元日。
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注意:
1)首四句作扇面对,5、6句须相对。
2)韵字的正确运用,此调共八句,1、3句可押可不押,其余六句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双调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内容。

试作:【双调•驻马听】
  ——文/冷霜
月满西楼,独照深闺伤病酒;风寒老柳,犹思远客惹情愁。阑干遍倚泪长流,黛眉懒画人空瘦。君去久,孤衾夜夜凉侵透。

5.小渔村元曲九期第5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一、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元曲对仗有如下10种:合璧对;鼎足对;扇面对(隔句对);救尾对;首尾对;连璧对;联珠对;两韵对;衬字对;叠字对。
其对仗特点为: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扇面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
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衬字对: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叠字对: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二、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例曲:〔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代: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注意:
1)此曲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属于连璧对范畴。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七句,除第五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塞鸿秋〕入正宫,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具体多读例曲。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正宫•塞鸿秋】瓜州渡有怀
  ——文/冷霜
秋来水冷瓜州渡,天寒风卷钟山路。征帆欲往长安去,归思却在金陵处。星光映客舟,夜色浓天幕。伤心叹是无人诉。
6.小渔村元曲九期第6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一、什么是衬字?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二、试作〔中吕•山坡羊〕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自拟、韵部自选.参照曲谱: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吕•山坡羊〕小令兼用。又名苏武持节。第七句可为×平去平平厶上(平)。
谱:×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要求:1)一与二,四与五用联壁对;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十一句,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中吕宫适合填写高下闪赚的内容。
要求
4)要求衬一字。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中吕•山坡羊】幽怀
  ——文/冷霜
凭栏久坐,斜阳又落,檀郎去后音无个。梦蹉跎,意如何,宝奁懒启心情恶,镇日相思君问(了)么?春,老去我;秋,老去我。

7.小渔村元曲九期第7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试作〔双调•清江引〕和〔仙吕•后庭花〕小令各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请认真按照格式书写),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自拟、韵部自选.参照曲谱: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吕止庵的〔仙吕•后庭花〕。
〔双调•清江引〕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课,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谱:××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要求:3、4句为对偶句,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作品。

〔仙吕•后庭花〕冷泉亭
元代:吕止庵
湖山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蜂。
谱:×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厶平△。
要求:1/2句相对,3/4句相对。〔后庭花〕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作品。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双调•清江引】客怀
  ——文/冷霜
淹留客地谁慰我?珠泪纷纷落。空中月自悬,廊下人枯坐。中秋(夜)一怀愁绪锁。

试作:【仙吕•后庭花】农家
  ——文/冷霜
云天雁字长,东篱菊蕊香。人立中庭处,犬眠槐树旁。唤儿郎,秋收趁早,田间稻谷黄。

8.小渔村元曲九期第8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1.试作重头小令《南吕•干荷叶》题目自拟,同韵重头,要求3支以上(包括三支)组合。
例词1:〔南吕•干荷叶〕
元代:刘秉忠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2.曲牌格式:干荷叶,又名〔翠盘秋〕。
谱:×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仄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仄韵)。
3.参照曲谱:刘秉忠的《南吕•干荷叶》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干荷叶,映着枯蒲,折柄难擎露。藉丝无,倩风扶。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4、对仗:第4、5宜对仗。
5、大家注意,作业是同调同韵重头小令,写三支,具体多读前人例曲.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重头小令【南吕•干荷叶】
  ——文/冷霜
干荷叶,色微黄,不是昔时样。减风光,落秋霜,韶华逝水去何方,空惹人惆怅。
干荷叶,立寒塘,瑟瑟随风晃。减清香,老韶光,空余莲子卧莲房,不见娇模样。
干荷叶,泣风霜,花落秋池上。色成伤,晚来凉,枯枝老去已无光,叹是韶华葬。

9.小渔村元曲九期第9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作〔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一首,题目和韵部自选!
要求:
(1)限用《中原音韵》;
(2)1对2;3对4。全曲两个偶句。
(3)每句上三字“×××”以用仄平平为宜。
(4)静景与动景相映,围绕主题,景色与情思相融。
简析:〔双调•雁儿落〕小令兼用。本曲带得胜令或清江引碧玉箫合为带过曲。四句宜作两对。不独用。〔双调•得胜令〕小令兼用。可独用。如能首四句作两联,后四句作两排,较为整齐。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回史
元•乔吉
身离丹凤阙,梦入黄鸡社。桔槔地面宽,傀儡排场热。
名利酒吞蛇,富贵梦迷蝶。蚁阵功城破,蜂衙报日斜。豪杰,几度花开谢。痴呆,三分春去也。注:(“也”字平上互代)
曲谱:×平×仄平(上)△,×仄平平去△。
×平×仄平(上)▲,×仄平平去△。
〔过〕×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厶▲,×平×仄平(上)△。
平平△,×仄平平去△;
平平△,×平×厶平(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商女泪
  ——文/冷霜
轻开樊素口,漫舞水云袖。装欢在客前,咽泪于人后。
【过】鬓上一痕秋,眼底几多愁。暗把亡国恨,凝成故土忧。王侯,谁可家园救?妆楼,还期疆土收。

