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楼主: 笑嫣

小渔村元曲十期第5讲作业贴

[复制链接]

15

主题

2437

帖子

246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65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中级会员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4-9 21: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21-4-14 19:46 编辑

元曲第5讲作业:浪淘沙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元曲的对仗种类: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曲律》等书的记载,有如下10种:①合璧对;②鼎足对;③扇面对(隔句对);④救尾对;⑤首尾对;⑥连璧对;⑦联珠对;⑧两韵对;⑨衬字对;⑩叠字对。
元曲的对仗特点 : 由以上对仗形式来看,古代戏曲曲词的对仗形式,较古典诗词更为丰富。它具有以下特点:
①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如:博带峨冠年少郎,高髻云鬟窈窕娘。上句的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平”,下句的平仄是“平平平平仄仄平”几乎完全不对,这在诗词是不允许的。②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古代戏曲“本色当行”的特点有关。
戏曲作家特别注重剧本的表演性,就必须将曲词写得通俗明晓,使口语韵律化。如:《窦娥冤•滚绣球》中的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一对句明白晓畅,读来有一种节奏美。③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如《柳毅传书》第一折第八曲:
“到庙前将定金钗股,香案边击响金橙树,觑水中闪出金沙路。”剔除衬字后,可以明显看出是鼎足对。

2.〔正宫•塞鸿秋〕小令兼用。与叨叨令相同,唯五、六两句此作五字句。第五句可为×仄仄平平或×平×仄仄。
【正宫·塞鸿秋】伤别
作者:浪淘沙
轻寒雨霁黄昏后,沉吟静伫苔阶右。西风冷露篱花瘦,娉婷寂寞相思扣。鸳鸯绣绿纱,骰子安红豆,伤心泪下香罗透。

曲谱:
×平×仄平平去△,
×平×仄平平去△。
×平×仄平平去△,
×平×仄平平去△。
×平×仄平,×仄平平去△,
×平×仄平平去△。

点评

谢谢药王老师精彩点评,会按药王老师的评语慢慢修改  发表于 2021-4-15 19:09
总体不错!加油  发表于 2021-4-15 18:14
前面如果严格要求则对偶略显不工。雨霁~主谓,静伫~动补,冷露~偏正,寂寞~并列。  发表于 2021-4-15 18:13
尾部后三句写的不错  发表于 2021-4-15 18:08
小曲立意明确,基调情绪符合主题。  发表于 2021-4-15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21
发表于 2021-4-10 08: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1035*兰意嫣然
元曲第5讲作业: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元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6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对仗特点: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这种句式在辞赋中亦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8、两韵对
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在元杂剧中,叠字运用则更为常见,一般在描写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描摹介绍自然风光时运用叠字
2〔正宫•塞鸿秋〕晚春
流云堆起无重数,轻烟陇在风停处。。
花枝绽尽香如赴,杜鹃啼血声如诉。
溪中流水急,舟上游人渡,游春以是春将暮

点评

总之不错!花枝处,可以略微改一下就好。比如:残花……后面也是可以修改一下  发表于 2021-4-15 18:29
二,溪中流水急。这个“急”字平仄错误!应当为平声字  发表于 2021-4-15 18:26
标点符号一处错误,系不认真检查作业。  发表于 2021-4-15 18:25
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作业要求前四句皆对,你没有做到。你是一二对偶,三四对偶。  发表于 2021-4-15 18:24
小曲意境优雅,起句惊人,全文符合曲调,语意紧贴主题。点赞  发表于 2021-4-15 1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0

帖子

3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3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4-10 15: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探花心静如水 于 2021-7-7 18:00 编辑

元曲十期第5讲作业:
1001一心静如水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元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7、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元曲的对仗特点: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扇面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
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
衬字对: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对于衬字,我们将会在以后的交流中进行。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叠字对:即字面上虽然相叠重复,但应清新熨贴,不使读者感到讨厌;意境上虽然厚重幽深,但应安排得有章法、有条理,不繁杂紊乱。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张家界天门山
崇山峻岭奇峰见、湘西飞雾群石恋。悬崖古树迷人眼,山泉瀑布惊涛现。腾空直柱间,行坐缆车远,遨游圣境天门转。  

