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小渔村文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词 对联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路漫漫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梁08客居幽谷作业本

[复制链接]

0

主题

164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2-22 19: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讲作业  梁08-客居幽谷

作业:1.李彪李冲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答:李彪和李冲有着很深的渊源。李彪出身寒微,少时贫贱,但从小心怀大志,好学不倦。得知李冲喜好才能之士,就一心一意地去投靠他,希望能得到引荐。
李冲十分欣赏李彪的才学,对他礼遇甚厚,还将他推荐给元宏,又在同僚中广为宣传,为他树立声誉,从仕途来说,李冲是他的恩人。
由于李冲的大力引荐,李彪逐渐崭露头角,步步高升,担任中尉后,弹劾官员不避贵戚权臣,元宏将他比做汉武帝时的汲黯。
可是,李彪自以为得到了元宏的赏识,无需再凭借李冲,对李冲渐渐有所疏远,公开场合遇见他时只是整理一下衣袖,以示礼节,不再有尊敬之意,李冲由此对他心怀怨恨。
如今,李彪与李冲以及元澄共同掌管留守事务,矛盾开始激化。
李彪为人刚强耿直,议事时常常与别人不合,数次同李冲发生争执。他还自恃中尉身份,别人不能检举、弹劾自己,行事非常专横。
李冲忍无可忍,暗中收集李彪前后的过错和罪恶,将他囚禁在尚书省,上表弹劾道:“李彪傲逆不顺,趾高气扬,贪图安逸,敷衍公事,乘坐轿舆进入禁省,私拿官家财物,动辄驾用御马,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臣为此召集尚书以下、令史以上的官员于尚书省,将李彪所犯罪行告诉了他本人,并审讯其虚实,李彪供认不讳。所以,臣请求陛下根据上述罪状,免去李彪官职,并交付廷尉治罪。”
李冲还满怀激愤的控诉道:“臣与李彪自相识以来,至今已二十年。起初,臣见他才干出众,学识渊博,议论不凡,刚正不阿,还以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公正清廉的人才。后来,渐渐发现他急躁严酷,但还是觉得他功大于过。
但自从陛下大驾南征,李彪兼任尚书,臣早晚与他在一起共事,方才知道他为人专断强横,无所忌惮,一昧尊大自己,目无他人。如果只听他的言论,好像是古代忠恕贤士,对照他的行为,却是奸佞暴虐之徒。臣与任城王卑躬曲己,就像温顺的弟弟奉事残暴的兄长一样。他所要干的事情,虽然不在理,臣等也不敢不屈从。
臣以上所言,事实确凿,无不可得到验证。如果臣列举的事情属实,就应该把李彪杀死于北方荒野之地,以清除乱政之奸人。如果臣所列举的事情虚而无证,可以把臣流放于极远之地,以惩处妄进谗言之佞人。”
李冲是两朝老臣,辅佐朝政勤勤恳恳,是元宏最为信任的重臣之一,如今竟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弹劾李彪,颇有势不两立的架势,让元宏始料未及。
读完李冲的上表后,元宏怅然许久,叹息道:“没想到留守洛阳的几个人竟闹到如此地步。”接着又说道:“李彪可以说是骄傲了,然而李冲又何尝没有自满呢?”
黄门侍郎宋弁素来对李冲有怨气,而与李彪是同乡,因此私下里对如何处分李彪加以干预。有关部门建议处李彪以死刑,元宏宽宥了他,最后只作除名的处理。
李冲一向性情雅闲,温良敦厚,但在拘押李彪时,他却一反常态,亲自数落李彪前后过失,怒不可遏,瞠目而视,大喊大叫,拍断几案,吓得御史们个个以泥涂面,反绑双手来向他谢罪。
得知李彪只是被除名,李冲骂不绝口,神经失常,言语错乱,颠三倒四,时不时地扼腕大骂“李彪小人”,十多天后一病而亡,有人认为他是因怨气太盛而导致肝裂,活活被气死了。
听说李冲病逝,元宏惋惜不已,悲不自胜,追赠为司空。
李冲少时勤奋聪敏,性子要强,肯用力苦读。他长期处于重要职位,公文案卷总是盈积案头,一天到晚处理公务,从来不感到厌倦,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才四十岁就白了头发。
李冲共有兄弟六人,系四个母亲所生,所以小时候兄弟之间常常发生争吵打架。然而,李冲富贵后,却能把自己所得的俸禄分给兄弟们共同享受,兄弟和睦,家族安宁。
无论个人私德,还是工作态度,李冲都堪称楷模,但他却大量提携家人和亲戚,不通过公开选拔授以官职、爵位,光他一家一年的食禄就超过一万匹,时人很看不起他。
从李冲前后的言行来看,他确实是飘了,落得如此结局还是个人修养不够。相比之下,李彪的做人也很失败。李冲毕竟是你的恩人,公事公办可以,但私下里还是要保持感恩之心。
如果从更深层次剖析李冲和李彪的冲突,无非是自尊心作祟。
对于李彪来说,李冲是他的大恩人,没有李冲当年的栽培,就没有他的今天。然而,李冲的恩情太大了,让李彪在飞黄腾达后无法面对,产生了强烈的羞耻心,并有意撇清和李冲的关系。
而对于李冲来说,我对你有如此大的知遇之恩,就应该一辈子对我尊敬,时刻记在心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敬。所以,当李彪对他采取平视时,他的内心出离了愤怒,将李彪视为忘恩负义之徒。
我们不难想象,当年的李冲一定对李彪关照有加,情逾兄弟,而李彪也一定对李冲感恩戴德,事事听从于他。当年的关系有多么亲密,今日的怨恨就会有多大,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就是如此复杂,所谓升米恩斗米仇。
值得玩味的是元澄的态度,在李冲和李彪冲突之时,他始终没有从中劝解,也没有在元宏面前调解,一直冷眼旁观。也许,元澄早就看他们两人不顺眼了吧,巴不得他们两败俱伤。
2.简评齐明帝萧鸾。
答:萧鸾(452年―498年9月1日),字景栖,小名玄度,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齐宣帝萧承之之孙、始安贞王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第五任皇帝,494年12月5日―498年9月1日在位。
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养,萧道成对其视若己出。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而闻名;后升职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叔父齐高帝在位时封西昌侯、任郢州刺史;堂兄齐武帝萧赜时升任侍中,领骁骑将军。萧赜死时,以萧鸾为辅政大臣,辅佐萧昭业。
494年,萧鸾废杀萧昭业,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自立为帝。萧鸾任内长期深居简出,要求节俭,停止各地向中央的进献,萧鸾晚年病重,相当尊重道教与厌胜之术,将所有的服装都改为红色,498年,萧鸾去世,庙号高宗,谥号明皇帝,葬于兴安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讲作业  梁08-客居幽谷