10.小渔村元曲九期班第10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1、参照元•盍西村〔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春宴,试作〔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一首,题目和韵部自选!
2、例词: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春宴      
                元•盍西村
柳花风微荡香埃,梨花雪乱点苍苔。锦绣云红窗缥缈,麝兰烟翠帘叆叇(ài dài)。〔带〕
〔小梁州〕珠箔银屏次第开,十二瑶阶。蔷薇洞侧牡丹台,神仙界,何必到天台。〔幺〕金笼鹦鹉舌头快,向人前说的明白。翠槛边,雕栏外,金沟一派,只许燕莺来。
3、曲谱: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小令、套曲兼用。亦入[中吕]。每句上三字“×××”以用仄平平为宜。[脱布衫]带[小梁州]合为带过曲,无独用者。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厶上(韵,可平),×××、仄平平去(韵)。
〔正宫•小梁州〕小令、套曲兼用。上接[脱布衫]为带过曲,可独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平厶(韵),×仄仄平平(韵)。
[幺篇换头] ×平×仄平平厶(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去(韵),×平×厶,×仄仄平平(韵)。
要求:
1.限用《中原音韵》;
2.〔正宫•脱布衫〕共四句,其句式:七七七七四个七字句,第一二句与三四句要求对仗。
3.〔正宫•小梁州〕小令兼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第一句可为×平×仄仄平平△。五句,句式为七四七三五,每句入韵,且平仄混押。
4.〔么篇〕共六句,句式为七七三三四五,押五平仄韵,也可句句入韵。 大家记住,这个幺是小梁州带的,而不是脱布衫带的。
5.静景与动景相映,围绕主题,景色与情思相融。
6.周三晚10点前开贴,次周二晚10点前交论坛。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江南行
  ——文/冷霜
泛轻舟、横渡长江,访高朋、直下潇湘。正八月、金风快爽,看十里、水田新样。
【带】【小梁州】阡陌纵横稻谷黄,风送清香。偶来白鹭掠横塘,(犹如)丹青匠,点入画中央。
【幺篇换头】波涛涌动拍双桨,翠竹掩、黛瓦红墙。古渡边,长堤上,白芦红蓼,绿柳一行行。
11.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1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试填一曲:〔醉罗歌〕题目自拟、韵部自选。参照曲
〔南仙吕•醉罗歌〕闺怨
〔醉扶归〕 冷落冷落秋千架,谢却谢却海棠花。荡子经年不还家。爻变了龟儿卦。
〔皂罗袍〕 相如薄幸,也不似他。王魁短命,也不似他。山盟海誓都丢罢。
〔排歌〕临岐话,都是假。此时骄马系谁家。
【谱式】
〔醉扶归〕中中中仄平平去,中中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去。
〔皂罗袍〕中平中仄,中中仄平;中平仄仄,中中仄平。中平中仄平中去。
〔排歌〕平中去,平仄上,中平平仄仄平平。
注:红色系韵字。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提示:
〔醉罗歌〕
1、韵字:通篇一个韵。除了中曲〔皂罗袍〕的1、3句不押韵韵之外,其余句子,句句押韵。
2、四处特殊,其余皆可作正常诗句。
①首段1、2句句式:223两叠两叠三字尾
②首段末句:33句式
③中段1-4句, 扇面对
④中段1-4句,扇面对的后一句重复

试作:【南仙吕•醉罗歌】遣怀
  ——文/冷霜
【醉扶归】纵有纵有青云志,缺少缺少步云梯。瑟瑟寒风透罗衣。惆怅处无声涕。
【皂罗袍】生活窘迫,同谁诉及?人情冷暖,同谁诉及?红尘仄路独憔悴。
【排歌】行于世,无所依,夜来风雨自凄凄。

12.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2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试填散套:〔仙吕•赏花时〕题目自拟
参照作品:
马致远〔仙吕•赏花时〕 长江风送客
冯客苏卿先配成,愁杀风流双县令。扑簌(簌)泪如倾,凄凉愁损,相伴(着)短檠灯。
〔幺〕愁恨厌厌魂梦惊,两处相思一样情。风送片帆轻,天涯隐隐,船去(似)驭云行。
〔赚煞〕碧波清,江天静,既解缆如何住程?灭烛掀帘风越紧,转回头又到山城。过沙汀,烟水澄澄,千里洪波良夜永。蛾眉月明,恰才风定,猛抬头观见豫章城。
谱式:
〔赏花时〕 ×仄平平×厶平△(上), ×仄平平×厶平△(上)。 ×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幺篇〕 ×仄平平×厶平△(上), ×仄平平×厶平△(上)。 ×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赚煞〕又名〔赚煞尾〕、〔赚尾〕。
仄平平,平平厶△, ×××、平平厶上△(平)。 ×仄平平×厶上△(平), 仄××、×仄平平△(上)。 仄平平△, ×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上)。×平仄平△, ×平平去△, ×平×仄仄平平△。
注意对仗地方:
首牌〔赏花时〕,首两句我们要求对仗。
〔幺〕与〔赏花时〕的〔幺篇〕同始调,同始调的幺篇叫什么,幺篇的重头。 首两句我们要求对仗。
〔赚煞〕又名〔赚煞尾〕、〔赚尾〕。共11句,首两句三字句要求对仗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仙吕•赏花时】新婚
  ——文/冷霜
【赏花时】玉女金童好事成,鸳枕鸾衾良夜经。缱绻恁多情,春宵(恨)苦短,抬眼已天明。
【幺】(但见得)点点晴光亮画屏,(但闻得)阵阵和风荡角铃。回首语儿轻:郎君当起,同去赏花庭。
【赚煞】理红妆,移鸾镜,望镜中、窈窕倩影。眉画春山眸子清,好似那、秋水盈盈。启金扃,缓步徐行,赏不完(那)三春美景。杨枝色(儿)青,碧桃花(儿)盛,(更)枝间恰恰隐黄莺。

13.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3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试用新水令—驻马听—乔牌儿—水仙子—尾(收尾)作散套〔双调•新水令〕题目自拟,参照关汉卿〔双调•新水令〕闲争夺鼎沸。
关汉卿〔双调•新水令〕闲争夺鼎沸
   (闲)争夺鼎沸(了)丽春园,欠排场不堪久恋。时间相敬爱,端的怎团圆?(白没事)教人笑,惹人怨。
   〔驻马听〕锦阵里争先,紧卷旗旛不再展;花营中挑战,劳拴意马与心猿。降书执写纳君前,唇枪舌剑难施展。参破脱空禅,早抽头索甚他人劝。
   〔乔牌儿〕都将咱冷句口店,心儿里岂不嫌?屯门塞户衠刚剑,纸糊锹怎地展。
   〔水仙子〕从今后,识破野狐涎。红粉无情,灾星不现。村酒酽野花浓,再不粘拈。当时话儿无应显,好事天悭。
〔尾〕料(应)也不得为姻眷。有了神前咒怨,为甚脚儿稀,(尺紧的)阳台路儿远。
曲谱
〔新水令〕曲谱: ×平×仄厶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厶平去△。
〔驻马听〕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乔牌儿〕曲谱:×平平厶上△(平),×仄仄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平去上△(平)。
〔水仙子〕曲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仄平平去△,平平平厶平△(上),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厶,×仄平△,×仄平平△。
〔尾〕曲谱:×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仄平平,平平去平上△。