点评

你是一二对偶,三四对偶。作业要求是前四句对偶。其余不错  发表于 2021-4-15 18:34
小曲写的很有气势!紧贴主题!不错!点赞  发表于 2021-4-15 18:32
你好!本次作业由我点评  发表于 2021-4-15 18: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04

帖子

50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4

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4-10 16: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1043-孟庆瑞
小渔村元曲十期第5讲作业: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1.答:一般说来,曲的对偶绝大部分和诗一样,是偶句对,即上、下两句成对。
种类: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伤春
1043孟庆瑞
一只麻雀枝头驻。几条翠柳风里渡。山桃小瓣林间路。伊人低首园中步。伤春岂过时,多病无归处。如今凄楚心和去。


点评

问好,小曲平仄正确。前四句要连璧对。从前面的四句得不出后两句的结论,且心和去,什么意思,再酌。  发表于 2021-4-16 2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4-10 22: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潭含月 于 2021-4-11 07:27 编辑

元曲第5讲
1038-紫潭含月作业: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元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6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对仗特点: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这种句式在辞赋中亦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8、两韵对

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在元杂剧中,叠字运用则更为常见,一般在描写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描摹介绍自然风光时运用叠字。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
黄昏独步
微风淡月黄昏路,小城冷巷白扬树。孤身只影人独步,香痕一缕南飞处。眼中含寂寥,眉宇锁忧郁,徘徊错把时光误

点评

问好,前四句连璧对,词性、结构都要一致。徘徊再改下应更好。其他不错。  发表于 2021-4-16 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1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91
发表于 2021-4-11 1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曲第5讲作业:1067*青峰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
例如:红梅染月化成雨, 白雪除尘碾作泥。

2、鼎足对 :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
例如:春风野草山花,榭桥溪水鱼虾。小径游人牧马

3、扇面对(隔句对)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
例如:踏青斗草,绕户花开香染履。听箫逐鹿,缠堤雾散翠沾衣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
例如:在结尾处用:棱窗观月色,小径踏落英,草堂听雨声。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
例如,首句:树儿弯、雾儿盖、龙卷风吹不去离人态。
     尾句:思儿飞,意儿乱、烂笔头写不尽情人债。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如:腊梅朵朵雪如冠,相思点点泪如线,岁月悠悠快如电,红尘漫漫劳如燕。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
如:绕幽谷、樵歌隐隐, 踏堤岸、水光粼粼,
   走小径、草色熏熏, 醉秋声、鸣蝉阵阵,
   叹世间、红尘滚滚, 盼离人、心雨纷纷。

8、两韵对: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例如:杨柳两行三春闹,酒菜满桌一醉聊

9、衬字对: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如:又是那,翠烟红蓼,滟影波光,曲水兰桥,云霞翠轩
    还有那,众树争荣,群芳献俏,云仙舞袖,古月听禅。
    那才是,清风吟赋,明月举杯,大雁观光,杜宇啼晨。
    谁见过,悲鸿作画,苏轼喝茶,陶公饮酒,清照填词。
    谁得见,班门弄斧,关府耍刀,鲁班伐木,诸葛战儒。

10、叠字对 :句子同叠字组成。
如:亲亲我我依依;朦朦胧胧凄凄;重重叠叠曲曲;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正宫•塞鸿秋〕思亲宴
山花烂漫樵夫院,溪流曲折寒烟霰。子规起伏愁云怨,家书潦草思亲宴。杯传送别情,词寄归乡愿,声声唱彻辞楼殿。

点评

问好,思念亲人还要摆宴席吗?写的不错,就是思亲还唱彻辞楼殿,有些费解,换个名称应会更好。  发表于 2021-4-16 2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91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4-11 2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鹰击长空在 于 2021-4-12 08:11 编辑