1.冯家势力为什么由盛转衰?
答: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颍川(郡治今河南许昌)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出上党(今山西长治)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者,是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
2.简评孝文帝一生的功过。
答:公元467年,拓跋宏生于当时的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两年后被立为太子。
  虽已入主中原,但拓跋部仍保留着过去早婚的习俗,拓跋宏出生时,其父献文帝拓跋弘年仅14岁。拓跋部建立北魏后,学会了中原王朝维持皇权统治的某些做法,并定为制度严格执行。比如后宫产子,一旦该子被立为太子,其母就要被赐死。其用意在于避免皇帝年幼即位,大权落到母系外戚手中。因此,拓跋宏在两岁多被立为太子时,母亲思皇后李氏即被“赐死”。这一野蛮的做法不仅给拓跋宏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仿佛预示着他日后家庭生活的凄凉与不幸。
  由于拓跋宏从小失去亲母,因此便由祖母冯太后抚养。冯太后也非血亲,只是名义上的祖母。她是汉族人,“性聪达”、“粗学书计”,受过封建传统文化的教育。她性格坚强,做事果决,颇具政治家之风采,《魏书·皇后列传》说她“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拓跋宏父亲拓跋弘即位时,年仅12岁,北魏孤儿寡母,政局不稳,冯太后初露锋芒,收捕擅威作福的专权丞相、车骑大将军乙浑,平定关中叛乱,临朝称制,掌握了朝政大权。
  拓跋宏刚一出生,冯太后即摆出“罢令,不听政事”的姿态,将政权交给其父拓跋弘。当献文帝拓跋弘亲政后,开放山泽之禁,开仓救济灾民,带兵北伐柔然,很快就显出了他年轻有为、桀骜不驯的风姿,权欲旺盛的冯太后便再也坐不住了,干预北魏政事也就成了她的家常便饭。这自然会引起献文帝的不满,加之他们并非血亲母子,于是,一场司空见惯的宫廷权力斗争于不知不觉间就爆发了,结果自然是根基深固、极富政治谋略的冯太后获胜。《魏书·天象志》对此写道:“上迫于太后,传位太子,是为孝文帝。”
  拓跋宏即位时只有五岁,在平城皇宫的太华殿前举行隆重的登基大典时,他是被人抱上皇帝宝座的。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娃娃,冯太后自然不会担忧什么,也就再度临朝听政,将一应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同时,她也在因忤逆而“禅位”的献文帝身上汲取教训,将年幼的孝文帝按照她心中想象的模式加以引导、塑造和培养。
  拓跋宏的血管里流着的虽然是鲜卑族拓跋氏的血液,但他从小受到的却是汉文化的熏陶与教育,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也是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修养的汉族士大夫。他自幼爱好读书,手不释卷,天分极高。《魏书·高祖纪》说他“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冯太后还亲自创作《劝诫歌》、《皇诰》等文章督促他阅读、背诵,将儒家的忠孝、仁爱、礼义等封建道德思想传授给拓跋宏,并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影响他。比如冯太后生活节俭,“不好华饰”,对待下人比较宽慈,拓跋宏也依样仿行。
儿时的生活积淀在拓跋宏内心深处,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此后,拓跋宏一辈子爱好诗文,并创作了大量的诗赋文章(约40卷);他为政勤奋,励精图治,个人生活相当节俭;他提倡封建伦理道德,讲究孝悌、仁义、忠信,不仅身体力行,也要求臣民如此。这些,都是他日后推行全盘汉化政策的内在基础与指导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2-22 19: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讲作业  梁08-客居幽谷
作业:1.简评谢朓。
答:少学成名。谢朓青年时代即以文学知名,《南齐书》本传称其“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朓善草、隶书,长于五言诗,好奖掖人才。
因功升任。当时,谢朓的岳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因为他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开国大臣,所以萧鸾对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监视。王敬则怖惧万状,深感大祸临头。他的第五个儿子王幼隆派人到南东海治所与谢朓密谈。谢朓深怕自己被卷入,扣住来人,径自告发遭。