对仗要求:
〔新水令〕为这个套数的首曲,正格:六句,句式为七七五(三)五(三)四五(六),第三、四句宜对仗。
〔驻马听〕八句,句式为四七四七七七三七,前四句用扇面对,第五、六句作对仗。
〔乔牌儿〕共四句。其句式:五五七五,无对偶要求。
〔水仙子〕共八句,即“七七七五(六)七(六)三(四、五、六)三(四、
八、六)四(五)”。首二句宜对。六、七句可作五字,宜对;亦可作两个四字
句,与末句相配。
〔收尾〕又名〔尾〕、〔尾声〕、〔随煞〕。其句式:七六五五.无对偶要求。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 ∧,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散套:【双调•新水令】嫦娥遗恨
  ——文/冷霜
【新水令】(想)嫦娥(我)本是俏婵娟,却生生弃(得)红尘远。无由心黯黯,有恨泪涟涟。(平白的)染闲愁,惹幽怨。
【驻马听】(忆当年)桃靥娇妍,新月笼眉春黛浅;柳腰轻软,清风舞袖玉足旋。纺纱织布在兰房,寻芳赏景来梨苑。(好生活,不留恋,却羡那)珠蕊仙,(求)长生(难)听进别人劝。
【乔牌儿】趁郎君(出外)未还,(偷将那王母赠的仙丹)暗自吞咽。(身)轻轻好似云一片,(飘忽忽)直飞(入)九(重)天。
【水仙子】(自成仙,才知道这苦辣酸甜)从今后,不复(了)好姻缘。顾影立蟾宫,囚身栖桂殿。蝶梦老、泪痕干,底事有谁怜?当时话儿都应了显,(徒叫我)哑口无言。
【尾】前尘料是心留恋,攒就了眉峰儿不展。却叹路儿遥,(旧情难续,怎容我)乘风自归遣?
14.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4讲
曲941*霜姐姐作业:
1、阅读杂剧
(1)马致远的《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
(2)白朴的《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
给大家推荐一个阅读地址: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QQ\Temp\%W@GJ$ACOF(TYDYECOKVDYB.pnghttp://course.bnu.edu.cn/course/ ...text/qyq/zj/038.htm
2.、参照元代汤舜民的〔南吕•一枝花〕题心远轩,作散套《南吕•一枝花》题目自拟。要求用:一枝花、梁州、尾(隔尾)套式,题目自拟。
〔南吕•一枝花〕题心远轩
元代:汤舜民
不从方外游,且向寰中住。但能通大道,何必厌亨衢。吾爱吾庐,选得陶诗句,楣间籀字书。黄庭静玩之无穷,灵源溢探之不足。
〔梁州〕七窍达八荒广漠,一帘隔万里空虚。(谁)不知方寸(地)无多物。玄参黄老,易论程朱。诗敲险怪,棋较赢输。(不闻满)耳喧呼,(只宜)竟日跏趺。恰枕肱(悠悠)梦绕华胥,不动脚(默默)神游洛浦,才合眼(飘飘)身在蓬壶。本无,间阻。山林城市俱同路,解到此中趣。便觉吾生百虑疏,遐迩何如。
〔尾声〕光风转蕙春生户,幽草生香月到除,不离蒲团三二步。(休道星蹿)月窟,(遮莫天关)地轴,垂拱之间在环堵。 
3.谱式:
〔一枝花〕×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平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厶△,平平×厶平△。仄×平、×仄平平,×××、×平去上△(上)。
〔梁州〕××仄、×平厶上△(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厶上▲(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上)。×平×仄平平厶,平仄仄平去△。×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尾声〕 ×平×仄平平厶△,×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厶△。仄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上△。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 ×——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 ∧——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试作:【南吕•一枝花】林泉得乐
  ——文/冷霜
【一枝花】不将名利争,且向林泉住。春秋闻鸟语,冬夏阅诗书。依水结庐,自享躬耕趣,何须斗米图。青山秀、望里无穷,清溪冽、饮来满足。
【梁州】天地远、心神广漠,古今通、逸兴鸿途。(莫)言说方寸(地)无多物。花开绝色,叶滚珍珠。诗宣品性,世看沉浮。(不闻那)尘世喧呼,(只宜得)乡野跏趺。共晨钟、东望金乌,听暮鼓、西悬玉兔,正闲身、醉倒冰壶。亨衢,仄路。清欢一味同谁诉?消退红尘苦,便感人生百虑疏,遐迩何如。
【尾声】东风又起春横浦,幽草新生绿满芜,正是林泉景佳处。老儒,小奴,携手此间同信步。

