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1-3-11 21: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绝谷画蝶1 于 2021-3-12 22:19 编辑
红叶秋歌
成语典故班第13课作业
一、简答题
《中庸》一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中庸”和“中和”。读者读起来,常常弄不清两者的关系。道“中庸”而求“中和”,这表明“中庸”和“中和”是有区别的。请简要回答:
1.什么叫“中庸”?中庸之道是一种怎样的原则?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答: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中庸思想和天圆地方应该没什么关系,却和天人合一有关系。
孔子把“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来论述.中庸之道作为认识论的价值,就在于是最难以把握的方法.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是人类认识史上最早的事物相对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挥,是对人类认识论的伟大贡献. “中庸之道”从文字上的涵义就是“中间平常的道理”.这个中间平常的道理,就是智慧的临界点,从人的思维角度来讲就是灵感,由于你处于心态归零的状态,没有任何的偏见,所以判断的事物对于错,就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最高的德行.使事物按照规律发展,使人按仁道发展. 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中庸之道”的解释本身就是需要智慧的.供参考.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最高的道德.
中庸之道是由孔子的弟子子思提出来的。
2.什么叫“中和”?
答:《中庸》一书认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就《中庸》一书而论,可知中庸既是最高的大道境界,也是处理问题的最正确的思想方法。《中庸》指出,用中和之道处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举,而是时时、事事、处处都能自然符合中和之道,这才叫做中庸。舜能做到了“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只有颜回式的贤人才能“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即使能均平天下、能辞却爵禄、能蹈白刃的人,也不等于能做到中庸。此三件大难之事,经过一时的努力,也可以成功。
二、写作题
根据今天所学的成语,找出其中一条你喜欢的成语,根据它的白话注解,创作一首作品。体裁不限(可以是成联一幅),韵部不限!
成语:〔人一己百 〕
注释: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成联:
苦作千章,早起三更能对月
勤归万本,先飞一路可临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