诗歌成就。在“竟陵八友”中,他的诗歌成就最高。谢朓在西邸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除了游宴应酬之外,就是咏物,如《咏风》、《咏竹》等。这类咏物诗虽略有寄托,但主要是求其形似。还有不少是模拟汉魏晋宋的乐府民歌。这部分作品虽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谢朓简介,但表现闺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自从随府赴荆州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创作了诸如《赛敬亭山庙喜雨》、《赋贫民田》等诗歌,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山水文学。谢朓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晋宋以后,山水文学产生了,但多少还受玄言诗的影响,总带点玄理。谢灵运的山水诗就是如此。谢朓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小谢诗学大谢,都善于模山范水,以山水诗见长;但二人的诗境和诗味却有别。大谢的山水诗仍然带有一些玄言色彩,小谢的山水诗则抒发了思想感情,玄言诗的影响差不多已被消除殆尽。谢朓的山水诗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自然地结合起来。他浮沉于政治旋涡之中,目睹仕途的险恶和现实的黑暗,因此常常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对于宦途的忧惧和人生的苦闷。
辞赋散文。谢朓的辞赋和散文,成就不如诗,但也有值得称道的。现存的几篇赋,如《思归赋》、《游后园赋》、《高松赋》、《杜若赋》等,体制短小,声律调协,富于抒情色彩。
当世盛名。谢朓是永明诗人的代表,在当世就享有盛名。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名重一时的刘孝绰也很推崇谢朓。“常以谢诗置几案间,动静辄讽味”(《颜氏家训·文章》)。他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
五言诗品。谢朓的五言诗,较早地运用了《四声谱》的成果,并汲取了经呗新声之变的营养。他深有体会地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他的诗善于摄取自然景色中最动人的瞬间,以清俊的诗句,率直地道破自然之美。如《游东田》中的“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和徐都曹出新林渚》中的“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治宅》中的“辟馆临秋风,敞窗望寒旭。风碎池中荷,霜剪江南绿”等等。在盛唐王维等五言诗出现之前,可以说是诗苑的上品了。
传世作品。现存谢朓诗二百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成就很高,观察细微,描写逼真,风格清俊秀丽,一扫玄言余习。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意境新颖,富有情致,且佳句颇多。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等,至今脍炙人口。
2.简评萧遥光。
答:萧遥光(468年——499年),字元晖,始安靖王萧凤子。生有躄疾,意思是他的腿有毛病,太祖谓不堪奉拜祭祀,欲 封其弟,世祖谏,乃以遥光袭爵。初为员外郎,转给事郎,太孙洗马,转中书郎,豫章内史,不拜。他的一生仕途并不很顺畅,屡屡不拜。
晋安王萧宝义是萧宝卷的哥哥,在徐州的时候,萧遥光求见,便在萧宝义手下任职,遥光好吏事,称为分明。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主一仆,都有足 疾。而萧遥光因为足疾,不能成为一个干将,只好屈居幕后做个谋士。上面每每有大事萧遥光都会参加讨论。永泰元年,即本位为大将军,在皇帝 身体不舒服期间,萧遥光多次入宫侍疾,后来皇帝越加信任和赏识萧遥光,河东王萧铉等七王,一夜之间都被斩草除根,就是萧遥光的意思。
永泰元年(498 年)7 月,东昏侯萧宝卷即位。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南齐第六位皇帝(498—501 年),时年16岁,在位2年,年号永元,谥号东昏。 萧遥光是高帝萧道成哥哥的儿子,袭父萧道生爵位为始安王。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王朝。479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 。494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502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由此可以看出:萧遥光与东昏侯萧宝卷的 父亲明帝萧鸾同辈,那么萧遥光就是萧宝卷的叔父或伯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4