15.小渔村元曲九期毕业答卷
学号:941   网名:霜姐姐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答:元曲指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
元曲的分类:1)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2)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这一时期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以显示剧作者们的独特追求,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当时的主要体裁,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答:元曲是我国格律诗和词的继承和新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新结晶。故此它有六大特点: 1)民间性。 2)广泛性。3)深刻性 4)典型性。5)曲折性。6)艺术性。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答: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豪放、清旷、愤激、典雅、婉约与艳丽等等。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概括地说:1)、词贵雅,曲尚俗。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第一部分,曲韵韵谱是北曲创作和演唱者审音定韵的标准。周氏提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 第二部分,“正语作词起例”,主要论述曲韵韵谱的编制和审音原则,以及宫调曲牌和作曲方法等。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答: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商调〕等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
元曲在标题上分为三部分: 宫调,曲牌,题目
〔中吕•喜春来〕、〔越调•凭栏人〕、〔双调•落梅风〕、〔越调•小桃红〕、〔南吕•四块玉〕、〔仙吕•醉中天〕、〔南吕•干荷叶〕、〔中吕•山坡羊〕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答: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这一点大家在查阅《中原音韵》的时候,每个韵部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去。
1)平仄严格  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3)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跟宋词没有什么不同, 很多曲牌与词牌一样,在字音组合上只有平与仄的区别。(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有些曲牌,其字音结构主要是平仄组合,但也间杂有去上组合。
非律句 元曲虽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元曲对仗有如下10种:合璧对;鼎足对;扇面对(隔句对);救尾对;首尾对;连璧对;联珠对;两韵对;衬字对;叠字对。
其对仗特点为: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扇面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
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衬字对: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叠字对: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答: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
重头小令: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带过曲:是小令的一种体式,见于北曲,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套曲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区别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绝大部分是同一宫调(极少数串宫带过),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总之,在这两者之中,带过曲指同一宫调中三个以下单支曲子的联合,它们所使用的韵脚是相同的。而重头小令则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答: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小令所用的衬字相对较少,南曲更要少用或者不用,套曲、杂剧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关于曲牌的衬字,每句可加衬字多少,无明确规定。通常小令衬字少,套曲衬字多,剧曲则更多;与词名都同的曲子,衬字往往较少,甚至没有衬字;有些专为小令的曲子,如干荷叶、金字经之类,是不衬字的,还有鹧鸪天、秦楼月、粉蝶儿、太常引也很少衬字,那么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答案是: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戏曲音乐名词。 同曲变体连用。 在北曲中, 一个曲牌被反复运用, 一般从第二曲起称为幺篇。
  么篇与重头不同,重头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这样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曲之“幺篇”与“重头”是不同的。重头用于小令,即是重复前曲,类诗词之联章,是以相同曲牌,围绕某一主题填写数支曲子,或曰一组曲子。通常为四支(或曰不低于二支),亦可多至数十支上百支,可每首一题,也可整组一题。可每首一韵,也可整组同韵。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答: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较为普遍运用的一种曲调形式。亦是南曲曲调的变化方法。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就像词中有“犯”类似。我们在学词时,有词的犯调,是词牌的词式,就是将取自不同词牌词式中的句式组合构造另类词式。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所以有的集曲的曲调名就加上“犯”和“摊破”字样。
  近代的曲学大师吴梅说:“集曲无定格,但取音调之和,盖知音者往往任意割凑,于是增格增牌,遂日新不已矣。” 虽然元曲三百首中没有收录的。但我们可以从〔南九宫谱大全〕和〔九宫大成南北词谱〕(乾隆年编)中所收的集曲数量统计得到证明。但我们要掌握的是集曲也有一定的写作规律。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答: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简称,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分三种形式:(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如: 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答:所谓增就是加字,所谓损就是减字。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答:韵字的运用(1)《中原音韵》我们知道了元曲统一用《中原音韵》周德清将平水韵重新划分成十九部。
  (2)韵中宽、中、窄和险韵部划分 曲韵也像诗韵一样,可划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王力先生对其中一些韵部进行了划分: 
宽韵:齐微、鱼模、萧豪; 
中韵:真文、尤侯、江阳、庚青、先天、皆来、家麻、歌戈、车遮和东钟十韵; 
窄韵:寒山、监咸和支思 
险韵:桓欢、侵寻和廉纤
  (3)从元曲作品看各韵的使用情况 王力先生曾就《北词广正谱》做过如下统计:齐微韵占90首以上;尤侯韵占60首以上;鱼模、萧豪、先天各占50首以上;家麻、皆来二韵各占40首以上;庚青、江阳各占30首以上;歌戈、真文、寒山、东钟四韵各占20首以上; 支思、车遮、监咸三韵各占10首以上;廉纤、侵寻、桓欢三韵都不满10首,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使用频率与韵的宽窄有关。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答: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但也有特长的。
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1)宾白: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折: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一个剧本一般有四折,也有六折甚至还有更多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共有五本,其中第二本就有五折,其余每本都为四折,共有二十一折,其实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散套就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
   (4)楔(xiē)子: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段,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每个剧本或大些的剧中的每一本开始时都要有个“楔子”,甚至有少数剧本在折与折之间也设“楔子”。
(5)煞(煞尾):与散套的煞类似,也叫“尾”“煞尾”“随尾”等,指每一折剧曲的结尾一曲。
(6)正名与题目:
北曲在演出前,通常会用两句或四句字数相同的对句道出全剧的表演纲目,再以其中最为精辟确切的句子作为本剧的剧名,在每一个杂剧剧本结尾都要加上“题目”与“正名”。
所谓题目:即总结剧情的一句或对句。其题目:
穷秀才暗宿状元店   张商英弘地叩御阶
所谓正名:即剧名,也是一句或对句,如:郑廷玉写的《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其正名:杨太慰屈勘银匙箸  宋上皇御断金凤钗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答: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当然,这与元曲当年所创造的音韵理论有关,可惜在元末即已经失传。因此,今人只好按元人留下的规矩执行,这有点像宋人创立词谱理论后来失传一样。我们今天只能按后人总结出的所谓词谱小心填写,不敢越池一步,就再也看不到那优美的今人所创的自度腔。
我们只能按照曲套的相关套式进行排列,其排列我们在讲整套曲的时候已经讲过了,按宫调的排序介绍258套,大家在以后的作品中选用即是了。
  散套一般不借宫,但较长的借宫者也不少。如:
  刘时中《既官府甚清明》使用正宫曲牌,却借用了中宫[十二月]、[尧民歌]和般涉调的[耍孩儿]与[十三支煞],共用了34支曲牌。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1)明确宫调情感  (2)熟读此宫调的前人作品  (3)熟练运用《中原音韵》  (4)勤练笔

二、写作题
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例曲:〔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
元代:乔吉
〔集贤宾〕恨青青画桥东畔柳,曾祖送少年游。散晴雪杨花清昼,又一场心事悠悠。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同心方胜结,缨络绣文球。
〔逍遥乐〕绾不成鸳鸯双叩,空惊散梢头。一双锦鸠。何处忘忧?听枝上数声黄栗留,怕不弄春娇巧转歌喉。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殢风流还自怨风流。病多不奈秋,未秋来早先消瘦。晓风残月在帘钩。
〔浪里来煞〕不要你护雕,阑花甃香,荫苍苔石径纲。只要你盼行人终日替我凝眸,只要你重温灞陵别后酒。如今时候,只要向绿阴深处缆归舟。
曲谱:〔商调•集贤宾 〕
〔集贤宾〕×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仄平平(韵)。×××、×平×厶,×××、×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厶平平去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逍遥乐〕×平平去(韵),×仄平平,×平厶上(韵,可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醋葫芦〕×厶平,×厶上(韵,可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上(韵,可平)。×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韵)。 (说明:[上]韵可[平]代)
〔浪里来煞〕平去平(韵),平去上(韵)。+平+仄仄平平(韵)。+平去平平(上)去上(韵),+平平去(韵)。+平+仄仄平平。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答题要求:
1、自己复习讲义认真完成答题!
2、允许韵字重复,切记不可过多,不重复使用更佳。
3.注意对偶部分:
〔集贤宾〕“翠丝长不系雕鞍,碧云寒空掩朱楼。揎罗袖试将纤玉手,绾东风摇损轻柔。”
〔逍遥乐〕惊回好梦,题起离情,唤醒闲愁。鼎足对。
〔醋葫芦〕雨睛珠泪收,烟颦翠黛羞。