小渔村元曲十期第5讲作业:
1012*鹰击长空

1.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
A、元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B、元曲的对仗具有以下特点:
1、曲的对仗,既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如:
博带峨冠年少郎,
高髻云鬟窈窕娘。
上句的平仄为“平仄平平平仄平”,
下句的平仄是“平平平平仄仄平”几乎完全不对,这在诗词是不允许的。
又如两韵对
“绿水滔滔,白鸟飘飘”(《哀江南•折桂令》),
出句、对句节奏点上的字声调相同。既可异字(词)相对,也可同字(词)相对。
如“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窦娥冤•煞尾》)
“为我”二字相复。对仗要求远不如诗词对联严格,宽对更为多见。
2、俗语入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古代戏曲“本色当行”的特点有关。
   戏曲作家特别注重剧本的表演性,就必须将曲词写得通俗明晓,使口语韵律化。如:《窦娥冤•滚绣球》中的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一对句明白晓畅,读来有一种节奏美。
3、戏曲曲词衬字多,所加衬字,多数相对,但也有不对的情形。有时,须正确区分正文和衬字,并剔除衬字,才能判别曲词是否对仗。
如《柳毅传书》第一折第八曲:
“到庙前将定金钗股,香案边击响金橙树,觑水中闪出金沙路。”剔除衬字后,可以明显看出是鼎足对。
    应当说明的是,如曲词本身对仗,则所加衬字一般也是对仗的。这个我们以后在学习到衬字时再细细交流。
   总之:曲的对仗是曲广泛应用的语体形式,是曲的特点之一。曲词的对仗与古典诗词中的对仗,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2.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公园即景
文/1012*鹰击长空
小船湖上飞如箭,柳丝树外飘如线。儿童园内欢如燕,丝绸远处挥如练。忽听人语来,遥看乡亲面。太极队中翩翩扇。
曲谱:×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仄平,×仄平平去△,×平×仄平平去△。



谢谢点评老师!

点评

公园即景整体可以,语言通俗,符合曲特点,倒数第二三句表意尚不够清楚。  发表于 2021-4-20 07:27
一题作业认真详细。  发表于 2021-4-20 07: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03

帖子

7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58

高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21-4-12 13: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草木深 于 2021-4-12 14:05 编辑

小渔村曲班十期第五讲作业
1005*草木深
一、曲的对仗种类
曲词对仗的主要形式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
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合璧对的特点是两句相对。鼎足对的特点是三句一组,互为对仗。
扇面对是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救尾对是把鼎足对用在一支曲的尾部。
首尾对,是首句和尾句相对。连璧对,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
联珠对是曲中有更多的句子相对。
两韵对是两句既对仗又押韵。
衬字对是句子中所加的衬字也相对。
叠字对是用叠字相对,让句子更加起伏和精彩。

二、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初夏
(那)流光无奈莺声去,(者)川原已是青葱聚。(恨)残红未把蔷薇恕,(教)行人空被杨花负。伤怀正漫游,回首偏留步,新荷尖上蜻蜓驻。






点评

初夏以写景为主,整体能抓住特点用词生动传情,只第三句蔷薇恕,假凑韵。  发表于 2021-4-20 07:30
第一题作业认真。  发表于 2021-4-20 07: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2

积分
48
发表于 2021-4-12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上邪 于 2021-4-15 22:40 编辑