帖子

1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4

中级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超级版主论坛元老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22-2-22 19: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梁组第十八讲作业  08—客居幽谷
作业:1.简评萧宝卷。
答:萧宝卷(483-501年),别名萧智藏、萧明贤,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萧宝卷每次出游都一定要拆毁民居、驱逐居民,又极其吝啬钱财,他特别喜欢干屠夫商贩之类的事情。萧懿之弟萧衍发兵进攻建康,并且改立南康王萧宝融于江陵称帝。萧衍掌权后,萧宝卷被追废为涪陵王,但陵墓仍按皇帝的级别修筑而成。
人物生平
  少年继位
  萧宝卷的生母刘惠端(萧鸾的正妻)早亡,由潘妃抚养。他年少时不喜读书,以捕老鼠为乐。萧鸾的长子萧宝义因残疾,难以承接地位,所以于建武元年( 494年)册立萧宝卷为皇太子。
  永泰元年七月己酉日(49891日),齐明帝萧鸾去世,太子萧宝卷继位,成为南朝齐第六位皇帝。但他自幼口吃,又不爱学习,整天只知道玩闹,经常在东宫和侍卫们一起挖洞捉老鼠,弄得通宵达旦。萧鸾却也不怎么管他,倒是担心他心机不够,将来驾驭不了那些宗室叔伯兄弟们,萧鸾以阴谋手段篡夺帝位后,滥杀高帝、武帝的子孙以巩固帝位,临死之时对要萧宝卷果于诛杀。小皇帝对此牢记在心。登基之后就用一番行为将之发扬光大。
  荒唐残暴
  公元499年,萧宝卷封潘妃之侄女潘玉奴为贵妃。萧宝卷性格内向,很少说话,不喜欢跟大臣接触,常常出宫闲逛,每次出游都一定要拆毁民居、驱逐居民,并且兴建仙华、神仙、玉寿诸殿,并且大量赏赐臣下,造成国家的财政困难。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靡,萧宝卷尤甚。后宫失火被焚,就新造仙华、神仙、玉寿三座豪华宫殿。萧宝卷宝卷又极其吝啬钱财,他特别喜欢干屠夫商贩之类的事情。曾在宫苑之中设立市场,让太监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潘妃充当市令,自己担任潘妃的副手,遇有急执,即交付潘妃裁决。
  萧宝卷在位的时候,他一月中有20多天要出外,有时白天,有时夜晚,“入富室取物,无不荡尽。”他又不愿被人看见,谁遇上就要被格杀。因此地方-时刻留意,每见他出宫立即奔走呼叫驱逐百姓,使道无行人,铺存空屋,一时“工商莫不废业”。
  众叛亲离
  萧宝卷禀承父训,宰辅大臣,稍不如意,立即加以诛杀,逼得文官告退,武将造反,京城几度岌岌可危。齐宣德太后的懿旨中指斥他。萧宝卷也杀害不少的大臣,即位之后便杀害顾命大臣右仆射江佑、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领军将军刘喧等人。也由于萧宝卷的昏暴,导致发生始安王萧遥光、太尉陈显达与将军崔慧景先后起兵叛乱,但都兵败被杀。
  萧宝卷平定叛乱之后更加昏暴,除了与潘玉奴、宦官梅虫儿等人日夜玩乐之外,并且派人毒杀平定叛乱最力的尚书仆射萧懿,结果导致萧懿之弟萧衍发兵进攻建康,并且改立南康王萧宝融于江陵称帝。
2. 萧衍在襄阳举事,您有什么看法?
答:戊申(十三日)这一天,萧衍兵发襄阳,率军东下。同时发布檄文,声讨萧宝卷,号召各地官佐响应自己。 萧衍率军出发后,其弟萧伟、萧赡留守襄阳。临行前,萧衍嘱咐萧伟说:“你留守襄阳,应该注意收买人心,推诚待人。众志成城,方能保住这一根本之地。”萧伟连连点头称是。当时,精壮人马及辎重几乎全被萧衍带走,襄阳城中空虚。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见有机可乘,都举兵袭击襄阳。萧伟,萧赡派兵截击,大败这两路人马。雍州这才转危为安。