试作:【商调•集贤宾 】闺怨
  ——文/冷霜
【集贤宾】自溪桥送别折细柳,便镇日锁妆楼。怨日长、怎消白昼,展素笺、心绪无由。倚雕栏、玉管横吹,望云天、雁字难求。共清泪、频斟病酒,对落花、又染春愁。倾樽孑影醉,遣我梦魂游。
【逍遥乐】(醉迷迷窗棂)何人轻扣?(惊醒后只)月挂楼头,(一任得)风动帘钩。起心潮、更惹烦忧。听远处数声更鼓留,(隐约约有楚馆谢娘)巧转歌喉。顿生惆怅,倍感凄凉,犹自躇踌。
【醋葫芦】清霜染上头,流光老去秋。菱花懒对恨悠悠,最恨是未将郎马留。相思侵骨人空瘦,曾经恩爱化做水东流。
【浪里来煞】(经过春,经过秋,如今已是腊月冬三九)披紫裘,呵玉手。朔风吹面冷飕飕。凭谁记得倚门曾翘首,当初时候,偎依听梁间双燕语啾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2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30 09: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霹雳 于 2020-12-30 09:10 编辑

小渔村元曲第九期作业汇总
小渔村曲九期第一讲作业:曲936霹雳作业: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它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
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其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请分别写出你喜欢的曲人、你喜欢的曲牌、你喜欢的5首曲作品。(可以百度搜索)
喜欢的曲人:马致远。喜欢的曲牌《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 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越调]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越调]天净沙 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
4\试作一首〔越调•天净沙〕秋,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注意:1)前三句要形成鼎足对,2)韵字的运用。3)越调适合制作陶写冷笑,哀怨的作品。
天净沙  秋

曲936霹雳

青山碧水人家。槿篱黄菊云霞。

老树枝横屋舍。月光挥洒。与谁人话桑麻。

5\5、下载《中原音韵》制成日志,作为韵字使用;而写作过程中,使用的《搜韵》,则是为辨别句中之字.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 (宫调、曲牌、题目)
曲牌格式:×平×仄平平(韵),×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厶上(可平韵)。×平×厶(韵),×平×仄平平(韵)。

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 ×——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 △——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 ∧——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曲九班第二讲作业曲936霹雳作业
1、试作一首〔双调•沉醉东风〕 XX怀古,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注意:一二两句;三四两句要形成对偶。
〔双调·沉醉东风〕长平怀古
文\霹雳
长平美、山青水绿。秦国强、马壮兵余。施计谋,传谣布。奈赵括、纸上谈兵。怎敌秦军肆意屠。尸骨遍,丹河血诉。
2、曲谱
〔双调·沉醉东风〕××仄、平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上)△,×××、平平去上(平)△。
3、3.曲谱符号注释: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3讲作业:
1、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中吕•喜春来〕、〔越调•梧叶儿〕、〔双调•落梅风〕、〔双调•小桃红〕、〔南吕•四块玉〕、〔仙吕•醉中天〕、〔南吕•干荷叶〕、〔中吕•山坡羊〕
2、对下列两首元曲中的标题进行分类:
〔中吕•喜春来〕春宴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双调•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3、试作一首〔仙吕•一半儿〕题目自拟。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和韵部自选。
注意:
1)前三句要形成鼎足对;
2)韵字的运用;
3)仙吕调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内容。
例曲:〔仙吕•一半儿〕病 酒
元代: 徐再思
昨霄中酒懒扶头,今日看花惟袖手,害酒愁花人问羞。病根由,一半儿因花一半儿酒。

〔仙吕•一半儿〕小令兼用。即忆王孙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第二三句第六字也有用上声者,此两字或均用去声或均用上声,必须一致。
谱:×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去平(上)△。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平)△。
4、作曲步骤:
a.首先复制并黏贴一个曲谱:套数小令兼用,。
〔仙吕•一半儿〕×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去平(上)△。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平)△。

〔仙吕•一半儿〕踏春
霹雳
粉桃五瓣蜜蜂忙,绿柳多条燕子访,郊外踏春神采扬。赛花腔,一半儿欢欣一半儿赏。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4讲936霹雳作业:
一、必做题
1.简要回答元曲的宫调、曲牌、韵律?
“宫调者,所以限定朱器管色之高低也。
曲牌:曲牌是曲的调子的名称。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其曲牌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韵律: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
2.试作〔双调•驻马听〕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3.〔双调•驻马听〕
元代:罗本
黄道烟迷,瑞霭盘旋飞凤椅;紫垣风细,御香缭绕衮龙衣。近宫墙杨柳拂旌旗,傍雕栏花萼迎环佩。行大礼,这的是太平天子朝元日。
4.曲谱:×仄平平▲,×仄平平×厶上(平)△;×平×厶▲,×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厶△。平厶上(平)△,×平×仄平平厶△。
〔双调•驻马听〕教师节自题
霹雳
粉笔成灰,学海轻舟常练笔;青灯流泪,书山小径作云梯。孜孜不倦五更鸡,
谆谆教诲多徒弟。恭祝你,无私奉献方欣慰。

注意:
1)首四句作扇面对,5、6句须相对。
2)韵字的正确运用,此调共八句,1、3句可押可不押,其余六句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双调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内容。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5讲936霹雳作业: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对仗特点: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扇面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
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衬字对: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叠字对: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 思
文\霹雳
愁云残月西楼处,老枝黄叶梧桐树。干芦白絮秋风去,菊花清蕊凝寒露。挑灯衣袖缝,对镜娘眉塑,小诗一曲忧心诉。

例曲:〔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
元代:张可久
   断桥流水西泠渡,暗香疏影梅花路。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伤心和靖先生墓。
〔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注意:
1)此曲前四句须相对,五六句须相对,属于连璧对范畴。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七句,除第五句不押韵外,其余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塞鸿秋〕入正宫,适合填写惆怅雄壮的作品,具体多读例曲。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6讲936霹雳作业
1.什么是衬字?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就普通说,这种衬字在歌唱时,应该轻轻地带过去,不占重要的拍子;尤其北曲就是如此。

2.试作〔中吕•山坡羊〕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自拟、韵部自选.参照曲谱: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踯躅,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吕•山坡羊〕小令兼用。又名苏武持节。第七句可为×平去平平厶上(平)。
谱:×平×去△,×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去平(上)△;平▲,×去平(上)△。
〔中吕•山坡羊〕小村所见
霹雳
春花满树,秋霜成露,远山僻壤庄三户。养生猪,做泥炉,两间老屋多年住,种地开荒都靠慈父。闲,劳累母;忙,劳累母。

要求:1)一与二,四与五用联壁对;八九与十十一扇面对
2)韵字的正常运用,此调共十一句,句句押韵。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3)中吕宫适合填写高下闪赚的内容。
要求
4)要求衬一字。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7讲936霹雳作业
试作〔双调•清江引〕和〔仙吕•后庭花〕小令各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请认真按照格式书写),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自拟、韵部自选.参照曲谱: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吕止庵的〔仙吕•后庭花〕。