小渔村元曲十期第五讲作业
1045-上邪

一、简要回答元曲的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答:元曲的对仗种类有如下10种: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66、连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对仗特点:
1、合璧对
合璧对:两句相对,称合璧对。与诗词中的对仗无异。这种对仗形式在曲词中普遍采用。
2、鼎足对
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名鼎足对。亦称三句对,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中没有,而词中亦少见,少见也即是有。
3、扇面对(隔句对)
凡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皆称为扇面对。这种对法在诗词中是不用的,在六朝时常用的骈文体就是扇面对。这种句式在辞赋中亦是最基本的句式之一。
4、救尾对
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支曲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有的曲写得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
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此种对仗方式为元曲所独有,且常出现于〔叨叨令〕一曲中。
6、连璧对
凡曲中有四句对者称为连璧对。此形式在曲中也是常见的。
7、联珠对
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者称为联珠对。所谓更多的句子相对,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曲中通篇句子都作对仗者,称为联珠对。但另一种说法是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为联珠对。此两种形式在曲中也都是常见的。
8、两韵对
   
曲词一般用韵有较密的特点,两句(甚至三句)可既对仗又押韵,故称。这种对仗形式在古典诗词中罕见而在曲词中常见。
9、衬字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曲和词的最大分别就在于有无衬字。”
所谓衬字,指某一曲牌在曲谱规定的字数而外,为更加口语化、唱起来更动听而增加的字。由于衬字的出现,使得曲词中本来是对仗的句子,看起来不对仗了。
10、叠字对
在诗、词、曲中,元曲作品的叠字运用最为常见,这是因为元曲具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在格律上又比较宽的缘故。有许多散曲在叠字使用上很为出色,在元杂剧中,叠字运用则更为常见,一般在描写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描摹介绍自然风光时运用叠字。

二、参照张可久的〔正宫?塞鸿秋〕,试作〔正宫?塞鸿秋〕小令一首。 (宫调、曲牌、题目),韵书参照《中原音韵》,题目不限、韵部自选。


〔正宫•塞鸿秋〕谁人搁浅桃源渡,谁人走进红尘路。梦中不晓行云误,醒来已是南柯处。心河欲远舟,笔下生寒雾,空留一纸朝和暮

点评

红尘路,有点虚。梦中/楠柯,赘言。  发表于 2021-4-17 08: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2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2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1-4-13 06: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元曲十期第五讲作业1065  云中漫步
1,简要回答元曲对仗种类及对仗特点:
元曲对仗有10种形式:
1,合璧对;2,鼎足对;3,扇面对;(隔句对)4,救尾对,5,首尾对;6,联璧对;7,联珠对;8两韵对;9,衬字对;10,叠字对。
(1)合壁对:两句相对称就是合壁对。例:渔父严陵,农夫陶令。
(2)鼎足对:三句一组,互为对仗,例: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3)扇面对:(隔句对)一对三;二对四,统称为扇面对。
(4)救尾对:把鼎足对的形式用于一只曲子的结尾,是为救尾对,因为是有的曲写的比较弱,想用鼎足对来强化结尾,以对此曲进行拯救,故称救尾对。
(5)首尾对:一曲之中,首句和末句 相对。又称“鸾凤和鸣对”。
(6)连壁对:凡曲中有四句对称连壁对。
(7)联珠对:曲中更多的句子相对称为联珠对,所谓联珠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曲中通篇句子都对仗,称为联珠对。另一种说法,是用同一句式的多句相对称联珠对。
(8)两韵对:两句(甚至三句)可即对仗又押韵,叫两韵对。
(9)衬字对:衬字相对。
例:风流(贫)最好,村沙(富)难交。(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窑,(开一教)乞儿市学。
(10)叠字对:一般安排在句首,甚至全曲每一句的句首都是三叠字,为表现急切或缠绵的感情。
例: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元曲的特点:1,即可平仄相对,也可同调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2,俗语的现象十分普通,这与古代喜曲“本色行当”的特点有关。
【正宫*塞鸿秋】思
竹林半掩农家院,青衣玉手穿针线。
鸳鸯未绣芳心乱,酡红晕染芙蓉面。
凝眸紫贝阁,羞问云中燕。
花笺折好谁相传。

点评

是在缝衣还是在写信呀,传,在这里是不行的。  发表于 2021-4-17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19:26 , Processed in 0.1614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