顺势而为。善妙计、杰出的军事才能、知人善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渔村资治通鉴南北朝班二年级梁组第十九讲作业 08—客居幽谷
作业1.简评元禧。
答:元禧(?-501),字永寿,孝文帝之弟,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累任太尉,封咸阳王。孝文帝死,受遗诏辅政。为人骄奢成性,贿赂公行,以奴仆臣吏广营田产,开采盐铁,为宣武帝所恶。阴谋举兵反叛,事泄被杀。元禧性格骄傲奢侈,贪恋财产女色,妃妾几十人,心中还不满足,衣被是锦绣绫罗,车辆鲜艳美丽,还到远处挑选美女,来放纵情欲。因此贪求财货,奴婢以千计数,田产盐铁遍布远近,臣属故吏和奴仆,相继为他经营。世宗很厌恶他。
元禧喜欢猜谜。史籍上称他,因谋反事败,逃亡出走,途中还要侍从兼防阁尹龙武给他出谜解闷。
3.简评潘玉奴。
答:潘玉儿(?-501),亦称潘玉奴,本名俞尼子,南朝齐时期皇帝萧宝卷的宠妃,俞宝庆之女。原是大司马王敬则的乐伎,国色天香, 选入东宫,深得太子萧宝卷的宠幸 。萧宝卷继位后,负责抚养太子萧诵,受封贵妃 。依仗着皇帝的专宠,放恣任性,威行远近。永元三年(501),萧宝卷死后,被萧衍缢杀于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十讲作业08-客居幽谷
1. 简评元详。
答: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季豫。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北海王加侍中、征北大将军。孝文帝南征,详行中领军,留守。孝文帝死,详以司空辅政。宣武帝览政,为大将军,录尚书事。为人贪得无厌、 * 奢侈。后尚书仆射高肇言其与茹皓谋逆,中尉崔亮又奏其 * ,遂被免为庶人,别馆禁卫。未几,为帝密杀。谥平。
2. 南齐为什么会灭亡?
答: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仅有23年。主要是因为齐武帝死后南齐骨肉相残之事时有发生,国家政局动荡。
齐武帝萧赜病重时,和武帝子竟陵王萧子良相好的中书郎王融想改立萧子良为新君,取代萧昭业,被武帝堂弟西昌侯萧鸾挫败。永明十一年(493年)末齐武帝死后,萧昭业即位,改年号为隆昌。同时由萧子良与萧鸾辅政。他即位之后便原形毕露,不但滥发赏赐,并且过着十分浪费奢靡的生活,毫无一国之君的姿态,并架空涉嫌夺位的萧子良,赐死王融,朝政都委托西昌侯萧鸾处理。还在丧期,就恢复奏乐。隆昌元年(494年),被萧鸾杀死,终年21岁。
萧鸾迎立新安王萧昭文。不到四个月,萧鸾废萧昭文为海陵王。很快就暗中派人杀掉时年15岁的海陵王。萧鸾随后又自立为帝,改元建武,是为齐明帝。齐明帝萧鸾以旁宗夺位而立,心又猜狠,因而对高帝萧道成与武帝萧赜还在世的儿子们的存在颇为忌惮。在任命典签监视之余,更是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其在位五年间,便陆续将鄱阳王萧锵、庐陵王萧子卿等高、武子孙二三十人几乎全部诛灭。其中最幼者被杀时不过六、七岁而已。唯高帝次子豫章王萧嶷之子萧子显兄弟幸存。明帝对宗室的手段之狠,千载之下仍令读史者不寒而栗。更重要的是,这成了南齐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蜀ICP备2021028321号-1|小渔村文学论坛

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309号

法律顾问:王焕文律师(静飘) 葛全中律师 广东威纳氏律师事务所

GMT+8, 2025-7-23 20:14 , Processed in 0.0590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