〔双调•清江引〕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课,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谱:××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要求:3、4句为对偶句,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作品。


〔仙吕•后庭花〕冷泉亭
元代:吕止庵
湖山曲水重,楼台烟树中。人醉苏堤月,风传贾寺钟。冷泉东,行人频问,飞来何处蜂。
谱:×平×仄平△,×平×厶平△。×仄平平厶▲,×平×厶平△。仄平平△,×平×厶,×平×厶平△。
要求:1/2句相对,3/4句相对。〔后庭花〕适合填写清新绵邈的作品。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7讲936霹雳作业

〔双调•清江引〕 荒村有感
霹雳
秋深露寒黄叶草,原野风呼啸。小村弯月清,老院蛩虫闹,满地叶枝谁去扫。
〔仙吕•后庭花〕
霹雳
远山轻雾朦,小村细雨胧。柳絮风中纵,桃花枝上荣。赞乡农,田间耕种,恰如采蜜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2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30 09: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霹雳 于 2020-12-30 09:14 编辑

小渔村元曲八期第8讲936霹雳作业
1.试作重头小令《南吕•干荷叶》题目自拟,同韵重头,要求3支以上(包括三支)组合。
例词1:〔南吕•干荷叶〕
元代:刘秉忠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2.曲牌格式:干荷叶,又名〔翠盘秋〕。
谱:×平×▲,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仄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去△(仄韵)。

小渔村元曲八期第8讲936霹雳作业
《南吕•干荷叶》
山高耸,水流清,宾客游名胜。过云亭,摸铜铃,轻松一路鸟和鸣,留影偎银杏。

山高耸,树缠藤,鸟雀晨苏醒。立高枝,过林层,园中一片鸟鸣声,身影留斜径。

山高耸,水成冰,天气深秋冷。燕凄声,叶飘零,庙中雕塑一神灵,跪拜求荣幸。

3.参照曲谱:刘秉忠的《南吕•干荷叶》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干荷叶,映着枯蒲,折柄难擎露。藉丝无,倩风扶。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1、对仗:第4、5宜对仗。
2、大家注意,作业是同调同韵重头小令,写三支,具体多读前人例曲.

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小渔村元曲九期班第9讲作业:936霹雳作业
作〔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一首,题目和韵部自选!
要求:
(1)限用《中原音韵》;
(2)1对2;3对4。全曲两个偶句。
(3)每句上三字“×××”以用仄平平为宜。
(4)静景与动景相映,围绕主题,景色与情思相融。
简析:
〔双调•雁儿落〕小令兼用。本曲带得胜令或清江引碧玉箫合为带过曲。四句宜作两对。不独用。〔双调•得胜令〕小令兼用。可独用。如能首四句作两联,后四句作两排,较为整齐。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回史
元•乔吉
身离丹凤阙,梦人黄鸡社。桔槔地面宽,傀儡排场热。
名利酒吞蛇,富贵梦迷蝶。蚁阵功城破,蜂衙报日斜。豪杰,几度花开谢。痴呆,三分春去也。
注:(“也”字平上互代)
曲谱:×平×仄平(上)△,×仄平平去△。
×平×仄平(上)▲,×仄平平去△。
〔过〕×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厶▲,×平×仄平(上)△。
平平△,×仄平平去△;
平平△,×平×厶平(上)△。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吟翁
霹雳
老窗敲细雨,枯叶连桐树。深秋来此旅,入夜听翁叙。
子孝买鲈鱼,女顺送桃酥。醇酒瓷杯举,香茶泥火煮。
凡夫,看淡人生路;迷糊,视金如粪土。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小渔村元曲九期班第10讲936霹雳作业:
〔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秋
霹雳
柳枝摇摆叶飘零,菊花独立蕊香生。彩霞绯红含日影,丛竹青绿描山径。〔带〕
〔小梁州〕
秋夜苍穹皓月明,蟋蟀连声。自斟自饮已三更,心平静,醉品老瓷瓶。〔幺〕
田园美景当歌咏,稻金黄来谷丰盈。大布袋,压台秤,丰收年景,百姓共欢腾。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1讲936霹雳作业
〔南仙吕•醉罗歌〕 孤寡老人
〔醉扶归〕苦命苦命身心受,熬夜熬夜却还愁。老院房檐待翻修,腊月冷风常漏。
〔皂罗袍〕买双布袜,一分也抠;买个馅饼,一分也抠。艰辛度日非作秀。
〔排歌  〕 眉头皱,清苦守,无儿无女有谁忧。
提示:
〔醉罗歌〕
1、韵字:通篇一个韵。除了中曲〔皂罗袍〕的1、3句不押韵韵之外,其余句子,句句押韵。
2、四处特殊,其余皆可作正常诗句。
①首段1、2句句式:223两叠两叠三字尾
②首段末句:33句式
③中段1-4句, 扇面对
④中段1-4句,扇面对的后一句重复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2讲霹雳作业:
试填散套:〔仙吕•赏花时〕题目自拟
参照作品:
马致远〔仙吕•赏花时〕 长江风送客
冯客苏卿先配成,愁杀风流双县令。扑簌(簌)泪如倾,凄凉愁损,相伴(着)短檠灯。
〔幺〕愁恨厌厌魂梦惊,两处相思一样情。风送片帆轻,天涯隐隐,船去(似)驭云行。
〔赚煞〕碧波清,江天静,既解缆如何住程?灭烛掀帘风越紧,转回头又到山城。过沙汀,烟水澄澄,千里洪波良夜永。蛾眉月明,恰才风定,猛抬头观见豫章城。
谱式:
〔赏花时〕 ×仄平平×厶平△(上), ×仄平平×厶平△(上)。 ×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幺篇〕 ×仄平平×厶平△(上), ×仄平平×厶平△(上)。 ×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赚煞〕又名〔赚煞尾〕、〔赚尾〕。
仄平平,平平厶△, ×××、平平厶上△(平)。 ×仄平平×厶上△(平), 仄××、×仄平平△(上)。 仄平平△, ×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上)。
×平仄平△, ×平平去△, ×平×仄仄平平△。

注意对仗地方:
首牌〔赏花时〕,首两句我们要求对仗。
〔幺〕与〔赏花时〕的〔幺篇〕同始调,同始调的幺篇叫什么,幺篇的重头。 首两句我们要求对仗。
〔赚煞〕又名〔赚煞尾〕、〔赚尾〕。共11句,首两句三字句要求对仗,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仙吕•赏花时〕 郊游
霹雳
垂柳千条紫燕飞,细竹三丛红杏围。彩蝶稚童追,山村美景,引领客徘徊。
〔幺〕 原野耕牛曲木犁,荒地乡民䦆把挥。劳作觉身疲,斜阳将坠,趁暮色回归。
〔赚煞〕沏香茶,听乡戏,微闭眼身偎靠椅。时而齁声始乱起,梦甜蜜酣语休矣。月沉西,犬吠鸣鸡,旭日东升四处辉。春风劲吹,焕然神气,激情澎湃自难离。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3讲936霹雳作业:
〔双调•新水令〕邂逅生爱
风吹小院腊梅开,雪飘田野丝绵戴。俊男村外等,倩女北边来。各自无猜,车马可通外。
〔驻马听〕手暖红腮,两眼遥望狭路窄;靴围膝盖,几番叫喊怨声排。有缘千里自登台,无缘对面难相拜。他感怀,相谈相识相依赖。
〔乔牌儿〕读书千万册,求学几门派。谁知同校还同届,竟然如陌客。
〔水仙子〕雪停后,日出云乖。举步轻盈欢笑抬。交流思想凭姿态,言谈生活愉快,趣相投,情亦摊牌。相生爱,皆大才,好事悠哉。
〔尾〕两人邂逅无须呆,外貌心灵互买。他性格且宽容,她温柔又和蔼。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4讲936霹雳作业:
〔南吕•一枝花〕  侃人生
春风枝叶吹,细雨花容润。花开花也落,月朗月曾昏。即便凡人,做事须诚信,
担当从自身。信若无、立足轻浮,心有愧、此生怎论。
〔梁州〕雷声近,乌云打滚,闪电间,大雨倾盆。胆微怕乱了方寸。心胸宽广,怀有情恩。知恩不报,还讲慈仁。乳羊跪、传子传孙,仔鸭哺、也顺还勤。蜜蜂忙、描绘三春,蝴蝶舞、姿为上品,愿传媒、因恋芳芬。艰辛,并忍。人间何处愁甜蜜,生活少烦闷。如浴阳光之暖和,踢腿腰伸。
〔尾声〕
青山碧水传佳讯,草绿天蓝不染尘。只盼人人懂勤奋。会神,至真,点亮人生阅书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2

帖子

4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96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0-12-30 09: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九期第15讲936霹雳作业:
小渔村元曲九期毕业答卷
学号:936   网名:霹雳

一、问答题
1、什么是元曲?元曲的分类?
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
广义地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剧和散曲
狭义来讲,它指的是杂剧。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大类。
2、元曲产生分哪几个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哪些?
1)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人
2)中期:从元世祖至元顺帝年间。代表人物有:郑光祖、睢(suī)景臣、乔吉、张可久
3)后期:元顺帝、元成宗至元末。代表人物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3、元曲的体式特点?
   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再进行比较。
1、内容上的特点;
2、在形式上同异;
4、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概括地说:
1)      词贵雅,曲尚俗。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与曲的区别:
1) 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 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 在分类上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元曲:宫调十曲牌十标题〔中吕?山坡羊〕苏武持节。一般把宫调和曲牌用六角括号括起来,后面写题目。宫调和曲牌直接用实心圆点隔开。
5、什么是中原音韵?它包括那些内容?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
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
6、简要回答元曲的曲调?元曲的标题格式?指出下列曲牌分别属于哪个宫调?
元曲以前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曲调固定而歌词每每更替,因此要选择合适的乐曲来表现不同的意境,〔越调〕〔商调〕等其实指的就是那个曲在演唱时所适用的曲调。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
标题格式【宫调、曲牌、题目】
喜春来、凭栏人、梧叶儿、落梅风、小桃红、四块玉、醉中天、干荷叶、山坡羊。
中吕:喜春来、
双调:落梅风-
越调:小桃红,凭栏人
仙吕宫 :醉中天—越调、
南吕宫:干荷叶—中吕、双调。 四块玉—中吕,双调
商调:梧叶儿—仙侣
宫调:山坡羊—中吕宫。
7、详细回答元曲的平仄韵律?
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这一点大家在查阅《中原音韵》的时候,每个韵部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去。
1、平仄严格
     曲牌字的平仄比诗、词的平仄都要严
2、用法上也存在平上互代现象
3、元曲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
1)律句
   (1)字音组合平仄相间,跟宋词没有什么不同, 很多曲牌与词牌一样,在字音组合上只有平与仄的区别。
(2)字音组合平仄相间,但分去上。
    有些曲牌,其字音结构主要是平仄组合,但也间杂有去上组合。
2)非律句
    元曲虽多为平仄相间的律句,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非律句
8、曲的对仗共有那10种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答:1.合璧对,前两句对。
2.鼎足对 ,三句对,
3.扇面对(隔句对)
4.就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
5.首尾对,首尾相对
6.连壁对.四句相对
7.连珠对。更多句子对仗
8.两韵对. 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
9.衬字对.
10.叠字对。
9、什么是元曲的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散曲、以及套曲?并回答它们各自的特点、带过曲与重头小令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那些?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寻常小令,具体指单阕之曲,为曲中至简者。
(2)重头小令: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
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带过曲见于北曲,即连用两首或三首(一般不超过三首)宫调相同旋律恰能衔接的曲调,合成一首新曲。
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
(1)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如:
(2)在书写格式上:书写时曲牌一并写在前面,曲中两调中间空两格,或者分成两段,这与词之两片或三片的表示方法相同,或者两调干脆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曲牌。
3、带过曲与重头小令
(1)相同点:都由几个音韵相近、声调谐和的曲子组成,其形式相同,而且都不能任意组合。
(2)不同点:一是带过曲是三个以下的单支曲子组合,组合后的带过曲已经变成了一个新曲。重头小令则是由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的数支小令联合而成二是带过曲一般最多只有三支;
二是异调重头小令曲子数和重复次数无限制。其中,【北南吕?四块玉带过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有明?康海曲作,此体式由四只曲组成,突破了三只之限,这仅是特例。
三是在用韵上,带过曲必须是同一宫调,并且音韵衔接,同押一韵。重头小令中的数支曲子,则可同押一韵,也可各押一韵。
什么是散曲: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 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散曲里有小令,也有套数。
10、什么是衬字?它们的特点?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字呢?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有称为垫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句头,句中,句尾都可以加衬字,字数不限。不拘平仄。

11、什么是幺篇?回答幺篇与词,重头小令它们之间的关系?

幺篇,指北曲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在散曲小令写作中,连续使用同一个宫调,同一个曲牌写作时,第二支曲子可以不再标出曲调和曲牌。加一【幺】字或加一【么篇】字样。

凡曲牌与词牌不同的或名同实不同的,“幺篇”应是参照词的下片形式而形成的。

同调重头小令虽为同一个主题服务,却各有分工,各自叙述一个分标题,而且有些各自成韵,彼此无关。而元曲幺篇与原曲组成一个较大些的新曲谱,其韵要求一韵到底

么篇与重头不同。后者可以重复多遍,么篇则只重复一次而已。

12、什么是集曲?回答集曲中的“集”与“犯”?集曲的写作要求?

所谓“集曲”,是一个曲学名词,指南曲中的一种曲调形式。它是采用若干支旧有的曲牌,各摘取其中的若干乐句,重新组织成一支新的曲牌,因此,集曲乃是多首曲调的综合。

集曲也有叫“犯调”。“犯”,可以理解入侵、串入,也就是理解成一词调或曲调,有其它的曲调串进来。

就如词中有“犯”与“摊破”一样。集曲集同一宫调的曲调,叫“犯本宫”。集不同宫调的曲调,叫“犯别宫”。

(1)、在名称上

集曲的曲牌名称,也常为所集各种曲牌名称的综合,就是我们刚才所举的一系列例子。

《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各数句而成

(2)在宫调上

     所集各曲,必须是宫调相同,或宫调不同但可以相通的曲牌

如:

《长生殿?制谱》一戏中的〔醉罗歌〕,就是用仙吕宫「醉扶归」曲牌的首几句,﹝皂罗袍﹞曲牌的中间几句和﹝排歌﹞曲牌的尾几句组合而成的一支曲子

(3)在曲式上

一是集曲之首数句,必须是原曲的首数句

二集曲的末数句,亦必须是原曲的末数句

三是集曲的中间各句,则较为灵活。

我们不需要自己去只做集曲,初学者按词谱填写即可!

这种写作规范,乃是基于音乐逻辑的和谐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13、什么是散套?简要回答散曲中的散套分为三种形式?

散套是元散曲的一种,即散曲套数的别称

指把属于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按照一定规则联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描述一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境界。

散曲中的散套的分类:

分三种形式:

(1)北套:即北曲中的套数。

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如:

正宫中的[端正好,常与[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连用;

(2)南套:即南曲中的套数。一般以引子、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3)南北合套:这种形式的套数最早出现在元代末年,把宫调相同的南北两种曲调,交错使用,有一定格式。

14、什么是曲中字数的增、损?

句字的增损?:

周德清所谓的句字可以增损,则是指曲字本身可以增损。

15、简要元曲中曲的韵字是怎么运用的?

写曲运用的是《中原音韵》,平仄通押。

允许有:借韵,赘韵,暗韵,重韵,失韵

16、什么是杂剧套数?回答散曲套数和杂剧套数的区别?杂剧的结构?

套数就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联成一套,并且有首有尾、一韵到底。

同套中的套曲一般必须使用同一宫调的曲牌。

散套只用来吟咏和清唱,不需要宾白和科范,也不上舞台,相对使用的曲牌一般较少

但也有特长的,这个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

而剧套就比较复杂,它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种唱词

包括宾白与科范,使用的曲牌也比较多

(1)宾白:

指戏曲中的“道白”

(2)科范:

指舞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情和其他方面的舞台指示。

如笑科、打科、见科、哭科等

(3)折:

散套是散曲中曲调组合的最大单位,而剧套则是杂剧中曲调组合的最小单位,称之为折。

(4)楔子:

是指元代杂剧中加在最前面或两折之间的片断,作为剧情的开端或衔接

也就是杂剧开始时设置的独立段落,放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始

17、什么是借宫?借宫有什么样的原则?回答哪些套曲可以借宫及杂剧的体式特征?

剧套在表现复杂的剧情时,常常感到只用本宫调曲牌往往难以满足剧本提出的要求。这个时候,作者就不得不设法到其他宫调中去寻找合适的曲牌,这就叫借宫。

  借宫有严格的限制,不能随意。借来的曲牌与原宫调所用曲牌在音调上必须贴切、和谐。

(1)黄钟宫可借曲牌,有5调:

(2)正宫可借曲牌,有32调:

(3)仙吕宫可借曲牌,有12调:

(4)南吕宫可借曲牌有5调

(5)中吕宫可借曲牌有31调

(6)双调可借曲牌:有9调

(7)越调可借曲牌有4调

(8)商调可借曲牌有23调:

(9)大石调可借曲牌有3调:

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四折加一楔子

  元杂剧每本由四折构成,这是它的通例。

(1)结构体制:四折一楔子,题目正名
(2)音乐体制: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唱词一韵到底,平仄通押,由一个角色主唱。

(3)角色分工:分为:旦、末、净、杂
18、如何提高其写作技巧?(简要回答,主要谈自己的观点,字数不限)
答:首先要多读多体会名家的作品,再要对曲调熟悉,真正了解大俗大雅的语言特点,再进行多次练习。 
二、写作题
1、参照元代乔吉的〔商调•集贤宾〕咏柳忆别,作散套,题目自拟,韵部自选,一韵到底。要求用〔商集贤宾〕、〔逍遥乐〕、〔醋葫芦〕〔浪里来煞〕套式。
〔商调•集贤宾 〕 慨叹
霹雳
鸡鸣五更村正冷,天上闪寒星。点亮灯书声不断,伏案头写字留声。勤为径默读书山,苦做舟破浪驱冰。十年奋迎来胜景,一朝悟赢得贤明。有心人智慧,懒惰者迷睛。
〔逍遥乐〕花开桃杏,满面春风,翻山越岭。立志攀登,做雄鹰,展翅飞腾。即使艰难困境,任风雨、举步前行。追求好梦,不屈迷蒙,认准真情。
〔醋葫芦〕高档烟,上等茗。悠闲观景坐云亭,烟雾轻飘仙界逞。忘了名姓,初衷移改不亲耕。
〔浪里来煞〕常斗争,从不省。堕落成魔毁了自己的前程。家破妻离老父哽,瘫痪卧床身生病。悔恨的泪水流到何日才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1 21:16 , Processed in 0.1027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